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大诗人中的物候(2015山东荷泽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
2015年山东菏泽语文中考试题

菏泽市二0一五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一、古诗词(30分)(一)经典诗文积累。
(12分)1.将宋代词人宋祁的《玉楼春》补写完整。
(4分)东城渐觉风光好。
縠皱波纹迎客棹。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2.依据课文填空。
(4分)①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_____,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③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④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__________,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3.根据提示默写。
(4分)①杜甫《望岳》中点明全诗主旨,表达诗人远大抱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暗示社会发展规律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4—5题。
(4分)秋霁崔道融雨霁长空荡涤清,远山初出未知名。
夜来江上如钩月,时有惊鱼掷浪声。
4.这首诗题为“秋霁”,诗中是从哪些方面表现“霁”字的?(2分)5.赏析最后一句“时有惊鱼掷浪声”的妙处。
(2分)(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14分)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习惯说(清)刘蓉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③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阅读理解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阅读理解一、物候知识基础1. 物候的定义- 物候是指生物长期适应温度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长发育节律,这种现象称为物候现象,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
例如,植物的发芽、开花、结果,动物的冬眠、迁徙等。
2. 物候与气候的关系- 气候是物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气候条件,如温度、降水、光照等,会影响物候现象的出现时间。
一般来说,温暖湿润的气候可能会使植物开花结果的时间提前,而寒冷干燥的气候可能会推迟物候现象的出现。
3. 物候观测的意义- 物候观测有助于了解自然季节的变化规律,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农民可以根据物候现象来安排耕种、收获等农事活动。
同时,物候也是研究气候变化的重要依据,通过长期的物候观测数据,可以分析气候的变化趋势。
二、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实例分析-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从物候角度来看,这里的“花”和“鸟”是物候现象的体现。
在春天这个特定的季节里,花朵盛开、鸟儿啼鸣是正常的物候现象。
但诗人处于战乱的环境中,看到美好的春花和欢快的鸟儿,却因感时伤世而落泪惊心。
这反映了物候现象与诗人情感的相互交融。
花朵盛开本是春天生机盎然的标志,而诗人却从中感受到了国家命运的飘摇,这种反差体现了物候在诗歌中的独特表意作用。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诗中的“桃花三两枝”是春天物候的典型表现。
桃花通常在春季开放,它的盛开标志着春天的到来。
而“春江水暖鸭先知”则涉及到动物对物候的感知。
鸭子能够最先感知到江水温度的变化,这是因为鸭子是水禽,它们与江水的接触密切。
这种物候现象的描写既准确地捕捉到了初春的特点,又充满了生活情趣。
从物候学的角度,它体现了动物对环境温度变化的敏感性,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细致入微的观察。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物候的垂直差异。
“人间四月芳菲尽”说明在平原地区,到了四月,大部分花卉已经凋谢。
[VIP专享]【历年真题】2015年山东菏泽语文中考试卷及答案
![[VIP专享]【历年真题】2015年山东菏泽语文中考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2042f4fd0a79563d1e7236.png)
2015年山东菏泽语文中考试卷及答案一、古诗词(30分)(一)经典诗文积累。
(12分)1.将宋代词人宋祁的《玉楼春》补写完整。
(4分)东城渐觉风光好。
縠皱波纹迎客棹。
,。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2.依据课文填空。
(4分)①所以动心忍性,。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③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④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3.根据提示默写。
(4分)①杜甫《望岳》中点明全诗主旨,表达诗人远大抱负的句子:,。
②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暗示社会发展规律的句子:,。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4—5题。
(4分)秋霁崔道融雨霁长空荡涤清,远山初出未知名。
夜来江上如钩月,时有惊鱼掷浪声。
4.这首诗题为“秋霁”,诗中是从哪些方面表现“霁”字的?(2分)5.赏析最后一句“时有惊鱼掷浪声”的妙处。
(2分)(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14分)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习惯说(清)刘蓉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③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竺可桢①我国古代相传有两句诗说道:“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但现在看来,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它们自己的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它们的本质。
自然科学家的任务就在于了解这种本质,使石头和花卉能说出宇宙的秘密。
正如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所指出的那样,杏花开了,好像它传语农民赶快耕土;桃花开了,好像它暗示农民赶快种谷子。
春末夏初布谷鸟来了,农民知道它讲的是什么话:“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从这一角度看来,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从而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
②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其景与意不可分也。
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
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
”换言之,月、露、风、云、花、鸟乃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从这种语言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质,即自然规律。
而大诗人能掌握这类语言的含意,所以能编为诗歌而传之后世。
③唐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人顾况看到这首诗,大为赏识。
一经顾况的吹嘘,这首诗便被传诵开来。
这四句古诗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④在温带的人们,经过一个寒冬以后,就希望春天的到来。
但是,春天来临的指标是什么呢?这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李白诗:“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据宋洪迈《荣斋续笔》中指出:王荆公写这首诗时,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经推敲后,认为“到”字不合意,改了几次才下了“绿”字。
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统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重要指标之一。
2015年菏泽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参考答案一、古诗文(30分)(一)经典诗文积累(12分)1.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
肯爱千金轻一笑。
2.①曾益其所不能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泉香而酒洌④宠辱偕忘3.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二)阅读诗歌(4分)4.霁:雨后或雪后天放晴。
诗中从“长空荡涤清、远山初出、江上如钩月”来表现“霁”字的。
5.写出鱼儿见钩月疑是钓钩,吃惊而逃的情景。
构思新奇幽默,别出心裁。
给诗平添了许多情趣。
6.A7.A8.①我唯独喜欢莲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中清洗过却不显得妖媚。
②(父亲)看到屋里的坑洼笑着对我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还能治理国家么?”9.俯而读/仰而思/思而弗得10.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第二空:故君子之学,贵于慎始。
【参考译文】我年少时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读书。
(我)低下头就读书,遇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
这屋有处洼坑,直径一尺,逐渐侵蚀扩展。
每次经过,我总要被绊一下。
起初,我感到很别扭,时间一长也习惯了,再走那里就同走平地一样安稳。
一天,父亲来到屋子里,发现这屋地面的洼坑,笑着对我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凭借什么治理国家呢?”随后叫仆童将洼坑填平。
父亲走后,我读书思索问题又在屋里踱起步来,走到原来洼坑处,感觉地面突然凸起一块,心里一惊,低头看,地面却是平平整整,我别扭地走了许多天才渐渐习惯起来。
唉!习惯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厉害的啊!脚踏在平地上,便不能适应坑洼;时间久了,洼地就仿佛平了;以至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恢复原来的状态,却认为是阻碍而不能适应。
因此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11.A12.绿色。
13.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
王安石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
14.使语言典雅而具有说服性,更生动形象的证明“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带来的象征,黄沙比绿叶更有代表性。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概述•唐宋大诗人诗中的植物物候•唐宋大诗人诗中的动物物候•唐宋大诗人诗中的气象物候目•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对现代的意义•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研究的展望录繁荣昌盛,思想开放,文化多元,国力强盛,经济繁荣,交通发达,城市兴起。
唐朝积贫积弱,外患不断,但文化发展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诗词创作尤为繁荣。
宋朝唐宋时期的社会背景诗歌创作达到了高峰,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诗体完备,诗艺精湛,诗人辈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诗词创作注重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和艺术手法的创新,如苏轼、辛弃疾等。
唐宋大诗人的创作特点宋朝唐朝四季更迭植物生长动物迁徙天象变化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现象01020304唐宋大诗人通过对四季的描绘,表现物候的变化和自然景观的变换。
诗人对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描绘,如杜牧的《清明》中的柳树发芽。
诗人关注动物的迁徙过程,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中燕子的迁徙。
诗人对天象的变化也有所关注,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对夕阳的描绘。
诗人笔下的柳树往往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柳树发芽春天桃花的绽放常常被用来形容春天的美景,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桃花盛开樱花飘落是春天结束的标志之一,诗人们常借此表达对春光短暂的惋惜,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樱花飘落竹子生长夏天是竹子生长的旺季,诗人们常以竹子象征夏天的生机勃勃,如“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荷花盛开夏天是荷花盛开的季节,诗人常以荷花的美丽形象来表达对夏天的赞美,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桑树结果夏天是桑树结果的季节,诗人们常以桑树的茂盛来形容夏天的繁荣景象,如“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秋天是菊花盛开的季节,诗人笔下的菊花往往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菊花开放秋天枫叶的颜色变化常常被用来形容秋天的美景,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宋诗中的物候

拓展练习:1、说出下列诗所反映
的季节或物候特征。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春 秋 初秋 冬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人
诗文
物候
规律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1、草木有一年一 度的循环规律 2、循环随物候转 变。 物候有区域性
物候因地而异,因 时而异。 杨柳是初春的象征; 物候的地域性和历 史变迁是分不开的。 侯鸟与物候的关系
李白 王安石
李益 刘禹锡 王之涣 毛泽东 杜甫
“东风已绿瀛州草……” 《扶风豪士歌》 “春风又绿江南岸……”
找出本文的说明方法:
举例法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指出了物候学上 的两个重要规律。芳草的枯荣,有一年一度的循环;这循 环随着气候转移,春天到,芳草就苏醒了。唐代大诗人李 白的“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和宋代王安石 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告诉了人们春天 到来的标志。唐代诗人李益的“漠南春色到滹沱,碧柳青 青塞马多”,刘禹锡的《竹枝词》:“江上朱楼新雨晴, 滚西春水觳文生。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指出杨柳抽青,表示初春季节的到来。 举......例子,形象地说明了......,使文章更具生动性和说服 力。
阅读第二段回答下列问题:
2、作者引明末学者黄宗羲的话的作用是什么?
论证前文,他们关心民生疾苦,搜 集各地大量的竹枝词、民歌,又热爱 大自然,善于领会鸟语花香的暗示, 模拟民歌、竹枝词编成诗句。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道出了诗人为 何能掌握大自然语言,编成诗句。
2015年菏泽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5年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word版)市二0一五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一、古诗词(30分)(一)经典诗文积累。
(12分)1.将宋代词人宋祁的《玉楼春》补写完整。
(4分)东城渐觉风光好。
縠皱波纹迎客棹。
,。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21·世纪*教育网2.依据课文填空。
(4分)①所以动心忍性,。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不宜异同。
(诸亮《出师表》)③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④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仲淹《楼记》)3.根据提示默写。
(4分)①杜甫《望岳》中点明全诗主旨,表达诗人远大抱负的句子:,。
②禹锡《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暗示社会发展规律的句子:,。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4—5题。
(4分)秋霁道融雨霁长空荡涤清,远山初出未知名。
夜来江上如钩月,时有惊鱼掷浪声。
4.这首诗题为“秋霁”,诗中是从哪些方面表现“霁”字的?(2分)5.赏析最后一句“时有惊鱼掷浪声”的妙处。
(2分)(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14分)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渊明独爱菊。
自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习惯说(清)蓉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③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来源:21·世纪·教育·网】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
唐宋大诗人诗中物候

• 2、作者引明末学者黄宗羲的话的作用是什 么?
答案1:他们关心民生疾苦,搜集各地大量的 竹枝词、民歌,又热爱大自然,善于领会 鸟语花香的暗示,模拟民歌、竹枝词编成 诗句。 答案2: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道出了诗人为何 能掌握大自然语言,编成诗句。
• 阅读课文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开头所引两句诗的目的在于什么? 2、文中哪些语句说明了人类研究大自然 语言的目的?
• 答案1:为了引出“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进而引出本文说明的目的。 • 答案2: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 明白这种传语,来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 然。
阅读第二段回答下列问题:
古诗
关心百姓疾苦 留心物候
物候因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地而有所差异
目标一:通过学习本文,懂得文学与自 然的关系 。 目标二:学习本文运用举例说明与分类 说明说明事物。 目标三: 通过欣赏唐宋大诗人诗句受到 审美醺陶,同时学习物候知识
第一段介绍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及人类研究它们的目的。 第二段说明唐宋大诗人对物候歌 咏的杰出成就及其原因。 第三、四、五段具体说明唐宋诗 人诗中植物所反映的物候知识。 第六、七段说明唐宋诗人诗中候 鸟所反映的物候知识。 第八段总结唐宋诗人所吟咏的物 候是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
• 阅读第六、七段同学们是否发现文中出现 了“杜鹃”、“布谷”、“子规”三种鸟 的名子,然而我们一般认为这三个名子实 际上指的是一种鸟?同学们请查阅资料, 进行探研然后写一二百字的小文。
收集有关物候描写的
唐宋诗词
板书设计
石头传语
唐 宋 大 诗 人 诗 中 的 物 候
花鸟传语 白居易 王安石 唐宋大诗人 刘禹锡 杜甫 陆游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原文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原文
一、课文
我国古代的诗人,一方面关心民生疾苦,一方面又热爱大自然,善能领会鸟语花香的暗示,模拟这种民歌、竹枝词,到唐宋时代,便形成了一种风气。
其中具有物候知识的更是不乏其例。
二、字词注释
1. 物候:生物的周期性现象(如植物的发芽、开花、结实,候鸟的迁徙,某些动物的冬眠等)与季节气候的关系。
也指自然界非生物变化(如初霜、解冻等)与季节气候的关系。
2. 荣枯:草木茂盛与枯萎。
3. 瀛洲:传说中的仙山。
这里泛指水中的洲渚。
4. 紫殿红楼:泛指华丽的宫殿楼阁。
5. 区域:地区范围。
6. 候鸟:随季节不同周期性进行迁徙的鸟类。
7. 杜鹃:鸟名,又名子规。
8. 黄鹂:鸟名,也叫黄莺。
9. 白鹭:鸟名。
10. 历日:历书。
三、思考与练习
1. 唐、宋诗人在诗中体现了哪些物候知识?
- 从白居易的诗中可知芳草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且随气候转移;从李白、王安石的诗中可知花木抽青是春天到来的重要指标且物候有区域性;从杜甫的诗中可知黄鹂和白鹭是春夏之交的候鸟;从陆游的诗中可知不同季节有不同的鸟啼,鸟啼可作为判断季节的依据等。
2. 以课文中的诗句为例,说明物候与诗人情感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2015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真题语文

2015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真题语文一、古诗词(30分)(一)经典诗文积累。
(12分)1.将宋代词人宋祁的《玉楼春》补写完整。
(4分)东城渐觉风光好。
縠皱波纹迎客棹。
,。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注意平时的积累,别写错别字。
答案: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2.依据课文填空。
(4分)①所以动心忍性,。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答案:曾益其所不能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答案:陟罚臧否③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答案:泉香而酒洌④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答案:宠辱偕忘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注意平时的积累,别写错别字。
3.根据提示默写。
(4分)①杜甫《望岳》中点明全诗主旨,表达诗人远大抱负的句子:,。
答案: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②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暗示社会发展规律的句子:,。
答案: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注意平时的积累,别写错别字。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4—5题。
(4分)秋霁崔道融雨霁长空荡涤清,远山初出未知名。
夜来江上如钩月,时有惊鱼掷浪声。
4.这首诗题为“秋霁”,诗中是从哪些方面表现“霁”字的?(2分)解析:鉴赏诗歌的语言。
首先根据“霁”的“雨”字头结合诗中写景内容了解“霁”的意思,再从诗句的写景中找出表现“霁”特点的诗句。
答案:霁:雨后或雪后天放晴。
诗中从“长空荡涤清、远山初出、江上如钩月”来表现“霁”字的。
5.赏析最后一句“时有惊鱼掷浪声”的妙处。
(2分)解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本诗句内容写景生动,抓住“惊”字,点明拟人的写作手法,说明表现了“鱼”的行为特点,评价这种写法的妙处。
答案:写出鱼儿见钩月疑是钓钩,吃惊而逃的情景。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滹沱( Hū tuó
ng 瀼( rà
)蕃(
fān
)
zhò u
)涪( fú )绉(
)
2、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意思:
称道不置: 相得益彰: 至理名言:
提炼信息
请你根据文中的介绍,给物候下一个定义
物候是一年中月、露、风、云、 花、鸟推移变迁的过程。
是指受环境(气候、水文、土壤)影 响而出现的以年为准周期的自然现象, 它包括树木花草的发芽、展叶、开花及 秋季的叶变色和脱落,候鸟(燕子、布 谷鸟、大雁等) 、昆虫(蝉、蟋蟀等) 的南飞、北迁、始鸣、始见、绝见,湖 泊河流的封冰、流凌、冰融、 以及初雪、终雪、初霜、 终霜日期等。物候能较 直观地指出自然季节的变化。
(一)(1):花香鸟语是大自然的语言。 (二)(2—7):主要介绍了唐宋诗歌中 揭示出的一些物候现象和一些物候规律。 (三)(8):总写从唐宋诗人所吟咏的 物候中看出物候的一些特点:物候变化因 地而异,因时而异。同时也点出了研究唐 宋诗歌中物候的意义。
阅读课文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开头所引两句诗的目的在于什么? 2、文中哪些语句说明了人类研究大自然语言 的目的?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说出下列诗词所反映的时令: 2 、下列诗词所反映的时令:
竺可桢
竺可桢(1890—1974) 字藕舫,浙江绍兴人。中国气象学 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现代 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对中国现代 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 了贡献。在研究中国气候的形成、 特点、区划以及变迁方面,在研究 物候学和自然科学史方面著有论文 多篇,对台风、风暴也有研究,并 重视和带头参加科学普及工作。在 研究工作中注意结合生产实际,为 农业服务。著有《竺可桢文集》和 《竺可桢日记》等。
6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譬如 至理名言 相得益彰
精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2.本文的说明内容是什么? 3.文章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内容的?
写作目的: 了解物候知识,来理解大自然,改造 大自然。 说明内容: 唐宋大诗人的诗中含有许多物候知识
白居易指出了物候学的两个重要规律
举 李白、王安石 告诉了人们春天到来的标志 例 李益、刘禹锡说明了杨柳抽青是初春的代 子 表
竺可桢像
我国近代的气象学家、地 理学家和教育家。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记忆字形和 词义。
请你根据文中的介绍,给物候下一 个定义
物候是一年中月、露、风、云、花、 鸟推移变迁的过程。
正音正字:
ng 卉(huì )勰( xié)瀛 ( yí )滹沱 ( Hū tuó )蕃( fān )
瀼(
rà ng
u )涪( fú )绉(zhò)
阅读课文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开头所引两句诗的目的在于什 么? 2、文中哪些语句说明了人类研究大自 然语言的目的? • 答案1:为了引出“什么是大自然的语 言”,进而引出本文说明的目的。 • 答案2: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 示,明白这种传语,来理解大自然, 改造大自然。
阅读第二段回答下列问题:
5、写出下列诗句的作者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作 者( ) (2)“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 好”作者( ) (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 还”作者( ) (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内不度玉门 关”作者( ) (5)“漠南春色到滹沱,碧柳青青塞马 多”作者( )
按照下列诗句描写景物的不同季节,分类。 (1)表示春天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2)表示夏天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3)表示秋天的诗句_______________ (4)表示冬天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①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②溪水觉暖微函碧,山杏经春半吐红。 ③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④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⑤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⑥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⑦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唐乐诗人诗中的物候属于什么说朋文

唐乐诗人诗中的物候属于什么说朋文摘要:一、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概述二、物候在唐宋大诗人诗中的表现形式三、物候在唐宋大诗人诗中的作用和意义四、总结正文:一、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概述唐宋时期,许多著名的诗人如白居易、杜甫、苏轼等,在他们的作品中,常常以物候为题材,描绘四季变换中的自然景象。
物候,指的是一年四季中,某些生物和自然现象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出现的特定现象。
在唐宋大诗人的诗中,物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更寄托了他们的思想情感,成为诗歌中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二、物候在唐宋大诗人诗中的表现形式在唐宋大诗人的诗中,物候的表现形式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列数字:通过列举数字,准确地描绘出物候现象的出现时间和周期。
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通过“城春草木深”准确地描绘出春天草木生长的盛况。
2.作比较:将不同季节的物候现象进行比较,强调其差异性和独特性。
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通过比较枯荣两种状态,表现出草原物候的变化。
3.举例子:通过具体的物候现象,展现出自然界的美好和生机。
如苏轼的《蝶恋花·春景》:“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通过描绘青杏、燕子和绿水等具体物候现象,表现出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4.打比方:通过生动的比喻,使物候现象更具形象性和生动性。
如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将秋天的萤火虫比作“流萤”,形象地描绘出秋天的物候景象。
5.分类别:将不同种类的物候现象进行分类,突出其多样性。
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纷纷小雨漉纱窗,黄昏细碎伴离觞。
高卧南楼疑梦觉,故园草树竟如何?”将雨水、黄昏等不同种类的物候现象进行分类,表现出秋天的多样性。
6.作诠释:通过对物候现象的解释,传达出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如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2015

1:为了引出“什么是大自然的语 言”,进而引出本文说明的目的。
阅读第二段回答下列问题:
1、唐宋大诗人为什么能对物候的歌咏有杰出的 成就? 2、作者引明末学者黄宗羲的话的作用是什么? 1:他们关心民生疾苦,搜集各地大量的竹枝词、民 歌,又热爱大自然,善于领会鸟语花香的暗示, 模拟民歌、竹枝词编成诗句。
一年四季,循环往复,年年如是……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竺可桢 宛敏渭
竺可桢像
目标一:通过学习本文,懂得文学与自 然的关系 。 目标二:学习本文运用举例说明与分类 说明说明事物。 目标三:通过欣赏唐宋大诗人诗句受到 审美醺陶,同时学习物候知识
竺可桢(1890—1974),字 藕舫,浙江绍兴人。中国气象学 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 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对中国现 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建立和发展 作出了贡献。在研究中国气候的 形成、特点、区划以及变迁方面 ,在研究物候学和自然科学史方 面著有论文多篇,对台风、风暴 也有研究,。在研究工作中注意 结合生产实际,为农业服务,著 有《竺可桢文集》和《竺可桢日 记》等。
。
李白 王安石
李 益 刘禹锡 王之涣 毛泽东
物候有区域性
杨柳是初春的象征;物候 的地域性和历史变迁是分 不开的。
杜甫 陆游
侯鸟与物候的关系
侯鸟与农事的关系
《鸟啼》
阅读第六、七段同学们是否发现文中 出现了“杜鹃”、“布谷”、“子规”三 种鸟的名子,然而我们一般认为这三个名 字实际上指的是一种鸟?同学们请查阅资 料,进行探研然后写一二百字的小文。
找出本文的说明方法:
提示:说明方法主要有举例子、列数字、 分类别、打比方等。
举例法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指出了物候学上 的两个重要规律。芳草的枯荣,有一年一度的循环;这循 环随着气候转移,春天到,芳草就苏醒了。唐代大诗人李 白的“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和宋代王安石 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告诉了人们春天 到来的标志。唐代诗人李益的“漠南春色到滹沱,碧柳青 青塞马多”,刘禹锡的《竹枝词》:“江上朱楼新雨晴, 滚西春水觳文生。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指出杨柳抽青,表示初春季节的到来。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竺可桢 宛敏渭
竺可桢像
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浙
江绍兴人。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 家,中国现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对中国 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贡 献。在研究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以 及变迁方面,在研究物候学和自然科学史方 面著有论文多篇,对台风、风暴也有研究, 并重视和带头参加科学普及工作。在研究工 作中注意结合生产实际,为农业服务。著有 《竺可桢文集》和《竺可桢日记》等。
生字词:
ng )滹沱 卉(huì )勰( xié )瀛 ( yí ( Hū tuó )蕃(fān )
瀼(
rà ng
)涪(fú )
至理名言
相得益彰
揭示目标
目标一:通过学习本文,懂得文学与自 然的关系 。 目标二:学习本文运用举例说明与分类 说明说明事物。 目标三:通过欣赏唐宋大诗人诗句受到 审美醺陶,同时学习物候知识
阅读第六七段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两段中作者列举了谁的、什么诗 句?
2、作者用这些诗句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1:作者列举了杜甫和陆游的诗句。 答案2:说明唐宋诗人诗中候鸟所反映的物候知识。
第八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第一句:我们从唐宋诗人所吟咏的物 候,也可以看出物候是因地而异、因时 而异的。
板书设计
阅读第三、四、五段回答下列问题 1、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中,我们 得到的物候学知识是? 2、引用李白诗和王安石诗在于说明什么? 3、引用李益诗、刘禹锡诗、王之涣诗在于说 明什么?
• 答案1:第一是芳草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 第二是这种循环是随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 草就苏醒了。 • 答案2:为了说明树木抽青是初春重要指标。 • 答案3:说明杨柳抽青之所以成为初春代表的原 因之一:分布区域广。
【说明文阅读】《唐宋大诗人中的物候》阅读及答案

【说明文阅读】《唐宋大诗人中的物候》阅读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唐宋小诗人中的物候竺可桢宛敏渭唐宋许多小诗人,擅于鸟语花香的表明,把大自然的变化写下入诗篇。
其中许多诗句,经过千百的,仍然具备强劲的生命力,至今还脍炙人口。
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道:“月、茜、风、云、花掉、鸟之在天地间,俄顷攻灭没有,而诗人能结之止息。
常人未尝不存有月、茜、风、云、花掉、鸟之赋,非其性情,极雕绘而无法亲也。
”这就是说,只有对大自然很深的人,就可以领悟它的语言,和它亲密无间对话。
唐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从物候学角度来说,这首在当就很轰动的诗,表现了两个重要规律:第一,草木得茂盛和凋谢,有一一度的循环的规律;第二,这循环是随气候转化的,春风一到,头枯黄的草木就苏醒了。
春天到来的信息就是什么呢?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可以找出答案。
李白诗曰:“东风已蓝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不好。
”王安石晚住在江宁,存有句诗云:“春风又蓝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曝光我还?”宋洪迈《荣斋随笔》中表示:这首诗原作“春风又至江南岸”,几经斟酌,改为了几次才的定了“蓝”字。
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用“蓝”字去寓意春天的到来,这就是合乎物候学的规律的。
王安石这句诗还能够表明物候就是存有区域性的。
⑤若把它换成“春风又蓝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
因为在大河以南洛阳、洛阳一带,春风夹带黄沙比吹起蓝草叶更存有代表性,所以,李白《扶风豪士歌》中,存有“洛阳三月飞胡沙”之句。
虽则句中“胡沙”就是暗指安史之乱,但河南春天风沙非常大也就是事实。
11.依次填入文中划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a.领悟考验体悟b.领略考验感觉c.领悟考证感悟d.领略考证感觉12.从文章内容看看,本文作者指出江南春天到来的信息就是什么?绿色.13.“春风又蓝江南岸”中的“蓝”就是诗人几经斟酌才更定的,本文作者指出用“蓝”字的好处就是什么?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优质】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竺可桢宛敏渭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重点字词;2、理清文章思路,培养学生获取,筛选,整合的能力3、了解唐宋诗中反映出的物候特点及规律,从而认识唐宋诗歌的价值及读故事的趣味,积累一些古诗4、掌握科学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教学重点:抓住唐宋大诗人诗中描写的特点规律,进一步了解相关的物候知识。
教学难点:1、对唐宋诗内容的理解;2、本文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用多媒体展示出《大自然的语言》的片段,根据内容请学生说说什么是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
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果,落叶动物的复苏,始鸣,繁育,迁徙等,非生物现象,例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竺可桢和宛敏渭的《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再次了解大自然的语言,了解古诗中物候现象及规律。
二作者简介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
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在台风、季风、气候变迁、农业气候、物候、自然区划等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
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
三文体知识简介说明文的阅读方法1说明的对象 2 说明对象的特点 3说明文的分类:内容: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语言:生动说明文平实说明文4.说明方法常见的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5.说明顺序:间顺序时空间顺序逻辑顺序6.说明的语言:准确性四检查预习情况1 检查本课字词,请同学读准字音卉(huì)勰(xié)瀛(yíng)滹沱(hūtuó)蕃(fān)瀼(ràng)涪(fú)2 解释下列词语:相得益彰:至理名言:3,通过预习课文说说本文共分几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
(师友共同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4,第二部分中作者又从那两个方面来关注物候的?(3至5)自然段举例说明唐宋诗中对植物的关注;(6至7)自然段说明唐宋诗中对动物的关注。
2015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山东菏泽卷

菏泽市二0一五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一、古诗词(30分)(一)经典诗文积累。
(12分)1.将宋代词人宋祁的《玉楼春》补写完整。
(4分)东城渐觉风光好。
縠皱波纹迎客棹。
,。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2.依据课文填空。
(4分)①所以动心忍性,。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③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④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3.根据提示默写。
(4分)①杜甫《望岳》中点明全诗主旨,表达诗人远大抱负的句子:,。
②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暗示社会发展规律的句子:,。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4—5题。
(4分)秋霁崔道融雨霁长空荡涤清,远山初出未知名。
夜来江上如钩月,时有惊鱼掷浪声。
4.这首诗题为“秋霁”,诗中是从哪些方面表现“霁”字的?(2分)5.赏析最后一句“时有惊鱼掷浪声”的妙处。
(2分)(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14分)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习惯说(清)刘蓉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③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
《2015年中考古诗鉴赏二》讲解版

2015中考古诗鉴赏二1.(2015·山东德州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寒》①【宋】梅尧臣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
②“亚”通“压”,“青帘”指酒旗。
1.欣赏颔联中“不开心”的妙处。
【答案】“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一是写出了花蕾因天冷无力舒展的形态,照应了题目“春寒”;二是移情入景(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凄苦、悲凉的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中重点词语的赏析。
本诗表达了作者内心感情的凄苦、心情的悲凉。
诗人借景抒情,首联点明春阴的季节特征,薄云密布,是诗人心境的流露;颔联“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写景写人,移情手法,别有意味;尾联“病”字既写了身体状况,也流露出诗人此时的心情。
应在了解全诗感情的基础上欣赏颔联中“不开心”的妙处。
2.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案】压挂在树枝的酒旗随风翻转,依傍山丘的阴云送来了阵雨,风雨交加,春寒料峭。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中意境的描绘。
颈联写压挂在树枝上的酒旗翻动,足见风很猛;依傍山丘的阴云挟带着阵雨压来,表明雨势之急。
在理解诗句含义的基础上来描绘画面。
2.(2015·浙江宁波市)阅读《樵夫词》一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樵夫词【清】朱景素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1.前两句体现环境清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白云堆深林【解析】本题是对环境描写理解能力的考查。
诗人在诗的开头描写了一个人捡柴的宁静环境,用“捡青槐”来烘托“白云堆”的清幽,又用“鸟不猜”来反衬“深林”的幽静,“白云堆”“深林”集中体现了环境的清静。
2.请赏析“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的精妙之处。
示例1:樵夫无意挑蝶蝶自随,“竟”表现出惊喜之情,隐现诗人的雅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大诗人中的物候
竺可桢宛敏渭
唐宋许多大诗人,善于鸟语花香的暗示,把大自然的变化写进诗篇。
其中许多诗句,经过千百年的,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至今还脍炙人口。
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
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
”这就是说,只有对大自然很深的人,才能领悟它的语言,和它亲密对话。
唐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从物候学角度来说,这首在当年就很轰动的诗,表现了两个重要规律:第一,草木得茂盛和凋谢,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的规律;第二,这循环是随气候转化的,春风一到,头年枯黄的草木就苏醒了。
春天来临的信息是什么呢?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可以找到答案。
李白诗曰:“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洪迈《荣斋随笔》中指出:这首诗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几经推敲,改了几次才定了“绿”字。
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这是符合物候学的规律的。
王安石这句诗还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
⑤若把它改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
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挟带黄沙比吹绿草叶更有代表性,所以,李白《扶风豪士歌》中,有“洛阳三月飞胡沙”之句。
虽则句中“胡沙”是暗指安史之乱,但河南春天风沙很大也是事实。
11.依次填入文中划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领悟考验感悟 B.领略考验感觉
C.领悟考证感悟 D.领略考证感觉
12. 从文章内容看,本文作者认为江南春天来临的信息是什么?(2分)
13.“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是诗人几经推敲才改定的,本文作者认为用“绿”字的好处是什么?(2分)
14. 文章引用李白《扶风豪士歌》中的诗句目的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1. A
12. 绿色。
13. 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
王安石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
14.使语言典雅而具有说服性,更生动形象的证明“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带来的象征,黄沙比绿叶更有代表性。
”进而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
(2015山东荷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