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 宿建德江 舟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_三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_三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舟夜书所见》。
3.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解题。
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独坐:单独地坐。
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二、自学古诗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2.检查自学。
①指读全诗。
(正音)②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
(师生评议)(尽:没有了。
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
闲:休闲,休息。
厌:满足。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顺。
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
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全诗描绘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1.体会作者感情,自己练读这首诗。
2.指读全诗,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练读。
3.背诵全诗。
四、扩展1.你还喜欢我们以前没学过的李白的哪首诗?说说为什么喜欢它?2.交流。
3.把喜欢的李白的诗抄在摘抄本上。
五、布置作业熟背《独坐敬亭山》。
第二课时一、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宿建德江》(板书课题),作者孟浩然。
二、自学古诗1.范读全诗。
(整体感知内容)2.指名让学生读,检查学生的读音及断句。
3.自学理解诗句的意思。
自学提示:(1)根据课文注释,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2)小组讨论,议一议如何理解这首古诗。
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教案《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
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教案《古诗词三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和掌握三首诗词中的生字和词语。
(2)理解诗词的含义和背景,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3)了解和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阅读,理解诗词的深层含义。
(2)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和探讨诗词中的问题。
(3)通过背景介绍,了解诗词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的孤独、寂寞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1.《独坐敬亭山》(1)引入:介绍诗人李白及其创作背景。
(2)阅读: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这首诗,重点讲解生字和词语。
(3)讲解:解释诗中“众鸟”、“敬亭山”、“相看两不厌”等词语的含义。
(4)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诗人的情感和意境,感受诗人的孤独和寂寞。
2.《望洞庭》(1)引入:介绍诗人刘禹锡及其创作背景。
(2)阅读: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这首诗,重点讲解生字和词语。
(3)讲解:解释诗中“洞庭”、“秋月”、“湖光”、“山色”、“白银盘”、“青螺”等词语的意象和含义。
(4)讨论: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洞庭湖的美景。
3.《忆江南》(1)引入:介绍诗人白居易及其创作背景。
(2)阅读: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这首词,重点讲解生字和词语。
(3)讲解:解释词中“江南”、“风景”、“日出”、“江花”、“春来”、“旧”等词语的意象和含义。
(4)讨论: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感受词人笔下的江南美景,感受词人的思念之情。
三、教学评价与反馈1.通过听写、组词、造句等方式,检测学生对生字和词语的掌握情况。
2.通过个人阅读、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诗词的理解程度。
3.通过课后作业,检测学生对诗词的背诵和理解情况。
四、小结所学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这三首古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从不同角度描写了祖国的锦绣河山。
《独坐敬亭山》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望洞庭》描绘了秋天月映湖面的美景;《忆江南》让我们想起了春回大地、花红柳绿的江南风光。
独坐敬亭山教案(精选多篇)
独坐敬亭山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独坐敬亭山》教案教育科学学院初等教育一班吕芝兰202111123006人教版小学教材四年级下卷第一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
利用字典与注解认知诗句的意思。
存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课外资料、字典,朗读体会、小组合作来学习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教学方法:知识抢答式导入,情境创设法,自主合作学习法,巧解图画理解诗意等。
教学准备:敬亭山文字资料、白纸。
课时精心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独坐敬亭山》(一)激趣引入,阐明课题。
1.导入语:我们先展开一个课外科学知识答对。
唐朝就是我国古诗创作最强劲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存有两位最知名的诗人,他们就是谁?(根据学生课堂反应,老师提示:一个是李白,人称“诗仙”,一个是杜甫,别称“诗圣”。
)2.揭题,谁去腰李白的诗,可以腰几首就腰几首。
(学生可能会背要学习的这首,应该表扬,且要顺势揭题板书。
)(二)整体背诵,初步体会。
1.启示学习方法和要求:(1)民主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特别就是生字的读音。
然后看看注解认知词句;(2)反复朗读,体会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3)再说出诗歌的背景,求出“寂寞”的诗歌基调。
2.学生自由读古诗,然后再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的既正确又通顺。
3.利用诗文注解,整体认知内容。
(1)释题意。
红尘:单独的挤。
敬亭山:原名昭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百余里,大小山峰60座,海拔317米。
连起来题目是什么意思呢?(2)揪景物。
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这首诗写了众鸟、孤云、敬亭山三样景物。
(三)分部阐释,体悟诗情。
第一,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1.画。
根据自己的认知,使学生用简笔画图画出来这两句诗的意思。
2.议。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四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2-3节第一节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
(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谙--暗:区别音、形、意四、分组学习1.读熟三首诗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1.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鸟:多、高飞无影云:少(孤)慢慢飘走(闲)--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教案 精选1篇
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古诗《独坐敬亭山》的作者杜甫,掌握其创作背景。
(2)使学生能够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
(3)使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独坐敬亭山》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独坐敬亭山》的意境。
(2)通过朗读、背诵等活动,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通过对古诗的学习,使学生懂得珍惜自然美景,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使学生了解古诗《独坐敬亭山》的作者杜甫,掌握其创作背景。
(2)使学生能够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
(3)使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独坐敬亭山》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独坐敬亭山》的意境。
(2)如何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讲述杜甫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杜甫的创作背景。
(2)向学生展示李白的《将进酒》,让学生比较两首诗的风格和意境,为学习古诗《独坐敬亭山》做好铺垫。
2. 学习古诗《独坐敬亭山》(1)朗读古诗全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讲解古诗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3)分析诗歌的结构,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写作技巧。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深入理解诗歌意境(1)引导学生想象诗歌中的场景,如敬亭山的美景、诗人的心情等。
(2)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让学生分享自己创作的诗歌或故事,以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4. 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1)安排学生分组背诵古诗,每组选一名同学代表全组进行朗诵。
(2)对学生的朗诵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语调。
(3)鼓励学生在家中多加练习,争取背诵熟练。
四年级下册语文《独坐敬亭山》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
(2)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了解诗人李白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2)运用朗读、默写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
2. 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2. 运用生字词进行语言表达。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或黑板,展示古诗《独坐敬亭山》和相关的图片。
2. 准备生字词卡片,用于学生学习和复习。
3. 准备朗读和默写材料,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PPT或黑板上的图片,询问学生对图片的观察和感受。
(2)引出诗人李白和他的创作风格,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介绍古诗《独坐敬亭山》的背景和意义。
(2)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注意停顿和韵律。
3. 内容讲解:(1)解释古诗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2)分析诗句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 应用练习:(1)学生进行默写练习,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5. 课堂总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意义和诗人的情感。
(2)提醒学生注意保护自然景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 布置作业:(1)要求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
(2)要求学生运用学到的生字词进行语言表达练习。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介绍李白的其他山水诗作,如《望庐山瀑布》、《夜泊牛渚怀古》等,加深学生对李白山水诗风格的理解。
四年级下册语文《独坐敬亭山》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独坐敬亭山》。
(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表达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2)学会欣赏自然景物,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对古典诗歌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3)诗歌意境的感悟和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解释。
(2)诗歌主题和表现手法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敬亭山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美景。
(2)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诗人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字词的正确发音。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讲解:(1)详细讲解诗歌的字词、句式和韵律。
(2)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诗人表达的情感。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情感。
(2)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验。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独坐敬亭山》。
2. 写一篇关于诗歌意境和情感的短文。
3. 选择一首李白的诗歌进行自主学习,下节课分享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诗歌讲解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了《独坐敬亭山》的意境和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 情境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诗歌描绘的景象,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教学策略:趣味古文学习
作为中学语文老师,我们要想办法吸引学生喜欢古文学习,其中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就是利用趣味性。
我认为我们可以用《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这篇古文来作为教学素材,让学生在趣味的古文中学习。
一、了解作者和作品背景在教学《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之前,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作者和作品的背景。
例如,李白是唐朝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写了很多著名的诗歌。
而《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则是李白在临安城所写的一篇记述自己经历的故事的文章。
将背景介绍清楚,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作品。
二、让学生朗读古文在学习古文时,朗读是非常重要的。
在讲解古文之前,我们应该先让学生朗读一遍。
在朗读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古文的艺术特点,如文采华丽、意境优美等。
同时,在朗读中,学生还需要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节奏,从而更好地理解古文的意思。
三、让学生把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很多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存在困难,在教学《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之前,我们可以让他们尝试把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这样可以有助于学生理解古文的表述方式和词汇用法。
同时,也能让学生在翻译过程中更好地领会古人的思想和感情。
四、分析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在教学古文时,句子的结构和修辞手法都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中,李白使用了很多修辞手法,如借物喻人、拟人等。
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分析这些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更好地理解古文中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五、编写故事情节作为一篇古文,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情节和故事。
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故事情节,让学生编写自己的故事梗概。
例如,学生可以根据李白所写的情节,创作自己的故事或者将其改编为现代版本的故事。
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近古文,理解其中的情节和情感。
六、联想古人背景古文中往往有很多古人的故事和背景,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联想古人背景,更好地理解古文。
例如,在《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中的临安城就是南宋时期的首府,经历了多次战争和灾难,这些历史背景和李白的故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文中的情节和情感。
四年级语文下册《独坐敬亭山》教案、教学设计
2.掌握诗歌韵律知识。平仄、对仗等诗歌韵律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如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这些知识,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是教学的另一个重点和难点。
3.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四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需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4.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关注学生在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方面的能力提升,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升。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独坐敬亭山》,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2.教师逐句解析诗句,分析其中的关键词语,如“敬亭山”、“众鸟”、“孤云”等,并讲解其文化背景。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中的寓意,如“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表达了诗人向往自然、追求宁静的心境。
4.教师讲解诗歌的韵律知识,如平仄、对仗等,帮助学生掌握古诗的基本规律。
3.互动提问,启发思维。教师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如:“诗人为什么要独坐敬亭山?”“诗中的‘众鸟’和‘孤云’代表了什么?”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4.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诗中的一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究,如诗意、诗境、韵律等。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5.朗读、背诵,培养语感。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他们的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教学教案(精选五篇)
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教学教案(精选五篇)第一篇: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舟夜书所见》。
3.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解题。
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独坐:单独地坐。
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二、自学古诗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2.检查自学。
①指读全诗。
(正音)②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
(师生评议)(尽:没有了。
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
闲:休闲,休息。
厌:满足。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顺。
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
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2.指读全诗,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练读。
3.背诵全诗。
四、扩展1.你还喜欢我们以前没学过的李白的哪首诗?说说为什么喜欢它?2.交流。
3.把喜欢的李白的诗抄在摘抄本上。
五、布置作业熟背《独坐敬亭山》。
第二课时一、导入二、自学古诗1.范读全诗。
(整体感知内容)2.指名让学生读,检查学生的读音及断句。
3.自学理解诗句的意思。
自学提示:(1)根据课文注释,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2)小组讨论,议一议如何理解这首古诗。
(3)提出问题。
三、检查自学1.结合诗句理解词句的意思。
移舟:划船靠岸的意思。
泊:划船靠岸。
烟渚: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烟渚,雾气笼罩下的江中陆地。
愁新:即新愁,由落日到黄昏,引起诗人新的愁苦。
四年级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
四年级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四年级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独坐敬亭山》这首诗。
2、理解诗中重点字词的意思,读懂诗句,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3、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以及寄情山水的情怀,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感悟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孤独寂寞而又闲适旷达的复杂心境。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我们的古代文学宝库中,诗词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古诗——《独坐敬亭山》。
2、板书课题:独坐敬亭山(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读,正音。
4、全班齐读。
(三)理解诗意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
2、汇报交流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引导学生想象群鸟高飞和孤云远去的画面,感受诗人眼前的空旷。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让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会说只有敬亭山与自己相看不厌,体会诗人的孤独。
(四)深入探究,体会情感1、诗人为什么会独自坐在敬亭山上?引导学生结合诗人的经历和当时的背景进行思考,了解诗人可能是因为政治失意、漂泊他乡等原因而感到孤独寂寞。
2、从诗中哪些地方能体会到诗人的孤独?“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通过描写鸟和云的离去,烘托出诗人的孤独。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诗人把敬亭山当作知己,更加突出了他的孤独。
3、那诗人仅仅是孤独吗?有没有其他的情感?让学生再次朗读诗句,感受诗人在孤独中也有一种与敬亭山相伴的闲适旷达。
(五)朗读指导1、教师引导学生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四年级下册语文《独坐敬亭山》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
(2)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学习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2)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
(2)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学习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某些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2)理解诗人通过对敬亭山的描绘,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古诗《独坐敬亭山》的内容和背景。
(2)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课件。
2. 学生准备:(1)预习古诗《独坐敬亭山》。
(2)了解诗人李白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李白的其他诗作,激发学生对李白的敬仰之情。
(2)展示课件,介绍敬亭山的景色,引导学生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古诗《独坐敬亭山》,理解诗意。
(2)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探讨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人笔下的敬亭山。
5. 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关注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以及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3. 能力提高评价:通过课后访谈或小测验,了解学生对古诗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四年级下册语文《独坐敬亭山》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独坐敬亭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
(2)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通过图片、地图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中的景象。
(3)学会通过诗歌来感受自然美和表达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爱好,提高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
(2)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的一些生僻字和词语的理解。
(2)通过诗句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并理解古诗《独坐敬亭山》。
(2)准备相关的图片、地图等辅助材料。
(3)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学生准备:(1)预习古诗《独坐敬亭山》。
(2)查阅字典,了解生僻字的意思。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李白诗歌,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问:你们对李白有什么了解?他的诗歌有什么特点?2. 诗歌讲解:(1)讲解古诗《独坐敬亭山》的背景和作者的情感。
(2)解释古诗中的生僻字和词语。
(3)分析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3. 朗读与背诵:(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独坐敬亭山》。
(2)鼓励学生背诵古诗,加强语感培养。
五、作业布置1. 抄写古诗《独坐敬亭山》并注音。
2. 绘制一幅《独坐敬亭山》的风景画,体会诗中的意境。
3. 调查其他同学对李白的了解,汇总后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互动。
2. 朗读与背诵: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注意发音准确性和语调的把握。
《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教学案例:如何教唐诗?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颠扑不破的经典。
教唐诗是培养学生中华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门户。
如何教唐诗?以下将以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的《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教学案例来教唐诗。
一、教前准备1.教师准备(1)教师应对此诗的内容、语言、结构等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了解诗人王之涣的人生经历、创作背景等,以便更好地解读诗歌。
(2)准备PPT、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具展示,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跨越时空、理解诗歌。
(3)准备诗歌原文、注释、翻译等资料,以便学生进行阅读和理解。
2.学生准备(1)学生做好预习,预习内容包括:生词、词语、诗歌的讲解、诗歌的体裁等。
(2)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了解唐诗发展史、唐代文学特点等。
二、教学过程1.启发式问题教师提出问题:你们是否经常会感到一种思考与宁静的状态?在哪些场景下会有这种感受?这种感受让你感到怎样的情绪?引导学生产生共鸣,让学生思考“敬亭山宿”中“独坐”的心情。
2.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唐代诗歌的特点,解释唐代诗人多写感人至深的境界、感性为重的诗歌,这就需要诗人仔细描绘场景,为以后表达情感打好基础。
并介绍“夜书”、“江舟”等文化背景。
3.诗歌朗读教师朗读《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学之美,弘扬中华文化。
4.诗歌分析(1)从诗歌的“景”阐述通过PPT等多媒体教具展示“敬亭山”、“建德江舟”等景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从中感悟到中国传统美学的内涵。
(2)从诗歌的“境”阐述让学生通过前面的启示式问题,回归自己的内心深处,寻找自己的感性经验。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从诗歌的“词”和“句”阐述教师针对诗句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例如:意境深邃的“人在山中独自坐,夜舟吹笛雨萧萧”,让人感受到诗歌带给读者的情感,仿佛跨越了时空的限制。
5.学生活动(1)与现实联系起来让学生将自己的感性经验与诗歌进行对比,经过自己的思考,以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教案设计:诗词鉴赏
教案设计:诗词鉴赏——《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一、教学目标1.认识唐代诗人王之涣及其代表作《登金陵凤凰台》和《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
2.了解《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的背景和意义。
3.掌握诗歌鉴赏技巧,学习如何欣赏《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这首诗。
二、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 《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的原文、注释及翻译。
2.多媒体播放设备:课件、音频或视频。
三、教学过程Step 1 课前预习学生要提前预习《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了解它的背景、诗歌艺术特点以及其传达的思想,为课堂探究打下基础。
Step 2 导入老师可以播放唐代古诗《登金陵凤凰台》的有关句子,引发学生了解王之涣的诗歌。
例如:"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等。
学生自主分析这些句子的诗歌特点和意义,并带入到王之涣的《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中。
Step 3 学习诗歌背景将《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原文呈现,让学生自己解读诗歌中的字句。
老师可以解释诗歌的背景故事:王之涣从建德江到敬亭山途中,一路看到了无尽美景,尤其是在敬亭山宿处一夜书写,自然美景和所见所感一一流于笔端。
如此一来,体现了唐代文人随处领略天地之间的美好风光,来增强王之涣作品的美学价值。
Step 4 学习诗歌文本及其韵律学生通过学习注释了解生僻词汇的含义,对于整首诗歌进行朗诵、欣赏。
同时,可以让学生感受“江涵秋影远,山带晚烟寒”的意境画面,由此进一步展开诗歌分析。
Step 5 诗意浅析此时,老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对整首诗进行分析:1. 诗歌体裁和形式特点;2. 诗歌意象和意义,如何唤起读者的共鸣;3. 语言的优美和文学特点,如何体现唐代诗歌的风貌;开展深入的交流和启发式讨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歌。
Step 6 课后练习学生可根据老师所给材料,撰写一篇诗歌鉴赏文章或者参考资料分析。
《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教案:唐诗教学
《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朗读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一诗;2. 理解该诗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3. 能够运用基础的修辞手法分析诗歌;4. 能够写出自己的思考并进行交流和探讨。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的主题和情感;2. 能够运用基础的修辞手法分析诗歌。
三、教学流程1. 教师自主学习:《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教师应阅读、背诵并理解该诗歌,注意诗歌的节律、韵律和修辞手法。
同时,教师应了解唐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文化背景。
2.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诗歌(1)朗读诗歌,模仿音乐感并注意抑扬顿挫。
(2)学生根据诗歌的意境进行画像。
(3)关注诗歌的标题和结构,理解它们与诗歌内容之间的关系。
(4)学生自己作一些简单的练习来锻炼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诗歌(1)学生分析诗歌的词汇,了解它们的含义和用法。
(2)分析诗歌的节律和韵律的运用,注意它们与诗歌主题的关系。
(3)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对偶等,理解它们的用途和意义。
(4)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探讨它们的内在联系和表达方式。
4. 学生作出自己的思考(1)学生自己写一些关于诗歌的感想和思考,分享给全班学生。
(2)学生就教师或其他同学的观点提出反驳或进一步细化。
5. 教师作品评价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诗歌,并评价它们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同时,教师也要认真评价学生的作品,并给出指导意见。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互动交流、群组讨论、个人思考和写作等。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诗歌的把握程度:学生能否准确把握该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学生数据互动能力:学生能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与他人进行分享和讨论。
3. 个人思辩能力:学生能否对诗歌进行自我思考,进而形成独特的理解和观点。
4. 学生写作表现:学生能否作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文学表达。
新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独坐敬亭山》教案设计
新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独坐敬亭山》教案设计年级:四年级教材版本:新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 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感受古诗的意境。
2.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学习古诗的解读方法。
- 培养学生通过古诗感悟诗人情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感受诗人寄情于山水之间的情怀。
-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大意,感受古诗的意境。
-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感悟诗人寄情于山水之间的情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括古诗原文、注释、插图、背景音乐等。
- 学生预习材料,包括古诗原文、注释、生词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爬山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就是一位大诗人在山上独自静坐时写下的。
你们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吗?(李白)2. 揭示课题:《独坐敬亭山》。
二、初读古诗1.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指名读,正音。
3. 全班齐读。
三、理解诗意1. 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自主理解古诗的大意。
2. 小组讨论,交流对古诗的理解。
3. 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描绘了山中的寂静,众鸟都已飞走,只有一片孤云在悠闲地飘荡。
-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情感,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与我相伴。
四、感悟诗情1.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 提问: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诗人的心情?(独坐、尽、孤云等)- 讨论:诗人为何会感到孤独寂寞?(结合诗人创作背景进行引导)2. 感受诗人寄情于山水之间的情怀。
- 提问:诗人与敬亭山之间有什么深厚的情感?(相看两不厌)- 讨论:诗人如何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山水之间?(通过描写山中的景物,表达自己的情感)五、诵读古诗1. 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舟夜书所见》。
3.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解题。
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独坐:单独地坐。
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二、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2.检查自学。
①指读全诗。
(正音)
②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
(师生评议)
(尽:没有了。
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
闲:休闲,休息。
厌:满足。
)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顺。
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
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全诗描绘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
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1.体会作者感情,自己练读这首诗。
2.指读全诗,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练读。
3.背诵全诗。
四、扩展
1.你还喜欢我们以前没学过的李白的哪首诗?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2.交流。
3.把喜欢的李白的诗抄在摘抄本上。
五、布置作业
熟背《独坐敬亭山》。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宿建德江》(板书课题),作者孟浩然。
二、自学古诗
1.范读全诗。
(整体感知内容)
2.指名让学生读,检查学生的读音及断句。
3.自学理解诗句的意思。
自学提示:
(1)根据课文注释,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2)小组讨论,议一议如何理解这首古诗。
(3)提出问题。
三、检查自学
1.结合诗句理解词句的意思。
移舟:划船*岸的意思。
泊:划船*岸。
烟渚: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烟渚,雾气笼罩下的江中陆地。
愁新:即新愁,由落日到黄昏,引起诗人新的愁苦。
野旷:野,野外。
旷,空旷。
天低树:天比树还低。
2.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结合图意理解诗歌的后两句。
在一个江中的孤岛上,几棵高高的树被风吹得东倒西歪,远远望去由于是在空旷的野外感觉天比树还低。
清幽的月光照在水面,感觉月亮离人是那么的近。
引导体会作者心情:此时作者远在异地,举目无亲,孤苦无援,身处这空旷的野外,一种思乡之情幽然而生。
夜幕降临,水
中月,船中人又似乎离得那么近,有了一丝喜悦,也带来一些慰藉。
待到明天诗人又会想什么呢?
(又是一些新愁。
)
四、指导朗读
1.理解了这首诗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情感,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呢?
2.指导朗读,注意停顿,仔细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3.配乐朗读
第三课时
一、导入
我们已学过《古诗三首》的前两首诗,哪位同学会背?(指名背)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三首《舟夜书所见》(板书题目)。
二、解题,简介作者
1.解释提问:“舟”是什么意思?“舟夜”呢?“所见”是什么意思?“书”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
舟:船。
舟夜:夜间在船上。
书:写、记。
所见:见到的东西。
诗题是什么意思?(记夜间在船上所看见的景色。
)从题目你能想到诗的内容吗?
2.作者简介
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代诗人查慎行(1650-1727年)。
它是浙江海宁人。
早年从军西南,又遍游大江南北,所以他的许多诗是通过旅行见闻来描写山川风景的。
三、自学古诗
1.朗读两遍,读准字音。
2.逐句读,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词,结合插图想象诗句意思。
3.同桌相互讲讲对诗句的理解。
四、自学反馈
1.指名朗读。
2.理解诗句含义
“月黑见渔灯”月黑:就是没有月亮,一片漆黑。
见:通“现”。
渔灯:渔船上的灯火。
这句话是说漆黑的夜晚,一盏渔灯闪现在河面上。
“弧光一点萤”弧光:孤零零的灯光。
萤:萤火虫。
这句话是说那盏渔灯的光亮就像萤火虫似的,静静地映在河面上。
(指点:这是因为天地一片漆黑,渔灯的光亮虽然微弱,却使人看了觉得那么清楚,那么明亮。
)
“微微风簇浪”簇:聚集、簇拥,这里是吹起的意思。
这句话是说一阵微风吹来,河面漾起层层细浪。
“散作满河星”散:散开。
作:变作,变成。
这句话是说原来像萤火虫那样的一点光亮散开了,变成了无数颗星星,在河面闪动。
(指点:这是因为渔灯的光亮倒映在河里,河面在微风中起了细浪,灯光的倒影也随着微波荡漾。
)
五、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1.教师配乐朗读诗歌。
2.这首诗的前两行写了什么样的景色?后两行写了什么景色?(前两行写了漆黑的夜晚,没有风的时候,河面上一盏渔灯闪烁
着一点萤火虫似的光亮。
后两行写了微风吹来时河面上由静变动,渔灯倒映“散作满天星”的景象。
)
3.启发想象诗情画意:
(l)闭上眼睛想象:在这没有月亮的晚上,诗人坐在船上看到一只小渔船,那盏渔灯闪烁着一点萤火虫似的光亮,多么美妙啊!这时,一阵微风吹来,风儿簇拥着波浪,灯火在浪中聚集、荡漾、散开,一点光亮变成许多的光亮,就像许多闪烁的星星,多么神奇啊!
(2)朗读全诗。
4.小结:
漆黑的夜晚,河面上的神奇变化,这些都是诗人亲眼见到的。
诗人观察得多么细致,想象多么丰富!诗人从“孤光一点萤”到“散作满天星”好像让我们感到月黑的夜晚,一只小渔船点着孤零零的一盏渔灯,仿佛萤火虫的光亮,那情景多么宁静!微风吹来,河上荡起波浪,映在水中的一点光亮,随波散开,那水波荡漾,光亮闪烁的景象又是多么动人!诗人观察仔细,运用了“一点萤”、“满河星”这两个生动、形象的比喻,把他所见到的景象逼真地反映了出来,我们读了仿佛身临其境。
我们也要像诗人那样,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六、指导朗读,背诵全诗
1.教师范读。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2.学生练读。
3.背诵全诗。
七、作业
熟背三首古诗,记住古诗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