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价值追求
地理教学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途径
培养 空 间思 维 方式 必 须 建立 空 间 概念 方 法 就是
通 过 直 观 教 学 形 成 立 体模 型
。
的地 理 技能
,
也 能 体 验 学 习 过 程 中产 生 的积 极情 感
,
建立 空 间 概 念 的 方 法
,
形 成 正 确 的 价 值 观 更重 要 的 是在 积极 参 与 的 学 习 过 程 中 培 养 他 们 提 出 问 题 分 析 问 题 和 解 决 问题 的 能
,
门研 究 空 间 的科学 脱离 空 间 地 理 的研 究无 从 谈起
和 注 记 表 示 着 地 理 事物 的立 体 特 征 通 过 地 图 语 言 和
,
55
曹列文 地理教学实现 “ 过程与方法” 目标的途径
维 如 要 地理实物的相互转化实现立体地理事象 的形象思维 } 能 力 。 在 学 习 黄土 高原 景 观 时 , 让 学生 意 识 到 : 自然界 中的水 土流失现象不 只是 一种土壤的过量侵 向二维平面的抽象思维的转化。如将海陆轮廓、 高低 I
学科 能 力 在过 程 中掌握 常 用 的地 理 科 学 方 法 在 过
, ,
观 测 侧 视 地 球则表 现 为 自西 向东 在 南半 球 上 空 俯
,
,
程 中培 育科 学 的 地 理 思 维方式 在过 程 中形 成 正 确 的
,
视 地 球则 地 球 的 自转方 向是 顺 时针 在 北 半球 上 空 俯
。
”
象
。
让过程 变得 精彩 让结果 来得 自然 是 每
, 。
一
位新
2
.
在 图形 的 转 化 中培 养 空 间 思 维 能 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初探
高中地理新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初探广州市第六中学简豪光【内容提要】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已有一年,其中“过程与方法”目标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亮点。
实践证明,“重过程、强调方法”是学生获得地理能力的提高、熟练掌握地理方法的关键。
本文从“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提取、在教学方法上的体现及如何评价等方面展开阐述,探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具体方法与手段。
【关键词】过程与方法案例教学评价知识与技能从2004学年起,在广东、山东、宁夏、海南等四省区首先推行新一轮的高中地理课程改革。
与过去历次的课程改革相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力度要大得多,这对于地理教师来说无疑是一次新的挑战。
在本次课程改革中,把高中地理课程目标从三个维度进行了细化,从教学的角度看,最为广大地理教师关注的是:在课程改革中,首次把“过程与方法”单独列为课程目标的一个领域来进行阐述。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提出,是对过去教学大纲的重大改革。
从其包涵的三方面内容,可以给教师们一个明确的信息: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必须改变过去“重结果,轻过程”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目标强调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收集与处理信息以及开展实验、操作、观察、观测、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尤其是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
因此,“贵在参与,注重过程、强调方法”是高中地理课程目标的关键。
在教学活动中如何体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要求,是每一名高中地理教师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从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看“过程与方法”要在教学活动中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就必须要明确每一条课标中对“过程与方法”的要求。
一般来说,课程标准行为目标陈述具有四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在“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标准”的结构基本由四个部分组成:前置限定、行为动词、主题内容、后置限定,以课标“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为例,可以作以下的分解:其中,前置限定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包括方法的限定和程度的限定,即上述中的“行为条件”;主题内容是学生行为的对象。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全球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地球的基本概况、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技能。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调查、分析、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全球意识和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课程内容1. 地球与地图:了解地球的基本概况、地图的基本知识,掌握地图的阅读和使用方法。
2. 自然环境:了解自然环境的组成、特征和分布规律,认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3.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了解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 地理实践:通过地理观察、调查、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四、课程实施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2. 教学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3.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教材、地图、互联网等多种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程评价1. 评价内容: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关注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2. 评价方法:采用观察、调查、测试等多种评价方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3. 评价标准:根据课程标准,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确保评价的公平、公正。
六、课程发展1. 关注地理学科的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2. 加强与相关学科的整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全球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地理老师个人工作计划和目标(3篇)
地理老师个人工作计划和目标(3篇)地理老师个人工作计划和目标(精选3篇)地理老师个人工作计划和目标篇1一、指导思想1、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引,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常规教学,转变教学理念;2、在总结实施地理新课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
3、具体教学过程中,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根据地理学科和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地理教育的功能;4、通过对地理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地理学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使学生增强地理意识,汲取地理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地理洞察力和地理使命感。
二、情况分析1、课标分析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存在的学习问题(1)学生由于对地理课不够重视,无论学科知识、学科能力都较薄弱,新课程以专题的方式进行学习,对他们来说会存在较大困难。
(2)学生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会有较大的兴趣,但专题式的探究学习,部分学生会感到有困难,不易把握知识点。
三、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教学措施1.备课时重点研究教材和学生,圈出难点、重点,把知识分为了解层次、识记层次、掌握并运用层次,针对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做到有的放矢,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记住常识。
2.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
要做到先管后教,以提高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运用多媒体和直观教学手段,以及学生所见所闻的现有知识,激发其学习热情,启发其积极思维,开拓其动脑、动手能力。
3.课堂练习应紧扣课堂讲解的内容,从易到难,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以中低档题目为主,做到有梯度有层次地推进教学,使学生能在识记、听懂课堂内容的前提下就能做对,从而达到消化课堂内容,体验成功的感觉。
初中地理学习导向与目标设定
初中地理学习导向与目标设定第一篇范文:初中地理学习导向与目标设定为了更好地指导初中生学习地理,我们以《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和《初中地理教科书》为依据,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学习导向与目标设定。
一、地理学习的意义与价值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性和科学性。
学习地理,有助于学生了解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和适应能力。
具体来说,地理学习具有以下意义与价值:1.提高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地理学科以地球表层空间为研究对象,学习地理有助于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提高空间认知能力。
2.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地理学科关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学习地理有助于学生认识环境问题,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地理学科涉及自然、人文、社会等多方面知识,学习地理有助于学生运用综合分析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地理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学习地理有助于学生了解各地文化、风俗、历史等,提升地理素养。
5.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地理学习不仅限于课堂,还需要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测、调查等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地理学习的目标与任务根据《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地理学习的目标与任务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学生要掌握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和地理事实,学会使用地理图表和地图,具备基本的地理观测和调查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要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掌握地理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关注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热爱家乡、关注全球的责任感。
4.创新与实践:学生要敢于创新,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参加地理实践活动,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三、地理学习的策略与建议为了实现地理学习的目标,我们提出以下策略与建议:1.课前预习:学生要提前预习教科书,了解学习内容,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024年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2024年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一章认识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能够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是个球体的依据;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观察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图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人类追求真理过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通过了解我国在地球形状和大小认识方面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相关资料和图示的观察和分析,使学生能够得出地球是个球体的结论。
难点:如何正确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绘图纸、剪刀、胶水等。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和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一个小游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我们今天来做一个游戏,请大家拿出自己准备的绘图纸和剪刀,随意剪出各种各样的形状,然后请大家想一想,怎样用你们手中的图形拼出地球的形状?学生活动:学生动手操作,互相讨论如何拼出地球的形状。
教师总结:通过大家的讨论和动手操作,我们发现,任何不规则的图形都无法完整地表现出地球的形状,只有球形才能最贴切地表达出地球的形状。
那么,地球的形状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和相关资料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教师提问:人类在古代对地球形状有哪些认识?学生回答:通过对相关资料图片的观察,学生能够回答出“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等说法。
教师讲解:这些说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朴素认识,但是它们都是不准确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也越来越准确。
教师提问: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下,我们如何证明地球是个球体?请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通过卫星照片、雷达扫描等现代科技手段,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地球的形态,它是一个类似于球体的形态。
高中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及其设计、实施与评价
范的教学 目标的行为条件中,往往隐含有对教学媒体或
教学用具的要求。如例1 ,该教学 目标需要用到的主要 教学媒体或教具、学具是圈层结构模型 、熟鸡蛋或熟鸭 蛋、地震波传播与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示意图等。让学生 用好这些地理模型和示意图是体现学习 “ 过程与方法” 的关键 ,也是实现 “ 过程与方法” 目 标的重要手段和途 径。此外 ,还要进一步强调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 的应用。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加强信息技 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另一方面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 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
心率等 数据 资料 ,概括 归纳八 大行 星的 运动特 征 。
由于我们学生使用 的中图版教材没有八 大行星轨
道倾角与偏心率数据 ,因此 ,就有必要将人教版教材中 的 “ 八大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等数据表”引用到课堂 教学中来 ,以满足教学 目 标及学习过程的要求 。
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中,每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动机 、态
上的学习材料。由于不同版本的教材 ,在课标理解与把 握、教学材料的选用与呈现方式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性
和互补性 ,因此 ,在选择与处理教学内容时 ,应该以学
生使用的教材为主。同时 ,要在浏览或研读其他版本教 材的基础上 ,结合教学 目标的要求 ,将其他版本教材的 相关内容或学习材料有选择地引用或替换进来 。如在学 习“ 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时 ,为了突出或强调学习的 “ 过程与方法” ,我们预设的教学 目 标是 :
高 中地理新课程学 习评价的基本 原则是 自我评价
与他人评价相结合 ,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 相结合 。从评价 内容 来看 ,地理学 习过程的评价 重点 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 、形成地理技能 、方法 ,以及情感
地理教学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途径-教育文档
地理教学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途径新地理课程标准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提出了“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目标。
此目标变“追求学习的结果”为“强调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体验和地理科学方法的掌握与内化。
通过该目标的实现,学生不仅能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获得相应的地理技能,也能体验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积极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更重要的是在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价值追求不仅仅是单一的、孤立的目标,而是在过程中体验地理学的价值,在过程中构建合理的地理知识结构,在过程中发展地理学科能力,在过程中掌握常用的地理科学方法,在过程中培育科学的地理思维方式,在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笔者对地理标准中的与“过程与方法”相关的行为动词作了统计,“运用资料说明”10次、“绘制地图或示意图”1次、“举例说明”5次、“分析说明”9次、“比较”1次。
要实现“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视教学过程。
“让过程变得精彩,让结果来得自然”是每一位新课程实施者的必然选择。
本文即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经验介绍,旨在抛砖引玉,以期共同提高。
一、建立空间概念的过程地理现象是地理事物个体的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需要一定空间让其发生、发展。
因此,以地理事物和现象为研究核心的地理科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门研究空间的科学。
脱离空间,地理的研究无从谈起,相应地缺乏空间思维能力,学好地理只能是幻想。
“过程与方法”目标强调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方式。
1.在直观教学中构建地理空间的概念培养空间思维方式必须建立空间概念,方法就是通过直观教学形成立体模型。
建立空间概念的方法有:(1)利用实物构建空间概念,如让学生观察地形XX地、平原等实际的地貌形态,建立起地形类型的概念;又如利用校园里不同位置的几栋教学楼让学生建立地理方位的概念。
(2)利用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理解空间概念,如学生通过转动地球仪在不同位置观测,侧视地球则表现为自西向东,在南半球上空俯视地球则地球的自转方向是顺时针,在北半球上空俯视地球则表现为逆时针,还有空气受热上升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
地理教案四维目标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了解我国地形地貌的基本类型,包括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
2. 熟悉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情况,如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东北平原等。
3. 能够运用地图等工具,分析我国地形地貌的特点及其对气候、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观察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实地考察或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认识到我国地形地貌的丰富多样。
3.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珍惜我国宝贵的自然资源。
教学重点:1. 我国地形地貌的基本类型及分布情况。
2. 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分析我国地形地貌对气候、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我国地形地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哪些地形地貌?它们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入课题。
二、新课讲授1. 讲解我国地形地貌的基本类型,包括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
2. 通过地图展示,介绍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情况,如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东北平原等。
3. 分析我国地形地貌的特点及其对气候、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三、课堂互动1. 小组讨论:我国地形地貌对气候、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影响有哪些?2.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实践活动1. 教师布置任务: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了解我国某个地形区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学生完成任务,并在课堂上分享。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提出疑问。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浅谈高中地理新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
电解 质一定是化合 物 , 单质 、 混合物 都不 可能是 电解质 。这也从侧 面证 明 了, 掌 握化 学概念 , 必须建立在对 概念的正确理解 上。 5 帮助学生整理化 学知识的体 系 化学概念确 实 比较多 , 也 比较零碎 , 欲 使学生 正确 地理 解 、 掌握 , 就 要将 零 碎 的化学概念整 理成知识体 系。那么 , 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化 学概念 的知 识体 系 呢?教学实践证 明 , 利 用分类 、 归纳的方法 可让学 生 的化学知 识尽 快地 形成 体 系。 比如 , 物质结构 , 应该从 原子 、 分之、 离子、 同分 异构体 、 化学键 等角 度去 归 纳 。让学 生的化学知识形 成牢不可摧 的网络 , 学生 的学习效率也会 大大提高 。 总之 , 在 高中化学新课程 的概 念教学 中, 不能只考虑 概念的教学 , 让学 生记 住概念 , 还应该 利用概念教学 , 培养学 生的思维能力 和实践能力 。在 教学 中, 要 充分 利用各种教学 手段 , 将枯燥 的概念教学 变得 生动 活泼 , 使 学生更 有激 情地 学 习化 学。
4 从教学反馈 中 。 及 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 识
化学有 很多概念 , 容易使学生产 生混淆 , 学生的练 习也 不可能都对 , 没有 解 题不 出错 的学生 。因此 , 在批改学 生练习时 , 或学生进行 实验操作时 , 要及 时地 发现学 生的差错 , 并及时纠正 , 这样 能帮 助学生更牢靠地 掌握化学概 念。 比如 , 物质 的分 类、 电解 质与非 电解质 , 等等 , 都 是学生 容易 混淆 的地 方。例 如 , 有的 学生认 为铜能导 电, 所有它是 电解 质 ; 有 的学 生认为 , 氯 化钠 溶液 也能 导电 , 所 有氯化 钠溶液也是 电解 质。面对这些错 误 , 教师 要找 到学生 发生 错误 的根 源 :
高中地理新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探
程与方法” 标的前提 。 目 也是教师进行有效课 堂教学 的重要保障。教师在选择 地理实验就是应该引起教师重视的方法和手段。 自然地理的 内容 由于涉及 的事物多具有 空间范围大或时间跨度大 的特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时候, 一般可分三步进- . / 首先 明确课程标准中对达成某一 y
课标所规定的方法与手段 ; 其次, 结合所使用 的教材 , 弄清教材中对该“ 为条 行
项课标都要求教师在教学 中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不同类型地理 图表 ,以获得课 察、 实地调查等) 来实现 。 但实施过程中, 教师切不能单凭学生的最终成果来对 而应把完成任务的过程分成不同阶段, 实施分阶段 标中所要求的知识与能力 。 要达到课标 的要求 , 教师在教 学中首先应该对提供 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 评价 , 给学生的地理图表 ( 可以是教材提供的, 也可以 由教师 自己提供) 有深刻 的理 的过程性评价 , 以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 。 解, 明确其所包含的相关地理原理与规律; 次, 其 必须根据学生 的认知水平和
二、 地理教学中达成“ 过程与方法” 目标的主要途径
通过对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分析和实践, 我们不难 发现 , 虽然具体 的课程
标 准 数量 较 多 , 其 中对 ‘ 程 与 方 法 ” 表 述 最 主 要 体 现 在 以 下 两方 面 : . 但 过 的 1
三、 在学生学 习评价中进行“ 过程与方法” 的考查
四、知识与技能” “ 是达成“ 过程与方法” 目标 的基础
“ 过程 与方法 ” 目标主要是对学生地理能力、 地理方法掌握程度 的要求, 但 它的实现必须是建立在 学生对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的基础上。在
设
高 中地理新课程“ 过程 与方法" 目标初探
地理教学四维目标教案模板
一、教学背景本教案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依据,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以下四个维度的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掌握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提高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分析、讨论等方法,获取地理信息,形成地理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全球,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 创新与实践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对象本教案适用于初中地理教学,针对七年级至九年级学生。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掌握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方法;- 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获取地理信息;- 运用地理思维分析地理现象和问题;- 通过讨论、合作等手段,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全球的意识;-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 创新与实践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方法;- 地理思维的形成。
2. 教学难点:- 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 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提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结合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内容。
2. 新课讲授:按照教学内容,讲解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引导学生分析地理现象和问题。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地理现象和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5.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价值追求
维普资讯
卜 盟 竖
地理“ 过程与方法” 标的价值追求 目
●洪 婷/ 东北 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 科学学院(30 4) 10 2
地理课 程标 准最突 出的特点之一 就是提 出 了 “ 程与 过 方法” 的课程 目标。这一 目标变“ 追求学习的结果” 为
位能力 。 3在 区域 地理 的 学 习过 程 中. 养 学生地理 特征 的分 析 . 培
3 . 体验地 理在政 治生活 中的价值。 地理 的有关地 形 、 、 气候
水文 、 植被 、 物产、 交通 、 城市 、 村落 、 民族 、 语言、 风俗习惯、 宗 教信仰等知识对战胜敌人、 保卫 自己、 捍卫国土具有重要的国 防作用。 读图和野外空间定位等技能是现代军人必备的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向类比, 出知识间的异同 , 找 将知识链串成知识网, 学会 不断地从某一知识点出发找出与其相关的各个方向的知识 , 扩展 自己的知识体系。
一
一
‘ 强调学习的过程” 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体验和 ,
地理科 学方法的掌握 。
、
三、 在过程 中发展地理学科能力
“ 过程与方法”目标强调在动态的学习过程 中发展学生 的学科能力。地理信息加工能力, 空间定位及空间分布格局
的各个 环节或 变化 阶段 , 导学 生分 析各个 环节 发生 的原 因 引
及条件 , 总结归纳地理过程的变化规律 , 并设计类似 的地理
过程 , 生预测其 发展 、 让学 演变过程 。
四、 在过程中掌握常用的地理科学方法
与教学大纲 的能力 目标相比, 新课程标准的“ 过程与方 法” 目标强调科学方法的内化。它改变了过去学生被动接受 的状 况 , 鼓励 学 生积 极参 与 教学 活动 , 让学 生 在积极 参 与 的 过程中理解 、 掌握科学方法 , 并在探究活动中加以运用, 内化
高中地理教案教学目标模板
教学年级:高中学科:地理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模板: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如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2. 通过对地理知识的系统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4. 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图表等地理工具进行学习和分析。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的获取过程;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4.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处理和传递地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 培养学生关注全球变化,关注可持续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4. 培养学生具有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 知识与技能目标:a. 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b. 掌握地图、图表等地理工具的使用方法;c. 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a. 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手段,了解地理现象;b. 通过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总结地理规律;c. 通过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求知欲;b.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关注家乡发展;c.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全球变化,倡导可持续发展;d. 培养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
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测验等方式,考察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2. 过程与方法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讨论等,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中地理教学任务设计
初中地理教学任务设计第一篇范文:初中地理教学任务设计教学任务设计是地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以初中地理教学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设计。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我国地理的基本特征、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地理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情感,使学生在生活、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利用地理知识。
二、教学内容1.教学重点:我国地理的基本特征、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
2.教学难点: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
3.教学内容安排:(1)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地理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地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我国地理的基本特征,如地理位置、面积、地形等。
(3)案例分析:分析我国地理现象,如季风、降水、植被等,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
(4)规律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地理规律,如经纬度对气候的影响、地形对降水的影响等。
(5)实践应用: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理地图、图片等,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协作、沟通、解决问题等方面。
高中创新设计地理教案模板
教学对象:高中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创新设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地理创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地理创新设计的步骤和流程。
教学难点:1. 如何将地理知识与创新设计相结合。
2. 如何在创新设计中体现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创新设计作品展示。
2. 学生准备:分组讨论、实践操作所需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地理环境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环境问题。
2. 提出问题:如何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为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二、新课讲授1. 介绍地理创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讲解地理创新设计的步骤和流程。
3. 分析成功案例,让学生了解地理创新设计的应用。
三、小组合作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地理创新设计主题。
2. 小组讨论,确定设计目标和方案。
3. 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制作模型、绘制地图等。
四、展示与评价1.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创新设计作品。
2. 小组间互相评价,教师进行点评。
3. 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和不足。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地理创新设计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地理问题,发挥创新思维,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六、课后作业1. 搜集有关地理创新设计的资料,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2. 设计一个地理创新设计方案,为环境保护或社会发展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堂上应注重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2. 加强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理创新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初中地理四维目标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初中地理【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了解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如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2. 掌握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如地形、气候、资源等。
3. 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二、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地图阅读、绘制和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 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和国际事务的意识。
3.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观察、实验、讨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2. 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地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地理现象的分析和解释。
二、难点:1. 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
2. 地理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地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出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二、新课讲授1. 讲解地理概念,如地形、气候、资源等。
2. 分析地理现象,如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
3. 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分析地理现象,如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2. 角色扮演:模拟地理事件,如自然灾害的应对。
3. 地图绘制:绘制本节课涉及的地形、气候等地理要素。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总结重点和难点。
2. 强调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相关地理资料,撰写小论文。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评价学生的能力。
初中地理八分钟说课稿模板
初中地理八分钟说课稿模板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地理课程中的“地球与地图”单元。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教材分析:“地球与地图”是初中地理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单元,它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地球形状、地图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认识。
本单元通过对地球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情况,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和用途,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描述地球的基本形状,理解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并能在地图上识别和使用它们。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和空间定位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全球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及其科学解释,地图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地图比例尺的概念理解和实际应用,地图上方向的判断。
教学方法:本单元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图片和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对地球形状的好奇心,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 讲授新知:详细讲解地球的形状、地图的三要素,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在地图上识别和使用这些要素。
3. 学生活动:分组进行地图阅读练习,每组选择一张地图,标注比例尺、方向和图例,并尝试确定地图上特定地点的位置。
4. 总结归纳:邀请各组分享他们的发现和体会,教师点评并总结地图的重要性和应用。
5.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在家中找到一张地图,尝试使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读地图,并准备下节课的分享。
板书设计:板书将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地球的形状和科学解释;二是地图的三要素及其功能;三是实践活动的步骤和提示。
初中地理学习目标分解(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地理学习目标分解第一篇范文:初中地理学习目标分解1. 引言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涉及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众多领域,而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因此,在初中阶段,地理学科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初中地理学习目标的角度,对学习目标进行详细分解,以期为学生提供更为明确的学习方向。
2. 初中地理学习目标的总体要求根据我国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初中地理学习目标的总体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掌握地理基本概念和地理知识;•培养地理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地理实践和探究能力;•提高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等观念。
3. 初中地理学习目标的详细分解3.1 地理基本概念和地理知识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地理基本概念和地理知识包括:•地球和地图的基础知识,如经纬网、比例尺、地形图等;•自然地理要素,如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人文地理要素,如人口、城市、产业、交通等;•区域地理,包括我国地理概况、世界地理概况等。
3.2 地理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地理学科能力,具体包括:•观察地理现象,如天气、地形、植被等;•分析地理问题,如资源分布、人口迁移、城市发展等;•解决地理问题,如设计旅游路线、分析自然灾害等。
3.3 地理实践和探究能力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和课题研究,提高地理实践和探究能力,具体包括:•实地考察,如考察当地地貌、植被、水文等;•地理实验,如气象观测、水文观测等;•课题研究,如人口老龄化、城市化等。
3.4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提高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包括:•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认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
4. 结语总之,初中地理学习目标的分解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地理能力,培养地理核心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价值追求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提出了“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目标。
这一目标变“追求学习的结果”为“强调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体验和地理科学方法的掌握与内化。
通过该目标的实现,学生不仅能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获得相应的地理技能,也能体验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积极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更重要的是在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而言,“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价值追求是:在过程中体验地理学的价值;在过程中构建合理的地理知识结构;在过程中发展地理学科能力;在过程中掌握常用的地理科学方法;在过程中培育科学的地理思维方式;在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在过程中体验地理学的价值地理学的价值就是从空间角度来了解人类与自然,它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及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学生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得以体验。
1.在过程中体验地理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
人类生活在地理环境中,日常生活需要地理知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地理知识具体化到日常生活中,体验地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
如在学习大气与气候时,体验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在学习地图的过程中,体验地图在旅游、交通等日常生活中的价值。
2.在过程中体验地理在经济生活中的价值。
地理是一门跨学科综合课程,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如农业(包括种植业、牧业、林业和渔业)活动和自然环境息息相关。
学生在学习农业地理的过程中体验气候、土壤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工厂的选址,工业的分布与布局,不同工业间的相互关系,工业和其他产业间的联系等都是工业地理的研究内容,学生在学习相应地理知识时体验地理学在工业上的运用。
商业是进行工、农业产品流通和销售的经济活动部门。
通过地理的学习,学生意识到商业中心和市场的选址,区域的交往与联系等都与地理信息相关,从而体验地理在商品经济中的价值。
3.在过程中体验地理在政治生活中的价值。
地理的有关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物产、交通、城市、村落、民族、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知识对战胜敌人、保卫自己、捍卫国土具有重要的国防作用。
读图和野外空间定位等技能是现代军人必备的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国防教育和国际合作教育,让学生体验地理在政治方面的功能。
二、在过程中构建合理的地理知识结构地理知识最突出的特点是:组成要素复杂多样,时空结构跨度很大,地域性明显,综合性强,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逻辑知识体系。
单个知识点之间存在着纵向的归纳、演绎、递进联系。
如在《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这一节中,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产生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进而形成了地球上的四季和五带。
多个知识点和知识群之间存在着横向的类比相似性。
例如,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是三个不同的地理概念,但都是地图上等值的点的连线,概念的本质是相同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强调在积极的学习过程中构建合理的地理知识结构。
首先,在过程中获得单个地理知识。
单个知识的获得具有动态生成性。
在获得某个地理知识前,学生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增加自己的感性认识;在知识的接受过程中,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理解、掌握这一知识。
其次,在过程中建立、扩展地理知识体系。
地理知识体系的建立与扩展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
学生逐渐积累单个地理知识,分析知识间的相互关系,进而建立起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构建一个合理的知识体系。
如在演绎递进关系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分析出谁是因谁是果,将单个知识串连起来,形成清晰的地理知识链。
在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横向类比,找出知识间的异同,将知识链串成知识网,学会不断地从某一知识点出发找出与其相关的各个方向的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在过程中发展地理学科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强调在动态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学科能力。
地理信息加工能力,空间定位及空间分布格局觉察的能力,地理特征的分析、比较与概括能力,以及地理想象与预测能力这四项能力最能体现地理学科特点和地理学习特点,它们是中学地理学科能力的基本成分。
1.在过程中获得地理信息加工能力。
地理信息加工能力分为获取地理信息、整理地理信息和运用地理信息三项技能。
在阅读地图和各种图表、查阅书籍、访谈、实地调查与观测的过程中发展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在信息社会,网络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
通过网络不仅可以获得大量的地理信息,相应地利用网络收集地理信息的能力也能得以提高;在分析地理信息的内容,判断其价值并做出选择的过程中,获得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在归纳、综合地理信息,尝试解释与应用这些地理信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2.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空间定位能力和空间分布格局的觉察能力。
地图是地理的独特语言。
在教学过程中大量运用地图,引导学生读图,察觉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格局。
如在学习北美洲时,让学生阅读北美洲的地形图,并让他们总结出该洲的地形分布特点。
在地理野外考察等地理活动中,引导学生对具体地理事物进行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培养其空间定位能力。
3.在区域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地理特征的分析、比较与概括能力。
区域地理是高中地理三大必修板块之一。
通过分析特定区域的影响要素,比较不同区域的相应要素和概括区域的地理特征,学生获得地理特征的分析比较与概括能力。
4.重视地理过程教学,发展学生对地理过程合理想象与预测的能力。
高中地理涉及“地理循环过程,地理演变过程、地理波动性变化过程、地理扩散过程”四种基本的地理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模拟或演示地理过程,让学生清晰感知地理过程的各个环节或变化阶段,引导学生分析各个环节发生的原因及条件,总结归纳地理过程的变化规律,并设计类似的地理过程,让学生预测其发展、演变的过程。
四、在过程中掌握常用的地理科学方法与教学大纲的能力目标相比,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强调科学方法的内化。
它改变了过去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理解、掌握科学方法,并在探究活动中加以运用,内化这些方法。
1.在过程中掌握地理观察法。
从某种意义上说地理是一种观察的学科,它起源于对周围自然环境的观察、思考,因此观察法是地理科学最为重要的一种科学方法。
“观察”一词在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中出现4次,而立足于观察法的运用地图、示意图等词出现过12次。
由此可见,课程标准强调观察法的掌握,追求通过运用各类地图、示意图等,在间接观察地理现象、地理过程的过程中,学会对比观察、重点观察;通过参与各种探究活动,在直接观察地理事物及现象的过程中,掌握有条理、有步骤、多角度的系统观察法。
地理观察力的培养,内容丰富,方式多样。
如课堂教学中对教具、仪器的演示,板图、板画的展现,课本插图与地图的阅读,各种电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课外日常生活中如天象、气象及物候的变化,月相及其出现日期(农历)、时间、方向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及不同季节日出、日落方向的变化等,都可作为观察的内容。
教师应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加以指导,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全面地观察和坚持长期观察。
2.在过程中掌握区域比较法和区域综合分析法。
区域地理是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区域比较法和区域综合分析法是进行区域地理学习的主要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参照区域,围绕不同的地理要素将两个甚至多个区域进行比较,分析比较所得的结论,综合出不同地理要素在区域形成和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引导学生分析区域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空间关系,觉察区域间的空间格局,构架起区域间的地理空间结构,进而掌握区域比较法和区域综合分析法。
3.在过程中掌握实验法。
实验法习惯上被认为是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的专用方法,而在地理学中很少被运用。
事实上,实验是优化地理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
在地理教学中适当运用实验,可以更形象地呈现地理知识,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地理知识,以此培养学生设计适当的实验模拟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如空气受冷下沉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
设计这样一个实验:将一个小纸条在一个空瓶中燃烧,将瓶子拿出烧后的纸条并封上,放到冰箱中冷冻十分钟,取出,向上打开瓶子,里面的烟不出来,而将瓶口朝下,烟很快就出来了。
这个试验不仅将抽象的空气受冷下沉原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而且还让学生对空气下沉的速度有了感性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对以后知识的学习与理解。
4.在过程中掌握野外调查法。
地理学科的实践性决定了野外调查法是地理独特的科学方法之一。
课程标准在内容目标部分提供了大量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掌握野外调查法。
如调查所在城市的变迁。
学生通过参观博物馆,到图书馆查阅相关历史记录以及通过网络搜索等途径,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并走访所在社区的老人,获得城市变迁的第一手资料,然后以小论文或报告的形式呈现调查结果。
与传统的空洞阐述相比,上述社会调查活动不仅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城市的不断发展,掌握了野外调查法,而且培养了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在过程中培育科学的地理思维方式地理学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这两大特性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和分析综合思维能力方面的独特功用。
同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层,这一研究对象决定了空间思维方式是地理独特的视角。
1.在过程中培养整体思维能力。
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和生物圈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
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内在联系性和空间组合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整体,其中某一要素的改变影响其他要素。
地理学科的这种综合性要求学生在认识地理现象时,要从整体上把握地理现象,分析各个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进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时的整体意识,发展他们的整体思维能力。
如在学习黄土高原景观时,要让学生意识到:自然界中的水土流失现象不只是一种土壤的过量侵蚀,而是一种地形、土壤、生物、水文同步变化的结果,黄土高原景观正是在这种同步变化过程中形成的。
2.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综合思维能力。
在区域地理中,多个区域的共性和特定区域的特性是通过同区域间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获得的。
如前文所述,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引导学生比较区域的形成要素,分析区域间的相互关系,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区域比较法和区域综合分析法,也发展了他们的分析综合思维能力。
3.在过程中培育空间思维方式。
地理事物的个体占据空间,而地理现象是地理事物个体的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需要一定空间让其发生、发展。
因此,以地理事物和现象为研究核心的地理科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门研究空间的科学。
脱离空间,地理的研究无从谈起,相应的缺乏空间思维能力,学好地理只能是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