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备课第五单元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五单元第五单元单元分析
第五单元单元分析人文主题本单元是习作单元。
习作单元中每一项内容的安排都为了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
本单元安排了“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五个内容。
精读课文的学习为了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习写作的方法;“交流平台”是结合对精读课文的分析,梳理总结课文的写作方法;“初试身手”是让学生尝试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表达练习;习作例文提供范例,功能是继续体会写法;单元习作是引导学生运用方法进行实践。
课文编排教材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
《夏天里的成长》是一篇散文,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描写夏天里有生命的植物、动物,甚至无生命的河流、铁轨、柏油路的“生长”,最后写到人的成长,观察细腻,中心突出。
《盼》是一篇记叙文,叙述“我”得到新雨衣,盼望下雨穿雨衣、想借买酱油穿雨衣、如愿穿上新雨衣的经历,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详细、具体地展示了小孩子“盼”的心理。
语文要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习作要求是“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围绕这一要素,安排了写人、记事、写景等不同类型的课文,包括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引导学生体会怎样表达中心意思,帮助学生掌握围绕中心意思写作的方法。
学生的身心特点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经验学生的个体差异可能遇到的困难其他1.细读课文,体会文章的中心意思,说说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2.发现作者围绕中心意思选取素材的方法: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突出中心。
3.发现生活中的亮点,从不同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表达中心意思。
4.交流自己在生活中类似的经历并尝试运用“围绕中心意思写”的表达方法练习写作,能将重要的部分写详细、写具体。
任务群类型任务群目标基础型学习任务群1.会写24个字,会写24个词语。
2.抓住文章的中心意思,把握课文内容。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1.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2.学习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作为材料进行表达。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集体备课第五单元教案
第 5 单元教学计划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盼》这两课围绕中心意思选择了哪些材料吧!3.读一读“交流平台”的内容,说一说你的发现。
二、“初试身手”的教学1.下面是一位同学围绕“戏迷爷爷”这个题目选的材料。
判断一下,哪些材料可以用来表达中心意思,在后面的括号里打“√”。
2.给材料分类,进行有序整理。
3.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一两个,说说可以选择那些事例或从哪些方面来写。
写,看似简单的一个流程,实际上是教会学生写作文的正确方法。
提示:围绕“戏迷爷爷”这个中心意思,应该选择和“戏”有关的材料。
行标记,小组合作总结方法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完成语文书80页练习题,并想一想卫生么要这样选择。
读一读勾选的材料,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选择,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读题目,交流题目中的关键词出文章围绕中心句叙述的事例或方面是如何写的,谈谈给你留下的印象。
)根据自己选择的题目,拟写提纲(学习单)(要求:先根据自己的题目选择事例或者某个方面,进行归纳、整理,按要求拟写提纲。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亮点不足改进措施课时教案课时教案教师引导:根据这个思维导图,我们知道了什么内容呢?2.指导学生照样子,说一说你要围绕哪个汉字来写①学习小伙伴选取的汉字②我想选取的汉字我选取的汉字是,围绕这个字,我会写。
学生根据学习小伙伴的提示,说清楚自己选取的汉字,并说明要写的内容。
五、研读课文片段,学习写作方法1.怎样才能更好地将汉字与内容有机融合(1)先有字,后有事例(2)先有事例,后有字2.怎样表达中心意思(1)围绕中心,从不同的方面来写。
教师提问:本文围绕“成长”这个中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阐述了“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2)围绕中心,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①②长”这个话题,突出“夏天里的成长”这个关键点,描写了夏天各种事物都在迅速地生长,从而告诉我们要把握机遇,努力学习知识和本领。
课文围绕中心意思,“长”字与“长”的内容融为一体,中心突出,层次清晰,内容具体。
鼎尖教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
鼎尖教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五单元,《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
语文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它承载着民族的智慧和情感,是我们了解自己和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
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如何相互影响,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机,这是我们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传承意识,使学生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
第一课《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体现》。
本课主要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体现,如中国传统节日、传统节气、传统建筑等,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第二课《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本课主要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如传统文化在互联网、移动通讯、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应用,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传统文化对现代科技的影响,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三课《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本课主要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发展前景。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如传统文化在时尚、美食、娱乐等方面的表现,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发展前景。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意识。
第四课《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本课主要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如传统文化在教育、文化产业、旅游业等方面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集体备课教材分析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集体备课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概述本文档主要分析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单元主题: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古人的生活",通过研究古代文人的家庭生活和文化传统,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传统文化素养。
2. 研究目标: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应能了解古代文人的家庭生活和文化传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3. 教学重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对古代文人的家庭生活和文化传统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4. 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古代文人的家庭生活、文化传统和相关的古代文学作品等。
二、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了达到上述研究目标,本单元采用了一系列教学方法和策略,包括但不限于:1. 情境启发:通过情境设计和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古代文人的家庭生活和文化传统。
2. 集体备课:通过集体备课活动,激发学生的合作研究和思维交流,提高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技术,配合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古代文人家庭生活和文化传统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4.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古代文人的家庭生活,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感受。
三、教学评价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进行及时有效的教学评价,以及对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反思和改进。
教学评价可以采用以下方式:1. 听说读写评价:通过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评价,了解学生对古代文人的家庭生活和文化传统的掌握情况。
2. 作品展示评价: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和表演等形式,评价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反思教学设计和策略的有效性,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兴趣。
以上是对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集体备课教材的分析和评价,希望能对教师的备课和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教具准备
班班通教学资源。
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4课时。
2.培养学生不仅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有理有据地论证观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含的科学精神,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导阅读适合学生学习的国内外名人名著;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一些科学家的传记和其他科普作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科学精神”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文言文二则》《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表里的生物》《他们那时多有趣啊》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方法;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尝试写科幻故事。
教材分析
1.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五单元全套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五单元全套教案及教学反思小学六年级语文第五单元全套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6篇)小学六年级语文第五单元全套教案及教学反思篇1【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里,穷人们受苦受难却能互相关心、相濡以沫。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归纳文章中心。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抓重点词“忐忑不安”,引读课文1、板书:忐忑不安。
读,今天我们抓住这个重点词语来读懂9课──穷人。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朗读课文9~11节:⑴ 思考:桑娜忐忑不安地想哪些事情?他会怎么说?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生边说师边贴纸条)⑵ 你能用“既(想到)……又(想到)……也(想到)……还(想到)……”来概括地说一说?⑶ 是啊,桑娜久久地坐在床前想了这么多的事情,你能把这些事情有顺序有条理地排一排吗?(一生到黑板上排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他会说什么呢?3、理解──忐忑不安。
4、练读9~11节,同学们读桑娜想的话,老师读其他的。
5、刚才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桑娜第二次沉思的内容,(板书:沉思)接下来我们就要通过学懂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来帮助我们读懂课文。
二、抓桑娜的心理活动,串读全文1、我们知道桑娜她忐忑不安地想了这样四方面的事,下面我们先来学习“自己的五处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2、你从课文哪儿具体读懂了“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⑴ 学习课文第二节“你从这一节读懂了什么?这是桑娜第一次沉思的内容(板书:沉思)⑵ 学习课文第16节,你读懂了什么?学习“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⑴ 请同学默读课文3~8节,思考:桑娜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⑵ 完成练习纸第一大题:口答,联系课文补充句子句式训练。
① 如果桑娜不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 )。
② 如果桑娜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 )。
③ 桑娜想:与其( ),不如( )。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导语】本文是根据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的内容,设计一份全单元教案的教学方案。
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掌握第五单元的课文内容,了解其中的重要知识点;(2)能够正确理解与运用课文中的词语与句型;(3)学会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独立的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文的研读,培养学生们的阅读兴趣;(2)鼓励学生们进行思考与表达,增强其语文表达能力;(3)采用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遵守学习和考试规范;(2)倡导学生们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3)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掌握第五单元课文的内容和重要知识点。
三、教学难点:运用课文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和写作。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的相关教学资料,如课本、拓展阅读书籍等;(2)准备多媒体设备,方便展示与讲解。
2. 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展示课文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简要介绍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3. 学习重点知识点:(1)通过课堂讲解、示范与练习等方式,教授课文中的重要概念与知识;(2)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确保学生理解正确。
4. 拓展阅读:(1)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2)鼓励学生们分享他们的读后感悟与心得。
5. 综合运用:(1)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课文重要知识点;(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配对练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3)进行课堂小组讨论,让学生进行合作解题与互相学习。
6. 写作任务:(1)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确定写作主题;(2)借助教师的指导,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3)鼓励学生们相互检查、修改与完善自己的作品。
7. 课堂总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与点评;(2)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与解答。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五单元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 优质版教案
2.有了中心,就如树有了根,不过,光有树根还不行,我们还要添枝加叶。
试着梳理《夏天里的成长》《盼》这两课围绕中心意思选择了哪些材料吧!(出示课件4)《夏天里的成长》这篇课文,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个中心意思,写了动植物的生长、山河大地的生长、人的生长。
(出示课件5)其中“动植物的生长”通过具体罗列快速生长的事物,让人感受夏天的万物确实在迅速生长。
(出示课件6)《盼》这篇课文,围绕“盼穿新雨衣”这个中心意思,写了晴天盼下雨、下雨盼出去、出不去盼雨停、睡前盼明天下雨、终于如愿。
作者通过具体的心理描写,充分表达了“盼”。
(出示课件7)在“盼穿新雨衣”中,作者通过具体的心理描写充分表达了“盼”。
(出示课件8)3.读一读“交流平台”的内容,说一说你的发现。
(出示课件9)“交流平台”告诉了我们表达中心的方法:①文章要先确立中心意思。
②围绕要表达的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者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
③表达时要将重要部分写得详细些、具体些。
二、“初试身手”的教学1.下面是一位同学围绕“戏迷爷爷”这个题目选的材料。
判断一下,哪些材料可以用来表达中心意思,在后面的括号里打“√”。
(出示课件10、11)提示:围绕“戏迷爷爷”这个中心意思,应该选择和“戏”有关的材料。
(出示课件12)2.给材料分类,进行有序整理。
(出示课件13)总结:从不同的方面选择不同的事例来表现“戏迷爷爷”这一中心意思,会使表达更有条理。
(出示课件14)3.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一两个,说说可以选择那些事例或从哪些方面来写。
(出示课件15)预设1:我选择的题目是《好斗的公鸡》,我要选择“和周边抢食的小鸡斗”“和比它凶猛的大公鸡斗”“和自己的影子斗”三个事例来写。
(出示课件16)预设2:我选择的题目是《弟弟变了》,我要围绕弟弟“外形变了,长高了,也更壮实了”“性格变了,不再像从前那么顽皮了”“学习态度变了,学习成绩提高了”这三个方面来写。
(出示课件18)预设3:我选择的题目是《闲不住的奶奶》,我要选择“起床抢着做饭”“吃完饭喂鸡鸭、收拾菜园、给花浇水”“准备午饭、收拾屋子”等事例来写。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第五单元《夏天里的成长》教学目标:1.研究并掌握“苞、蕾、苔、藓”等生字,理解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每段话的主要意思。
3.了解课文围绕中心意思的写作方式。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研究运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围绕中心意思的写作方式。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扫清阅读障碍,研究生字、新词。
2.指导朗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找出课文叙述的中心。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文题。
1.引导学生谈论夏天的喜好,为课文主题做铺垫。
2.展示课题,齐读课题。
3.带领学生进入夏天的主题,探讨夏天的成长。
二、初读课文,研究字词。
一)初读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仔细听,尝试理解。
2.学生标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向同学、老师请教。
3.学生朗读课文,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4.学生汇报课文理解情况,教师引导讨论和纠正错误。
5.学生互相检查字音并正音。
6.学生在研究小组内交流生字,进行竞赛。
7.学生以读书的方式汇报识字情况,理解字词的意思。
二)研究生字1.学生研究生字“苞”“藓”“蔗”“谚”“瀑”,掌握“蔗”字的笔顺。
2.学生理解生字的意思,掌握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谁在夏天里成长,指明文章的中心句。
二、通读全文,找中心句1.老师让4名同学逐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读,用心感受。
2.中心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大家齐读这句话。
(板书: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3.作者从植物、动物、山水、铁轨、马路、人等方面来讲述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三、抓住中心,深入研究。
一)自由阅读第二自然段,思考:1.这段主要写了哪几样生物?(绿蔓、竹子、高粱、鲜花、苔藓、草坪、菜畦、小猫、小狗、小鸡、小鸭)2.它们在夏天里成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生长速度快)3.画出共同特点后和同桌交流。
教师指导研究第二自然段。
1.这些生物在夏天里成长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哪句话能说明这个特点?(“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精选17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精选17篇)篇1: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夏天里的成长》。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这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也是文章的(中心句)。
那么围绕中心句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讲述的呢?二、研读文本,感受成长(一)品读第2自然段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进一步感知作者具体描写了哪些事物在夏天里成长。
2、同学们读书的时候可真认真。
是啊,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可是夏天的长是3、学生汇报。
(1)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
过渡:你们知道一寸是多长吗?一寸大约是三厘米多一点,几寸就是几个三厘米那样长。
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段植物生长的视频,让我们去感受一下吧。
看,瓜藤生长得多快,这也说明了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2)竹子林、高粱地:一夜可以多出半节。
过渡;竹子真像作者写的那样长得那么快吗?让我们看一段视频。
竹子果真长得那么快,那谁能用你的朗读来让大家感受到竹子、高粱那拔节的声音呢?(指名读)(3)苞蕾: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
过渡:老师这里准备了一段蒲公英生长过程的视频,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
这里,作者为了突出植物长得快,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让我们再读这句话,感受植物那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昨天――今天――明天)(4)石头、草坪菜畦等。
(欣赏图片)(5)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过渡:“个把月”是多长时间呢?如果是你们,一个月能长多少呢?是啊,很难发现,可是小猫小狗小鸡小鸭却已经有妈妈的一半大了,它们的长可真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一天、一夜、昨天、今天、明天、几天、个把月”这些词语是表示什么的词语呢?(时间。
)是啊,作者就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利用表示时间的词语说明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教学计划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牛郎织女》的基本内容,能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能正确朗读课文并脱颖而出;能正确理解和使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相关习作。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并理解爱的力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牛郎织女》的学习和理解。
2. 生词和短语的学习与运用。
3. 词语和句子的拼读和运用。
4. 相关习作的创作与展示。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牛郎织女》;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相关习作。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创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动画片《牛郎织女》的片段,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传统神话故事的兴趣。
2. 学习课文:分段阅读课文《牛郎织女》,师生共同解读和理解课文,注重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学习。
3. 词语拼读:重点训练学生课文中的生词拼读,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和拼写。
4. 词语运用: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应用所学的词语造句,并进行交流和展示。
5. 习作展示: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由发挥,展开想象,写一篇与《牛郎织女》有关的习作,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6.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以及对课文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牛郎织女》。
2.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3. 收集相关神话故事,进行阅读并写下感受。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回答问题、发言、合作等。
2. 批改学生完成的习作,评价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作表现。
3. 综合评价学生在背诵课文和完成习题中的表现。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7篇)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认真审题,明白作文要求是写多彩的活动。
2.注重点面结合,有点有面更加具体。
3.把活动过程中印象深刻的部分作为重点来写,还要写清楚活动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写活动场面时,既要关注整个场景,也要注意同学的表现。
2.难点:要写清楚活动的体会,写明这次活动告诉的道理,这样才能让游戏活动有个明确的主题。
教学准备:1.准备作文要求的课件。
2.放一段关于活动的视频。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话题。
1.出示一段活动的视频。
2.猜一猜,这是什么活动?老鹰捉小鸡3.活动真是太有趣了!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活动真是太好玩了,让美好的时光匆匆而逝!你喜欢什么样的活动呢?请回忆生活,说一说你最喜欢的活动,并写一写你喜欢的活动。
4.出示作文要求的课件。
记一次活动我们先一起来玩一个活动。
这个活动可以是室内的,也可以是室外的;可以是个传统活动,也可以是个新活动。
如果大家能自己创编一个活动,就更好了。
我们可以这样来写活动:写清楚活动是怎么玩的。
写活动的过程,把印象深刻的部分作为重点来写。
写活动的场面时,既要关注整个场景,也要注意同学的表现,写一写他们的神态、动作、语言。
把你在这次活动中的体会写下来。
如,应遵守规则,伙伴间要团结协作,遇事要勇敢果断、坚持到底……写完后读给同学听,根据他们的建议,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分析题意,明确写作要点。
1.一起举行活动。
(1)分小组进行。
(2)提出要求:要一边玩一边观察,一边玩一边思考。
2.交流活动的感受。
3.如果写这个活动,该怎样写呢?有哪些内容必须要写呢?4.学生交流。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一、教材分析:第五组“初识鲁迅”的学习内容包括认识鲁迅、感受鲁迅,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重点让学生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导语:第一段明确本专题我们要认识、了解鲁迅,第二段明确了要学习的读写方法。
第一篇课文编排的是鲁迅的作品,大家都熟悉的《少年闰土》。
它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这个片断与原作主题并不相同。
但就节选的这部分内容来讲,无论脱离原作还是放回到原作中,主题并没有太大变化。
后三篇是从不同角度写鲁迅的文章。
第二篇课文,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的回忆性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通过儿童的目光去看鲁迅,同时因为身份的缘故,课文中不乏浓浓的亲情。
课文内容易于为小学生接受。
后安排有“阅读链接”:两个片段,第一个片段语言精炼、传神,可谓抓人物特点的范例;第二个片段与课文内容照应,既是对课文内容的阐释,又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
第三篇课文,是青年眼里的鲁迅——《一面》,主题是鲁迅对进步青年的关心和帮助。
选入教材时对原文的文字和内容都进行了处理。
第四篇课文《有的人》对鲁迅的一生做出了总结和评价口语交际?习作:内容亦与本单元内容相关联。
口语交际“留在心里的印象”,有几个要点:“第一次相见时的情景”“(第一次相见时)他留给你的印象”“后来相处中发生的事”“你对他印象的变化”。
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不难发现,这个交际话题的设计,与课文内容是有关联的,比如《少年闰土》《一面》。
习作内容有两个,可任选其一。
第一个要求写人,可以运用本单元以及以前学到的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第二个是扩写,写事为主体,亦可表现人。
“回顾?拓展五”中的“交流平台”,一是交流学生心目中的鲁迅形象;二是交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
“日积月累”安排读背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
“趣味语文”则讲述了鲁迅少年时的一个有趣的故事。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与鲁迅相关的资料,如,鲁迅写的《故乡》、巴金写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周海婴写的《父亲的写作》、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都可以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读读,让鲁迅这一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五单元习作例文 优质版教案
3.现在你知道这篇文章是如何围绕“爸爸爱订计划”这个中心意思写清楚的了吗?(出示课件8)
首先是一般性罗列,接着是选取典型事例进行描写,最后是选一个重点事例具体写。
三、学习例文《小站》
1.读读《小站》这则例文,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小站?(出示课件9)
4.工作人员是如何布置、装饰这个地处偏僻的小站的呢?(出示课件12)
(1)红榜:开展安全竞赛,树立安全意识,表扬安全先进,并已取得成绩,注意交通安全,表明这个小站是个安全警钟长鸣、旅客至上的小站。小站虽不起眼,工作却热热闹闹,展示了工作人员高度的责任感。
(2)黑板:不忘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旅客耳目一新,精神振奋;让过往旅客了解国家大事,天下大事。
【课前解析】
关注文本:《爸爸的计划》《小站》两篇例文都是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教学目标】
1.自主阅读习作例文,了解作者围绕中心选择了哪些材料,是怎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的。
2.确定中心意思并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意思写的,并作好读写的衔接。
【教学重点】
确定中心意思并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意思写的,并作好读写的衔接。
小结:小站上旅客不多,工作人员很少,但是工作人员还是千方百计地做好本职工作,努力为旅客服务。给旅客们带来温暖的春天气象的不止是那秀美的景色,更是工作人员热爱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炽热情感。(出示课件15)
6.现在你知道这篇例文是如何围绕小站“小而精心”进行具体描写的了吗?(出示课件16)
先写“只有”慢车停靠,快车转瞬间只能看到车站的简单样子。接着近距离描写小站设施与所见景象,从多个方面具体描写小站的“小”。最后笔锋一转,通过与周围景色的对比,点出小站虽小,设计精心,带给旅客温暖的春意。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大纲概览理解文本主题: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文学作品的深层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与表达的思想感情。
赏析文学手法: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在文学创作中运用的手法,如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并尝试分析其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品味语言艺术:通过对经典片段的细致品读,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拓展文化知识:结合课文内容,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激发阅读兴趣:鼓励学生主动阅读更多的文学作品,培养其阅读兴趣与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教学目标上,本单元旨在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文本解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准备方面,教师需要熟悉教材内容,做好教学大纲和单元计划的制定工作。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在评价方式上,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相结合,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课程介绍本次集体备课所设计的教案是针对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
本单元课程紧扣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课程内容涵盖了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感受文学魅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
本单元课程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方式进行。
教师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探究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课程设计中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认知特点,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
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本单元课程还将结合生活实例和社会热点,将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让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理解社会现象,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学习与生活的苦,每一个人必须选择一个。
不管你选择了哪一个,都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只有做到最好,人生才会在不留遗憾。
老一辈教育我们,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人中苦,方为人上人;吃亏是福,在学习的年龄不要贪图享乐;认认真真听课,勤勤恳恳学习,美好的未来可以值得可期。
单元整体设计
单元名称第五单元
1.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围绕中心意思写习作”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夏天里的成长》《盼》两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本单元重点:(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两篇课文语言浅显易懂,都很适合小学生阅读。
《夏天里的成长》写的是万物在夏天里都在长,文章最后点明了“人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的道理。
《盼》写的是小姑娘蕾蕾得到了一件新雨衣,于是天天盼望下雨。
有一次放学后下雨了,可妈妈有不让蕾蕾出去,她只能干着急。
第二天,蕾蕾终于穿上了雨衣。
(2)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夏天里的成长》一文,作者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这个中心意思,是选取了绿蔓、竹林、高粱、稻秧、甘蔗等生物的生长情况和水、瀑布、河、铁轨等没有生命的物质长的情况来写的,这些事例真实地体现了中心。
《盼》一文,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作者选取了等下雨、找借口出去、想象
单元主备人:
2.。
202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夏天里的成长教案新人教版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夏天里的成长》中的主题和细节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语文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夏天里的成长》新课呈现结束后,对《夏天里的成长》这篇文章进行梳理和总结。
8.评价表格:准备一份评价表格,用于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程度,包括学生的回答、讨论表现和实验操作等。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夏天里的成长》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夏天里的成长》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夏天里的成长》教学目标和《夏天里的成长》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夏天里的成长》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夏天里的成长》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夏天里的成长》学习状态。
强调《夏天里的成长》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夏天里的成长》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夏天里的成长》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202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夏天里的成长教案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新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盼》教案设计
新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盼》教案设计年级:六年级教材版本:新部编版语文单元:第五单元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即“ 盼”的心理状态及其带来的情感变化。
2.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默读、讨论、分享等方式,深入体会课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 培养学生从文本中提炼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童真童趣的感悟,理解并珍惜童年的快乐与纯真。
-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用正面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期待与等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即 盼”的心理状态及其带来的情感变化。
- 学习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来展现人物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并理解课文中环境描写与人物心情之间的关系。
-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体会文中主人公的心情。
教学准备:- 课文《盼》的多媒体课件- 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生字新词卡片一、导入新课1. 通过谜语或图片引出 雨衣”的话题,进而引出课文题目《盼》。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曾经 盼”过的经历,感受 盼”的心情。
二、新课呈现1. 默读课文,要求学生勾画出生字新词,并尝试理解其意思。
2. 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解释。
3. 引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调和重音。
三、深入理解1. 分析课文中的“ 盼”的事例,讨论这些事例是如何展现主人公的心理活动的。
2. 探讨课文中的环境描写与人物心情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体会环境对人物心情的影响。
3. 小组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对 盼”的理解和感受。
四、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文中的主人公最终没有等到下雨,她的心情会怎样?又会发生什么故事?2.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围绕 盼”的主题创作一个小故事或诗歌。
五、总结提升1. 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强调 盼”的心理状态及其带来的情感变化。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五单元《盼》部编版
二、核心素养目标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五单元《盼》部编版》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和深入理解能力,通过分析课文内容,提升语言感知力和文学鉴赏力;强化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丰富表达效果;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理解“盼”的深层情感,培养同理心和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小组合作探讨,锻炼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结合课文进行创意写作,提升写作表现力和创新意识。这些目标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符合新教材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
-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课文中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教师需重点讲解并举例说明,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这些手法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词汇的积累与运用:强调生字词的学习,如“渴望”、“祈愿”等,通过语境中的运用加深记忆和理解。
2.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比喻的意义:学生往往难以把握比喻的深层含义,如“盼,像一条蜿蜒的小溪,流淌在心田”,需要教师通过具体分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
-情感共鸣的激发:六年级学生情感认知正处于发展阶段,对课文中盼的情感可能难以产生共鸣,教师需设计相关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感讨论等,引导学生体验并理解情感。
-创意写作的引导:在写作练习中,学生可能缺乏创意,教师应提供写作支架,如给出开头、结尾或关键词,引导学生进行创意表达。
-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可能会出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的情况,教师需制定明确的合作规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讨论中发挥作用,共同突破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青海高原一株柳》是陈忠实的一篇借物抒情的散文,《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是苏教版六年级第五单元中第一篇课文,本文以优美的笔触,大胆的猜测与想象,描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株柳,经过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却顽强地生活了下来,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壮观而独立的风景,赞扬了柳树伟大的生命力。
本文共9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开篇点题,写这是一株平常的柳树。
第二自然段话锋一转,这是一株令我望而生畏的神奇的柳树。
第三四五自然段,给我们展示了一株巍巍然挺立于高原之上的柳树,以其独特的形象,给荒芜,苍茫的青海高原带来了一方独立的风景,给人以生命力量的震撼与感召。
第六七自然段,通过作者的猜测和想象,演绎了这株柳树如何在高原严寒与雷轰电击中顽强地生存下来的坚贞力量与不屈的生命力,第八九自然段通过与名贯古今的灞河柳树相比较,赞扬了高原之柳没有抱怨与畏怯,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全部身心之力生存下来,在一线希望中成就了一片绿阴。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初步的品词赏句和感悟文章情感的能力,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求知欲较强,一经点拨便能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情感也易被激发。
但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个性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其一,1.学生已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经过培养,学生能够结合平时的训练,从整体到局部,从粗读到细读,多次对文章品味,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进行精神世界的互通。
这不是一日之功,与任教教师平时长期的培养与熏陶密不可分。
其二.学生已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
并能做出准确地分析和判断,正确把握文章的内容,抓住重点,语言文字,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清楚的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其三,.学生已拥有良好的思维品质。
由于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注意根据新课程的理念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给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互动对话留下了灵动、充分的空间,因此学生能够在高质量的对话实践中,思维的深刻性、广泛性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三)设计思想一、突出一条主线“神奇”“奇迹”是两个关键词,是全文的文眼。
抓住这两个词,就可以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这两个词就能十分顺利地带着学生去感受“眼中之柳”的神奇,感受“心中之柳”的顽强。
整堂课中的回忆主要内容、想象抗争的情景、感悟文章的中心等环节都直接或间接地指向这两个中心词。
二、凸显一个形象只有不断地呈现,才能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具体的形象。
因此,第5小节8成为课堂上反复出现的内容。
前后一共出现三次:在苍茫的青海高原的背景中,柳树第一次出现;在持续的干旱和严酷的寒冷中,柳树再次出现;在经历了许多的自然灾害后,柳树第三次出现。
为的就是使柳树的形象在具体的环境中呈现,环境越是恶劣,柳树的形象就越是高大,学生的脑海中也就能够产生柳树高大的形象了。
三、感悟一种精神首先,感悟柳树的精神需要扣住中心句反复读悟。
第9节中,作者直抒胸臆,赞叹柳树顽强的精神。
课堂上分两次呈现,一是课始阶段,请学生试着有感情朗读,跟作者的感悟进行对话,提出问题。
二是在课末阶段,通过有感情地,反复地,有层次地朗读,加上自我感悟的畅谈,使柳树的精神牢牢地植入孩子的心中。
其次,感悟柳树的精神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证明。
学生只有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课文内容的引领下想象青海柳与恶劣的环境抗争的一个个画面,才能真正感受到柳树精神的顽强。
为了使学生的想象更加合理,把画面、声响、文字等资料引进课堂,成为学生和文本对话的最好的中介。
(四)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听写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2、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能够体会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进而能够理解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的人生哲理。
3、凭借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不抱怨命运、敢于与艰难环境作抗争的情感。
4、学会本课8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想象青藏高原一株柳的形象,感悟青海高原的环境恶劣,进而品味这株柳树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难点:1.读懂“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在全文的蕴涵之义。
2.研读语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能够体会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进而能够理解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的人生哲理。
(五)教学过程设计(版书设计)一、揭题导入,激发学习兴趣1展示贺知章的《咏柳》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齐读——《青海高原一株柳》。
3、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强化双基训练1检查生字读法2出示词串:广袤无垠青石嶙峋深邃的蓝天凝滞的云团粗实坚硬苍郁深沉巍巍然艰苦卓绝起死回生顽强毅力韧劲3读词语、自由读、开火车读。
三、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1、思考一下这词串分别描写了什么?第一组写了青海高原的气候、环境。
——恶劣第二组写了这株柳树的外形。
——独特第三组写的是这株柳树的精神。
——顽强的毅力与韧劲2、找找课文中哪些段落分别描写了这些内容?环境恶劣(3-4)外形独特(5)精神顽强(6-9)3、指名分小节朗读谁带我们进入荒芜、苍茫的青海高原?(读3-4)谁给我们描述这独特的高原之柳?(读第5小节)谁让我们感悟这高原之柳的生命伟力?(读6-9小节)这是一棵怎样的柳树?(读1-2小节)四、初见柳树,走进青海高原。
1、咱们来看看这株柳树是什么样的?(出示:第五节)2、谁来读?(指名读)3、就是这一株柳,一株在平原在水边极其平常的柳树,但在作者的心目中,(引读: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因为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那就让咱们走进青海高原吧!请同学们默读第3、4自然段,细细地读,将文字读成画面。
4、你眼前的青海高原是什么样的?给你什么感觉?你从哪里读出来的?▲出示: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面对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和凝滞的云团,心头便弥漫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
青海高原古时候就是边塞战场,诗人们经常将青海高原的荒凉写于诗中。
羌笛的哀婉,长云的凝重,无不让青海高原笼罩在苍凉的氛围中,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出示:我站在这里,目力所及,背后是连绵的铁铸一样的青山,近处是呈现着赭红色的起伏的原地,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树。
没有树族的原野显得尤其简洁而开阔,也显得异常的苍茫。
你看见了什么?给你什么感觉?从哪里读出来的?在这异常苍茫的青海高原,作者却惊见了一株柳树。
让我们再来看看这株柳树。
出示:第五节你们再读读,此时此刻,你又有什么感觉?难怪作者走到李家峡水电站总部的大门口,一眼就瞅见了这株大柳树,不由得“哦”了一声,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惊讶,(引读------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5、小练笔:如果你就是作者,你会想写什么?“哦!---_______”五、总结谈话,提升学生能力今天这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高原之柳所经历的磨砺,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究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为什么会神奇到令人望而生畏?15青海高原一株柳平凡神奇环境恶劣外形独特精神顽强(六)设计创新处1.本着“以人为本,以读为主”的教学理念,立足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能力的培养,将学生动起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清文本内容,感受文本内涵,使读与思紧密结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2. 在自主阅读基础上,挖掘语言文字“撑立”、“伫立”的内涵,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读懂一棵树,读懂一种精神,感知这珠柳树在高原严寒与雷轰电击中顽强地生存下来的坚贞力量与不屈的生命力(七)教学小结与反思《青海高原一株柳》以酣畅淋漓的笔触介绍了生长在青海高原上的一株粗壮的柳树,这棵柳树虽然是一株极其平常的柳树,但是又是一株令人敬而生畏的、有着顽强精神的、神奇的柳树,告诉人们面对人生的困境和艰难,不能抱怨命运,应该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生存环境抗争。
对于课文中的语句的理解,需要一定的情境体验才能感受更深。
在学习第5自然段的柳树的外形特点时,出示了江南柳树的柔弱形象,指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对高原柳的外形描写去想象其高大、苍郁和茁壮。
为了帮助学生感受高原时,我拓展了一些古典边塞诗词,出示了边塞画面,配上古典的音乐,为他们的理解营造了情境,使其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高原柳树生存环境的艰难。
重点理解6、7 自然段时,需要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跟随作者的想象去描绘高原柳在生存之时遇到的各种困难。
我在处理时给学生一些情境提示,让他们自己去想一想,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使学生在朗读感悟中体悟文本传递的情感。
16、草原教学目标:1、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礼貌、拘束、摔跤、襟飘带舞等词语。
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3、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
初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1、带着想象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有层次的朗读,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
2、运用音乐的情感引导作用体会文中美景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说说歌曲中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
听着歌曲,在你头脑中呈现了怎样的景象?出示课题。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及见闻说说草原的美丽景象,与实践阅历相结合,缩短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今天我们将在老舍先生优美文字的引导下走进那美丽的草原。
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找出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结成旅行伙伴,去“游览”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细细观赏。
2、汇报交流,共同感悟。
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勾画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
3、内容归纳,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说说作者老舍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草原?分别根据学生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得出介绍了草原的自然景色和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及民族间的团结友爱。
(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内容。
)三、分层朗读,感悟美景1、找出描写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段落,自己有感情地朗读,把你喜欢的词句勾画下来,细细品读。
2、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自然风光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慨?“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3、是怎样的一种景象让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呢?以此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天、地的景色各有什么样的特点?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4、找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天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说说天的特点。
在这样的天空下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读出作者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