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资料整理

合集下载

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全章教案

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全章教案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统计调查(1)学习目标:1.了解全面调查的概念。

2。

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

3。

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

4。

会画扇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描述数据;5、经历统计调查的一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关系.重点、难点:全面调查的过程(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是重点;绘制扇形统计图是难点。

导学流程:一、问题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下面一些问题:[投影1](1)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的收视情况怎样?[投影2](2)班级里同学出生主要集中在哪一年?[投影3](3)本年度最受欢迎的影片是哪几部?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行统计调查。

二、数据的收集看下面的问题:[投影4]问题1 现在我们如果要了解全班同学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四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你怎样才能知道结果?举手表决、问卷调查等。

问卷调查是一种比较常用的调查方式,采用这种方式要设计好调查问卷。

你认为设计调查问卷应包括哪些内容?问卷设计的内容应包括调查中所提的问题、答案选项以及要求等。

就上面的问题我们可以设计如下的调查问卷:[投影5]如果想了解男、女生喜爱节目的差异,问卷中还应该包含什么内容?应加“男□女□(打勾)”这一项.问卷设计好后,请每位同学填写,然后收集起来。

例如,调查的结果是:[投影6]D C A D B C A D C DC D A B D D B C D BD B D C D B D C D BA B B D D D C D B D注意:用字母代替节目的类型,可方便统计.三、数据的整理从上面的数据中你容易看出全班同学喜爱各类节目的情况吗?为什么?不容易。

因为这些数据杂乱无章,不容易发现其中的规律。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数据所蕴含的规律,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

你认为应该怎样整理我们收集到的数据?划“正”字。

这就是所谓的划记法。

下面我们利用下表整理数据。

全班同学最喜爱节目的人数统计表:上表可以清楚地反映全班同学喜爱各类节目的情况。

【毛概课程题库】第10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资料整理

【毛概课程题库】第10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资料整理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1.( D )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A.文化B.交流C.外交D.发展2.( D )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A.传统B.政策C.教育D.创新3.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质量第一、( D )优先。

A.利益B.速度C.人才D.效益4.坚持协调发展,要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 A )。

A.整体性B.分散性C.高效性D.经济性5.坚持共享发展,就是要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提高( C )待遇。

A.教师B.公务员C.技术工人D.工程师6.经济改革的方向是要让( D )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A.科技、B.创新、C.政府、D.市场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B )。

A.共同富裕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现代化建设8.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伴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推动( A )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主旋律。

A.供给侧改革B.产业结构升级C.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9.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第一道关是要完善( A )A.社会保障B.税收调节C.公共服务均等化D.市场经济10.十八大进一步把( B )纳入到现代化建设布局里,形成了“五位一体”的建设布局。

A.社会和谐B.生态文明C.政治D.文化11.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是中华民族所在。

( D )A.一致愿望;根本利益B.共同愿望;本质利益C.一致愿望;本质利益D.共同愿望;根本利益12.( C )是最大的民生。

A.卫生B.教育C.就业D.三农问题13.( C )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D.中国特色社会文化14.构建国家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题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 D )为主题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第十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归类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第十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归类总结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知识梳理】一、调查与收集数据想知道“喜欢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要通过调查来收据数据.其过程主要有如下步骤:1、明确调查问题——喜欢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2、明确调查对象——全班每个同学;3、选择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4、展开调查——每位同学将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写在调查问卷上,收集每位同学最喜欢的动物,进行编号;5、整理数据——用“划记法”记录数据;6、得出结论——划记最多的动物,即为同学们喜欢的最多的动物;7、描述数据——统计表是描述数据最常用的方式,为了更直观地获取信息,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二、调查方式的有关概念统计调查是收集数据常用的方法,一般有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两种方式.实际上最常用的调查方式是抽样调查.1、全面调查:在“喜欢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调查活动中,全班同学都是考察对象。

像这样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属于全面调查,又称为“普查”.2、抽样调查:在“调查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活动中,采用了调查部分学生的方式来收集数据,根据部分学生的视力来估计整个地区学生的视力情况.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这里,整个地区的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是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所有实际被调查的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的视力组成一个样本.注意:(1)抽样调查只考虑总体中的一个样本,因此其优点是调查范围小,节省时间、人力、物力,但其调查结果往往不如全面调查得到的结果准确.(2)抽样调查时一般应注意:被调查的对象不能太少,被调查的对象应是随意抽取的,调查的对象应是真实的.因此,抽样调查时既要关注样本的广泛性又要关注其代表性.方法点拨:(1)全面调查是对总体中每个对象进行调查,调查范围广,数据详细;而调查样本有局限性,数据不全面;(2)当受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对所有对象进行全面调查时,往往采用抽样调查;(3)当调查具有破坏性时,不允许进行全面调查;4. ⑴总体:把所要考察对象的①叫总体.⑵个体:②考察对象叫做个体.⑶样本: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③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⑷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④叫做样本容量.规律总结:①弄清考察对象是明确总体、个体、样本的关键;②总体或样本中的每一个数据表示个体,不同的个体在数值上是可以相同的,样本中有多少个体,样本容量就是多少,样本容量没有单位.三、统计图的选择——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它们各具特色:条形统计图能清晰地展现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扇形统计图能清晰地展现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折线统计图能清晰地展现出事物变化的情形。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复习与小结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复习与小结

(3)若被调查的家庭占全城区家庭数的10%, 请估计该城区不再使用超薄塑料袋的家庭数. (4)针对本次调查结果,请用一句话发表你的感想.
家庭数
a
10%
C
B 72º
800
A
c
情况
A
B
C
2、某果农承包了一片果林,为了了解整个果林的挂果 情况,果农随机抽查了部分果树的挂果数进行分析. 如图是根据数据绘制的统计图,图中从左到右各 长方形之比为5∶6∶8∶4∶2,又知挂果数大于 60的果树共有48棵. (1)果农共抽查了多少棵果树? (2)在抽查的果树中挂果数在40~60之间的树有多少 棵数 棵,占百分之几?
2、用样本估计总体,样本应具有代表性。
例 2、
(1).下列调查中,适合采用全面调查方式的是( ) A.对漓江水质情况的调查. B.对端午节期间市场上粽子质量情况的调查. C. 对某班50名同学体重情况的调查. D.对某类烟花爆竹燃放安全情况的调查. (2).下列调查中,样本最具有代表性的是( ) A.在重点中学调查全市七年级学生的数学水平 B.在篮球场上调查青少年对我国篮球事业的关注度 C.了解班上学生的睡眠时间时,调查班上学号为双 的学生的睡眠时间 D.了解某人心地是否善良,调查他对子女的态度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复习课
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复习
一、回顾总结:
1、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
收 整 描 分 得 出 结 论
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

数 据
条 形 图 扇 形 图

数 据
折 线 图 直 方 图

数 据
趋 势 图
数 据
2、几个概念: 全面调查(普查)与抽样调查、 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_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案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_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案解析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本章内容本章主要内容是通过数据的收集——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数据的整理——频数分布表(没有给出概念),数据的描述——统计图表,和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的一般过程。

问题1回顾了全面调查,介绍了问卷调查的方法,用表格整理数据,用条形统计图和扇表统计图描述数据以及扇形统计图的画法。

问题2和问题3介绍了抽样调查。

结合问题2讨论了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同时给出了抽样调查的有关概念和术语,还讨论了抽样调查的代表性,介绍了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

问题3是利用分层抽样获取样本,通过分析样本数据,利用样本估计总体的例子。

接着从学生熟悉的问题入手,介绍了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分布折线图的画法,从而使对统计图表的认识具体化。

最后是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

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全面调查,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会用表格整理数据,会画扇形统计图;2、了解抽样调查及相关的概念和术语,理解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和代表性;3、了解频数及频数分布,掌握划记法,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分布折线图。

过程目标经历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一般过程,了解这两种调查的优缺点,感受抽样调查的必要性;通过案例了解简单随机抽样,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情感目标通过实际参与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感受统计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初步建立统计的观念,培养重视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是重点;样本的抽取,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画法是难点。

课时分配10.1统计调查…………………………………… 3课时10.2直方图……………………………………… 2课时10.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 2课时本章小结………………………………………… 2课时10.1统计调查(一)教学目标1、了解全面调查的概念;2、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3、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4、会画扇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描述数据;5、经历统计调查的一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关系.重点难点:全面调查的过程(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是重点;绘制扇形统计图是难点。

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

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
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
10.1统计调查
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 曾海燕
问题1 如果要了解全班同学对新闻、体育、动画、
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你会怎么做? 新 体 闻 育
动画
娱 乐
戏 曲
为了解决问题1,需要做 统计调查. 首先明确调查对象,收集数据
活动一 请你设计一份调查问卷收集数据
讨论2:怎样整理才能很清楚地看出全班 同学喜爱各类节目的情况?
统计中经常用统计表格整理数据.
活动二 用表格整理数据
全班同学最喜欢节目的人数统计表 节目类型 A新闻 B体育 C动画 D娱乐 E戏曲 划记 人数 百分比
合计
为了更直观的看出上表中的信息,还可以用条形图 和扇形图来描述数据.
活动三 用统计图描述数据
作业强化 能力提高
课本 P153练习1.以“你帮父母做过家务吗”为主题 设计一张调查问卷 2.经过调查,某班同学上学所用的交通工具中,自行 车占60﹪,公交车占30﹪,其他占10﹪,请画出扇形 图描述以上统计数据。 3. 用“是否知道父母生日”调查问卷在全班进行调查, 并整理收集到的数据,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进行描述, 和同学交流讨论得到的结果,并谈谈自己的感想。 4.举出一些生活中运用全面调查的例子。
人数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18 15
6%
8% 20%
新闻 体育 动画 娱乐 戏曲
10
36%
4 3
新闻
体育
动画
娱乐
戏曲
节目类别
30%
你能从中说出全班同学喜欢五类电视

如何画扇形统计图
6% 8% 20% 36%
新闻 体育 动画 娱乐 戏曲

自学考试备考复习资料:教育学《第十章 德育》知识点重点考点归纳整理汇总

自学考试备考复习资料:教育学《第十章 德育》知识点重点考点归纳整理汇总

第十章德育第一节德育的概述德育:即道德教育。

学校德育,一般来说,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日常生活、处世准则、行为规范相互作用,经过自己的感受、判断、体验,而生成道德品质、人生观和社会理想的教育。

品德:是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一定社会的行为规范。

(一)中国德育的历史发展《学记》说:“君民建国,教学为先”“如欲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二)西方德育的发展历史雅典教育注重和谐发展斯巴达教育强调纪律服从罗马共和国时期教育中心是道德教育。

讲求孝道,效忠国家。

四、德育的功能:1.能满足学生的道德需要2.启发学生的道德觉醒3.规范学生的道德实践4.引导学生的道德成长5.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6.提升学生的人生价值与社会理想为了充分发挥德育对学生品德发展的导向功能,要克服两种思想倾向。

一种倾向是忽视德育的作用。

另一种倾向是认为学校德育无所不能。

德育的负功能,是指由于德育方向不对或方法不对。

五、德育的任务和内容(一)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的德育任务第一个层次就是培养爱国、守法、明德的公民第二个层次是培养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的社会主义者第三个层次是使少数优秀分子成为共产主义者(二)德育的内容的层次结构(或德育内容的标准)1.中小学德育内容的层次德育内容的顶线(先进性)底线(广泛性)4.学校德育内容的主旋律德育的主旋律:始终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体和社会主义思想第二节品德发展规律一、品德诸要素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上(一)道德认识的发展皮亚杰归纳出儿童道德的发展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1.前道德阶段(0~2岁)2.他律道德阶段(2~8岁)3.自律道德阶段(8~12岁) 3.公正阶段(12岁以后)科尔伯格发现儿童道德发展普遍经历三个水平、六个阶段三个水平:1.前习俗水平2.习俗水平3.后习俗水平六个阶段:1.以惩罚和服从为定向2.以工具性相对主义为定向3.以“好孩子”为定向4.以维护权威和秩序为定向5.以社会契约和个人权利为定向6.以普遍的伦理为定向(二)道德情感的发展道德情感是人根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举止、行为、思想、意图时产生的一种情感。

自学考试备考复习资料:教育学基础《第十章 学生评价》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汇总

自学考试备考复习资料:教育学基础《第十章 学生评价》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汇总

第十章学生评价知识点汇总(一)一、教育评价:指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依据确立的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所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科学判定的过程。

★★★(二)学生评价:指根据一定的标准,通过一定的技术和方法,以学生为评价对象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三)二、学生评价的类型★★★1.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根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同作用):(1)诊断性评价:一般是咋教育、教学或学习计划实施的前期阶段开展的评价,中在对学生已经形成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发展状况做出合理的评价,为有计划的有效实施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源,以获取更好的效果。

一般通过以下途径获取信息a.查阅被评价者在此之前的有关成绩记录;b.摸底测验;c.必要的学习要素调查表。

(2)形成性评价:主要是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进行的,一般以学生学习内容的一个单元为评价点,采用及时的反馈和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其过程见下左图)。

(3)终结性评价:主要是在教学和学习后进行的评价,是对教学和学习全过程的检验(其过程见下右图)。

(下表对比了上述三种评价方法的异同)2.相对评价法、绝对评价法和个体内差异评价法(根据评价的价值标准不同):(1)相对评价法:根据所要评价对象的整体状态确定评价标准,以被评价对象确定形成性学习单元的目标和内容编制形成性测试试卷和平行性测试试卷实施形成性评价反馈中的某一个或若干个为基准,通过把各个被评价对象与基准对象进行对照比较,判定出每个被评价对象在这一集体中所处的位置的一种评价方法。

优:评价的客观性,不易受到、评价者主观标准差异性的影响缺:无法给被评价者以绝对的水平评估,准确地反映学生发展的真实水平;不易满足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上进要求(2)绝对评价法:在评价对象的整体之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被评价对象与这个客观标准进行比较,以判断其达到标准程度的一种评价方法。

优:易于使被评价者能了解自己的发展状况,主动学习缺:技术上有一定难度(3)个体内差异评价法:是被以评价对象自身某一时期的发展水平为标准,判断其发展状况的评价方法。

第十章 热力学定律 知识整理

第十章 热力学定律 知识整理

第十章热力学定律10.1 功和内能1. 焦耳的实验(1)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实验:①重物下落带动叶片搅拌容器中的水,引起水温上升。

②正在降落的重物使发电机发电,通过电流的热效应给水加热。

(2)实验结论:在各种不同的绝热过程中,如果使系统从状态1 变为状态2,所需外界做功的数量是相同的。

也就是说,要使系统状态通过绝热过程发生变化,做功的数量只由过程始末两个状态1、2 决定,而与做功的方式无关。

(3)绝热过程:系统只由于外界对它做功而与外界交换能量,它不从外界吸热,也不向外界放热,这样的过程叫做绝热过程。

2. 内能(1)定义:任何一个热力学系统都必定存在一个只依赖于系统自身状态的物理量,这个物理量在两个状态间的差别与外界在绝热过程中对系统所做的功相联系。

鉴于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所以这个物理量必定是系统的一种能量,我们把它称为系统的内能。

(2)定义式:当系统从状态1经过绝热过程达到状态2时,内能的增加量ΔU=U2-U1就等于外界对系统所做的功W,即ΔU=W①当外界对系统做功,系统的内能增加,在绝热过程中,内能的增量就等于外界对系统做的功。

②当系统对外界做功,系统的内能减少。

在绝热过程中,系统对外界做多少功,内能就减少多少。

(3)内能微观定义:系统中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势能的总和叫做系统的内能。

系统的内能是由它的状态决定的。

10.2 热和内能1. 热传递(1)定义: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温度高的物体要降温,温度低的物体要升温,我们说,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了低温物体。

这样的过程叫做热传递。

(2)热传递有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如图所示。

(3)热传递的条件:①两个物体②存在温度差2. 热和内能(1)在外界对系统没有做功的情况下,热量是在单纯的传热过程中系统内能变化的量度。

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当系统从状态1经过单纯的传热达到状态2,内能的增量ΔU=U2-U1就等于外界向系统传递的热量Q,即ΔU=Q(2)热量的概念也只有在涉及能量的传递时才有意义。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知识交流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知识交流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本章教学目标: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

2.通过抽样调查,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3.了解频数及频数分布,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表示频数分布,体会表格在整理数据中的作用。

4.学会用简单频数分布直方图(等距分组)和折线图描述数据的方法,进一步体会统计图表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会根据问题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6.通过实际参与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经历统计的一般过程,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初步建立统计的观念,培养重视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

具体内容和课时分配如下:10.1 统计调查约3课时10.2 直方图约2课时10.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约2课时数学活动小结约2课时10.1统计调查(1)教学目标: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2、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3、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体会表格在整理数据中的作用.4、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参与从收集数据到描述数据的全过程,利用统计图合理的描述数据,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教学难点:组织有效的统计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业全交流、学会描述。

解决重难点的方法:1、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认识有关统计知识(如样本、总体、个体、频数等)和统计方法(如抽样调查等)。

2、引导学生感受渗透与体现于统计知识和方法之中的统计思想。

教学过程设计:一.问题引入问题:2008年奥运会即将在北京召开。

问国际奥委会是如何决定的?例:你最喜欢的季节是哪一个?在学校课程中你最喜欢的科目是什么?二.授新1.集数据,设计调查问卷。

2.整理数据。

三.描述数据为了更直观地看出表中的信息,还可以画出条形图和扇形图来描述数据。

第十章 出土文献整理

第十章  出土文献整理

第二节 简帛文献
《武威汉简》,文物出版社1964年版。
《睡虎地秦墓竹简》,1977年文物出版社出版。 《马王堆汉墓帛书》,共六册,自1981年起文物出版社 陆续出版。 《郭店楚墓竹简》,1998年文物出版社出版。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版。
第二节 简帛文献
第十章 出土文献整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出土文献的类别及整理 简帛文献 敦煌文献 出土文献与古典文学研究
第一节 出土文献的类别及整理
1、出土文献“自然发现”的历史概况
出土文献指从地下发现的古代文献资料,主要指著于出 土文物之上的文字材料,不包括图画饰物等古代文物。 文献的概念比文物要窄得多。 文献学所言出土文献更主要指近代(1840)以来借助现 代田野考古手段从地下发掘出土的古代文献,主要有甲 骨文、金石文献、简帛文献及敦煌文献几大类别。 出土文献为表明文献发现方式的概念,而非一个历史时 代概念。出土文献并非近代才有,而是历史久远。
严一平《金文总集》,收金文拓本、摹本8000余件,台 湾艺文印书馆1983年版,浙江古籍有翻印本。
第一节 出土文献的类别及整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成》,1994 年中华书局出齐,共18册,采录原拓本制版者8603件, 为迄今最好的金文汇集本。 《寰宇访碑录》,清孙星衍撰,邢澍订补,为收录石刻 较多的文献目录,著录周秦至清代石刻8000余种,包括 部分瓦当铭文。但收录石刻遗漏仍较多。罗振玉、赵之 谦、刘声木等各有补编。
第一节 出土文献的类别及整理
1972年山东银雀山西汉墓出土的简牍文献,含《孙子兵 法》、《孙膑兵法》、《尉缭子》、《六韬》、《晏子 春秋》及屈原、唐勒作品残简等。 1959-1972年在甘肃武威三次出土的汉简,以医学等科 技内容为主,称“武威汉简”。

人教版七年级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知识点整理及联系

人教版七年级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知识点整理及联系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一.知识框架第一节统计调查一、知识要点:(一)全面调查: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方式叫做全面调查。

1、全面调查的步骤:⑴收集数据⇒⑵整理数据(划记法)⇒⑶描述数据(条形图或扇形图等)(二)抽样调查:1、若调查时因考察对象牵扯面较广,调查范围大,不宜采用全面调查,因此,采用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只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据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2、抽样调查的意义:(1)减少统计的工作量;(2)抽样调查是实际工作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调查方式,它是总体中抽取样本进行调查,根据样本来估计总体的一种调查.3、判断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在于:(1)全面调查是对考察对象的全面调查,它要求对考察范围内所有个体进行一个不漏的逐个准确统计;而抽样调查则是对总体中的部分个体进行调查,以样本来估计总体的情况.(2)注意区分“总体”和“部分”在表述上的差异. 在调查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时,要灵活处理,既要考虑问题本身的需要,又要考虑实现的可能性和所付出代价的大小.(三)总体: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

(四)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五)样本:被抽取的所有个体组成一个样本。

(六)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

二、题型分析:题型一:基本概念考察例1:2007年某县共有4591人参加中考,为了考查这4591名学生的外语成绩,从中抽取了80名学生成绩进行调查,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4591名学生的外语成绩是总体;B、此题是抽样调查;C、样本是80名学生的外语成绩;D、样本是被调查的80名学生.例2:为了了解某校九年级4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从中抽查了50名学生的体重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指()A、400名学生B、被抽取的50名学生C、400名学生的体重D、被抽取的50名学生的体重例3:为了考察某市初中3500名毕业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出20本试卷,每本30份,在这个问题中,样本容量是()A、3500B、20C、30D、600题型二:调查方法考察例1:下列调查中,适合用普查(全面调查)方法的是().A、电视机厂要了解一批显像管的使用寿命;B、要了解我市居民的环保意识;C、要了解我市“阳山水蜜桃”的甜度和含水量;D、要了解某校数学教师的年龄状况.例2: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全面调查(普查)方式的是()A、调查一批新型节能灯泡的使用寿命B、调查长江流域的水污染情况C、调查重庆市初中学生的视力情况D、为保证“神舟7号”的成功发射,对其零部件进行检查题型三:样本合格例1:下列抽样调查中抽取的样本合适吗?为什么?(1)数学老师为了了解全班同学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请数学成绩优秀的10名同学开座谈会;(2)在上海市调查我国公民的受教育程度;(3)在中学生中调查青少年对网络的态度;(4)调查每班学号为5的倍数的学生,以了解学校全体学生的身高和体重;(5)调查七年级中的两位同学,以了解全校学生的课外辅导用书的拥有量.例2:请指出下列抽样调查中,样本缺乏代表性的是()①在某大城市调查我国的扫盲情况;②在十个城市的十所中学里调查我国学生的视力情况;③在一个鱼塘里随机捕了十条鱼,了解鱼塘里鱼的生长情况;④在某一农村小学里抽查100名学生,调查我国小学生的建康状况.A、①②B、①④C、②④D、②③第二节直方图一、知识要点:(一)条形统计图: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关系,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条形,条形的宽度必须保持一致,然后把这些条形排列起来,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条形统计图.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①能够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 ②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2、条形统计图的优缺点: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能够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缺点是无法显示每组数据占总体的百分比.3、注意:(1)条形统计图的纵轴一般从0开始,但为了突出数据之间的差别也可以不从0开始,这样既节省篇幅,又能形成鲜明对比;(2)条形图分纵置个横置两种.(二)频数、频率和频数分布表1、一般我们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为频率. 频率反映了各组频数的大小在总数中所占的分量. 公式:数据总数频数频率=。

市场调查方法与技术 第5版 第十章 定量调查资料的整理

市场调查方法与技术 第5版 第十章 定量调查资料的整理

的,且难免出现虚假、差错等现
真实、准确、完整和统一
象,这些现象都会大大降低调查 • 必须在分析之前,认真鉴别、整
数据的质量
理调查数据,校订或淘汰不合格
• 必须对数据进行审核与校对,区
的数据
分其真假和精粗,消除其中的假、
错、缺、冗等现象,以保证数据
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 经过整理的真实、完整的原始调 查资料往往具有长久的研究价值, 经过整理并录入计算机的数据更 便于保存与使用
接受时间的先后做比较。
同时实施多个项目时,需记录交付 实施、仍在实施、已经完成并返回
的项目数。
每份返回的问卷要记录唯一、有顺 序的识别号码作为原始文件。
在核对资料、时候编码、录入资料 等工作时,按识别号码,准确记录
是谁拿着哪些原始文件。
所有参加整理工作的人员不仅有保 证工作质量的责任,还负责不丢失
任何原始文件。
10
审核案例[1]
以最常见的问卷调查的中心办公室审核为例,介绍接收核查问卷、编辑检查及采取相应处理措施等基本步骤
接受核查问卷(一审)
编辑检查 (二审)
对所有问卷都应检查一遍,将无效的或不能接受的问卷剔除
无效问卷可能的情况: • 缺损的问卷 • 回答不完全 • 被调查者错答问题或没有按照指导语要求答题 • 回答没有什么变化,如在7级态度量表中无论9Fra bibliotek审核的阶段
审核可以在数据收集和数据公布之间的任何阶段进行。调查的审核工作一般包括两个阶段:实地审核和中心办公 室审核。
实地审核
中心办公室审核
• 初步审核、现场审核,包括调查员审 核和督导审核
• 调查员在调查结束后及时审核问卷, 检查完整性、正确性、一致性以及是 否清楚易懂

章复习 第10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章复习  第10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章复习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一、数据的收集、整理1、数据的收集、整理⑴数据的收集过程:①明确调查______;②确定调查______;③选择调查______;④展开______;⑤记录______;⑥得出______.设计调查问卷的步骤:①明确调查______;②选择调查______;③设计调查______.⑵数据的整理为了清楚地了解调查结果,需要对数据进行______,一般用______整理数据.可以用______法记录数据.2、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⑴总体:要考察的____________.⑵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____________.⑶样本:____________的那些个体组成一个样本.⑷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______.注:“考察对象”是一种数量指标,并非考察目标本身.如,考察某地区九年级学生的身高情况,总体应是某地区九年级学生的身高的全体,而非该地区九年级学生.样本容量越大,代表性越强。

3、普查、抽样调查⑴普查是一种________调查,是为了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______性调查.⑵抽样调查是__________________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据推断____________的情况.注:统计调查是收集数据常用的方法,一般有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两种,实际中常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调查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获得数据,除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外,查阅文献资料和试验、测量也是获得数据的有效方法.抽取样本调查常用的方法有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两种。

全面调查的优点:可靠、准确;抽样调查的优点:省时、省力,减少破坏性。

二、数据的描述1、几种常见的统计图⑴与统计图有关的概念:①频数:将一组数据分组后,落在不同小组中____________叫做该组的频数;②频率:______与____________的比;③组数:把数据分组,______的个数称为组数;④组距:每一组两个端点的______称为组距.⑵各种统计图的特点:统计中常见的统计图有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和直方图四种,它们各有特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清楚、有效地描述数据.①条形图的特点:10.能够显示每组中的____________;20.易于比较______之间的差别.②扇形图的特点:10.用扇形的______表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20.易于显示____________相对于______的大小.③折线图的特点:易于显示数据的____________.④直方图的特点:10.能够显示_______________的情况;20.易于显示各组之间______的差别.注:①扇形图是指用圆代表______,圆中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的统计图;②频数分布直方图是以小长方形的面积来反映数据落在各小组内的频数的大小,小长方形的底边为______,高为频数与组距之比,但实际上常直接用长方形的高表示______.2、用图表描述数据⑴用扇形图描述数据扇形图中,扇形的大小反映了_______________的百分比的大小,因此,扇形所对圆心角的度数与百分比的关系是:圆心角的度数=百分比×360°.制作扇形图的一般步骤:①算出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②算出表示各部分的扇形所对圆心角的度数;③取适当半径画一圆,并按②中算出的圆心角的度数,画出各个扇形;④在每个扇形中标明所表示部分的名称和所占的百分比;⑤写出统计图的名称.注:①扇形图中,所有部分所占比例之和等于1;②扇形图只能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比例的大小,一般______表示具体的数量。

第10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知识点及考点典例

第10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知识点及考点典例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知识点及考点典例一、本章知识结构图与抽样调查【例1】为了了解某市4万名学生平均每天读书的时间,请你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将统计的主要步骤进行排序:①从4万名学生中随机抽取400名学生,调查他们平均每天读书的时间;②分析数据;③得出结论,提出建议;④利用统计图表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和表示。

合理的排序是_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拓展1】进行数据的调查收集时,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六个步骤,但它们的顺序被弄乱了,正确的顺序应是()①明确调查问题;②记录结果;③得出结论;④确定调查对象;E、⑤展开调查;F、⑥选择调查方法.(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④⑥⑤②③(C)①⑥④⑤②③(D)④①⑥④②③【例1】为了解全校学生的视力情况,采用了下列调查方法,其中为简单随机抽样的是()A.从初三每个班级中任意抽取10人作调查 B.查阅全校所有学生的体检表C.对每个班学号为1,11,21,31,41的学生作调查 D.从每个班中任意抽取5人作调查【拓展1】下列调查中,最适合采用抽样调查的是()A.对某地区现有的16名百岁以上老人睡眠时间的调查B.对“神舟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前零部件质量情况的调查C.对某校九年级三班学生视力情况的调查D.对某市场上某一品牌电脑使用寿命的调查【拓展2】 3.下列调查中,最适合用普查方式的是 ( )A.调查一批电视机的使用寿命情况B.调查某中学九年级一班学生的视力情况C.调查某市初中学生每天锻炼所用的时间情况D.调查某市初中学生利用网络媒体自主学习的情况【拓展3】指出下列调查中,是适合抽样调查还是适合全面调查?(1)了解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2)了解全县中学生电脑打字速度(3)了解截止2019年底中国的总人口(4)了解全市七年级数学期末考试成绩----统计图表【例1】某校为了解学生的安全意识的情况,在全校范围内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把学生的安全意识分成“淡薄”“一般”“较强”“很强”四个层次,并绘制成如下两幅尚不完整的统计图.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这次调查一共抽取了名学生,其中安全意识为“很强”的学生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百分比是;(2)请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3)该校有1800名学生,现要对安全意识为“淡薄”“一般”的学生强化安全教育,根据调查结果,估计全校需要强化安全教育的学生约有名.【拓展1】某校学生会干部对校学生会倡导的“助残”自愿捐款活动进行抽样调查,得到一组学生捐款情况的数据,对学校部分捐款人数进行调查和分组统计后,将数据整理成如图所示的统计(图中信息不完整).已知A、B两组捐款人数的比为1 : 5.请结合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 a=_____ ,本次调查样本的容量是_______ ;(2) 先求出C组的人数,再补全“捐款人数分组统计图1”;(3) 若任意抽出1名学生进行调查,恰好是捐款数不少于30元的频率是多少?【拓展2】下面的折线图描述了某地某日的气温变化情况,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4:00气温最低B.6:00气温为24℃ C.14:00气温最高 D.气温是30℃的为16:00 【拓展3】为开展“争当书香少年”活动,小石对本校部分同学进行“最喜欢的图书类别”的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后,绘制了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根据以上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此次被调查的学生共人;(2)补全条形统计图;(3)扇形统计图中,艺术类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为度;(4)若该校有1200名学生,估计全校最喜欢“文史类”图书的学生有人.【拓展4】随着移动终端设备的升级换代,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解中学生在假期使用手机的情况(选项:A、和同学亲友聊天;B、学习;C、购物;D、游戏;E、其它),五一节后某中学在全校范围内随机抽取了若干名学生进行调查,得到如下图表(部分信息未给出):选项 A B C D E频数10 n 5 p 5频率m 0.2 0.1 0.4 0.1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m=____________,n=___________,p=____________.(2)这次被调查的学生有多少人? (3)若该中学约有1000名学生,估计全校学生中利用手机购物或玩游戏的共有多少人?并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就中学生如何合理使用手机给出你的一条建议。

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小结)

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小结)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小结)1. 引言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是数据分析的重要步骤,本章主要介绍了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合理的数据收集和整理,可以使数据分析工作更加高效和准确,从而为决策提供有价值的支持。

2. 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收集是指获取需要分析和研究的数据的过程。

本节主要介绍了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实验研究等。

在进行数据收集时,需要注意数据的来源、有效性、完整性和可靠性等问题。

同时,还介绍了如何设计问卷、如何进行实地观察和实验研究,以及如何处理数据收集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

3. 数据的整理数据的整理是指对已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处理和转换的过程。

本节主要介绍了数据整理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首先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包括去除重复数据、处理缺失数据等。

然后要进行数据处理,包括数据转换、数据归一化等。

最后要进行数据的格式化和保存,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应用。

4. 数据的描述数据的描述是指对已整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描述和可视化展示的过程。

本节主要介绍了常见的数据描述方法,包括描述统计、频率分布、直方图、散点图等。

通过数据的描述可以直观地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变化趋势和相关性等。

5. 总结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是数据分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步骤。

通过合理的数据收集和整理,可以保证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数据的描述,可以直观地了解数据的特征和规律。

在进行数据分析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数据收集方法和技术,合理地进行数据整理和描述,以提升数据分析工作的效果和价值。

以上是对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的小结,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工作打下了基础。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需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数据分析能力,为决策提供更加准确和可靠的支持。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十章笔记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十章笔记整理

一、中国近代史的特点
1、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体制也发生了剧烈变化,最终形成了现代中国社会的特色。

2、近代中国政治体制从封建君主政权转变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实行了科学立宪、民主选举和地方自治,实行了现代化的政治体制。

3、近代中国经济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从封建经济转变为以生产力为发展的现代经济体制,最终形成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近代中国思想文化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传统文化转变为现代文化,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影响。

二、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
1、清朝时期:清朝时期,中国进入了近代化的历史阶段,清朝开始了改革开放的历史,但改革并未完全实现,最终导致清朝的灭亡。

2、鸦片战争后: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出现了深刻的变革,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开始出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迹象。

3、民国时期:民国时期,中国开始实行科学立宪、民主选举和地方自治,开始实行现代政治体制,但由于内外势力的干扰,未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4、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实行社会主义改革,经济思想也发生了变化,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发展迅速,中国也进入了现代化的历史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资料整理
资料整理的阶段,是社会调查研究深化、提高的阶段,是由感性认识相理性认识飞跃的阶段,社会调查结果的可靠与否与质量优劣,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这个阶段。

本章在说明资料整理的概念、意义和原则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文字资料整理和数据资料整理的程序与方法,阐述了资料净化的问题。

其中重点是掌握文字资料整理和数据资料整理的程序与方法。

一、资料整理的概念和原则——一般了解
所谓资料整理主要是指对文字资料和对数字资料的整理。

它是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审查、检验,分类、汇总等初步加工,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并以集中、简明的方式反映调查对象总体情况的过程。

为保证质量,在资料整理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1.真实性
真实性是资料整理最根本的要求。

所谓真实性,是指调查资料必须是从真实的社会调查中得到的,而不能是弄虚作假、主观臆测、甚至杜撰的。

只有真实资料才可以客观地反映社会现象,指引我们得到正确的研究结论。

错误的资料,则会误导视听,导致对社会认识上的偏失,不真实的资料,比没有资料更可怕。

2.合格性
合格性是指整理后的资料必须是能够充分说明调查课题的、有用的资料。

假如调查资料对调查目的而言完全没有用处或用处不大,那么资料再丰富、再真实,也是无效的,调查也等于无。

3.准确性。

准确性是指整理所得的资料,事实必须准确,尤其是统计数据,必须做到严谨。

如果整理出来的数据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甚至自相矛盾,那么是肯定不能得出科学结论的。

4.完整性
完整性是指资料应当尽可能全面、完整,以便真实的反映社会调查对象的全貌。

如果资料残缺不全,就有可能犯以偏概全的错误,甚至失去研究价值。

5.系统性
系统性是指整理后的资料应尽可能条理化,系统化。

整理后的资料和未加工整理的资料相比,最直观的特点就是整理后的资料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6.统一性
统一性是指在整理资料时,对各项指标的统计应当有统一的解释,对于各个数值,其计算方法、精度要求、计量单位等,也应该是统一的。

就像对山峰的高度,我们是使用“米”这个统一的单位、从“海平面”这个统一的基础标准出发来衡量的,社会调查也是一样,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基准和尺度,才能够使得各项数据有可比性。

7.简明性
简明性是指在真实、准确、统一、完整的基础上,整理后的调查资料,应当尽可能简洁、明了,力求用最短的篇幅达到系统化、条理化的要求,以集中的方式反映调查对象的总体情况。

我们要尽可能“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而不要相反。

8.新颖性
在整理资料时,要尽可能从新的角度来审视资料,组合资料,尽量避免按照陈旧的思路考虑问题,更不能简单重复别人的老路。

二、文字资料的整理——重点掌握
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定性资料基本上都是文字资料,因此一般也把文字资料整理称作定性资料整理。

由于文字资料在来源上存在差异,所以其整理方法也略有不同。

但是通常情况下可划分为审查、分类和汇编三个基本步骤。

1.审查
资料的审查工作,一部分是实地审查,就是在调查的过程中边搜集资料边进行审核;一部分是系统审查,就是在资料收集完毕后集中进行的审核,而通常是以后者为主。

对于文字资料的审查,主要解决其真实性、准确性和适用性问题,即主要是仔细推敲和详尽考察资料是否真实可靠和准确适用。

真实性审查也称信度审查,即判断资料本身是否是真品以及它是否真实可靠地反映了调查对象的客观情况。

准确性审查也称效度审查,一方面是审查资料是否符合原设计的要求,资料的指标、计量、计算公式等是否与调查相匹配以及是否有效用。

另一方面是审查资料对事实的描述是否准确无误。

适用性审查,也就是考察资料是否适合于对有关问题的分析与解释,主要包括:资料的分量是否适中、资料的深度与广度是否满足需要、资料是否集中、紧凑、完整等。

2.分类
分类就是指根据资料的性质、内容以及研究要求对其进行归类。

资料的分类有双重意义,对于全部资料而言是“分”,即将不同的资料区别开来;对于单个资料而言是“合”,即将相同或相近的资料合为一类。

所以分类就是将资料分门别类,使得繁杂的资料条理化系统化,为找出规律性的联系提供依据。

对资料进行分类的方法有两种,即前分类和后分类。

前分类,就是在设计调查提纲、调查表格或调查问卷的时候,就按照事物或者现象的类别,设计调查指标,然后再按照分类指标搜集资料,整理资料。

后分类,是指在资料收集起来之后,再根据资料的性质、内容或特征,将它们分别集合成类。

后分类适合于那些实在无法对可能的答案进行预测的问题。

比如说问卷中的开放式问题等。

3.汇编
资料的汇编主要是指根据调查研究的实际要求,对分类完成之后的资料进行汇总、编辑,使之成为能反映调查对象客观情况的系统、完整的材料。

资料的汇编既可以按人物、也可以按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或者按事件发生的背景以及按分析的要求进行。

三、数据资料的整理——重点掌握
数据资料是社会调查中最具价值的重要资料,主要是指所收集到的数字及其组成的图文、图表资料。

另外,很多文字资料,在经过了审核、分类并赋予一定数值之后,也转化成了数据资料。

数据资料是调查研究中定量分析的依据,因此数据资料的整理也叫定量资料的整理。

数据资料整理的一般程序包括数字资料检验、分组、汇总和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几个阶段。

1.检验
检验,主要是对数字资料的完整性和正确性进行检验,以确保更加准确的研究结果。

对完整性的检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检查各个应当填报的表格是否齐全,是否已经被合乎要求地填写;二是检查各表内容填写是否完整,是否有缺报或者漏填的内容。

数字资料正确性的检验,主要是看资料是否符合实际和计算是否正确。

2.分组
为了了解各种事物或现象的数量特征,考察总体中各种事物或现象的构成情况,我们需要把调查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志划分为不同的组成部分,这就是数字资料的分组。

它类似定性资料整理中的分类。

分组的原则和文字资料的分类原则一样,是穷举和相斥。

对数字资料进行分组一般有三个步骤:
(1)选择分组标志。

分组标志就是分组的标准或者依据。

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对象的差异等因素,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分组标志。

一般作法是按照质量、数量、空间、时间这四个指标进行分组。

(2)确定分组界限。

分组界限是指划分组与组之间的边际。

分组界限包括组数、组距、组限、组中值等内容。

组数是指分组之后组的个数。

组距是指各组中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距。

组限是指各组两端的界点。

组中值是指中间量,在很多情况下,组中值可以作为该组的代表值。

(3)编制变量数列
在统计中我们把各个标志的具体数值叫做变量。

编制变量数列实际上就是把各数值归入适当的组内。

分组完成后,就可以按照按照质量、数量、空间、时间这四个指标编制变量数列。

3.汇总
汇总就是根据调查研究目的把分组后的数据汇集到有关表格中,并进行计算和加总,集中、系统地反映调查对象总体的数量特征。

数据的汇总可以分为手工汇总和机械汇总。

前者适用于数量较少、答案不易统一的资料;后者则适用于数量较大、答案比较整齐的资料。

当前,计算机汇总已成为机械汇总的代名词。

现在,为了减少录入误差,也为了提高数字资料整理的效率,人们发明了许许多多专门用于资料整理的电脑软件。

4.制作统计图表
经过了汇总的数字资料,一般要通过表格或图形表现出来,最常见的方式就是统计表和统计图。

统计表和统计图为我们的社会调查得到的纷繁数据提供了一种相对直观的表示方法。

统计表是以二维的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的一种形式。

它的优点在于系统、完整、简明和集中。

从广义上讲,统计调查过程中的调查表、汇总表、整理表、分析表以及公布统计资料所用的表,都可以归入统计表的范畴。

我们这里所讲的统计表是指其狭义定义,即仅仅指记载汇总结果和公布统计资料的表格。

按照主词的结构,统计表可以分为简单表、分组表和复合表。

统计图是表现数字资料对比关系的一种重要形式。

它的主要优点是形象生动、直观,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不过,统计图其实更侧重于反映总体中各个部分之间的比较,但是在对某一个个体的指标数据的表现上,却并没有什么优势,在一般情况下,甚至并不将个体的统计数值反映出来。

统计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就最常见的形式来说,可以分为三大类:几何图、象形图和统计地图。

典型练习题
1.文献检索的方法主要有人工文献检索法、计算机文献检索法和____查找法。

2.一般的访谈时间不宜过长,以____小时为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