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药学发展与传播

合集下载

藏医发展历程

藏医发展历程

藏医发展历程藏医学是中国传统医药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藏医学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藏族先民的医疗实践,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医学体系。

在古代,藏民族生活在高海拔地区,面临着恶劣的气候环境和自然条件,因此对疾病的治疗有着迫切需求。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发现,在青海、西藏等地出土的文物中,已经发现了一些古老的藏医学文献和医疗工具,显示出古代藏民族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医疗实践经验。

直到公元7世纪,藏传佛教传入西藏后,藏医学开始逐渐发展壮大。

佛教与藏医学的结合,使得医药学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西藏的一些著名寺庙成立了医馆,开设医学院,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藏医学人才。

这些人才经过几百年的努力,探索出了许多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配方,丰富了藏医学理论体系。

19世纪中叶,西方医学传入中国大陆地区,对藏医学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西方医学强调科学性和实证性,与传统的藏医学存在一定的对立。

西藏政府也开始重视西医,并建立了藏医学校,试图将西医和藏医学相结合,进行综合医疗。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弘扬和传承藏医学,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成立了专门的藏医学研究机构,编纂了一系列重要的藏医学著作,促进了藏医学的发展。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藏医学人才的培养力度,采取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经济支持,为藏医学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藏医学也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应用。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藏医学,各地的藏医学研究机构和医疗机构得以发展壮大。

同时,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也为藏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可以说,藏医学的发展历程是一部传承和创新的历史。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藏医学不断吸收西医学和现代科学的优点,为民族的健康和生命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相信在未来,藏医学必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弘扬藏医药文化促进藏医药发展(端智)

弘扬藏医药文化促进藏医药发展(端智)

弘扬藏医药文化 促进藏医药发展青海省藏医院 端智藏医药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医药学宝库中的璀璨瑰宝,是藏民族贡献给世界的伟大文化遗产之一。

多年来,青海省藏医院始终坚持将保护、传承和弘扬藏医药文化作为最高宗旨和神圣使命,长期不懈、持之以恒,在藏医药文化建设方面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现就这些年藏医院在藏医药文化建设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与各位医药界同仁做一交流,敬请大家多多指教。

一、 在藏医药文化建设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长期致力于藏医药古籍的抢救性挖掘。

藏医药典籍浩瀚,古籍文献数目不下3千部(函)。

由于历史久远、分布散乱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加之保护意识淡薄,大量珍贵藏医药古籍文献损毁严重,甚至已经或濒临失传。

为了挽救和保护藏医药这一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青海省藏医院历时30余年,投入100多人次,先后从青海、西藏、甘肃、四川、云南、内蒙古等省区及蒙古、印度、俄罗斯、日本、英国、美国等国家抢救挖掘藏医药古籍文献3000余部,为藏医药传承与发展挽回部分损失。

在藏医药文献编纂出版领域取得丰硕成果。

青海省藏医院先后启动实施《藏医药经典文献集成丛书》(100卷4000万字)、《藏医药大典》(60卷6000万字)、《四部医典挂图大详解》(18卷600万字)编纂出版工程。

《藏医药经典文献集成丛书》对自公元前800年到建国以来的藏医药经典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搜集整理,成为广大藏医药工作者理论学习和指导实践的重要工具书。

《藏医药大典》囊括了藏医药学从理论到实践几乎所有的内容,系统完整的介绍了藏医药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总结了藏医药学几千年来的发展成果,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藏医药文献编纂项目。

《四部医典挂图大详解》首次采用藏、汉、英、日四种文字对《四部医典系列唐卡》进行编译注解,使《四部医典系列唐卡》这一藏医学奠基之作焕发异彩,走向世界。

着力拓展藏医药文化阵地。

2005年,斥资1.2亿元建成世界上唯一一座以藏医药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中国藏医药文化博物馆。

藏医药在传承中走向世界

藏医药在传承中走向世界

19藏医药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有的疗效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一发源于青藏高原的诊疗方式正走出高原,广医世界患者。

文| 本刊记者 李 媛藏医药在传承中走向世界黄涵是重庆人,今天她感觉身体有些发冷,“觉得自己要感冒”。

她拨通了楼下一家名叫“无域宝藏”会所的电话,预约了一次藏药浴。

黄涵和她16岁的女儿都是这家藏药浴会所的常客,她们认为“藏药浴对解决很多亚健康问题十分有效”。

已在青藏高原传承2000多年的藏医学,与中医学、印度吠陀医学、西方传统医学并称世界四大传统医学。

藏医药浴法是藏医学的一种传统治疗方式,2018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一名藏医背着行囊在西藏林芝的原始森林寻找藏医药材FOCUSFOC 今日视点20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科学性和医疗价值得到国际认可。

如今,以藏药浴为代表的藏医药文化,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有的疗效受到人们的关注。

这一发源于青藏高原的诊疗方式正走出高原,广医世界患者。

藏药有疗效王婉琳是“无域宝藏”藏药浴会所的创办者。

10年前,藏医疗法治好了她的妇科疾病,她认可藏药疗效,看好藏药浴的发展前景,于是开办了这家藏药浴会所。

“刚开始客人不多,近几年生意越来越好。

我们也没打过广告,都是亲朋好友推荐来的。

”她说。

“泡完藏药浴会出很多汗,感觉浑身通透,特别有精神。

”黄涵描述自己的泡浴感受。

她说,每次自己在感冒初期泡上一二次药浴就能痊愈。

据史料记载,藏药浴从理论上说是藏族沐浴节文化习俗的延续和深化。

它综合了水浴、药浴、熏浴、蒸气浴的特点,形成了一整套理论体系和操作规程。

如藏药浴中最普通的“五味甘露汤”,就是将圆柏叶、黄花杜鹃叶、水柏枝、麻黄、丛生黄菊等五种药用植物放在一起煎煮成汤,选择适当温度,洗浴全身或患部。

药物透过皮肤毛孔、穴位等直接进入经络、血脉、分布全身,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驱风散寒、濡养全身等功效。

为了扩大藏药浴的治病范围,历代藏医经过不懈地努力探索和临床实践,在藏药浴这一领域,已研制成功多种配方,分别针对五脏六腑的疾病和关节、皮肤、神经等病症进行治疗和预防。

【推荐】藏医药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推荐】藏医药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推荐】藏医药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从藏医药文化在西方国家传播的历史,不难发现其中的艰辛;同时,也可深刻体会到藏医药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医学成就之一。

传统藏医药学自7世纪开始,受到尼泊尔、蒙古、北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关注;近代,藏医药的国际迁徙,大约从18世纪开始传播到欧洲,并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研究热潮。

在俄罗斯,对藏医药的研究始于18世纪末期或更早的时期,研究范围广泛,且研究深刻,从藏医理论到藏药成品,从药材基源调查和成分分析到药理作用,从藏医的外科手术器材到藏医教育的曼汤挂图,几乎涉及到藏医药的全部领域,并且在藏药的现代研究方法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彼得-白玛于1903年翻译出版了《四部医典》中《总则本》的俄文本,此为《四部医典》的第一个外文版本。

从19世纪初期开始,其发表的有关藏医药方面的俄文文献和出版的俄文书籍多达数千篇(本)之多,19世纪80年代,俄罗斯对藏医药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

在美国,1890年威廉姆-伍德菲尔-洛克黑尔是最早将藏医药介绍给美国大众的人,但欧美国家对藏医药的真正了解始于20世纪70年代,藏医药在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传播是通过著名的藏医药专家康卡尔-洛桑卓玛、洛桑若杰、益西顿丹、丹增曲扎、巴桑云丹等人的讲座、巡诊以及科研活动等来实现的。

他们在美国、英国、瑞士、澳大利亚、意大利和荷兰等地开办藏医药实习班,开展了如藏医药学对精神病的治疗作用、传统藏药做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实验研究等方面的研究,并出版了涉及藏医药各个方面的文章和著作。

此外,美国藏医药学会主席及主要发起人特丽-珂尔弗女士为藏医药在美国的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亚洲,最具现代化研究特色的藏药研究当数以色列。

1988年,以色列小儿胃肠病学家赛热-塞伦在印度工作时,不幸染上赤痢,服用一般的抗寄生虫药物,无法去病止泻。

后来,靠当地草方郎中用藏药治疗才获痊愈。

因为有感于藏药的神奇效果,她从此为藏药在世界各地的传播积极奔走。

在她的努力下,以色列拥有了现今世界上最大的传统藏药研究机构天然药物研究中心。

谈藏医药发展现状及趋势

谈藏医药发展现状及趋势

藏医疗法图解
六.藏医药科研动态
随着国家对传统医学的重视和加大力度,藏医药的教育 和医院、产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科学研究领域 显得相对滞后。
藏医药的科学研究包括了文献研究、藏医基础研究、藏 药研究、藏医临床研究。
1. 藏医文献研究
随着国家对藏医药的重视,藏医药古籍文献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谈藏医药发展现状及趋势
藏医药学是祖国传统医学(中医、藏医、蒙医、维医等)的 重要组成部分,堪称世界四大传统医学(古印度医学、古阿拉 伯医学、藏医学、中医学)之一。
据历史研究藏医药学有3000多年的发展历(比如:汉医、印度医学、大食taziks医学 ),使藏医药的 理论完整、内容丰富、实践多样。
30本古籍影印出版
60本藏医药古籍
为藏医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已翻译成汉文的藏医药书籍
2 .基础研究
遵循经典文献和临床应用实践的基础上,广泛对红景天、 冬虫夏草、螃蟹甲等道地藏药材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质 量分析、基础药理毒理等广泛的研究;同时对七十味珍珠 丸、七十味珊瑚丸、二十五味松石丸、奇正消痛贴膏、青 鹏膏剂、白脉软膏等诸多藏药制剂进行了关于药理药效等 方面的现代药学研究;研究新药如红花如意丸、仁青芒觉 胶囊、五味甘露颗粒等创新药物;申请佐太的加工炮制工 艺等藏医药专利10余项。截至目前,载于《中国药典》、 部颁《药品标准》(藏药分册)、局颁《国家药品标准》 的藏药成药有丸剂、散剂、颗粒剂、膏贴剂、胶囊剂、口 服液等多种剂型的300多个品种。
藏医放学刀的改进


1.轻巧


2.卫生


3.安全


4.低成本
传统的藏医器械

浅谈藏医药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藏医药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藏医药的传承与发展摘要:藏医藏药学是藏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孕育?发展和形成的优秀藏民族文化之一,也是至今仍然在人类医学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医学体系之一?在如何传承和发展藏医学的问题上继承和保持藏医药特色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色才能够说明与其他医学体系相比具有与众不同的科学要素,才显示与众不同的自身价值,也是如何发展的先决条件?关键词:藏医药,传承,发展一、藏医药现状藏医药是中国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世世代代的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人民在与自然和各种疾病进行斗争中,积累了治疗各种疾病的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藏医药学体系,涌现了许多医学贤圣,丰富了藏医理论,在民族医学之林独树一帜。

其丰厚的文化底蕴,为世界医学界所瞩目,是藏民族贡献给世界的伟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些年来,藏医药面临着代表性传承人短缺、医古典籍散失严重、知识产权保护缺失等诸多严重问题。

目前,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并使之发扬光大,密切其与现代化建设的有机结合,形成了社会的共识。

二、加强藏医药传承与发展工作的要点2.1政府在藏医药传承与发展中的作用要使藏医药的传承与发展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证,首先,政府必须保证医学典籍的传承。

对藏医学典籍进行搜集整理,并加强保护。

与此同时,还应该对藏医药著名历史遗迹确定保护等级。

其次,政府应加快藏医药的现代化建设。

藏医药不仅需要开展较大规模的调查和研讨会使藏医药文化的发展与文化多元化的全球趋势相一致,还需要设立专利以保证藏医学的治疗方法和用药配方得到有效保护。

最后,藏医药文化需要坚实的经济基础支持,政府应考虑人工种植藏医药,一方面能够为藏医药的研究提供材料,另一方面也能缓解藏医药的紧张。

2.2、人文素养教育是藏医药学人才培养的组成部分藏医药学是一门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有机融合的传统医学,主张医药一家,没有民族文化的大背景,没有人文科学的滋养,没有地域特色的药材资源和医疗技术,藏医药学失去了理论根基,也失去了独有的特色,它是千百年来藏民族智慧的结晶,蕴涵着民族传统文化,生活习俗、民族特色,历来十分注重人文素养的教育。

藏医药的研究与发展

藏医药的研究与发展

藏医药的研究与发展藏医药是西藏地区传统的医疗体系,其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自古以来,藏医药一直扮演着西藏地区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者的角色。

随着时代的发展,藏医药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发展,并且吸收了现代医学的一些成果,深受广大群众和学者的关注和喜爱。

一、藏医药的历史和文化特点藏医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其源远流长。

古代的藏医学典籍《四部医典》是藏医药的起源,它包括了《丹珠尔》、《罗布沙》、《尼沙》、《玛依》四部书,是藏医药学的经典之作。

藏医药学是从藏族文化和哲学中发展起来的一门医学科学,它以自然学说、五行学说、阴阳学说为基础,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医学体系。

藏医药的特点是重视整体观念,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以人为中心,注重心理和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在藏医药的理论体系中,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如外感、内伤、六情六欲、五气六味以及同病异治等因素都能引起疾病的发生。

藏医药强调疾病的防治,重视平衡调和,提出了“调和平衡”作为治疗原则。

二、藏医药的临床应用藏医药在治疗某些疾病方面表现出了其的独特优势。

例如,在支气管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治疗中,中药的组方和药物选择都是根据疾病的表现和病情分型来实施的,在药物组合的过程中注重治疗病因和病理机制,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此外,在对抗癌症等危重疾病时,藏医药疗法的综合性和个性化特点也表现出了重要的地位。

在同样的情况下,与成药相比,病人更愿意选择藏药中医疗卫生药的口服制剂,这些藏药中的中药具有化瘀散结、行气化痰、清热解毒等功效,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三、藏医药的科学研究随着现代科技的日益发展,藏医药的研究也获得了巨大的进展。

目前,在藏医药学的研究中,社会热点问题和关注的重点基本集中在药物资源开发、药物活性成分、中药制药技术及药物安全性等方向。

例如,藏药中含有众多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如多糖、黄酮、皂苷、蒽醌等,它们对呼吸、心血管、神经系统、肿瘤等多个方面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因此,如何提取、鉴定、纯化和利用这些活性成分以获得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是藏医药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藏医药学的相关科普

藏医药学的相关科普

藏医药学的相关科普藏医学,起源于西藏,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医学学科,是藏族人民在克服高海拔等艰难环境下的不断探究,通过总结自身生活实践,从而逐渐形成的完成的知识体系。

其发展迅速,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国家出台了对藏医药的相关扶持政策后,开始取得了日新月异的改变。

如今,藏医药已经开始走出国门,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藏医药学,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从其发展、基本常识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1.关于藏医药的发展其实关于藏医药的发展,距离现在至少都有超过了2000年。

笔者查阅相关的历史记载,在公元前200多年,一名叫孜拉嘎玛跃德的人就提出了:“有毒就有药,说明了毒可成药、以毒攻毒”,还有一名叫做杰普赤西的医生,也是赞成了此原理。

后来,出现了著名藏医师通格妥觉坚,通过对印度医学的学习和完善,逐渐丰富了藏医药的相关理论。

2.关于藏医药的基础知识一方面,是关于藏医的基础知识,①藏医具有“五元学说”,五元,其实也就是人们常常说道的五种元素:土、水、火、风、空。

此理论表示,以上五种元素都具有不同的属性和功能,比如:土就代表着沉,稳,坚,黏,而水就表示:重、寒、湿、润。

所有的元素都有着相生相克的联系。

②藏医具有“三因学说”,这三种因素分别代表:即隆、赤巴、培根。

此理论是从五元学说逐步演化而来的。

包含了生理、病理等多个方面。

③藏医具有“阴阳学说”,另外也叫做“寒热学说”,此理论和中医相关的阴阳五行有着类似的内容。

另一方面,是关于藏药的基础知识。

①藏药同样有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

主要是以五元学说和味、性、效理论为指导,包括了药物的药物的六味、八性、十七效等等。

②关于藏药的配伍方式:方式很多,可以按照其味道进行分配、按照其药效、药性进行配方等等。

③关于配药的原则:同样有很多,例如按君、臣、佐、使配伍,按照加减的原则、或是按照药性进行配伍。

④藏药的治疗方法:有平息法等十八种方法。

⑤藏药的类别:有汤、丸、膏药、药酒、胶囊等等,种类繁多。

藏医药发展历史

藏医药发展历史

藏医药发展历史1、萌芽---远古到公元6世纪约在公元前1900年左右,青藏高原以苯教为主的象雄文化臻于成熟。

被藏医学界公认为第一位藏族医家的杰普赤西(约公元前1800年)用象雄文总结苯教医师经验著成《苯教四续之根本医典》、《解毒疗法》等藏医学的奠基医籍。

继后,木杂扎海、色妥介晋等众多苯医学家在《苯医四续之根本医典》的基础上,编著成另外三部苯医经典著作,统称为《苯医四续》,这是现行《四部医典》的母本,可惜这些医书已经遗佚不传。

公元前200年左右,藏医对药和毒有了进一步认识,据《五部遗教.大臣篇》记载,聂赤赞布执政时已有治疗中毒症的药物。

公元三世纪,吐蕃王拉托托日年赞时期,东格托觉坚不断钻研,终成一代名医,藏医史中称“宇妥世家”。

公元6世纪,藏族对麻风等传染病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拨眼翳等手术也达到较高水平。

据吐蕃当时文献记载,第30代吐蕃王仲年狄染有“萨端”病(即麻风病),为了避免传染给下一代,他自愿活葬于琼结祥达墓穴中。

其子达日年斯王,请名医用金刀拨除翳雾始见光明。

2、奠基时期---6世纪到9世纪公元710年藏王赤德祖赞与唐朝金城公主联婚。

金城公主进藏时也带去了医疗人员和医学著作。

藏王命令将这些医书进行翻译编著。

汉族医僧和藏族译师等多人合作,将这些医书译成藏文。

后来,由汉族医僧和藏族译师综合这些译稿,编撰成综合性医书《月王药诊》。

这是现存最早的藏医经典著作。

8世纪中叶,藏王赤松德赞执政。

他非常重视医学。

这个时期最著名的医者为宇陀.元丹贡布。

他出生在藏医世家,自幼随父学医。

他被藏王选中后,曾较长时间跟随内地来的东松岗哇学医。

之后,又多次到内地五台山、古印度和尼婆罗(今尼泊尔)等地游学。

他还被藏王聘征为侍医,有机会阅读由王室珍藏的各种医药文献。

他在广泛吸收各种医学体系的精华,尤其是汉族中医、印度吠陀医学和阿拉伯医学的精华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撰写成一部重要的医著《四部医典》。

此著作是一部空前的系统性的藏医药学经典著作。

西藏的藏医文化了解藏族人民的传统医学智慧

西藏的藏医文化了解藏族人民的传统医学智慧

西藏的藏医文化了解藏族人民的传统医学智慧西藏位于中国的西南边境,素有“雪域高原”的美誉。

这片神秘而壮丽的土地不仅以其绝美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还孕育了独特而深厚的文化。

藏医文化作为西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藏族人民的传统医学智慧。

本文将带领读者一同了解西藏的藏医文化,探寻藏族人民传承千年的医学智慧。

一、背景与概述1. 藏医的起源和发展:藏医起源于公元前二千多年前,最早是由松贡、扎巴、藏仲三人创立。

经过长期的发展与积累,藏医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医疗方法。

2. 藏医文献:藏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丰富的文献资源。

著名的藏医经典有《四部医典》、《蓝色宝医》等,这些文献记录了藏医治疗方法和药物的使用。

二、藏医文化的核心理念1. 五色理论:藏医学认为,人体的五脏对应五种颜色,通过运用不同颜色的草药和矿物,可以达到平衡脏腑功能的目的。

2. 三气理论:藏医将人体的生理活动归纳为三种基本能量(胆、气、痰),人体健康与否由这三种能量的平衡与否决定。

3. 辩证施治:藏医注重辩证施治,即根据病情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草药、按摩等。

三、藏族传统医学的特色疗法1. 草药治疗:藏药以其神奇的疗效闻名,广泛应用于藏族人民的生活中。

常见的藏药有青稞、卡介苗等,它们被用来治疗各种疾病和保持身体的平衡。

2. 针灸疗法:藏医将人体划分为365个穴位,通过针灸刺激穴位来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

这种疗法具有独特的疗效,在西方国家也逐渐引起了重视。

3. 昂杰疗法:西藏的传统医学中,昂杰是一种特殊的疗法,通过施加特殊的按摩手法和手法在人体上进行推拿。

这种疗法被广泛用于治疗运动系统的疾病。

四、藏医文化的现状与保护1. 医学教育与传承:近年来,西藏政府高度重视藏医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加大了对藏医院校的投入,提高了医学教育的质量,培养了一大批藏医学专业人才。

2. 文化交流与传播:藏医文化已经走出西藏,走向国际。

藏医学历史

藏医学历史

藏医学历史藏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在西藏高原的特殊自然环境下,藏医学逐渐形成并得到传承发展。

下面将从藏医学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三个方面来介绍其历史。

一、藏医学的起源藏医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西藏的印度佛教传入时期。

公元7世纪,佛教传入西藏后,印度的医学知识也随之传入。

当时,印度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治疗方法被吸收并融合到当地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藏医学的初步雏形。

在印度医学的基础上,藏医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

这得益于藏族医师对高原自然环境的深入观察和对人体疾病的独到认识。

他们通过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和人体的相关症状的观察,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诊断方法和治疗经验,逐渐形成了藏医学的独特特点。

二、藏医学的发展藏医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藏医学在西藏广泛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学派和流派。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古格王朝时期的藏医学派和扎仓派。

古格王朝时期,藏医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推广。

当时,古格王朝的国王以及一些有权有势的人士对藏医学非常重视,积极推动其发展。

一些知名的医学家和医师也在此时涌现出来,为藏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将自己的医学理论和经验传授给后代,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扎仓派是藏医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流派。

这个流派的创始人扎仓巴是一位杰出的医学家,他对藏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不仅推动了藏医学的理论研究,还积极参与临床实践,并将自己的医学知识传授给后人。

扎仓派的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在当地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渐传播到其他地区。

三、藏医学的特点藏医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藏医学注重整体观念。

在藏医学的理论体系中,人体被视为一个整体,与自然环境和宇宙万物相互关联。

因此,藏医学强调平衡和谐,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和五行调和来维护健康。

藏医学强调个体差异。

藏医学认为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体质和疾病表现,因此治疗方法应因人而异。

传承创新 藏医药的现代发展

传承创新  藏医药的现代发展

位于林芝市区东北侧青山脚下的奇正藏药厂,是一栋传统与现代风格相结合的藏民族特色建筑。

雨后的清晨,林芝还沉湎在睡梦之中,奇正藏药厂的大门刚一打开,居住在周边的老百姓,就三五成群地走了进来,他们不是前来上班,而是走进了藏药厂的大
厅,在药王宇妥宁玛·云丹贡布的雕像前供奉酥油,
跨越千年,古老的藏医药从传统走向现代需要面
对很多挑战。

生产的标准化、工艺的现代化、疗效的
再验证,无一不是今天的藏药产业需要跨越的门槛。

生产标准化符合现代制药规范:如今,藏药企
业不仅遵循着古老的炮制传承,而且还要完全符合GMP 现代制药规范的要求进行生产,目前西藏自治奇正藏药的现代化生产车间。

(供图/奇正藏药)
上图奇正藏药的实验室。

下图奇正藏药的药品自动包
装线。

(供图/奇正藏药)
评价标准和方法,指导临床用药,让传统藏药在现代市场环境下得到认可,是民族医药现代化、国际化
传统的藏药生产加工融入了现代高科技,开始走向科学化、规模化和标准化,藏药产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近年来,藏药在我国医药消费市场上已被众多患者和医生认可,并涌现了西藏自治区藏药厂、奇正藏药等数家知名品牌企业。

在西藏,藏医药已取得了仅次于旅游业的第二大
成一种区域惰性,所以我们应该发展西藏本土具有‘造血’功能的产业,藏药产业正是这样一支生力军。

”边巴次仁先生表示。

但产业的扩张及药材的过度开发,也会迫使资源“亮红灯”。

原本我国藏药的资源储备是相当丰富的,但有些药材资源却濒临灭绝,一些企业在生产加工的同时,没有意识到环境的保护,例如红景天有几年
奇正藏药林芝药厂。

(供图/奇正藏药)。

浅谈甘南藏医药学的发展与创新

浅谈甘南藏医药学的发展与创新

浅谈甘南藏医药学的发展与创新在甘南州藏族传统文化大家庭里,藏医药学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是医学理论较完整和诊疗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并且以临床经验为基础的药物学,在民族医学体系里面是独树一帜的。

该文将对藏医药学的发展历程和藏医药学在甘南地区的发展之路进行简要论述。

标签:藏医药学;甘南州;发展现状;创新藏医药学是历史上众多的藏医药学家在总结高原地区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经验形成的一套民间疗法的基础上,将中原地区和国外一些地区的医学文化以及佛教理论吸收起来融合发展而形成的。

藏医药学的出现,为藏族人民在生存條件艰苦的雪域高原的生存和繁衍作出了重要贡献。

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藏医药已经传承了一千多年,是中国藏医药大家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全国第一家藏医药科研机构就率先在这里成立。

因此,如何将甘南州藏医药学发扬光大并继续传承下去是一个重大命题。

1 藏医药学的历史发展进程1.1 藏医药学的历史发展进程藏医药学理论体系是以民间疗法为基础,把中原及国外的医学知识和宗教理论吸收进来,并根据医疗实践经验不断完善而发展起来的。

据考古学研究发现,藏医的针刺术、放血术和灸疗法最早可能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当高原地区的藏族社会步入农牧业阶段,藏族人民学会了制作酥油和酿酒。

这时人们懂得了一些简单的疗法,例如在伤口上涂抹酥油汁,用酒糟治疗外伤等等。

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并统一文字,引进佛教。

随着佛教的传入,印度的医学传入西藏。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于公元641年联姻,她进藏时,带去了一些医方、医疗器械和医学论著。

这些医学论著被编译成藏文医著《医学大全》,成为吐蕃王朝藏医学最早的经典著作。

8世纪中叶,当时的藏王培养了“藏族九贤医”。

九贤医中最著名者为宇陀.元丹贡布,他广泛吸收中医和国外医学精华,在此基础上,又将自己的临床医疗实践经验总结起来,撰写出《四部医典》。

《四部医典》在藏医药学史上是一部重要的医学著作,它的成书标志着藏医药独具特色的医学体系已经确立,为后来的藏医药学发展成独立科学奠定了基础。

藏医药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藏医药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藏医药研究概述
藏医药学是一门古老而独特的医学体系,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 其研究领域涵盖了藏药的药理学、药剂学、临床应用等方面。
gh by gdadgsd hrdhad
藏医药的历史发展
藏医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藏族人民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
古代 1
原始社会
吐蕃时期 2
独特配方
藏医药的剂型配方独具特色,往 往采用多种药材,并结合藏医理 论,发挥协同作用,提高疗效。
方便服用
藏医药的剂型设计注重实用性, 方便患者服用,例如丸剂、散剂 等,便于携带和服用,适合长期 服用。
安全可靠
藏医药的剂型在制作过程中,注 重安全和可靠性,避免使用可能 存在副作用的化学物质或人工合 成药物。
外治法
外治法包括针灸、火灸、刮痧、拔罐、熏洗、敷贴等方法,通过 刺激穴位和经络,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饮食疗法
藏医认为饮食与健康息息相关,提倡“食药同源”的理念,通过调 整饮食结构,达到调理身体,预防疾病的目的。
藏医药的药材来源
天然药材
藏药材主要来源于天然植物、动物和矿物。植物药材占大多数, 包括藏药材特有的种类,如冬虫夏草、藏红花、雪莲等。动物药 材主要包括虫类、贝类、骨骼等。矿物药材包括硫磺、石膏、磁 石等。
藏医理论体系初步形成
元明清时期 3
藏医药得到了发展
近代 4
藏医药得到传承和发展 藏医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诊疗方法和药材资源,并对西藏地区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健康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藏医药的理论基础
1 阴阳五行理论
2 四体液理论
藏医药认为,人体是由阴阳五行组成的 ,阴阳的平衡和五行的协调是人体健康 的关键。

世界的藏医药-记藏医药的国际传播

世界的藏医药-记藏医药的国际传播
剂等 十分广泛 。 作 为 世界 四大 传统 医药学 之一
大 的传 统藏 药研 究机 构—— 天 然药
P A D MA公 司 合作 ,在 利 用现 代 科
在 俄 罗斯 ,对 藏 医药 的研 究始 物 研 究 中 心。 该 中 心 和 瑞 士 白玛
的 传统 藏 医药 学 , 自 7世 纪开始 就 于 十八 世 纪 末期 ,研 究范 围广泛 、 受 到尼 泊尔 、 蒙古 、 印度 等 国家和
药材 基 源调 查 和成 分分 析 到药 理作 具有 实际意义 的工作 。
潮 ,尤 其在 欧洲 和北 美 也有 着 良好 教 育 的漫 汤挂 图,几 乎 涉及 到 藏 医 的声誉 。
藏 医药学 术研 讨 会”在 美 国华盛 顿 召开 ,会议 主要 就传 统 藏医药 的现 状 和 实 践、 临床验 证 、文 献研 究 、 精 神疗 法在 藏 医 中的 应用 、资源 的
医疗领域有着举足轻重 的意义 。
“ 追 求健 康 ,抵御 疾病 ”是 全
意大 利 和荷 兰等 地 开办 并指 导 藏医 人 类共 同的梦 想。从 藏 医药 文化在 药实 习班 。此外 ,美 国藏 医药学 会 西 方 世界传 播 历 史 ,我们 不难 发 现
主席 及 主要 发 起人 特 丽 ・ 珂 尔 弗女 其 中的艰 辛 ;同时 ,我们 也深 刻体
2 0多年 的 时间里 ,该公 司 发表 的有
法去 病 止 泻。后 来 ,靠 当地 草方 郎 中用 藏 药治疗 才 获 痊愈 。有感 于 藏
关 藏 药 的研 究论 文 有几 千 篇之 多 。
药 的神 奇效 果 ,她从 此为 藏 药在 世
2 o 1 4 年 第 6 妻 期 ’ ■ _ ■
世界群癣匡舞

论藏医药的传承与发展

论藏医药的传承与发展

论藏医药的传承与发展摘要: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藏族人民同多种疾病斗争中的实践经验总结。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完整的理论体系,既是祖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又是医学史上灿烂的篇章。

并且以博大的藏族文化为背景,融合了藏族古代哲学、天文历算、生物学和化学等知识,并同藏传佛教有着深厚的渊源。

然而,藏医药文化的地区局限性以及现代医药快速发展等原因对藏医药造成了冲击性,从而导致藏医药的传承与发展受到限制。

关键词:藏医药;研究现状;传承与发展1.研究背景藏医药是中国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完整的理论体系。

如今,藏医药学显著的治疗效果和医学内涵,已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与重视,同时,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为藏医学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藏医药学的研究与开发力度也在逐步加大,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1]随着对藏医药体系的研究日渐深入,如何很好传承、保护藏医药文化,如何构建科学而系统的产业链,让藏医药走向世界,造福于更多国家和民族,已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

2.研究意义藏医学是藏族人民千百年来在高原环境中与疾病斗争的经验结晶,是藏族哲学思想、科技文化和医疗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藏医药的起源有3700多年历史,理论形成已有2300多年历史。

在高原医学的基础上,藏医药学吸收了周边兄弟民族医药学的一些优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2]近年来,人们对于藏医药针对特殊疾病的奇特功效产生了极大关注,而在此之际浮出水面的是一个体系独立的藏医药学。

传统藏医药学理论中就已经有了解剖学、生理学、保健学、内外等学科体系。

[2]在某种程度上,弘扬民族医学,发展民族医学,首要就是传承。

因此,身为藏研所的一名医生,有必要了解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意识的普及状态及其对民众身心健康的推动,去研究藏医药传承与发展状况,更好地为藏族人民和世界人民健康服务。

3.当前藏医药的传承现状藏医药之所以在常人眼里呈现出如此丰富的魅力,正由于它是一个传承久远、博大精深的医学科学系统,并以其“天人相应”、“身心同治”的医治理念发展成为世界四大传统医学中的一支奇葩。

藏医药学的沿革与青藏高原藏药开发现状

藏医药学的沿革与青藏高原藏药开发现状

藏医药学的沿革与青藏高原藏药开发现状藏医药学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1300余年,是我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总结本民族医药临床实践经验的同时,吸收了中医药学、天竺(印度)大食(今伊朗、伊拉克、埃及、巴勒斯坦等地)医药学理论,逐步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点的藏医药学体系。

藏医药学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在公元前几个世纪,当藏族社会进步到畜牧、农业生产时期,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先民就掌握了用热酥油止血、酒糟外敷疗外伤、柏枝艾篙焚烟驱防瘟疫的方法。

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进藏,带去了大量医药书籍,这些书籍被译成藏文,后被编人《医学大全》(藏名为《门杰钦木》和《无畏的武器》(藏名为《敏吉村恰》),其两书中收集了不少药物,可惜均失传。

公元710年金成公主进藏时又带去了一批医书,亦被译为藏文,公元8世纪中期,藏王赤松德赞时期木刻刊印的《月王药诊》可能是其译著本之一。

该书记载药物780种,其中植物药440种,动物药260种,矿物药80种。

公元8世纪下半叶,由著名藏医药学家宇妥·元丹贡布(768~892年)编写了藏医经典名著《四部医典》,使藏医药学有了较为完整的理论基础,该书记载药物1 002种,并分为珍宝、土、石、树、汁液精华、湿生草、旱生草、动物等八大类,提出了药物的性味源于五元(土、水、火、风、空)和六味、八性、十七效的理论。

公元15世纪,藏医开始形成南、北两大学派,以舒卡、年姆多吉(1439~?年)和强巴、南杰查桑(1395~1475年)为代表的众多学者,总结了南北两派的临床经验的用药特点,编著了《如意宝珠》、《甘露流水》、《细经函》、《祖先口述》等多种藏医药学著作,丰富和发展了藏医药学。

公元17世纪,著名藏医药学家德斯·桑杰嘉措(1653~1705年)编著了著名的《蓝琉离》,对《四部医典》进行了全面整理和注释,使藏医药学的发展又推进了一步。

公元19世纪,著名藏药学家帝玛尔·丹增彭措所著的《晶珠本草》记载了药物2294种,充分为珍宝、石、土、汁液精华、树、湿生草、旱生草、盐碱、动物、作物、水、火、膏汁等十三大类。

藏药学专业发展现状

藏药学专业发展现状

藏药学专业发展现状引言藏药学作为一门独特的药学专业,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传承,日益吸引越来越多的学子和研究者的关注。

本文就藏药学专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从教育和研究方面探讨藏药学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1. 教育现状藏药学专业的教育体系在中国的高校中大致可分为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层级。

目前,全国范围内共有多所高校设立了藏药学专业,并逐渐形成了以青海师范大学、西藏大学等为代表的教育集聚区域。

在课程设置方面,藏药学专业通常包括藏药基础知识、藏药制备技术、藏药药理学、藏药资源与开发等内容,培养学生具备藏药药剂研发和质量控制的能力。

然而,目前藏药学专业的教育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课程设置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需要加强与现代药学的对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师资力量相对不足,导致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升有限。

因此,加强对藏药学专业师资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2. 研究现状在研究领域,藏药学专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藏药药材资源调查与评价、藏药的药理学和临床应用研究等方面。

近年来,随着对传统药物的重视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藏药学专业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首先,对藏药药材资源进行了广泛的调查与评价,验证了藏药的丰富性和独特性。

这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藏药的药理学研究逐渐深入和系统化,探索了藏药对多种疾病的治疗机制和效果。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关注如何将传统藏药与现代药物相结合,发挥其独特的药物活性和临床应用的优势。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研究内容和方法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加强多学科的交叉合作,拓宽研究视野。

其次,科研经费和设备条件的不足也制约了藏药学专业的研究进展。

因此,加强科研机构的建设和资助,提高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都是十分必要的。

3. 未来发展趋势在未来,藏药学专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随着国家对藏药文化的重视和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藏药学专业有望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

浅说藏医药学的兴起与发展

浅说藏医药学的兴起与发展

浅说藏医药学的兴起与发展(一)古代藏族人民在与自然和疾病的长期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从古代流传的“有毒必有药”的说法,充分说明藏族很早以前就已经有了原始的医疗。

人类历史上一切知识的产生和发展,都和生产劳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都是在人类同大自然作斗争中积累起来的。

勤劳智慧的藏族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积累经验,逐渐形成并确立了原始的医疗体系,到公元八世纪藏医药学历史名著《四部医典》的出现,标志着藏医药学作为独立的医学理论体系最终形成。

(二)藏医药学在其形成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曾涌现出了许多才华横溢,著书立说的杰出人物。

相传藏王拉妥妥日年赞时期。

藏区就有来自印度的吾西嘎西及其后裔的行医活动。

藏王南日松赞以前,藏族民间就有酥油熔液用于止血,以青稞酒糟治外伤等简易的治疗方法。

公元七世纪,藏王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建立了强盛的吐蕃王朝。

创造了藏族文字,尔后该藏王下令从邻国特别是从印度迎请博学多识的专家、译师,极力翻译、整理佛学、医学及其它方面的经典。

其中《药诊大典》《无畏武器》最负盛名,是两部较系统、较完整的医学巨著,现已失传,这两部医学巨著的失传,实为藏医学及藏族文化之一大损失。

有关史籍对此有这样的记载;“《药珍大典》是文成公主进藏时带至西藏的。

由名叫马哈德瓦和达尔摩高恰所译。

《无畏武器》是由印度医生巴热达札,汉地医生韩维康(又称韩文海―笔者注)、大食国医生嘎林诺三人总结和借鉴三国医学内容后合编而成;共有七卷”。

(《智者喜宴》1518页和第司桑吉嘉措《藏医史》150页)公元八世纪赤德祖丹在位时,金成公主入藏带来《月王药诊》,由和尚摩哈衍那和比绕札那译成藏文。

有人认为,此书虽从汉地传至藏区,但其内容并非汉族医学。

比绕札那是藏族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翻译家之一,他豁达,开放,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融合做出不朽功绩。

他还和达瓦傲嘎合译原始《四部医典》。

那时藏医广泛的医疗实践活动,为《四部医典》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为人体生理、病因机制,诊断施治以及药味性能等诸方面的解释提供了依据,相对充实了藏医药学内容,使其理论化和系统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藏医药学的发展与传播广州中山大学人类学系陈华藏医药学是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医药学具有较完整的医学理论,可操作的诊断治疗方法,建立在临床经验之上的药物学,是独具特色的民族医学体系。

藏医药学是历代藏医药学家在总结雪域高原地区的民间疗法的基础上,吸收中原及印度和阿拉伯等地的医学文化和佛教理论发展而成的。

藏医药学的建立,为藏族人民在雪域高原及附近地区的生存和繁衍作出了重要贡献。

藏医药学还随着文化交流传播到中国的其他地区及海外,为人类的保健事业作出了贡献。

本文根据前人对藏医药学的研究资料,新闻媒体对藏医药学的报导,并结合笔者的一些调查观察,对藏医药学的发展历程,藏医药学在中国其他地区的传播,以及藏医药学的科学研究和未来展望等问题进行论述。

一、藏医药学的发展藏医药学的理论体系是在总结民间疗法的基础上,吸收中原及国外的医学知识和宗教理论,并根据医疗实践不断增添新的内容的过程中发展出来的。

藏医药学的发展可分为萌芽期(远古~公元6世纪)、奠基期(公元6世纪~9世纪中叶)、发展和争鸣期(公元9世纪中叶~17世纪中叶)以及繁荣期(公元17世纪中叶~现在)。

[1]根据考古学研究,早在四五万年前,青藏高原便有人类生存栖息。

在公元五六世纪前,这一带处于原始社会阶段。

西藏高原的石器时代可分为旧石器、细石器和新石器三个时期。

据推断,在新石器时代,藏医的针刺术、放血术和灸疗法可能已经出现。

据藏族史书记载,聂赤赞普曾与臣下讨论过如何对付毒物和诅咒等问题。

他的臣下提出了:“用药物来对治毒物,用禳解来对付诅咒”的建议。

这表明在二三千年前的西藏地区,人们已经懂得用药物来治疗中毒和其他疾病,用禳解来消除因受诅咒而得的灾难和疾病。

在这个时期,西藏地区信仰原始宗教本教。

本教徒从事为病人乞求神药,消灾治病的活动。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一二世纪的统治者巩杰赞普也曾请本教巫师卜病。

这是一个医巫未分的时期。

当藏族社会步入畜牧业和农业阶段,人们掌握了酿酒和制作酥油的技术。

这时,人们懂得了一些简单的疗法,如用酥油汁涂抹伤口,以结扎脉口治疗出血,用酒糟治疗外伤等。

人们还知道了饮食的益处和害处。

公元6世纪后半叶,藏族社会开始步入奴隶制阶段,西藏高原由多个地方势力割据。

在这些地方势力中,达布聂赛的势力比较强大。

后来,达布聂赛的儿子囊日松赞继承父亲的事业,势力更加强大,被尊为“赞普”。

这时,中原处于隋朝。

据说,一位从萨夏地区(今阿里地区)请来的医生,用金针拔去了达布聂赛的白内障,使他重见光明。

后来,这位医生居留在西藏地区,他的儿子还到汉族地区学习医学和历算,并从汉地带回一些历算方面的书。

藏族史籍也记载“从汉地传来了医药和历算”。

法国汉学家胡亚等也提到西晋名医王叔和所著《脉经》曾传入西藏。

由此可见,在西藏统一之前,藏族便与汉族的中医有接触,汉族医学,尤其是脉学的知识,对藏医的形成很早便有影响。

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建立起强盛的吐蕃王朝。

松赞干布的最大业绩是统一了文字并引进佛教。

此时,以梵文为蓝本所创造的有30个字母的藏文成为西藏的统一文字。

从此,西藏步入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

随着佛教的传入,印度的医学以五明学中的医方明(医药学)的形式传入西藏。

公元641年,松赞干布与唐朝文成公主联婚。

文成公主进藏时,带去了“治四百零四种病的医方百种,诊断法五种,医疗器械六种,(医学)论著四种……”这些带入西藏的医著由当时的汉族医僧圣天(音译:哈祥玛哈德瓦)和藏族译师达玛郭夏编译成藏文医著《医学大全》(已散佚)。

这是已知的吐蕃王朝藏医学最早的经典著作。

后来,松赞干布又从天竺、汉地和大食等地各请来一位医生,他们各自根据印度医学、汉族中医学和阿拉伯医学的著作,联合编撰出一部七卷的医书《无畏的武器》(已散佚)。

公元710年藏王赤德祖赞与唐朝金城公主联婚。

金城公主进藏时也带去了医疗人员和医学著作。

藏王命令将这些医书进行翻译编著。

汉族医僧哈祥马哈金达、甲楚卡更和藏族译师琼布孜孜,琼保顿珠等多人合作,将这些医书译成藏文。

后来,由汉族医僧摩诃衍和藏族译师毗卢札那综合这些译稿,编撰成综合性医书《月王药诊》。

这是现存最早的藏医经典著作。

8世纪中叶,藏王赤松德赞执政。

他非常重视医学。

藏王从内地礼聘汉族中医马哈金达高僧,冲姆地区的医生比吉•占巴希拉哈,印度医生达马拉扎。

这三位医生被誉为“三神医”。

他们撰写编译了几十部医著。

赤松德赞从内地、克什米尔、大食、吐谷浑、堆伯和尼婆罗聘来的九位名医的著作由藏族译师译成藏文。

著作内容包括生理解剖、各科病症诊治、草药配方、治疗技术等。

赤松德赞将这些著作称之为《紫色王朝保健经函》。

9位名医统称为“赤松藏王九太医”。

为了弘扬九太医的医术,赤松德赞从全藏选择九名有培养前途的青少年跟随九太医学习。

后来,这九个人都成了藏区名医,被称为“藏族九贤医”。

九贤医学成后,被藏王派回各自的故乡,在当地行医济世。

九贤医中最著名者为宇陀.元丹贡布。

他出生在藏医世家,自幼随父学医。

他被藏王选中后,曾较长时间跟随内地来的东松岗哇学医。

之后,又多次到内地五台山、古印度和尼婆罗(今尼泊尔)等地游学。

他还被藏王聘征为侍医,有机会阅读由王室珍藏的各种医药文献。

他在广泛吸收各种医学体系的精华,尤其是汉族中医、印度吠陀医学和阿拉伯医学的精华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撰写成一部重要的医著《四部医典》。

此著作是一部空前的系统性的藏医药学经典著作。

《四部医典》的出现,标志着独具特色的藏医药学体系已经确立。

后来,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藏医药学都是在《四部医典》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公元9世纪中叶,达磨赞普被政敌刺死后,吐蕃王朝自此解体。

西藏出现了三四百年的王族割据局面。

公元1270年西藏正式归入中国版图,萨迦教主八思巴被元世祖册封为“大宝法王”,萨迦王朝建立。

公元1354年山南地区帕姆竹的万户长绛丘坚赞起兵推翻萨迦王朝,建立帕姆竹王朝,并受到明王朝的承认和册封。

在这段政权频繁更替的时期,藏医学出现了互相争鸣的局面。

在帕姆竹王朝时期,藏医学出现了南北两个不同学派。

北方学派以朗杰札桑为代表。

其代表作有《八支集要•如意珠宝》等。

南方学派以舒卡•年姆尼多吉为代表。

其代表作有《四部医典广注•水晶彩函》、《珍宝•药物形态识别》等。

公元17世纪中叶,五世达赖阿旺·洛桑嘉措推翻嘎玛王朝,建立甘丹颇章王朝。

五世达赖喇嘛的“第司”(相当于总理)桑吉嘉措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政治家和学者。

他在对《四部医典》不同注家的著作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写出了《四部医典蓝琉璃》。

此书被认为是对《四部医典》的权威诠释。

为了使藏医学得到更广泛的传播,桑吉嘉措主持了藏医系列挂图“曼汤”的绘制工作,在1704年完成了79幅全套“曼汤”。

桑吉嘉措还撰写了《起死回生宝剑方集》、《医学概论•仙人喜宴》等多本医学著作。

四川德格地区的藏医药学家帝尔玛.丹增平措对藏药进行过广泛深入的研究。

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20年的实地考察在1787年(一说1835年)写成了《晶珠本草》一书。

此书是集藏药之大成的藏药学经典著作。

此后,藏医药界还涌现出不少藏医药学著作。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从此,藏医药学进入现代发展阶段,涌现出一系列现代藏医药学著作和教材,如《新编藏医学》、《藏医基础学》等。

藏医药学得到了传承与发扬。

藏医师的培训模式经历过四种不同的教育形式:(1)“口耳相传”形式;(2)“师徒、父子相传”形式;(3)以寺庙为中心的医学教育;[2](4)现代藏医学院校的正规教育。

[3]在藏文出现之前的藏医药萌芽期,藏医药学知识主要以“口耳相传”的形式留传给后代。

从7世纪到17世纪中叶,藏医师的培训主要以“师徒、父子相传”的形式进行。

师傅有时是根据梦境预兆来选择弟子。

[4]有些医师在求学期间,拜过多位前辈为师。

这种培训形式培养的医师,数量非常有限。

但是,父子或师徒相传这种传统培养人才的形式,至今仍在民间延续。

如藏医药学界的权威学者强巴赤烈、措如•次朗等藏医药学家都带有2至3名精通藏、汉语言的学生,帮助整理老师口述的藏医药理论和实践经验。

以寺庙为中心的医学教育最早出现于8世纪,在17世纪最兴盛。

建立在寺庙中的医学教育机构包括“曼巴扎仓”(医学经院)和“门孜康”(医学星算学院)。

763年,宇陀•元丹贡布带徒弟德瓦拜在门隆沟修建了名为“达那都”的医药寺,聚徒三百余,向他们传授了《四部医典》支义及补遗,培养出“门巴绷让巴”(医学博士)50人、“门巴热江巴”(医学硕士)50人、“门巴噶久巴”(医师)50人。

五世达赖喇嘛时期,出现了几所依附于寺庙的医学教育机构,包括拉萨哲蚌寺的“医学利众寺”、日喀则的“医学神仙院”等。

1696年第司·桑吉嘉措在拉萨药王山建立了“琉璃光奇妙利众寺”。

药王山的“利众寺”招收的学员包括僧人和俗人。

学习内容以第司·桑吉嘉措所著《四部医典蓝琉璃》为主,同时还学习《增补四部医典秘诀本集》和《草药秘方》等内容。

桑吉嘉措还带学员到拉萨北部的桑宜、多底、司美拉、路那菜等地识别采集草药。

学员要进行《四部医典》及其补注的考试,成绩优异者获得“曼让巴”(医学学士)之称。

[5]在青海和甘肃地区,于1711年和1724年先后在青海的塔儿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建立了“曼巴扎仓”。

[6]在“曼巴扎仓”主要的讲习内容是医方明,多以集体讲经形式进行。

在塔儿寺,根据《四部医典》的四个部分《总则本集》、《论述本集》、《秘诀本集》和《后续本集》分为四个班级,每一级教授相应的本集。

在夏令和秋令期间传授《布棋与植株》的内容,在坐夏期间背诵药物识别的医典并讲授《晶珠本草》,并在藏历七月二日始七天内识别土、石、木、草等药材。

[7]另外,青海的广惠寺、夏琼寺、拉加寺等寺庙,甘肃南部地区的卓尼本巴沟贡巴寺、碌曲郎木寺,以及蒙古和辽宁的一些蒙古族地区的藏传佛寺中也设有“曼巴扎仓”。

“门孜康”建立于1916年,是集医疗与教育为一体的机构。

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医算人员为民众防病治病,研究历算指导农业生产等等。

“门孜康”修建于拉萨吉林寺西侧庭院内,规模不大,初期招生三十名,后来陆续增加学生人数,最多时达六、七十人。

学制三年、六年、九年不等。

“门孜康”是西藏近代培养藏医、历算人员的重要基地。

“门孜康”的教学也是以《四部医典》为主要内容。

首先,要求学生必须熟读《四部医典》,并具有熟记、背诵、应考的能力。

其次,坚持“医药不分家”的传统,要求学生掌握《四部医典》所记载的药物和方剂知识。

每年七月初一至十五,“门孜康”都组织师生上山进行识药、辨药的教学活动。

然后,安排学生参加捣药、制药工作,由教师或老药工讲授药物的各种炮制方法、规范,以及各种剂型的制作过程。

另外,在教学中还采用由桑吉嘉措首创的藏医系列挂图“曼汤”进行形象化直观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