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域特征的城市生态区规划实践_以德州市南部生态片区为例_刘小钊
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德州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
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德州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德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2.31•【字号】德政发〔2021〕12号•【施行日期】2021.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德州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现将《德州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德州市人民政府2021年12月31日目录第一章开启美丽新德州建设新征程第一节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突出成效第二节生态环境保护仍然任重道远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面临重要机遇第二章“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总体战略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发展目标第三章推进绿色转型加快低碳高质量发展第一节筑牢绿色发展根基第二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第三节深化能源结构调整第四节推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第五节推进农业投入与用地结构调整第四章加快碳达峰进程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第一节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第二节加强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第三节主动适应气候变化第四节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管理第五章加强协同控制改善环境空气和声环境质量第一节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第二节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和区域协作第三节深化工业污染源治理第四节强化车油路联合防控第五节严格扬尘源污染治理第六节推进其他涉气污染源治理第七节加强噪声污染防治第六章深化三水统筹提升水生态环境第一节强化水生态环境系统治理第二节深化水污染防治第三节强化水资源高效利用第四节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建设第五节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第七章推进系统防治提升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环境第一节强化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源系统防控第二节推进土壤安全利用第三节加强地下水环境监管第四节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第五节加强固废管理第八章加强生态监管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第一节加强生态空间管控第二节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第三节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第四节实施生态保护成效监测评估第九章强化风险防控推动生态安全建设第一节完善环境风险防控机制第二节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环境管理第三节加大重金属污染防控第四节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第五节重视系统性环境安全治理第十章深化改革创新加强生态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第一节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协调机制第二节完善生态环境法规制度第三节发挥市场机制激励作用第四节提升生态环境监管能力第五节强化生态环境科技支撑第十一章开展全民行动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第一节提高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第二节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第三节开展生态环保全民行动第十二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第一节加强党的领导第二节完善推进机制第三节做好资金保障第四节加强社会宣传第五节推进生态环保铁军建设第六节加强调度评估德州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第一章开启美丽新德州建设新征程“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五年,也是德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德州绿色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关键五年。
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06年德州市城区绿化实施方案的通知
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06年德州市城区绿化实施方案的通知【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发文字号】德政字[2006]12号【发布部门】德州市政府【发布日期】2006.03.08【实施日期】2006.03.0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06年德州市城区绿化实施方案的通知(德政字〔2006〕12号)德城区人民政府,德州经济开发区、商贸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2006年德州市城区绿化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德州市人民政府二○○六年三月八日2006年德州市城区绿化实施方案按照市政府深入实施“绿化年”活动的要求,为大幅度增加市区绿量,改善生态环境和景观效果,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创建“森林式、生态型、景观化”的绿色城区为目标,以增加绿量为突破口,以乡土树种为主,突出重点路段、重点区域,继续实施大树进城、果树进城,突出实施森林进城,加快绿化机制建设,努力实现市区每人新栽一棵树、一盆花、一平方米绿地的目标,全力打造绿色德州。
绿化任务的目标是:投资1.233亿元(市城管执法局负责2396.3万元,德城区负责680万元,商贸区负责130万元,市建委负责1040万元,居住区、企业和沿街单位负责8083.05万元),新增园林绿地264.93公顷,园林绿地总面积达到1622.58公顷,城市绿地率增加6%,达到41.72%;新增公共绿地41.78公顷,公共绿地面积达到440.64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加1.07平方米,达到11.17平方米,绿化覆盖率增加8.3%,达到42.68%。
二、绿化工程任务分解灵活运用多种造景元素和工程技术手段,营造道路绿化、公园、街头绿地、城市出入口绿化等不同性质绿地的不同特色,建成“总量适宜、基调统一、植物多样、特色鲜明”的城市绿化系统。
基于生态足迹的鲁西北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以德州市为例
LUF I u—g n ag
பைடு நூலகம்
( ea m n o eg p ynzo oesn zo 503 C i ) D pr et f 0c h, e uCl@ , e u232 ,h a t G a h l h n Maro:nl im t do e0 e a A a s h l ys e o f c0 f t hda  ̄ li pct i 1B al d d p at cl clvl t napeetB s o #m a n{ es ea lam n88 i b e om o a a ao s .ae l 'v p i i 1ti e v l n e  ̄ e ui t r n d a tto , ( r)co aocpnyi e E I,cl i lcnmcco i - lcs n t z I,cl l cuac dx(O )e0 g a eoo i orn ri m =  ̄c n o c da O eeo ga f t i e o , ecl lin e it l ilo pn m t d t c a o c lh c o c o r t h h a u t o f
中图分类号 : 2 )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0 — 112 0)6 OO 0 1 5 84 (0 80 一 5O一 3 0
A a C me De b u zo
S SBl eDe e i et Abl y Am l ̄ m o t we t 柚瑾1n r vn e B sd ∞ t eEc g  ̄ Fo t rn U tt , v i mt t i t I  ̄ o i y s- N rh s 0 g P o ic a e h ao i op it
自 18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97 咖 ) 我 在《 们共同的未来》 中首次系统阐述“ 可持续发展” 的概念 和内涵以来 , 定量评价和监测成为可持续发展程度研
德州城市总体规划
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简本德州市人民政府2005年10月项目名称: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委托单位(甲方):德州市城市规划局承担单位(乙方):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事业法人代码: 40001083-0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甲级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第(021001)院长:李晓江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总规划师:杨保军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院规划成果专用章:规划设计编制完成时间:2005年10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项目组成员主管总工:汪志明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项目顾问:夏宗玕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主管所长:朱波高级城市规划师主任工程师:严奉天高级城市规划师项目负责人:张圣海高级城市规划师刘贵利高级城市规划师项目组成员:张圣海高级城市规划师刘贵利高级城市规划师严奉天高级城市规划师靳志强城市规划师李宁城市规划师王新峰城市规划师张维佳高级工程师刘明喆工程师张连荣城市规划师王玑琨助理城市规划师刘昭黎助理城市规划师刘学飞助理城市规划师德州市参加人员名单项目顾问:孙永春德州市市长郭作富德州市副市长邵自升市长助理、德州市建委主任张德生德州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闫剑波德州市规划局局长卢志军德州市规划局副局长朱金华德州市规划局副局长德州市规划设计室参加人员:白珩设计室主任冯健设计室副主任陈红梅设计室副主任蔡飞助理城市规划师徐艳芳助理城市规划师王磊助理城市规划师安宁助理城市规划师前言2003年11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受德州市建设委员会委托,承担了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2003年12月,在德州市市政府、市建委、市规划局及相关部门支持和协助下,规划小组对全市的现状进行全面调查,掌握了全市的基本情况和一些重要的基础数据。
2004年1月,项目组开始在北京进行资料分析和初步方案设计,在现状资料初步分析的基础上部分设计人员又到现场进行了补充调研。
2004年2月开始,项目组在院总工和所主任工指导下进行方案设计,并于2004年3月18日向院主管总工汪志明和项目顾问夏宗玕就已经形成的初步方案做阶段性汇报,根据修改意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后,于4月中旬形成了初步方案成果。
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1年中心城区城建计划的通知-德政字[2011]16号
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1年中心城区城建计划的通知正文:---------------------------------------------------------------------------------------------------------------------------------------------------- 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1年中心城区城建计划的通知(德政字〔2011〕16号)德城区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运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现将《2011年中心城区城建计划》印发给你们,请按照责任分工,进一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强化措施,确保按期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德州市人民政府二○一一年二月二十四日2011年中心城区城建计划一、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和幸福德州为目标,改造提升老城区,做美做靓新城区,开发建设高铁新区,加快推进德陵一体化,抓住重点,打造亮点,关注民生,完善功能,强化管理,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彰显城市活力,增强中心城区的承载力和吸纳力,为建设一个功能齐全、特色鲜明、文明和谐、生态宜居的城市而努力。
2011年初步安排了新区建设、片区开发、景区建设提升、道路畅通与物流、民生改善、生态建设、文教卫生、市政设施完善与创卫工程、综合功能配套、城中村和旧住宅区(棚户区)改造等10大类、101个项目。
初步计划总投资1117529万元。
其中,市区财政和投融资管理中心投资376101万元,市直单位投资141988万元,市场化运作599440万元。
二、实施的主要项目(一)新区建设,包括高铁新区、南部生态新区等2个新区,计划投资102000万元。
1.高铁新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高铁新区核心区道路建设工程。
对高铁新区核心区内支路十四、支路十五、支路二十七、车站南路和车站北路等5条道路进行建设,完善配套管网。
高铁新区投融资管理中心通过市场化运作1.2亿元实施,2011年6月完成。
德州 六大建设 典型案例开发计划
德州六大建设典型案例开发计划德州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底蕴。
近年来,德州市紧抓机遇,积极推动六大建设,旨在提升城市品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德州市六大建设典型案例开发计划,以供参考。
一、德州六大建设概述德州市六大建设包括:新型城镇化建设、产业转型升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创新能力提升。
以下将分别介绍这六大方面的典型案例开发计划。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1.案例:德城区城市更新项目开发计划:通过对德城区老旧小区、棚户区进行改造,提升居民生活环境,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品质。
2.案例:禹城市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开发计划:以禹城市为试点,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产业集聚、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民生保障有力。
三、产业转型升级1.案例:庆云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发计划:以庆云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载体,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案例:乐陵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开发计划:以乐陵市循环经济产业园为示范,推广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1.案例:德州东站综合交通枢纽开发计划:完善德州东站周边交通设施,实现高铁、公路、城市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的无缝对接,提高交通便捷度。
2.案例:德州市“四好农村路”建设开发计划:全面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提升农村交通条件,助力乡村振兴。
五、生态环境保护1.案例:武城县生态水系治理工程开发计划:实施武城县生态水系治理,提升水环境质量,构建生态廊道,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2.案例:齐河县黄河滩区生态修复工程开发计划:对齐河县黄河滩区进行生态修复,加强植被绿化,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
六、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1.案例:宁津县教育提升工程开发计划: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宁津县各级学校办学条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案例:平原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开发计划:完善平原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山东德州乡村振兴中生态环境研究
山东德州乡村振兴中生态环境研究山东德州地处华北平原腹地,自古就是农业大县,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以山东德州为例,探讨乡村振兴中生态环境的研究情况和未来发展方向。
山东德州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
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一直困扰着当地政府和农民。
农村生活垃圾无序堆放、农药化肥过度使用、林地砍伐过度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山东德州加大了对乡村振兴中生态环境的研究力度,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资源,努力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山东德州加大对农村环境治理的力度。
在山东德州,当地政府加大了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农村垃圾清理和处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推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推动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落实。
通过这些措施,有效改善了农村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山东德州加强了农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为了解决农村地区使用农药化肥过量的问题,山东德州政府积极推动农田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推广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大力发展农田水利,促进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善。
加强了对林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实现了农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山东德州致力于推动农村绿色发展。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山东德州注重在农村地区推广清洁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农村绿色产业的发展,加大对绿色农产品的扶持力度。
通过政策引导和产业培育,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推动农村绿色经济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能。
山东德州加强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和教育。
在乡村振兴中,山东德州政府加强了对农民的环保意识教育,倡导绿色生活理念,推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健康生活方式,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形成全社会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的浓厚氛围。
城市近郊风景区规划分析与控制方法研究_刘小钊
2.5 风景保护及居民点调控 本次规划将整个风景区划分为宗教文化
景观保护区、重点自然景观保护区、景观游览 区、景观恢复区、景观控制区、外缘适度发展 区 6 个区,又以居民点的调控为重点确立了控 制人口、合理保留、产业引导的调控原则。
规划首先利用生态、景观、视域分析成 果,划定居民点调控分区,同时通过现场评 价、感官分析及横向类比的居民点疏密度分 析,提出景观型村落之间的合理间距和村落的 适宜规模(合理的半径及户数) ,为居民点的 调控提供具体依据。居民点主要从两个角度对 风景区内的视线景观产生影响:从尚湖周边观 虞山和从虞山鸟瞰尚湖。前者可以通过种植绿 化带减小影响;后者必须通过居民点疏密度分 析进行调控,并通过增加植物等手段,营造更 为完美的自然型、生态型村落景观。
2 实例分析与方法研究
2.1 实例概况与现状分析 虞山—尚湖风景区于 1982 年被列为国
家级太湖风景名胜区的景区之一,是典型的 城市近郊风景区,总面积为 35 km 2。常熟市 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境内的虞山、尚湖、古 城融为一体。虞山自然景观秀丽幽奇,1989 年被定为国家森林公园,是长江三角洲腹地 的最高点,有著名的“虞山十八景”,人文景 观丰富;尚湖湖面宽广,风景秀丽。因此,常 熟古城区素有“七溪流碧皆通海,十里青山 半入城”的美景。该风景区 1999 年游客量约
为 140 万人次 / 年,占全市游客总量的60%。 笔者通过对风景区历次规划及规划实施
情况的回顾发现,因管理体制不顺等原因,尚 湖及其周边地区的保护力度明显偏弱,居民 点不断扩张,在沿岸大量开发度假区,建筑 风格不协调,自然资源及环境被破坏、水体 污染等现象愈演愈烈。
笔者通过对现状经济状况调查和定量分 析研究发现,风景区内现有 1 个建制林场、6 个行政村,分属 3 个镇,现有的行政体制和 经济发展模式极易造成房地产商开发的失控 和工业项目的引进,给风景区的保护、建设 和管理带来后患。另外,距市区较近的行政 村由于交通便捷,经济发达程度相对较大,农 民自建房增量也较大。
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路径探讨
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路径探讨发布时间:2022-06-14T09:03:03.512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2年12期作者:余雪蕾[导读]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路径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
武汉华中国土科技有限公司湖北省 430000摘要: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我们国家的发展可以用“日新月异”和“突飞猛进”八个字来形容,尤其是在新形势的大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行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在不断的革新当中,但是与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备受人们的关注与重视。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想要让人类更好的生活与发展,那么必须要加强环境保护的力度,减少对空气、水源等各方面的影响和污染,所以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生态的规划与保护,为大众营造出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以及工作环境。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路径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生态城市理念;城市规划;路径探讨引言如今,全球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将不单单是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战略中心,同时还将成为人口、文化的集聚地。
众所周知,人类、环境、资源相互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选择哪一条城市发展路径,对于城市居民而言是关乎自身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文化是人类存在的重要体现,城市建设离不开文化建设。
而生态文化作为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全新阶段,其价值在于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追求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对城市规划建设发挥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城市规划是区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实践活动,不仅离不开法律政策、生态技术的有力支持,更有赖于一种内在的道德文化机制的指引,也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文化及与之相配套的新型价值观。
基于此,本文将对城市规划中生态文化的融入进行研究分析。
1生态城市理念内涵生态城市理念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阶段,充分协调好人、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优化配置各类资源,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实现区域经济的迅猛增长。
德州最近建设规划方案 (2)
德州最近建设规划方案前言德州作为山东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其经济和人口持续增长,为了适应这样的发展趋势,德州市正积极制定建设规划方案,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品质,为城市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本文将重点介绍德州最近制定的建设规划方案,其中包括重点项目、规划内容、实施计划等相关信息。
项目预览德州市的建设规划方案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城市建设、交通建设、生态建设、文化教育建设等方面,具体的项目如下:城市建设德州市将通过打造新型城镇化、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等举措,进一步促进城市发展。
计划重点打造德州市中心城区、世界山东业务区、放各庄工商务区、康城等商务区,以及配套的城市公园、商业综合体、体育场馆、医疗机构等设施,提供更高质量的城市生活。
交通建设为了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等问题,德州市将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提升。
计划重点推进城市内的公共交通建设,包括地铁、轻轨、公交等,形成便民通勤网。
此外,将加快推进高速公路及主干道改造和扩建,缓解城市交通瓶颈。
生态建设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前提下,德州将加强城市绿化、水系修复、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工作,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计划重点建设生态公园、湿地公园等大型城市公共空间,加强水环境修复和治理,推进城市固废、大气污染治理等环境保护措施。
文化教育建设为了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德州市将加强文化教育建设,推进各种文化设施、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
计划重点打造文化创意园、科技园等创新创业平台,加大教育领域的投入,带动德州市的整体发展。
规划内容概述德州市最近制定的建设规划方案是将城市的各方面资源整合起来,通过合理利用和规划,提高城市整体的品质和效益。
规划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城市建设本规划的城市建设内容主要是将德州市中心区域以及周边区域的各种资源整合利用,打造一系列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并且提供良好的绿化、景观和交通等方面环境,使之成为德州市人民生活的城市中心。
交通建设随着城市人口和经济的不断增长,德州市的交通状况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德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与思考
德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与思考美丽乡村建设是当前城乡发展的重要议题,也是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村居民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
德州市作为山东省的一个重要市级行政区,一直以来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将从德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和思考出发,分析当前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全国其他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思路。
1.农村环境整治德州市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首先在农村环境整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对于农村村庄的垃圾清理、道路修复、环境卫生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整治。
通过对农村环境的改善,提升了村庄的整体形象,也为农村旅游和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乡村旅游的开发德州市在乡村旅游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开发。
通过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
也为农村居民提供了增加收入的机会,提升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德州市还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包括对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进行了现代化改造,提升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也为农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上几点只是德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实践的一部分,但从这几点可以看出,德州市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1.乡村发展不平衡德州市辖区广阔,不同乡村地区的面貌和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不平衡。
有的乡村发展较为欠缺,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较差;而有的乡村已经进行了现代化改造,生活水平较高,乡村旅游业兴旺。
德州市需要更多的政策和资源倾斜,帮助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步伐。
2.农村经济转型问题虽然在乡村旅游、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农村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
传统农业结构已经难以满足农村居民的生活需求,农村经济转型迫在眉睫。
德州市需要加大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推动农村经济朝着更加多元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3.生态环境保护问题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
德州城南项目规划方案设计方案
德州城南项目规划方案项目背景德州是山东省的一个地级市,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处于京津济黄蓟、深化郑州直达线等多条重要交通干线的金三角地带。
城南项目是德州市政府重点规划的一项综合性城市建设项目,计划位于德州市南部,占地面积约5000亩,可容纳20万人的新城区。
旨在通过新城区的规划和建设,打造一个具有现代化、高质量、高经济性的新城区,提高德州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吸引力。
项目范围城南项目所覆盖的区域包括了德州市南部的广场、文化区、商贸物流区、住宅区以及配套设施区。
广场作为城市的中心和重要场所,广场是城南项目的核心规划区域。
广场要充分体现德州历史文化和现代化发展,具有现代城市繁华、精致的特点,吸引附近的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和活动。
文化区规划文化区是为了让城南项目具有更深厚的文化底蕴。
文化区包括博物馆、图书馆、文化广场、文化娱乐中心和文化商业街等,旨在营造一个多元化的文化空间。
商贸物流区商贸物流区是城南项目的重要区域,主要由商业店铺和物流企业组成。
通过规划这一区域,城南项目将成为德州市乃至山东省的商贸物流中心。
住宅区住宅区是城南项目中最重要的区域,也是人们居住的中心。
住宅区的规划要求高品质的园林景观和便利的居住设施。
配套设施区为了保证城南项目居民生活的质量和方便性,配套设施区包括了医院、学校、幼儿园、公园、社区活动中心等。
规划原则城南项目具体的规划方案将按照以下原则进行:环境友好型在城南项目的规划中,将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绿化和生态平衡等因素。
在规划方案中,将更多地利用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和原则,以保护环境和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人性化城南项目的规划中,将注重人性化。
要求更优质的住宅条件,更便利的社区设施以及更具有人性化的交通规划等。
同时,要注重人文景观的规划和设计,建设贴近人们生活情况的城市公园和活动广场等。
经济实用城南项目规划方案中,要求统筹规划,以最大化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和规划建设效益。
同时,在保证城市品质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地减小开发成本,提高经济实用效益。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城市生态规划方法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城市生态规划方法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和规划成为当代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
城市生态规划旨在通过合理布局和规划,实现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在这个过程中,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城市生态规划方法被广泛应用,以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城市生态规划方法,并分析其应用和效果。
一、生态位理论的概述生态位理论是生态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由美国生态学家Hutchinson于1957年提出。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一组资源利用方式和生活方式。
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态位,通过与其他物种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
生态位理论强调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资源的分配,对于城市生态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1. 生态位评估在城市生态规划中,生态位评估是基础和关键的一步。
通过对城市生态系统中各个物种的生态位进行评估,可以了解不同物种的分布情况、资源利用方式和相互作用关系。
这为后续的规划和管理提供了依据。
生态位评估可以通过野外调查、实地观察和数据分析等方法进行,以获取准确的信息。
2. 生态位分析生态位分析是基于生态位评估结果,对城市生态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和模拟。
通过建立生态位模型,可以预测不同物种的分布范围、数量和相互作用强度。
这有助于规划者了解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状态和动态变化,从而制定相应的规划策略。
3. 生态位调控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城市生态规划方法强调生态位的调控和优化。
通过调整城市生态系统中各个物种的分布和数量,可以实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调控措施包括物种保护、生境恢复、生态廊道建设等,旨在提高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 生态位监测生态位监测是城市生态规划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定期监测,可以了解生态位的变化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监测数据可以为规划者提供科学依据,及时调整规划策略和措施。
同时,监测结果也可以用于公众教育和环境宣传,提高社会对城市生态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案例分析
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成为了城市发展的热门话题。
生态城市的规划与设计从根本上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将城市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关注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下面我们将以中国某城市的生态城市规划为例,分析其规划与设计方案。
该城市位于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为了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质量,城市规划部门立足保护生态,提出了以下的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方案:首先,城市规划部门确定了生态城市的定位和目标。
他们将该城市定位为“绿色发展城市”,并制定了长期的发展目标,以实现城市环境质量的持续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
为了确保可持续发展,他们设定了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能源管理等方面的指标,作为评估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准。
其次,城市规划部门以人为本,注重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他们着眼于改善居住环境,建设高品质的人居空间,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设施,并将生态住宅的建设纳入规划范围。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他们将城市绿地和自然景观与居民的生活紧密结合,鼓励居民走出家门,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第三,城市规划部门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
他们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推行节能减排政策,鼓励使用绿色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他们还致力于推广循环经济模式,促进废物资源的再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第四,城市规划部门注重城市生态系统的建设。
他们在城市规划中设置了大量的绿化空间,并保护现有的湿地、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
同时,他们还推广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以上是某城市的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
通过这一规划,该城市在城市化的同时,注重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然而,如何将规划方案付诸实施,推动生态城市的建设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德州公园绿地规划方案设计方案
德州公园绿地规划方案前言德州市作为山东省的城市之一,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氛围浓郁。
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的加速,城市绿地的规划也愈加重要。
绿地的建设与规划不仅可以使城市更加美丽,更能够改善城市环境和市民居住质量。
本文以德州市公园绿地规划方案为例,介绍如何进行绿地规划。
项目概述本次规划的项目为德州市公园绿地,规划面积为500公顷,其中包括公园、林荫大道、人行道、花坛、草坪等部分。
根据城市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规划目标是打造一个现代化、生态化的城市公园,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形象,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概念设计城市公园德州市公园绿地规划的核心是城市公园的建设。
公园面积约为200公顷,将有四座大型景点:花园、湖泊、儿童游乐区和文艺广场。
公园内部将配备健身器材、自行车道、游步道等基础设施,让市民在愉快的娱乐休闲中体验公园的独特魅力。
林荫大道与花坛为了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本规划在公园周围修建一条林荫大道,为市民提供休闲、观光场所。
同时,在大道两侧规划了近100个花坛,花坛中将种植各种美丽的花卉、草木,让市民在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还能赏花。
人行道和草坪为了让市民能够充分感受到公园的绿意,本规划还规划了许多人行道和草坪。
人行道将连接公园内各个景点,让市民能够更加便捷地进行游玩和散步。
草坪面积约为60公顷,将提供足够的绿色空间,为市民提供锻炼和休息的场所。
设计思路依托自然环境德州天赐地美,自然环境得天独厚。
在公园规划中,我们充分依托自然环境,利用自然的地形、植被等,将规划与自然巧妙结合。
同时在绿地设计中采用生态修复和生态养护技术,提高绿地的生态效益和环境质量。
引入丰富的文化元素德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在公园规划中我们充分利用该城市的文化元素。
在公园的设计与建设中,引入德州特色的文化元素,如传统民居建筑、雕塑、景观等,展现德州的历史文化与人文特色骑行与步行对等对于现代城市而言,自行车已成为城市绿色出行的首选工具之一。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分析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 发展与创新 |·275·2020年第10期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分析刘希娟,廉洪朋,张海霞(济南新绿豪设计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000)摘 要:现如今,我国的城市化发展不断进步,社会经济也随之不断发展,但是,环境污染和资源紧缺的现象也随之而来,严重阻碍了我国各城市的健康、有序发展。
因此,我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城市的规划与设计中结合了规划生态城市的发展理念,以促使城市发展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友好和谐,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基于此,文章解释了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内涵,并分析了其特点,指出了目前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普遍问题,阐释了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具体运用,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城市;城市规划中图分类号:TU984.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2789(2020)10 -0275-02作者简介: 刘希娟,女,硕士,研究方向:城市规划与设计。
生态城市是基于人的认识而成立的一种现代社会关于人与自然的较为新颖的社会关系,生态城市的建立有利于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持续协调发展。
建设生态城市主要是为了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改良当下的生态环境质量,从而实现我国全方位的可持续发展。
对此,有必要加强城市生态文化观的宣传与灌输,进而优化城市的现代化规划与设计,推动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持续、良好、稳定、全面发展,真正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 简述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在我国现阶段的建设中,规划与设计生态城市势在必行,而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考量、长远的目标与多角度全方面的研究是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的重要条件,能够确保设计整体的效益与当下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符合,与城市化建设的现实状况相适应。
除此之外,当地区域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气候等都是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考虑因素,有利于保证规划设计科学合理,满足生态学的基本原则与具体要求。
德州市陵城区周边地区城市规划建设情况调查——平原、齐河、禹城、临邑等周边地区考察报告
德州市陵城区周边地区城市规划建设情况调查——平原、齐河、禹城、临邑等周边地区考察报告摘要:为提高对城市规划的认识,学习周边地区城市规划的先进理念,赴平原县、齐河县、禹城市、临邑县等周边地区考察学习城市建设情况,主要目的是通过实地观摩、置身其中、切身感受,学习借鉴周边县市在城市建设,特别在城市规划和风貌打造等方面的新理念和好做法,认识到我们自身的差距,借鉴周边县市城市建设的先进经验,用新的理念审视我们的工作,提高个人对城市规划的理解。
这次考察学习活动,以规划设计、建筑物外立面管控、街头小景、广场公园、道路绿化为重点内容,主要考察学习了平原、齐河、禹城、临邑等周边县市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情况。
在考察过程中,对有特色的景观建设、建筑物立面、街头小景进行拍摄和讨论。
对考察内容进行分析,提出对城市建设的看法。
一、发展理念新,规划起点高无棣和阳信的新城均已基本建成,或是气势恢宏,或是亲切宜人的行政中心和广场给我们留下了震撼的印象,平原前曹社区虽然只是乡镇社区,但规划建设都切合实际需要,后期管理得当。
周边县市在城市建设中充分考虑了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人文理念,不是把城建项目单纯地看做市政工程,而是把作为改变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形象的一个重要途径,如禹城泺清河、齐河倪伦河、惠民护城河等沿河公园在建设中根据河道不同的自然情况与人文历史,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对构建和谐宜居城市、改善城市景观面貌和维持城市生态平衡起到了重要意义。
二建设力度大,特色意识强无棣县按照“生态无棣、靓丽无棣”的理念,县城新区的规划绿化率达40%,突出绿荫环抱、生态园林特色;主要道路宽度均在30米以上,控制绿线达100米。
阳信县建设园林水域式公园2个,新增公园面积96万平方米,新增绿地266公顷,实现绿化覆盖率37.2%;禹城市糖城新湖公园占地300亩,其中湖面面积达200亩;平原县琵琶湾公园、三国文化广场、平原邢侗公园在规划与建设中充分利用各自地域特色优势,通过挖掘历史传说与人文传承,打造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
山东德州乡村振兴中生态环境研究
山东德州乡村振兴中生态环境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乡村地区的环境问题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如过度开采和污染现象层出不穷。
为了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对乡村生态环境进行深入研究,制定适当的保护和治理措施。
本文以山东省德州市为例,对当地乡村振兴中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治理建议。
一、生态环境问题概述德州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基地之一,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优良的生态环境。
然而,近年来,随着工业、农业和城镇化的发展,当地的水质、空气质量等方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
1.水污染问题水污染是德州乡村环境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
当地水资源相对贫乏,许多地区都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问题。
同时,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都会污染当地的地下水和表面水体,影响水质。
而且,因为缺乏适当的生活污水治理措施,很多农村地区的污水直接排放到道路、沟渠或河流中,造成严重的污染问题。
2.土地问题除了水污染,德州乡村地区还存在严重的土地破坏问题。
由于过度的耕作和森林滥伐,大量的土地被侵蚀和退化,面积不断扩大。
这种现象不仅对当地的农业生产造成了影响,也会导致植被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3.空气质量问题近年来,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和机动车使用情况的增加,德州的空气质量也逐渐恶化。
尤其是在夏季和秋季,炎热的气候和干燥的气候造成了空气污染的增加。
在农村地区,焚烧秸秆或垃圾也会导致空气污染。
二、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对策为了解决德州乡村生态环境问题,必须采取适当的治理和保护措施。
以下是具体的建议:1.加强水资源保护德州乡村地区的水资源非常重要,应该维护水资源的生态平衡,建立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同时,应该加强水域的保护,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和管理,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化学物质的使用和排放量,提高处理污水和废水的能力,确保水体质量符合要求。
2.加强土地保护德州乡村地区的土地破坏严重,应该采取措施加强土地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德州南部生态片区区位图刘小钊孔孝云基于地域特征的城市生态区规划实践———以德州市南部生态片区为例**该项目获得2012年度江苏省城乡建设系统优秀勘察设计城市规划三等奖【摘要】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地理区位、自然要素、资源禀赋、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这些地域特征造就了城市特有的自然生态空间形态,同时也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的城市文化。
对地域特征的尊重是城市进行生态区规划建设的基点。
以德州市南部生态片区规划为例,疏理并提炼其人文、水系、场地和产业等地域特征,将其融入城市生态区景观环境打造、生态格局构建、规划布局、旅游开发和场地设计等方面,从而塑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空间环境,充分发挥其生态主导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地域特征;城市生态区;德州市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然而,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自然生态却遭遇不同程度的破坏,人类生存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应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各地纷纷兴起生态区(生态城市、生态片区等)的建设热潮。
由于学界对于生态区的概念和内涵尚未形成统一共识,因此,当前的生态区实践主要是从“生态”的概念解读出发,梳理“生态”的特征和构成要素,建构符合生态要求的指标体系,从而指导具体的城市建设。
不同城市具有不同的地理区位、自然要素、资源禀赋、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这些地域特征造就了城市特有的自然生态空间形态,同时也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的城市文化。
因此,对地域特征的尊重是城市进行生态区规划建设的基点。
本文以德州市南部生态片区(以下简称“南部生态片区”)为例,探讨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提炼地域特征,将其融入城市生态区的规划建设中,塑造特色空间环境,发挥生态保育、生态防护、生态居住等作用,协调城市建设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1地域特征的疏理与提炼德州市位于黄河下游北岸,山东省西北部。
德州中心城区主要包括老城区、河东新区和高铁新区三个部分(图1)。
1996年以前,德州城市经济稳步发展,城市建设活动主要集中在岔河以西的老城区。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突破老城区范围向河东新区蔓延。
2010年3月,京沪高铁德州东站的开工建设标志着德州进入了“高铁时代”,这势必带动河东新区和高铁新区的发展,城市整体向东轴向发展成为德州空间拓展的必然趋势,形成老城与新城并举的组团式发展格局。
城市建成区的扩张使得南部生态片区成为中心城区南侧的城市边缘区。
在新一轮的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为完善城市功能结构,优化城市空间格局,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德州市规划局开展了南部生态片区规划编制工作。
南部生态片区位于新河路、减马横河以南,减河以北,古运河以东,规划面积97.66平方公里。
基地内除北侧散布一些工矿企业、专业市场外,其余用地以林地、农田、集镇、村落和水域为主。
京沪高速公路、105国道、南外环快速路和京沪铁路分别从基地内部贯穿。
通过现场踏勘和分析研究,疏理并提炼出南部生态片区以下地域特征:1.1人文特征德州地处黄河故道,运河之滨,因黄河而命名,因京杭大运河而闻名,是一座河流文明造就的古城。
四千多年前的五帝时期,黄河流经当时还是一片浅海的德州地区而入海,经过泥沙淤积,渐渐形成了这片土地,德州先民在此耕作繁衍。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更黄河名为“德水”,意为水德之瑞。
德州之“德”便源于古黄河别名之“德水”。
京杭大运河贯通以后,德州区位优势得到大大提升,被列为四大漕运码头之一,漕运的兴盛带来了城市的迅速发展。
金元两代,德州两度建仓,成为储存漕粮的基地;明清时期,德州居南北要冲,堪称“九达天衢”、“神京门户”,成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全国33个工商业大城市之一。
京杭大运河孕育和造就了德州的繁荣和辉煌,但随着运河航运功能的减弱,德州的地位也逐步下滑,运河文化景观也逐渐消失。
德州是齐鲁文化重要的影响区域,德州历史名人董仲舒将齐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学说从曲阜带到德州,并进行继承和发扬。
汉武帝采纳了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从而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地位。
德州人将齐鲁文化和燕赵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德州地域特有的人文品质。
1.2水系特征德州水系众多,水资源优势明显,其中,境内跨省大河主要有黄河、卫运河、漳卫新河等,跨市的骨干河道有徒骇河、德惠新河和马颊河等,新湖、长河公园、丁东水库、丁庄水库、沟盘河水库、三水厂水库等大型水面散布于市域。
德城中心城区水系大部分属海河流域南系的漳卫南运河水系,主要包括南运河、减河和岔河(均为中心城区防洪排涝河道),中心城区南侧与黄河支流马颊河相邻。
南部生态片区东接减马横河,南靠减河,西邻岔河,横河横贯东西,北侧为三水厂水库(水域面积约80公顷),片区内部水网密布,河渠纵横,形成较为完善的总体水系格局,具有独特的北方水乡的风貌。
1.3场地特征德州为黄河冲积平原,市域范围历史上曾有两次黄河大迁徙,上千次决口,造就了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形。
由于泛道和流速所致,加之风力堆积等因素,形成了平原之中起伏不平,岗、坡、洼相间分布等特点。
全市地貌大体分为三类:一为高地类,有河流、河床沉积而成;二为坡地类,由黄河泛滥漫流沉积而成;三为洼地类。
南部生态片区内减河和岔河两侧河堤略高,三水厂水库水深较浅呈洼地状,其余地势较平缓,纵横交错呈格网形式的水系分割出略规整的地块。
沿岔河和减河保有大量生态林地和农田,树种以杨树和榆树为主,自然景观优美。
1.4产业特征德州是著名的“中国太阳城”。
近年来,德州市一直致力于发展太阳能产业,培植阳光经济,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充分利用太阳能及其衍生能源,通过政策拉动、服务推动、典型带动等举措,从而催生壮大了德州太阳能产业。
1996年,皇明太阳能集团的成立标志着德州太阳能产业的兴起,随着皇明的不断发展壮大,一大批太阳能相关企业在德州出现,从而形成了以皇明为核心的德州太阳能产业。
德州市工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倾力培植太阳能产业集群,集聚太阳能产业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和主要生产企业,在扩大太阳能热水器生产规模的同时,积极开发光电产品、温屏玻璃、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等新产品,构建集科研、孵化、生产、示范于一体的产业发展格局,建设全国重要的太阳能产品制造基地和太阳能示范利用样板城市。
2基于地域特征的规划实践综合对南部生态片区城市职能、区域位置和自身资源的分析,规划将南部生态片区的定位确定为:由城市边缘走向城市门户,以生态保育、生态居住和旅游休闲功能为主,集都市农业、市场物流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片区。
结合对南部生态片区地域特征的提炼和总结,规划着重从五个方面探讨了基于地域特征的生态区构建策略和途径。
图3太阳湖片区规划总平面图图4生态格局示意图图2规划概念与构思2.1基于地域文化的生态型景观环境打造儒家思想对山水的审美,致力点在于山水与道德之间所构成的象征和比喻意义,所谓“比德”。
孔子提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人所具有的美德善行,可以赋予山水、给予山水以人格的意义,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山水比德”。
规划以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山水比德”思想为理念,以打造太阳之湖、湿地之山、森林之城三大生态景观为构思(图2),规划建设太阳湖湿地公园,并就地平衡土方,营造山势,形成德州山水骨架和城市的地标性区域,打造德州的城市绿肺和最具魅力的门户区域。
根据南部生态片区的功能定位以及三水厂水库保护的要求,规划建设太阳湖湿地公园,开挖水面,扩大湿地面积,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和湿地的净化功能,打造德州独特的城市型生态湿地景观;利用水面开挖所产生的土石堆叠地形形成山势,使湖面、湿地、河道与城市相融合,形成水环山绕之势,改变德州有水无山的格局,建设山水型开敞空间。
结合现状生态林地资源,在太阳湖湿地南侧建设森林公园,打造集观光游赏、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休闲型林地,并作为湿地公园与南外环的天然屏障,形成特有的城市森林景观斑块(图3)。
2.2基于水网特征的生态格局构建城市空间拓展使得南部生态片区的生态防护功能日渐凸显,作为城市重要的生态绿楔,南部生态片区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生态防护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规划利用片区内既有水网资源,构建“生态核—生态廊道—生态绿楔”的生态防护体系格局,组织片区内部空间布局(图4)。
规划通过对德州市城市水面率、降雨及持水率的分析,提出适当增加基地水面面积,通过对现有水库和河流的梳理,构建湿地水网。
规划太阳湖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和三水厂水库等大面积开敞绿色空间,打造南部生态片区的绿色生态核,形成大型生态斑块,在保障城市生态环境的同时,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休闲场所;控制减河、岔河、减马横河和横河等沿河生态空间,建设主要沿河生态廊道,沟通南部生态片区与城市其它功能片区,发挥其调节微气候、调控水量、净化水质和保护生物资源的作用。
同时,片区内部功能组团被多条滨水生态绿带和绿色交通走廊所组成的生态绿楔分隔,并将绿地、水面等生态要素引入组团和城市其他功能片区,构筑掌状绿色生态格局。
图6用地规划图图7旅游规划图图5用地适宜性GIS分析图2.3基于场地特征的规划布局规划借助GIS分析技术,采用指标叠加法和空间分析模型,对水源地、基本农田、道路设施、高压走廊和现状建设等因子进行分析,推导出建设用地的适宜性(图5)。
进而划定生态廊道、生态优先保护地区、生态战略点和生态控制点,并以此为依据构建生态安全网络,优化城市格局和用地布局。
南部生态片区水系和植被资源丰富,规划通过集中紧凑、疏密有致的土地利用方式维护现有生态环境,形成“一核两环四组团”的规划结构(图6)。
“一核”:太阳湖生态核。
打造太阳湖湿地风景区,结合挖湖取土,营造地形,打造山水景观风貌,突出生态湿地休闲与旅游等功能,形成城市生态核心。
“两环”:(1)岔河—减河—马颊河蓝色生态环:对主要河道水系拓展河道景观功能,提高河道生态价值,建设蓝色生态环,发挥河道对区域生态环境品质提升的作用。
(2)经二路—南外环—105国道绿色生态环:沿主要骨架道路两侧设置不低于60米的防护绿地,构建绿色交通走廊生态环,将生态空间引入城市腹地。
“四组团”:(1)商住组团:以居住、商务办公、酒店服务、湖滨文娱为主要功能,打造现代服务功能和湖景商务休闲品牌。
(2)物流—居住组团:依托现状交通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在京沪铁路两侧建设以专业市场和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的生产性服务基地;充分利用岔河的景观优势和生态资源优势,构建生态居住社区。
(3)黄河涯城镇组团:依托黄河涯镇的水果栽培、特色农作物种植和花卉培育资源,发展都市农业、农产品加工和商贸物流产业,拓展产业链。
(4)高铁生态居住组团:利用高铁交通优势,建设以休闲度假、第二居所为主要功能的生态住区。
2.4基于场地资源的旅游开发利用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市民休闲度假的需求越来越大,短途旅行(特别是城市图8太阳湖湿地及太阳塔周边地区)成为市民的重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