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测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故事开始时,宋朝的时代是指哪位皇帝的时期?A. 宋太宗B. 宋真宗C. 宋高宗D. 宋仁宗答案:B2. 故事中描述的桃花源是一个怎样的地方?A. 一个繁华的都市B. 一个美丽的仙境C. 一个荒芜的沙漠D. 一个隐匿的山谷答案:D3. 故事中的桃花源居民过着怎样的生活?A. 贫困苦难B. 繁荣富裕C. 快乐安逸D. 劳动繁重答案:C4. 故事中描述的桃花源居民是如何发现的?A. 偶然闯入B. 梦中出现C. 从传说中得知D. 跟着溪水流淌找到答案:A5. 故事中描述的桃花源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桃花源记》的作者是谁?A. 杨万里B. 陶渊明C. 陆游D. 王羲之答案:B二、简答题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桃花源记》的主要内容。

答案:《桃花源记》讲述了一个渔夫从偶然间发现了一个与外界完全隔绝、美丽安乐的桃花源,他将这个地方的情况告诉了外界,人们来到桃花源后,惊叹于这里的美景和居民的幸福生活。

2. 桃花源中的居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外面世界有何不同?答案:桃花源中的居民过着安逸、快乐的生活。

他们无忧无虑,不受外界的干扰,过着简单而自由的生活。

他们没有纷争和压力,不需要工作、纳税或服兵役,没有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没有社会规范和道德束缚。

3. 桃花源中的居民是如何发现的?他们是如何与外界隔离的?答案:桃花源中的居民是被渔夫从偶然进入的溪流中发现的。

这个地方被高山环绕,溪水绕过山巅形成一片隐秘的山谷,外界无法找到入口。

居民们没有离开过桃花源,他们把山谷入口封堵住,让外界无从寻找。

三、分析题1. 《桃花源记》传递的主题是什么?你对这个主题的理解是怎样的?答案:《桃花源记》传递的主题是追求理想生活和远离喧嚣。

故事将桃花源描绘为一个理想的乌托邦,里面的居民没有被现实所约束,享受自由和宁静的生活。

对我而言,这个主题提醒人们在当下喧嚣的社会中,追求内心真正的平静和安宁。

桃花源记试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试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哪位?A. 陶渊明B. 苏轼C. 杜甫D. 白居易答案:A. 陶渊明2. 桃花源中的人们最初是因为什么原因来到这里的?A. 逃避战乱B. 寻找宝藏C. 放逐之地D. 宗教信仰答案:A. 逃避战乱3. 桃花源中的人自称是“先世避秦时乱”来到这里的,请问“秦时”指的是哪个朝代?A. 商朝B. 秦朝C. 汉朝D. 唐朝答案:B. 秦朝4. 在《桃花源记》中,渔人是如何发现桃花源的?A. 通过一条神秘的小径B. 跟随一只奇特的鸟C. 误入一片桃花林D. 通过一个山洞答案:C. 误入一片桃花林5. 桃花源中的人与外界隔绝了多久?A. 几十年B. 几百年C. 一千多年D. 两千多年答案:C. 一千多年二、填空题1. 在《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为了标记路径,他沿途做了标记,这些标记是________。

答案:桃花2. 桃花源中的人们生活得非常和谐,他们的生活方式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这四个字是________。

答案:怡然自乐3. 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尽管有当地官员的资助和支持,但最终还是没有找到回到桃花源的路,这说明了桃花源是一个________的地方。

答案:难以寻觅4. 桃花源中的人对外界的变化一无所知,他们不知道________已经统一了中国。

答案:汉朝三、简答题1. 请简述《桃花源记》中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过程。

答案:渔人在溪边行走时,偶然进入了一片桃花林。

桃花林深处有一山,山中有一个小洞口,渔人便舍弃船只,从洞口进入。

起初洞内非常狭窄,但经过数十步后,视野突然开阔,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那里有肥沃的田野、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的人们过着和谐安宁的生活。

2. 桃花源中的人们为何不愿意随渔人离开?答案:桃花源中的人们表示,他们的祖先是为了逃避秦朝的战乱才来到这个地方,从此与外界隔绝。

他们对外界的生活并不了解,而且对桃花源内的生活非常满意,因此不愿意离开。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

1.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谁?A. 白居易B. 李白C. 陶渊明D. 孟浩然答案:C2. 以下哪一项不是桃花源中的村落特点?A. 安静宁和B. 山清水秀C. 资源丰富D. 高墙茅屋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桃花源人民的特点?A. 安于现状B. 热情好客C. 勇敢坚强D. 温文尔雅答案:A4. 桃花源的村民是如何保持与外界的隔绝?A. 设有封锁卡点B. 高墙茅屋限制出入C. 不与外界接触D. 山高地远无人发现答案:B5. 桃花源的发现者是谁?A. 司马迁B. 陶渊明C. 林则徐D. 老舍答案:B二、简答题。

1. 桃花源中的人民生活方式有哪些特点?答:桃花源中的人民生活简朴自然,他们居住在茅屋之中,纯朴而舒适。

他们耕种谷物养家糊口,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桃花源的人民热情好客,待人友善,喜欢与来访的客人交流。

他们不追求名利,安心于现状,过着宁静而满足的生活。

2. 桃花源对现实社会有何启示?答:桃花源是一个人们向往的理想社会,同时也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批判。

它提醒人们应该追求真正的自由和幸福,远离纷繁复杂的尘世。

桃花源警示现实社会中人们追逐名利的盲目,暗示社会里应该有更纯净和平静的空间。

桃花源对现实社会教育我们珍惜现有的资源,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在。

三、论述题。

桃花源作为一篇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一次对理想社会的设想,更是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和批判。

桃花源以一个隐居的山林村落为背景,通过描述那里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与外界的隔绝状态,寄托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向往。

从桃花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那里的村民过着安宁舒适的生活,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纯朴而宁静。

他们不被尘世的名利所迷惑,安于现状,过着简朴而幸福的生活。

桃花源的村民热情好客,待人友善,向来客展示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宽容和善良。

他们对外界的隔绝给了人们美好的遐想,让我们对于宁静和平的向往更加强烈。

然而,桃花源的隐居状态并非现实社会可以实现的状态。

《桃花源记》试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试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谁?A. 陶渊明B. 李白C. 杜甫D. 王维答案:A2. 《桃花源记》中描述的桃花源是一个怎样的地方?A. 一个充满战争的地方B. 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C. 一个贫穷落后的地方D. 一个繁华的城市答案:B3. 《桃花源记》中,渔人是如何发现桃花源的?A. 误入B. 被邀请C. 跟随向导D. 通过地图找到答案:A二、填空题1. 《桃花源记》中,渔人进入桃花源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缘溪行,忘路之远近2. 渔人离开桃花源时,桃花源的居民告诉他________。

答案:不足为外人道也三、简答题1. 简述《桃花源记》中渔人与桃花源居民的交流情况。

答案:渔人与桃花源的居民进行了友好的交流,居民们热情地招待了他,并且告诉他桃花源的来历和他们的生活情况。

2. 描述《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花源后的行为。

答案:渔人离开桃花源后,沿途做了标记,回到自己的家乡后,报告了太守,太守派人跟随渔人去寻找桃花源,但最终没有找到。

四、论述题1. 分析《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桃花源与现实社会的关系。

答案:《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桃花源是一个理想化的社会,与现实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桃花源中,人们过着和谐、宁静、自给自足的生活,没有战争、没有贫富差距,人们和睦相处,这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同时,桃花源的不可寻找也暗示了理想社会的难以实现,表达了一种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

五、翻译题1. 将《桃花源记》中的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答案:树林的尽头是水源,那里有一座山,山有一个小洞口,洞口处似乎有光透出。

桃花源记的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的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的练习题及答案1.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谁?2. 请简述《桃花源记》中渔人发现桃花源的过程。

3. 桃花源中的人们生活状态是怎样的?4. 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为什么再也找不到回去的路?5. 陶渊明通过《桃花源记》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答案1.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陶渊明。

2. 渔人发现桃花源的过程是这样的:渔人沿着溪流划船,见到两岸桃花盛开,好奇之下,他继续前行,穿过一片桃花林,发现了一个山洞。

穿过山洞后,他发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村庄,那里的人们生活得非常和谐,与外界没有联系。

3. 桃花源中的人们生活状态非常和谐,他们自给自足,没有战争和贫富差距,人们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彼此之间没有猜忌和争斗。

4. 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再也找不到回去的路,可能是因为桃花源是一个理想化的地方,它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一旦离开,就无法再次找到。

5. 陶渊明通过《桃花源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他用桃花源这个理想化的地方,来反衬现实社会的不公和矛盾,表达了对一个和谐、平等、没有战争的理想社会的向往。

练习题6. 《桃花源记》中提到的“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是什么意思?7. 渔人离开桃花源时,村民们给了他什么嘱咐?8. 为什么渔人最终没有能够带领其他人找到桃花源?9. 《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有什么象征意义?10. 请谈谈你对《桃花源记》中理想社会的理解。

答案6.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意味着桃花源中的居民对外界的历史变迁一无所知,他们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环境中,对外界的政治变动没有任何了解。

7. 渔人离开桃花源时,村民们嘱咐他不要向外界透露桃花源的存在,希望保持他们的隐居生活不被打扰。

8. 渔人最终没有能够带领其他人找到桃花源,可能是因为桃花源本身就是一个难以寻找的地方,也可能是因为他没有留下足够的标记,或者是因为桃花源的居民不希望被外界发现。

9. 《桃花源记》中的桃花象征着美好、纯净和与世隔绝的理想生活,它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李白对桃花源的描述中,以下哪个选项与原文不符?A) 花团锦簇,景色如诗如画B) 人间仙境,宛如桃花源C) 清泉涓涓,流经村落D) 居民和睦相处,乐不思蜀答案:D) 居民和睦相处,乐不思蜀2. 桃花源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以下哪个特点不是桃花源的特点?A) 山川秀丽,景色迷人B) 居民自给自足,与外界无交流C) 社会秩序井然,法律严明D) 居民生活简朴,无私欲之心答案:C) 社会秩序井然,法律严明3. 小船抵达桃源村后,居民们对陌生人的态度是:A) 友善热情,主动邀请他们进村B) 冷漠疏远,不愿与陌生人交流C) 担心生活秘密被泄露,远离陌生人D) 主动阻止陌生人进入桃源村答案:A) 友善热情,主动邀请他们进村4. 桃源村居民为何决定向外界保持隐秘?A) 担心资源过于丰富,遭到掠夺B) 害怕外来文化的冲击和侵蚀C) 为了保护桃花源纯净的环境D) 缺乏与外界交流的意愿答案:B) 害怕外来文化的冲击和侵蚀5. 桃花源是一处人间仙境,以下哪个特点不是桃花源的特点?A) 山水如画,景色宜人B) 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C) 山珍海味,桃花酒水充足D) 村内村外清洁,无一丝垃圾答案:C) 山珍海味,桃花酒水充足二、填空题1.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

答案:陶渊明2. 桃花源记中记载了找到桃花源并留下的人是__________。

答案:渔父3. 桃花源记的故事发生在__________朝代。

答案:东晋4. 桃花源中的居民不通过_____________来往外界。

答案:关隘5. 桃花源位于桃江之北,具体位置是__________。

答案:终南山脉三、简答题1. 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是什么样的地方?它的特点有哪些?桃花源是位于终南山脉桃江之北的一处隐世的地方,人称人间仙境。

桃花源的特点有:山川秀丽,景色如画;村落之中溪水流经,宛若山泉涓涓;村民们自给自足,与外界无交流;居民和睦相处,乐不思蜀;生活简朴,没有私欲之心;村内村外环境清洁,无一丝垃圾。

桃花源记试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试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试题及答案桃花源记试题及答案「篇一」《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1. 《桃花源记》选自____,原是____中的____。

作者是____朝的____。

是著名的____。

2. 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作者写这一景物描写的主要意图是什么?能准确说明桃花源的山洞口位置的语句是:3. “忽逢”一词的意思是什么?“欲穷其林”的原因是什么?4. 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5. 课文是怎样交代发现桃花源的原因、时间、地点、人物的?(用原文答)6. 渔人“从口入”,看到了桃源怎样的美景?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7. “豁然开朗”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现在使用这个成语,除了原来的意思外,还可以形容_____________。

8. 渔人至桃花村,村人如何对渔人的?反映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风气?9. “便要还家”中的“要”字的意思是____;本段中与“要”字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_____10. 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11. 桃源人为何“不复出”?12. 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13.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14. 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为愿离开?15. 第3段中可以用来证实桃花源中人“与外人间隔”的语句是哪些?文中除反映桃花源中人“与外人间隔”外,还反映了他们什么样的生活状况和怎样的待人之道?16. 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或问:渔人既然“处处志之”,但“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17. 写高尚人士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有什么作用?18. 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最后一节写刘子骥是否多余?19. 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作者为何写它?20. 下面是陶渊明《桃花源诗》的节选,选择对其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桃花源记选择题带答案

桃花源记选择题带答案

桃花源记选择题带答案
1. 以下哪一个是《桃花源记》的作者?
A. 陶渊明
B. 李白
C. 杜甫
D. 王安石
答案:A. 陶渊明
4. 《桃花源记》中描述的桃花源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A. 一个被战争摧毁的地方
B. 一个村庄
C. 一个无人涉足的隐秘之地
D. 一个繁华的都市
答案:C. 一个无人涉足的隐秘之地
7. 故事中陶渊明做了什么决定?
A. 离开桃花源继续旅行
B. 告诉外人桃花源的位置
C. 留在桃花源不愿离开
D. 封闭桃花源不愿外人闯入
答案:C. 留在桃花源不愿离开
8. 《桃花源记》的故事给人们传达了怎样的哲理?
A. 世间安宁就在我们的心中
B. 逃避世俗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
C. 人世间处处皆可乐
D. 追求财富和权势才是人生的意义
答案:A. 世间安宁就在我们的心中
9. 《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可以被理解为什么?
A. 一种精神的归宿
B. 离开现实的理想之地
C. 超脱尘世的净土
D. 所有选项都对
答案:D. 所有选项都对。

桃花源记》练习题(含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题(含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题(含答案)训练:《桃花源记》一、填空题1.《桃花源记》选自唐代诗人XXX的作品,他的别名是XXX,自号浔阳柴桑人。

2.本文概括而成的成语是“桃花源”,现在用来比喻一个安宁美好的世外桃源。

二、解释下列词语1.XXX:沿着溪流走。

2.夹岸数百步:两岸距离约为数百步。

3.芳草鲜美:鲜美的草木芳香。

4.落英缤纷:落花纷飞。

5.复前行:继续前行。

6.欲穷其林:想要走遍整个林子。

7.林尽水源:林子的尽头是水源。

8.初极狭:一开始非常狭窄。

9.才通人:刚刚开辟出来,还没有人走过。

10.土地平旷:土地平坦开阔。

11.屋舍俨然:房屋整齐有序。

12.桑竹之属:指桑树和竹子等植物。

13.悉如外人:对待陌生人一样。

14.黄发垂髫:形容老少皆有。

15.阡陌交通:道路纵横交错。

16.乃大惊:非常惊讶。

17.便要还家:就要回家。

18.咸来问讯:大家都来问讯。

19.率妻子XXX:带着妻子和村里的人。

20.来此绝境:来到这个偏僻的地方。

21.遂与外人:就和外人成为朋友。

22.乃不知有汉:不知道有汉朝。

23.无论魏晋:不管是魏晋还是其他朝代。

24.延至其家:邀请他到家里去。

25.此中人语云:当地人说。

26.不足为外人道也:不适合让外人知道。

27.便扶向路:就帮助他走向路上。

28.处处志之:到处都留下了标记。

29.及郡下:到了郡城。

30.诣太守:去拜访太守。

31.遣人随其往:派人跟着他去。

32.寻向所志:按照他的标记寻找。

33.欣然规往:高兴地继续前行。

34.未果:没有找到。

35.寻病终:最后因病去世。

36.豁然开朗:一下子豁然开朗。

37.怡然自乐:自得其乐。

38.遂迷:最终迷失了方向。

39.后遂无问津者:后来再也没有人来问路了。

三、原文填空1.描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前见到的自然美景的句子是“缘溪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2.描写桃花源人的生活环境的句子是“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文中描写桃花源人悠然自得的生活的句子是“桃花坞里桃花庵,绝世好景空悠然。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A. 陶渊明B. 杜甫C. 白居易D. 韩愈2. 在《桃花源记》中,渔人发现桃花林的原因是()A. 寻找食物B. 寻找水源C. 避雨D. 追逐鱼群3. 渔人进入桃花源后,发现那里的居民()A. 生活贫困B. 生活富裕C. 生活简朴D. 生活奢华二、填空题1. 《桃花源记》中,渔人发现桃花林的季节是______。

2. 桃花源中的居民对外界的事情______,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 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太守派人跟随他寻找,但最终______。

三、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桃花源记》中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2. 桃花源中的居民有哪些特点?3. 请谈谈你对《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理想社会的理解。

四、翻译题“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五、阅读理解题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1. 文中的“武陵人”是指谁?2. 渔人为什么会“忘路之远近”?3. 请简要描述桃花林的景象。

六、作文题请以《我心中的桃花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描述你理想中的生活状态。

七、判断题1. 在《桃花源记》中,渔人一开始就知道桃花源的具体位置。

()2. 桃花源中的居民对外界的变化一无所知,他们生活在一个完全封闭的环境中。

()3. 《桃花源记》通过渔人的经历,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八、名词解释1. 桃花源2. 武陵人3. 绝境九、句子仿写请仿照《桃花源记》中的句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创作一个描写自然景色的句子。

十、段落分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篇著名散文,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人民生活安宁的理想境界。

以下是关于《桃花源记》的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杜甫C. 陶渊明D. 王维答案:C2. 《桃花源记》中,渔人是如何发现桃花源的?A. 跟随一只白鹤B. 迷路后偶然发现C. 根据地图找到D. 被一位老人指引答案:B3. 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看待外界的?A. 非常好奇B. 完全不了解C. 有所耳闻但不愿了解D. 非常排斥答案:B4. 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选择与世隔绝?A. 为了逃避战乱B. 为了追求财富C. 为了享受权力D. 为了追求自由答案:A5. 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为何再也没有找到回去的路?A. 被桃花源的人阻止B. 被外界的官员禁止C. 因为桃花源已经消失D. 因为渔人忘记了路线答案:D二、填空题1. 《桃花源记》中,渔人进入桃花源后,发现那里的人民生活非常________,与外界隔绝,不知道________。

答案:安宁;有汉,无论魏晋2. 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他为了标记路线,沿途做了________。

答案:标记3. 桃花源中的人告诉渔人,他们的祖先是因为________而来到这里的。

答案:避秦时乱三、简答题1. 请简述《桃花源记》中渔人发现桃花源的过程。

答案:渔人在捕鱼时,偶然发现一片桃花林,穿过桃花林,发现了一个山洞。

他好奇地进入山洞,发现洞内别有洞天,那里的人民生活安宁,与外界隔绝,不知道外界的变迁。

2. 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选择与世隔绝?答案:桃花源中的人选择与世隔绝,是因为他们想要逃避战乱,追求一个和平安宁的生活环境。

他们的祖先在秦朝末年,为了躲避战乱,带领家人和乡亲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

四、论述题1. 你认为《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桃花源理想境界对现代社会有什么启示?答案:《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桃花源理想境界,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在于,人们应该追求和平与安宁,避免战争和冲突。

桃花源记试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试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哪位?A. 杜甫B. 白居易C. 陶渊明D. 王维2. 桃花源中的人最初是因为什么原因来到这个地方的?A. 寻找宝藏B. 逃避战乱C. 探险失踪D. 放逐边疆3. 渔人在离开桃花源时做了哪个动作?A. 沿途做了标记B. 带走了一些特产C. 邀请村民离开D. 留下了一封信4. 桃花源的居民对于外界的态度是怎样的?A. 非常好奇B. 完全不感兴趣C. 有一定了解但不愿接触D. 渴望回到外界5. 《桃花源记》中提到的“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桃花源中的人:A. 知道历史变迁B. 完全与世隔绝C. 只了解汉朝D. 熟悉魏晋文化二、填空题1. 《桃花源记》的故事背景发生在________时期。

2. 桃花源的发现者是一个________。

3. 桃花源中的居民生活得非常________和________。

4. 渔人在离开桃花源后,试图再次找到这个地方,但是最终________了。

5. 桃花源记这个故事象征着人们对于________的向往。

三、简答题1. 描述桃花源的自然环境和居民的生活方式。

2. 渔人为什么没有再次找到桃花源?你认为这是作者想要表达什么?3. 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是什么意思?这反映了桃花源居民的什么特点?4. 你认为《桃花源记》对于现代社会有什么启示或影响?四、论述题1. 论述《桃花源记》中的乌托邦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分析《桃花源记》中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并探讨其在当今环境保护议题中的现实意义。

3. 从文化角度探讨《桃花源记》中的隐逸思想,并比较与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逃离现实压力的渴望。

4. 论述《桃花源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贡献。

答案:一、选择题1. C2. B3. A4. B5. B二、填空题1. 东晋2. 渔人3. 和平,幸福4. 失败5. 理想生活三、简答题1. 桃花源是一个被桃花林环绕的地方,有高山流水,土地肥沃,居民种植五谷,养鸡养猪,生活自给自足。

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阅读题专项测试(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阅读题专项测试(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阅读题专项测试(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课内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1.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A.阡陌..交通(阡陌:田间小路)B.黄发..垂髫(黄发:指小孩)C.故人不独亲其亲(亲:指父母)D.盗窃乱贼..而不作(乱贼:指作乱害人)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心乐之.B.其.中往来种作不独子其.子C.天下为.公不必为.己D.货恶其弃于.地也骈死于.槽枥之间3.理解文义,用原文语句填空。

(1)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

(2)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乙】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

4.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他们的相似之处。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答案】1.B 2.D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4.示例一: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以看出“桃源”中老人与孩子受到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桃花源记选择题带答案

桃花源记选择题带答案

桃花源记选择题带答案1.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谁?A. 陶渊明B. 杜甫C. 李白D. 王安石答案:A. 陶渊明2. 故事中的桃花源是怎么被发现的?A. 有人意外发现B. 有人无意间发现C. 有人故意寻找而发现D. 没有人发现答案:B. 有人无意间发现3. 在故事中,发现桃花源的人是谁?A. 一名渔夫B. 一位僧人C. 一名农夫D. 一位学者答案:A. 一名渔夫4. 桃花源里的人们生活得怎样?A. 贫困潦倒B. 富足安乐C. 艰难度日D. 喜怒无常答案:B. 富足安乐5. 故事中提到桃花源里的水源非常干净,这说明什么?A. 那里人们非常勤劳B. 那里土地肥沃C. 那里的环境优美D. 那里的人们清廉朴实答案:C. 那里的环境优美6. 故事中说桃花源的人们没有与外界来往,这是因为他们怎样的态度?A. 敌视外界B. 厌恶外界C. 心存善念D. 憎恨外界答案:C. 心存善念7. 故事中的桃花源里没有官府和税赋,这表明那里的人们怎样?A. 反对官府统治B. 抗拒税赋征收C. 离开官府的管理D. 离开官府的干扰答案:D. 离开官府的干扰8. 看到桃花源里的景象后,当地官府怎样对待桃花源的人们?A. 霸占B. 掠夺C. 带走D. 保护答案:D. 保护9. 故事的结尾,描述了桃花源的人们的生活态度,他们是怎样的人?A. 奢侈贪婪B. 朴素淳朴C. 奸诈狡猾D. 淫乱颓废答案:B. 朴素淳朴10. 故事中描绘的桃花源,对人们有什么启示?A. 向往自然生活B. 追求安乐之地C. 理想幻想的人故D. 享乐主义者的避风港答案:A. 向往自然生活。

桃花源记的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的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的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杜甫C. 陶渊明D. 王维答案:C2. 《桃花源记》中,渔人是如何发现桃花源的?A. 跟随一只白鹿B. 误入桃花林C. 通过一个山洞D. 被一位老人引导答案:B3. 桃花源中的人与外界隔绝了多久?A. 几百年B. 几千年C. 一百年D. 五十年答案:A4. 桃花源中的人最初是因为什么原因来到这个地方?A. 逃避战乱B. 寻找宝藏C. 探险旅行D. 被流放答案:A5. 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为什么找不到回去的路?A. 故意隐藏了路线B. 被桃花源中的人误导C. 记错了方向D. 桃花源消失了答案:A二、填空题6. 《桃花源记》中,渔人最初发现桃花源是因为“________”,从而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答案:忘路之远近7. 桃花源中的人告诉渔人,他们的祖先是因为“________”而来到这个地方的。

答案:避秦时乱8. 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他“________”作为标记,但最终“________”。

答案:处处志之,遂迷,不复得路9. 后来有人“________”寻找桃花源,但“________”。

答案:规往不复得路,未果10. 《桃花源记》最后描述了桃花源中人的生活状态,他们“________”,与外界隔绝,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答案: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三、简答题11. 《桃花源记》中,渔人进入桃花源后,看到了哪些景象?答案要点:渔人进入桃花源后,首先看到了一片桃花林,林中落英缤纷,美丽异常。

随后,他发现了一片肥沃的土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中的居民穿着古朴,男女老少都过着和谐安宁的生活。

12. 桃花源中的人对渔人的态度是怎样的?这反映出他们什么样的心态?答案要点:桃花源中的人对渔人非常友好,热情地邀请他参加宴会,询问外界的情况。

这反映出他们对外界的好奇和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同时也显示出他们对渔人的善意和淳朴。

13. 《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为什么找不到回去的路?答案要点:渔人离开桃花源后,虽然沿途做了标记,但最终还是找不到回去的路。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一、文学常识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____(朝代)的_____,字_____,名_____,自号_____。

答案:东晋陶渊明元亮潜五柳先生2、本文以_____为线索,以_____为顺序,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作者的_____,反映了广大人民的_____。

答案:武陵渔人的行踪时间政治理想意愿二、词语解释1、缘溪行缘:_____答案:沿着,顺着2、芳草鲜美鲜美:_____答案:新鲜美好3、落英缤纷缤纷:_____答案:繁多的样子4、欲穷其林穷:_____答案:尽5、仿佛若有光仿佛:_____答案: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6、才通人才:_____答案:仅仅,只7、屋舍俨然俨然:_____答案:整齐的样子8、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_____答案:类9、阡陌交通阡陌:_____ 交通:_____答案:田间小路交错相通10、鸡犬相闻相闻:_____答案:可以互相听到11、悉如外人悉:_____答案:全,都12、黄发垂髫黄发:_____ 垂髫:_____答案:指老人指小孩13、并怡然自乐怡然:_____答案:愉快的样子14、具答之具:_____答案:详细15、便要还家要:_____答案:同“邀”,邀请16、咸来问讯咸:_____答案:全,都17、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_____ 邑人:_____ 绝境:_____答案:妻子儿女同乡的人与人世隔绝的地方18、不复出焉焉:_____答案:兼词,从这里19、无论魏晋无论:_____答案:不要说,更不必说20、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具言:_____答案:详细地说出21、皆叹惋叹惋:_____答案:感叹惋惜2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_____答案:邀请23、此中人语云语:_____答案:告诉24、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_____答案:不值得,不必25、既出既:_____答案:已经26、便扶向路扶:_____ 向:_____答案:沿着、顺着先前的27、处处志之志:_____答案:做记号28、及郡下及:_____答案:到29、诣太守诣:_____答案:拜访30、太守即遣人随其往遣:_____答案:派遣31、寻向所志寻:_____ 志:_____答案:寻找记号32、欣然规往规:_____答案:计划33、未果果:_____答案:实现34、寻病终寻:_____答案:不久35、后遂无问津者问津:_____答案:问路。

桃花源记试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试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试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杜甫C. 陶渊明D. 王维2. 《桃花源记》中,渔人进入桃花源的原因是?A. 迷路B. 寻找水源C. 逃避战乱D. 寻找桃花3. 桃花源的居民们是如何描述他们祖先的?A. 祖先是仙人B. 祖先是逃难而来C. 祖先是探险家D. 祖先是皇帝的使者## 二、填空题4. 《桃花源记》中描述的桃花源是一个_________的地方,与外界隔绝。

5. 渔人离开桃花源时,桃花源的居民们给了他一些_________,并告诉他不要告诉外人。

## 三、简答题6. 请简述《桃花源记》中渔人发现桃花源的过程。

7. 桃花源的居民们为什么选择与外界隔绝生活?## 四、论述题8. 论述《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理想社会的特点,并分析其对后世的影响。

## 参考答案1. C2. A3. B4. 与世隔绝5. 礼物6. 渔人在捕鱼时迷失方向,偶然发现了一片桃花林。

穿过桃花林,他发现了一个山洞。

出于好奇,他走进山洞,发现洞内别有洞天,里面是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

7. 桃花源的居民们选择与外界隔绝生活,是因为他们祖先在战乱时期逃难至此,为了躲避外界的纷争和战乱,他们选择在这里安居乐业,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8. 桃花源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乱、人人平等、自给自足的理想社会。

居民们生活简单而和谐,没有贫富差距,没有权力斗争。

这个理想社会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人们追求和平、自由生活的象征,也启发了后世文学创作中对理想社会的描绘和思考。

《桃花源记》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瑰宝,影响了无数文人墨客,也成为人们心中理想生活的典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列句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2 分)
参与呢)
也更加周到 ,不敢 说一句话来辩解)
2.
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 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
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是 (2 分) :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 1 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 魏晋了。

二、( 11 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 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 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 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
也。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 .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 2 分)
(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由快乐。

(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文:
渔人把自已听到的事-一向他们详细地说出。

4.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热情好客 的特点;他们在送
A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 绝境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 绝(到了极点,绝美,绝妙)
B .①遂与外人间隔(隔开)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 间焉(参与)(当权者自会谋划此事,你 又何 必
C.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 言以复(我的态度更加恭敬了
,礼 节
D.①停数日,辞去
②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字词的的含义。

3 分)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 2) 悉 如外人
完全
3)余人各复 延 至其家
邀请
2.下面加粗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 2 分)
A .仿佛若有光
.阡陌 交通 ,鸡犬相闻
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 是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也为 下文再寻桃花源未果埋下伏笔。

(2 分) 。

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2 分) 答: 作者笔下的桃花源,虚构了这样一种理想社
会: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

三、 (10 分)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 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 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 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 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武陵人/捕鱼为业
B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 2. 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
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D
3. 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 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 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 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 现实社会。

D. 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4 分)
(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 渔人对这景色感到非常诧异,又继续往前走,想走到这片林子的尽头。

(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 渔人把自已听到的事-一向他们详细地说出,他们都感叹惋惜。

四、阅读甲乙两篇文章回答问题。

(15 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 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 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 "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
忧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
D ) (2 分 ) .问 / 今是何世 .后遂无问 /津者
B ) (2 分 ) ) .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C
)(2 分)
政。

”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 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

②壹:真是,实在。

③舅:公公。

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

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

(4 分)
①阡陌交通:交错相通②便要还家:通邀,邀请。

③子之哭也:你④苛政猛于虎也:苛刻的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4 分)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

②今吾子又死焉
译文: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

3.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记叙(填2 字);从艺术表现手法(写作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想象
(填2 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反衬(填2 字)的手法突出主题。

(每格限填1 字)(3 分)主要事物(本体)与陪衬事物(衬体)有相反的特点或不同的情况,用衬体从反面衬托本体, 叫反衬。

4.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4 分)
答:桃花源与世隔绝,远离战乱;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

(2 分)虽然一家
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虎患更为惨烈,更令人不堪忍受。

(2 分)(意思对即可)
注释:①本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②式:同“轼”,车前的横木,供乘车时手扶用。

③子路:孔子的弟子名仲由字子路。

④壹:的确,确实。

⑤舅:丈夫的父亲。

⑥苛:苛刻,暴虐。

⑦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识(zh 1 ):同“志”,记住。

翻译: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的很伤心。

孔子用手扶著车轼侧耳听。

他让子路前去询问说:“听您的哭声,真像是一再遇上忧伤的事。

”妇女于是说道:“是的。

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

”孔子说:“那您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这里没有苛政。

”孔子对子路说:“你要好好记住,苛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