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全国卷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考点55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时作业 含解析 精品
走向高考高考历史人民一轮复习随堂巩固训练:第讲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中国的京剧始于18世纪末,外国话剧公元前好几百年那会儿就有了,但新文化运动时期仍然把京剧称为旧戏,把话剧称为新戏。
这主要是()①出于反封建专制的需要②有利于传播西方的各种观念③京剧只为帝王将相服务④对中西文化认同存在绝对化倾向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答案]D[解析]京剧也适应了市民阶层等老百姓的需要,故排除含③的选项即可确定D项符合题意。
2.鲁迅在《坟·灯下漫笔》中说:“它让中国老百姓‘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马克思也称它‘使人不成其为人’。
”材料中的“它”是指()A.世袭分封B.军功授爵C.封建礼教D.君主专制[答案]C[解析]新文化运动中鲁迅对旧礼教、旧道德的抨击最为猛烈,他利用文学作品深刻揭露专制制度和纲常礼教的黑暗。
“让中国老百姓‘暂时做稳了奴隶’”等信息体现了礼教对中国人精神的毒害。
3.《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
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
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意在考查考生正确理解历史概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尽管新文化运动时期专门论述民主和科学的文章不多,但其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利用民主和科学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所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
B、C、D各项与题干要求不符。
4.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
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 发展资本主义B.救亡图存C.反抗外来侵略D.反对专制统治[答案]B[解析]近代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到学习西方的制度、文化。
近代后期又向苏俄学习,其共同目的是救亡图存,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
整合版一轮复习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历 史 大 背 景
戊戌变法
学习西方 制度
辛亥革命
历史必修Ⅲ
知识梳 理
一、新文化运动 (前期) 1.兴起背景:经济 政治 思想文化 2.兴起概况:
标志 代表人物 指导思想 主要阵地 活动基地
3.内容: 三提倡三反对 4.评价: 性质 进步性 局限性 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新文化运动后期) 1.背景:外部原因 内部原因 2.概况: 十月革命后传入 五四运动后广泛传播 3.特点:内容 形式 推动者 4.影响:为五四运动及中共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 .(广东省2011届五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在新文化潮流的 冲击下,……有的女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 ‘烈女传’……(他们)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女性 婚姻自由。”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新文化运动( ) • A.动摇了传统礼教思想统治地位 • B.促进了科学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 C.树立了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 D.出现了比较偏激的社会思潮 • 解析:本题考查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文化运动猛烈地 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 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 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 了有利条件。结合材料信息,新文化运动动摇了传统礼教 思想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 空前的解放。答案选A。 • 答案:A
阵地
代表人 物及其 贡献
阶段
前期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与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学
宣传十月革命 、马克思主义
资产阶级性质 社会主义性质
后期
功绩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 解放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综合练习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流传综合练习人民版必修 3考点扫描基本知识:《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主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新文化运动的评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胡适与李大钊之间对于“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及其影响;中国共产党的初期组织。
要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流传;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
过关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揭开新文化运动序幕的是A.陈独秀B.李大钊C.毛泽东D.胡适2.蔡元培的突出历史贡献在于A.促使北京大学的改革创新B.促使了北大学术兴隆和思想活跃C.倡导“兼容并包、思想自由”D.促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主要阵地3.提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是A.陈独秀B.胡适C.李大钊D.鲁迅4.在新文学的创作方面有着突出成就,被称为“新文学的模范”的人物是A.蔡元培B.鲁迅C.胡适D.陈独秀5.先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伟绩在于A.确定了“民主”和“科学”的主导地位B.批评了财产阶级改进主义思潮C.揭开了流传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D.深重打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威望6.在中国,领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A.李大钊B.陈独秀C.毛泽东D.孙中山7.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A.《敬告青年》B.《庶民的成功》C.《布尔什维主义的成功》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8.以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的刊物有①《民报》②《新民丛报》③《新青年》④《共产党》A .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9.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成为一股强盛的社会思潮,是在A.新文化运动盛行后B.俄国十月革命后C.五四运动后D.中国共产党建立后10.五四期间,各样非马克思主义思潮也纷繁传入中国,此中包含①科学社会主义②基尔特社会主义③无政府主义④适用主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二、资料分析题*11 .资料一“他们所责难本志的,不过是损坏孔教,损坏礼制,损坏国粹,损坏贞节,破坏旧伦理 ( 忠孝节 ) ,损坏旧艺术 ( 中国戏 ) ,损坏旧宗教 ( 鬼神 ) ,损坏旧文学,损坏旧政治( 特权人治 ) ,这几条罪案。
2019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专题十五第37讲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全面评价新文化运动 (1)积极作用 ①新文化运动前期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 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延续。
②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获得空前的 解放。
③形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 基础。
④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B.提倡文言文复兴
C.否定外来文化
D.抵制白话文运动
解析:据材料“若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皆有文法”
和“均可用为教授”可知,该学者是反对提倡新文学,反对提
倡白话文的,故 D 项正确。
答案:D
(4)马克思主义思想: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先进知识分子 通过著书立说、成立社团等方式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将 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2018·浙江 11 月选考)20 世纪初,北大某教授撰文提出:“推
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
2.开始传播:1918 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 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率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3.广泛传播: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 泛传播。
(1)1919 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 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2)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 (3)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 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进了。心
B.新文化运动推动科学精神的传播
C.大学成为近代报刊萌蘖的母体
D.技术进步催生文化新模式的出现
解析:从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学前“几乎没有什么说得上研究” 到“北京大学的几种杂志一出……研究学术的人,才渐有开口 的余地……有志于上进”可看出,新文化运动改变了研究风 气,注重科学研究,故选 B 项;D 项与题意相反;题目中并未 提到文学革命及近代报刊业的发展,排除 A、C 两项。 答案:B
高考历史全国版一轮复习课件3-14-42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局限性 (1)没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 (2)思想方法上,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形式主义的绝对否 定或绝对肯定,这种偏向一直影响到后来。
1.1918年,《新青年》第4卷第6号出版了《易卜生专号》
,这部剧主要讲述主人公娜拉从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终
于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最终离家出走的自我觉
醒过程。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
A.提倡民主科学
B.提倡新道德
C.提倡新文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D.传播马克思主义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妇女的觉醒,与提倡民主科学关 系不大,故A错误;在封建社会下,妇女受到封建纲常礼教 的束缚,因此材料中娜拉的觉醒与新文化运动中提倡新道 德,反对旧道德相关,故B正确;提倡新文化推动了白话文 的普及,与题干不符,故C错误;传播马克思主义主要是推 动了无产阶级的觉醒,故D错误。
[真题链接] (2018·全国卷Ⅲ)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 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 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 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 会。严复意在( )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答案】 B
2.(2019·全国卷Ⅰ)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 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 ,“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 这种变化可说明(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5.15《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材习题答案解析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材习题答案解析
【学思之窗】
提示这个宣言说明,马克思主义已经传入中国,中国将会走上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按照马克思主义指明的方向,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提示(1)民主共和思想: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要求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
它推动了辛亥革命的高涨,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实业救国思潮:一战期间,一批资产阶级实业家倡导“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了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也为无产阶级的壮大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3)民主科学思想: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倡导民主、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使民主、科学的
思想得到了弘扬,人们的思想得到极大的解放。
(4)马克思主义思想:十月革命后,先进知识分子通过著书立说,成立社团等方式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将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二、学习延伸
提示(1)同意观点一:儒家传统文化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需要,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重视。
近代以来,在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过程中,思想界出现学习西方的热潮,但中国的封建统治势力非常顽固。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为了其特殊的政治目的,尊孔复古更是变本加厉。
因此要反封建,在思想领域就要把斗争矛头指向孔教,推翻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2)同意观点二:儒家传统思想虽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但它是中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要看到其积极的方面,又要看到其消极的方面,应辩证地对待。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人教版必修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前自主学习一、新文化运动1.背景:(1)政治: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3)思想: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2.兴起:(1)标志:19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运动中心:北京大学。
(4)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
(前期)3.内容:三提倡三反对。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与专制。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评价:(1)性质: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文化启蒙运动(思想解放运动)。
(2)积极影响:1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2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3)消极影响:1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片面性。
把一切中国文化都看做是落后的,甚至把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当作封建文化加以否定。
(犯绝对否定的错误)2把一切西方文化都看做是进步的。
(犯绝对肯定的错误)【疑点1】新文化运动内容之间的关系。
指点迷津:1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提倡民主以反对中国的封建专制思想,提倡科学以反对愚昧和迷信,用民主与科学同封建主义进行斗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新道德是民主和科学的前提。
提倡民主就是反对封建专制,而封建专制是建立在孔子儒学旧道德的基础上的。
所以反对封建礼教、反对旧道德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就是摧毁封建专制制度的根基,让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3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体。
文学革命扩大了民主与科学在社会上的影响,民主与科学正是凭借广大民众易于接受的白话文得到广泛传播。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主要原因: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
2.代表人物:李大钊是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先后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19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作业】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选择题1.(2019·北京海淀区模拟)陈独秀在《青年杂志》第一卷刊文指出:“国家者,乃人民集合之团体,辑内御外,以拥护全体人民之福利,非执政之私产也。
”此言论在当时直接针对的是()A.清朝君主专制独裁B.各派军阀拥兵割据C.袁世凯称帝的图谋D.列强侵犯中国主权C[《青年杂志》第一卷刊行于1915年,当时清朝君主专制独裁已经终结,故A项错误;各派军阀拥兵割据虽然是事实,但是材料强调的是非执政之私产,亦即非独裁,与军阀割据没有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1915年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针对这种情况,陈独秀等人领导了新文化运动,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列强侵犯中国主权的问题,故D项错误。
]2.(2019·广东惠州模拟)1902年梁启超发表《新民说》强调现代国家的国民应具自由、自治、进步、进取思想、权利思想、国家思想等公德;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则提倡“新青年”应具备自主、进步、进取、世界、实利、科学的思想和意识。
这反映了两者都主张()A.建立民主政体B.弘扬民主科学思想C.改造国民思想D.批判传统伦理道德C[材料两者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不涉及建立民主政体,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建立民主政体,故A项错误;弘扬民主科学思想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梁启超则不涉及这项,故B项错误;据材料“强调现代国家的国民应具自由、自治、进步、进取思想、权利思想、国家思想等公德”“提倡‘新青年’应具备自主、进步、进取、世界、实利、科学的思想和意识”可知两者都主张改造国民思想,来挽救民族危亡,故C项正确;材料中两者都主张将国民改造成具有新思想的公民,批判传统伦理道德只是其途径和方法,故D项错误。
] 3.(2019·福建厦门质检)1919年,翻译家林纾在小说《妖梦》中,写阴曹地府中有一所“白话学堂”,其校内有“毙孔堂”,门上有一联“禽兽真自由,要这伦常何用;仁义太坏事,须从根本打消”。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资料 :专题七 课时2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练模拟通关集训 含解析 精品
1.有学者说:“新文化运动之所以批评孔子、反对孔教、否定儒家纲常,其实并不是指向传统,而是针对现实。
”材料中的“现实”是指()A.宣扬科学知识的需要B.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C.国人民主意识的提高D.袁世凯执意复辟帝制解析:选D。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掀起“尊孔复古”运动意图复辟帝制,这种情况下,新文化运动批判作为封建统治基础的儒家思想,故D项正确;材料意在考查新文化运动批判儒家思想的现实背景,A项为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故A项错误;B项不能与批判儒家思想的现实背景联系起来,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批判儒家思想的现实背景,故C项错误。
2.(2018·景德镇模拟)“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就是非常激烈的。
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批判。
”材料反应新文化运动重大缺陷是()A.具有形式主义的倾向B.对权威的蔑视与挑战C.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D.具有崇洋媚外的特征解析:选A。
“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批判”可得出对凡是传统的东西均要批判,说明其更注意形式,故A项正确。
3.(2018·昆明模拟)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极力提倡西方的“个性自由”和“理性主义”,同时又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一书中对墨家“非命”思想推崇备至。
据此可推测胡适() A.主张积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B.认为东西方价值理念有相通之处C.以墨家思想来否定儒家思想D.肯定了墨家学派的个人自由思想解析:选B。
“非命”的观点认为不存在宿命,一切都是人自作的,必然且合理,材料中“胡适极力提倡西方的”“同时又……对墨家‘非命’思想推崇备至”表明东西方价值理念有相通之处,故B项正确;与材料中“胡适极力提倡西方的”不符,故A项错误;不仅有墨家思想,与材料中“胡适极力提倡西方的”不符,故C项错误;忽略了“胡适极力提倡西方的”,与题中“据此可推测”不符,故D项错误。
2020-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题: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含答案】
2020-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题: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
这种变化可说明()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民主出现频率降低,革命出现频率剧增。
结合所学知识,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主要传播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主张用革命的方式夺取政权。
故答案为A 项;国民革命运动是在1924-1927年,时间不符,并且材料只涉及知识分子阶层,无法得出民众普遍拥护的结论,排除B项;当时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部分知识界否定,不符史实,排除C项;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未变,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2.(2020年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高三其他)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
这表明当时()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意义不大,“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
结合该内容及材料时间“1920年”和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在各种思潮的斗争中逐渐取胜,影响日益增强,故C符合题意;A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材料无关;实业救国思潮是近代实业家的救国理念,与材料无关,B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传统礼教”的批判,D不正确。
3. (2020年西藏城关拉萨那曲第二高级中学高三月考)1920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3讲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作业】.doc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模拟)陈独秀在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时,敏锐地意识到“当下的革命阻力已不再是表面上的制度与体制是否与现行的社会政治形势相一致,而是体制层面的价值体系是否符合民众之心理”。
陈独秀强调的是( )A.提高国民觉悟是政治变革的前提B.民主共和的观念尚未深入人心C.辛亥革命完成了政治革命的任务D.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生态优化解析:选A。
材料“当下的革命阻力已……是体制层面的价值体系是否符合民众之心理”,表明民众心理对变革的重要性,故A项正确。
2.(2019·茂名模拟)民国初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规定,学校不准祭孔、不准尊孔读经。
袁世凯上台后,下令尊崇伦常,提倡礼教,尊孔之风甚嚣尘上,章太炎等首先站出来反对。
针对孔教的争议( )A.造成了立宪派与革命派之间的论战B.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学的对立C.引发了中国思想文化层面深刻变革D.推动中国由君主立宪走向民主共和解析:选C。
“袁世凯上台后,下令尊崇伦常,提倡礼教,尊孔之风甚嚣尘上,章太炎等首先站出来反对”,之后全国掀起了追求民主、科学的新文化运动,故C项正确。
3.(2019·湖南省长郡中学选拔考试)白话文原来是一种民间文学,被认为“不登大雅之堂”,不是正式文体。
然而,20世纪初期,它却在中国流行开来。
这主要是因为( )A.政府的大力提倡B.思想启蒙的需要C.政治变革的推动D.白话文通俗易懂解析:选B。
材料中白话文在中国流行开来,主要是受到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的影响,白话文更有利于新思想在普通民众中的传播,是思想启蒙的需要,故B项正确。
4.(2019·衡阳模拟)袁伟时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初衷是通过普及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帮助中国人冲破意识形态牢笼,实现思想变革,为自由、民主在中国生根奠定基础。
这表明新文化运动旨在()A.普及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B.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C.为自由民主国家奠定基础D.推动中国人民获得解放解析:选C。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精品复习讲义:必修第三册 专题13 第38讲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38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新文化运动1.背景(1)政治:反动的政治势力妄图复辟帝制。
(2)思想: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3)文化:新式学堂建立和留学风气盛行。
(4)阶级基础:接受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日益壮大。
2.兴起(1)序幕: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蔡元培、鲁迅等。
(3)前期指导思想: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4)运动中心:北京大学。
(5)学术方针: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其实质是让新文化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3.内容(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
①陈独秀:科学与民主是当今人类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两大因素;从历史进化的观点看,民主制取代君主制是不可抗拒的潮流。
②李大钊:妄想复辟的人都是国家公敌;批判尊孔复古思潮就是反对复辟帝制。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①陈独秀指出,“三纲五常”完全违反了自由、平等、独立的原则。
②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指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①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②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
4.评价(1)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文化启蒙运动(思想解放运动),也是文学革命运动。
(2)意义①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②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③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3)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把一切中国文化都看作是落后的,甚至把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当作封建文化加以否定。
新文化运动把一切西方文化都看作是进步的。
这种形式主义的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1)十月革命前①梁启超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
2019(人民版)高考历史总复习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全面版
思想文化 袁世凯掀起_________青_逆年流杂;志民主共和思
标志 1915年,陈独秀创办《__________》,后改
代表人物 兴起
中心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民北主京与大科学学
指导思想
(前期)____________的思想
内容
前提
(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 (2)提倡__新_道__德_____,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广泛传播 ①“工读互助团”实践失败,使很多青年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②通过三次论战,坚定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信念,使马克 步扩大。 ③李大钊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陈独秀组织“ 会”。 (3)中国化 ①趋势:从学术的介绍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转变。 ②途径:各地共产主义小组进一步扩大宣传。
3.影响 (1)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 质。 (2)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 此有了新的理论指南。 [轻巧识记] 近代向西方学习四部曲 1.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 2.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 3.1915-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 4.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 路”。
[答题术语]
1.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是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原因,袁 领域掀起的尊孔复兴逆流是其直接原因。
2.《青年杂志》创刊,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新青年 动的主要阵地,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3.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 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学思想的正统地位。它既是对资产阶 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3单元第25讲 到维新变法及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25讲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及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前夕回忆说,在甲午战争前,他跑遍了整个北京城的书铺,却买不到一张世界地图,尽管此时已经离鸦片战争整整半个多世纪了。
这一现象主要反映出( )A.中国人对西方挑战的迟钝B.近代知识分子重理轻文C.清朝仍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D.维新变法思想传播有限解析:由题干材料反映出鸦片战争后半个多世纪,中国还是对世界形势知之甚少,对西方的挑战反应迟钝,故A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C项表述与材料时间不符,鸦片战争后,五个通商口岸的开设表明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已破产;D项不是材料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故B、C、D三项均错误。
答案:A2.费正清认为中国近代史基本上是一部中国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历史。
古代中国相对稳定的传统秩序一直延续到19世纪,此时它遇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而且更为强大的文明。
对此文明首先做出积极反应的是( )A.地主阶级B.农民阶级C.工人阶级D.资产阶级解析: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冲击了国人“天朝上国”的固有观念,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故A项正确。
答案:A3.19世纪后期报刊上诸如《论中西历之所以不同》《中西饮食异宜说》《论中西民情不同》《中西政情之别》一类文章屡见不鲜。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比较的范围在逐渐扩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习俗、法律、思想、学术等各个领域。
这一现象表明中国知识分子( )A.放弃了儒家是古非今的传统观念B.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C.知识结构与认知空间的重大变化D.传统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儒家观念,更没有是古非今的意思,故A项错误;材料只说到“比较”的范围,并没有提及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提供的中西比较范围的扩大及领域的增多等信息表明,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的了解不再片面和局限,故C项正确;虽然提到与西方对比范围的扩大,但是并不能证明传统的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故D项错误。
云南2019年高三单元测试: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云南2019年高三单元测试: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时间:90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发布《通令尊崇孔圣文》中指出:“天生孔子为万世师表……所谓反之人心而安,放之四海而皆准者。
”这说明其根本目的是()A、压制民主科学思想B、恢复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C、弘扬民族传统文化D、为复辟帝制做舆论准备解析: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尊孔复古,并下令各地学校恢复尊孔读经,其“尊孔”的根本目的是为复辟帝制做好舆论准备。
答案:D2、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
”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A、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B、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解析: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认识到新制度难以建立在陈旧的思想文化基础上,在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
答案:B3、1923年,胡适撰文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
”文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A、变法B、革命C、民主D、科学解析:从材料中分析,可以排除A、B、C项,因为变法、革命和民主都遭到部分派别的反对。
只有科学,从戊戌变法到中华民国成立一直在中国得以发展下来,被人们逐步接受。
故D项正确。
答案:D4、科学被提升到思想解放的高度是近代中国思想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
以下图片与之直接有关的是()解析:A是《海国图志》,B是《资政新篇》,C是《天演论》,D是《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新青年》杂志的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答案:D5、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认为人类社会是循着“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规律发展的,最终达到“政府皆由民造”,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陈独秀说:“孔子之道,施于今日社会为不适于生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五十五)
一、选择题
1.“共和建设之初,所以艰难不易现实,往往复反专制或帝制之理由,乃因社会之惰力,阻碍新法使不易行,非共和本身之罪也。
其阻力最强者,莫如守旧之武人及学者。
”陈独秀的这段论述表明他认为辛亥革命以后出现帝制复辟现象主要是由于()
A.辛亥革命并未真正确立民主共和制
B .近代中国存在复辟帝制的社会基础
C.广大人民群众没有真正理解民主制
D.康有为等守旧保皇党人的支持推动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通过阅读材料可知,陈独秀认为共和难以实现的原因在于社会惰力、守旧武人及学者,而这些落后因素正是复辟帝制的社会基础,故选B项。
2.新文化运动时期,有人写文章称:“实业在英文为Industry,而Industry译为勤,不过吾国民生在勤之古义……且在今不知利用祖宗所传之宝藏发挥而光大之,而诵习欧文眉飞色舞,语以相当华文之义,顿露鄙夷之态者,随在而有。
”该文章() A.说明中西文化在很多方面有相通之处
B.作者目的在于减少新文化运动的阻力
C.批评了时人全盘肯定东方文化的态度
D.表明传统文化力求保持自身的优越性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该作者认为,“实业”就是传统文化中的“民生在勤”,不应该将“祖宗的宝藏”丢弃而对西方文化“眉飞色舞”,这表明传统文化力求保持自身的优越性,故选D 项。
3.“作为流产了的共和悲剧的见证人,新文化自由主义者们被迫相信,即使最精心设计和最进步的制度,也只是纸上的计划,不能达成必须的改革目标。
”为此“他们”()
A.主张建立西方民主制度B.力图从思想上改造国民
C.极力将中西方文化融合D.提出了人民民主新体制
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作为流产了的共和悲剧的见证人……被迫相信,即使最精心设计和最进步的制度,也只是纸上的计划,不能达成必须的改革目标”等信息可知,因辛亥革命的失败,他们看到民主制度的作用有限,便发起新文化运动,力图从思想上改造国民,B项正确;A项与材料信息矛盾,排除;新文化运动全盘西化,否定中国传统思想,排除C项;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4.有学者主张:“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按照这个顺序做,可以顺利达到目的。
”对近代中国“汲取欧洲文明”的过程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与此说法相反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始“改变政令”
C.“有形的物质”建设起步于甲午战争后
D.“变革人心”在戊戌变法期间得以完成
答案:A解析: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思想层面的过程,与材料中“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相反,故A项正确;中国近代开始“改变政令”是指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故B项错误;“有形的物质”即学习西方的器物,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就出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故C项错误;“变革人心”是指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自1915
年的新文化运动开始,中国学习西方进入思想层面,故D项错误。
5.[2018·姚安一中期末]《新青年》经常刊登介绍自然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介绍生物的起源、医学、生理、体育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用朴素的语言讲解“猴子变人”的规律,宣传宇宙是可以认识的,物质是实在的等唯物主义观点。
材料说明《新青年》旨在() A.借助天演论宣传变法思想
B .把反迷信作为反封建的重要内容
C.大力弘扬民主和自由思想
D.将启蒙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
答案:B解析:由题干材料中新青年宣传自然科学知识,灌输唯物主义观点,可看出其是把反迷信作为反封建的重要内容,B项正确。
6.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如果军阀在历史上有任何贡献的话,那是在80年外强侵略之后他们更增加了内部压力,于是强迫着中国的青年自行着手寻觅着一套救国方式。
”这主要是指()
A.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
B.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思想
C.新文化人士开始宣传民主科学
D.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80年外强侵略之后”可知,当时处于1920年后。
材料信息反映了中国面临内外压力下先进青年的探索。
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发生在19世纪末,故A项错误;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思想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B项错误;1915年,新文化人士开始宣传民主科学,故C项错误;五四
运动后,面对内忧外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故D项符合题意。
7.有人说:“如果没有康有为、梁启超在上海创办《强学报》《时务报》,就没有陈独秀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这句话说明()
A.不同阶级政见相似
B.变法运动促进思想解放
C.上海多元文化并存
D.上海是近代化先行地
答案:C解析:A项说法错误,康有为、梁启超代表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而陈独秀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代表无产阶级思想;B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变法运动的信息;由“如果没有康有为、梁启超在上海创办《强学报》《时务报》,就没有陈独秀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可以看出上海既有资产阶级思想又有无产阶级思想,是多元文化并存,故本题选C项;D项不选,题干没有体现上海的地位。
8.1920年11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拟定的《中国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要按照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的社会。
但是要使我们的理想社会有实现之可能,第一步就得铲除现在的资本制度。
要铲除资本制度,只有用强力打倒资本家的国家。
”材料表明当时的共产主义者()
A.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正确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
C.倡导苏俄的城市中心暴动道路
D.强调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观点
答案:D解析:据材料“要铲除资本制度,只有用强力打倒资本家的国家”可知,当时中国的共产主义者没有正确认识中国国情,也未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强调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故A、B两项错误,D项正确。
材料并未涉及走苏俄式道路的问题,故C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9.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和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理论、旧政治。
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新青年·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材料二一方面,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
通过“整理国故”,对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另一方面,中国现代学术文化,几乎都是以这一时期为开端的,鲁迅的小说、梁启超和胡适等人的著作,实质上都是“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沈永刚《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
传统文化的批判和传承》材料三晚清思想潮流与清代中期迥然有别,国内起义和外国侵略的双重挑战,迫使士人重新审视他们在社会中的角色。
考证学派致力于古文物研究,对为知识而求知的举动引以为豪。
但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里,他们却演奏着不和谐的音符。
……在外国侵略和国内动乱
等重大问题迫在眉睫时,士人感觉到道义上有义务对社会和政治的稳定贡献一份力量。
……学术上的广泛兴趣和调和折衷构成了这一时代的特色。
因此,晚清的学术界由一枝独秀(汉学)转向多派并存,由分裂而趋向整合。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实质,谈谈新文化运动是如何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
(2)根据材料三,概括晚清思想的主要特征。
并结合时代背景论证这一主要特征。
(要求:史论结合,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答案:(1)实质:新文化运动前期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的新文化运动宣传马克思主义,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运动。
批判:反对专制和愚昧,反对旧道德,反时旧文学,新文化运动猛烈批判传统文化中的封建伦理道德。
继承:提倡新文学。
如白话小说的发展,“整理国故”、研究思想史。
新文化运动传承了传统文化,使之焕发生机,是现代学术文化的开端,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2)晚清思想界逐渐呈现多元(多派并存)趋势、整合的时代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