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吸油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合集下载

吸油树脂的合成研究

吸油树脂的合成研究

井石化科研所 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或烷基苯乙烯 为 基本单体 , 交联反应制得吸油聚合物。9 0 日 19 年 本触 媒化学工业公司开发出一种选择性吸油树脂 ,其 吸
收 卤化 烃 类 的倍 数 ( 量) 为 2 重 约 5倍 。 国 内对 吸 油树 脂 的研 究 起 步较 晚 ,少数 高 校 和 研 究 所 开 展 了该 项 研 究工 作 ,浙 江大 学 对 吸油 树 脂 进 行 了较 系统 的研
树 脂 那样 饱 和 吸油 倍 数 ( 饱 和 吸油 量 时所 吸 收 的 达到
究, 但尚无工业化 的报道 。 根据单体种类的不同, 吸油
树 脂 基 本 可 分 为 两 大 类 : 是 丙 烯 酸 酯 类 树 脂 , 烯 一 丙
油量 与树脂原重量之 比) 达数百倍或数千倍 , 吸收倍 率要少得多 。 一般只能达到几十倍 。 高吸油树脂利用
通过采用分散聚合法 ,合成 了甲基丙烯酸高碳链脂 肪醇共聚树脂 , 树脂收率可达 9 5%。对树脂的性能 、 合成条件进行 了研究 。
1 实验 部 分
空间位阻较小 , 贮油能力也越强 , 其吸油保 油能力较 高; 之, 反 树脂侧基 上酯类 基团亲油能力越 差 , 分子
的 网状 结 构 越 小 , 动 力 就 小 , 油 空 间较 小 , 脂 推 贮 树
近年来 , 油船 、 油罐泄漏事故所引起 的大量含油 废水造成的环境污染倍受人们关注 。有效 的油 品回
剂完全溶解后 ,加入溶有部分引发剂的单体及交联
剂 。 8 ℃下反应 2 , 在 0 补加余下的引发剂, h 继续反应
至终 止 。反 应 产 物 以 30 目的滤 网过 滤后 , 6 0 用 0℃ 温 水 洗涤 3次 , 温干 燥 后备 用 。 低 2 结 果与 讨 论

丙烯酸2—乙基己酯与酯酸乙烯酯共聚合成高吸油性树脂的研究

丙烯酸2—乙基己酯与酯酸乙烯酯共聚合成高吸油性树脂的研究

丙 烯 酸 2乙 基 己 酯 : 业 级 , 实 验 室 提 一 工 经
纯 ; 酸 乙烯 酯 : P 级 , 海 化 学 试 剂 采 购 供 醋 C. . 上 应站生产 ; 氧化苯 甲酰 :. . 。 过 C P级
1 2 聚 合 .
树 脂 已开 始 用 于 改 变 环 境 污 染 , 船 油 罐 事 故 如
维普资讯
第1卷 期 8 第6
20 0 2年 1 1月
高 分 子 材 料 科 学 与 工 程
POLYM ER ATERI M ALS S ENCE AN D CI ENGI NEERI NG
v18N. 。 1,o6 .
N 02 o .2 0
称 取 一 定 量 的油 酸 钠 复 合 分 散 剂 加 入 带 有 液 封 、 拌 器 、 流 冷 凝 管 的 2 0 mI 搅 回 5 三 颈 瓶 中 , 入一定量 的去离子水 , 热溶解 , 却 , 加 加 冷 得 到水 相 。在 小 烧 杯 中 依 次 加 入 丙 烯 酸 2 乙 基 己 一 酯 、 酸 乙烯 酯 、 氧 化 苯 甲酰 , 合 均 匀 , 油 醋 过 混 得
引发 油 的 大 量 泄 漏 和工 厂 含 废 油 污 水 排 泄 等 造 成 的海 水 、 水 严 重 污 染 的场 合 。另 外 , 吸油 河 高 性 树 脂 还 能 用 于 各 种 基 材 , 用 作 香 精 、 虫 如 杀 剂 、 菌 剂 等 释 放 性 基 材 ; 可 用 作 油 雾 过 滤 材 杀 也 料、 胶 改进剂 、 张添加 剂等[ ] 橡 纸 1 。随 着 工 农
维普资讯
第 6期
路 建 美 等 : 烯 酸 2乙 基 己 酯 与 醋 酸 乙 烯 酯 共 聚 合 成 高 吸 油 性 树 脂 的 研 究 丙 -

高吸油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高吸油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Cole fChe ity a d Ch m ia gi e i lge o m s r n e c 1En ne rng, o Ch ngq n nie st i g U v r iy
o ce c & Te h o o y C o g i g 4 1 3 , i a fS in e c n l g , h n qn 0 3 1 Ch n )
t la r l ea on y c yat sm om e s, , - e h e d c y a i e a r si i g a n,b nz lpe ox d si ta o r N N m t ylne ia r lm d sc os lnk n ge e oy r i e a nii t r,g l tn a ipe s nt e a i s d s r a
分 散 剂 用 量 2 8 , 油 体 积 比 8: , 度 8 . 水 i温 0℃ , 应 时 间 5h时 , 成 的 树 脂 吸 油性 能 最 好 , 甲 苯 的 反 生 对 吸 油 率 达 1 . / , 甲苯 和 四氯 化 碳 的 吸 附 量 也 在 1 / 6 5g g 对 0 g以上 。在 3h内 , 脂 基 本 达 到 饱 和 吸 油 状 g 树
高 吸油树 脂 的 制备 及 性 能研 究
原金 海 , 有 房 , 孙 曾广 鹏
( 庆科技学 院 化学化工学院 , 庆 重 重 413) 0 3 1
摘 要 : 用 丙烯 酸 和 十二 ( ) 直 接 酯 化 法 制 备 丙 烯 酸十 二 酯 , 后 以 丙烯 酸 十 二 酯 和 丙 烯 酸 丁 酯 采 烷 醇 然 为单体 , , N N 亚 甲基 双 丙 烯 酰 胺 为 交 联 剂 , 氧 化 苯 甲 酰 为 引 发 剂 , 胶 为 分 散 剂 , 为 分 散 介 质 , 过 明 水 采

利用微波处理与淀粉变性技术合成高吸油树脂的研究

利用微波处理与淀粉变性技术合成高吸油树脂的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 0 年第 5期 08
利用微波处理与淀粉变性技术合成高吸油树脂的研究
韩 立 宏
( 宁夏师范学院化学 与化学工程学院, 宁夏 固原 7 60 ) 50 0
摘要: 从降低合成成本和寻求可再生原料角度出发 , 以玉米 淀粉为基材 , 甲基丙 烯酸丁酯 为接枝单体 , 过氧
化苯甲酰为 引发剂 , Ⅳ’ Ⅳ, 一亚 甲基双丙烯 酰胺 为交联剂 , 过微 波处理和淀粉变性技术合成 性能较好的高吸油 通
油 后 的树 脂进行 加 压 或加 热 , 加 压或 加 热后 的质 将 量 与加压 或加 热前树脂 的质 量之 比作 为保油率 。本
场淀粉 厂 ) 甲基 丙 烯 酸 丁 酯 , 析 纯 ( ; 分 天津 市 大茂
化学试 剂 厂 ) B O, 析 纯 ( 阳市 新 西 试 剂 厂 ) ;P 分 沈 ;
随着经济 的迅 速 发展ຫໍສະໝຸດ 和 社会 的不 断 进步 , 合成
高吸油树 脂对 吸油性 能和合 成原 料 的可 持续性 利用
1 2 试 验 方 法 .
12 1 合 成工艺 ..
称 取一 定 量 的 干燥 淀 粉放 人研
方面要求越来越高 - 。目前国内外合成性能较好 2 J
的高 吸油树脂 , 几乎 全 部 以石 油 副 产 品为 唯 一合 成
树脂。包括具体研究淀粉与单体质量比 、 引发剂用量 、 交联剂用量及微 波条件对树脂形 态、 吸油性能 和接枝率 的 影 响。所合成 的树脂可吸收 自重 1 倍 以上 的甲苯 。 3
关键词 : 微波 ; 淀粉变性 ; 高吸油树脂 ; 合成
中 图分 类号 : S 3 . T269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0 2—10 (0 8 0 05 0 10 32 20 )5— 2 2— 4

高吸水树脂的制备——高化实验报告

高吸水树脂的制备——高化实验报告
6
高分子化学实验报告
水。当渗透压差消失时,树脂便达到了吸水平衡。 3.影响高吸水性树脂吸水倍率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因素很多。从原料上考虑,有单体的类别、中和度,还有交联剂、引发剂的 类型和用量;从聚合过程上考虑,有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加料方式等;从成品的角度考 虑,有结构助剂、防老化剂的用量等等。 九、 实验心得
COOH COOH
NaOH Na2S2O8
COOH O NH NH OCHN OCHN O CONH CONH
COOH
CO因为制备高吸水树脂需要以丙烯酸钠作为一部分单体, 因此 选用水溶液聚合更加方便。 三、 实验背景
高吸水性树脂 (Superabsorbent polymers, 简称 SAP) , 是一种新型功能性高分子材料, 它能吸收相当于自身质量数百倍甚至上千倍的液体, 同时具有较高的保液能力, 不能用简单 的物理方法将内部水分挤出,还可以反复吸水释水,因此其用途极为广泛。 高吸水性树脂按原料来源主要分为三大系列: 即淀粉系列、 纤维素系列和合成树脂系列。 淀粉系包括淀粉接枝、 羧甲基化淀粉、 磷酸酯化淀粉和淀粉黄原酸盐等; 纤维素系包括纤维 素接枝、 羧甲基化纤维素、 羟丙基化纤维素和黄原酸化纤维素等; 合成树脂系包括聚丙烯酸 盐类、聚乙烯醇类、聚氧化烷烃类和无机聚合物类等。 高吸水性树脂的性能包括树脂的吸收能力、吸液速率、保水能力、强度和稳定性等,
3
高分子化学实验报告
下图分别为聚合得到的凝胶(左)和切割得到的胶块(右) :
下图分别为烘干后的吸水树脂(左,薄膜态)和吸水饱和后的树脂(右,胶冻态) :
六、
注意事项 1. 本实验为研究型实验, 中和度、 交联度和引发剂用量都为可选条件, 在实验前应明
确分工,并进行详细记录,我们将中和度和交联剂用量作为了变量。 2. 在中和过程中, 氢氧化钠水溶液应滴加到丙烯酸中, 使其缓慢放热。 中和度用摩尔 比计算。 3. 在聚合过程中不可搅动溶液,聚合之后应用去离子水洗涤,而不是自来水。

高吸油性树脂的合成方法及性能研究

高吸油性树脂的合成方法及性能研究

b o b n e i ’ r p r e s many t de b h n i g t r p t n a e gh o r o i fd a s r i g rsn S p o e t sWa i l su i y c a gn ep o r o d ln t f a b n l e o i d h o i n c n ak n . e u t s o e o l s r t n p w ro sn i 1 0 / o ou n . l e e R s l h w t i a o p i e fr i s 5. g g frtl e e s h b o o e
酸 甲酯 为单 体所 得 的树脂 对 甲苯 的吸 油率 只有 12/ ; 甲基 丙烯 酸 丁 酯 为单 体 所 得 的 树 脂 相 应 的 吸 油 率 .gg 以
张 王 陈 2 昀 , 先友 , 霞
( .河 南 大 学 药 学 院 , 封 45 0 ; 2 1 开 70 1 .泉 州 市 城 东 中 学 , 州 32 1) 泉 60 1

要 : 用 悬 浮 聚 合 法 , 水 为分 散 相 , V 采 以 D B为 交 联 剂 , P B O为 引发 剂 , 以价 格 低 廉 的 苯 乙 烯 、 基 丙 烯 酸 甲 酯 、 甲
me o i ae sds r d p a e D scos n iga e t n P siiao . f cino ihol h t d w t w tr i s h s , VB a rsl kn g n d B O a t tr Af t n hg i h a e p e i a ni e o
Ab ta t y t s fhg . b o bn e i a e n su id i i at l , s g s s e so oy r ain sr c :S n h i o i a sr ig r s h sb e td e t s ri e u i u p n in p lmei t s h n n h c n z o

高吸油性树脂

高吸油性树脂
基 金项 目: 陕西 国 防工 业职 业技 术学 院研 究与 开发 项 目 ( G f y l 3 — 2 6) 作 者简 介 : 杨 艳丽 ( 1 9 8 0 . ) , 女, 硕士, 陕 西 国防工业 职业 技术 学 院化学 工程 学 院讲 师 , 主要研 究 方 向 : 采油 化学理 论 与技术 , E — m a i l
y y l 1 3 5 7@h o t ma i l . e o m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0 1 . 0 9
第3 期
杨艳丽 :高吸油性树脂
滤材 料 、 防锈 剂 、 显 影剂 和衣 物 干洗等 方 面 。
3 1
来生产 高聚物 的一种聚合方 法 [ 1 0 1  ̄乳液 聚合反应 速率快 , 产物分子量高 , 聚合则可选用间歇法。半连 续法有利于共聚物组成的控制 , 使用较为普遍。 近年来 , 从乳液聚合衍生 出来 的微乳液聚合也 用于制备高吸油性树脂。微乳液聚合方法的特点是 单体用量很少 , 而乳化剂用量很多。曹爱丽等 n 采 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低交联度的丙烯酸系高吸油性 树脂, 吸油 速 率 可达 3 0倍 以上 。黎 小 武 等 ¨ 以二 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为交联剂 , 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 剂合成 了丙烯酸酯类高吸油性树脂。
具有 广 泛 的用 途 。
耐寒耐热性 。李芸芸等 以甲基丙烯酸丁酯及苯 乙烯为主要单体 , 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为交联剂 , 偶氮 二异丁腈为引发剂 , 采用悬浮聚合方法合成了一种
白色颗粒 状 的共聚 型高 吸油树 脂 , 树 脂粒径 适 中 , 可
吸收 2 O 倍 的对二 甲苯 。魏徽等 采用悬浮聚合法 合成 了聚 甲基丙烯酸十二酯( P L M A) , 该树脂柴 油 的保油率达到 9 0 % 以上 。 采用悬浮聚合 的优点是 : 悬浮聚合 中产生 的大 量热可通过介质水有效排除 , 不 易造 成 局 部 过 热 。 以水为分散介质 , 可使体 系黏度低, 后处理工序简 单 。但该方法制备的树脂通常具有密实的结构 , 而

甲基丙烯酸类高吸油性树脂的性能及再生研究

甲基丙烯酸类高吸油性树脂的性能及再生研究

eainwa —5 h v rg irc v r ai rah dmoet a 0 rt s1 ,tea ea eol eo eyrt e c e r h n9 %. o o
甲基 丙 烯 酸 类 高 吸油 性 树 脂 的性 能及 再 生研 究
宿 辉 , 刘 辉 , 雪 肖
( 黑龙 江 工 程 学 院 材 料 与 化 学 工程 系 , 龙 江 哈 尔滨 10 5 ) 黑 5 00 摘 要 : 用 悬 浮 聚 合 法 , 甲 基 丙 烯 酸 十 六 酯 、 乙烯 ( t为 聚合 单 体 、 采 以 苯 S) 明胶 为分 散 剂 、 氧 化 苯 甲 酰 ( P 为 引 发 过 B O)
第 2 卷 第 4期 5
21 年 1 01 2月







学 报 ( 自然 科学 版)
Vo . 5 № . 12 4
D e ., 011 c 2
J u n l f i n j n n t ueofTe hno o y o ra o l gi gIsi t c l g He o a t
m e h c y a e r sn wih hi h o la s r to t a r l t e i t g i b o p i n
XU u ,LI H u .XI H i U i AO Rue
( p r n f tr l a d C e sr n ie r g De a t t e i s n h mi yE gn e i ,Hel gi g Isi t f c n lg ,Ha bn 1 0 5 , hn ) me o Ma a t n i n j n n t u eo h o y o a t Te o r i 5 0 0 C ia

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_性能及应用

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_性能及应用

第23卷第6期河北工业科技V ol.23,No.6 2006年11月H ebei Jour nal of Industr ial Science and T echno log y N ov.2006文章编号:1008 1534(2006)06 0364 03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性能及应用冯 薇1,葛艳蕊1,张林雅1,张炳烛2,王春芳1(1.河北科技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18;2.河北科技大学科研处,河北石家庄 050018)摘 要:综述了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保水原理及其分类情况,讨论了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方法,如溶液聚合法、反相乳液聚合法及反相悬浮聚合法等,简述了高吸水性树脂的应用现状和今后发展前景。

关键词:高吸水性树脂;吸水性;保水性;应用中图分类号:T Q326 文献标识码:ASynthesis,performance and application of super absorbent resin FENG Wei1,GE Yan rui1,ZH AN G Lin y a1,ZH ANG Bing zhu2,WANG Chun fang1(1.Colleg e of Chemical and P har maceutical Engineering,Hebei U niv ersity of Science and T echnolog y,Shijiazhuang H ebei 050018,China;2.Science and T echnolog y Office,H ebei U niv ersity o f Science and T echno lo gy,Shijiazhuang H ebei050018, China)Abstract:T he pr inciple of absor bing w ater and keeping up water o f super abso rbent r esins(SAR)and the classificatio n o f SAR w ere summarized.M ethods fo r prepa ratio n of SA R,such as liquor polymer ization,inver se phase emulsio n polymerization and inverse phase suspend polymer izat ion wer e rev iewed.T he applications and develo pment o f those r esins w ere also put fo r w ard.Key words:super abso rbent resin;the perfor mance o f absor bing w ater;the perfo rmance of keeping up w ater;a pplicat ion高吸水性树脂(Super A bsorbent Resin,简称SAR)是一种典型的功能高分子材料,也称超级吸水聚合物、超强吸水剂等,它能迅速吸收和保持自身质量几百倍甚至上千倍的水分。

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高吸油树脂的合成及表征

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高吸油树脂的合成及表征
行 了表征 。表征结果显示 , 制得的产物为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共聚物 , j 其使 用温度 可达 10℃。 3 [ 关键词 ]苯乙烯; 甲基丙烯 酸烷基 酯; 悬浮聚合 ; 共聚物 ; 高吸油树脂
[ 文章编号 ]10 84 (06 0 0 4 — 5 00— 14 20 )9— 8 1 0
0 8 ( s f c o n mo o rmitr , rs ik r d iyb n ee 0 8 ( s at n i . % mas r t n i ai n me xue) cos n e i n l z n . % mas f c o n l v e r i mo o r xue , i esrp lvn lach l3 ( s f cin i n me m xue , n i n me tr ) ds r o iy l o % mas r t n mo o r i tr ) a d ol mi p e y o a o
2 C ag eCgrt atr C a geH nn4 5 0 C ia hn d iaet Fcoy,h nd u a 10 0,hn ) e
[ bt c ] Coslkd crn- tarlt ihy i bopie ei w s ytei d y A s at rs-ne s eeme cya hgl l srt rs r i y h e o a v n a snhs e b z
S r cu e a d pr p ri so h e i r n e tg td by me n f I , EM , tu t r n o e e f te r sn we e i v si ae a s o R S t TG n a d DSC. 'R n F/ I ad S EM e e i ai n s o d tr n to s h w t a t e e i i sy e e d d c meha r l t c o y r m h t h r sn s t r n - o e yl t c y a e op l me .TG a d n DSC

BA/MMA高吸油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BA/MMA高吸油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查 对象 , 以吸油倍 率 为评 价指 标进 行 正交 实验 设计 , 果 见表 1 。 结 ~3

表 l 正 交 表 的 因素 水 平 设 计 . . .

序 号
单 体 质 量 比 交 联 剂 用 量 / % 反 应 温 度 / ℃ 引 发 剂 用 量 / % 吸油 率/ gg ) ( ・
Q 1 m2 =( 一m1/ ) m1
式 中 : 干燥 树脂 质量 ; 为吸 油达到溶 (B 压 片 ) 2 Kr 样 品充 分干燥 , K r 片后测 试其红外 光谱 图 。 经 B压
收稿 日期 :0 81 一1 2 0 — O 2
第2 7卷第 1 期 2 1 年 2月 00
文章 编 号 :0502 (00 0 —08 —0 10 . 32 1) 1 0 2 4 5








V0 . 7 N . 12 o 1 F b .0 0 e .21
Junlo atC iaJ oogUnvri ora fE s hn i tn iesy a t
3 1 交联 剂 1 , 发 剂 1 , :, % 引 % 温度 8 5℃ 。此 条 件 下制 得 的树 脂 吸 油 倍 率 2 -_ 。 1gg 。
关 键 词 : 吸 油性 树 脂 ; 高 丙烯 酸 丁 酯 ; 甲基 丙烯 酸 甲酯 ; 液 聚 合 溶 中 图分 类 号 :6 1 0 3 文 献 标 识 码 : A
引发剂 用量 , 温度 。
由表 3 合成 树脂 的最佳条 件 : 联 剂 用 量 1 ( 得 交 % 占单 体 总 质 量 ) /B: M ,7A mMA=3 1引 发 剂 用 量 1 / , :, % ( 占单体 总质 量 )温 度 8 , 5℃。在此 条 件下 制得 的树 脂 吸 甲苯 的倍 率 为 2 ・~。 1gg

丙烯酸酯高吸油树脂的合成及其吸燃油性能

丙烯酸酯高吸油树脂的合成及其吸燃油性能

丙烯酸酯高吸油树脂的合成及其吸燃油性能摘要:近年来,国内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地铁等。

栋在快速发展时期,对混凝土的需求不断增加。

然而,目前混凝土原料差距大,资源短缺,导致混凝土、砂、颗粒、材料越来越复杂,导致混凝土多余流失,影响了正常施工。

在项目中,通常需要通过高还原水和高保水性聚钙酸的组合降水方法同时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工作含量。

随着水分的降低,在混凝土混合开始时,聚丙烯减水剂会在水泥、灰尘等灰尘颗粒的表面产生吸附,形成水膜,从而达到分散的效果;高保水性聚硅酸在初始条件下不产生吸附,在水泥水化过程中,缓慢释放阴离子,并在水泥表面产生吸附,因此,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工作性能。

关键词:高吸油树脂;悬浮聚合;吸附倍率;饱和吸附倍率引言可剥离涂料是一种临时保护涂料,可用于器件的临时防护,在器件储存、运输和使用期间,保护器件免受灰尘、油污、刮伤或腐蚀等伤害。

待可剥离涂料完成保护作用后,可从器件表面完整剥离,不对基材表面造成任何损害,且不残留任何影响基材使用性能的物质。

因此可剥离涂料在运输、电子、建筑、国防、汽车及船舶等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1实验部分1.1实验原料和仪器终端氢氧化聚丁二烯(P2000):工业级,无锡利腾化工有限公司;丙烯酸甲酯(HEA):工业级,上海泰坦有限责任公司;三丙烯酸丁二醇(PETA):工业级,江苏磷化学有限公司;4,4'-二环己烷二异辛酸(HMDI):化学纯,上海维塔化学有限公司;二月二丁基(DBTDL):分析纯,上海麦克莱恩生物化学技术有限公司;亚克力等离子体以太(IBOA):工业级,AOC Accurley技术;2、2-氢氧基-2-甲基-1-苯基-1-丙酮(1173)、1-氢氧基环氧基苯基酮(184)、2,4,6-三甲基二苯基环氧乙烷(TPO):工业级,常州力量电子新材料有限公司;四氢磷(THF):纯色谱法,国家制药集团化学试剂。

履带式光发射器:F300S,Fusion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Nicolet 6700,Symantec Technologies Limited;核磁共振光谱仪:AVANCEIII,BRUKER拉伸试验机:E43.104,Meters Industrial Systems (China) Ltd. 凝胶渗透色谱仪(GPC):HLC-8320GPCEcoSEC,TSO Co.1.2合成原理丙烯酸和丙二醇直接在强酸催化下酯化以获得丙烯酸。

功能高分子化学-4(吸水吸油树脂)

功能高分子化学-4(吸水吸油树脂)

二、光变形功能高分子凝胶
制备光可逆性变换的中性凝胶↔离子凝胶高分子。 利用分子设计将光离子解离感应基化合物导入高分子凝胶。
H 3C N H 3C C N
CH3
hγ △
H 3C N H 3C CH3 N
CH3 + Z Z :-O H , -C N
CH3 Z
CH3
光变形功能高分子凝胶几种用途 1、光驱动高分子凝胶开关
概述-膜分离过程的驱动力
1、浓度差 驱动力的大小称为渗透压。 渗析膜 2、压力差 为外源性驱动力,常用到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膜的 分离过程。 3、电场 电场驱动力与施加电场和电极形状有关,与被分离物质的 所带电荷有关。
高分子功能膜的制备方法
膜制备原料的合成 成膜工艺 膜功能的形成
膜的制作工艺:聚合物合成、聚合物溶液(或熔体)的制备、 膜成型、膜功能化。
膜的透过性:测定物质单位时间透过单位面积分离膜的绝对量。 膜的选择性:测定物质透过量与参考物质透过量之比。 一、过筛分离机制 被分离物质是否通过筛网取决于物质颗粒尺寸和网孔的大小。 是微滤膜和超滤膜主要分离机制 二、溶解扩散机制 与膜接触,分子溶解在膜中,在推动力的作用下溶解的分子 在膜中扩散,分子在膜的另一侧离开分离膜。 溶解性的和扩散性的差异是分离的基础。
四、农业薄膜、温室及无土栽培
五、灭火剂
灭火剂的主要种类
类型
气体灭火剂 液体灭火剂
种类
二氧化碳(干冰)、氮气等 水、水凝胶型等
泡沫灭火剂
低膨胀型和高膨胀型
灭火剂需要易表面活性降低表面张力,以产生稳定泡沫。
低膨胀型泡沫:现多采用天然亲水性高分子蛋白质衍生物作为石油灭火 剂的表面活性剂。
高膨胀型泡沫:主要成分是十二烷基硫酸酯铵盐或三乙醇铵盐类的 表面活性剂。为适用特殊火灾,加入吸水性水凝胶。

219405449_丙烯酸酯高吸油树脂的合成及其吸燃油性能

219405449_丙烯酸酯高吸油树脂的合成及其吸燃油性能

研究与开发CHINA SYNTHETIC RESIN AND PLASTICS合 成 树 脂 及 塑 料 , 2022, 39(5): 17有机溶剂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经常发生泄漏、遗洒等事故,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且会导致恶性事故,对人身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1-3]。

采用具有吸附功能的无机材料和天然有机多孔材料是防止漏油的有效手段[4],但是这类材料存在吸附率低、保油性差、有机溶剂污染处理效果不理想的问题[4-5]。

因此,新型高吸油树脂的研发和应用成为热点。

高吸油树脂由亲脂单体(如烯烃和丙烯酸酯)共聚而成,是一种新型的高分子聚合物,不但具有吸油速率快、吸附倍率高的特点,而且吸油后强度保持率高[6]。

高吸油树脂具有较强的溶胀性、抗冷耐热性、油水选择性及吸附能力;对油品的保油性能良好,在外界压力的作用下不漏油以丙烯酸酯高吸油树脂的合成及其吸燃油性能吴喜娜1,王国军1,周 帅1,魏 浩1,李万利2*(1. 教育部超轻材料和表面技术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程大学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2. 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军事新能源技术研究所,北京 102300)摘 要: 以甲基丙烯酸十六烷基酯、丙烯酸丁酯和苯乙烯为共聚单体,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三元丙烯酸酯类交联型高吸油树脂,对高吸油树脂进行了分子结构及微观形貌表征,并研究了树脂在柴油、汽油、航空煤油等常用燃油中的吸附倍率(3 min吸附)和饱和吸附倍率。

结果表明:所制高吸油树脂颗粒均为规则的球形;对柴油、汽油、航空煤油的吸附倍率分别达5.35,7.28,6.69 g/g;饱和吸附倍率分别为15.41,12.97,13.04 g/g;高吸油树脂去除水面柴油的效果高达99.8%,具有优异的吸燃油性能。

关键词: 高吸油树脂 悬浮聚合 吸附倍率 饱和吸附倍率中图分类号: TQ 32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2-1396(2022)05-0017-04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high fuel adsorption acrylic resinWu Xina 1,Wang Guojun 1,Zhou Shuai 1,Wei Hao 1,Li Wanli 2(1. Key Laboratory of Superlight Material and Surface Technology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College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01,China ;2. Institute of Military New Energy Technology ,Institute of SystemsEngineering ,Academy of Military Sciences ,Beijing 102300,China )Abstract : A ternary acrylate cross-linking high fuel adsorption resin was prepared via 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 using hexadecyl methacrylate,butyl acrylate and styrene as monomers,whose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microscopic morphology was characterized. The adsorption rate (in 3 min adsorption) and saturated adsorption rate of the resin to various fuel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articles of the high adsorption resin prepared is regular sphere,whose adsorption rates to diesel,gasoline,kerosene are 5.35,7.28,6.69 g/g and whose saturated fuel adsorption rates are 15.41,12.97,13.04 g/g,respectively.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high fuel adsorption acrylic resin to diesel on water surface can reach 99.8%. The adsorption resin exhibits excellently in fuel adsorption.Keywords : high fuel-adsorbing resin; 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 fuel adsorption rate; saturated fuel adsorption rate收稿日期: 2022-03-27;修回日期: 2022-06-26。

吸油树脂合成方法

吸油树脂合成方法

吸油树脂合成方法吸油树脂是一种具有高吸油性能的功能性材料,通常用于吸附和去除水中的油脂。

其合成方法主要包括溶液聚合法、乳液聚合法和溶胶-凝胶法等多种方法。

以下是其中几种常见的吸油树脂合成方法的详细介绍。

溶液聚合法是一种较为简单、常用的吸油树脂合成方法。

其步骤主要包括:将合成单体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加入引发剂和功能性交联剂,反应一定时间后得到吸油树脂。

首先,选择适当的合成单体,常见的选择有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等。

其酯基结构含有较多的极性基团,从而具有良好的亲油性。

其次,将合成单体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

常见的溶剂包括乙酸乙酯、二甲基甲酰胺等。

溶剂的选择要考虑到单体的溶解度、反应的迅速性以及后续处理的方便性。

然后,将适量的引发剂加入单体溶液中,引发剂的选择要考虑其引发活性和选择性。

常见的引发剂有过硫酸铵、过硫酸钾等。

最后,加入适量的功能性交联剂。

功能性交联剂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树脂的交联度,提高其吸油性能。

常见的功能性交联剂有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等。

将上述溶液放置在适当的反应器中,反应一定时间后,得到吸油树脂。

根据反应的时间和温度的不同,可以控制树脂的交联度和吸油性能。

乳液聚合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吸油树脂合成方法,通过乳液聚合得到的树脂具有更为细小的粒径和更高的稳定性。

其步骤主要包括:将合成单体和乳化剂溶解在水相中,加入引发剂和功能性交联剂,聚合形成吸油树脂乳液,通过调节温度等条件得到树脂颗粒。

首先,选择适当的合成单体和乳化剂。

乳化剂的选择要考虑其乳化性能和稳定性。

常见的乳化剂有十二烷基硫酸钠等。

合成单体的选择与溶液聚合法类似。

然后,将合成单体和乳化剂溶解在水相中。

常见的水相溶剂包括纯水、乙醇等。

水相溶液的浓度和酸碱度对乳液的形成和树脂的性质有较大影响。

接下来,将适量的引发剂和功能性交联剂加入水相溶液中。

引发剂和功能性交联剂的选择与溶液聚合法基本一致。

将上述水相溶液和油相溶液混合,通过机械搅拌等方法,将其乳化,形成树脂颗粒分散在水中。

高吸水树脂的制备——高化实验报告

高吸水树脂的制备——高化实验报告
1
高分子化学实验报告
Flory-Huggins 公式可较全面的反映影响树脂吸水能力的各种因素。
Q
5/3
2 1 i x V 1 1 2V S1 / 2 2 u
Ve
V0
它的吸水机理, 是利用单体中的亲水性基团来吸附水分, 借助树脂内的离子基团电离后 的库伦斥力撑开三维结构, 使树脂吸水后充分溶胀、 链段伸展, 并借助电离后树脂内外的渗 透压差将水分吸入树脂内部, 最后通过内部的三维交联结构来进行储存, 因此能够吸收几百 倍的水分。 吸水性树脂的种类不同, 其分子链组成、 结构、 分子量、 交联度不同, 则吸水能 力差别很大。 以交联度为例, 交联度增加会提高树脂的强度, 保水性好, 但内部储水空间减 小, 吸水率降低; 交联度减小虽然能增加储水空间, 但树脂强度低, 保水性很差, 因此需要 一个适中的交联剂用量。 衡量高吸水树脂吸水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即为吸水倍率 Q, 它是指在吸水平衡时, 1g 树脂所吸收的液体的量: Q = (M2 − M1)/M1, 本实验正是通过比较不同配方下的树脂吸 水倍率,来找到最合适的配方。 四、 试剂名 实验药品 英文名 acrylic acid 熔点 14℃ 试剂名 英文名 sodium hydroxide 熔点 318.4℃ 试剂名 N,N-亚 甲基双 丙烯酰 胺 试剂名 过硫酸 铵 英文名 N,Nmethylenedi acrylamide 熔点 185℃ 英文名 ammonium persulfate 分子式 C3H4O2 沸点 141℃ 分子式 NaOH 沸点 1390℃ 分子式 C7H10O 2N2 沸点 --分子式 N2H8S2 O8 分子量 72.06 用量 5.017g 分子量 40.01 用量 20.8g 溶液 分子量 154.17 用量 0.05g 分子量 228.2 密度 1.05 摩尔数 0.07 密度 2.12 摩尔数 0.052 密度 1.352 摩尔数 0.0003 密度 1.98

吸油材料的吸油机理

吸油材料的吸油机理

高吸油树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1 高吸油树脂的吸油机理高吸油树脂是通过亲油基和油分子间产生的范德华力来实现吸油目的,其吸油机理是高分子链段的溶剂化过程。

将高吸油树脂投入油中, 开始阶段是分子扩散控制; 吸入一定量的油后, 油分子与高分子链段发生溶剂化作用,此时仍是分子扩散控制;当吸入的油分子足够多时, 溶剂化作用充分, 链段伸展开来, 网络中只有共价键交联点存在, 此时由热力学推动力推动;当高分子充分溶胀,链段伸展到一定程度,会慢慢回缩, 即存在弹性回缩力, 最终达到热力学平衡[1] 。

因此, 低交联的聚合物中亲油基和油分子间的相互亲和作用是高吸油树脂的吸油推动力。

故改变吸油树脂的网络结构, 提高亲油基团与油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是改善树脂吸油性能的关键[3] 。

高吸油树脂的研究现状2高吸油树脂的分子结构及吸油机理2.1 分子结构高吸油树脂的微观结构特征是低交联度聚合物。

交联度的形成主要有以下3种方式。

2.1.1化学交联化学交联是长链大分子间通过共价键结合起来,形成一种三维空间的网状结构。

目前合成的高吸油树脂主要以化学交联为主,其共价键的键能最大,化学交联的形式最为稳固,形成的交联网状结构也就稳定,难以破坏,相应的树脂性能也最稳定。

2.1.2离子交联长链大分子之间通过金属离子相互联系在一起,形成长链大分子的缠结。

2.1.3物理交联利用分子间力使其相互缠绕在一起。

一种是氢键结合,长链大分子上带有羟基或其他极性基团,相互吸引而使长链大分子相互缠结在一起;另一种是分子间的范德华力,长链大分子的链段间相互吸引而缠结。

近两年,浙江大学对在强化学交联中引入物理交联进行了研究,证明了这样的交联可以大大提高高吸油树脂的吸油和保油性能。

2.2 高吸油性树脂的吸油机理高吸油性树脂由亲油性单体制得的低交联度聚合物,具有三维交联网状结构,内部有一定的微孔。

吸油时,树脂分子中的亲油基链段与油分子发生溶剂化作用,油分子进入到树脂的网络结构中足够多时,高分子链段开始伸展,树脂发生溶胀,但是由于交联点的存在,高分子链段伸展到一定程度后慢慢回缩,直到平衡。

P(EPDM/tBS)吸油树脂的制备及性能

P(EPDM/tBS)吸油树脂的制备及性能

c li m h s h t s1 0 0 mg 5 . acu p o p aei 0 . / 0 0mg,t ema i m i a s r tvt st a b nt ta ho h xmu ol b o p ii e oc r o e rc l— i
rd i e, c o o o m , c c o xa hl r f r y l he ne, ke os n r e e, t l ne r 51 8, 35 0, 25 3, 2 .5 o ue a e .6 .O .8 7 O,
树 脂 的 最 大 吸油 率 为 四 氯 化碳 5 . 8g g 氯 仿 3 .0g g 环 己烷 2 . 3g g 煤 油 2 .Og g 甲苯 2 .0g g 16 / , 50 / , 5 8 / , 7 5 / , 28 / 关键 词 : 吸 油树 脂 悬 浮 接 枝 共 聚 三 元 乙丙 橡 股 4叔 丁 基 苯 乙烯 -
P e a aina dP o et so EP M /B )Oi AbopieRei rp rt n rp ri f o e P( D t S l sr t s v n
Li a pi g uY n n W u Bo Zh ehua ou M i
( Cole fEn ion nt lSce e a d En i e rng,Do hu lge o v r me a i nc n g n e i ng a Unie st v r iy,Sha ha ,2 6 0) ng i 01 2 Ab t a t A o l b or tv e i wa s nt e ie by u pe so c o y e ia i n src : i a s p i e r sn s y h sz d s s n i n op l m rz to wih t e hy e — r y e e p y r( t lne p op l ne t r ol me EPDM )a d 4 t r— ut s y e e ( BS)a n -e t b ylt r n t smon m e s,be z — o r n o y e o i lp r x de( BPO)a n ta o ,d v ny b n e e( si ii t r i i l e z n DVB)a r si ge ,g l tn a d tia — sc os l nk a nt e a i n rc l cu ph s ha e a ipe son a e t i m o p t s d s r i g n s,t l ne a d c coh x n s s l e . The i fu nc s o o ue n y l e a e a o v nt n le e f m o ome s r si k a e ,i iit r,d s e so ge s a s l e s on he s r t e a d n r ,c os ln g nt n ta o i p r i n a nt nd o v nt t tuc ur n t i a o p i epr e te fo la s ptv e i r t id.The r s ls s ow ha e he o l bs r tv op ri so i b or i e r s n we es ud e e u t h t twh n t ato o BS t he r i ft o EPDM S40 :6 i 0,DVB S 3 0 , i . BPO S 1 0 , he t a ol e ol m ei i . t ot ls v ntv u S 3 L( he v l 0m t o ume r to o o ue e t y l e a s4 :1 t e pr p ton ofg l tn o ti a i f t l n o c coh x ne i ), h o ori e a i e t 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 日期 : 02 1— 1 2 0— 12 基金项 目: 广西 工学 院青年科学基金 资助项 目(0 1 ) 02 7. 作者简介 : 陈薇( 9 2) 女 , 1 6一 , 广西柳 州人, 广西工学院 讲师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6 O
广 西 工 学 院学 报
中图分类号 : TQ3 5 2
0 引 言
高 吸油性 树脂 是一 种 自溶胀 型 吸油材 料 具 有 吸油率 高 , ¨, 油水选 择性 好 , 压后 不漏 油 , 受 回收方 便 等诸 多优 点 , 清 除油 类 污染 、 善 人类 生 存 环境 中起 着重 要 的作 用 。 外可 用 作纸 张 、 胶 等 助 剂 和 油 雾过 滤 在 改 此 橡
油 性 基 团与 高 吸油性 树脂 的性 能有 着密 切关 系 。 研 究采 用悬 浮聚 合 法来 合成 高 吸 油树 脂 , 本 以易 得 、 价廉 的
共 聚 单体 甲基丙 烯 酸丁酯 、 烯 酸丁 酯 来合 成 高 吸油树 脂 , 利用 正交 实验 手段 , 丙 并 以不 同油 品 的 吸油 率 为相
22 高吸油 树 脂 合成 . 在 装有 回流搅 拌器 及温 度计 的三 口烧 瓶 中加入 明胶 分 散剂 和蒸馏 水 , 加热 溶解 。 后分 别 加入 不 同的单 然 体、 交联 剂 、 引发 剂 的混合 物 , 0 -9 ' 在8 " ,oc以及 氮气 保 护下 采用 悬 浮聚合 法 进行 聚合 反 应 , C- 反应 时 间6 , h 即


食 用 油 ( 要 含有 脂 肪 酸甘 油脂 系列 ) 吸 收方 式 , 主 的 只能通 过 树 脂 间 的空 隙 和 树脂 的 粘 度 将 油 品包 裹 住 ; 因
此 , 吸油 树脂 不 适合 于 生活 中使用 的食用 油 吸收 。 该 由正 交实 验及 方 差分 析可知 : 最佳 工 艺条 件 为 : 。 , A B C D。在此条 件 下苯与 甲苯均 有较 高 的吸油 率 , 所得
产 品的颗 粒小 而均 匀 。
n H

3 2 单 因素试 验 . 经方 差分 析 可得 出显 著性检 验 结果 : 响试验 的 主要 因素 为交 联剂 和 引发剂 。 吸收 甲苯时交 联 剂用 量 影 在 C有 高度 显 著 的影 响 , 引发剂 用 量为 次要 显 著 ; 苯的 吸 收略 有 差 异 。 了解交 联 剂 和 引发 剂 在 实验 中的 而 对 为 影 响 , 别 以这两 种 主要 影响 因素进 行单 因 素试验 , 以吸油率 考 查 。 分 并 同时进 行正 交 表 中优 化 配方 的实 验 , 以
文章编号
10 —4 0( 03 10 5 —5 04 6 1 2 0 )0—0 90
高吸油树脂 的合成 及性能研究
陈 薇, 英, 张 冯 军 , 潘建 福
( 西 工 学 院轻 工 化 工 系 , 广 广西 柳 州 55 0 ) 4 0 6

要 : 甲基 丙 烯酸 丁酯 、 烯 酸 丁 酯 为 单 体 , 苯 二 甲酸 二 丙烯 酯 为 交 联 剂 , 过 氧 化 二 苯 甲酰 ( P 作 引发 剂 , 以 丙 邻 用 B O)
1 . 4 2 6 1 . 4 2 7 1 . 0 O 5 1 . O O 8
7 06 .
1 3 .8
1 2 .2
12 .O
1 4 . 5 1 6 .1 1 3 .3
1 . 4 3 9
90 . 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 期
花生油、 杂油 ( 以猪 油为 主 ) 的吸 油率 为 目标 , 采用 方 差分 析方 法 处 理数据 。 交 实验 安 排如 表 1 示 , 验分 正 所 实 析 则如 表2 所示 。 直 观 表 1 据 显示 : 吸 油树 脂对 含 有 环状 芳 香烃 结构 的 甲苯 和苯 的吸 油性 能 远 比对 花 生 油及 杂 油 的 数 该 好 , 吸油率 高 ( 高达 1 . 7 / ) 保 油率 也 很好 , 达 8 以上 ; 是将 油 品 吸入 树脂 内部 , 其 最 4 6gg , 均 5 它 以其 特 有 的三 维 网 状 结 构 将 油 紧 紧 包 住 树 脂 。 对 含 有 脂 肪 酸 系 列 的油 性 品如 : 生油 、 油 的 吸 油 率 很 低 ( 高 只有 而 花 杂 最 15g g 。 . 3 / ) 由此 可见 , 实验 所 得树脂 只适合 用 于工 业 上含 有 环状 芳香 烃 系列 的 油性 品的 吸 收 , 对 于 生活 中 而
应 考查 指 标 , 行 最佳合 成实 验工 艺选 择和 优 化 。 进
2 实 验 部 分
2 1 实验 原材 料 . 甲基丙 烯 酸丁 酯 ( 业级 ) 丙 烯酸 丁酯 ( 业级 ) 过 氧 化二 苯 甲酰 ( P 化 学 纯 ) 邻 苯二 甲酸烯 丙 基酯 工 , 工 , B O、 , ( 学纯 ) 明胶 , 化 , 甲苯 , , 生油 , 苯 花 杂油 ( 以猪油 为 主) 。
验证 最佳 条件 , 实验工 艺 及数据 如 表3 4 、 所示 。
表1 各种油品吸油率正 交实验 安排及数据
1 2 . 2 1 5 . 3 1 2 . 3 1 . 4 3 3 9 O .5 1 88 O. 1 .9 3 2
7 7 . 9
1 1 . 6 1 5 . 3 1 8 .1 14 . 5 1 1 .3 1 1 .O 1 5 .3 1 0 . 8 1 3 . 4
4 . 6 0 8 3 . 0 4 5 4 O . 5 3 9 . Z 3 . 6 1 9 3 . 5 4 Z 3 9 . 1 3 9 . 2 3 . 1 6 7 3 . 3 O O 3 7 . 6 3 6 . Z 6 9 5 6 . 3 1 9 . 5 1 O Z 1 . 6 4 1 . 8 5 6 1 Z . 4 O 1 4 11 3 0 7 . 6 1 . 9 5 Z 1 . 7 5 3 1 4 . Z 3 7 6 9 1 8 0 . 1 .1 4 4 1 . 0 3 1 4 3 . 9 0 8 5 3 6 . 1 2 5 1 4 . 3 5 8 4 .1 4 5 1 4 . O 3 6 Z 1 8 . 7 0 8 3 1 . 8 5 Z 1. Z 4 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Vo1 4 N o.1 .1 M a . 03 r 20
第 1卷 第 1 4 期 2 0年 3 0 3 月
广 西 工 学 院 学 报 J UR l OFG O NA UA NGX I UNI E I C V RSTY OFTE HN0 0 L GY
剂。
l 实 验 原 理
高 吸油性 树脂 是亲 油性 单体 构成 的低 交联 度 聚合 物[ , 2 分子 间具 有三 维交 联 网状 结构 , ] 内部 有一 定 的微 孔 , 过 分子 内亲 油 基链 段 和油 分子 的溶剂 化 作用 , 高分 子链 段 伸展 开 , 时 网络 中 只有 共 价键 交 联 的交 通 使 此 联点存在, 由热 力学 推动 力 推动 , 高分 子 充分 溶胀 后 , 分子链 伸 展到 一 定程 度 , 慢 慢 回缩 , 存 在 弹性 当 高 会 即 回缩 力 , 最终 达 到热 力学 平衡 态 , 树脂 发 生膨 润 作用 而 吸油 。 使 由于 交联 结构 的存 在 , 树脂 不会 溶 于 油 , 而油 品则 包裹 在 网络 结构 中 , 而达 到 吸油 、 从 储油 的 目的 ; 般 单体 的亲 油 能力越 强 , 一 吸油 率 就越 大 。 联 度 和亲 交
20年3 03 月
得到 颗粒 状的 高 吸油性 树脂 。 本实 验 固定反 应 温度 为8 " 0 C~ 9 " 反应 时 间为 6 ~7 , 0 C, h h 以共聚 单体配 比、 交联 剂 用 量 、 引发 剂用 量 、 分 散剂 用量 为 自变 量 , 吸 油率 作 表征实 验对 象 的指 标 , 用正 交 表 ( 3) 安排试 验 。 用 选 L (‘ ) 2 3 高吸 油 性树 脂吸 油率性 能 测定 L . 3 ]
甲苯

花 生油 杂 油
K}
甲 苯

1 7 . 0 0 5 8 1. 4 21 1. 4 51 15 . 8 5 7 8
Hale Waihona Puke 3 . 4 7 0 3 . Z 8 3. 7 7 3 9 . 8 3 4 9 7
花 生油 杂 油
甲苯

3 . 5 5 7
4. 8 1 3. 8 9 3 . 2 3 O 3 . 3 0 Z 3 7 . 7 3 9 . 8 1 7 .9 3 1 6
花 生油 杂 油
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高吸油树脂 。 吸油率 作性能指标 , 用正交试验 分析各种影响 因素。 出最佳工艺条 件为 : 将 利 得 At BC D:此 时 单 体 配 比为 : 1: , 丙烯 酸 丁 酯 : 甲基 丙 烯 酸 丁酯 一3 2 引发 剂 为 0 9% } 联 剂 为 0 3 ; 散 剂 为 4 :; . 交 .% 分 %的 明 胶 水溶液 。 关 键 词 : 油 性 树 脂 , 浮 聚 合 } 交 试 验 吸 悬 正 文献标识号 : A
O 9


3 结 果 与 讨 论
3 1 正 交试 验 及结果 . 试 验 采用 悬 浮 聚合 法 , 利用正 交 实验 研 究最 优 化条 件 , 要考 虑 单体 配 比( 、 主 A) 引发 剂 用量 ( 、 联 剂 B) 交




用 量 ( 、 散 剂用 量 ( 四个 因素 , C)分 D) 上述 各 因 素 各取 3 水 平 , 个 选用 ( 3) T交 表 安 排试 验 。 甲苯和 苯 、 L ( ) - I 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