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自然地理第六单元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讲外力作用与地貌课

合集下载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判断
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 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质岩的 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如图④岩层位于②岩浆岩与周围岩层(①或⑥) 之间接触带上,④岩层的形成晚于②岩浆岩。
考点探究三: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与平原相比,山区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 通运输线路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比较大。
②鞍部相对较低,可建公路(铁路)线; 河谷地区海拔较低,建公路(铁路)线工程量比较小。
③如果交通线要穿越等高线,要选择等高线比较稀疏的地 方,这里坡度较缓,利于建设和行车安全。 ④选线时要避开陡崖、地质不稳定的地段。
要尽可能少跨越河流,以减少工程投资和保证工程安全。 ⑤如果要修建隧道,应选择背斜部位来进行。因为背斜岩 层向上拱起,承受垂直压力的能力较强,同时不易积水。
岩浆
一出三进
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
变质岩
两进两出
小结
三大类岩石的转换
理清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图上箭头的方向
(1)岩浆岩只能由 岩浆转化而来,岩浆指向外的箭头 一定指向岩浆岩。
(2)岩浆岩和变质岩 能转化成沉积岩 ,岩浆岩和沉积 岩 能转化成变质岩 。 (3)沉积岩和变质岩均不能转化成岩浆岩 。
三大类岩石转换的判断技巧
页岩 砂岩
板岩 石英岩
特点:样貌与原来的岩石相似,更为坚固结实。
变质岩的代表类岩石概况
石英岩 板岩
大理岩 片麻岩
重熔再生
• 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发生
D
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
• 岩浆在一定的条件下再次侵入或喷出
地表,如此周而复始,使岩石圈的物
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转化之中。

备考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备考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2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气[2024南京调研]卓子山位于内蒙古乌海市,东接鄂尔多斯高原,西临黄河。

下图为卓子山和鄂尔多斯高原(局部)地形地质剖面图。

据此完成1—2题。

1.卓子山形成的地质过程为(A)A.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地壳抬升→外力侵蚀B.变质作用→外力侵蚀→地壳抬升→沉积作用C.地壳抬升→外力侵蚀→沉积作用→变质作用D.沉积作用→地壳抬升→变质作用→外力侵蚀【解题思路】读图可知,卓子山主体岩石为石英砂岩和石灰岩,黄河四周和鄂尔多斯高原分别以砂岩、砂砾岩为主,这些岩石都属于沉积岩,说明早期该地区地质过程以沉积作用为主;卓子山石英砂岩内部为变质岩,应是沉积岩在形成之后发生变质作用形成的;之后地壳隆起,当地岩石被抬升至高处,出露地表的岩石受到外力侵蚀作用形成了如今的卓子山。

因此卓子山形成的地质过程为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地壳抬升→外力侵蚀,故选A。

2.该地石灰岩形成时期的气候特征最可能为(C)A.冷湿B.冷干C.暖湿D.暖干【解题思路】石灰岩一般代表浅海相环境,这一时期气候比较温煦,生物比较活跃,贝类和藻类等的生物遗体积累也增多,紧压胶结形成石灰岩。

因此该地石灰岩形成时期的气候特征最可能为暖湿,故选C。

[2024重庆地理卷]糜棱岩是猛烈裂开塑变作用所形成的岩石,往往分布在断裂带两侧,由于压扭应力的作用,岩石发生错动,研磨粉碎,并由于猛烈的塑性变形,细小的碎粒处在塑性流变状态下而呈定向排列,糜棱岩的分布往往对金、银矿床的形成有确定指示作用。

下图示意我国河北某金矿区岩石分布状况,图中断层1形成时间为太古宙,断层2形成时间为晚三叠世—侏罗纪,探讨发觉:金矿是在断层2断裂形成过程中产生的。

据此完成3—5题。

3.糜棱岩可能有的特征是(A)A.颗粒小,有条带状纹理B.质地坚硬,多气孔构造C.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D.质地疏松,透水性较强【解题思路】糜棱岩是猛烈裂开塑变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由于压扭应力的作用,岩石发生错动,研磨粉碎,细小的碎粒处在塑性流变状态下而呈定向排列,因而糜棱岩致密、坚硬,具有颗粒小、有条带状纹理等特征,A正确、D错误;多气孔构造为喷出岩的特征,B 错误;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特征,C错误。

2024届高三地理考备考一轮复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2024届高三地理考备考一轮复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答案] (1)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 (2) 形 成 的 先 后 次 序 : 构 成 尖 顶 山 的 玄 武 岩 、 构 成 平 顶 山 的 玄 武 岩、构成台地的玄武岩。 理由: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 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 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尖顶山已经 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 (3)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后,大部分被侵蚀,残留 的部分为山体。最新(晚)一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 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体。
形成沙滩等
性)
滨海地区
2.不同的外力作用在不同的区域形成的地貌 (1)不同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不同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 地貌。 ②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 貌。 ③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形谷等地貌。 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二、外力作用
1.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主要是___太__阳__辐__射__能____。
2.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作用有哪些?
表现
因素
作用
风化 作用
温度、水、 __生__物__
使岩石发生_崩__解___、 _破__碎___;为其他外力作用 创造条件
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
侵蚀 水、_冰__川___、 进行破坏;常使被侵蚀掉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
元。如图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 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 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 发时期。

一轮复习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Word版含答案

一轮复习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Word版含答案

自然地理专题五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2讲 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考纲解读] 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2.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和对地貌的影响。

3.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和对地貌的影响。

考点一 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1.岩石圈的物质组成 (1)矿物①概念: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者化合物。

②存在形式:气态、液态和固态。

③分类:金属矿和非金属矿。

(2)岩石①概念:岩石圈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

②分类(成因)岩浆岩⎩⎪⎨⎪⎧侵入岩: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形成的岩石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沉积岩⎩⎪⎨⎪⎧概念:风化过程产生的碎屑物质经过漫长的岁月,沉积、固结为岩石特征: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变质岩⎩⎪⎨⎪⎧概念: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产生变化,导致岩石原先的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岩石常见岩石: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地质循环①概念: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存在的物质循环。

②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

③地质作用:岩浆上升(或侵入)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2)岩石的转化地壳物质循环图类型多种多样,但都是说明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之间的循环关系,这种关系实质就是内、外力作用。

常见类型如下:图甲以地质剖面图为背景的循环示意图图乙以关联图为背景的示意图3.三大类岩石(1)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及特点①侵入岩质地坚硬,常用作建筑材料,如花岗岩板材;②喷出岩形态各异,常可作为观赏石材,如玄武岩制作的盆景;③岩浆岩经过高温冷凝,富含多种金属矿物;④石灰岩是常见的建筑材料之一,也是重要的化学生产原料,如水泥生产、钢铁生产和玻璃生产等;⑤沉积岩中富含非金属矿产,如煤、石油、天然气等;⑥大理岩是由石灰岩经高温高压变质而成的,质地坚硬,是重要的建筑及装饰板材;⑦板岩是页岩经高压变质而成,也是重要的建材;⑧石英岩是重要的建材和化工原料;⑨许多变质岩本身就是重要的金属矿物。

高中创一轮复习地理中图版课件:第1部分 第二章 第六讲 外力作用与岩石圈物质循环

高中创一轮复习地理中图版课件:第1部分 第二章 第六讲 外力作用与岩石圈物质循环
通过比较断桥处河流左右岸附近河水的深浅及流速差异,说 明该断桥能保存至今的原因。
解析:河流在弯曲河段有“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现象。结 合图文材料可知,圣贝内泽桥修建于河流弯曲处,右岸为凹 岸,侵蚀作用强,河水较深、流速较快,甚至在洪水期冲毁 桥墩;而左岸堆积作用强,河水较浅、流速较缓,河流对桥 的冲蚀作用较弱,所以断桥得以保存至今。 答案:桥梁修建在河流的弯曲河段,右岸为凹岸,水深、流 急,对河岸的冲蚀强烈;左岸为凸岸,河水浅、流速慢,河 岸较少受冲蚀,对断桥的冲蚀作用很弱。
龙”,曰白龙堆。《汉书·地理志》有“白龙堆,乏水草,沙形 如卧龙”的记载。读图完成(1)~(2)题。
(1)该探险穿越地位于我国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2)该地盛行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地区 C.西风
() D.西南地区
() D.南风
解析:第(1)题,图中土丘沿主风向延伸,从史书上“白龙堆, 乏水草,沙形如卧龙”的记载,判定槽沟是由外力侵蚀而形 成,该地风力作用较强,最可能在我国西北地区。第(2)题, 据指向标可知土丘沿东北—西南延伸,可判定该地吹东北风 或西南风;再根据图中东北部较平坦、西南部土丘和槽沟密 集判定,该地吹东北风。 答案:(1)C (2)A
2.澳大利亚“魔鬼大理岩保护区”是世界著名的岩球地质公园, 但其岩石并不是大理岩(碳酸盐),而是花岗岩。图 a 为澳大利 亚“魔鬼大理岩”石球景观图,图 b 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 图。读图完成(1)~(2)题。
D.花岗岩风化球
解析:第(1)题,在河道的不同位置,流水的冲刷或沉积作用不同。 图中砾石的体积和质量较大,不易被流水冲到河流入海口;河流 的源头以下蚀作用为主,沉积物少;在河流的凹岸,流水侵蚀作 用强,颗粒物易被流水冲刷带走,而在河流的凸岸,流水以沉积 作用为主,导致砾石堆积。第(2)题,河流中的砾石变圆主要是由 长期的外力侵蚀作用造成的,风蚀蘑菇也是由外力侵蚀作用形成 的,在长期的外力侵蚀作用下,同样具有相对圆滑的外表。 答案:(1)B (2)C

(精品)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

(精品)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

提示: 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地(2分), 后气候变暖,冰川消退(2分), 下端被海水入侵淹没(2分),形 成峡湾。
【解法分析】
常见材料形式
常见设问形式
常用解题方法
区域地貌示意图
地貌的成因是什么
判断干湿区域,进而确 立主导性外力作用的类 型;根据地貌特征判断
考 向 外力作用的过程和原理分析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
常用解题方法
该地质构造的成因是 依据岩层和地貌的基本
地质构造示意图
什么
形态判断
考 向 结合区域分布图考查板块构造及其影响
2.右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 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 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 被就可以恢复。K岛处于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
①苏 ②湘 ③滇 ④新 ⑤桂 ⑥内蒙古
A. ①②
B. ③④
C. ③⑤
D. ⑤⑥
解题需知:
1、河流上下游河段主要的外 力作用及其影响;
2、通常,湿润半湿润地区以 流水作用为主。
考 向 海浪作用地貌判断
【2017浙江】 下图为四种地貌景观。完成解3、题4需题知。:
3.主要由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明河流入海口
①地壳运动;(一般不考虑) ②全球变暖;③河流;④海浪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解析 答案
【解法分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岩石圈及其物质循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岩石圈及其物质循环
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
人类需要保护地质环境,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同时治理已经发生 的地质灾害,减轻其对人类的影响。
06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策略与技巧
梳理知识体系,构建知识网络
整理岩石圈相关知识点
包括岩石类型、成因、特征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构建知识网络
通过思维导图、概念图等方式,将岩石圈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形 成清晰的知识脉络。
岩石圈与地壳关系
岩石圈包含地壳
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岩石圈包含地壳及地壳以下一定深度的上地幔顶部。
相互作用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地壳的变动会影响上地幔顶部的物质分 布和运动状态,而上地幔顶部的物质运动也会影响地壳的稳定性和变动。
02
岩石类型及特征
岩浆岩类型及特征
01
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也称为火成岩
各类岩石之间转化关系
岩石转化
在地球内部和外部作用下,各类岩石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形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转化关系
岩浆岩可以通过沉积作用转化为沉积岩,沉积岩和岩浆岩都可以通过变质作用转化为变质岩。同时, 变质岩和沉积岩也可以被重新熔化形成新的岩浆岩。这种转化关系构成了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04
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地表环境变化
地壳物质循环还会引起地表环境的 变化,如气候变化、土壤形成等。
05
岩石圈与地质作用关系
板块构造理论与岩石圈运动
板块构造理论基本内容
地球岩石圈由数个刚性板块构成,板 块间相互挤压、碰撞、分离和滑动。
岩石圈运动形式
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导致地壳 增厚、减薄、隆升和沉降。
板块边界类型及特征
联系。
关注时事热点,联系生活实际

2022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第2节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变

2022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第2节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变

03
核心素养
问题研究——从地球演化史的角度 看构造地貌的形成
【获取信息】 ①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 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 ②图中指向岩石的箭头表示不同环境形成不同的岩石;岩石指 向不同环境的箭头,表示不同的地质作用。 ③昆仑玉与大理石的形成过程相同。 【尝试解答】(1)D (2)A
解析:第(1)题,图中箭头①表示固结成岩,箭头②表示沉积岩 受高温熔融作用(重熔再生),箭头③表示熔岩冷却,箭头④表示熔岩 在内力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箭头⑤表示变质作用,箭头⑥表示变 质岩受到外力作用。昆仑玉与大理石的形成过程相同,因此属于变 质岩。第(2)题,古生物进入岩石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环境为沉积环 境,通过箭头①固结成岩作用完成。
考点二 地质构造与地形
(2020·全国卷Ⅲ)下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据此完 成(1)、(2)题。
(1)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该面形成时期,所 在区域可能( ) A.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 B.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 C.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 D.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
❹三大类岩石在地质循环过程中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但岩浆岩 只能由岩浆喷出或侵入地壳上部冷凝而成,因此沉积岩和变质岩不 能直接转化成岩浆岩,必须经过高温高压的岩浆重熔再生才能转化。
三、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1.内力作用主要表现:构造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等。
2.构造运动的分类:按照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以分为水平运
动和垂直运动,如下表。
分类
运动特点
对地形影响
水平运 地壳或者岩石圈块体大致平行 常形成巨大的 褶皱 山系

专题1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1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3.推测“石海”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 A.物理风化作用 B.风力搬运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 D.流水沉积作用 4.研学小组同学判断该岩石的类型,下列方 法正确的是( B ) A.若有层理构造,一定是侵入岩 B.若有板状构造,一定是变质岩 C.若由砾石组成,一定是喷出岩 D.若有气孔结构,一定是沉积岩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2.在重塑古地理环境中的应用
(1)地层中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该地曾经是海洋; 沉积岩层中有煤、石油,反映出该地曾经有森林或其他丰富的有机物质来源; 石灰岩层反映出该地曾经是温暖的浅海。
(2)地层呈水平状态,且从下至上由老至新连 续排列(如右图),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地壳稳定 下沉,地理环境没有明显变化。
玄武岩:长白山、富士 石英砂岩:张家界 石灰岩:桂林山水 变质岩:泰山
基础梳理:考点二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组成岩石圈的岩石不是一成不变的 一定条件下不同类型岩石可以相互转化 岩浆岩风化后的碎屑物成为沉积岩原料 松散沉积物经过成岩作用变成坚硬岩石 变质岩中也能找到岩浆岩、沉积岩的痕迹
基础梳理:考点二
基础梳理:考点一
岩石的基本类型
基础梳理:考点一
岩石的基本类型
岩石圈: 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
基础梳理:考点一
岩石的基本类型
太阳辐射能
崩解、分解、溶解作用
表层环境 (低温低压)
岩浆岩(喷出岩)
地壳上升和剥 蚀作用而裸露
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埋藏及成岩作用
沉积岩
变质作用
变 质 作 用
地表岩石风化产生的碎屑物质 沉积、固结形成的
具有层理构造 含有化石
变质岩
由于温度压力等条件变化,岩石原先 的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而形成

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

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

①苏 ②湘 ③滇 ④新 ⑤桂 ⑥内蒙古
A. ①②
B. ③④
C. ③⑤
D. ⑤⑥
解题需知:
1、河流上下游河段主要的外 力作用及其影响;
2、通常,湿润半湿润地区以 流水作用为主。
考 向 海浪作用地貌判断
【2017浙江】 下图为四种地貌景观。完成解3、题4需题知。:
3.主要由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老师
老师,我有两个问题,需要你的解答!
老师:
请问平原地形是外力沉积作用的结果,因此所有平 学生 原都是特别平坦的。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不正确。并非所有平原都是特别平坦的。例如冰 碛平原多呈波状起伏的状态。
老师
考情速查
命题揭秘
2016·全国文综Ⅰ,7~9
2016·全国文综Ⅲ,36(1)
该考点在高考命题中,常以区域自然
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
学生
老师,记住他们的名字这很简单,但一考试我就
犯难了,请问有他们的真实照片没有呢,让我们
一睹为快!
学生
这就是:风化作用!
温度 水 生物
影响 因素
产生 作用
风化碎屑
使岩石发生崩解、破碎 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
这是:侵蚀作用!
冰川 水 空气
影响 因素
产生 作用
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岩浆活动 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考情速查 2018. 新课标III,6 2017·北京文综,36(2) 2014·大纲全国文综,6 2014·海南地理,17 2013·广东文综,1

高中地理第2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2节地表形态的变化第2课时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高中地理第2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2节地表形态的变化第2课时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扇或冲积扇,各个洪积扇或冲积 地势逐渐降低,堆
扇连接成洪积—冲积平原
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地貌类型 分布
形成
地貌特点
河流下蚀作用较弱,侧蚀作用较强;河流在
河漫滩平

河流 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
中下 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
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根据河谷的形态和河流地貌的景观图,判断河流地貌的具体类型。
项目
依据
具体类型
图甲
图乙
图丙 河道弯曲,地势较为平坦
图丁
河口三角洲
【答案】 高山
河漫滩平原
入海口
峡谷
扇形
降低
山前冲积扇

(2)结合河流地貌形态,判断其所在位置,并进一步分析其形成的
地质作用。
岩石分解,改变岩石的状态
【学以致用】
[考向:风化作用与地表形态]
(2023年山东青岛模拟)上盖孜村位于东帕米尔高原的一个冰碛平台
上(下图甲),冰碛平台上散落着大块的花岗岩漂砾,漂砾上多边墙型风
化穴发育。风化穴的形成与岩性以及区域地形、气候、水文等环境条件
有关。图乙示意边墙型风化穴形成过程中的某个阶段。据此完成第1~2
变成松散的碎屑残留在地表,这个过程属于风化作用。风化或侵蚀的产
物,经外力作用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这属于外力作用中的搬
运作用。第2题,“水滴石穿”描述的是流水侵蚀作用。
(2023年安徽多校联考)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
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海洋蓝洞是海底突然下沉的巨大深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核心知识全归纳》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核心知识全归纳》

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1、概念: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2、地形地貌地形:一般指某地区各山脉、山丘、水系等的海拔高低及形态。

根据区域海拔、高低起伏、开阔闭塞、地貌组合等因素显现的特征来进行分类,可分为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盆地、丘陵、山地。

(大范围宏观)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各种面貌,是不同的地质条件造就的,各种内外力作用后的结果,内力决定地貌基础,外力进行打磨。

如喀斯特地貌、流水地貌、风蚀地貌、冰川地貌、海岸地貌等。

每种里面又可以分出若干亚种。

比如流水地貌就还可以分为侵蚀地地貌、沉积地貌等等。

(小范围微观)地形相当于人种,地貌相当于人的长相。

3、按能量来源分:常考题型: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地表花岗岩地貌。

(详见例题)知识点64、地壳运动的表现及其影响运动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岩层运动方向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对地形的影响①断裂带、裂谷或海洋——约旦河谷、东非大裂谷、红海、死海、大西洋①褶皱(海岸)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科迪勒拉山系①太平洋中的海沟和岛弧。

①引起地表高低起伏(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地貌)和海陆变迁。

①岩层断裂上升,形成地垒(块状山)——泰山、庐山、华山等。

①岩层断裂下陷,形成地堑(狭长的谷底)——渭河谷地、汾河谷地、鄱阳湖、贝加尔湖、坦葛尼喀湖、死海、台湾海峡等。

①高大年轻的高原——青藏高原相互关系①它们相伴发生;①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①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知识点65、外力作用及其表现形式位置+地形地质+气候→外力作用如:(1)高寒区(高纬、高山高原):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北美、我国青藏高原、欧洲阿尔卑斯山脉→冰川作用;(2)干旱区:如中亚、北非、西亚、我西北→风力作用。

(3)湿润区:→流水作用1.五种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是一连续的过程,其作用规律如下:2.外力作用的典型地貌及分布地区 ①外力作用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分布 能量来源风化 作用①在温度、水、大气、生物等的影响下使地表的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许多碎屑物质。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6讲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件鲁教版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6讲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件鲁教版

然下降。
(3)内部圈层的划分 圈层位置 C 以上部分
C、D 之间部分 D 以内部分(E 和 F)
圈层名称 __地__壳__ __地__幔__ _地__核___
地壳厚薄不均,陆地部分地壳厚,海洋部分地壳薄。在陆地上, 高原、山地的地壳厚,平原、盆地的地壳薄。
(4)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①岩石圈的组成
答案:(1)沉积岩 岩浆 喷出型岩浆岩 (2)B (3)① ② (4)C A (5)大气 生物
考向 地球的圈层结构 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 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具体分析如下图和表所示:
圈层名称
不连 深度(km)
续面
地震波的 速度变化
特征
固体外壳;厚度最小,其
ab.+表c示表上示升_外_冷_力_却__凝作固用 ②地质作用d表示_变__质___作用
e表示重熔再生作用
③物质循环的意义 a.形成地球上丰富的_矿__产__资__源___。 b.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_地__貌__景__观___。
c.实现了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改变了地表的环境。
地壳
中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
莫霍 上地幔
界面 地
平均 17
陆地 33 km 处 壳较薄 纵波和横波速 固态:上地幔上部存在一 度明显加快 个软流层,物质处于熔融
幔 下地幔
古登堡 地 外核 界面 核 内核
2 900
状态;温度、压力、密度
2 900 km 处纵 增大
波速度突然下
呈熔融状态(液态)
降,横波消失 呈固态,压力、密度很大
①包括地壳和地幔 ②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 ③位于软流层以
上 ④厚度不一,大陆部分薄,大洋部分厚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6讲 岩石圈的组成和物质循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6讲 岩石圈的组成和物质循环

第6讲 岩石圈的组成和物质循环示意图等为载体,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震波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3.地球的外部圈层(1)A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

(2)B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

(3)C生物圈:占有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部。

考点一地球内部圈层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2011·大纲文综,1)读下图,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解析据图可知演示的是火山喷发,火山喷发物包括岩浆、碎屑物质和气体,这些物质均来自上地幔中的软流层。

答案 D地壳与岩石圈在物质组成上,地壳与岩石圈都是由岩石组成的;在分布及范围上,地壳只是岩石圈的一部分,是组成地球内部圈层最外的一个圈层。

而岩石圈不仅包括地壳的全部,还包括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

考法地球的圈层结构(2010·江苏地理,2)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

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

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解析火山灰喷出地表在大气中冷凝后经搬运、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

故迁移的起始圈层是大气圈,终了圈层是岩石圈。

正确选项为A项。

答案 A考点二岩石圈物质循环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2.三大类岩石的特点和用途(2018·雅安模拟)下图中①、②、③、④为沉积岩,⑤、⑥为岩浆岩。

读图,完成(1)~(2)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自然地理第六单元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讲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内力作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自然地理第六单元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讲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内力作

考点三
栏目索引
命题视角一 构造地貌的判读
1.(2016北京昌平临川育人学校月考)“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以
下各项与泰山的形成原因相吻合的是 ( C )
答案 C 泰山属于块状山。选项A、B、C、D分别为背斜山、向斜 山、块状山和火山。
考点三
命题视角二 地质构造的判读与应用
下图为“亚欧大陆东岸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栏目索引
考点三 褶皱山、块状山与火山
考点三
栏目索引
1.褶皱
(1)概念:岩层在强大的① 挤压 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 波状弯曲。
(2)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
形式 形态 图示
背斜
向斜
岩层一般② 向上 拱起 岩层一般③ 向下 弯曲
考点三
栏目索引
未侵蚀 常形成④ 山岭
地貌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栏目索引
2.(2017北京房山终结性测试)图中 ( B )
A.在A、B、C、D、E各岩层中D处岩层年龄最小 B.F处岛弧是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的 C.断层的形成时间早于B地层的形成时间 D.C、E两处为地下采煤区,E地区更易发生透水事故
考点三
答案 B 此地位于亚欧大陆东岸,F处岛弧是由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 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的;在A、B、C、D、E各岩层中,D岩层为花岗岩, 为侵入岩,它只侵入了B、C、E岩层,而没有侵入A岩层,因此无法确定A 和D岩层的新老;断层破坏了B地层的完整性,则断层的形成时间晚于B 地层的形成时间;C、E两处为层状的沉积岩层,而煤炭主要形成于沉积 环境中,故C、E两处为地下采煤区,E处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比较封闭, 为天然气的良好储存构造,更易发生瓦斯爆炸。故B项正确。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第六单元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第六单元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

第一讲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基础题组北京市某中学师生到门头沟灵水举人村野外考察。

图甲是灵水八景之一“独山莲花”的照片,构成“独山莲花”的岩体为侵入岩的一种。

图乙是当地另一处的含煤岩层。

图丙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三题。

甲乙丙1.(2018北京石景山期末)图甲中的“独山莲花”和图乙中的含煤岩层分别属于图丙中的( )A.A和BB.B和DC.D和CD.A和C2.(2018北京石景山期末)“独山莲花”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与图丙中相关内容对应正确的是( )A.岩浆—①—A—③B.沉积物—④—C—⑤—DC.岩浆—②—B—④D.沉积物—④—C—③—B3.(2018北京石景山期末)图丙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④⑤读图,回答下题。

4.(2017北京西城期末)图示两个主要大陆( )A.处于同一板块B.相距将会越来越远C.边缘有深海沟D.均有山脉贯通南北下图为我国新疆南部的板块运动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5.(2017北京朝阳一模)图中所示( )A.岩石圈厚度达120千米B.板块为东西相向运动C.岩浆喷发形成天山山脉D.板块边界为消亡边界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图,读图,回答下题。

6.(2016北京顺义统练一)图中( )A.甲—山地成因与喜马拉雅山相同B.乙—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C.丙—岩层受到挤压断裂抬升成山D.丁—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7.(2015北京六十六中期中)读“亚欧大陆东岸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该地区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

(6分)(2)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图示海域中岛弧的形成原因。

(2分)提升题组读下图,回答下面两题。

8. (2015北京东城一模)图示( )A.花岗岩的形成早于石灰岩B.乙山为断块山C.甲处位于向斜的槽部D.地形主要为山地9.(2015北京东城一模)在野外考察时,判断丙断层的依据有( )①断层面发育的陡崖②断层破碎带③断层两侧岩层错开④相对下沉的岩体形成低地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横亘石壁如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冰川 侵蚀 海浪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 洼地等 形成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海蚀拱桥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如: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 基岩海岸地区(例:大连小平岛 等)
冰川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
堆积
流水堆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 颗粒大、
纬度地区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 游(例:黄河三角洲、 恒河平原等)
命题视角二
喀斯特地貌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地貌和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2.(2016北京西城二模)图中地貌广泛分布于我国 ( C )
A.东北地区 C.西南地区 B.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答案 C 本题考查中国地貌。读图可知,该区域喀斯特地貌发育,广泛 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C项正确。
考点二
第二讲
外力作用与地貌
考点导航
思维导图
考点一 外力作用及其典型地貌
考点二 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 堆积地貌
考点一
外力作用及其典型地貌
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① 太阳辐射能 。
2.读下图掌握外力地貌
(1)图甲中a表示② 风化作用 、b表示③ 搬运作用 、c表示④
堆积作用 。 (2)图乙是⑤ 三角洲 ,其形成原因是⑥ 流水沉积作用 ,分布于 ⑦ 河流入海口 。图丙是⑧ 风蚀蘑菇 ,其形成原因是⑨ 风力侵 蚀作用 ,多分布于 干旱地区 。 (3)图乙所示地貌,以面积大小论,我国的 东部沿海 地区面积 西北内陆干旱 地 最大;图丙表示的地貌,以地区分布来看,我国的
高山上的破碎岩石显示为风化作用;山谷中的碎石堆积指示为流水的搬
运、沉积作用;坡面的沟壑纵横指示为流水的侵蚀作用;峰林和溶洞等 显示为流水的侵蚀作用;沙丘指示为风力的搬运、沉积作用;海边的嶙 峋沿岸指示为海浪的侵蚀作用;等等。
②依据区域环境判断
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搬运和沉积地貌;湿 润、半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最为显著,多流水侵蚀和流水堆积地貌;高 山地区多冰川作用;沿海地区多海浪侵蚀、沉积作用;等等。
成熟期(C)
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 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 ⑥ “U” 型
2.河流堆积地貌
堆积 地貌
a出山口处 b河流中下游 c入海口(河口)
泥沙 堆积
⑦ 冲积扇 ⑧ 河漫滩 ⑨ 三角洲
(洪积—冲积平原) 平原 、冲积岛
1.河流凹岸侵蚀与凸岸堆积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 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 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
侵蚀,凸岸发生堆积,河流变得越来越弯曲。如下图:
方法技巧 (1)河道侧蚀的分析
在分析侧蚀时应该分以下两种情况:
①在河道比较平直时,一般可以从地转偏向力方面来解释。
②如果是弯曲的河道,应该根据凹岸与凸岸的情形来判断:凹岸侵蚀、 凸岸堆积。
(2)利用“凹凸”两字掌握河流的凹凸岸
2.河流堆积地貌
冲积平原是典型的堆积地貌,有三种类型:
组成及分布 洪积—冲积 平原(山前) 形成机制及图示
区较为典型。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外力作用 风化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 分布地区 普遍(例:花岗岩的球
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
演变而来的) 风力 侵蚀
状风化)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 干旱、半干旱地区 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例:雅丹地貌)和滨 海地区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 ,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 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 漠化”等 壑、瀑布等)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白云岩等 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云南 石林、瑶琳仙境等)
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
1.河流侵蚀地貌——河谷的演变
河谷发展阶段 初期(A)
侵蚀类型 河流侵蚀作用以① 向下 向源头侵蚀为主
地貌 和 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 面呈② “V” 型 侵蚀、
中期(B)
向下侵蚀作用减弱,向③ 河谷 河流④ 凹岸
两岸 的侵蚀作用加强
⑤ 凸岸 堆积,河流
更为弯曲,河谷拓宽
(2)(2018北京昌平临川育人学校月考)此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A.沉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喷出 C.岩浆喷出—沉积—外力侵蚀—地壳抬升
D.岩浆侵入—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答案 (1)B (2)A 第(1)题,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区,降水少,流
水侵蚀作用弱,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侵蚀,图中岩石形成的是蜂巢状的 孔洞,有可能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B项正确。第(2)题,图中沉积岩被 花岗岩切断,说明先有沉积岩形成,然后有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花岗岩 是岩浆没有喷出地表形成的,现在花岗岩露出地表,说明岩层形成后有 地壳抬升作用,花岗岩露出地表后被外力侵蚀形成现在千疮百孔的地貌 状况。
口)、三角洲(河口)、 比重大的 冲积平原(中下游) 先沉积,颗
风力
堆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
丘、移动沙丘)和沙 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粒小、比
重小的后 沉积土高原) 滨海地带
海浪堆积
形成沙滩海岸地貌
规律方法 (1)流水堆积地貌、风力堆积地貌与冰川堆积地貌的差异
①地表形态上的差异:流水堆积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总体比较平坦,而 冰川堆积地貌多呈波状起伏。 ②堆积物质上的差异:流水堆积和风力堆积的堆积物质分选性较好,冰 川堆积物质则大小混杂在一起,无分选性。 (2)主要外力作用类型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地貌形态判断
命题视角一
外力作用相互作用形成的地貌
1.科考人员在河西走廊发现了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 岩千疮百孔,距今已有上亿年,周围有4亿~5亿年之前形成的沉积岩,下 图是该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2018北京昌平临川育人学校月考)形成“蜂巢”的地质作用是 ( B )
A.流水侵蚀 C.冰川侵蚀 B.风力侵蚀 D.流水沉积 (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