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测试题.doc
初二语文上册21.桃花源记复习测试(新人教有答案)
初二语文上册21.桃花源记复习测试(新人教有答案)初二语文上册21.桃花源记复习测试(新人教有答案)得分卷后分自我评价 1.生难字。
豁然(huò)俨然(yǎn)黄发垂髫(tiáo) 骥(jì) 阡陌(qiān mò) 2.重点词语解释。
(1)缘溪行(循,沿着) (2)落英缤纷(花;繁多而纷乱的样子) (3)才通人(仅) (4)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5)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6)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互相通达) (7)豁然开朗(开阔的样子;开阔而明亮) (8)黄发垂髫(老人;小孩) (9)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 (10)诣太守说如此(到) (11)后遂无问津者(路) (12)咸来问讯(都,全;消息) (1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14)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15)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然;不要说) (1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陈说,叙说) (17)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沿着;原先;标记,文中指做标记) (18)寻向所志(所做的标记) (19)遂迷(终于) (20)寻病终(随即,不久) 3.通假字。
(1)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2)具答之(“具”通“俱”,完全,详尽) 4.一词多义。
(1)寻寻向所志(动词,寻找)寻病终(副词,不久) (2)舍便舍船(shě,动词,离开)屋舍俨然(shè,名词,房屋) (3)志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寻向所志(名词,标记) (4)为武陵人捕鱼为业(动词,作为)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5)遂遂迷,不复得路(终于)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5.古今异义。
(1)无论魏晋无论古义:不要说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连词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对已婚男子配偶的称呼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3)阡陌交通交通古义:互相通达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4)复前行复古义:再,又今义:重复 (5)辞去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别的地方 (6)便扶向路扶古义:沿着今义:用手支持,使人、物不倒 6.词类活用。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桃花源记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10 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品味作品的语言,抓住富有表现力并彰显内在情韵的语言,仔细揣摩,深入体味,感受文章的内在意蕴。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一方面溪水虽长,但渔人一路行来,景致奇绝,所以并不嫌其长,一路上兴致盎然,不知不觉便到了山前;另一方面通过溪水,既写出曲径通幽之感,又通过溪水之美之长,为桃源的最终出现做铺垫。
“夹岸数百步”的桃花林,“中无杂树”,不难想象桃花盛开的时候,漫天铺开,如火如霞,绚丽美艳的景象,令人既陶醉又震撼。
“芳草鲜美”中“鲜”重点写青草色,似乎带着大地与生俱来的蓬勃生机,丛丛芳草,碧透晶莹,望之身心俱醉。
在芳草的映衬下,“落英缤纷”,飘若红雨,美不胜收。
作者也正是通过层层渲染铺垫,有意识地一步步“成就”桃花源的意蕴。
渔人与桃花源人谈话的情景。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一句看似简单,意蕴却十分丰厚。
渔人在现实世界里的见闻遭遇不是作者要重点描述的,故而只说“一一为具言所闻”。
后半句“皆叹惋”只三字,但从中可以充分感受到,渔人所说的世上情形与桃花源内的生活相比,差异多么巨大:一边是混乱不堪,一边是安静自然;一边是苛捐杂税,一边是怡然自乐;一边是战乱频仍,一边是安泰谐和……种种对比,蕴含其间。
愈读而感慨愈多,意味愈深。
渔人捕鱼发现了桃花源,进入后看到一派美丽祥和景象。
渔人做客其中,受到桃花源人的热情款待。
出来后再寻桃花源,已不见踪迹。
一、重点字词八年级(下)知识梳理故 事 复 述1. 通假字便要还家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2. 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古义:__________今义:食物味道好(2)阡陌交通..古义:__________ 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__________ 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古义:__________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4)无论..魏晋古义:__________ 今义: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3. 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处处志.之原意为:记号,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2)方位名词作状语复前.行F原意为:前面,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3)形容词作动词渔人甚异.之原意为:惊异,诧异,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4. 一词多义(1)中:①晋太元中.F______________①中.无杂树F______________(2)舍:①便舍.船F______________①屋舍.俨然F______________①同舍.生皆被绮绣F(《送东阳马生序》) ______________①不舍.昼夜(《〈论语〉十二章》) ______________①其人舍.然大喜(《杞人忧天》) ______________(3)闻:①鸡犬相闻.______________①闻.之,欣然规往F______________①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______________①卒或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______________(4)作:①其中往来种作.F______________①设酒杀鸡作.食F______________①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______________①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_____________①一鼓作.气(《曹刿论战》) ______________①盗窃乱贼而不作.(《大道之行也》) ______________(5)出:①不复出.焉F______________①皆出.酒食F______________①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______________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醉翁亭记》) ______________①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______________①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_____________①家无井而出.溉汲(《穿井得一人》) ______________(6)遂:①遂.与外人间隔______________①遂.迷F______________(7)寻:①寻.向所志F______________①寻.病终______________5. 重点实词(1)缘.溪行缘:______________(2)夹岸数.百步数F:______________(3)落英缤纷....落英:______________英:______________缤纷:______________(4)复.前行,欲穷.其林复F:______________穷:______________(5)林尽水源.源:______________2018(6)仿佛..若有光仿佛:______________(7)初极狭,才通..人才: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8)复.行数十步复F:_____________(9)豁然..开朗豁然:____________(10)屋舍俨然..俨然:____________(1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池F:_____________属:_____________2019(12)阡陌..交通阡陌:____________(13)悉.如外人悉:______________(14)黄发垂髫....黄发:____________垂髫:____________(15)具.答之具:______________(16)咸.来问讯咸:______________(17)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时F:_____________(18)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______________2017(19)遂与外人间隔..间隔:____________间:_____________隔:_____________(20)皆叹惋..叹惋:____________ (2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余F:_____________2013延:_____________(22)此中人语.云语:______________(23)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____________足:_____________道F:____________(24)便扶向..路扶:__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25)及.郡下及:______________(26)诣.太守诣:______________(27)欣然规.往规:______________(28)未果..,寻病终未果:____________ (29)后遂无问.津.者问津:____________津:_____________6. 文言虚词①武陵人捕鱼为.业______________(1)为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______________①忘路之.远近______________②渔人甚异之.______________(2)之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_______④具答之.______________⑤处处志之.______________①欲穷其.林______________(3)其②既出,得其.船______________(4)仿佛若.有光______________(5)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①乃.大惊______________(6)乃②乃.不知有汉20182014______________(7)不复出焉.______________(8)遂与.外人间隔______________(9)问今是何.世______________①不足为外人道也.______________(10)也②高尚士也.______________(11)后遂无问津者.______________二、重点句子翻译1.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必考测试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考题小测答案11. A. 通风换气12. 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2分)(1)缘:__顺(沿)______(2)俨然:____整齐的样子____1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3分)<1>渔人甚异之译文:_渔人对此感到很奇怪__<2>林尽水源译文:_(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_<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译文:_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__14. 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3分)答:__(1) 活动(2) 穿戴(3) 心情____《桃花源记》中考题小测(2)(2003年海淀)9分25. 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4分)不足为外人道也(2分);①桃花源中的生活和平、宁静;②百姓能安居乐业;③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
(2分,以上三点答出两点即可)26.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选择答案,将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
( D.)(2分)27. 下面是陶渊明《桃花源诗》的节选,选择对其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将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
( C.)(3分)选部分的内容是一致的。
B. 节选的诗句与前面的选文有许多内容上相对应的句子,如:“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
C. 诗中的“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和选文中的“其中往来种作”都暗含了作者对桃源人终日耕作不得休憩的同情。
7.(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阡陌:阡陌:田间小路(2)向:从前的、旧的8.(2分)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④)(填序号)①其中往来种作(耕种的人)②见渔人,乃大惊(吃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贵种)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翻起)③既出,得其船(找到)④设酒杀鸡作食(吃的东西)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感激恩德)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吃的东西)9.(4分)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同步测试A卷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同步测试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知识点基础练 (共8题;共32分)1. (4分) (2017八下·江阴月考) 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dǐkàn bìng zhì坦荡如________俯________________弃________息2. (2分)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 林尽水源:桃林没有了,溪水的源头却发现了。
B . 诣太守,说如此:(渔人)拜见了太守,叙述了他进出桃花源的情况。
C . 未果,寻病终:没有结果,因为寻找时病死了。
D . 后遂无问津者:此后,就再也没有打听渡口的人了。
3. (4分) (2017九上·秀洲月考)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欲信大义于天下________②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③以咨诹善道________④宜枉驾顾之________4. (2分)下面诗句中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 何当共剪西窗烛当窗理云鬓B . 君问归期未有期随君直到夜郎西C . 自将磨洗认前朝出郭相扶将D . 我寄愁心与明月东风不与周郎便5. (8分)写出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古今义。
①寡学术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②处决如流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③普性深沉有岸谷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④多龌龊循默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6. (2分)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 《西游记》是一部章回体神魔小说,全书以丰富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历经磨难的过程,歌B . 《三国演义》通过讲述单刀赴会、过五关斩六将、煮酒论英雄、刮骨疗伤等故事,塑造了关羽这位忠肝义胆、骁勇善战、一身正气的英雄形象。
C .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主要描绘了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桃花源记小测试
《桃花源记》导学小测试
姓名: 得分:
一、解释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30分)
1.缘溪行:
2.落英:
3.甚异之:
4.复前行:
5.不复出焉:
6.欲穷其林:
7.仿佛: 8屋舍俨然: 9.……桑竹之属: 10阡陌交通:
11.悉如外人: 12 垂髫: 13怡然自乐: 14乃大惊: 15乃不知有汉:16.具答之: 17便要还家: 18.咸来问讯: 19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0遂与外人间隔: 21.问今是何世: 22为具言所闻: 23延至其家:
24便扶向路 25及郡下,诣太守: 26说如此: 27欣然规往:
28遂迷: 29.后遂无问津: 30.世外桃源 :
二、一词多义。
10分
1、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
2、便舍船()屋舍俨然()
3、寻向所志()寻病终()
4寻向所志()处处志之( )
5渔人甚异之()闻之,欣然规往()
三、解释古今异义的词,只解释古义。
5分
1、芳草鲜美: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 绝境:
3、阡陌交通:
4、无论魏晋
四,翻译句子。
15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5、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初中语文第9课 桃花源记(练习)(1)
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陶渊明基础篇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豁.然()俨.然() 平旷.()阡陌..()黄发垂髫.()便要.还家() 遂与外人间.隔() 此中人语.云() 诣.太守()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缘.溪行() (2)落英缤纷..()(3)悉.如外人()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5)便要.还家() (6)余人各复延.至其家()(7)皆叹惋..() (8)便扶向.路()()(9)及.郡下()(10)诣.太守()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B.具.答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C.见渔人,乃.大惊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D.寻.向所志未果,寻.病终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其中往来..种作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率妻子..魏晋..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5.填空。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_____,他一名_____,字_____ , _____(朝代)著名诗人。
上学期我们学过他的《_________》。
(2)文中描写桃花林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描写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们生活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们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最能表明桃花源人与外界相隔久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2022·上海初二阶段测试)课内阅读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精编初三语文下册《桃花源记》随堂测试(含答案)
精编初三语文下册《桃花源记》随堂测试(含答案)要想让自己在考试时取得好成绩,除了上课要认真听讲外还需要课后多做练习,接下来为大家推荐了桃花源记随堂测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
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一、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1215题。
(共7分)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 属:要: 14.在文中找出表现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写在下面。
(2分) 15.作者在文中勾画了自己的理想社会,请你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3分) 二、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下列问题:(17分)。
桃花源记练习题
【标题】桃花源记练习题【正文】一、简答题1. 《桃花源记》是谁的作品?该作品属于哪个时期的文学作品?2. 故事的主人公是谁?故事中的桃花源是什么样的地方?3.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如何发现桃花源的?他的发现是否完全偶然?4. 故事中的主人公离开桃花源后,又回到了原来的村庄,向村民们描述了桃花源的情景,然而村民们并不相信他。
你认为这是为什么?5. 故事中的桃花源给人们什么启示?你对此有何感悟?二、阅读理解题请根据《桃花源记》中的内容回答如下问题:1. 故事中的桃花源是一个何等美丽的地方?请描述一下你对桃花源的印象。
2. 故事中的桃花源到底是存在于现实中,还是仅仅是主人公的幻想?请列举几个理由进行论证。
3. 你认为故事中的主人公是怎么样发现桃花源的?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对待这个发现?4. 《桃花源记》中出现的桃花源给人们带来了哪些正面的影响?这些影响对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发展有何启示?三、创作题请根据《桃花源记》的内核创作一个小故事,你可以选择延续故事的情节或以这个故事为背景进行创作,但要保持故事的连贯性。
小故事的主题可以是友情、团结、勇气等。
【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 《桃花源记》是唐代文人陶渊明的作品,属于唐代文学作品。
2.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做胡渭的渔夫,故事中的桃花源是一个与世隔绝、风景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的地方。
3. 故事中的主人公胡渭是迷路后偶然发现桃花源的。
虽然偶然性很大,但也可以说是因为他有勇气和好奇心才能够在茫茫山林中找到桃花源。
4. 故事中的主人公胡渭返回村庄后,向村民们详细描述了桃花源的情景,但由于桃花源与现实世界相去甚远,村民们对他的描述并不相信,认为他在编造故事。
5. 故事中的桃花源给人们的启示是现实社会可能存在着不同的理想境界,如果我们能够坚持追求真善美,或许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桃花源。
对我而言,桃花源更像是内心世界的一片净土,提醒我们要保持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二、阅读理解题1. 故事中的桃花源是一个与世隔绝、美丽如画的地方。
桃花源记练习题 (3)
桃花源记练习题题目一请简要概述《桃花源记》的内容。
题目二在《桃花源记》中,桃花源被描绘为一个怎样的乌托邦世界?请列举其中的特点。
题目三《桃花源记》中的“隐士”和“乡士”有何特点?请对比这两个角色,并分析他们在故事中的作用。
题目四在《桃花源记》中,作者对自然的描写非常详细,这与作者的创作意图有何关系?请阐述你的观点。
题目五《桃花源记》通过描绘桃花源的理想境地,传达了怎样的价值观和理念?请举例说明。
题目一请简要概述《桃花源记》的内容。
答:《桃花源记》是唐代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篇记述他胡无人之地的作品。
故事中讲述了陶渊明在寻找养老之地时偶然发现了一个名为“桃花源”的地方,该地四周被茂密的林木包围,水色清澈、鱼虾游动,陶渊明感叹此地人烟稀少、田园美好,便决定在此安家落户。
他和当地村民相处融洽,共同建设这个乌托邦世外桃源,过上了安宁美好的生活。
题目二在《桃花源记》中,桃花源被描绘为一个怎样的乌托邦世界?请列举其中的特点。
答:《桃花源记》中描绘的桃花源是一个理想化的乌托邦世界,具有以下特点: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桃花源四周被茂密的林木环绕,水色清澈,鱼虾穿梭其间。
人们在这里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没有过度开发和污染,而是以敬畏自然为基础,与自然共同生活。
2.社会和谐与马虎:桃花源的居民之间和睦相处,没有争斗和纷争。
人们互相帮助,共同分配资源,形成了一个和谐的社会。
3.生活安享无忧:桃花源中没有税收、徭役和战乱,人们过上了安享无忧的生活。
没有外界的纷扰与压力,每个人都可以心无旁骛地寻求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4.文化传承与精神追求:桃花源居民尊崇传统文化,注重教育和精神追求。
在这里,文人墨客随处可见,诗书画琴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题目三《桃花源记》中的“隐士”和“乡士”有何特点?请对比这两个角色,并分析他们在故事中的作用。
答:《桃花源记》中的“隐士”和“乡士”是两个重要角色,他们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作用。
1.隐士:隐士是指在桃花源中远离尘嚣的人士,他们借助这片乌托邦之地追求内心的宁静。
专题14 文言文阅读测试(测试)-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原卷版)
专题14 文言文阅读测试(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11分)(2024·黑龙江哈尔滨·模拟预测)【最新模拟题】阅读《出师表》,回答小题。
出师表诸葛亮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做之、袆、允之任也。
1.(3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卑鄙:(2)顾:(3)驽钝:2.(4分)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3.(4分)诸葛亮认为蜀国已经具备了出师北伐的哪两个条件?(7分)(2024·四川凉山·模拟预测)【最新模拟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日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巢,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别有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4.(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或用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若夫..霪雨霏霏(用在一段话开头,以引发议论)B.至若春和景.明(日光)C.而或长烟一.空(全)D.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表示委婉语气)5.(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选文第一段用一连串的四字短句,层层渲染,写天气的恶劣,人心的酸楚,突出了一种悲凉的情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 《桃花源记》 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 中学语文试卷测试题921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中学语文试卷测试题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
作者,又名,字,世称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朝代)著名田园诗人。
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
《桃花源记》、是传世名篇。
二、文言实、虚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以注释为主)【一般词语】[缘][芳][落英][纷][异][穷] [复][仿佛][才][平旷][俨然][属][阡陌][悉、咸][黄发垂髫][怡然][乃][具][问讯][叹惋]【一词多义】[志] ①(寻向所志)②(处处志之)[为]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②((不足为外人道也)[寻] ①(寻向所志)②(寻病终)[闻]①(村中闻有此人)②(具言所闻)[舍]①(便舍船)②(屋舍俨然)[作] ①(其中往来种作)②(设酒杀鸡作食)【古今异义】[鲜美] 古:今:[交通] 古:今:[妻子] 古:今:[绝境] 古:今:[如此] 古:今:[不足] 古:今:[无论] 古:今:【通假字】通“ ”,意思。
三、翻译1 复前行,欲穷其林。
2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5 不足为外人道也。
6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四、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内容要点(一)文章层次结构内容归纳:文章线索:第一部分(第1段):写渔人第二部分(第2、3段): 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第2段: 写渔人进入桃花源,描写了桃源的和。
第3段:写桃花源人邀请渔人做客及渔人辞去的过程。
所见:(环境良好)(生活安定)所闻:、(与世隔绝之久)所历:、(民风淳朴)第三部分(第4、5段): 写渔人,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花源的情形。
(为桃花源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含蓄地表明这个桃花源是虚构的)(二)内容要点归纳原文语句回答: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8.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有什么作用?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3. “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4. “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5. 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8.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9.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10. 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11.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那些内容?12.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一下这个“世外桃源”的美妙。
《桃花源记》教学互动练习卷
《桃花源记》教学互动练习卷桃花源记教学互动练习卷
一、选择题
1.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A. 曹雪芹
B. 施耐庵
C. 陶渊明
D. 黄宗羲
2. 故事中的桃花源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A. 污染严重的城市
B. 高山深谷
C. 幽静清新的隐居处
D. 平原河滩
3. 故事开始的情节是描述:
A. 作者在山区探险
B. 一个渔夫偶然发现桃花源
C. 一个学者因为迷路来到桃花源
D. 村民不知道桃花源的存在
4. 桃花源中居民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A. 物质极度匮乏
B. 勤劳朴实,生活安定祥和
C. 懒散恶习,互相敌视
D. 富裕奢侈,过着奢华生活
5. 故事的主题是:
A.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B. 现代文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C. 人类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
D. 乡村生活的单调和乏味
二、判断题
1. 故事中桃花源居民对外界人来访表示欢迎。
()
2. 故事反应了当时社会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和向往。
()
3. 桃花源记是一部充满冒险色彩的小说。
()
4. 故事中出现的桃花源是一个虚构的地方,不存在于现实中。
()
5. 故事中描述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
()
三、问答题
1. 你认为故事中的桃花源对现代社会有何启示?
2. 你觉得故事中桃花源的居民为什么选择隐居在这个地方?
3. 你对故事中描述的乡村生活有何感想?
4. 如果你是桃花源的居民,你会选择留在那里还是返回现代社会?为什么?
请根据以上问题,写出详细的回答。
(练习)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同步测试B卷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同步测试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知识点基础练 (共8题;共33分)1. (2分) (2017八下·耒阳月考)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生命如一泓清水,需要流动。
也许有时会变得浑浊,但生命之水将川流不息,在浩荡之中再次变得清澈,变得bó________大,变得浩瀚无垠。
在阳光的照耀下,可以升腾为天上的云彩,也可以化做雨露,给干hé________的土地以绿色的希望。
2. (2分)下边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 其/一犬/坐于/前B .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C .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D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3. (6分)文言重点字词解释①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②两股战战,几欲先走________③便扶向路________④政通人和,百废具兴________⑤等死,死国可乎________⑥曾益其所不能________4. (2分)为划线字选择恰当的解释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A . 独自专有B . 专门、专一C . 专权5. (6分) (2019七上·天台月考) 解释下列划线字。
①寒雪日内集________②俄而雪骤________③差可拟________④期日中________⑤尊君在不________⑥入门不顾________6. (2分)“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A . 形象好看B . 活泼诙谐C . 能勾摄恶人魂魄D . 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7. (2分) (2018八上·成都开学考) 下面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 . “一带一路”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战略构想,它使沿线各国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同舟共济。
B . 5月9日于莫斯科举行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年庆典活动,展示了中俄两国捍卫世界和平的决心坚不可摧。
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阅读题专项测试(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阅读题专项测试(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课内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1.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A.阡陌..交通(阡陌:田间小路)B.黄发..垂髫(黄发:指小孩)C.故人不独亲其亲(亲:指父母)D.盗窃乱贼..而不作(乱贼:指作乱害人)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心乐之.B.其.中往来种作不独子其.子C.天下为.公不必为.己D.货恶其弃于.地也骈死于.槽枥之间3.理解文义,用原文语句填空。
(1)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
(2)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乙】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
4.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他们的相似之处。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答案】1.B 2.D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4.示例一: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以看出“桃源”中老人与孩子受到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长春版八上语文19.桃花源记练习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桃花源记》同步测试一、基础知识1.《桃花源记》作者,(朝代)著名诗人,后人把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称为_________ ___。
2. 文中描写桃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体现祥和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是。
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渔人甚异之()具答之()欲穷其林()欣然规往()诣太守()寻病终()落英缤纷()才通人()屋舍俨然()阡陌交通()皆叹惋()便扶向路()寻向所志()欣然规往()4.写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古义和今义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今义:古义:今义: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古义:今义: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义:今义:二、能力提高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完成5-13题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5. 给画线处填上合适的原文______ _ ____,_________ __。
6.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①缘②俨然③见渔人,乃大惊_________ ④便要还家⑤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⑥咸来问讯⑦余人各复延至其家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①渔人甚异之:②林尽水源: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④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8.指出这段文字中的四个成语1 23 49.末句中“黄发垂髫”用的修辞方法是()A 比喻B 夸张C 借代D 对比10.这两段有四个词的意思相同,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原创同步练习题(含解析)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 下册 -测试题《桃花源记》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对“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A.既然出来了,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原来的路的方向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B.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扶着树枝向着道路的方向走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C.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原来的路回去,每一处都记着它。
D.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原来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答案:D解析:分析:“既”是已经的意思;“向路”指“原来的路”;“志”是“做标记”。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2.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便舍船shè屋舍俨然shěB.为外人道wèi捕鱼为业wéiC.男女衣着zhuó便要还家yàoD.与外人间隔jiàn此中人语云yǔ答案:B解析:分析:A项“舍”前边应读三声,后边应读四声;C、“要”后边应读一声;D语,后边应读四声。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字音的掌握情况。
3.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陵人/捕鱼为业B.问/今是何世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后遂无问/津者答案:D解析:分析:D项应为:后遂/无问津者。
故答案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4.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答案:B解析:分析:B项“交通”意思是“交错相通”。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词语的翻译。
5.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都是同一样式,很相像。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代,更不必说魏朝晋朝了。
初中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下册同步测试:名篇名句默写(同步测试)【含答案及解析】
专项训练三名篇名句默写1.《桃花源记》(1)《桃花源记》中,综合视觉和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两句是“,”。
(2)《桃花源记》中,通过选取两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来传达桃花源之中人们生活安乐自在的句子是“,”。
2.《小石潭记》(1)写小石潭源头悠远、两岸弯曲的语句是“,”。
(2)《小石潭记》中借鱼写水的澄澈,“皆若空游无所依,,”。
3.《关雎》(1)《关雎》中,从听觉的角度表现河岸鸟鸣的美好场景的句子是“,”。
(2)《关雎》中以“,”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形象深刻地表现出来。
4.《蒹葭》(1)《蒹葭》中常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诗句是“,”。
(2)《蒹葭》中用“”“”“”表现了追求伊人的道路之艰难。
5.《式微》(1)《式微》中运用设问的方式引出劳动人民在露水中艰辛劳作的句子:,?,?(2)《式微》中写出劳役者对统治者不满,天晚还在泥水中劳作的句子:,?,? 6.《子衿》(1)女子细看佩玉的绶带责怪恋人失约不至的句子:,。
,?(2)写女子因约会不遇,在城头不断徘徊,产生了时间的主客观巨大差异的句子:,。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表明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不必作儿女之态的诗句是“,”。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与“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有异曲同工之妙。
8.《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诗中借用钓鱼之事表明希望得到引荐心情的诗句是“,”。
(2)杜甫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的壮阔之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颔联“,”与杜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9.《北冥有鱼》(1)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述鲲鹏奋飞时的情形的句子是“,”。
(2)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事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大鹏的“海运将徙”作类比的句子是“,,”。
10.《虽有嘉肴》(1)《虽有嘉肴》中“,,;,,”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以“嘉肴”类比“至道”,说明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03《桃花源记》自我检测-语文专项训练测试卷(解析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自我检测03《桃花源记》1.(原创)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1)yuán()溪行(2)落英bīn()纷(3)huò()然开朗(4)屋舍yǎn()然(5)阡陌.交通()(6)黄发垂髫.()(7)遂与外人间.隔()(8)此中人语.云()(9)yì()太守【答案】(1)缘(2)缤(3)豁(4)俨(5)mò(6)tiáo(7)jiàn(8)yù(9)诣【解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解答本题,给加点字注音要牢记汉语拼音的书写法则;根据拼音写汉字,要结合词语的意思来判断所要写的汉字。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缘.溪行缘:(2)复前.行,欲穷.其林前:穷:(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旷:俨然:(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5)见渔人,乃.大惊乃:(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要:(7)咸.来问讯咸:(8)遂与外人间隔..间隔:(9)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10)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11)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扶:志:(12)欣然规.往规:(13)寻.病终寻:(14)后遂无问津.者津:【答案】(1)沿着,顺着(2)前,名词作状语,向前,往前;穷,尽(3)旷,空阔,宽阔;俨然,整齐的样子(4)类(5)于是,就(6)同“邀”,邀请(7)全、都(8)隔绝、不通音讯(9)邀请(10)不值得,不必(11)扶,沿着、顺着;志,做记号(12)打算,计划(13)随即,不久(14)渡口【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释义。
解释文言词语的意思时,要注意结合语境,特别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的文言现象。
另外,考生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过程中,要关注文言篇目下的课下注释,注重积累。
3.(原创)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便舍.船,从口入屋舍.俨然B.遂.与外人间隔遂.迷,不复得路C.其.中往来种作得.其船D.忘路之.远近山川之.美【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
《桃花源记》测试练习
一、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第1—4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①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①[余]有版本写作“馀”。
1、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良田无论B、绝境问津C、问讯间隔D、交通妻子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1)便要还家要:________________(2)欣然规往规:____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2分)(1)才通人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便扶向路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桃花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5-9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这段文字选自《》,作者,他是(朝代)
2、“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
A、“迁客骚人”和“商旅”。
B、“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和“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C、“去国怀乡⋯⋯感极而悲者”和“心旷神怡⋯⋯,其喜洋洋者。”
D、“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
家、
..
杂然:颓然:
课文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周围的秀丽和变化多端的自然风光,勾勒了一幅太守在山林中游玩宴
饮、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排遣忧愁的复杂感情。全篇熔写景、叙
事、抒情于一炉, 表面上句句记山水, 实际上
,句句
。作者把自己的
和
之
情,储蓄、巧妙地蕴藏在对自然风景的描绘和游乐气氛的渲染上。课文通篇采用“剥笋法”
3、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4、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五、试根据课文填空,并体会作者是怎样变换角度来描写景物的。
1、由远及近,从
到
2、朝暮之景,从
到
3、四时之景,从
到
4、由外而内,从
到
5、夕照全景,从
到
六、 阅读语段并回答问题。
它的词性是
,而在文中, 它指的是
,
是个
短语。
⒋翻译句子。
自云先世避秦里乱:
⒌桃源中人“皆叹惋”的原因是。
⒍在文中用“~~~”画出表现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的语句。
《岳阳楼记》
一、生字注音
谪守()
薄幕冥冥(
宠辱偕忘(
二、解释加点词语
谪守:
..
增其旧制 :
.
横无际 涯:
.
然则:
连月不开 :
.
薄幕冥冥 :
16、诣太守说如此
17、寻向所志
18、欣然规往
19、后遂无问津者
20、怡然自乐
五、翻译句子:
1、自云先世避秦进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六、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通过初极狭才通人
属,同“嘱” ,嘱咐属予作文以记之
顺利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4.虚词
通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以
旷
来
属予作文以记之
开朗则有心旷神恰
因
不以物喜
宽广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凭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古今异义。
用来
所以动心忍性
制
其
古义规律增其1日制
代词
他
他们 其必日
今义制度
语气词
其喜洋洋者矣
备
代词
他的 必先苦其心志
....
沙鸥翔集 :
..
翔集:
浩浩汤汤:
朝晖()迁客骚人()霪雨霏霏()
)岸芷汀兰()皓月()心旷神怡()
)浩浩汤汤()樯倾楫摧()
百废具兴 :
..
属予作文以记之:
.
前人之述备.矣:
南极 潇湘:
.
排空:日星隐曜 :
..
春和景 明:不惊:
.
静影沉璧 :何极:
.
若夫:
朝晖 夕阴:
.
三、翻译下列句子:
1、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即句
句用“也”字(说明句式),从容婉转,一气呵成。全篇表面上在写“醉”
,实际上是写“
”。因
为“
”与“
”其实是统一的, “
”是表象,“
”是实质,写“”是为了写“
”,
甚至可以说就是在写“
”。
全文以“
”贯穿始终,各部分都紧扣主旨,层层深化,逐步推进。起始写“山行”时扣
“
”,即暗含着“乐” 。至破题“
”后补充一句:
C.“忧其君”和“忧其民”。
D.“先天下之忧”和“后天下之乐”。
是
4.“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句中的“斯人”指的是
,。作者以此鞭策自己并勉励朋友。
,这种人的忧乐观
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一目的,则是含蓄地劝慰、的滕子京,要他“
心怀天下,先忧后乐。虽然范仲淹的“忧君”思想有其局限性,但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
的
”,
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德,在今天仍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课文补充注释
在
横无际涯:横,。
气象万千:气象,。
多会于此:会,。
去国怀乡:国,。
把酒临风:把,握,拿。
进亦忧,退亦忧:进,指“居庙堂之高”,即在
为官。
为官;退,指“处江湖之远”
,即
又,“去国怀乡”“忧谗畏饥”“岸芷汀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等句皆为互文见义,理解和翻译时都要注意。
五、阅读语段并回答问题
嗟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1.一词多义。
古义详尽前人之述备矣
国
今义准备
国防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景
国家国恒亡
古义
日光至若春和景明
国都则有去国还乡
今义景物
或
尝
有时而或长烟一空
古义曾经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或许或异二者之为
今义品尝
居
微
处在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古义没有微斯人,吾谁与归
居住面山而居
今义微小
停了居十日
3.通假字
通
具,同“俱” ,全,都百废具兴
写山问朝暮的不同景色,是按
的顺序写的;写四时的不同景色,是按
的
顺序写的;写宴饮欢乐的场面,是按
的顺序写的。
本文在写法上的最大特点是,
,
,
有机结合。如写醉翁
亭的环境,用“
”“
”着力表现醉翁亭周围秀美的环境;用“
”
“
”着力表现醉翁亭周围清幽的环境;用“
”着力表现醉翁亭外观
的特点。而写这些都是为后面借解释亭名引出“
.
...
3、欲穷 其林
4、阡陌交通
阡陌:
交通:
.
....
5、豁然 开朗
6、屋舍俨然
..
..
7、黄发垂髫
8、便要 还家
..
.
9、咸来问讯
10、遂与外人间隔
.
..
..
11、率妻子邑人 来此绝境
12、乃
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
....
.
..
13、一一为具言 所闻
14、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
..
.
15、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交相辉映,了无痕迹。具体说来,是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因情入理(生发议论),环环
相扣,层层蓄势; 叙事则简明扼要,写景则变幻莫测,论理则能警策世人。整篇文章显得气势宏大,
结构严谨。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即第—段,简要记述了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以及作者写作本文
的缘起,可视为本文的小序。第二部分包括第二、三、四段,在概写的基础上,着力
家。
3、“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
A、“不以物喜”和“不以己悲”。
)
B、“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
C、“忧其民”和“忧其君”
D、“先天下之忧”和“后天下之乐”。
4、“噫!微斯人, 吾谁与归?” 句中的“斯人”指的是,这种人的忧乐观是 ,。作者以此鞭策自己并勉励朋友。
六、知识积累
课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段)写渔人无意间发现
。第二部分又
可分为两层,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层(第二段)写渔人
,发现
;第
二层(第三段)写桃花源中的人
。第三部分即第四段,写渔人再寻桃
花源,终不可得;别的人也没能找到桃花源。
三、生字 :
豁(
)然
俨(
)然
垂髫(
)
间(
)隔
邑(
)人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
1、缘溪行
2、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测试题
一、文学常识 :
作者,字,又名潜,别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原籍江州浔阳柴桑栗里
(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10公里)人。
本文原是《桃花源诗》的序言。这篇“记”实际上就是这首诗的序,或者说引子。记,古代一种文体。
二、课文分析 :
文章既然名为“记” ,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文字。它叙述的故事是作者精心虚构的,整个故事
嗟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2
1.这段文字选自《》,作者,他是(朝代)
.“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
课文除结构上很有特点外,在语言上也很有特点。它虽然是一篇散文,但很讲究
运用,散句、骈句,长句、短句,错落有致,读来琅琅上口,富于音乐美。教师要注意引导学
生在诵读中加以体会。
大家都知道,课文名为“岳阳楼记”,实际上并不是一篇一般意义上的登临游记,而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