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情景题和表格归纳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三单元第9课《三峡》表格教案 (2)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三单元第9课《三峡》表格教案 (2)

动态描写、静态描写 借景抒情
俯视仰视多视角描写
课堂 小结
(2 分钟)
提高学
生对课堂
知识要点
师:大自然用它的鬼斧神工缔造了三峡||,郦道元
整理本节 的 归 纳 和
用他的妙笔去装点三峡||,歌唱家用心声赞美三峡||,人 民用智慧改造三峡||。同学们||,让我们高声诵读课文||,
课知识要点||。 诵读课文
用本课所 学的写作方法 进行练笔||。展 示自己的作品 ||。
通过练 笔进一步 掌握写景 的方法和 技巧||,学 以致用||。
板书设计
26. 三 峡
三峡
山 —————————高峻美 夏 —— 奔放美
水 —— 春冬 —— 清幽美 秋 —— 凄婉美
热爱赞美 借景抒情
第4页/共4页

《三 峡》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
讲课教师
广元市利州中学 罗正建
教材分析
1.本文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是一篇精讲课文||。本单元收
集了我国古代以自然山水为题材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情是景的灵
魂||,
景是情的载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情感是领悟景物意蕴
步领会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3.本文共计两课时完成||,今天上的是第二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七年级和上一个单元文言文的学习||,已有一定的文言文知识积累和学

文言文的方法||,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已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文言文内容||,
但还需在文言文学习兴趣上有所提高||,加强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整理能力 ||。
让三峡之美回荡心田吧!

八上作文详略表格

八上作文详略表格

课时教学案学校:导入激趣明原委晓方法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

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

雕塑是这样,写作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这就是我们本堂作文课要训练的目标:学生讨论,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概括回答小组讨论,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概括作答。

学生归纳,教师梳理;讲解与赏析、一、导入同学们,在开始今天的写作练习之前,我们先来轻松地了解这样一个故事。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着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

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

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

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

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

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二、案例分析(一)详略安排的意义俗话说,红花还要绿叶扶,详写好比红花,略写好比绿叶。

要使我们的文章美起来这两者都不能缺少。

作文材料的详写与略写,都取决于文章的中心意思的需要。

能够充分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要详写;与中心意思有关而又不能不写的材料(照顾到内容的连贯、文章结构的完整)要略写。

所以,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具体的谋篇布局的步骤是—定中心,二定选材内容,三定详写略写。

那么,在记叙的过程中,怎样安排详写和略写呢?(二)我们一起来阅读学习魏巍的《我的老师》。

作者在文中共写了七件事。

在这些事件中哪些是作者详写的,哪些是作者略写的呢?(投影出七件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老师教我们跳舞;③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④老师教我们读诗;⑤我们看老师写字;⑥老师排除我和同学之间的小纠纷;⑦我梦里寻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练习题以及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练习题以及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物理〔新人教版〕第一章、机械运动学问点归总第一章机械运动一、参照物〔1〕定义:为探讨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探讨问题的便利而定。

如探讨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状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视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探讨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探讨对象总是静止的。

二、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纳:时间一样路程长那么运动快〔2〕比较百米运发动快慢采纳:路程一样时间短那么运动快〔3〕百米赛跑运发动同万米运发动比较快慢,采纳: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纳这种方法描绘运动快慢。

4、分类〔依据运动路途〕:〔1〕曲线运动;〔2〕直线运动Ⅰ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v=s/t 变形t=s/v,s=vt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干脆测量工具:速度计速度图象:Ⅱ变速运动:A、定义:运动速度改变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需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D、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

第三单元《物态变化》4.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

第三单元《物态变化》4.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
(3)[3]要想知道水烧开时温度的变化情况,还需要补充的器材是温度计, 用温度计测量水烧开后温度是否变化。
(4)[4]为了节约能源又让水尽快烧开,可采用的办法有:适当减少水的质 量、提高水的初温、给纸杯加盖子等。
方法归纳
沸腾是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剧烈的汽化现象;水沸腾时不 变的温度为沸点,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典例精析
典例5.(2022秋·湖南岳阳·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以下对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汽化现象的说 法中,错误的是( C ) A.蒸发和沸腾都需要吸热 B.蒸发和沸腾都是由液态变为气态 C.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D.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解析】A.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汽化现象,而汽化过程需要吸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汽化现象,都是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而沸腾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发生,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蒸发是在液体表面进行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一种 剧烈的汽化现象,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 化的特点
1.能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沸腾现象,了解沸点的概 念。 2.能用图象描述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情况,理解 沸腾的条件及图象的意义。 3.知道沸腾与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一、设置情景,提出问题
一群业余登山队员登上一座高山后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 如煮很长时间的饭是生的,把手伸到“开水”中也不烫手等。 队员们百思不得其解。你们能这些怪现象或者提出问题进行探 究吗?
该实验器材组装要遵循“自下而上”的原则。减少水量和提 高水的初温及盖上带孔的硬纸板都可以缩短给水加热的时间,故 实验时一般要加入“适量热水”并“盖上硬纸板”。

八上期末专题复习六:综合性学习“我们的互联网时代”

八上期末专题复习六:综合性学习“我们的互联网时代”
活动情势三:
【答案】8.⑴示例:举行读书报告会;举行“我爱读书”征文比赛; 办一期介绍名著的黑板报等(每写一点得1分)(活动情势设计合 理即可)
⑵下表是某同学搜集到的本校学生阅读的情况,请根据相关数据,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 的发现。(2分) 某中学学生阅读情况调查表
.
⑵示例:这所中学喜欢阅读的学生人数逐年增长(或不喜欢阅读的学生越来越少);喜 欢网络阅读的学生人数增长最快(喜欢阅读纸质书籍的学生人数增长缓慢)。
⑵针对众多学生使用“作业软件”这件事,初三⑴班准备开战“作业 软件使用利弊谈”班会活动,请你从利弊两个角度各陈说一条理由。 (4分) 利:
弊:
⑵(4分)参考示例:利:网络上资源丰富,可以解决很多疑难问 题;方便、快捷;运用得当,是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可以呈现同 一题的不同解题方案。(2分)(答到其中两点得全分)弊:一遇 到问题就使用“作业软件”。久而久之不愿独立思考问题,会产生依 赖性;对于自觉性(自控力)差的学生。“搜作业”就变成了纯洁的 “抄答案”。(2分)(答到两点得全分)
.26.传统阅读与网上阅读都有利有弊,同学们对此众说纷纭。你认为 哪种阅读方式好呢?为什么?(3分) 26.(两种方式任选其一即可,但观点要明确,理由要充分。) 示例1:我认为传统阅读好。因为:传统阅读可以让你触摸书本,感受 书香,可以细细咀嚼品味,不伤眼睛,所以我认为传统阅读好。 示例2:我认为网上阅读好。因为:网上信息量大,查阅方便快捷,生 动形象直观,所以我认为网上阅读好。(观点1分,理由2分,共3分) 27.在本次活动中,请你向同学们推举一本你喜欢的书并说明理由。 (2分)
27.正确写出推举的书目并且要有书名号得1分,只有书名没有书名号 不给分;理由言之成理即可1分;共2分)
28.活动即将结束了,你也写一句关于“热爱读书”的话作为自己的 座右铭吧。(2分)

湘教版八上数学-看表格学方根

湘教版八上数学-看表格学方根

看表格 学方根
吴育弟
一、列表归纳
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这三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容易混淆.下面采用列表的方式给予归纳概括. 二、温馨提示
(1)求一个数a 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利用开平方与平方互为逆运算可以求一个正数的平方根.
(2)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利用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可以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3)利用开方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应注意所求的解要符合实际意义.
算术平方根
平方根
立方根
概念 若2x a =(x ≥0),则x 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
若2x a =,则x 叫做a 的平方根
若3x a =,则x 叫做a 的平方根
表示方法 a
a ±
3
a
a 的取值范围 a ≥0
a ≥0
a 为任意实数
性质
① 正数有一个算术平方根;②0的算术平方根是0;③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
① 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②0的平方根是0;③负数没有平方根
①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②0的立方根是0;③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重要结论
2()a a = 2a a =
2()a a ±= 2a a =
33()a a =
3
3a a =
求法 正数的正的平方根
开平方
开立方。

情景关系练习题

情景关系练习题

情景关系练习题情景一:小明在学校门口等朋友小明站在学校门口,等待着他的朋友。

阳光明媚,学校门口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小明环顾四周,看到学校大门的旁边有个长椅上坐着一个年轻人,他怀疑那个人是他的朋友之一。

小明开始思考,如何确认那个人是否是他要等的朋友。

他决定向那个人走去,但是要小心不要冒犯到陌生人。

小明轻轻走近,心中有些紧张。

终于,他决定用一个暗示性的问话来确认那个人的身份:“你好,你是不是刚刚从图书馆出来?”那个人微笑着回答说:“是的,我刚刚离开图书馆。

”小明松了一口气,因为这正是他预期的回答。

小明接着和年轻人交谈起来,他们聊起了学业、兴趣爱好等话题。

渐渐地,小明确认了这个人就是他要等的朋友。

他们决定一起去图书馆学习,并相约下次再一起见面。

情景二:小红去店里买东西小红走进一家商店,准备购买她需要的商品。

她在店里四处寻找,却找不到所需的商品。

小红感到有些沮丧,于是她走向柜台,准备向店员寻求帮助。

她决定使用礼貌的方式询问店员:“对不起,请问这里是否有我的所需商品?”店员微笑着回答:“抱歉,我们暂时没有这个商品,但是您可以去我们位于附近的分店看看,那里可能有您需要的。

”小红感激地向店员道谢,并且决定按照店员的建议去附近的分店找找看。

情景三:小明去医院问诊小明身体不舒服,决定去医院进行问诊。

他来到医院门诊大厅,发现大厅里很多人在等候。

他找到登记处排队登记,然后坐在等候区等候他的叫号。

等待的过程中,小明观察到医院的工作人员非常忙碌,但他仍然希望尽快得到咨询。

小明看到有个医生走进门诊大厅,他猜测那个医生可能是他的号。

小明决定利用正确的方式获取自己的叫号情况。

他起身走向接待台,礼貌地询问:“对不起,请问我的叫号情况如何?”护士看了看登记表,回答说:“您的号码是B2345,您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小明明白了自己的位置,于是回到座位上等待他的叫号。

总结:以上情景展示了在不同场景下,如何通过正确的方式与他人互动。

无论是等待朋友、购物还是医院问诊,礼貌、耐心和准确的表达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人教部编版】2017年秋八上语文:第22课《愚公移山》表格版教案

【人教部编版】2017年秋八上语文:第22课《愚公移山》表格版教案

课题22愚公移山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和虚词,辨析一词多义。

2.了解寓言的特点。

3.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重点难点1.反复朗读课文,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策略方法朗读法、师友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课前导学1.了解列子及写作背景资料。

2. 自学生字词:万仞.(rèn)冀.州(jì)惩.(chénɡ)塞.(sè)迂.(yū)荷.(hè)箕畚..(jī běn)孀.妻(shuānɡ)智叟.(sǒu)始龀.(chèn)穷匮.(kuì)亡.以应(wú)厝.(cuò)陇.(lǒnɡ)朔.(shuò)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交流感知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1.作者以及背景资料。

2.生字、生词的读音和释义。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一共四段,勾画了几幅图画?是哪几幅图画?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江涛演唱的《愚公移山》后引入课题:这首歌源于一个古老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却昭示我们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要不畏困难勇于前行。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千百年来让炎黄子孙为之感叹的愚公,见识他的移山壮举。

.组织全班交流预习内容。

1.学生交流作者的写作背景和生平。

2.师友互相检查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3.自主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研读共品三、研读课文:1.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愚公移山的目标是什么?愚公移山的方法是什么?(用原文回答)教师适时引导教师选点精讲,进行学法指导。

1.师友讨论明确:可用课文原句,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2.全班交流。

2. 移山非移物,在挖山过程中有哪些困难?总结提高四、课堂总结1.师友归纳,总结知识:2.总结收获,点拨提升。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情景默写二、基础知识综合2.同学们将为展板中的名句选取适配的山水画,下面是山水画的介绍词,请你完善。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在艺术领① (yù)发展中都有“书画同源”的说法,魏晋南北朝形成的山水画体系就与传统诗词有着()的联系,可以说诗歌与绘画的融合是山水画的()特征。

任何山水画营造的意境美都离不开诗意美,文人骚客不仅② (shàn)长诗歌创作,同样热③ (zhōnɡ)于用绘画表情达意。

当山水画发展至唐宋较为成熟的时期,使文人画家开始在画中题诗,这不仅能()画作典雅的文化韵致,还能更充分地表达画者的思想感情。

(席威《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研究》)(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①①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亲密无间核心凸显B.密不可分核心彰显C.亲密无间中心彰显D.密不可分中心凸显(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王维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甲诗写于诗人出使边塞途中,叙述所见所闻所感,写尽边塞奇观,抒尽胸中豪情。

B.甲诗颔联以“征蓬”自比,写出自己如蓬草一般无依无靠,表达作者的飘零之感。

C.乙诗前两句以动衬静,人物和景物融合为一,共同构成幽静脱俗的隐居生活画面。

D.两诗都用比喻手法写眼前所见之景,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4.甲乙两诗写于诗人不同的人生阶段,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链接材料】甲诗是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凉州时所作。

[八上部编】21 梦回繁华 表格+文本式教案设计(共2篇)

[八上部编】21 梦回繁华 表格+文本式教案设计(共2篇)

人教部编版初二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文本式+表格式(共2篇)21 梦回繁华课题梦回繁华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准确认读并理解“擅长、春寒料峭、摩肩接踵、长途跋涉”等词语。

2.了解《清明上河图》的意义和历史地位。

过程与方法1.学习作者细致入微、想象丰富的写作方法。

2.体会作者细腻生动的语言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北宋时期繁华的社会风貌,培养对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自豪感。

课前预习作者简介毛宁,我国书画评论家。

写作背景本文选自《中外绘画名作八十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有改动。

北宋时期已成历史,且年代久远,只能通过文学文字记录去了解和想象当时的精神风貌和生活状况,本文就是通过《清明上河图》这一重要文化资料去了解北宋汴京的生活状况。

而且建炎之后,南渡的北宋遗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清明上河图》有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所以作者说“梦回繁华”。

读准字音汴.京(biàn)田畴.(chóu)跋.涉(bá)漕.运(cáo)舳舻..(zhú lú)握篙.(ɡāo)摩肩接踵.(zhǒnɡ)络绎..不绝(luò yì)长而不冗.(rǒnɡ)遒.劲(qiú jìnɡ)辨清字形理解词语舳舻相接:船只首尾衔接。

舳,船尾。

舻,船头。

春寒料峭:料峭,微寒。

形容初春的寒冷。

跋涉:爬山过水,形容旅途艰苦。

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

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摩肩接踵:肩并肩,脚碰脚。

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很多,往来不断。

遒劲:雄健有力。

形态各异:指很多事物形状、姿态、形式不尽相同,各有各的特色。

新课导入同学们知道我国国宝级名画《清明上河图》吗?(学生回答“知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学案-第四章小节知识点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学案-第四章小节知识点练习

第一节交通运输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掌握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能联系实际需求作出恰当的选择。

2.通过读图描图,说出我国铁路分布格局及主要铁路干线的分布,学会选择合适的铁路干线。

学习过程一、比较特点学会选择1.展示情景“小明一家的大连之行”,比较客运交通的方式。

问题引领:(1)小明一家在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各有什么需求?(2)你认为哪种交通运输方式能满足他们各自的需求?还有其他的交通运输方式吗?(3)由此可以看出不同客运交通方式的特点。

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2.根据教材P85图文资料和下图,比较几种货运交通方式的特点,完成下面的表格。

运输方式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管道运输比较项目运量(大小)运价(高低)运速(快慢)3.在不同的生活情景中,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1)小组合作完成教材P86活动题1。

思考:选择客运方式,应考虑的主要因素:(2)小组合作完成教材P86活动题2。

思考:选择货运方式,应考虑的主要因素:二、读图描图铁路干线1.读图,了解我国铁路网的分布格局。

中国主要铁路分布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2010年中国各省行政单位人均工业总产值问题引领:(1)阅读中国主要铁路分布图,说出我国铁路的分布格局。

(2)结合提供的地图资料,分析我国铁路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

2.熟悉铁路线的命名方式,找出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

问题引领:(1)结合教材P88页活动第1题,熟悉我国铁路的命名方式。

(2)在中国主要铁路分布图上找出东西向和南北向的铁路干线,并完成表格。

南北铁路干线(自东向西排列)东西铁路干线(自北向南排列)(3)设计图例,在中国政区简图上描出我国东西向和南北向的主要铁路干线。

3.寻找交通枢纽,畅游中国,规划路线。

中国铁路干线分布图问题引领:(1)在中国主要铁路分布图中找出主要的城市如:北京、上海、郑州、济南、兰州、徐州等,让学生认识这些城市所在的省区。

(2)在图上描出这个城市有哪些铁路线交汇,认识主要铁路干线名称。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三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钱塘湖春行》表格教学设计与反思(1课时5页)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三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钱塘湖春行》表格教学设计与反思(1课时5页)
2.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
用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准确体会诗歌 Nhomakorabea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难点
准确赏析词语的含义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采用点拨、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相结合的授课方法。倡导教师必要的牵引到放手,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适时的启发点拨,使整个教学导之有序,从而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钱塘湖春行》
执教者
王艳芝
课时
1课时
所属教材目录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钱塘湖春行》是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首古诗。它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佳作,也似一篇游记,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诗歌中的佳作之一,亦是古典诗歌中的写春佳作,其中的写春名句堪称绝妙之笔。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古诗词的能力,如果正确引导学生去品析诗人的语言和情感,学生是能够体会出诗歌的韵律美的。
六、古人眼中的春天可以说美到了极致,那么我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用你的妙笔把它描绘出来。(出示幻灯片)
七、检测提升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综合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华夏之邦,九州之首,今谓河北,古称冀州。

春秋五霸分治,战国七雄争锋,秦皇四海归复,燕赵一脉相承。

勤劳、智慧、(kuān hòu)的河北人民历代顽强拼搏,英勇奋斗,名杰辈出,功垂史册。

正襟危坐,看河北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抑扬顿挫....,读河北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míng jì)先贤教诲..,心怀家国,志存高远,在新时代奋发进取,奋力开创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新局面,努力把我们的家乡更加建设得幸福美好。

(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kuān hòu)①(míng jì)(2)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抑扬顿挫①教诲(3)下面是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查到的“危”字的四个义项,你认为该字在“正襟危坐”这个词语中的意思是()A.危险;不安全B.指人快要死C.高;高耸D.端正;正直(4)文段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你的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情景默写三、综合性学习3.某校在“人无信不立”活动月期间,开展了“反电信诈骗进校园”综合性学习活动,请(2)学校邀请派出所李所长进行“预防电信诈骗”专题讲座,王晓明同学说:“我既没有手机,也没有银行卡,去听了也没用。

”你打算怎么劝他呢?请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

四、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饮湖上初晴后雨宋朝·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物理八上实验表格分析题

物理八上实验表格分析题

物理八上实验表格分析题1.某小组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

他们在光具座上先固定焦距为f l=0.1米的凸透镜,按表一中的物距u依次进行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烛焰的像最清晰,他们用物体的高和光屏上像的高分别代表物体和像的大小,并将相应的像距v、成像情况记录在表一中。

然后他们换用焦距为f2=0.12米的凸透镜,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

表一(凸透镜的焦距为f1=0.1米)表二(凸透镜的焦距为f2=0.12米)实验序号U(米)V(米)物体高度(米)光屏上像的高度(米)实验序号U(米)V(米)物体高度(米)光屏上像的高度(米)1 0.05 0.05 光屏上不成像5 0.06 0.05 光屏上不成像2 0.15 0.3 0.05 0.1 6 0.15 0.6 0.05 0.23 0.2 0.2 0.05 0.05 7 0.24 0.24 0.05 0.054 0.3 0.15 0.05 0.025 8 0.3 0.2 0.05 0.03 3 (1)分别比较实验序号1或5中的物距u与各自凸透镜焦距的大小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时,光屏上不成像。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与3与4(或6与7与8)数据中的物距u与像距v 及所成像的变化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数据中的物距u与像距v的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沦是:不同的凸透镜,当它们成实像时,物距相同,像距和所成的像随焦距的增大而增大。

(4)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序号3和7中的像高和物高都相同,他们分析了凸透镜的焦距、物距和像距三者满足 时,像和物大小相同。

2.小明和小李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分别选用焦距为10厘米和15厘米的凸透镜,以及高度为5厘米发光体进行实验。

在安装和调试实验装置时,使 和光屏中心跟发光体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他们多次改变物距u ,并测出每一次的像距v 和光屏上像的高度h ,实验数据如表一和表二所示。

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情景默写二、基础知识综合A.坚强解救诚惶诚恐B.坚强拯救诚惶诚恐C.坚韧拯救正襟危坐D.坚韧解救正襟危坐(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他不但有作为文学家的才气,而且有作为革命家的魄力。

B.他不仅有作为文学家的才气,更有作为革命家的魄力。

C.他不仅有作为革命家的魄力,更有作为文学家的才气。

D.他不但有作为革命家的才气,而且有作为文学家的魄力。

三、名著阅读3.学校开展“阅读红色经典”活动,班长组织同学们围绕《红星照耀中国》一书来开展四、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宋·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乙】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南唐·李煜①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①李煜,南唐末代君主。

此词是作者被俘虏后囚于汴京时所作。

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词的词牌名都是“相见欢”,两词都抒写了词人登高远望的所见所感。

B.【甲】词中,用落日和逝水象征南宋国势日渐衰微,格调显得苍凉感伤。

C.【甲】词下片格调变激越为舒缓,是痛切的质疑、无望的感叹,无限悲慨。

D.【乙】词表现了对“离愁”的滋味讲不出,说不清的极其复杂的内心感受。

5.两首词都是写愁名篇,请分别谈谈两词抒写了哪些愁。

五、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北京市朝阳区人大附中朝阳分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北京市朝阳区人大附中朝阳分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北京市朝阳区人大附中朝阳分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综合2022年4月24日是第七个“中国航天日”,它的主题是“航天点亮梦想”。

学校计划组织“筑梦航天·共赴星辰”校园航天嘉年华活动,我们负责策划“神舟十三号英雄归来”这部分内容。

(一)【认识神舟十三】阅读这则报道,完成题目。

秋浓如酒时一飞冲天,春暖花开季载.誉归来。

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在太空遨游半年的神舟十三号飞船在东风着.陆场平安降落,太空【甲】出差【甲】驻留半年之久的3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安全顺利重回地球的怀抱。

他们在空间站组合体中工作生活了183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纪录【乙】他们完成了神舟飞船首次太空径向交会对接;他们从飞船撤离空间站到返回地面,只用了9个多小时,创下了中国航天员太空返回的最快速度……这是一次载人航天的圆满之旅,神舟十三号创下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多个“首次”。

1.对文段中两个加点词的意思和读音,以及【甲】【乙】两处的标点有同学产生了疑问。

请你帮他选出判断有误的一项()A.“载”在文中是“记载”的意思,应读zǎi。

B.“着”在文中表示“接触,挨上”的意思,应该读zhuó。

C.【甲】处应填双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D.【乙】处应填分号,表示分隔列举分句。

2.材料中的画线句是对这个事件的评价但表达欠妥,请你帮助修改。

(二)【采访神舟航天员】阅读下面内容,完成题目。

小记者:翟叔叔,①神舟十三号飞行工作一环扣一环,就像恢弘的交响乐层层推进。

您能简单地介绍一下此次飞行任务吗?翟志刚:这次飞行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一次重要飞行。

我们需要同时管理天和核心舱、神舟十三号飞船、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形成的组合体,并执行了出舱任务。

沪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 复习作业七 表格归纳专项

沪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 复习作业七 表格归纳专项

沪教版八上物理复习作业七表格归纳专项1.某小组同学在学习了平面镜成像原理后进行分组实验,研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

甲、乙两小组分别选用了两组大小不同的蜡烛和两块薄玻璃板进行实验,他们将蜡烛放在玻璃板前不同位置处,测出每次像与物到玻璃板前反射面的距离,实验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表一实验序号物体到玻璃板像到玻璃板的的距离(厘米)距离(厘米)1 3.0 3.02 6.0 6.039.09.0表二实验序号物体到玻璃板像到玻璃板的的距离(厘米)距离(厘米)4 3.0 3.05 6.0 6.06 6.1 6.1(1) 分析比较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2) 分析比较1与4或2与5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不同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时,。

(3) 乙组同学在仔细分析了表中的数据之后,认为实验中有不足之处,请指出:。

(4) 丙组同学选用一组大小相同的蜡烛和一块玻璃板继续实验,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三中。

组内的成员在分析数据归纳结论时产生了分歧。

表三实验序号物体到玻璃板像到玻璃板的的距离(厘米)距离(厘米)7 2.7 3.08 5.5 5.899.09.3i 小芳认为根据表三中的数据无法得出第(1)题中的结论,而小红则认为只需将表三中最后一列数据依次修改为“2.7”“5.5”“9.0”即可得出第(1)题中的结论。

请问小芳的观点是的,小红的观点是的。

(均选填“正确”或“错误”)ii 结合第(1)题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及测量知识,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三中的数据,找出表三中的问题,并说明可能出现该现象的原因。

2.小华同学利用焦距f为15厘米的凸透镜、一个高度为3厘米的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等做“验证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实验。

实验中,所测得的物距u、像距v以及所成像的像高ℎ分别记录在下表中。

在验证得到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放大实像的初步规律后,又做了进一步研究。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一单元 口语交际·讲述 表格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一单元 口语交际·讲述 表格教案
课例名称
口语交际——讲述
科目
语文
教学对象
初二学生
课时
一课时
执教者
一、教材内容分析
1、了解“讲述”要注意的事项:
①注意讲述的对象和场合、氛围。
首先要明确讲述的对象。讲述的对象不同,讲述的内容和方式也就不同。这就是说,讲述要有针对性,要有听众意识。比如,对同学讲述你自己的故事,就要像平时跟他们说话那样亲切自然,多用口语,少用书面语;对师长讲述一件事,要态度诚恳,注意礼貌用语。此外,要注意讲述时的场合、氛围。例如,在朋友聊天、课堂交流和全校集会等,不同场合,选取的内容就可以有所不同,讲述的方式也应有所不同。为了营造有利于自己讲述的氛围,讲述者可以利用一些辅助手段,如播放背景音乐、制作课件、准备简单的道具等。
引导学生梳理课堂,加强认知。
让学生学以致用,学而后得。精心准备练习题。
把活动引向深入,让学生更接地气。
让学生把活动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巩固所学的内容,并迁移技能。
②讲述时要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具体生动。
讲述之前通要做好充分准备的时间,哪怕时间很短,也要充分利用。先想好你讲述的中心话题是什么,就不会散乱;讲述条理清楚,容易让人明白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
③注意口语表达的特点
要尽量使用简单的句式,多用短句,少用长句。有时为了强调,提醒听者注意,可以适当重复说一些话。尽量不用生僻词语和专门术语,以免造成不解或引来误解。还可以借助说话的停顿、语速、语气、语调和动作、表情,增强讲述的感染力。
2、培养学生准确地口语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根据活动要求讲述故事,口语表达顺畅,能抓住重点,条理清楚,具体生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讲述,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注意态度诚恳,注意礼貌用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新型情景题目方法建议:第一步:确定研究对象,探究性试验还是测量性试验,探究的多次测量为了得到普遍规律,测量是减小误差;第二步:审题篇,抓住关键词,例如变大,变小,越大越小,不同不同等一些有定性或定量大小关系的关键词。

第三步:找到因果关系,确定代表实验目的的实验现象的改变是由哪些条件改变引起的;第四步:利用已学知识类比,基础实验知识要扎实,比如斜面类比杠杆实验。

第五步:利用控制变量方法拓展,选用其他物体验证实验结论,得到普遍规律。

第六步:个别高中公式的记忆,电阻公式;个别知识的扩展,力的合成分解,磁生电,热电偶,水果电池,单摆,弹簧等【例题精讲】例1、某同学通过实验研究光的折射定律。

他将一束光分别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做了四次实验,记录的实验现象如图所示(a)(b)(c)(d)所示。

已知光在三中介质中传播时的速度关系为>>v v v。

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空气水玻璃(1)由图(a)与(b)【或(c)与(d)】中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大小变化关系,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a)【或(b)或(c)或(d)】中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及相关条件,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小义看到教学楼对面的玻璃幕墙把太阳光反射到教室里,他想:光在反射时会遵循怎样的规律?于是他利用平面镜、白纸板、量角器和激光笔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由图甲可以得出结论:反射角________入射角。

(2)如图乙将纸板NOF向后折,纸板上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

(3)小义想利用上述器材和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继续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他将白纸板和平面镜互换位置,做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但是他无法确定像的位置,他应该用_______代替平面镜,就可以解决问题。

请你写出平面镜成像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1. 在研究“光的反射”的活动中,某同学用同一束光分别投射到平静的水面、玻璃表面和光滑的金属表面,研究光在不同物体表面所发生的反射现象如图7(a)(b)(c)所示;接着又进一步研究光在同一物体表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间角度变化所发生的反射现象如图8(a)(b)(c)所示。

观察上述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图中AO 为入射光线、OB 为反射光线、ON 为法线)图7(a) (b) (c)图8 (a) (b) (c)①由图7(a)与(b)与(c)可知: 。

②由图8(a)与(b)与(c)可知: 。

2、小潘准备研究玻璃板下方的物体成像情况。

他在白纸上画一条黑线,保持玻璃板和黑线的位置不变,从三个不同角度观察,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图(a )、(b )和(c )所示。

再用另一厚度不同的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图(d )、(e )和(f )所示。

⑴分析比较图(a )、(b )、(c )或(d )、(e )、(f )可得的初步结论是: 。

⑵分析比较图(a )、(d )或(c )、(f )可得的初步结论是: 。

二、表格实验题【知识梳理】 1、常见错误:①对实验数据不能进一步分析,相当数量的学生会无从下手或犹疑困惑。

②结论表述不准确:或将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写成定性关系,或表述的结论超出了表格数据所给的范围。

③书写结论不规范:或漏写与结论对应的条件,以至结论不完整,或语无伦次颠倒因果关系。

(a )(c )(b )(d )(f )(e )例1、某小组同学学习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后,继续探究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实像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把发光物体A 分别放在焦距f 为15厘米、10厘米和5厘米的凸透镜前,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进行了多次实验,每次都在光屏上得到发光体清晰的像,测量并记下相应的物距u 和像的高度h 。

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和表三所示。

表一:发光体A表二:发光体A表三:发光体A实验 序号焦距 f (cm)物距u①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发光物体A 的高度为__________厘米。

② 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实像的高度与凸透镜焦距的关系。

④ 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与5与9、3与6与10或4与7与11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同一发光体通过凸透镜所成实像的高度是相同的。

例2、小张同学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像规律”以后,又继续“研究像高与哪些因素有关”。

于是他在实验室选用焦距为5厘米、10厘米、15厘米的凸透镜,高度为4厘米、6厘米、8厘米的发光物体及相应的实验器材进行正确实验,将收集到有关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表一 f =10厘米 物高8厘米 表二 f =10厘米 物高6厘米①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物距u 与像高的变化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物体在同一凸透镜中成实像时, 。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中的物距、物高和像高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物体在同一凸透镜中成实像时,物距相同,物体越高,像就越高。

小张在表二中尚有部分数据没有填写,若有可能请你帮他填写完整;若不能,请写出不能填写的理由。

为了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小张认为还需进一步进行实验,请在表三中填入拟进行实验的数据,以完成他的研究目的。

【巩固测试】1、小明利用如图7装置探究光在平面镜表面的反射规律,M 是一个小平面镜,E 、F 是两块硬纸板可以绕ON 前后转动.实验时让一激光器发射的一束激光,沿着与镜面垂直的硬纸板E 表面斜射到M 平面镜上,用量角器测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测量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时小明还发现将F 硬纸板绕ON 向前向后转到时,都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当E 、F 是两块硬纸板在同一平面上时,刚好能观察到反射光线。

图7分析小明同学的实验过程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记录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有:(任写两条)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凸透镜A (焦距为20厘米)前某一位置上,调节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观察到的现象如图(a )所示;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调换不同的凸透镜B 和C 重复实验,实验过程及观察到的现象如图(b )、(c )所示,已知f A >f B >f C 。

请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分析比较图(a )或(b )或(c )可得: 。

(2)分析比较图(a )和(b )和(c )可得: 。

表三 f = 厘米 物高 厘米厘像高(厘米)3、某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

他们在光具座上先固定焦距为f 1的凸透镜,按表一中的物距u 依次进行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烛焰的像最清晰,并将相应的像距v 记录在表一中。

然后他们换用焦距为f 2的凸透镜,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

为了进一步探究物距u 和像距v 之间的关系,他们进行适量的运算,将结果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的后四列中。

(已知f f 12<)表一(凸透镜的焦距为f 1)表二(凸透镜的焦距为f 2)(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数据中的物距u 与像距v 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数据中的物理u 与像距v 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不同的凸透镜,当它们成实像时,物距相同,像距随焦距的增大而增大。

(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经运算后得到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红同学利用图8的装置研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操作规范、正确。

每一次实验,她改变物距,并移动光屏,直至观察到清晰的像,其成像情况如图8(a )、(b )、(c )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物距、像距以及成像情况,得出初步的结论。

① 分析、比较图8(a )或(b )或(c )中物距与像距的大小关系以及成像情况,可知: 。

② 分析、比较图8(a )和(b )和(c )中像距随物距变化的关系以及成像情况,可知: 。

图85、某同学通过实验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他将蜡烛分别置于主光轴上物距大于凸透镜两倍焦距的不同位置,成像情况如图8(a )、(b )所示。

(1)观察图8(a )或(b )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图8(a )和(b )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某小组同学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当发光物体与光屏之间的距离L 确定时,将凸透镜从发光物体处缓慢向光屏移动的过程中,有时能在光屏上成两次清晰的像,有时只能成一次清晰的像,有时不能在光屏上成像。

为了研究产生这些现象的条件,该小组同学进行实验,并将每次实验中的相关数据及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5、6、7)的第一次成像数据中像距v 物距u 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 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5、或6)的第一和第二次成像数据中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同一凸透镜,当__________一定,移动凸透镜能在光屏上成两次像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继续分析比较表格是物屏距离L 与凸透镜焦距f 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在__________条件下,移动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次放大的像和一次缩小的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