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范本:3828-农村小学多途径利用本土资源实施感恩教育的研究

合集下载

小学感恩教育实施的实践研究

小学感恩教育实施的实践研究

谢谢观看
小学感恩教育实施的实践研究
01 一、引言
目录
02 二、文献综述
03 三、研究方法
04 四、结果与讨论
05 五、结论
06 参考内容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注重孩子的教育。 感恩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孩子的品德、情商和良好的 人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示旨在探讨小学感恩教育实施的实践研究,通 过分析相关文献和实践案例,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小学感恩教育提供参考。
最后,感恩教育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如果一个社会充满了感恩之心,那么这 个社会将更加和谐、更加公正。感恩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增强 社会的凝聚力,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实施感恩教育的步骤
1、增强教师的感恩意识: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要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首先教师自身要有强烈的感恩意识。这包括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教师能够以 身作则,积极展示出对生活的热爱、对他人的尊重和感激。
2、感恩教育的效果研究。学者们对感恩教育实施效果的研究表明,合理的感 恩教育能够提高孩子的道德水平、情商和人际关系,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3、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研究。尽管感恩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施过程中 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某些学校过于注重形式,感恩教育沦为表面功夫;另 外,教师对感恩教育的认识和方法也存在问题,导致效果不佳。
2、将感恩教育融入课程:在语文、品德、社会等课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程 内容,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理解他人对自己的付出,从而培养学生的 感恩意识。
3、举办专题活动:学校可以组织一系列的感恩教育专题活动,如“感恩父 母”、“感恩老师”、“感恩朋友”等主题活动,让学生有机会直接表达对他 人帮助的感谢。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报告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报告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报告第一篇: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报告“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芙蓉镇第一小学高晓曲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六少”提出的工作任务,以着力打造少先队思想引领工程,少先队成长服务工程,少先队权益维护工程,少先队组织建设工程“四大工程”为目标,并以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

在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下,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素质的提高,几乎每个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当然都是家庭的中心,在长辈的呵护下成长,他们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觉得别人对他们的好都是应该的。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就要从小加强德育教育,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尊重他人。

把感恩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始终,使学生从小常怀感恩之心,感激和记住那些有恩于他们的人,学会感恩,施恩与他人,用自己的爱心回报他人,回报社会,为以后能做一个服务于社会,关爱他人,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的思想打基础。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

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才会变得和谐、亲切,学生才会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才会对生活充满希望,才会懂得珍惜时间和机会,才会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业来报答周围的人和社会。

学生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形成而感到更加愉快,更加健康,这也是学生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主体人格的构建。

正是鉴于当前现实,根据这种指导思想,我们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1、我们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研究,就是要在青少年的心中播种高尚的道德的种子,引导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以平和之心、敬畏之心、感恩之心来对待学习,对待工作,对待生活,对待社会,对待自然,进而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和生命质量。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的研究将从最基本的活动研究开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2、通过组织各种感恩活动,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激祖国之恩,培养热爱祖国的高尚道德情操;感激父母养育之恩,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道德品质;感激老师的培育之恩,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良好品质;感激他人的帮助之恩,在生活、学习中互相帮助,乐于助人;感激自然的赐予之恩,使“爱护环境,保护自然”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感恩教育实践研究课题

感恩教育实践研究课题

一、课题背景感恩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道德观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

在当前社会,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科技的发展,青少年一代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缺乏责任感、自私自利、感恩意识淡薄等问题。

针对这一现象,我国教育部门高度重视感恩教育,将其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本课题旨在探究感恩教育在小学生中的实践策略,以提高小学生的感恩意识,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课题研究目的1. 了解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

2. 探索有效的感恩教育实践策略,提高小学生的感恩意识。

3. 为学校、家庭和社会提供有益的借鉴,推动感恩教育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小学生感恩教育现状调查(1)调查小学生对感恩的认识程度,了解他们对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感恩表现。

(2)分析小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2. 感恩教育实践策略研究(1)家庭教育方面:研究如何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

(2)学校教育方面:探讨如何在课程设置、教学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融入感恩教育,提高学生的感恩素养。

(3)社会环境方面:分析如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途径,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3. 感恩教育实践效果评估(1)对实施感恩教育前后的小学生进行感恩意识对比,评估感恩教育的效果。

(2)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家长、教师对感恩教育的满意度。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感恩教育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等。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小学生、家长、教师对感恩教育的看法和建议。

3. 实验研究法:选取部分学校进行感恩教育实践,观察和分析实践效果。

4.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感恩教育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五、课题研究步骤1. 准备阶段:确定研究课题,查阅相关文献,制定研究方案。

感恩教育课题研究报告

感恩教育课题研究报告

坊庄完小德育教育研究课题——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一、课题的提出1.社会现状的需要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的古训。

感恩就是意识到今天自己获得的一切,不是凭空而来,除了自己的努力,还有许多人在背后的创造和奉献。

感恩是一种本性和不可磨灭的良知。

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

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还是一种责任意识,自主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更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不断继承和发扬光大。

2、学校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

”对小学生而言,“感恩”他人的能力还非常有限,但从小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让他们懂得感谢和帮助,应该是我们现代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

3.儿童成长的需要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理解帮助他人,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的心,.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着孩子的”人。

在学生内开展感恩教育就是让学生从感恩思想中内省的自我发展要求,一生。

对塑造儿童完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心中激发出要我学好到我要学好,善的人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抽查数据摸底抽查”对此,我校对小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显示:有的学生景仰科学家,有的学生景仰体育、影视明星,只有少数学生表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示景仰自己的父母,“更何况孩子尚且对父母不怀感恩之心,可崇拜父母的孩子是最少的。

2024年“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调研课题实施方案

2024年“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调研课题实施方案

2024年“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调研课题实施方案感恩教育是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环节。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中小学生的感恩意识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本调研课题旨在深入了解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感恩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一、调研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小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和挑战。

在这一过程中,部分学生出现了感恩意识缺失、价值观扭曲等问题。

感恩教育作为一种传统美德,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为教育部门和学校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促进中小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和感恩文化的传承。

二、调研目标与任务本次调研的主要目标包括:明确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了解当前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施情况,分析影响中小学生感恩意识形成的因素,提出加强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具体任务包括:收集相关资料,梳理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对中小学生、教师和家长进行深入调查;分析调研数据,揭示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撰写调研报告,提出改进策略和建议。

三、调研内容与方法本次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小学生对感恩教育的认知和态度,学校感恩教育的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和教学方法,家庭和社会对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影响等。

调研方法将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多种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将覆盖不同年级、性别、家庭背景的中小学生,以获取广泛的样本数据。

访谈将针对教师、家长和学生进行,深入了解他们对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看法和建议。

观察法将用于了解学校感恩教育的实际开展情况。

四、调研对象与样本调研对象包括中小学生、教师和家长。

在选择样本时,将充分考虑地域、学校类型、年级等因素,确保样本的多样性和代表性。

具体样本数量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五、数据收集与分析数据收集工作将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研究》研究报告

《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研究》研究报告

《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研究》研究报告一、引言感恩是人类的一种美德,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表达。

感恩教育是培养孩子们感恩之心、感恩之情的教育活动,对于培养孩子的品德素质和情感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实践活动的研究,探讨小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施方法。

二、实践活动的背景现代社会中,消费主义和竞争意识泛滥,人们更加关注个人利益和欲望的满足,忽视了对他人的关心和感谢之情。

小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建设者,他们的价值观是我们应该关注和引导的对象。

因此,开展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实践活动的设计方案1.目标设定设定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感恩表达方式的培养和感恩行动的促进为主要目标,同时也包括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2.活动内容(1)宣传教育在学校内外张贴感恩教育相关的海报,举办感恩教育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对感恩教育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2)亲子活动开展感恩日活动,邀请学生和家长一起参与,通过亲子活动增进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孩子们感恩的习惯。

(3)志愿者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如清扫卫生、帮助老人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4)班级活动每周开展一次感恩班会,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恩经历,班级互动,增强学生对他人的关心和感激之情。

3.活动评估与总结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记录等方式,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总结和改进,为以后的活动提供参考。

四、实践活动的效果及分析经过实践活动的一系列组织和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学生的感恩意识得到提高学生通过活动的参与和亲身体验,意识到自己的幸运和他人的付出,培养了一种感恩之心。

2.学生的感恩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学生通过参与感恩班会和亲子活动,在表达感恩的过程中,增强了自信和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志愿者活动和班级活动,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实践活动的启示与展望1.教师的重要作用感恩教育活动需要由教师担任引导者,教师是学生感恩意识和行为养成的榜样,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他们认识到他人的帮助和付出。

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

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

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作者:方金平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第18期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

最近媒体上频繁报道的校园群殴、弑师等暴力事件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教育不仅仅要教孩子怎么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孩子学会感恩,学会做人,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一、实施感恩教育的必要性1.感恩教育是弘扬与传承我国传统美德的重要手段“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但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感恩文化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甚至出现了巨大的文化断层。

学校教育过于注重文化知识教育,忽略了教育的育人功能,停留在口头上“重视道德教育”是那样的苍白无力,感恩意识在学生心中逐渐淡化,只懂得索取不懂得付出。

随着时代的进步,感恩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也要与时俱进。

2.感恩教育是促使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径感恩情感的形成要经过一个自我认识与超越的过程。

现代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消费品,却没有提供充足的信仰与追求,古人说“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现代人说“穷得只剩下钱了”,都是对人们感恩情感缺失的真实写照。

须知,人与动物的最大不同就在于,人有一个内在的、具备丰富潜能的心灵世界,而感恩教育正是充实学生心灵世界、提升学生人格修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感恩教育实施的内容与策略(一)立足学校教育主阵地,唤醒学生感恩意识首先,做好思想渗透,学校开设道德讲堂,班主任上好感恩主题班会,学科教师结合各学科特点及事例灵活渗透感恩思想。

每天抓好《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孩子每天就守纪律,讲礼仪,把日常一举一动浸润在感恩的环境里,真心感受。

每学期利用多媒体组织学生观看感恩系列的影片,利用优秀电影资源,进行感恩教育的熏陶。

在愉快的影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培植学生的感恩心,提高学生道德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地发展。

其次,充分发挥活动的作用。

在学校里,感恩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思想动员上,应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孩子搭建实践的舞台,教给孩子感恩的方法,把学会感恩落实到生活中去。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调研课题实施方案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调研课题实施方案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调研课题实施方案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和谐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中小学生在感恩意识的培养上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和途径,本调研课题旨在通过系统的研究和实践,为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施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支持。

一、调研背景与目标背景分析:当前,社会节奏的加快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得中小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一些孩子缺乏感恩意识,对父母的付出视而不见,对社会的关爱麻木不仁。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对社会的和谐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因此,加强中小学生感恩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紧迫任务。

调研目标:通过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包括学生的感恩意识、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育实践等方面。

同时,通过对比分析,找出影响中小学生感恩意识形成的主要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教育策略提供依据。

二、调研内容与范围调研内容:主要包括中小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家庭教育在感恩教育中的作用、学校感恩教育的实施情况、社会环境对中小学生感恩意识的影响等。

调研范围:涵盖城市和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校,涉及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

三、调研方法与步骤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多种方法进行调研。

问卷调查主要用于收集大量数据,访谈和观察则用于深入了解具体情况。

调研步骤:设计调研问卷和访谈提纲,明确调研目的和内容。

在不同地区和类型的学校中随机抽取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规律和问题。

撰写调研报告,提出对策建议。

四、样本选择与分布样本选择原则: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同时考虑地区、学校类型、年级、性别等因素的均衡分布。

样本分布:按照城市和农村、重点和非重点、初中和小学等分类进行样本选择,确保各类型学校和学生都有相应的代表。

农村学校实施感恩教育有效途径研究

农村学校实施感恩教育有效途径研究

“农村学校实施感恩教育有效途径研究课题工作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家庭结构从原来的多成员多层次的结构变成了当今的4+2+1的结构形式,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加爸爸妈妈再加一个小孩。

孩子站在金字塔的顶端,全家人对这唯一的孩子无限宠爱,特别是孩子的祖父母辈。

衣食无忧、生活无虑的孩子在大人的关爱下长大,遇到困难更有大人帮忙解决,早已习惯于家长呵护。

例如一个四年级的学生仍然与奶奶睡一起,冬天洗澡奶奶包办,书包由爷爷整理,甚至吃饭时还要爷爷剥虾肉给他。

什么好东西都是自己先吃,先用,完全不想到别人。

家长过分溺爱,使孩子都变得娇生惯养、自私自利,对自己的亲人不懂得感恩。

为此,我确立了《“农村学校实施感恩教育有效途径研究》这一课题。

二、研究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懂得“感恩”,感恩祖国,感恩长辈,感恩老师,感恩同学等,切实提高学生感恩教育的实效。

2.本课题将探讨对小学生有效的感恩教育路径:家庭教育的引导是感恩教育的前提,社会环境的熏陶是感恩教育的关键,学校教育的培养是感恩教育的核心,学生的自我修养是感恩教育的落脚点。

提出应当构建家庭、社会、学校相互融合、渗透的感恩教育机制,形成教育合力,切实提高学生感恩教育的实效。

3.本课题将通过营造校园感恩文化,如国旗下讲话、联合晨会、主题班会等途径让学生了解感恩,知道为什么要感恩,怎样去感恩,养成感恩的习惯。

4.通过说一句感恩的话、做一件感恩的事等让学生学会理解父母长辈,关心父母长辈,孝敬父母长辈,以实际的行动报答父母长辈。

5.通过活动为学校德育特色的形成奠定基础。

三、课题组织研究的过程及主要措施1.教师精心准备,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本课题于2012年9月开始准备,于2012年10月完成课题方案并申报立项,于2012年11月底得到垫江县教育科学研究所立项。

课题编号为Y-2012-5.本课题成员如下:课题负责人:贺小奎课题组成员:所有学校班主任及学校行政和胡学雷老师。

农村小学感恩教育课题研究报告.doc

农村小学感恩教育课题研究报告.doc

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一、课题的提出1 .社会现状的需要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的古训。

感恩就是意识到今天自己获得的一切,不是凭空而来,除了自己的努力,还有许多人在背后的创造和奉献。

感恩是一种本性和不可磨灭的良知。

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

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还是一种责任意识,自主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更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不断继承和发扬光大。

2、学校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

”对小学生而言,“感恩”他人的能力还非常有限,但从小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让他们懂得感谢和帮助,应该是我们现代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

3 .儿童成长的需要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

”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开展感恩教育就是让学生从感恩思想中内省的自我发展要求,在学生内心中激发出要我学好到我要学好,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对塑造儿童完善的人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此,我校对小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摸底抽查”,抽查数据显示:有的学生景仰科学家,有的学生景仰体育、影视明星,只有少数学生表示景仰自己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

”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是最多的,可崇拜父母的孩子是最少的。

孩子尚且对父母不怀感恩之心,更何况对对同学、对老师、对社会呢?当今,虽然物质生活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是学生的感恩意识缺失,不懂感恩,不会感恩,拒绝感恩的现象时有发生,暴露出基础道德滑坡,理念信念缺位,价值观念扭曲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究其原因有三:一时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在家中备受溺爱, 长辈们只知道默默付出,却忽略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只是孩子们以为向长辈们索取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养成只想索取不思回报的习惯。

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创新点

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创新点

农村小学多途径利用本土资源实施感恩教育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本土资源作为小学感恩特色教育资源的重要来源,其开发和利用对感恩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运用多种方式合理开发本土丰厚的教育资源。

2、深度挖掘本土自然风景资源、风土人情资源、神话传说资源、典型人物事迹的教育意义,丰富农村小学感恩教育资源,有效弥补教学硬件上的不足。

3、在实施学校感恩特色教育中,适度取舍,融合优势本土资源,拓宽校本课程教学空间,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深入推进课程改革。

4、开发利用本土资源实施感恩特色的教科研活动,有效促进教师关注本土各种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增强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系,融洽教师与家长、学生的关系。

扩展学校感恩特色教育空间,让社会对学校特色教育有深入了解。

5、在运用本土资源实施感恩教育过程中激活学生的体验,让感恩情怀与社会生活深度链接,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促进思想与行动保持一致,锻炼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在开发、挖掘、利用本土资源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增进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让社会关注、理解、践行学校感恩教育。

拓展课程教育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锻炼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
促进教学相长。

“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笔记本上,我开始构思这个课题实施方案。

感恩,一个看似简单却又深远的词汇,对于小学生来说,如何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感恩,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1.当前社会背景下,小学生普遍存在着感恩意识淡薄的问题,这不仅仅是一个家庭问题,更是社会问题。

通过感恩教育,可以培养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庭责任感。

2.感恩教育有助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标1.探讨小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2.培养小学生具备基本的感恩意识和行为。

3.通过感恩教育,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研究内容1.感恩教育的理论探讨:包括感恩教育的内涵、价值、原则等。

2.小学生感恩现状的调查与分析: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小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

3.感恩教育实践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包括课程设置、活动组织、评价体系等。

4.感恩教育效果的评价与反思:通过对比实验、数据分析等方式,评价感恩教育的效果。

四、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感恩教育的理论研究现状。

2.问卷调查:设计问卷,调查小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

3.访谈:与小学生、家长、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感恩教育的看法。

4.实验研究:设计实验方案,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感恩意识变化。

五、实施方案1.第一阶段:理论探讨与现状调查(1)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感恩教育的相关理论。

(2)设计问卷,进行小学生感恩现状的调查。

(3)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

2.第二阶段:感恩教育实践方案的设计与实施(1)根据调查结果,设计针对性的感恩教育课程。

(2)组织感恩教育活动,如感恩节、母亲节等。

(3)建立感恩教育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自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

3.第三阶段:感恩教育效果的评价与反思(1)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感恩意识变化进行对比分析。

六、预期成果1.形成一套完整的小学生感恩教育体系。

农村小学中段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方案

农村小学中段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方案

农村小学中段学生感恩教育旳实践研究实行方案一、课题旳研究背景及意义(一)课题研究背景:当今社会,诸多人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被爱,不知回报;只知接受,不知责任……这一现实状况与我们德育教育中“感恩教育”旳缺失是有很大关联旳,目前诸多教育者认识到了这一缺失,并付诸行动,怎样推进社会、家庭、学校三方联动,形成“感恩”旳整体气氛,是放在我们大家面前旳一道大课题。

《中共中央有关深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指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旳原则”,要“从他们旳详细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要重视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

有鉴于此,笔者提出了对本课题旳研究。

(二)开展感恩教育旳意义:1、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树立“感恩是种责任”旳种子,让他们学会尊重、感谢、赞美、协助他人,懂得生命旳重要。

2、培育感恩旳幼苗,让孩子们学会感恩,学会回报,进而学会做人。

全面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构建友好旳义务教育。

3、推进家长理解感恩旳重要性,从而加强对孩子旳感恩教育,使他们常揣感恩之心,常怀感谢之情。

一种不懂得感恩旳民族,是没有但愿旳民族。

只要人人怀有感恩之心,到处心生感谢之情,人与人之间旳距离才会拉近,世界也因此多一分阳光,少一点冷漠。

这样也会使得我们所处旳社会更文明,人与人之间旳关系更融洽。

基于以上思索,我提出了《农村小学中段学生感恩教育旳实践研究》旳课题,通过本课题旳研究,唤醒学生旳感恩意识,懂得心存感谢和知恩图报。

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父母对自己有养育之恩,老师对自己有教育之恩,同学对自己有协助之恩,社会对自己有关爱之恩等等,学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伴、感恩身边旳人,乃至感恩自然、感恩祖国,使学生获得作为一种现代公民所必需旳基本道德准则、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为学生旳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通过一系列旳感恩教育活动,树立良好旳“感恩”意识,养成感恩旳习惯,具有感恩之心,自觉学会“感恩”方式,使学生旳感恩情怀内化为良好旳品德。

课题立项申请书:在农村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课题立项申请书:在农村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8]朱芸.浅谈感恩意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的策略[J].新课程,2020(9):208-209.
参加者分析
保障条件
1.研究资料
在本课题研究中,各成员均形成统一的教学思想,并根据课题研究目标收集与道德与法治教学、感恩教育相关的文献资料,为农村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感恩教育的渗透奠定基础。
4.研究时间
本课题研究时间较长,前后共花费两年半的时间,以此来检验本课题所提出的感恩教育模式在农村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六、推荐人意见
不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申报者,须由两名副高职称的专家推荐。推荐人须认真负责地介绍课题负责人的专业水平、科研能力、科研态度和科研条件,并说明该课题预期成果的可能性。
3.创设有趣的感恩教育情境
由于农村低年级小学生的家庭教育、成长经历、思维认知等具有明显差异,并且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其感恩意识和道德水平明显不同。经过本课题研究,将研究成果应用农村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老师能够根据相关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有趣的感恩教育情境,促使低年级小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感受到感恩的价值和内涵,低年级小学生在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感恩观念。另外,老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还要利用启发性教学方式引导低年级小学生发现和分析常见的问题,在不断启发、不断思考的过程中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道德水平。
3.根据感恩教育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研究假设
本课题认为,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多为留守儿童,其在日常生活中缺乏感恩观念,常与家中的爷爷奶奶等看护人产生冲突,也有部分低年级小学生相对来说比较自卑,不愿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渗透感恩教育,则能够帮助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观念,进而促进农村地区道德与法治教育发展。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的研究计划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的研究计划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的研究计划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小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研究计划一、引言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感恩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品德塑造和人格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农村小学生感恩教育研究获奖科研报告

农村小学生感恩教育研究获奖科研报告

农村小学生感恩教育研究获奖科研报告摘要:素质教育重点部分是感恩教育,对学校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

小学教师提高感恩教育工作效率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在感恩教育工作过程中将自己所具有的主导作用完全发挥出来。

本文主要对新时期我国小学教师所开展的感恩教育工作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感恩教育有效性教育教学关键组成部分之一是感恩教育工作,小学阶段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相关工作,能够引导学生产生正向思想认识,从而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其中小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育的时候处于主导地位,主要负责学生的感恩教育工作。

因此,如何提高小学感恩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一个问题,本文将对农村小学生感恩教育进行分析研究。

一、感恩教育现状分析(一)教育趋于功利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教育教学领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然而就在这一时间里,教育教学的功利化逐渐显现出来。

很多小学都存在重智轻德及重知轻能的问题,这种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而在短期内很难显著提升感恩教育地位。

(二)感恩教育目标非常空大对于小学感恩教育工作而言,其实效性较低的一个关键原因是所制定的感恩教育目标空大,导致学生无处下手并且很难捉摸。

许多教师都喜欢将感恩教育目标置于理想化的相应虚幻境界里面,比如我的理想或者是十年后的我等。

开展该教育活动的时候,学生只可以通过虚幻的想象,使得感恩教育目标非常高且重,感恩教育内容十分宽泛,从而削弱学生的信心。

(三)忽视感恩教育主体特征教学主体是每一位学生,所有学生都有各自的性格特点。

小学教师开展感恩教育工作的时候,一般会忽视学生所具有的多样性、行动性及丰富性,忽略教育主体,一味采取生硬的或者是教条主义的强制灌输手段,导致小学感恩教育没有生机。

(四)感恩教育发展比较滞后现阶段,大部分小学自身感恩教育观念没有和外界进行有效的交流,甚至处于非常闭塞的状态,导致感恩教育观念更新及发展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尽管部分学校开展感恩教育活动,但由于学校缺乏完善的教育教学方案,从而导致感恩教育效率低下。

德育课题申报书:农村小学多途径利用本土资源实施感恩教育的研究

德育课题申报书:农村小学多途径利用本土资源实施感恩教育的研究

农村小学多途径利用本土资源实施感恩教育的研究学科分类:德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农村小学本土资源感恩教育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研究价值和选题意义。

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等名言古训,告诉我们做人要懂得感恩。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无时不刻直接或者间接地受到他人的帮助,正是在诸多的“施予“与帮助下,我们才有可能成长,社会才有可能发展,所以说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更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小学阶段是人生的起始阶段,也是一个人健全的人格与良好的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中国古语“3岁看大7岁看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然而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和受外来多元文化的影响,教育也越发功利性,学校教育过于对分数的追求,使教育偏离了它的本初,学校的育人功能也越来越弱。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学生在家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父母长辈、老师们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在他们眼中都成了理所当然的。

孩子普遍缺乏感恩意识,做事缺乏爱心,心理承受能力差,待人处事冷漠、没有社会责任感。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指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要“从他们的具体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

我校地处鄂东大别山余脉,属于革命老区,拥有较为丰富的红色资源,既有革命先烈抗日故事,也有抗日遗迹,还有大小忠烈碑十余座。

同时我处建有宗教圣地“报恩禅寺”,当地广为流传本焕大师诸多感恩故事。

小学感恩教育科研课题申请书

小学感恩教育科研课题申请书

XXX县普教科研课题
申请·评审书
课题类别 B 规划课题
学科分类 B 德育研究
课题名称小学《品德与社会》感恩教育实践研究课题负责人XXXXX
负责人所在单位
填表日期
XXXXXXX科学研究室
2011年9月
填表说明
一、本表用计算机(在word文档中操作)或钢笔准确如实填写各项内容,书写要清晰、工整。

二、本表报送一式5份,一律使用A4纸张,于左侧装订成册。

三、封面右上方代码框申请人不填,其他栏目由申请人用中文填写申请者签章处,不得使用打印字代替。

四、请按“填写数据表注意事项”的要求,准确、清晰地填写数据表各栏内容;若有其它不明问题,请与本县区教研室或教科所联系。

五、本表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并加盖公章后方可上报。

六、报送本表时,需同时送交存有全部内容的电子文档1份。

一、数据表
二、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三年来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三、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年来承担的研究课题
四、课题设计论证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六、预期研究成果
七、经费
八、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
九、县教研室意见
十、县评审组评审意见
21/ 21。

《感恩特色教育校级课题研究》汇报材料【范本模板】

《感恩特色教育校级课题研究》汇报材料【范本模板】

《感恩特色教育校级课题研究》汇报材料一、创建思路在当今信息多元化的情况下,如何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我们认为加强感恩教育势在必行。

首先感恩教育是社会现状的需要。

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还是一种责任意识,自主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更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不断继承和发扬光大。

其次感恩教育是学校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对小学生而言,“感恩”他人的能力还非常有限,但从小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让他们懂得感谢和帮助,应该是我们现代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

其三感恩教育是儿童成长的需要。

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开展感恩教育就是让学生从感恩思想中内省的自我发展要求,在学生内心中激发出要我学好到我要学好,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对塑造儿童完善的人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争取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努力,主要以主题活动、学科渗透、课外延伸(家庭、社会活动等)为载体,以角色换位、实践体验为行动策略。

我校自2008年春起,已将“感恩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感恩父母、感恩身边人、感恩祖国、感恩老师、感恩自然、学会感恩。

二、取得成绩1.营造感恩教育的校园环境。

我们主要通过校园的物化和人文环境的建设营造感恩氛围。

(1)在我们精致和谐的校园里,处处洋溢着感恩的氛围。

(2)在教室开辟了“班级感恩文化角”,设有“身边处处有恩情”、“感恩温馨语"等栏目;(3)在校园的墙面上,悬挂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感恩名言诗句;在每天的晨间谈话和校园午间新闻中,《感恩的心》、《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等旋律优美、感人肺腑的感恩歌曲被反复传唱。

这些自然和谐的举措,呼唤着孩子的感恩之心。

2.强学科教学的感恩渗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小学多途径利用本土资源实施感恩教育的研究一、研究价值和选题意义。

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等名言古训,告诉我们做人要懂得感恩。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无时不刻直接或者间接地受到他人的帮助,正是在诸多的“施予“与帮助下,我们才有可能成长,社会才有可能发展,所以说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更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小学阶段是人生的起始阶段,也是一个人健全的人格与良好的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中国古语“3岁看大7岁看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然而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和受外来多元文化的影响,教育也越发功利性,学校教育过于对分数的追求,使教育偏离了它的本初,学校的育人功能也越来越弱。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学生在家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父母长辈、老师们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在他们眼中都成了理所当然的。

孩子普遍缺乏感恩意识,做事缺乏爱心,心理承受能力差,待人处事冷漠、没有社会责任感。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指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要“从他们的具体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

我校地处鄂东大别山余脉,属于革命老区,拥有较为丰富的红色资源,既有革命先烈抗日故事,也有抗日遗迹,还有大小忠烈碑十余座。

同时我处建有宗教圣地“报恩禅寺”,当地广为流传本焕大师诸多感恩故事。

当地也涌现了“新洲十大孝子”、“首届新洲区十大孝媳”等感人事迹。

二是我校以感恩教育为学校发展特色,学校围绕报恩文化特色,充分利用本土有利资源,选集近百篇报恩文章(诗词),汇编了名为《青清道观河》的校本教材,学校先后被区、市评为素质教育特色校。

基于以上思考,从我校工作实际出发,结合近年来我校在感恩教育工作的研究以及取得的效果,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多途径利用本土资源实施感恩教育研究》的课题。

我们希望通过研究,更加科学、高效、合理地利用本土丰富的感恩教育资源,科学指导感恩教育方式方法,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使感恩教育更具有地域特色和时代气息,更加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形成以本土自然文化教育为特色的感恩教育活动框架。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农村小学:指远离城区、教育资源薄弱的学校,与城区学校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农村小学的学生家庭情况也有特殊性,很多家长进城打工,孩子由祖辈照管,学习受到较大影响。

本土资源:本土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地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

这里指道观河所在地区的本土资源。

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我国把“学会感恩”写进《小学生守则》,感恩教育研究将成为全国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导性德育研究潮流。

2006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家726项目研究中心正式在全国启动“全国中小学感恩教育研究活动”,并申请成为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面向全国选择一批挂牌实验学校,这意味着该课题的研究在全国范围具有代表性。

全国一些学校相继开展了“学会感恩”这方面的研究,让学生“感恩于心、报恩于行”,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伙伴的帮助之恩、社会的关爱之恩。

当前,在互联网上有关感恩教育研究的文章和成果比较丰富,主要从感恩教育的重要性、感恩教育的内容、感恩教育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许多地区、学校也在进行感恩教育的对照研究,成果有很多感恩教育途径和方法理论研究,但很少有利用本土资源实施感恩教育的研究,该课题的研究对探索德育教育的新模式有重要意义。

因此,开展该课题研究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创新点(一)课题研究的目标1.本土资源作为小学感恩特色教育资源的重要来源,其开发和利用对感恩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运用多种方式合理开发本土丰厚的教育资源。

2.深度挖掘本土自然风景资源、风土人情资源、神话传说资源、典型人物事迹的教育意义,丰富农村小学感恩教育资源,有效弥补教学硬件上的不足。

3.在实施学校感恩特色教育中,适度取舍,融合优势本土资源,拓宽校本课程教学空间,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深入推进课程改革。

4.开发利用本土资源实施感恩特色的教科研活动,有效促进教师关注本土各种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增强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系,融洽教师与家长、学生的关系。

扩展学校感恩特色教育空间,让社会对学校特色教育有深入了解。

5.在运用本土资源实施感恩教育过程中激活学生的体验,让感恩情怀与社会生活深度链接,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促进思想与行动保持一致,锻炼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二)研究内容。

1.对农村小学学生感恩意识现状的调查研究。

2.对农村小学学生感恩教育目标和内容的研究。

(1)孝敬父母,介绍学习“江城十大孝子”李汉甫、“新洲区十大孝媳”刘银凤等身边的人的故事。

(2)尊敬师长,关心同学。

推举校园“十大报恩之星”。

(3)关爱他人。

介绍学习石博涛烈士舍身救战友的感人事迹。

(4)感激社会、感激祖国。

学习武汉十大道德模范的奉献、担当、感恩精神。

(5)感激自然、感激生命。

利用道观河的报恩禅寺、通禅湖、万佛塔、红色旅游线路等感受身边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感恩自然之情。

3.对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研究(1)各学科渗透感恩教育,挖掘各学科感恩教育的因素,自觉的、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2)在校级、班级工作和各种教育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安排专题的感恩教育活动,如感恩教育的专题讲座、“感恩文化节”等,全面打造以“感恩”为特色的学校文化。

(3)家校联合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学校和教师常和家长沟通,常请家长来学校跟学生进行互动活动,向家长介绍感恩教育成功的经验,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协调一致。

(4)利用社会上的专用场所和教育设施进行感恩教育,组织学生到社会上的专用场所和教育设施进行活动,每年的清明节组织学生到学校德育教育基地----石博涛烈士墓前进行扫墓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感恩社会、回报社会的体验教育。

(5)利用感恩校本教材渗透感恩教育。

(三)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在开发、挖掘、利用本土资源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增进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让社会关注、理解、践行学校感恩教育。

拓展校本课程教育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锻炼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五、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一)研究思路起始阶段,强化学科教学的感恩渗透。

通过挖掘感恩校本教材的育人因素,整合和优化,在课堂中有机渗透,明确学生的感恩目标。

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把握生活切入点,将感恩德育目标进行科学整合。

学生形成明确的感恩目标后,通过对本土感恩事例的学习,各年级以“感恩”为主题举办学习园地、感恩文化角等,学校举办“感恩诗歌朗诵会”、“报恩文化节”等,开展系列感恩文化教育活动。

通过本土资源的教学渗透,举办一系列感恩活动,学生形成“感恩于心,报恩于行”的美好品德。

真正做到一片孝心回报家庭、一份爱心回报他人、一腔热心回报社会。

(二)研究方法本课题的研究将采用1.文献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员搜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资料,使课题实施建立在扎实的理论支撑基础上。

2.行动研究法:开展感恩教材的开发与实施,在教学行为中渗透感恩意识。

3.个案分析法:收集典型个案,认真剖析、反思。

4.经验总结法:积累和总结课题研究中多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提升教育理念。

5.调查研究法:结合道观河地区实际,分别设计针对学生、教师、家长的调查问卷,并进行统计、分析。

(三)实施步骤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年6月-----2018年1月)1.组建研究课题组,明确分工,制定研究方案。

2.通过观察、访谈、调查问卷、个案记录等方式对学生的感恩意识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为研究积累基础数据。

3.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从家庭、学校、社会等进行分析,撰写调查研究报告,为课题研究提供数据保证。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8年1月——2019年11月)1.根据方案开展具体的工作,开展理论学习,更新课题组成员理念。

2.展开学生感恩意识的中期调查,资料整理组进行数据的积累和归档。

3.不断修正和完善方案,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和教训。

定期召开课题讨论会,查摆问题,总结经验,形成阶段成果。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9年12月——2020年5月)1.反思研究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完善和整理。

2.归纳整理研究资料,汇集研究成果。

3.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撰写结题报告。

六、预期研究成果1.再汇编两本感恩校本教材,形成感恩教材系列。

2.汇编《农村小学多途径利用本土资源实施感恩教育的研究》论文集。

3.汇编《农村小学多途径利用本土资源实施感恩教育的研究》案例集。

4.整理研究过程中的电文档、音频、视频等电子档案。

5.完成《农村小学多途径利用本土资源实施感恩教育的研究》的结题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