桃花源记小测
桃花源记小测试(附答案)
中小学教学参考资料教学设计试卷随堂检测一课一练《桃花源记》一、读•书(11分)1、请你选择一个出自《桃花源记》的成语,用工整的楷书将其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
(2分))(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乐、落英缤纷、无人问津4个任选其一)2、补充原句,并根据提示填空。
(每空1分,共9分)①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③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⑤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人精神面貌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二、读•思(29分)3、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C )(3分)A、屋舍Shè俨然B、黄发垂髫tiáoC 、此中人语yǔ云 D、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4、下面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3分)A、缘溪行(沿着,顺着)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人隔绝的地方)C、便要还家(同“邀”,邀请)D、无论魏晋(不管)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B)(3分)A、林尽水源: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B、阡陌交通:田间小路是最主要的交通道路。
C、遂与外人间隔。
:于是就同外界的人断绝了来往。
D、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
6、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A、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花源中的人感叹不已,从上下文可以推知,他们感叹的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和自己逃脱了外界的纠纷与祸乱。
(可改为:“外面百姓的不幸”)B、作者在文中描绘了一个与黑暗社会相对的美好世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是不可能存在的。
C、文章最后写南阳刘子骥向往这块乐土,欣然寻访,没有成功。
刘子骥是晋代名士,与陶渊明同时代,把他写进作品中,增强了文章的真是性。
D、作者成功地运用了虚景写实的手法,使人感受到桃源仙境是一个真实的存在,显示出高超的叙事写景的艺术才能。
《桃花源记》必考测试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考题小测答案11. A. 通风换气12. 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2分)(1)缘:__顺(沿)______(2)俨然:____整齐的样子____1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3分)<1>渔人甚异之译文:_渔人对此感到很奇怪__<2>林尽水源译文:_(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_<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译文:_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__14. 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3分)答:__(1) 活动(2) 穿戴(3) 心情____《桃花源记》中考题小测(2)(2003年海淀)9分25. 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4分)不足为外人道也(2分);①桃花源中的生活和平、宁静;②百姓能安居乐业;③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
(2分,以上三点答出两点即可)26.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选择答案,将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
( D.)(2分)27. 下面是陶渊明《桃花源诗》的节选,选择对其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将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
( C.)(3分)选部分的内容是一致的。
B. 节选的诗句与前面的选文有许多内容上相对应的句子,如:“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
C. 诗中的“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和选文中的“其中往来种作”都暗含了作者对桃源人终日耕作不得休憩的同情。
7.(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阡陌:阡陌:田间小路(2)向:从前的、旧的8.(2分)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④)(填序号)①其中往来种作(耕种的人)②见渔人,乃大惊(吃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贵种)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翻起)③既出,得其船(找到)④设酒杀鸡作食(吃的东西)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感激恩德)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吃的东西)9.(4分)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桃花源记小测试完整版
桃花源记测试一、填空题1、本文的作者是著名诗人,名,字,(朝代)著名诗人2、根据文意在括号内填短语:发现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二、.给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加点并写出其古义及今义。
A.阡陌交通古义今义B.率妻子邑人古义今义C.无论魏晋古义今义三、解一词多义处处志之:寻向所志:寻向所志:寻病终:不足为外人道也武陵人捕鱼为业四、重点字解释渔人甚异之悉如外人:具答之:咸来问讯便扶向路诣太守:欣然规往并怡然自乐五、重点句翻译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率妻子一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于外人隔绝。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六、阅读理解 1、本文描写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句子是:2、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这里的原因是:3、本文描写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句子:4、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七、理解题。
1.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其叹惋的原因是()A.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自己而叹惋。
B.为自己住在这里消息闭塞,竟不知道外界有这么大的变化而叹惋。
C.为外界社会的动乱、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
D.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都已经是晋朝了。
2.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
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为什么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样评价?写一段话表明你的看法。
八、划分节奏(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画两处)(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画两处)九、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并释义。
桃花源记全文翻译及完整翻译测验
桃花源记陶渊明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东晋孝武帝太远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
一次,渔人划着船沿着小溪往前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
芳草:芳香的青草。
落英:落花缤纷:繁多的样子。
3.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讶。
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异,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
之:指见到的景象。
穷其林: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穷:形容词用做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一个小洞,洞里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若:好象5.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渔人就离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
洞口起初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
便:副词,就。
舍:舍弃,抛开,这里是“离开”的意思才:仅仅6.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由狭隘幽暗而变为开阔明亮。
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7.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只见那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幽美的池塘,以及桑园竹林之类。
旷:空阔、宽阔。
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
8.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
鸡犬相闻: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9.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
往来:代来往的人。
种作:代耕种劳作的人悉:全,都。
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人。
10.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
怡然:快乐的样子。
1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桃花源记》检测(附答案).doc
检测一、解释划线词语,再完整译句。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译句: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螫英缤纷• • • •落英:缤纷:译句: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异:译句:简答:1、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桃花源在什么位置。
武陵郡中一条两岸长满桃花林的小溪的尽头2、桃花林的美景令“渔人甚异之”,这段描写对全文起什么作用?渔人“忽逢”桃花林,并且未曾见过如此之纯之广之美的桃花林,这为文章渲染了神秘的气氛,为下文写渔人进访桃花源做了铺垫。
检测二、先解释划线词语,再完整译句。
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仿佛:译句:2、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才通人:豁然开朗:译句:3、土地平旷,屋舍醴,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俨然:属:译句:检测三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來种作,阡陌交通:阡陌:相闻:译句:2、男女衣着,悉如夕卜人。
悉:外人:译句:3、并怡然自乐。
黄发垂看:-++- /f V 史友:M:译句:简答1、找出反映渔人发现桃花源经过的词语。
缘溪行一逢桃林一穷其林一得一山一从口入2、找出第二段中出现的成语。
豁然开朗鸡犬相闻黄发垂看怡然自乐检测四:先解释划线词语,再完整译句。
1、见渔人,卫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乃:译句: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要:咸:译句: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此绝境,妻子:绝境:译句:4、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遂:译句:检测五:先解释划线词语,再完整译句。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无论:译句:2、此人一一为县直所闻,皆叹惋。
具言:叹惋:译句: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延:译句:4、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句:简答:1、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因为他们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2、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桃花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
八下三单元9桃花源记自测练习新
19桃花源记1积累运用1.给加着重号的字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屋舍( )俨然()怡然()阡()陌垂髫()....邑人()诣太守()问津()...缤纷 b īn f ēn 遂迷 suì要还家 yāo 间隔 jiàn 叹惋 wǎn语云 yù刘子骥 j ì豁然开朗 huò怡然自乐 y í世外桃源 yuán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缘溪行缘:(2)落英缤纷缤纷:...(3)豁然开朗开朗:(4)屋舍俨然俨然:....(5)阡陌交通阡陌:(6) 并怡然自乐怡然:....(7)具答之具:(8) 咸来问讯讯:..(9)皆叹惋叹惋:(10) 便扶向路扶:...(11)欣然规往规:.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便要还家4.请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芳草鲜美古义:今义:味道好..(2)阡陌交通古义:今义:运输事业..(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今义:对男子的配偶的称呼(4)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今义:无出路的境地(5) 无论魏晋古义: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6)仿佛若有光(古: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的样子;今:好像)..(7)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不值得,今:(1)不够;(2)缺点。
)..5.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活用现象。
(1) 渔人甚异之异:(2)复前行前:..(3)欲穷其林穷:(4)处处志之志:..6.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乃大惊乃不知有汉..B.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C.便舍船屋舍俨然..D.不复出焉不复得路..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5)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6)不足为外人道也。
初二下册语文桃花源记练习题
初二下册语文桃花源记练习题初二下册语文《桃花源记》练习题一、选择题1. 《桃花源记》中的作者是谁?A. 陶渊明B. 欧阳修C. 王之涣D. 杜甫2. 故事中的桃花源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A. 一个美丽的花园B. 一个神秘的山洞C. 一个幽静的村庄D. 一个陌生的城市3. 故事中的人物对桃花源的印象是什么?A. 他们觉得非常宜居B. 他们对这个地方并不感兴趣C. 他们觉得这个地方很冷清D. 他们觉得这个地方太美了4. 故事中的人物为什么选择留在桃花源不回去?A. 桃花源的生活条件更好B. 他们觉得桃花源是一片净土C. 他们觉得回去会受到惩罚D. 他们觉得桃花源比现实更真实5. 故事的最后一段是什么意思?A. 人们都对桃花源怀有向往之情B. 故事中的人物最终选择了离开桃花源C. 故事中的人物在桃花源生活得很快乐D. 故事中的人物后来后悔了留在桃花源的决定二、填空题1. 故事中的桃花源里有__________。
2. 故事中的人物以什么方式发现了桃花源?他们是怎么进入的?3. 故事中的人物为什么觉得桃花源像“上古人间”?4. 故事中的人物发现桃花源已经有多久了?5. 故事中的人物在桃花源的生活是怎样的?三、简答题1. 描述一下故事中的桃花源的自然景观。
2. 故事中的人物是如何对待桃花源的动植物的?3. 故事中的人物为什么觉得桃花源是个人间仙境?4. 桃花源的故事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四、写作题请你以《桃花源记》为题,写一篇300字的小故事,内容可以是你自己的灵感,也可以是故事的延续。
【题目】桃花源记【正文】拾仙山上,有一群和蔼可亲的仙人,他们日日修炼,过着宁静而安乐的生活。
他们从不问世事纷扰,只有在广漠的云彩间才能找到出口,而这里,就是人间仙境——桃花源。
桃花源,处处可见如画般的桃花,天地间弥漫着淡淡的花香。
水边的青苔上,孔明灯似地飘荡着火红的蜻蜓,蜜蜂也忙碌地在花蕊间舞蹈,仿佛世界上只剩下它们。
河中的鱼儿穿梭其中,无忧地游弋,争先恐后地接近渔夫手中的食物。
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阅读题专项测试(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阅读题专项测试(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课内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1.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A.阡陌..交通(阡陌:田间小路)B.黄发..垂髫(黄发:指小孩)C.故人不独亲其亲(亲:指父母)D.盗窃乱贼..而不作(乱贼:指作乱害人)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心乐之.B.其.中往来种作不独子其.子C.天下为.公不必为.己D.货恶其弃于.地也骈死于.槽枥之间3.理解文义,用原文语句填空。
(1)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
(2)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乙】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
4.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他们的相似之处。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答案】1.B 2.D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4.示例一: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以看出“桃源”中老人与孩子受到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完整版桃花源记测试题
《桃花源记》测试题一、文学常识:作者,字,又名潜,别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
原籍江州浔阳柴桑栗里(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10公里)人。
本文原是《桃花源诗》的序言。
这篇“记”实际上就是这首诗的序,或者说引子。
记,古代一种文体。
二、课文分析:文章既然名为“记”,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文字。
它叙述的故事是作者精心虚构的,整个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生动地叙述了武陵渔人经过,描绘了情景,虚构了一个的理想社会,表达了对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的不满,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
当然,作者的这一理想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
对这一点,作者也是清楚的:文章最后写众人再也找不到桃花源,其实是一种隐喻,隐喻桃花源这样的理想社会是不存在的。
课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写渔人无意间发现。
第二部分又可分为两层,第一层(第二段)写渔人,发现;第二层(第三段)写桃花源中的人。
第三部分即第四段,写渔人再寻桃花源,终不可得;别的人也没能找到桃花源。
三、生字:豁()然俨()然垂髫()间()隔邑()人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缘溪行2、落英缤纷....3、欲穷其林4、阡陌交通阡陌:交通:.....5、豁然开朗6、屋舍俨然....7、黄发垂髫8、便要还家...9、咸来问讯10、遂与外人间隔.....1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3、一一为具言所闻1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15、便扶向路,处处志之16、诣太守说如此17、寻向所志18、欣然规往19、后遂无问津者20、怡然自乐五、翻译句子:1、自云先世避秦进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六、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3、自云先世避秦进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练习及答案
《桃花源记》小测一.作者:,一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
大文学家,田园诗的创始人。
二.词语:鲜美:才.通人:俨然:属:交通:黄发垂髫....:具.答之:便要.还家:妻子:绝境:无论:不足:便扶向.路:寻.病终:三.翻译句子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不足为外人道也。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四.问答问题1、写出本文中出现的2个成语2、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用原文)3、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用原文)《桃花源记》小测答案一.作者: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
东晋大文学家,田园诗的创始人。
二.鲜美:鲜艳美丽才通人:仅仅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交通:交错相通黄发垂髫:老人;小孩具答之:详细便要还家:通“邀”,邀请妻子:妻子儿女。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不足:不值得寻向所志:以前的,旧的寻:随即,不久三.1.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2.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3.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四.1、豁然开朗、世外挑源、怡然自乐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一名,字,别号。
大文学家,田园诗的创始人。
文体:记选自:《陶渊明集》一、词语:缘:落英缤纷....:鲜美:甚异..:穷:舍:才.通人:豁然:平旷:俨然:属:阡陌:交通:悉:黄发垂髫....:怡然:具.答之:便要.还家:咸:问讯:妻子:邑人:绝境:间隔:乃:无论:叹惋:延:皆:辞去.:不足:便扶向..路:既.出:志:及.郡下:诣.:遣:寻向所志.:遂.迷:寻:欣然规...往:问津:二、拼音:便舍.船豁.然屋舍.俨.然阡陌..垂髫.便要.还家邑.人遂.诣.三、一词多义:舍便舍.船:寻寻.向所志:屋舍.俨然:寻.病终:志: 处处志.之:向寻向.所志:寻向所志.:眈眈相向.: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古义:今义:2、阡陌交通..古义:今义:3、率妻子..古义:今义:..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今义:4、无论..魏晋古义:今义:5、缘.溪行古义:今义:6、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古义:今义:7、后遂无问津.者古义:今义:8、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今义:五、句子翻译: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03《桃花源记》自我检测-语文专项训练测试卷(解析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自我检测03《桃花源记》1.(原创)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1)yuán()溪行(2)落英bīn()纷(3)huò()然开朗(4)屋舍yǎn()然(5)阡陌.交通()(6)黄发垂髫.()(7)遂与外人间.隔()(8)此中人语.云()(9)yì()太守【答案】(1)缘(2)缤(3)豁(4)俨(5)mò(6)tiáo(7)jiàn(8)yù(9)诣【解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解答本题,给加点字注音要牢记汉语拼音的书写法则;根据拼音写汉字,要结合词语的意思来判断所要写的汉字。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缘.溪行缘:(2)复前.行,欲穷.其林前:穷:(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旷:俨然:(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5)见渔人,乃.大惊乃:(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要:(7)咸.来问讯咸:(8)遂与外人间隔..间隔:(9)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10)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11)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扶:志:(12)欣然规.往规:(13)寻.病终寻:(14)后遂无问津.者津:【答案】(1)沿着,顺着(2)前,名词作状语,向前,往前;穷,尽(3)旷,空阔,宽阔;俨然,整齐的样子(4)类(5)于是,就(6)同“邀”,邀请(7)全、都(8)隔绝、不通音讯(9)邀请(10)不值得,不必(11)扶,沿着、顺着;志,做记号(12)打算,计划(13)随即,不久(14)渡口【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释义。
解释文言词语的意思时,要注意结合语境,特别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的文言现象。
另外,考生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过程中,要关注文言篇目下的课下注释,注重积累。
3.(原创)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便舍.船,从口入屋舍.俨然B.遂.与外人间隔遂.迷,不复得路C.其.中往来种作得.其船D.忘路之.远近山川之.美【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
《桃花源记》测试练习
一、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第1—4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①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①[余]有版本写作“馀”。
1、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良田无论B、绝境问津C、问讯间隔D、交通妻子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1)便要还家要:________________(2)欣然规往规:____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2分)(1)才通人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便扶向路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桃花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5-9题。
《桃花源记》词语解释小测含答案
《桃花源记》词语解释一、单选题1.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无论魏晋(不管)B. 未果,寻病终(没有实现)C. 寻病终(不久)D. 后遂无问津者(探访)2.对下面语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B. 阡陌交通(互相通达)C. 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D. 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3.对下面加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B. 便要还家(通“邀”,邀请)C. 便扶向路(沿,顺着)D. 寻病终(寻找)4.下列句子中加线词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B.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C.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D.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5.下列加线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便舍船,从口入屋舍俨然B. 寻向所志寻病终C. 便扶向路寻向所志D. 处处志之寻向所志二、填空题6.解释。
①捕鱼为业:________ ②渔人甚异之:________③才通人:________ ④屋舍俨然:________⑤乃不知有汉:________ ⑥此中人语云:________ ⑦便扶向路:________ ⑧欣然规往:________⑨寻病终:________ ⑩后遂无问津者:________7.解释下列划线字词的古今异义。
①缘溪行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②咸来问讯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③遂与外人间隔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④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⑤说如此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8.解释。
①渔人甚异之________②欲穷其林 ________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④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________⑤此中人语云 ________⑥便扶向路 ________⑦欣然规往 ________9.解释多义字词寻寻向所志 ______ 寻病中________ 志处处志之_______ 寻向所志________10.解释下面句中的词语。
八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试题
八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试题八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小测(一)(共100分)第五单元《桃花源记》(每题5分,共35分)1.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
2.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3.本文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
4.本文中描写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
5.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
6.《桃花源记》中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7.出自本文的有些成语一直沿用至今,请写出其中两个:、。
《短文两篇》(10题15分,其它每题5分,共65分)1.《陋室铭》中的主旨句:,。
2.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
3.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句:,。
4.从反面表现作者情趣高雅句:,。
5.运用类比表明作者志趣、抱负句:,。
,?6.《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7.《爱莲说》中集中表现莲高洁品格的主旨句:,。
8.《爱莲说》中“,。
”道出了荷花庄重质朴、洁身自好、不落尘俗的品格。
9.《爱莲说》中描写莲的形象,先用衬笔,其中,,是一般映衬,和是重点映衬,菊是牡丹是。
10.文中描写莲的生长环境句:,。
描写莲的体态、香气句:,,描写莲的清高风度句:。
11.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八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小测(二)(共100分)第五单元《核舟记》(每题10分,共40分)1.闭之,则右刻“,”,左刻“,”,石青糁之。
2.船头坐三人,,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3.佛印绝类弥勒,,,神情与苏、黄不属。
4.,若听茶声然。
《大道之行也》(2题30分,其它每题10分,共60分)1.全文纲领性句子是:大道之行也,,,。
2.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句是:①故人不独亲其亲,,,,,,,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为己。
精1 《桃花源记》同步检测(含答案)
同步检测一、基础知识部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豁.然开朗(huó) 屋舍俨.然(yǎn)B. 黄发垂髫.(tiáo) 便要.还家(yào)C. 阡陌..交通(qiān mò) 刘子骥.(yì)D. 诣.太守(yì) 无人问津.(jīng)2、下面句子中的“之”字与“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一句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渔人甚异之。
B.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C.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D.闻之,欣然规往。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渔人甚异.之异:名词活用作动词,对……感到惊异。
B、复前.行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C、欲穷.其林穷:形容词作动词,贫穷。
D、处处志.之志:名词,标记。
4、下面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翻译:(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前行,忘了路程的远近。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乡村间的交通十分方便,(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C.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翻译:(他们)问(渔人外面)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翻译:(临别时)村里人告诉(渔人)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对媒体日前先后表示将自动减薪。
B.炎热的酷暑,在浓荫密布的树下乘凉,的确是一件乐事。
C.“神州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是我国航天发展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D.通过这次上岗前的集中培训,使他们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
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
,,,。
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A.①②⑤④③B.③⑤④①②C.④①⑤②③D.④①③②⑤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桃花源记》一文,回答后面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桃花源记>>复习小测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作者是()朝代()。
名(),又名(),字(),号(),世称()本文以为线索,以为顺序。
后人把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称为____________。
二、给下列生字注音
俨()阡()陌()髫()怡()诣()
遣()骥()津()邑()
三、解释以下词语
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仿佛若有光欲穷其林屋舍俨然
桑竹之属豁然开朗阡
陌
黄发垂髫邑人间隔
具言叹惋便扶向路
诣欣然规往
未果问津
四、辨析下列词义的古今差异
(1)交通(古义________今________)(2)妻子(古义________今________)(3)绝境(古义________今________)(4)不足(古义________今________)(5)无论(古义________今________)(6)鲜美(古义________今________)五、一词多义
⑴武陵人捕鱼为业
不足为外人道也
⑵便舍船
屋舍俨然
⑶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⑸寻向所至
寻病终
六、找出文中的同义词
沿着:________、________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邀请:________、________
七、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便要还家 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
八、找出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成语:________ 解释
成语:________ 解释
成语:________ 解释
成语:________ 解释
九、用原文语句回答
1、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是
2、渔人初见桃花林的感受是
3、渔人初见桃花源的感受是
4、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美好的语句是
5、写桃花源社会平静的语句是
6、写桃花源内人们生活恬适的语句是
7、文中与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__ ______。
8、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
9、“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10、“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
十、翻译下列句子(8分)
1、林尽水源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十一、阅读分析
1、桃花源并不存在,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的理想社会?(3分)
2、第二段文字中描写了美好的乡间图景,请从三个方面分别指出“美好”的含义。
(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回答)
3.根据课文,说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中,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足为外人道”表现桃花源中人什么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意思是什么?
_______ ________ 6、千百年来,写桃花的诗句可谓数不胜数。
你能再写出有关桃花的一句诗词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