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装古籍印刷

合集下载

谈谈古代线装书的印数

谈谈古代线装书的印数

上万本印数的书,部头一定不会大,应该是单本 或卷帙少的方可为。而明代万历二年(1574 年)
的周堂活字印本《太平御览》1000 卷目录 15 卷,
它的书口下印有宋板校正,福建游氏梓制活板排
印一百余部的字样。可见当时印数很少,而今全 帙国内仅存 2 部了。再就是由出面组织编纂、刻
(排)印的大部头书,如雍正年间内府铜活字印本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10000 卷目录 40 卷,也仅
当然,必须感谢他一直以来的努力,才换来眼前这平实但却安心的幸福
印了 64 部,即使是活字,也没有印很多。这是 很多人都知道的印书数字。 0

0c10f4cc 澳门赌场 /aomenduchang/
当然,必须感谢他一直以来的努力,才换来眼前这平实但却安心的幸福
些年来,我一直在关注中国古籍的出版和印刷史
方面的材料,尤其是书的印数、书的版权、书的 价钱等。 关于书的印数材料,我所见到的如五代刻的
《雷峰塔藏经》,在卷前印有天下兵马大元帅吴
当然,必须感谢他一直以来的努力,才换来眼前这平四千卷那只 是个虚数,或数千,或近万,或万卷以上,也即
是说印了很多卷,也必定是雕了不计其数的版子
方能印出这么多的卷子。从现存的藏经来看,有
的图非常清晰,字体并不模糊,我相信这种佛经 的刊刻和刷印,都是参与者用非常虔诚的心态去
进行的,若有一点不符合要求,如字体模糊,那
一定是等外之品而不被采用的。当然这些数千或
当然,必须感谢他一直以来的努力,才换来眼前这平实但却安心的幸福
古籍图书和现在的新书不同,新书都有版权 页,什么印数、版权、书价、出版时间等信息都
有。可 1949 年以前出版的(1949 年以后也有,但
极少)古籍图书就不同了,上面的那种信息很少,

中国古代图书装订方式大全

中国古代图书装订方式大全

中国古代图书装订方式大全装订是书刊印刷的最后一道工序,书刊印刷在印刷完毕后,仍是半成品,只有将这些半成品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连接起来,再采用不同的装帧方式,使书刊杂志加工成便于阅读、便于保存的印刷品,才能成为书籍、画册等,供读者阅读。

我国书籍装订形式,自古至于有许多形式:1.【简和策】简和策是我国最早的读物。

公元前,把文字写在狭长的木片上,称为木简,写在竹片上称为竹简,统称为简,如现今的“页”。

把文字写在较宽的竹茎,木板上,称为牍。

将简或牍用丝、草或藤编排串连起来,就成为一篇文章,称为策,策的含意与现今的“册”相似。

策便成为我国最早的书籍装订形式。

2.【卷轴装】以前写在丝绸织物上的书,称为缣帛或“帛书”,帛书上可以依文章的长短剪载下来。

卷成一卷,称为卷装,或把上下两边粘在木轴的表面,卷成一卷,就成为一篇完整的文章或图面,称为卷轴装,收藏时卷起来,阅读时可将挂线扣在墙上,轴拉着帛书摊平。

如文章很长,可以分成多卷,现在有的书籍称“上卷”、“第一卷”等是由卷轴装延伸出来的,卷轴装具有我国民族独特的艺术风格。

3.【经折装】以卷子长幅改作折叠,成为书本形式,前后粘以书面,佛教经典多用此式。

它是从卷轴装演变而来的,因卷轴装展开和卷起,都很费时,改用经折装后,较为方便。

凡经折装的书本。

都称"折本"。

中国书籍法帖装裱形式之一。

来源斯坦因《郭煌取书记》载:“又有一册佛经,印刷简陋,然颇足见自旧型转移以至新式书籍之迹。

书非卷子本,而为折叠而成,盖此种形式之第一部也。

……折叠本书籍,长幅接连不断,加以折叠,最后将其它一端悉行粘稳。

于是展开之后,甚似近世书籍。

”可见经折装唐朝已经出现。

特点在单面书写,收展便利。

发展与演变经折装是在卷轴装的形式上改造而来的。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阅读书籍的需求增多,卷轴装的许多弊端逐步暴露出来,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求,如果看阅卷轴装书籍的中后部分时也要从头打开,看完后还要再卷起,十分麻烦。

古籍线装书制作方法

古籍线装书制作方法

古籍线装书制作方法
古籍线装书是一种传统的书籍装订方法,常用于古代书籍的制作。

下面介绍一下古籍线装书的制作方法:
1. 准备书籍内页:首先选择好需要装订的书籍内页,并按照书
籍的版式进行排版和印刷。

2. 制作封面:制作书籍的封面,包括封面纸、脊纸、内纸等,
需要按照书籍的尺寸和设计要求进行切割和装订。

3. 穿线:将内页和封面按照书脊的位置对齐,然后用针穿过书页,将线穿过,再穿回来,直至整本书籍被线固定在一起。

4. 敲骨:在穿线完成后,需要用骨刀和木块敲打书脊,让线更
加贴合书页,达到更好的装订效果。

5. 黏贴:将内页和封面的内纸黏贴在一起,使整本书籍更加稳
固和美观。

6. 切边:将书籍整体放在切边机上,按照指定的尺寸进行裁剪,使书籍整体更加整齐。

以上就是古籍线装书的制作方法,虽然手工费时费力,但却是一种传统的文化遗产,传承至今,仍然保留了其独特的装订风格和美学价值。

- 1 -。

中国传统书籍装帧有哪些类型

中国传统书籍装帧有哪些类型

中国传统书籍装帧有哪些类型时代的进步,书籍装帧风格已经五花八门,日益繁多,那么你想知道中国传统书籍装帧有哪些类型吗?下面就由店铺为你带来中国传统书籍装帧有哪些类型分析,希望你喜欢。

中国传统书籍装帧有哪些类型中国传统图书从装帧形制角度划分为两大类十四种装帧方式。

包括装订类的:线装、包背装、和合装、粘叶装、缝缋装、西装和装裱类的:龙鳞装、旋风装、卷轴装、经折装、蝴蝶装、贝叶装、笺、框装。

一、装订类所有经过缝线、书背施胶工艺生产的,并且呈现书叶堆叠后呈现上下对齐的图书产品都是装订类产品,包括:(一)线装——典雅含蓄,馨香隽永线装书出现在包背装盛行的公元14世纪的明朝中叶,是我国装订技术史上第一次将零散页张集中起来,用订线方式穿联成册的装订方法。

它的出现表明了我国的装订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书多卷的线装书还用纸板青布糊制成“函”收装,配以象牙别子。

这种装帧,便于翻阅,不易破散,在我国书籍传统装帧技术上是最进步的,它一直流行了几百年。

“线装书”也成了我国古籍的别称。

这是由这种装帧本身的艺术魅力和实用性决定的。

装书一般用宣纸或毛边纸采用特殊方式印刷,用这种传统的印刷装帧形式能够别具一格地体现学术、艺术价值和书籍装帧印刷的特色。

正因为线装书装帧形式传递着古色古香、浓厚典雅的文化气息,所以在现代依然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二)包背装——包藏万象,背负经籍包背装是册页制的一种装订形式。

大约兴起于南宋后期,延用到明朝中叶。

包背装把书叶背对背地正折起来,使文字面向外,把版口作为书口,将书页的两边粘在脊上,再用纸捻穿订,外加书衣绕背包裹。

特点是版心向外,使每叶文字相连,便于阅读。

这种装帧主要是包裹书背,由此称为包背装。

包背装的书籍,除了文字页是单面印刷,且又每两页书口处是相连的以外,其它特征均与今天的书籍相似。

包背装克服了蝴蝶装的缺点,翻阅方便,一目了然。

但由于其书背是纸捻固定,浆糊粘背,故经不起经常翻阅,极易散落,最终为线装所代替。

线装书

线装书

线装书线装,也称古线装。

有人认为,汉代已有线装书在书市出售。

其实,汉代有书市,但没有线装书。

我国古代的纸本书,经历了卷轴和册页两个阶段。

卷轴由卷、轴、缥、带组装成。

汉、唐代只有这种卷轴形式的书。

今天我们看到挂在墙上的轴画、书法,仍是卷轴装的遗风。

晚唐以后,卷轴书向册页书过渡,其装订方法又有多种多样的演变,大体经历了轻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到了明代才正式出现了线装本的册页书。

目录展开编辑本段历史汉代虽然发明了纸,但当时的书写材料,竹、木仍为大宗,其次是帛。

纸写书,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中都没有充分的根据说明在汉代(特别是西汉)就已普及。

线装书出现在包背装盛行的公元14世纪的明朝中叶,是我国装订技术史上第一次将零散页张集中起来,用订线方式穿联成册的装订方法。

它的出现表明了我国的装订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线装本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于1996年9月出版了。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版的规模最大的线装书。

众所周知,我国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源地。

雕版印刷书由隋唐五代发其端,至北南宋而鼎盛。

雕版书的装帧由开始的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到背包装,宋以后出现了线装书。

一书多本的线装书还用纸板青布糊制成“函”收装,配以象牙别子。

这种装帧,便于翻阅,不易破散,在我国书籍传统装帧技术上是最进步的,叶根友它一直流行了几百年。

“线装书”也成了我国古籍的别称。

近十几年,线装书有了较大量的出版。

中国书店每年出版线装书二三十种,上海古籍出版社、江苏扬州广陵书局每年也出不少线装书。

1993年在北京成立了第一家线装书专业出版社———中国线装书局。

目前,这家出版社已出线装书近二十种。

线装书的大量印行,究其原因,首先在于这种装帧本身的艺术魅力和实用性。

中国线装书局总编辑谢云先生认为:“用料、印刷、装帧是印刷物的三大要素,与印刷物的内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统一整体。

线装书一般用宣纸或毛边纸采用特殊方式印刷,用这种传统的印刷装帧形式能够别线装书具一格地体现学术、艺术价值和书籍装帧印刷的特色。

[中国的古籍基本装帧方式]古籍的装帧形式

[中国的古籍基本装帧方式]古籍的装帧形式

[中国的古籍基本装帧方式]古籍的装
帧形式
【--自我介绍】
现今保留下来的古籍有卷轴装、梵夹装、龙鳞装、旋风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毛装以及金镶玉等。

下面就常见的古籍的几种装帧形式做一个简单介绍。

欢迎阅读了解古籍的装帧形式,古籍修复与保护要靠我们去弘扬。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典籍文献,随着历史的发展,书籍材料与制作方法的变迁,书籍的装订形式也随之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变化。

卷轴装:
所谓卷轴装,就是用一根木棒、竹竿或其他圆形器物作为轴心,围绕这根轴心,从左到右把书卷束起来,亦称“卷子书”。

通行于东汉到唐代。

它是纸本书最早的形式,直接承接了帛书的形制。

龙鳞装:
龙鳞装的装订方法是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做底子,然后把
书页从左向右裱贴在底子上,除第一页外,每张书页只粘贴右端的空白处,逐张让右缩进。

这种古籍展开时像龙鳞一般,所以称为“龙鳞装”。

经折装:
这种装帧的特点是将书叶按顺序粘成长幅形成卷子后,再按一定的尺寸左右反复折叠成册,再粘接封面、封底。

这种装帧源于折叠佛教经典,故得此名。

因奏折也用这种形式,故后来也叫“折子本”。

线装:
线装形式在明代中叶出现,清代最为盛行,一直沿用至今。

它是将写印好的书叶以无字的一面对折,折边朝左,余幅朝右形成书脊,加装书皮,然后用线把书叶连同书皮一起装订成册,订线露在外面。

古书的装订方式

古书的装订方式

古书的装订方式古书的装订方式,是指将纸张和书籍的封面固定在一起的方法。

这种方式在古代非常重要,因为它不仅能保护书籍的内容,还能增加书籍的美观度和持久性。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古书装订方式。

一、线装:线装是古代最常见的装订方式之一。

它的特点是使用线将书页和封面穿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线装可以分为多种形式,最常见的是钉线装和缝线装。

钉线装是将书页和封面用钉子钉在一起,简单而实用;缝线装则是在书页和封面上钻孔,用线穿过孔洞,再打结固定。

线装的优点是方便翻阅,不易脱落,但缺点是需要用到钉子或线,容易损坏书籍。

二、包背装:包背装是一种将书页和封面用胶水粘合在一起的装订方式。

具体操作是将书页的背部涂上胶水,然后用封面贴在上面,使其粘合。

这种装订方式既简单又实用,可以有效地保护书籍的内容。

包背装的优点是牢固耐用,不易脱落,但缺点是如果胶水使用不当,容易导致书页变形或开裂。

三、骨法装:骨法装是一种将书页和封面用骨头或牛角固定在一起的装订方式。

具体操作是将骨头或牛角切割成适当的形状,然后将书页和封面夹在中间,利用骨头或牛角的硬度将其固定。

骨法装的优点是结实耐用,不易损坏,但缺点是操作复杂,需要较高的工艺水平。

四、绢扎装:绢扎装是一种将书页和封面用细绢带扎住的装订方式。

具体操作是将绢带绕过书页和封面,然后用扎带扎紧。

这种装订方式简单实用,不需要额外的材料和工具,适用于小册子和手抄本等较薄的书籍。

绢扎装的优点是方便快捷,不易损坏,但缺点是容易松动,需要定期检查和调整。

古书的装订方式多种多样,每种方式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选择装订方式时,需要根据书籍的用途、内容和材质来进行合理选择。

同时,在进行装订时,需要注意保护书籍的完整性和美观度,避免损坏和破损。

通过合理选择和使用装订方式,可以提高古书的保存和传承价值,让古书得以延续。

古籍线装书的版本术语考

古籍线装书的版本术语考

《国家档案馆规程》,为我国建立国家档案馆提供了借鉴。

为加强档案的集中管理,毛坤强调提高附属于机关的档案管理处的地位,并强调档案管理的好与坏,人的因素是关键,对档管理人员要严格要求。

(3)在我国首先提出尊重档案群原则。

毛坤在吸收、消化欧美经验的基础上,首先在我国提出尊重档案群原则。

所谓档案群,毛坤在《档案经营法》讲义中解释为:“一个独立的政府机关、公共团体、企业组合在其事务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档案的整体之谓也。

”所谓尊重档案群原则,解释为:“国家档案在管理中按机关组织分类排列,使一个独立的政府机关、公共团体、企业组合的全部档案的整体聚集在一起,使之不可分割之谓也。

”毛坤对档案群和尊重档案群原则的解释是比较全面、正确的,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提出的档案管理的全宗原则在内涵上是相同的。

因此可以说,毛坤是我国档案管理坚持全宗原则的首倡者。

(4)坚持档案以内容性质分类为主,辅之以其他的分类方法。

文华图专在档案管理教学中,还坚持档案应以内容性质分类为主、其他分类方法为辅的主张。

毛坤的档案分类思想和方法,是尊重档案群原则。

先按制档机构分;同一制档机构档案,则按档案内容性质分;内容性质相同的档案多时,再辅以按时间、地域、事件、人物、性质细分。

又如程长源的十进分类法也是按档案的内容性质分类的,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影响颇大。

现在台湾档案分类法仍有沿用。

周连宽类纲目分类法,也是按照档案的内容性质分类的,并根据机构职掌,保持档案之间的原始联系。

内容为主的分类方法,无论从档案利用的角度,还是从档案管理角度来看都是科学可行的。

4.注重对国内外有价值的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及研究工作。

文华图专收藏有国内有关档案管理的书籍、期刊和各种参考资料,教学及讲义的编写均融贯中西,成为我国研究欧美档案历史的开端,充实和发展了我国档案学。

5.教学中,注重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

档案学是应用科学,是“从实际经验中得到之原理、原则与方法技术而成之科学”。

古代线装书装订方式

古代线装书装订方式

古代线装书装订方式线装书的装订线装:书籍装订的一种技术。

它是我国传统书籍艺术演进的最后形式,出现于明代中叶,通称“线装书”。

实际上在装订时,纸叶折好后须先用纸捻订书身,上下裁切整齐后再打眼装封面。

线装书一般只打四孔,称为“四眼装”。

较大的书,在上下两角各多打一眼,就成为六眼装了。

讲究的线装,除封面用绫绢外,还用绫绢包起上下两角,以资保护。

线装书装订完成后,多在封面上另贴书笺,显得雅致不凡,格调很高。

一、线装书的形式线装书有简装和精装两种形式。

简装书采用纸封面、订法简单,不包角,不勒口,不裱面,不用函套或用简单的函套。

精装书采用布面或用绫子、绸等织物被在纸上作封面,订法也较复杂,订口的上下切角用织物包上(称为包角),有勒口、复口(封面的三个勒口边或前口边被衬页粘住),以增加封面的挺括和牢度。

最后用函套或书夹把书册包扎或包装起来。

线装书的订联形式有很多种,即:a四目骑线式;b太和式;c坚角四目式;d龟甲式;e唐本式;f麻叶式;g四目式。

唐本式和四目式订联方法基本相同,坚角四目式是在四目式的基础上对书角加固的一种改革形式,以上三种都是常用的订联形式。

二、线装书加工工艺线装书加工工艺分为线装书加工和书函加工两部分。

线装书加工工艺流程如下:理料——折页——配页——检查理齐——压平——齐栏打眼穿纸钉——粘封面——配本册、切书——包角——复口——打眼穿线订书——粘签条——印书根字。

理料。

即将印刷页一张一张地揭开、挑选、分类,再逐张按栏脚和图框将其撞理整齐,这种操作叫“捐书”。

页张理齐后,用单面切纸机把书页裁切成所需的大小。

折页。

线装书折页是以中缝前日为标准,将单面印的书页的白面向里,图文朝外对折,折缝就是前口,一般书页折缝处印有“鱼尾”标记,作为中缝折叠标记,称为“黑日子折”,把版框作为中缝折页的标准线的,称为“白口子折”。

折页后书帖栏线整齐,鱼尾栏宽度一致,折缝压实无卷帖。

配页。

线装书的配页操作与平装书的配页基本相同,线装书页薄,纸质软,除用一般平订的拣配方法外,还常用撒配。

古书籍线装方法

古书籍线装方法

古书籍线装方法
古书籍线装方法是一种传统的书籍装订技术,多用于经典文献、古籍、史书等传统文化书籍的装订。

其特点是利用线穿过书籍内部的纸张,将书页与书脊固定在一起,从而使书籍更加稳固耐用。

古书籍线装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切割纸张:首先将需要装订的纸张按大小切割成相同的规格。

2. 折叠纸张:将切割好的纸张折成两半,成为一张对折的纸张。

3. 准备书脊:将棉花或纸板塞入书脊内,使其成为一个坚固的结构。

4. 打孔:用工具在书脊和纸张的对应位置打孔,准备进行线装。

5. 线装:将线穿过纸张和书脊的孔洞,将纸张与书脊固定在一起。

6. 敲打:用锤子轻敲书脊,使纸张更加紧密地贴合在一起。

以上就是古书籍线装方法的主要步骤,通过这种传统的书籍装订技术,不仅可以保护珍贵的古籍文献,还可以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 1 -。

探秘古籍印刷厂与现代印刷厂的区别

探秘古籍印刷厂与现代印刷厂的区别

带你探寻古籍印刷厂背后的故事说起印刷厂,就不能不提70、80年代进工厂风潮,而印刷厂作为印刷行业重要的一环,无疑贡献了许多的“工位”,而印刷厂对所有人来说,都从来不是陌生的字眼。

随着印刷技术不断的更新换代,机器能干的活越来越多,工人“能干”的活就越来越少了。

但是,尽管这样的时刻,有那么一类印刷厂,还对“工人”的数量有着“多多益善”的要求的同时,还要求熟练的操作和技能。

就尤其显得格格不入,人们首先是好奇,其次是深究其原因……细想其实并不难理解,这类印刷厂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古籍印刷厂。

何为古籍,汉语词典上给的解释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书籍、可供后人研究的书籍。

百度百科上的解释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

那么古籍印刷厂的意思也就一目了然了,用相对古老传统的印刷技术和印刷原料及装订方式印制图书的工厂。

“古”是相对于“今”而来的,古是怎样的古,今又是如何的今呢?等小编我带你一探究竟。

就用料而言:古籍印刷厂印书所用的纸都是宣纸,宣纸是传统的古典书画用纸,是中国传统造纸工艺之一,“始于唐代,产于泾县”,有千年寿纸之称,易保存,少蚊虫叮咬,经久不脆,不会褪色。

按纸张洇墨程度分为生宣、半熟宣和熟宣,而用于印书的宣纸多用生宣,便于保存。

宣纸纸质柔软,适合阅读,是真正的清墨书香。

宣纸原产地域为安徽泾县,所以又有泾县宣纸的说法,宣纸的产量有限源于它的用料稀缺和做工考究。

宣纸制作要经过100多道工序,还要加上当地山水、原料才能形成真正的宣纸,工艺复杂,制作特点就是“纯手工性”,劳动生产率低,所以宣纸生产企业一直在不断探索宣纸的批量生产的新工艺,但是机器不能大规模生产宣纸仍然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课题。

现代印刷厂印书所用的纸都是工业纸,像现代书籍、学校用教材等多用轻型纸即轻型胶版纸,是纸品中的一枝新秀。

造纸流程基本传承了蔡伦的流程,也需要十几道工序,多用机器代替人工,可以利用一套现代高技术系统进行控制,劳动生产率比较高。

就印刷而言:我们都知道早在北宋时期,毕昇就发明了活字印刷,历经1000多年的发展,今天的印刷技术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堪称巨变。

古籍线装本的常用尺寸-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古籍线装本的常用尺寸-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古籍线装本的常用尺寸-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古籍线装本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书籍制作方式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古籍线装本的制作过程中,尺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本文将重点介绍古籍线装本的常用尺寸以及尺寸选择的相关考虑因素。

古籍线装本是一种传统的书籍装订方式,其制作过程主要依靠一根根细线穿过书页并进行固定。

这种装订方式不仅使书本更加牢固耐久,还方便了读者的阅读和翻阅。

古籍线装本的主要特点包括封面使用纸板,书脊加装细帛或皮革,并用线穿孔固定书页。

这些特点使古籍线装本具有独特的外观和触感,给人一种古朴而沉稳的感觉。

古籍线装本的尺寸多种多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有不同的规定标准。

根据研究,早期的古籍线装本多以小型尺寸为主,如齐民要术、千字文等。

这些小型的线装本便于携带和使用,适合于个人阅读。

而后来的大型古籍线装本,则多用于寺庙、宫廷和图书馆等场所,如《红楼梦》、《四库全书》等。

选择古籍线装本的尺寸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是内容的多少和版面的大小,尺寸的选择应与纸张大小、字体大小相匹配,以便读者能够更加清晰地阅读和研究。

其次是使用场所和读者需求,如个人阅读可以选择较小的尺寸,而图书馆和研究机构则可能需要较大的尺寸以容纳更多内容和提供更好的展示效果。

总之,古籍线装本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尺寸的选择是制作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选择古籍线装本的尺寸,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国古代文化遗产。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1. 引言1.1 概述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对古籍线装本的常用尺寸进行介绍,并解释其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展开对古籍线装本常用尺寸的讨论和分析:2. 正文2.1 古籍线装本的定义与特点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从定义和特点的角度来介绍古籍线装本,包括其起源、制作工艺和特征等方面的内容。

古籍装帧形式的发展演变

古籍装帧形式的发展演变

古籍装帧形式的发展演变中国的书籍出版有着悠久的历史,书籍的装帧形制,也随着书籍的生产工艺和所用材料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演变着。

甲骨3000年一般认为,中国最早的书籍是商代刻有文字的龟甲或兽骨,距今已有3000余年。

为了便于保存,将甲骨用绳串联起来,这就是早期书籍的装帧形式。

青铜器铭文从商代后期开始,出现了青铜器铭文。

特别是到了西周,铭文可以容载较多的文字。

西周的毛公鼎的铭文达500字,因人们多把古代这种铸之铜器上的铭文看作古代“原始书籍”形式之一,故多数书史家认为,它也是古代书籍装帧的一种形制。

竹简装竹简约起源于西周后期,一直延用到公元4世纪。

竹简是纸发明前最具代表性的书籍形制,它可以根据文章的长短,任意确定简数,最后用上下两道绳编串起来,卷捆后保存。

还有苇编和丝编两种,考究者用织物缝袋装入。

帛书装帛书是略晚于竹简的一种书籍形式,它是将文字书写于丝织品上,其装帧形制是缝边后成卷存放,由于材料昂贵,多为统治者书写公文或作绘画用,一般书籍使用较少。

卷轴装韩愈《送诸葛亮觉往随州读书》诗称:"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一一悬牙签,新若手未触。

"欧阳修《归田录》也说:"唐人藏书皆作卷轴。

"卷轴装又称卷子装,早期的图书装帧形式。

与装裱好的书画相似。

在长卷帛书、纸书的左端安装木轴,旋转卷起。

敦煌石室中发现的大批唐五代写本图书,都采用这一方式。

据记载,古代宫廷收藏的卷轴装图书十分考究,《隋唐经籍志》描述秘阁藏书:"上品红琉璃轴,中品绀琉璃轴,下品漆轴";《唐六典》描述内府藏书:"其经库书,钿白牙轴,黄带红牙签;史库书,绿牙轴,朱带白牙筌。

"经折装经折装又叫梵夹装、折子装。

将图书长卷按一定宽度左右折叠起来,加上书衣,使之成为可以随时展读的册子。

经折装起源下南北朝,其形制是将所写书页按顺序裱贴在一起,再一正一反连续折叠,再裱以前后护封。

历代刊刻佛经道藏,多采用这种装订形式。

古籍装帧知识点总结高中

古籍装帧知识点总结高中

古籍装帧知识点总结高中古籍是指古代的书籍,包括古代文化、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的书籍,它们记录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文化、历史和风土人情。

古籍的装帧是指古籍的装订和装饰,是古籍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对于古籍的保存、研究和鉴赏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古籍装帧的知识点。

一、古籍装帧的概念古籍装帧是指古籍的装订和装饰。

古籍装帧包括古籍的封面、封底、扉页、卷首、卷尾、装饰装订线等,它们在形式上体现了古籍的整体美感和个性特色,也是古籍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的具体表现。

古籍装帧不仅是古籍的装饰,更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它是中国古籍绘画艺术和装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古籍装帧的主要形式1. 手抄本手抄本是古籍的一种主要形式,它是由历代书家、文人或藏书家手工抄写的,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手抄本的装帧形式主要有帖轴、绢轴、册页、卷轴等。

帖轴是手抄本的一种装帧形式,它是用宣纸或绢纸写成的书籍,然后装在轴上,方便展开。

册页是手抄本的一种装帧形式,它是将手抄本按页装订成册,方便翻阅和保存。

卷轴是手抄本的一种装帧形式,它是将手抄本按卷装订成卷轴,方便悬挂和展示。

2. 雕版印刷雕版印刷是古籍的一种主要形式,它是使用木活字、金属活字、铜活字等雕刻成版,再用墨水印刷在纸上,制成书籍。

雕版印刷的装帧形式主要有平装、线装、钉装、贴装等。

平装是雕版印刷的一种装帧形式,它是将书籍用胶装或钉装成册,不加封面和封底,简洁明了。

线装是雕版印刷的一种装帧形式,它是将书籍用线装成册,加封面和封底,并在书脊处加贴有书名的纸张。

钉装是雕版印刷的一种装帧形式,它是将书籍用钉子装在木板上,加封面和封底,并在书脊处加贴有书名的纸张。

贴装是雕版印刷的一种装帧形式,它是将书籍用胶装成册,然后在封面上贴有装饰纸或画报。

三、古籍装帧的主要特点1. 简约明了古籍装帧注重简约明了,封面封底、扉页、装饰线和装订线都力求简洁明了,让读者一目了然。

2. 色彩素雅古籍装帧的色彩多采用素雅的色调,如墨黑、深蓝、古铜、橄榄等,以彰显古籍的内涵和历史价值。

古书制作的几种方法

古书制作的几种方法

古书制作的几种方法
古书制作主要涉及到书籍的装帧形式和印刷形式。

在装帧形式方面,中国古代书籍的装帧形式主要有简策、卷轴装、经折装、梵夹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

这些装帧形式随着书籍制作材料的变化、制作工艺的发展,不断演变,更加有利于人们的阅读和图书的保存保护。

以其中的几种为例:
1. 简策:将单个竹木简编连成册,这种形式在商周至魏晋之间长期使用。

竹木简册在作为书写材料之前,要经过一定的整治过程,包括片解、烘干、抛光和涂胶等步骤。

2. 卷轴装:粘结幅度相等的若干幅纸成一长条,承袭简册帛书的存放方式,左端安一轴,以轴为中心,从左向右卷成一卷。

这种装帧形式盛行于南北朝至唐代。

3. 经折装:由卷轴装过渡而来,即将一长条纸按一定行数左右折叠成长方形,前后加封面。

4. 蝴蝶装:将印好的一整叶纸以有字的一面对折,数叶为一叠,将若干叠的版心处粘于用作前后封面的硬纸上。

这种装帧形式唐末五代即出现,盛行于宋元。

5. 包背装:将书叶无字的一面对折,数叶为一叠,右边版框空白处打眼订捻,前后封面是一整张纸,书脊被包裹起来。

这种装帧形式在元代和明代前期最流行。

6. 线装:折叠方法与包背装一样,只是打眼处改用线装订,前后封面各用一纸。

这种装帧形式出现于明代中期,是中国古籍最后的,也是最通行的装帧形式。

在印刷形式方面,中国古籍的印刷形式主要有雕版印刷等。

以上仅是简要介绍,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古书制作的方法和流程,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古籍版面的构成

古籍版面的构成

古籍版面的构成1.引言1.1 概述古籍版面的构成是关于古书在纸面上的布局和排版方式的研究。

在古代,文字的传承主要通过手抄和印刷等方式进行,因此古籍版面的构成规则对于传承和保存古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古籍版面的概念包括版心、署名、脚注、边注、校记、题记等各种基本要素。

其中,版心是古籍版面的核心部分,指的是书页上承载文字的区域。

在古代,版心一般由九个方格组成,中间的一个方格称为“心”,周围的八个方格分别表示九天或八卦等象征意义。

署名指的是书籍作者或编者的署名位置,一般位于版心左侧或右侧的上方。

脚注和边注用于对版心中的文字进行补充和解释,脚注位于书页的底端,边注则位于版心左侧或右侧。

校记是指对古籍文字进行校勘和校对的标记,常常采用注记或符号来表示。

题记是书籍或篇章的题目,一般位于版心上方或左上方。

古籍版面的排版规则也有一定的特点。

在古代,为了保证文字的清晰可读和美观整齐,版面排版注重对称和均衡。

例如,版心一般是左右对称的,字的排列也以左右对称或上下对称的方式进行。

同时,古籍版面的排版还注重留白,将文字与空白区域相互衬托,提升阅读的美感。

此外,排版还涉及到字体、字号、行间距等方面的考虑,以便读者能够更加轻松地阅读和理解古籍内容。

总之,古籍版面的构成是古代文字传承和保存的重要方面,通过对版面的规划和排版,古籍得以保持原汁原味且易于阅读。

古籍版面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古代文化,还对今天的出版排版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因此,深入研究和理解古籍版面的构成意义重大,对于保护和传承古代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文章的结构是写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决定了整篇文章的逻辑顺序和内容组织方式。

在本文中,我将采用以下结构来呈现关于古籍版面构成的内容。

首先,我们将在引言部分简要介绍本文的主题以及目的。

在概述中,我们将对古籍版面的构成进行整体性描述,包括其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接下来,本文将分为两个主要部分:正文和结论。

古书籍线装方法

古书籍线装方法

古书籍线装方法1. 线装方法的简介线装又称“十字绑”,是一种传统的书籍装订方式。

顾名思义,线装即用线将书页缝在一起,然后用封面包起来。

线装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但是在宋朝时期,由于纸张制作技术的发展,线装法逐渐普及,并成为了草书、楷书、行书的主要装订方式。

今天,虽然线装法已经被现代的胶装取代,但是许多书家和书法爱好者仍然喜欢使用线装法制作书籍。

2. 手工线装方法的步骤2.1 准备工具和材料线装书籍需要一些基本的工具和材料,包括书页、线、针、封皮、胶。

在选择书页时,最好使用高质量的麻纸或者上等的稻草纸。

线装书籍的线通常使用牛筋的皮线或者丝线,针的大小和数量需要根据书的大小和页数来确定。

2.2 分组和打孔将书页分成若干组,每组的页数最好不要超过10页。

在每组的最上面和最下面穿过一个针,然后沿着书页的折线位置打上小孔。

线装书籍的打孔位置必须准确,否则就不能保证书页平整。

为了确保一致性,可以制作一个打孔模板,使得每个组的打孔位置都完全一样。

2.3 缝线将线穿过每个组的针孔,用“十字绑”的方式缝在一起。

当缝线的时候,每个组的书页需要保持平整和对齐。

如果有需要,可以用手轻轻拍平每个组的书页,并拉紧线尾,使得线条变得平直。

当线穿过倒数第二个组的针孔时,要确保线的长度够用,以免线跑断。

2.4 粘封皮缝完线之后,可以将书放在一个平整的表面上,轻轻拍平。

然后,将封皮的两个端口涂上胶水,并将书页捆在一起放在封皮的中央。

使用手掌将书页向两侧压缩,以免书页整齐排列。

这样就行了!3. 线装法的优点和缺点3.1 优点线装法的优点在于它可以有效保护书页。

线装的书籍可以轻松地翻阅,并且维持平整的状态。

它相对于胶装和螺旋装订,线装法的美观度也更高,因为它完全依赖手工技艺以及珍贵的材料,而不是机器或胶水。

尤其是对于一些有价值的文化遗产或者重要书籍来说,采用线装法来保存它们的价值也远高于其成本。

3.2 缺点线装法的缺点主要在于制造成本昂贵,并且时间比较长。

古籍影印的主要程序

古籍影印的主要程序

工艺能够简要归纳为印前、印刷、印后三个工序。

刻印前需求制造印版。

古人常以“寿之梨枣”来专指刻书,是因为雕版材料多用梨木和枣木,因其具有木质坚硬、纤维结构细滑、吸墨与释墨性好等特性,这样耐印率才高。

不过即使是同一种木材,也有树龄、树心与边材、采伐时刻之分。

活字印刷则需求制造活字。

以木活字为例,需求将处理好的木材劈成尺度共同的小长方条,然后打磨平滑再由熟练工匠逐字刻制,然后依照音韵摆放摆放,以便拾字排印。

若为金属活字,则需求铸造或雕刻。

古籍印刷时,正式上墨之前要刷两遍清水上版,这样印版会更易受墨。

待印版吸水湿润后,为了着墨均匀,先用毛刷蘸少量墨在盘内,再用棕刷蘸取盘中的墨,接着将墨均匀细心地刷在印版上。

凹陷处不可存积墨,以防引出的纸张洇漶不清或者刷印时沾染弄脏空白部分。

为了加快进度,一般都是两到三块版一起接连进行印刷,直至全部内容印刷完毕。

很多印刷时为避免印版移动,有时也用钉子将印版钉在印刷台上,或用松脂、蜂蜡等将其粘在印刷台上。

古籍印刷后需求对印版进行贮存,需求按次序收拾摆放印版,核对数量并定时检查。

天气热的季节为防潮防霉要及时暴晒印版,为了防裂还要在四周封漆边。

对于一些版面文字断烂无用但木质尚可的印版,可用刀将版面上的文字铲去刨平,另刻内容。

虽然如今看来这种做法对错常惋惜的,但在当时不失为一个节约耗材的方法,也确实为历朝历代刻书者所选用。

简和策简和策是我国最早的读物。

公元前,把文字写在细长的木片上,称为木简,写在竹片上称为竹简,统称为简,如如今的“页”。

把文字写在较宽的竹茎,木板上,称为牍。

将简或牍用丝、草或藤编排串连起来,就成为一篇文章,称为策,策的含义与如今的“册”类似。

策便成为我国最早的书本装订方法。

卷轴装曾经写在丝绸织物上的书,称为缣帛或“帛书”,帛书上能够依文章的长短剪载下来。

卷成一卷,称为卷装,或把上下两边粘在木轴的外表,卷成一卷,就成为一篇完好的文章或图面,称为卷轴装,保藏时卷起来,阅读时可将挂线扣在墙上,轴拉着帛书摊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装古籍印刷
中国古代文字由结绳记事开始演变,经由刻制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铸造在青铜器上的钟鼎文,刻在石头上的石鼓文,以上皆不隶属书类。

直到一片木头,称之为木牍,一片竹子,称之为竹简,简牍以线串编成册,也就是简牍成册才是中国书籍的正式开始。

再到锦帛,出现纸张后,始有手卷、经折装、梵夹版、蝴蝶装、包背装、直到最后一种古籍成书形式——古籍线装书。

线装书出现在公元15世纪的明朝中叶,是我国装订技术史上第一次将零散页张集中起来,用订线方式穿联成册的装订方法。

它的出现表明了我国的装订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线装书是传世古籍最常用的装订方式。

明嘉靖以后流行起来,清代基本采用这种装订方式。

线装书之美,在其古朴素雅。

线装的形式是与其古典的内容相生共成的,中国典籍之美,非线装无以尽其神韵。

仿古封面,竖式题签,一份沉静之美便隐然浸润出来,如芝兰之香,如清茶之味,如古琴之韵,久而弥醇弥厚。

读线装书,正是闲暇之人的闲暇之趣,取其怡悦性灵、温雅其怀。

线装书的几种装订形式
1、唐本式
大都是用在幅面狭长的图书,其装订方法基本上是与四目式相同,差别只是在第二三眼距离较为接近。

2、包背装
包背装将书页背对背地正折起来,使有文字的一面向外,版口作为书口,然后将书页的两边粘在书脊上,再用纸捻穿订,最后用整张的书衣绕背包裹。

3、蝴蝶装
每页从中缝将文字的两个半页对折,背面空白处在外,把这样对折的一叠散页用一张纸从前面包到后面,并将各页折扣处牢牢黏连在纸张上,以免脱落。

4、龟甲式
龟甲式是由宋本四眼式演变而来,因装订走线形式似龟甲纹样而得名,又因有十二个针眼,又称十二针眼法。

5、大和式
大和式是一种封面无线式装订,明朝中叶流传至日本。

6、麻叶式
九孔锁线装订法也称为麻叶式针法,其缀线分布形状如叶脉状而得名。

每个麻叶由三个针眼组成,此装订方法,是建立在六孔锁线装订法的基础上,此法也是适用幅面比较大的书籍。

7、坚角四目式
在天角和地角内,各多打一眼装订,称为“坚角四目式”,也叫“六针眼法”或“八针眼法”。

8、四目骑线式
最常见的线装书装订形式,又称宋本式缀订法、四针眼法,是一种较简单且普遍的装订形式。

9、新大和式
新大和式是在书脑处打四眼,两眼一组,分岔每组穿缀线或缀带后打平结,题名签可帖封面中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