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七上历史第四单元知识归纳

七上历史第四单元知识归纳

七上历史第四单元知识归纳
以下是七上历史第四单元的知识归纳: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4课三国鼎立
1. 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

2. 赤壁之战:208年,孙权、刘备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

3. 三国鼎立的形成:
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在建业称王,国号吴。

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国号吴。

三国的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曹魏实力最强,占据北方,蜀汉和东吴偏据西南和东南一隅。

4. 三国经济的发展:曹魏重视兴修水利、造船业发达;蜀汉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东吴造船业发达,曾到达夷洲(今台湾)。

第15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1.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原因和影响:
原因:西晋末年以来,社会动荡不安,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影响:大量人口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2. 江南地区的开发:
表现: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荒地被开垦为良田;稻田开始使用绿肥;小麦种植推广到江南地区;果树、家畜等南北交流增多;建康(今南京)成为经济中心。

意义: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3. 经济重心的南移:
原因: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北方人南迁到南方,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

表现:宋元时期,南方经济总量超过北方;南方人口数量超过北方;南方海外贸易超过北方;建康(今南京)成为全国经济中心等。

结果:到南宋时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至长江流域。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的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的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的知识点
关于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的知识点
1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

2三顾茅庐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住在茅庐的人是诸葛亮。

3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相同点是:发生在东汉末年,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是军阀割据混战的表现。

不同点:官渡之战赢的曹操;赤壁之战是曹操败。

4三国时期的夷洲就是今天台湾。

5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地位的原因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他当时的志向是率军南下,统一天下,表现了他的抱负远大、勇于进取的精神。

6与曹操相关的两大战役:1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2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7曹操最大的历史功绩: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复习纲要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复习纲要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复习纲要第四单元复习提纲第一美国政治的心脏:华盛顿一、地理位置、华盛顿,全称为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是美国的首都,位于美国的东海岸,在美国东北部,毗邻大西洋。

美国的最高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都设在这里,是世界上少见的、一直按照最初的城市设计构想建设起来的城市。

2、华盛顿之所以能成为首都,除了᠙当地优越的地理环境外,᠚更与特定的历史条密切相关。

二、气候3、美国主要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特点是:终年少雨,夏季炎热,冬季严寒,气温年变化很大。

4、华盛顿在美国东部地区南北方的天然分界线——波托马克河畔,由华盛顿总统聘请法国工程师朗方设计。

、华盛顿市区以国会大厦为中心,分为西北、东北、西南和东南四个区。

6、华盛顿是世界上少有的仅以行政职能为主的城市。

管理国家是华盛顿的主要职能。

这里集中了国会大厦(国会议员制定法律的地方)、总统府、最高法院等最高国家机关,以及国务院、国防部等联邦行政部门。

三、特色——华盛顿功能的总结:(7、8、9)7、能反应华盛顿是美国政治中心的有:᠙白宫(总统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国会图书馆(最初是为国会议员制定法律提供服务的,先成为世界上藏书最多的图书馆)᠛五角大楼(美国国防部所在地,因五角形而得名)。

8、能反应华盛顿是美国的文化中心之一的有:᠙华盛顿歌剧院᠚肯尼迪艺术中心᠛乔治•华盛顿大学(因研究国际事务而闻名)④乔治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法学院)⑤华盛顿纪念碑⑥杰斐逊纪念堂⑦林肯纪念堂。

9、华盛顿还拥有大量的国际性组织和机构:᠙有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在华盛顿设立使馆或者办事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都在此设立总部。

第二文化艺术之都:巴黎一、地理位置、法国位于欧洲大陆的西部,巴黎是其首都。

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魏:
曹:政治上:挟 ;
十六国
年 夺权建 建立
北魏(
族建 ,统
∵民族融合、 学习 1. 官员家属穿戴汉族 2. 朝廷必须讲 3. 鲜卑
汉化改革)
族先进文化, ∴
灭晋 期间
族人 , 立
逼汉献帝让位、
北 朝
( 北 魏 之 后 有 个 王 朝 )
东 汉 经济:组织兵士 末 年 ∴ 年 , 军 阀 之战,大败 混 ,随后统一北方 战
刘:割据 孙:割据 一带 一带
三 国
之战
称帝,定都 蜀: 在 年
定都
短暂统一黄河 之 流域
一黄河流域
改汉姓,拓跋改
灭 蜀
期间 乱;皇帝
4. 鼓励鲜卑、汉贵族 5. 为了加强对 从 迁到 地区统治,∴都城 , 建筑宏伟, 遍布佛寺 、 ,尊 , 以 治国


称帝,国
灭 , 结 束 分 裂
之战, 前秦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陆续内迁
类别 书法 思想、 绘画 艺术 宗教 数学 科学、 农学 技术 地理
人物(及称号) 、年代
成就
南 方 社 会
人 口 ∴ 南 渡 1. , 开 2. 发 江 南
3.
∵北方
, 而南方 开始北方人逃往来自少、 ,安定、 自然条件

后期出现迁徙浪潮,带来了: 一带农业发展
:兴修水利,开垦良田 : 、 、 等地 :开始种植 为 奠定基础 法、 迅速;也开发了 、
6.采用汉族 7.学习汉 族

吴: 定都 年 称王,
复晋
东晋
定都
综上,∴促进了
刘裕取代东晋
历经
个王朝(宋齐梁陈)
南朝
200 年 魏 三国时 蜀 期经济 吴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四单元复习提纲-课件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四单元复习提纲-课件

2023
PART 02
第三单元:三国鼎立
REPORTING
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汉朝末年政治腐败和 社会动荡
曹操、刘备、孙权等 人的崛起
黄巾起义和东汉末年 的军阀割据
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民族融合和人口迁徙
文化繁荣与科技进步
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宗教信仰的兴起与传播 士族门阀制度的形成与影响 外来文化的传入与交流
推动了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江南地区的开发使得南方经济逐渐超越北 方,成为中国的经济重心。
大量北方人口南迁,加强了不同民族之间 的交流与融合,也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 展。
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江南地区的繁荣发展为中国提供了丰富的 资源和财力,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2023
REPORTING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 、四单元复习提纲ppt课件
2023
目录
• 第三、四单元概述 • 第三单元:三国鼎立 • 第四单元:江南地区的开发 • 第三、四单元重点、难点解析 • 第三、四单元复习题及答案 • 第三、四单元知识结构图
2023
PART 01
第三、四单元概述
REPORTING
三国鼎立时期的知识结构图
三国时期的经济与文化
曹魏的屯田制
蜀汉的丝织业
吴国的造船业
江南地区开发的知识结构图
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北民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技术
江南地区开发的知识结构图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江南地区开发的历程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初步开发
江南地区开发的知识结构图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复习提纲文明中心——城市1、最早出现的城市是人类文明发端的标志,城市成为文明的中心,它是文明的见证。

2、不同城市的特色不同,表现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各个方面,成为不同文明鲜明的标识。

第一课、美国政治的心脏:华盛顿3、华盛顿,全称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是美国的首都,位于美国的东海岸大西洋的西岸。

美国的最高立法机关国会大厦、最高行政机关白宫(总统)和最高司法机关最高法院都设在这里。

4、历史上,纽约、费城等城市都曾经是美国的首都。

华盛顿之所以能成为首都,除了当地优越的地理环境外,更与特定的历史条件密切相关。

5、华盛顿市区以国会大厦为中心。

6、华盛顿是仅以行政职能为主的大城市。

管理国家是华盛顿的主要职能。

7、华盛顿不仅是美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更是一个全美和国际媒体中心,其表现为在这里有一批世界知名的报纸和电台;有大量的国际性组织和机构。

第二课、文化艺术之都:巴黎8、法国位于欧洲大陆的西部,巴黎是其首都。

9、巴黎位于法国的北部,塞纳河西岸。

巴黎发源于河中心的西岱岛10、巴黎是文化艺术之都。

主要体现在:①有众多的博物馆,其中卢浮宫、奥赛博物馆以及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共同构成了法国文化艺术的巨幅画卷。

②人们将对文化艺术的热爱融入生活中,如“街头艺术”、露天画廊、左岸古旧的咖啡馆、旧书摊。

11、巴黎成为“文化艺术之都”的原因:①塞纳河畔优越的自然环境;②历代君主或总统致利于文化艺术的保存、收藏和建造;③巴黎人对文化、艺术的宽容、热爱、欣赏、接纳和传承精神;④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

第三课、IT新城:班加罗尔12、印度地处亚洲的南部,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

班加罗尔是印度南部的城市,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被誉为亚洲的硅谷,是全球著名的信息技术中心。

13、班加罗尔信息产业迅速的有利条件有:自然条件优越;政府大力扶持;高校云集;古代印度文明在数学和逻辑方面的深厚积淀;英语是印度的官方语言,无语言沟通的障碍;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等。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初一_______班 第四单元知识要点
姓名:_________
第 17 课 从三国鼎立到南北朝对峙
背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老百姓生活艰难。 曹 操 统 一 北方 从 三 国 鼎 立 到 南 北 朝 对 峙 原 因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 经济上:实行屯田 军事上:官渡之战击败袁绍。时间:公元 200 年,特点:以少胜多。 背景:刘备占据荆州、孙权占据长江下游 时间:公元 208 年 交战双方:曹操、孙刘联军 战争结果:曹操大败 战争特点:以少胜多 影响: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曹魏:公元 220 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建立魏国。 (东汉灭亡) 蜀汉:公元 221 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孙吴:公元 222 年,孙权在建业称王,国号吴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西晋 的兴 亡 西晋的兴亡与 南北朝对峙 南北朝 对峙 263 年,魏国灭蜀 266 年,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自立,改国号为晋, 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280 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316 年西晋被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匈奴)所灭。 317 年,司马睿在建康(南京)称帝,史称东晋。 420 年,刘裕废晋自立,改国号为宋。 南 此后至 589 年江南地区宋、齐、梁、陈相继更迭,总 朝 称南朝。 从 304 年北方先后出现十几个少数民族政权, 史称 十六国时期。 439 年,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534 年分裂为东魏、西魏。后又分别为北齐、北周 取代,统称北朝。Βιβλιοθήκη 三国 鼎立赤壁 之战
三国 鼎立
北 朝
边疆民族 的内迁 19. 北 方 的民族 汇聚 北魏 孝文帝 改革
东汉以来,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合称五胡)不 断内迁。 方式:中原王朝招抚、强迫少数民族内迁。 目的:分化、瓦解少数民族力量;补充兵源、劳动力。 结果(影响) :内迁民族成为国家编户,从事农业生产;各族人民呈现 出逐渐认同(生产、生活)的趋势。 背景:1.386 年,拓跋部建立魏国,定都平城,史称北魏。 2.439 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北方的分裂割据。 3.民族汇聚成为历史发展潮流。 目的:为了学习和接收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措施:1.迁都洛阳 2.汉化政策(该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与汉人通婚) 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少数民族趋同于汉族,中原文化丰富和发展)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第16课三国鼎立一、官渡之战1、背景:东汉末年,北方军阀长期割据混战,社会生产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2、概况:(1)时间:公元200年(2)作战双方:袁绍与曹操(3)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

(4)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3、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地位。

(2)经济上:实行屯田(3)军事上:官渡之战打败曹操二、赤壁之战1、背景: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统一全国。

2、概况:(1)时间:公元208年(2)作战双方:曹操与孙刘联军(3)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

(4)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3、曹操失败的原因:(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2 )曹操骄傲轻敌;(3 )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启示:做人不能骄傲自满,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评价曹操:(1)曹操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2)他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三国鼎立的形成2、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形成局部性统一,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为西晋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四、三国经济的发展状况: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蜀国: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吴国:造船业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现在的台湾)(230年,卫温)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西晋的兴亡(三国灭亡顺序:蜀、魏、吴)1、建立: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

2、统一:280,西晋灭吴,实现了统一。

3、政权特点:统治阶级在政治上昏庸腐朽,生活上腐化、奢侈。

4、衰落(转折点):晋惠帝时发生八王之乱,西晋走向衰落。

5、灭亡:公元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二、八王之乱1、原因:(1)分封同姓诸王,掌握实权;(2)统治腐朽,暴政激起內迁各族人民的反抗。

(3)晋惠帝昏庸无能。

2、爆发: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

初一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知识点整理(四)

初一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知识点整理(四)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是谁建立的?禹。

商朝的建立者是谁?汤
2.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3.西周建立的时间公元前1046年,建立者是周武王,都城在镐京
4.西周著名的制度是分封制,周天子分封的对象是什么人?宗亲和功臣有什么影响?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5.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6.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7.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商朝
8.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甲骨文。

9. 商朝青铜器种类丰富,功能也由食器发展成为什么?
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
10.武王伐纣和哪次战争有关?
牧野之战
11.盘庚将都城迁到何地?商朝又称什么?
殷;殷或殷商。

中国历史七上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中国历史七上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东汉: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公元220年汉献帝刘协
8、评价历史人物的首要标准:是否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
评价曹操:曹操是东汉末年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曹操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能谋善断,唯才是举。经济上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屯田。他统一了北方并发展北方的经济,为北方的统一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9、三国的统治者都注重发展生产: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蜀国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10、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等率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也说明了台湾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220年,曹丕称帝,建立魏国,定都洛阳,东汉结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也称蜀汉。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6、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它们的相同点:①两次战役都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②胜方都有指挥得当、运用巧妙的策略和军队战斗力强等因素。而败方都有指挥者轻敌自傲、指挥失误的因素。③都是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统治权的斗争。
第18课 三国鼎立
1、官渡之战
背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时间:公元200年 作战双方:袁绍VS曹操
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 作用(影响、意义):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注意招揽人才;②经济上,奖励农耕,实行屯田;③军事上,有一支战斗力较强的军事力量。
3、赤壁之战
背景: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统一全国;南方刘备、孙权势力有所发展。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

班姓名1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要点一、基础知识点:第十八课三国鼎立1、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彼此长期混战。

北方实力较强大的有占据河南的曹操和占据河北的袁绍。

200年袁绍十万大军,主力直逼曹军所在地官渡,曹操只有三四万人,曹操火烧袁军粮草,大败袁军。

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基础。

2、208年曹操率二十多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南北,孙刘联军五万人马在长江沿岸的赤壁一带和曹军对峙,周瑜指挥联军火烧赤壁,大败曹军。

3、220年,曹丕废汉献帝,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

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

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4、三国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魏国兴建水利工程;蜀国丝织业兴旺;吴国造船业发达,其船队曾经到达夷洲(今台湾地区),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第十九课江南地区的开发1、曹丕死后,大臣司马懿逐渐控制魏国大权,三国中实力最弱的蜀汉最先被魏国灭掉。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位,取代魏国建晋朝,都洛阳,史称“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国,统一全国。

2、从东汉末年以后,匈奴、鲜卑、羯、氐、羌(“五胡”)等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

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西晋。

此后北方长期战乱。

3、西晋灭亡的第二年(317年),西晋皇族司马睿在南方重建晋朝,史称“东晋”,都城在建康。

南方相对稳定。

4、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前秦政权,前秦王苻坚用汉人王猛为丞相,统一黄河流域。

5、383年,苻坚以八十多万兵力,欲灭东晋。

东晋军队8万人与秦军隔淝水对峙。

晋军大败前秦。

淝水之战结束了前秦的统治,北方重新陷入战乱,东晋在南方暂时稳定,经济得以迅速发展。

(和淝水之战有关的成语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等).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以少胜多的战役6、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结束东晋。

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7、从三国开始江南地区得以开发,其原因是:①自然条件优越,雨量充沛,土地肥沃;②西晋末以来的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生产技术;③战争较少,社会环境比较安定;④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⑤统治者高度重视生产发展表现:开垦大量荒地,兴建许多水利工程,广泛种植水稻(绿肥牛耕),小麦也推广到江南意义:江南地区的开发使南北差距逐渐缩小,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8、西晋后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浪潮。

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复习

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复习

七年级(上)第四单元复习一、基础知识: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1、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是赤壁之战。

2、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称道的人物是曹操。

3、三国鼎立形成的标志是孙权称王,吴国建立。

4、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各国统治者都重视发展生产,其中蜀国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5、公元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

这是文献中有关大陆与台湾交流的最早记录。

6、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革的内容:1、迁都洛阳。

2、推行汉化措施:学汉语、用汉姓、穿汉服。

改革的作用:促进民族交融,增强北魏的实力。

改革的特点:汉化,自上而下。

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今天的改革重要启示:1、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2、改革是富国强兵之路。

7、汉帝国崩解后,中国陷入一段黯淡无望的长期动乱时代。

豪强兼并所引起的社会不安仍未解决;甚至在一连串政治斗争激化下,导致战事连绵不断,胡人入侵,使社会秩序彻底瓦解。

”这段“长期动乱时代”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8、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1、自然条件优越。

2、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技术。

3、社会秩序安定。

9、影响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先进生产工具的使用、恰当的经济政策、人口增长等。

10、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

11、南北朝的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字。

12、东晋的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他被称为“书圣”。

13、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是《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14、南北朝时期的石窟,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15、我国古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在西晋后期。

二、知识过关: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1、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是__________。

2、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称道的人物是_______。

北师大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北师大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北师大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1、公元220——589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时代特点是和。

同时,南方经济得到空前发展,科技显著的进步,文艺异彩纷呈,为国家的重新统一和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实基础。

2、曹操能够统一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原因:控制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实行屯田。

标志:200年,之战,打败袁绍。

3、208年,之战,孙权、刘备联军打败曹操,使曹操无力南下,三国鼎立局面初步形成。

4、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220年,废掉汉献帝,改国号为魏,定都洛阳,东汉灭亡;221年,刘备在称帝,仍以汉为国号,史称;222年,称王,国号吴,定都。

5、266年,司马炎废魏帝,改国号为,仍以洛阳为都城,史称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时期唯一的统一全国的政权。

6、316年,西晋被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所灭,第二年,东晋建立,定都建康。

420年,刘裕废晋自立,改国号为宋,此后,南方还相继出现、、政权,总称南朝。

7、从304年起,北方先后出现十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史称十六国时期。

439年,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黄河流域,534年分裂为东魏、西魏,后又分别为北齐、北周取代,统称北朝。

8、北朝与南朝南北对峙,合称南北朝。

9、人口南迁:时间方面,开始于东汉末年,西晋后期形成南迁浪潮;主要原因是北方动荡不安,南方比较安定;方向主要是由黄河流域南迁到中下游地区,部分到达岭南一带。

主要影响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使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开始向南方转移。

10、淝水之战:时间年;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击溃前秦大军;影响主要是为南方经济持续发展营造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11、江南经济的发展:时间是魏晋时期,主要原因是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为南方补充了大量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其他原因还包括江南地区的自然条件优越,社会比较安定政府重视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等等。

主要影响: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向南方转移,建康成为当时经济最活跃的的一个都市。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四单元复习提纲-课件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四单元复习提纲-课件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四 单元复习提纲-PPT课件
欢迎来到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四单元的复习课件!本课件将带您了解古代 国家的发展与变迁,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更替,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 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古代国家的发展与变迁
1
农业革命
从狩猎采集社会向农业社会转变,
城市的建立业的发展导致城市的兴起,为国
文化借鉴
文明之间的互相影响推动了艺术、宗教和科技的发展。
东亚古代国家
中国 日本 韩国
先秦 古墳时代 三国时代
中国古代的政权更迭与统一
1 战国时期
战国七雄争霸,最终由秦国统一中国。
2 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分裂时期,北方由鲜卑族建立了北魏,南方分裂成多个国家。
3 隋唐王朝
隋朝和唐朝重新统一中国,开创了盛世。
中国古代的边疆防御与文化交流
长城
中国古代为了防止外族侵袭 而修建的壮丽工程。
丝绸之路
佛教传入
连接中国与西方的贸易之路, 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对中 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东亚古代文化的传播与影响
1
汉字传播
汉字被广泛采用,成为东亚地区文字的基础。
2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在东亚地区获得了广泛的传播和影响。
家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
3
君主制的确立
君主集权制度成为古代国家政治组 织的主导形式。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更替
商朝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 记载的朝代,由商汤建立。
周朝
东亚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 朝代,分为西周和东周。
清朝
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 王朝,清王朝统治长达268年。
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造成的国家 发展与变迁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详解与学习方法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详解与学习方法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详解与学习方法第四单元主要讲述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特点和演变,包括封建制度、封建社会的等级结构和生活方式等内容。

在学习这一单元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帮助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点。

1. 理解封建制度:封建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建立了君主与地主之间的附庸关系。

可以通过阅读教材中有关封建制度的介绍,理解封建社会的基本情况。

2. 认识封建等级结构:封建社会的等级结构是由君主、贵族、士大夫、农民和工商业者等不同阶层组成的。

学习时,可以通过制作一个等级结构图,对各个阶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解和比较。

3. 学习不同等级的生活方式:不同等级在封建社会中拥有不同的权力和生活方式。

可以通过阅读有关各个等级的生活情况来了解和记忆这些差异。

也可以通过举例,比如描述士大夫的生活和待遇,来加深对封建社会的理解。

4. 分析封建社会的演变:封建社会是一个历时较长的社会形态,经历了许多变化和演进。

掌握封建社会的起源、发展和灭亡过程,可以通过查找有关封建社会演变的资料来加深知识点的理解。

5. 口头和书面表达:学习这一单元的知识后,可以尝试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例如写一篇关于封建制度的短文或者进行小组讨论,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总结:在学习历史的同时,要注重记忆和理解。

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看教材、记笔记、制作图表等方法来帮助学习。

另外,要注重对比和联系,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形成自己的思考。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社会形态,对于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单元主要讲述了封建制度的特点、封建社会的等级结构以及不同等级的生活方式等内容。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知识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建立了君主与地主之间的附庸关系。

核心是权力与土地的关系,君主将土地分封给地主,地主为君主提供农产品和劳动力,而地主则从君主那里得到保护和统治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要点4(第四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要点4(第四单元)

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要点(第四单元)三国鼎立一、官渡之战:(1)背景: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彼此长期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人口集中的黄河中下游,有不少地方百里无人烟。

(2)交战双方:曹操占据河南一带,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实力不断增强。

那时河北一带,战乱较少,人口众多,粮食丰足。

盘踞在那里的袁绍,势力很大,想消灭曹操。

(3)经过:200年,袁绍率十万大军,进攻曹军。

曹军只有三四万人。

曹操采纳谋士的计策,袭击袁军屯粮处,火烧全部粮草。

袁军军心动摇,曹军趁机进攻,大败袁军。

袁绍带领数百骑兵狼狈逃回河北。

二、赤壁之战:(1)背景:官渡之战以来,曹操消灭袁绍的残余力量,又陆续消灭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那时候,长江中下游一带有两个军阀的势力有所发展。

一个是依附于荆州割据势力的刘备,请来有才能的诸葛亮辅佐他;一个是割据江东的孙权,经济比较稳固。

(2)经过:208年,曹操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南北。

南下的曹军迅速前进,刘备见曹军人数众多,感到抵挡不住,急忙南逃。

诸葛亮建议联合孙权,共同抗曹,刘备十分赞同,派诸葛亮去见孙权。

那时孙权部下主张降曹的很多,只有大将周瑜等主张坚决抵抗。

经诸葛亮、周瑜等说服,孙权同意联合抗曹。

双方组成五万人的孙刘联军,在长江沿岸的赤壁一带和曹军对峙。

周瑜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

曹操带领少数人马,慌忙逃回北方。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1)三国鼎立的形成:经过赤壁之战,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

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

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

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

第二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

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

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2)三国经济发展:三国的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

魏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

初一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提纲

初一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提纲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一、(识记)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官渡之战:公元200年,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曹操统一黄河中下游地区奠定基础。

赤壁之战:公元208年,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的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最后形成奠定基础。

(★注意:曹操是东汉末年人)魏(220,洛阳)——蜀(221,成都)——吴(222,建业)(230年吴国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台湾与内地的联系)二、(识记)知道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的开发(一)人口南迁:东汉末年,为了躲避战乱南下;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部分到达岭南一带。

(二)江南经济的发展的原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或魏晋南北朝时期)2.南方战乱较少;3.江南自然条件优越;4.南方一些统治者实行了有利于生产的政策,在各地陆续兴建了许多水利设施;5.南北劳动人民的共同开发。

三、(理解)了解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背景:1、根本原因:在北方民族汇聚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流;2、直接原因: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内容:1.494年迁都洛阳;2.汉化措施: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改穿汉服、、采用汉姓、提倡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

意义: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推动了社会进步,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同时,也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了解。

◆改革给我们的启示: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改革,要发展则必须改革,只有适时的进改革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中应该勇于创新、善于学习别人先进的文化。

四、知道《齐民要术》、祖冲之、王羲之、顾恺之、石窟文化和《水经注》1.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2.南朝数学家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领先世界近千年。

制定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

3.东晋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集序》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誉为“书圣。

”4.东晋顾恺之的代表作《洛神赋图》《女史箴图》。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复习纲要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复习纲要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复习纲要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复习纲要第四单元复习提纲第一课美国政治的心脏:华盛顿一、地理位置1、华盛顿,全称为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是美国的首都,位于美国的东海岸,在美国东北部,毗邻大西洋。

美国的最高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都设在这里,是世界上少见的、一直按照最初的城市设计构想建设起来的城市。

2、华盛顿之所以能成为首都,除了 当地优越的地理环境外, 更与特定的历史条件密切相关。

二、气候3、美国主要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特点是:终年少雨,夏季炎热,冬季严寒,气温年变化很大。

4、华盛顿在美国东部地区南北方的天然分界线——波托马克河畔,由华盛顿总统聘请法国工程师朗方设计。

5、华盛顿市区以国会大厦为中心,分为西北、东北、西南和东南四个区。

6、华盛顿是世界上少有的仅以行政职能为主的城市。

管理国家是华盛顿的主要职能。

这里集中了国会大厦(国会议员制定法律的地方)、总统府、最高法院等最高国家机关,以及国务院、国防部等联邦行政部门。

三、特色——华盛顿功能的总结:(7、8、9)7、能反应华盛顿是美国政治中心的有: 白宫(总统居住和办公的地方) 国会图书馆(最初是为国会议员制定法律提供服务的,先成为世界上藏书最多的图书馆) 五角大楼(美国国防部所在地,因五角形而得名)。

8、能反应华盛顿是美国的文化中心之一的有: 华盛顿歌剧院 肯尼迪艺术中心 乔治•华盛顿大学(因研究国际事务而闻名)④乔治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法学院)⑤华盛顿纪念碑⑥杰斐逊纪念堂⑦林肯纪念堂。

9、华盛顿还拥有大量的国际性组织和机构: 有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在华盛顿设立使馆或者办事处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都在此设立总部。

第二课文化艺术之都:巴黎一、地理位置1、法国位于欧洲大陆的西部,巴黎是其首都。

塞纳河缓缓的流过全城,向西注入英吉利海峡。

西岱岛是巴黎的发祥地。

二、气候2、法国的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其特点是:终年湿润,冬雨较多,冬不冷夏不热,全年温差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东汉末年/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 /第一次迁徙:西晋后期
(2)什么原因导致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东汉末年,北方长期战乱,许多人为躲避战乱,迁往江南。
(3)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发生有何影响?
南迁的人给江南带去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4)想一想,人口迁徙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9、230年孙权派大将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台湾)
第19课
3.317年司马睿建立 东 晋 ,都城在建康 ;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东晋结束,南朝开始。
4、4世纪后期,氐族人 建立了前秦政权,前秦苻坚统一了黄河流域。
5.383 年东晋军队以少胜多打败前秦苻坚,赢得了淝水之战 的胜利。
10、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280年灭吴统一全国。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和曹操);淝水之战(东晋和前秦)
二、古代历史上定都在洛阳的朝代
东周、东汉、魏、西晋、北魏
三、古代历史上曾经结束分裂局面,实现统一的朝代;
秦朝(结束战国分裂局面,实现统一);西晋(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实现南北统一);
四、绘制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请在下图空白处填出相应的朝代或政权名称
促进当时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融合。
2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或(有的地区)火耕水耨(用烧荒和原始的水稻耕作技术从事农业生产)。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汉书》
材料三“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
11、316年匈奴灭西晋,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南京)。
12、四世纪后期,氐族建立前秦,统一黄河流域。
13、383年前秦攻打东晋,史称“肥水之战”。成语“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14、(★★★)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1) 江南自然条件优越,雨量多,气候热,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2018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第四单元
第18课
1.发生于200年的 官 渡 之 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赤壁之战 发生于208年,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操,随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8、220年曹丕建立魏国,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建立蜀国,定都成都;222年孙权建立吴国,定都建业。(南京)。
16、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的目的: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黄河流域)的统治和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
17、(★★★)孝文帝改革
主要措施:P115页
意义: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和民族大融合。
27、北魏孝文帝改革(★★★)P115页
材料一:(魏主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引自《魏书》
(2) 北方人为了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3) 江南战乱少,社会秩序安定。
意义: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26、江南地区的开发(★★★)P111页
识读下列《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
请回答:
(1)从什么时候北方少数民族开始迁往中原?举出迁入中原的三个少数民族名称。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发生什么时候?
6、 魏晋南北朝时期另一大显著特征是什么?孝文帝身上学到了什么?
特征:政权的分立
学习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坚持改革、积极进取、拥有智慧、以身作则的的进取精神和优秀品质。
第21课
18、南朝祖冲之的“圆周率”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也就是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19、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20、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详细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
第22课
21、东晋书法家王羲之“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代表作《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人称“书圣”。
22、东晋画家顾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3、魏主的改革有何作用?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融合。
4、除了魏主的改革外,你还学过哪些改革,试举一例。
商鞅变法。
5、比较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成功的原因和共同作用是什么?
改革成功原因:两次改革都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改革者本人都有非凡的毅力和坚定的决心。
共同作用: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1)材料一、二反映了江南地区怎样的经济状况?你认为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经济状况:生产水平较低,经济远远落后于北方,人民的生活有了衣食保障,但没有很富裕的人。
原因: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大都在北方;当时江南地区人少地广,长期劳动力短缺;生产技术和经验也落后于北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4) 从江南变化原因中,你认为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启示?
保持安定的环境;引进人才;引进技术等等
第20课
6.北魏政权是 鲜卑族 建立的,439年北魏再次统一黄河流域。
7.南朝包括先后经历的 宋、齐、梁、陈 四个王朝;北朝则包括 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共五个王朝。
15、公元439年鲜卑族建立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周朝汉朝


西周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北朝

西晋
十六国
北魏
东魏
北齐

西魏
北周

东晋





南朝
变化: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农业、手工业经济都得到了很大发展,成为全国繁荣昌盛的地方。
变化原因: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统治者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生产的政策;江南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
(3)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有何历史影响?
23、南朝范缜的《神灭论》是我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
24.北朝时,为了宣传佛教,我国著名的两大石窟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全册综合
一、朝代表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
二、古代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
巨鹿之战(项羽和秦军);官渡之战(曹操和袁绍);
材料二:鲜卑姓氏必为汉姓
鲜卑姓
拓跋
步六狐
贺赖
独狐
贺楼
汉姓





1、 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你认为魏主是指谁? 他为什么要进行改革?
魏主:孝文帝/ 原因: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巩固统治。
2、除了材料中的改革措施外,魏主还有哪些措施,试举两例。
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采用汉族的官制和律令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