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教学论文

合集下载

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论文

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论文

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诗词歌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语文教师作为传统文化的学习者和传承者,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古典文化的熏陶和教育,让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相互发展。

一、开篇导入,让人耳目一新,引来满园春色课文导入的好差,是语文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第一个重要环节。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语,是奠定语文教学基调,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搭建师生互动平台的有效手段。

因为自己是古典诗词的爱好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喜欢用各种诗词作为开篇导语,折一枝红杏而引来满园春色,掬几朵浪花而荡漾一江春水,栽几株梧桐而引来美丽凤凰,感觉受益匪浅。

例如我在讲授何其芳的现代诗《秋天》时,引用了学生比较熟悉的赞美秋天的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同学们一起齐声朗诵,热情高涨,仿佛把醉人的秋色带进了课堂,咏秋赞秋自然成了这堂课的“主旋律”。

在讲鲁迅先生的《社戏》时,我在课件中引用了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还引用了诗人臧克家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在讲到诸葛亮的《出师表》时,我用了杜甫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作为新课的开头。

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张扬个性,相互学习与提高的课堂,语文老师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自觉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解析文意,加深理解,一切尽在不言中语文教学,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容易流于表面形式,空空而谈。

大而空的讲解和说教,不仅枯燥单调,味如嚼蜡,其结果也常常如过眼烟云,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恰到好处地穿插运用古典诗词,可以营造诗情画意,给课堂带来清新怡人的春风。

比如在学习张晓风的《行道树》时,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文中作者提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我引用了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等佳句,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作品主题的理解,而且让他们学习兴趣盎然,把现代文和古诗词有机结合起来,相得益彰,互相提高。

浅谈初中古诗词教学

浅谈初中古诗词教学

浅谈初中古诗词教学以《浅谈初中古诗词教学》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我国文化沉淀凝练下来的宝贵财富,具有深远的文化、历史价值。

如今,古诗词在中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地位已不言而喻,初中阶段的古诗词教学在许多学校中也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然而,初中古诗词教学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不高、师生素质不够高等等,导致古诗词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因此,学校一定要重视初中古诗词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使古诗词在中国教育体系中再添新兴文化内涵。

首先,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丰富学习内容,把古诗词教学从单一的纯理论课程转变为实践性活动。

古诗词教学要放弃以简、译、注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而要采取耐人寻味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如搭配游戏、歌谣、探究小组讨论等,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古诗词的精髓,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其次,学校应注重古诗词教师的培养,提升师生素质。

古诗词教师一定要充分把握古诗词教学的特点,并把文言文理解过程分解为多种步骤,以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真正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此外,学校也要强化师生间的沟通,多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古诗词从满是枯燥理论的课堂中走出去,得到学生和老师们的认可。

最后,学校应注重考核检测,以确保学生在古诗词教学中所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质量,同时扩大古诗词学习的影响力,让更多人认识到古诗词的精神内涵。

可以把古诗词与学生日常生活环境相结合,形成关联,使古诗词更加贴近生活,也让学生对古诗词有进一步的了解,能够灵活应用在日常生活中。

综上所述,学校应重视古诗词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师生素质,从而推动古诗词文化的传播,让古诗词在中国教育体系中发挥应有的功能和重要地位。

古诗词不仅是国家文化的精华,也是文化的传承,让学生对古诗词的认知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把古诗词承载的文化理念融入到学生的思想中,让学生更加接纳古诗词,这也是推动古诗词教学发展的好方法。

关于古诗词的议论文

关于古诗词的议论文

古诗词的议论文关于古诗词的议论文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特别是在作文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议论文,议论文的样式有社论、评论、读后感等。

如何写议论文才能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词的议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诗词的议论文篇1在中国数千年的灿烂辉煌的古典文学长河中,诗歌无疑是最璀璨瑰丽的一颗明珠。

其涉及的社会生活之广泛、深入,对国家民族影响之深远、巨大,恐怕是世界其他民族所无法睥睨的。

它为后世的我们提供了无比丰富的可资借鉴学习的知识,其中不乏作文之道。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是宋代陆游告诫自己儿子的肺腑之言。

无论作诗、写文章,若要笔底生花、文采斐然,没有宽厚的知识基础和丰富的社会阅历,是行不通的。

他还明确地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

”这更是对自己文学创作活动的生动总结。

想写什么事情,想抒什么情感,想议什么问题,缺乏实践的态度,没有设身处地的思考、研究过程,纸上谈兵,常常只会打擦边球。

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

”宋朝陈与义的这两句诗,形象反映了灵感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如何捕捉灵感?著名作家莫言说,我始终保持着一个好习惯,就是随身总带着一个小本和一支笔,随时把想到的、见到的可写的东西记下来。

是呀,常常积累,时时做有准备的头脑,何须等到“安排句法”时的苦思冥想呢?朱熹也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现实生活的积累是灵感不竭的源泉,是创作活动的土壤。

要随时积累,做一个勤于观察、善于准备的人!“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唐卢延让)有了好的材料、好的题旨,还须有好的语言来表达。

炼字的功夫,一向为中国文人注重,更有甚者“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如此煞费苦心,怎不令人感动!那么炼字的标准是什么呢?是不是生僻怪诞的才叫好?元好问说得好:“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能表达写作意趣的,即是最好的字眼。

语文教学研究:古代诗词鉴赏教学研究精品论文十六篇

语文教学研究:古代诗词鉴赏教学研究精品论文十六篇

语文教学研究:古代诗词鉴赏教学研究精品论文十六篇语文教学研究:古代诗词鉴赏教学研究精品论文十六篇饶水知音古诗词鉴赏教学研究精品论文十六篇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的变形魅力【摘要】中国古典诗歌中因为特殊的需要对一些诗歌语言进行了变形处理变形的,变形主要有词性的改变、词序的颠倒、字词的省略三种类型,变形后的诗歌诗歌语言更加简洁、含蓄、鲜活。

高尔基说过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

诗歌语言作为特殊的传达媒介则是整个语言家族中的皇后,它高度简约却能涵包巨大内蕴,超强缩浓却不失透剔晶莹是语言的的艺术。

所以诗歌语言同其他文学样式如小说、戏剧等的语言相比,更具有抒情性、含蓄型、凝练性和跳跃性。

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歌多半是抒情小诗,一首诗歌里面的一方面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另一方面要借助极节省的语言外壳表达极隽永的思想情感,且要符合音韵的需求,这就需要诗歌必须对诗歌语言进行特殊处理,由此产生独具魅力的中国古典诗歌语言之“变形”。

这里,我就中国古典诗歌中一些常见的语言变形现象作一简单论述。

1中国古典诗歌中词性的改变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

这些词语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

诗眼就是一首诗的点睛之笔,是一首诗中诗人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语言意境的凝聚点和升华点,可谓笔力千钧。

如“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春宿左省》杜甫),“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王惟),“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等。

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做动词,且一做就做的鲜活生动,境界全出。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春天的勃勃生机就展现出来了。

又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就在读者眼前呈现出一幅热情洋溢的画面:大地复苏,桃树、杏树、梨树竞相开放,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树下成片成片的花一下子全笑了,花枝招展的;成群结队的蜜蜂、蝴蝶往来穿梭。

教学论文古诗词赏析5篇

教学论文古诗词赏析5篇

教学论文古诗词赏析5篇第一篇:教学论文古诗词赏析学科:初中语文题目:如何教学生应对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的阅读赏析作者:株洲湘渌实验学校刘新内容提要:株洲中考语文卷从2009年开始,加进了对课外古诗词的阅读赏析,一般设有两个小题目,分值为3-4分。

如果学生平时不加以训练,要想在中考中较好地完成这两个阅读赏析题,获得满分,有些难度。

我个人认为教给学生阅读赏析的方法是突破古诗词阅读赏析的重要途径。

本人采取的方法是第一步课前打下阅读赏析古诗词的知识基础;第二步是课中掌握阅读赏析古诗词的赏析方法。

关键词:课外古诗词阅读赏析方法从2009年开始,株洲市初中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卷中增加了一道题:课外古诗词阅读赏析。

设计有两个小题(通常是第27、28小题),分值为3-4分。

记得2009年担任初三语文教学的我收到这个中考信息时,可“急坏”了,因为我们平时忽视了这个知识点的教学,对古诗词的教学只注重了学生的背诵和默写,“赏析”这一块做的工作很少。

怎么办?在那些复习的日子里,有着二十多年教龄的我试着摸索着为学生补上这一课,这一补还真有成效,以致到现在我都沿用了以下的训练方法教学生阅读赏析古诗词,送走了又几届初三学生,他们也在中考语文中取得了好的成绩。

我的训练方法是:第一步课前帮助学生打下古诗词阅读赏析的知识基础我每教一届学生都会从初一起逐渐输入学生脑子里作为初中学生应该掌握的初浅的诗歌知识。

如:1、诗歌的种类:①写景诗②咏物诗③咏史诗2、诗歌的语言:①清新②平淡③绚丽④明朗⑤含蓄⑥简洁3、诗歌的形象:①叙事诗塑造的是人物形象;②抒情诗,往往是作者自己;③其它的诗描写景和物。

4、诗歌的意境:就是诗人情感和诗歌中描述的图象的有机结合。

5、思想内容:①主题思想②作者感情③社会意义④作品情调诗歌的特点6、抒情方式:①借景抒情②借物抒情③寓情于景④直接抒情7、表现手法:①托物言志②对比烘托③借用典故④虚实结合⑤善用象征8、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复……,要求学生了解它们的作用和效果即可。

初中古诗词教学论文:精心设计,灵动教学_语文论文.doc

初中古诗词教学论文:精心设计,灵动教学_语文论文.doc

初中古诗词教学论文:精心设计,灵动教学_语文论文初中古诗词教学论文:精心设计,灵动教学古诗词是我国文化的瑰宝,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学习古典诗歌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能够让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在初中教学中,古诗词赏析历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明确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的要求。

在“阶段目标”中更是明确要求7至9年级学生要“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还要求“背诵80篇(段)”.但现在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却令人堪忧。

课堂沉闷,教师教学方法单调,学生百无聊赖,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笔者先就古诗词教学谈一下自己的一些建议和看法。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修养在我们教师队伍中,尚有些教师对古诗词没有兴趣,因而关于这方面积累和修养不够。

教师自身古诗词修养的“贫血”或“缺钙”,甚至对于课标中一些要背诵的诗篇都没有记住,使得正常教学都难以为继,又怎能谈得上激发写生兴趣呢?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泉活水。

因此,教师要积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和积累,用自身渊博的知识和优雅的谈吐去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学习诗词的兴趣。

二、在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一些教师教法陈旧、落后,认为古诗词教学不外乎熟读、背诵、翻译这三部曲,常走“作者介绍——齐读两遍——解释一遍——齐读结束——要求背诵”的路子,重记忆轻朗读,重背诵轻品味,形式单调,使得古诗词教学枯燥无味。

这样大大破坏了诗歌的美,使一篇篇充满灵性的古典诗歌变得索然寡味、毫无生机,导致一些学生对古典诗歌敬而远之。

因而我们一定要精心设计教法,采用灵活、有趣的方法,吸引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在这里,笔者介绍几种古诗词教学方法:1要求学生课前精心准备,未雨绸缪要学生课前有所准备,就是要学生进行预习。

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古诗词论文

古诗词论文

古诗词论文
古诗词论文可以考察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和特点:可以分析古诗词的历史背景、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探讨古诗词的风格特点和艺术表现手法。

2. 古诗词的主题思想:可以分析古诗词中的主题思想,探讨其中的哲理、情感和价值观,例如探讨古诗词中的儿女情长、山水景色、人生哲理等。

3. 古诗词的艺术表现:可以分析古诗词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和形象描写等艺术表现方式,比如探讨古诗词中的比喻、夸张、描写手法等。

4. 古诗词的影响和价值:可以探讨古诗词对后世的影响和价值,如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对社会思潮的表达等。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位具有代表性的诗人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进行深入分析,利用文献资料和相关研究进行论证,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同时,在写作过程中要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避免主观臆断和片面性评价。

总之,古诗词论文的写作要点在于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分析,通过对诗歌创作背景、主题思想、艺术表现以及影响和价值的研究,达到对古诗词的全面解读和深入理解。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单元 优秀教学论文 古诗词教学要回归传统吟诵——以《使至塞上》为例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单元  优秀教学论文 古诗词教学要回归传统吟诵——以《使至塞上》为例

古诗词教学要回归传统吟诵——以《使至塞上》为例古诗词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不小,古诗词教学自然就成了重头戏。

然而当下的古诗词教学无非就是创设情境,读读译译赏赏背背了事,乏有美感,学生兴趣不浓,教师思路打不开,在这种情况下,古诗词教学很有必要回归传统吟诵。

金盾出版社《汉语词典》中这样解释“吟诵”:“吟咏;朗诵。

如吟诵诗歌。

”事实上,真正的吟诵是吟咏,包含着吟唱诗歌。

“吟”的总体特征是拖长腔,即“歌永言”,通过这种方式达到沉潜诗歌,理解诗意,进入诗境的目的。

刚刚结束的山东省初中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课例《使至塞上》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执教者在诗教吟诵上进行了大胆尝试。

来自章丘的刘霞老师着一身黑色稍宽松的类似唐装的衣服,袖口是一圈红边儿,黑色的秀发自然地飘在脑后,戴一副近视眼镜,朴素中透着智慧,灵秀中有天然的温情,即使不说话也显得儒雅光鲜,她不愠不火,恍如宋代的才女李清照;她秀外慧中,又如勤奋不倦的祝英台,一定是读过那么多的书籍,尤其是唐诗宋词,才落得即使“粗缯大布裹生涯”也一样“腹有诗书气自华”,让人无法不心生一种莫名的敬畏与尊重与爱戴来,真是“惟贤与德,能服于人”。

而刘老师的这身衣服正好与所讲课题王维的名诗《使至塞上》相关,仿佛正要引领我们穿越千年的时空,走进那个诞生了无数杰出俊彦的盛唐时代一般。

关键是她这节能够回归传统语文教学的课,让我们当时即刻想化为课堂上的一员,和她一起去学诗,一起去读诗。

我以为,这首仅有四十个字的脍炙人口的五言律诗并不好讲,倘若没有平时的积淀,没有深刻的挖掘,也一定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即使你有孙悟空一般变化多端的组织课堂的本领,效果也一定不好。

可是刘霞老师起始阶段谈到自己对诗歌,对于王维的认识与体验的导语竟是那样的入情入心,便一下子让我肃然起敬刮目相看了,刘霞老师的导语大致是这样的(也可能是这段话早就写好了):“我昨晚很晚也睡不着,起来重读王维,重读王维的这首诗,它使我的心沉静下来------我们最美好的阅读是从诗开始的,阅读一首首唐诗宋词,我们在尘世中漂浮着的心便慢慢的静下来,生命在王维的田园诗中徜徉,和他一起看大漠孤烟,听汩汩清泉,赏明明如月------”富有诗意的导入创设了优美的教学情境,虽然多是自身事先感受的发挥,然而却极能引领学生从情感上亲近唐诗,走进王维,初步了解王维,这是很有必要的,这就为整节课的学习创设了极富诗情画意的氛围。

古诗词伴我教学论文

古诗词伴我教学论文

古诗词伴我教学中华民族的语言精华集中浓缩于古诗词中,其富于音乐性和形象感的语言特色,吸引着许多中学生“口而诵,心而惟”。

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适时渗透与教学相宜的古诗词,从而开阔学生的诵读视野,拓宽知识领域,丰富语言实践,达到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作用,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实践。

一、开阔诵读视野“人生自古伤离别”。

离愁别绪,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一种主题,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特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没有一般别离诗常有的那种哀伤和悱恻,充满了明朗乐观的情趣。

诗人用理智驾驭感情,以豁达的心理相慰相宽,意境开阔,既表现了诗人真挚的友情,也表现了其宽阔的胸襟。

教这首诗我觉得不仅能“仅此而己”,于是让学生进行了“送别”诗的名诗名句积累笔记。

课堂交流时,丰富的送别诗内容使全体学生大开眼界: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渭城朝雨邑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李白);“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重送配郎中贬吉州》刘长卿);“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高适)……这样,学生不仅学习了王勃凝炼,饱含深情而富于哲理的乐观开朗之《送别》,也体会了凄凉、伤感之“别离”,又感受了充满深情的、真心勉励的送别诗句,同时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诵读视野。

二、拓宽知识领域朱自清的散文《春) ,细致、生动地描绘了充满生命力的春天,尤其在“绘春图”中,作者用富有诗意和形象感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山、水、太阳、草、花、风、雨、人,一抓住了各自的特点,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使我们如观其景,如闻其声,品尝不尽。

而描写春风时运用的古诗“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又是教师引导学生拓宽知识领域的绝妙引子。

古诗词教学初中语文论文

古诗词教学初中语文论文

古诗词教学初中语文论文古诗词教学初中语文论文古诗词的学习需要学生去体会诗词的内在含义与情感,往往一个词就能包含作者的深情,“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小小的“绿”字就起到了点睛之笔的作用,把颜色变成一个动作,让静态的风景变得活泼起来,这种用词的美感,意境的美感,含蓄又无穷,只有用心去感受才能发现。

1.1用想象复原诗词的意境之美诗词的意境凝聚在诗词字句之中,一句之中就有无限的遐想。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诗词的时候展开合理的想象,在想象之中复原诗词的意境与情景,体会在那种情景之下的体会。

以《天净沙》为例,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结合在一起想象那副夕阳西下的情景,残阳映照着地面,几只乌鸦在苍老的树木上停歇,远处流水围绕着破败的人家,作者坐在消瘦的马匹上在长远的道路上行走着,只要能够想象出这一片落寞萧条的景象就不难体会出马致远当时那份苍凉与断肠的情感。

1.2推敲字句领悟诗词的凝练诗词的凝练,在遣词造句上表达的淋漓极致,每一个字眼都需要学生们细细的品味,诗词是需要玩味的。

这一阶段的学习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找到诗词中的好词妙句,把最好的诗句摘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为什么写的好,哪里写的好。

还是以《将进酒》为例,教师可以让同学们找出自己认为最妙的一句诗,然后每个人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大家一起评选出最好的诗句让大家一起学习与玩味,比方说有人觉得“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大家就可以感悟一下这句诗所包含的格局,让同学再提出几个证据看看李白说的是否是对的。

1.3结合生活体会诗词情感诗词的情感丰富而且让人动容,但是初中生的情感经历较少,必须要教师帮助学生去结合自身的生活去体会作者在诗词中所饱含的感情。

诗词的情感极具代表性能够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

诗词的美感与她的历史作用不仅仅需要学生们去体会,去朗读,也需要同学们去思考。

2.1比较不同作者的写作特点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诗词的整体认识,让同学比较不同风格的作者他们作品的差异。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论文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论文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让学生从小诵读、赏析古诗词,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世界灿烂辉煌的文化,陶冶学生健康高尚的情操和品格。

同时,从诗歌简短凝炼的语言中汲取营养,提高对祖国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那么,如何让学生对这种富有凝炼性、跳跃性、音乐性、抒情性的文学样式进行鉴赏,并达到文学接受的高潮呢?我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方面入手。

一、让初中语文诗词有效教学更优化1.建立联系,充分理解。

通过初中诗词的教学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肢解零碎、浅显虚浮等,其实这是与有着丰富内涵的诗词不相匹配的。

那么该如何带领学生去领悟诗心呢?巴甫洛夫提出的经典理论给了我们答案——“理解就是建立联系”。

具体的联系方法有:①根据不同的学习情况,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学习,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也是有所区别、有所侧重的,根据学生的知识现状和认知水平,制定适宜的教学内容。

②与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建立起联系,从整体上把握住诗境。

诗词本身就是靠着形象的描绘来表达感情的,读诗的最高境界便是走进诗歌的意境。

③注意与诗前小序的联系,打开全诗的理解窗口。

④和诗中出现的典故建立联系。

⑤将作者本人的人生经历联系起来,试图走进作者的内心。

⑥同类诗歌进行类比联系,让诗歌的意蕴更丰富。

2.利用阅读期待。

提高阅读质量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指出,要学会利用阅读期待以及阅读反思、批判等环节,让思维空间拓展,以此来提高阅读的质量。

学生在学习诗词,并对其进行阅读时能否形成有效的阅读期待,便成了诗词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为了让学生对阅读更加有兴趣,要结合学生已有的一些知识和生活经验,为他们提供学习诗词的熟悉背景,并设计出有趣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从熟悉并且感兴趣的东西出发,用心去感受和理解诗词中的一些独特魅力。

例如在教学《过故人庄》的时候,就可以将一些和本诗相关的经验材料组织成一系列的问题线索,创设出“对诗人说话”“与诗人相遇”等情境,逐渐引导学生说出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浅论初中古诗教学法论文

浅论初中古诗教学法论文

浅论初中古诗教学法论文一、课题的提出:生活中有美,古诗教学中也有美。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能够选入中学课本里的古诗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可谓字字珠玑。

它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学生近距离接触、感受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

它是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的一个切入点,尤其是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70首古诗词,都是历代名篇,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体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

中学古诗的教学,对于中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新课程标准指出:“中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始终警策着我们。

中学语文古诗教学是个难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基本上是一个路子教学:老师讲解,学生识记,最后背诵。

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来试图改变这一局面:如创设情境教学古诗,利用音乐欣赏古诗,进行美的古诗教学研究,利用网络进行古诗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等,但总觉得这些教学模式内容丰富,且只留于形式,这样的模式教学,也只能是强硬地灌给学生一些知识,而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不到培养,更何况中国的古诗诗情画意充满了美感,这种模式教学却又让学生失去了那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反思过去,我们说中学语文古诗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重视学生的自主性,重视以读为本,读中感悟,使学生终生受益。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命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古诗的教学就要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放开自己,放开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深切体会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音韵美和形象美。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概要:古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我们努力让学生投入到古诗词的怀抱中来,必会熏出一颗颗诗心来,使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民族情感的古典诗词得到传承、发展。

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民族情感的古典诗词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这是由于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为了“节约时间”,应付考试,只重记忆,不重鉴赏,忽视了古诗文教学的真正内涵。

那到底如何进行古诗文教学,不妨从以下几点做出尝试:一、反复吟诵,读出诗味古诗词讲究平仄,合于音律。

初读古诗词时加强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要注意教会学生如何把握停顿与节奏、重读与语气以及语调的变化。

若能如此,字正腔圆、抑扬顿挫、且声情并茂的吟诵中所表现出来的音节的巧妙暗合和回环往复,就能使学生充分领略古诗词悦耳动听的音韵美。

古诗词之中融入了我国传统文化精髓,学生在朗诵古诗词过程中,能够充分感受其中所蕴含的自然美、社会美以及艺术美。

清贺贻孙在《诗筏》中指出:“李杜诗、韩柳文,但诵一二首,似可学而至焉,试更诵数十首,才觉其妙。

诵至全集,愈多愈妙。

反复朗诵至数十百过,口颔涎流,滋味无穷,咀嚼不尽。

乃至自少至老,诵之不辍,其境愈熟,,其味愈长。

”只有抓好诵读这一环节,才能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阅读能力,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学生会领悟《渔家傲·秋思》的壮志难酬、苍凉悲怆;《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慷慨豪迈,酣畅淋漓;《无题》的委婉含蓄、缠绵绯恻……教学中只要教师能精于布局,善于引导,使学生做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会其意,让学生充满审美享受,就能使学生在古典文化的浸润和熏陶中渐入佳境,提高诗词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走近作者,解出诗意在诗词的赏析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无疑都是参与者,但这个过程是否只是这两者之间的互动呢?我们常常忽视了另一个人——诗词作者。

关于古诗词的议论文

关于古诗词的议论文

关于古诗词的议论文古诗词的艺术魅力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不仅是文人雅士和古代文化的象征,更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思想、美学和情感表达的重要途径。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古诗词的价值和意义仍然不可估量。

本文将从古诗词对于人们审美的熏陶、思想情感的表达以及文化传承的作用三个方面,探讨古诗词的议论。

古诗词通过熏陶人们的审美,使人们在美学上得到满足和享受。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富于意象的语言风格吸引着人们的关注。

古诗词作为一种纯粹的艺术形式,借助形象的描绘、意象的联想以及意境的营造,使读者沉浸于美的海洋之中。

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通过对于秋夜的描绘,诗人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创造出了一幅极具诗意的画面,使人们感受到美的张力与魅力。

古诗词所传达的审美情趣,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更激发了人们对于艺术和文化的兴趣。

古诗词作为一种表达情感的形式,无论是表达作者的个人情感还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情感,都呈现了极高的艺术造诣。

在古代社会,古诗词被广泛应用于吟诗作赋、情书写意等方面,成为人们表达内心情感的重要媒介。

通过古诗词的音韵之美、形象之描绘以及情感之表达,使诗人与读者之间产生情感的共鸣。

例如,在苏轼的《水调歌头·游泳》中,他在描写自己的游泳经历时写道:“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这句诗中所展示的游泳场景,以及通过对于水草摆动的描绘,透露出了诗人内心的无拘无束和自由奔放之情。

古诗词通过精炼、抒情的方式,使人们更好地了解人性,表达内心情感,丰富了情感沟通的方式和层次。

古诗词在中国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古诗词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智慧、感悟和情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通过古诗词,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审美观念,以及古代文人的思想境界和情感体验。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所展示的自然景观,凸显了中国人民顽强不息、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而《登鹳雀楼》中所表现的壮丽山河和丰富文化遗产,彰显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与博大。

古诗词教学论文

古诗词教学论文

试论古诗词教学中国古典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瑰宝。

但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注重教师的讲解分析、细嚼后的强行灌输,这不利于学生知识的积淀,鉴赏能力的训练,更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丰富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融入新课标主动探究等理念,以期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在诗歌教学中体会归纳以下四法:一、在背景中激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典故、趣闻、轶事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在教李清照《醉花阴》这首词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为人,并对这首词产生兴趣,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李清照和她丈夫赵明诚打赌的故事:李清照写了这首《醉花阴》,寄给她的丈夫赵明诚,赵明诚觉得词写得太好了,自己写的不如妻子,但他不甘心,于是废寝忘食想了三天三夜,写了十五首词,把李清照的《醉花阴》混杂在这十五首词中,然后拿给朋友看,要朋友评选哪首写得最好,朋友欣赏了半天,说道:“只有莫道不销魂三句绝佳”。

学生听了这个故事都露出会心的微笑,不禁对这首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期待,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该词的主动性,课堂效果显著增强。

但是提高学生兴趣不过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关键是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方法。

二、在吟读中积累古人曾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得入情入理,不少学生现在最大的缺憾就是积累,文化积淀浅薄。

同时,诗歌的学习不能缺少朗读,因为诗歌具有极丰富的情感,通过朗读学生能初步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除了朗读外,还可以让学生采取默读、轻吟、诵读、配乐朗诵等形式进行阅读,最终达到熟练背诵的目的。

例如,《天净沙﹒秋思》可以这样指导学生朗读:曲子的情感基调是凄苦愁楚,总体要求是语速稍舒缓,音调低沉。

在具体的朗读过程中要注意情感的跌宕起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这三句中九个词语均为偏正结构,“正”是叙述的事物,“偏”是对所叙述的事物加以最简洁、最鲜明的描绘。

诗词论文总结范文初中

诗词论文总结范文初中

摘要: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智慧。

本文通过对初中诗词教学的研究,总结出诗词教学在初中教育中的重要性、教学方法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作用。

一、引言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初中阶段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开展诗词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初中诗词教学进行总结。

二、初中诗词教学的重要性1.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哲学、道德和审美价值。

通过诗词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诗词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欣赏和创作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3.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诗词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通过学习诗词,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4.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诗词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初中诗词教学方法1. 注重诗词背景知识的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和诗词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

2.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物展示、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手段,使诗词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强化诗词背诵和默写背诵和默写是学习诗词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重视诗词的背诵和默写,提高学生的诗词素养。

4. 鼓励学生创作诗词通过开展诗词创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学生的诗词创作能力。

四、初中诗词教学的效果1. 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诗词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文化素养。

2.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诗词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诗词教学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古诗词教学论文古诗词是中化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涵极其丰富。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初中古诗词教学论文以供大家学习。

初中古诗词教学论文(一)一、激发学生的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对于学习而言,兴趣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探求思索,促进学习成功。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笔者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探讨。

1.导语激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新颖、扣人心弦的导语,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引人入胜。

2.诵读激趣。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学生要能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具有初步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因此,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诵读显得尤其重要。

诵读是进入诗的意境的最直接感性的方法。

通过教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示范,挑起学生的朗读愿望,然后通过领读、分组读、交叉读、诵读等形式,这样就会很容易把学生带到诗词的意境中,初步感悟诗词的韵味。

3.竞争激趣。

初中学生朝气蓬勃,精力旺盛,求知欲强,有竞争意识。

基于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兴趣的重要举措。

笔者在古诗词教学中,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更主动自觉地学习,常有意识为学生创造一些竞争条件。

如组织学生参加学校举行的古诗词诵读比赛,爱国爱家乡诗词诵读比赛,咏月诗词竞赛,通过各种竞赛,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4.想象激趣。

课要上得有趣,引导学生想象课文内容也是一种办法。

即力求把单调的文字符号变成形象生动的画面,或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走进课文,面对面与作者或文章的主人公对话,在空间和时间上缩短读者与作者及主人公之间的距离,使远古的画面走进学生脑海,使学生觉得新奇,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古诗词,积累古诗词情境教学是指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吸引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

学生在某个具体的情境中凭借着自己的感受和情绪,理解教学内容,并受到道德品质和审美情感的陶冶。

在教师所创设的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学生能有效地提高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

1.变身诗人,感同身受。

优美的诗词与作者所处的时代、生活经历、文化底蕴密切相关。

想要真正彻底地读懂一首古诗词,就必须了解它的作者。

拉近学生和诗人的时空距离,帮助学生产生和诗人思想感情相契合的心理情绪,让学生变身诗人,设身处地地去读懂这首诗词的内涵。

比如在教学《行路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行查找资料,了解李白在创作这一组诗歌时的背景。

在开元盛世的大社会背景下,诗人李白空有满腹才华、满腔抱负,却只是皇帝的弄臣。

诗人恃才傲物之际,得罪权贵,被赐金还山。

然后教师让学生来扮演诗人的角色,根据诗的内容设计符合人物性格和具体环境的对话,想象人物的动作神态,那“停杯投箸”、“拔剑四顾”的苦闷,那“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呐喊,那“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在学生的表演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这一刻,学生即诗人,李白强烈的感情变化被学生准确地把握住了。

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诗词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纵情诵读,情意皆通。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古诗词丰富的感情、深刻的内涵蕴藏在凝练的语言中,不反复诵读,又如何体会得出?只有反复吟诵,才有可能把握诗词的感情脉搏,理解诗词要表达的中心。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不是简单地读出声音,读懂节奏,在平仄里享受那种原始的乐感,而是用心去读,在读的过程中调动自己的感觉,仔细体会诗中内在的感情旋律,一边吟诵一边再造想象,在头脑中创造性地再现诗中意境。

例如,李煜的《相见欢》是表现作者由皇帝沦落为阶下囚的痛苦和对故国的离愁,诵读时教师指引学生注重其音节、节奏的变化:“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通过直接感受句法、音节的错落,缓慢而深沉地朗读,学生不自觉地进入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境界中,体味到一个亡国之君的孤独形象,从而为准确理解诗歌奠定基础。

3.熟知意象,感悟意境。

诗词中的意象,是融合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许多意象经过人们感情的长期积淀,有着独特的情感内涵。

如“圆月”、“明月”,往往成为人们盼望亲友团聚,表达美好祝愿,向往美好生活的寄托。

王建说“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苏轼于中秋许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心愿。

而“残月”则更多的是别离的象征,李煜的“月如钩”,勾起的便是深深的离愁。

类似的还有“柳”象征了送别,“落日”象征的思乡之情等等。

教师指导学生找出诗中的意象,整合相关意象的诗词句,创造出该意象的一个浓重的学习氛围和情境,让学生沉浸其中,把个体的意象转化为多姿多彩的立体画面,将有助于理解诗词的意境。

4.巧用媒介,身临其境。

古典诗词往往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在对古典诗歌的整个审美感受中,视觉、听觉起着主导作用。

因此,古诗词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应是根据所教诗歌的内容和特点,巧妙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设置相应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感觉器官以丰富他们对古典诗歌形象的感受,从而准确把握好诗歌的意境。

如教学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可配上古琴曲《阳关三叠》,深情吟诵悠远隽永的送别情;教学辛弃疾的《破阵子》可配上古曲《十面埋伏》,沙场征战,壮志凌云。

《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等古典名曲与许多古诗词的意境也能达到意外的契合,教师也可从中选择适合的曲子。

三、抓住诗词眼,鉴赏古诗词古人写诗讲究“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力求一字传神,一语惊人。

而一首诗中传神的字句就如同这首诗词的眼睛,即整首诗词的主旨句。

因此抓住古诗词的诗眼或词眼,是我们教学古诗词的一个突破口。

比如大家熟悉的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诗人曾用过“到”、“过”、“入”、“满”等字,但终觉不如“绿”字来得好。

原因是:用“绿”字诗意就更显深沉,情思浩荡,不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南春风和煦,百草逐生,流露出诗人当时奉诏入京的喜悦,还有经历罢相之后被征召回朝的重重忧虑,一个“绿”字高度概括出诗人的喜悦、彷徨等丰富的内心世界,着实让人称道。

四、联系生活,运用古诗词古诗词是祖国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习如何诵读,如何理解,如何鉴赏,更要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古诗词。

比如当我们带领学生出去旅游,登上了高山之巅,可以问学生:“此时你最想用杜甫的哪一句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学生一定能答出:“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当有学生考试失意时,可以问其他同学,我们可以用李白的哪句诗来劝慰他?大家齐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古人写诗非常重视意境的创造。

意境的创造要经过艰苦的过程,具有深远、含蓄的特点。

同时因诗词是一种高度凝练的文学样式,它往往以极简洁而形象的语言创造出完美的意境,表达出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主观情感,因此学生在对其进行把握时难免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为了帮助学生准确地对诗歌的意境进行理解和把握,在诗歌教学与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对诗歌的意境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让学生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用散文化的语言表达出来。

古诗词是中化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涵极其丰富。

我们炎黄子孙,应当继承民族的文化。

只有民族的文化,才能撑起精神的大厦。

通过对古诗词的教学欣赏,学生更能体会中国古代诗歌的博大精深,更能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从而促进人格的完善。

初中古诗词教学论文(二)初中语文(人教版)从七年级上册至八年级下册选编古典诗词篇目六十五首,约占课文总数的20%。

新课标要求这些古诗词均为必背诵篇目。

从教科书内容的编排,到课标要求学生课外背诵古诗的篇目,足以说明古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除了突出工具性,还应该加强人文性的教育。

因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学生健全人格个性,是当前语文课追求的目标。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渊源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浩如烟海。

优美的诗歌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深邃的意境和情感。

精炼优美的语言,生动多彩的形象,都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因此上好古典诗歌欣赏课,对培养初中学生的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有些老师说,“诗歌虽短小,但并不好教”。

的确是这样。

由于相隔年代久远,古典诗歌中的措词用字及句式,在很大程度上不为今天的学生所熟悉,因而也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如果教师教学中也只限于对字训诂,课堂必定陷于枯燥,味同嚼蜡,索然无味;必定使学生产生“厌倦”之情,这样又何以“乐学”?古人讲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

”因此,本人认为对古诗词教学的探讨极有必要。

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热情,并从中得到思想启迪,情感共鸣和美的陶冶呢?本人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

一、以“说”激趣1、课前“说”。

古诗名句其语言有节奏感,语短意长,直接抒情,有易于记诵的特点,有些名句还使人百读不厌。

初一新生刚入学,我就在班上开展“课前赠古诗活动”。

每节课前三分,让学生轮流上讲台把自己喜爱的一句或一首古诗介绍给大家,并说明其喜爱的理由。

一个学期下来同学们便积累了一百多首名诗名句,且上台前赠送的同学,既把自己学习的感受与大家分享,得到“说”的锻炼机会,又体验到创造成功的乐趣,因此对这项活动的参与同学们乐此不疲。

2、课堂“说”。

结合现代文阅读教学,本人把古诗词教学融入其中。

针对初中学生对直观教学形式更感兴趣,喜爱参与各种活动的特点,我把教学古诗词的目标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来落实完成,以“趣”当头,富教于乐。

如教学课文朱自清的《春》,时值春季,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围绕“春”,请同学们分别说出写春花、春草、春风、春雨、春水、春日等景物的古诗名句”。

“最是一年春色好,绝胜烟柳满皇都”“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江水暖鸭先知,竹外桃花三两枝”“日出红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活动以小组合作各组竞赛形式进行,不一会儿学生便想出了许多含“春”的古诗名句,写满了整个黑板。

这种说的活动,不仅帮助学生复习学过的古诗词,还能从中借鉴到古代诗人观察春景的角度和方法。

3、课下“说”。

学习古诗词,还需要常记常忆,反复诵读。

为此本人利用教室的空白墙面,把古诗名句以填空题的形式用毛笔抄写贴在墙上,营造一个学习氛围,给学生阅读古诗带来便捷。

课间,时常会看到同学们在议论竞猜填空题的答案和古人古诗。

有的同学不仅课下说古诗,还唱古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