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

合集下载

课改下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

课改下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

浅谈课改下的语文古诗词教学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要坚持贯彻和落实自主学习理念,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体会古诗词中诗人的爱国热情以及思乡惜友之情,同时教给学生阐事明理,为人处世之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一、反复朗诵。

探究古诗词之情感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多诵读,通过诵读去体味古诗词中的韵味。

在诵读中品味古诗词的情感。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诵读,让学生放开朗读,尽情投入;让学生在朗读中把握古诗词的节奏;让学生在朗读中融入感情,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在不断的诵读中,学生定能增强对古诗词的感悟。

品读欣赏,探究古诗词之内涵。

古诗教学训练重点在朗读指导上,而朗读的最高境界是人情入境,应引导学生感觉情境,让他们进入角色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发挥自己的创见性去表现古诗的思想感情。

古典诗歌是富有音乐美的文学样式,它讲究韵律、乐感极强,平声仄声交错组合,跌宕起伏,具有美的旋律和和谐的节奏。

正是因为诗的语言凝练精辟,具有悦耳的音乐美,因此诵读就成了我们破解古诗的首要任务。

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采取不同的诵读方式,或听读、或范读、或领读、或齐读。

初步朗读,读准诗的节奏,要求在语言层面上读通全诗,做到停顿正确。

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伍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偌,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供/沾巾。

”正确停顿、富有节奏的朗读可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赏析古诗的角色。

引导学生把握诗句中音节语句的声调节奏及其变读,真正体现诗句朗读中的音乐美,读准诗句的节奏,有利于理解古诗的含义,读出语气和语势,则有利于体会古诗的感情和气势,表现出诗的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

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诵读,学生必然会被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深深感染,欲罢不能,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诗文的感知。

谈初中古诗词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论文

谈初中古诗词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论文

谈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摘要:中国传统的古典诗词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学生知识结构的建立、道德情操的形形、意志品质的锻炼、心理素质的培养更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试从修齐治平,理想追求教育;自强不息,事业建树教育;爱国为民,社会关系教育;天人合一,热爱环境教育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加强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7-033-01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青少年道德素质,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

”那么,昨晚蕴含着丰富中华文化传统的古诗词在教学中该从那些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呢?修齐治平,理想追求教育。

儒家认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当以修身为本。

正心诚意的修养,个人道德的完善,是治家、治国、稳固天下的根本。

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理想,影响了中国一代代的志士仁人,它也是古代读书人为之奋斗一生的理想追求。

追求远大的理想,是青少年健康成长、成就学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如杜甫《望岳》里写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发了作者青年时期的豪情和远大抱负。

自强不息,事业建树教育。

《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种事业追求上的奋斗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普遍心理认同。

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塑造了无数志士仁人的高尚人格,磨砺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自强精神。

如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爱国为民,社会关系教育。

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从以下两方面:1、国家民族统一的爱国意识儒家“大一统”主张,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陆游在《示儿》一诗中写道:“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赏析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赏析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赏析古诗词中的色彩美色彩是生命的外部象征,能给人强烈直觉,丰富人的想象,激发人的感情。

古人做诗,很善于运用色彩这种绚丽的视觉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

明亮轻快的色泽,充溢着诗人愉悦的感情;凝重灰暗的色调,则寄寓诗人伤感怨悱的意绪。

他们撷草木之艳,集虹霓之彩, 用心于设色,然后泼洒于诗行中描绘出一幅幅清新艳丽、生动可感的彩色画境,使诗歌亮丽光彩,宛如一幅幅写意的图画,故后人的诗评中,常有“诗中有画”之语。

大自然中的青山绿水,白云碧空,银星素月、丹枫金菊、鸭绿鹅黄、青松翠竹、绿叶红花等以色彩之美吸引着诗人。

例如倡导“诗中有画”的王维曾说自己“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他以诗人兼画家的眼光来观察客观世界,凭着自己长期隐居于山水林壑之间对自然美独特的敏感和对画理的娴熟运用,以画家的表现技法来展现山水景物,所以他的诗不但意味深长,而且还具有鲜明生动的画意。

如“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山中》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鲜艳如火的红叶和蓊郁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斓鲜明,山石白,树叶红,而山中主色调则是翠,三种色彩强烈、醒目,反差明显,组合在一起更诱发读者丰富的联想。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白石滩》这首小诗描写白石滩的月夜景色。

诗中“绿”字,表面上看只是形容蒲草之色,用的平常;但细细品味,却大有妙处。

蒲草生长在水中,又是在夜里,诗人却清清楚楚地见到它的绿色,并且感到它那么肥嫩,可以用手满把地采摘,这就巧妙地暗示出月色的皎洁、明亮。

全诗仅二十字,就写出了月之明,水之清,蒲之绿,石之白,纱之亮,浣溪女之美。

这一幅笼罩在月光的银纱中的绿色风景画,给人以清朗、明净、纯洁的美感,它也寄寓着诗人对这种美的热情追求。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一脍炙人口、传唱千古的佳句更是传神地描绘出一幅动人的画面:一望无际的莲叶铺展着无穷的碧绿,而阳光映照下的荷花也闪耀着别致的艳红。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初探中国古典诗词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伟大祖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它们洋溢着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古诗词在语文课本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和环节,如何进行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诵读,积累古诗词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歌德也说:“现实生活应该有表现的权利。

诗人由日常生活触动起来的思想感情,都要求表现而且也应该得到表现。

”诗歌语言几乎都是带有作者思想情感的倾向性表达,是作者内心世界或直白或曲折的直接体现,这就得靠语文老师平时注重培养学生养成积累古诗词的好习惯了。

如:在我教育教学实践中,每节语文课前由语文课代表在黑板一侧抄好一首诗词,语文课预备铃一响,由课代表带领大家反复朗读,每堂语文课把师生相互问好的时间改成让全体学生齐背这首古诗词,开始先由教师赏析,后来逐渐转变为学生赏析,为学生提供大胆展示自己的空间,使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得以提高。

二、探索教学方法,强化诗歌教育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舒乙认为,一定要让学生知道我国是诗歌大国,而且要引以为豪,同时在陶冶情操完善人的知识方面对广大中学生有重要的作用。

尤其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诗词歌赋在其间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诗歌对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和美的心灵有重要作用。

从绘画角度来感受诗歌的图画美。

诗以高度凝练的语言给我们展示出无限广阔的空间,如何去感受诗的图画美呢?我把书中涉及的实物做为绘画素材,引导学生去发挥想象,把它描绘成一副完美的图画,让学生从欣赏画的角度去领会诗意美,这样就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美的意境。

在学习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时学生这样描述:在黄鹤楼送别友人,友人在鲜花盛开的三月登上去扬州的船,诗人站在码头上,目送孤独的帆影渐渐在蓝天碧水尽处消失,只见长江向天边奔流。

多美的一幅画。

语文教学中对古诗词鉴赏论文

语文教学中对古诗词鉴赏论文

语文教学中对古诗词的鉴赏摘要:本文通过读、理、品、悟这四个环节来鉴赏古诗词展开论述,让学生爱上古诗文,同时让学生在古诗文的学习中,不仅学到知识,学会鉴赏,而且让学生的心灵得到沐浴,让学生的思想情操得到陶治,成为一个有着丰富情感的人,有着正确价值观与人生观的人。

关键词:语文教学;古诗词;鉴赏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2-234-01初中生应读点古诗文,理解古诗文的思想内容与情感,品味古诗文中的名句与名篇,感悟古诗文中的精华,陶治情操,宏扬并继承这些优秀而经典的古文化。

面对如此众多的古诗文,教师如何教学,学生如何自主学习探究,这是摆在每一位师生面前的一道难题。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感受,得出了四个字:读、理、品、悟。

一、读古诗文因其经典,因其年代久远,给学生产生了一种陌生与隔阂感。

为消除这种陌生与隔阂,诵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古人多次强调读的重要性,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等。

因此,教师在教学古诗文时,可让诵读成为整个教学的主旋律。

课前预习,学生自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课前讲解齐读,营造一种学习古诗文的良好气氛;课中讲解可分组读、个别读,在读中领会意旨;课后学生自主阅读,拓展知识,深化理解,提高能力。

有些古诗文,完全可以诵读为主,让学生在诵读中去学习、领会。

每教一篇古诗文,我特别注重诵读。

在教《陈情表》一文时,采取学生齐读,分组读,竞赛读,让学生带着激情徜徉在作者的情感世界里,在诵读中感受到作者那一颗孝心、忠心,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

学生自然而然就受到了感染,受到了教育,受到了启发,就能很好地理解苏轼所说的那一句话: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可以这么说,读成为了我教学古诗文常用常新的一种方法。

在诵读的教学下,学生文章读顺了,字音读准了,意思理解了,内容情感把握了,思想情操也得到了陶治与提高,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初中古诗词教学论文

初中古诗词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古诗词的教学【摘要】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一篇篇古诗词闪耀着情感的智慧的光辉,对滋润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加强诵读、抓住诗眼、感悟意境、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加强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扩展知识视野,让这瑰丽的中华文化传承下去。

【关键词】纵情诵读,抓住诗眼,感悟意境,学以致用优美璀璨的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继承和发扬这一民族文化精华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广大语文教师更是责无旁贷。

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词教学?如何引导学生领悟“诗”情“词”意?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并潜心钻研的课题。

下面,我就多年语文教学实践经验,浅谈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几点见解:1.“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反复吟诵,纵情诵读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古诗的教学要格外注意引导学生诵读,这是毋庸置疑的。

古诗词丰富的感情、深刻的内涵蕴藏在凝练的语言中,不反复诵读,又如何体会得出?只有反复吟诵,才有可能把握诗词的感情脉搏,理解诗词要表达的中心。

古诗词的遣词造句凝练含蓄,节奏鲜明,富于变化。

无论是诗还是词都有格律,格律分为押韵、平仄和停顿,使诗词有回环之美,形成一唱三叹的韵味。

读准诗词的节奏,要求在语言层面上读遍全诗,做到停顿正确。

如《将进酒》“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在引导学生诵读时要三字一顿,一句一韵,传达出跳荡激动的情绪,语调欢快,充分表达出诗人在与友人饮酒时快乐豪迈的心情。

又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入/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正确地停顿,富有节奏的诵读可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赏析古诗的角色,有利于理解古诗的含义。

此外,还要读出古诗词的语气和语势。

教师要指导学生每一首诗诵读的语气轻重、语调变化、节奏快慢以及艺术处理,让学生读出诗人的感情。

初中古诗词教学论文

初中古诗词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古诗词教学摘要:中国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深远的意境,优美的意韵,堪称中华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它对陶冶青少年性情,培养青少年审美情操,开拓青少年视野有重要意义。

作为教师,应怎样引导学生去学习呢?本文拟就如何进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淡几点意见。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诵读;品味;意境古诗词感情真挚动人,词藻耐人琢磨,往往反映一种内化的、含蓄的情感,诗人把自己的意志和感情寓含在诗文中。

在教学中,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探究古诗词的内涵,注意教学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反复诵读,领悟感情“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三分诗七分吟”。

可见诵读是培养感受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多诵读,通过诵读去体味古诗词中的韵味,在诵读中品味古诗词的情感。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诵读,让学生放开朗读,尽情投入;让学生在朗读中把握古诗词的节奏;让学生在朗读中溶入感情,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在不断的诵读中,学生定能增强对古诗词有一定的感悟。

为避免诵读枯燥乏味,教师可以根据古诗词篇幅短小,而且朗朗上口,易于背诵的特点进行古诗词朗诵比赛,背诵比赛,默写比赛等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这些比赛可以以个人、小组、男女等方式进行,这样学生读得开心,赛得开心,教师也教得轻松,课堂因此而灵动活跃。

为了加强学生对于诗歌的掌握,每天的晨读时间要求学生进行相互背诵的常规活动,随时抽查。

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学习古诗词更要有这番毅力,所以,在晨读时间中,每周至少要抽出三天时间进行全体同学的诗词诵读,让大家在吸纳新诗之时巩固旧诗,温故知新,效果良好。

二、深入赏析,提高素养古典诗词文字简约,蕴含丰富,要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应做到以下几点:1、探究背景。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作”,每一首诗,都有它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性格根源,因此,必须对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个人遭遇作一详细介绍,从中获悉作者的性情特点及写作特色,这样对于诗歌的理解就更加全面而具体了,而且对情感的把握更准,为诗歌的吟诵和理解垫定了良好的基础。

激发兴趣,搞好初中古诗文教学论文

激发兴趣,搞好初中古诗文教学论文

激发兴趣,搞好初中古诗文教学作为初中学生,掌握一些古诗文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古文难,难古文,一提古文就心烦”的哀叹声不绝于耳。

为此,我多年来一直探讨提高古诗文教学效率的方法。

提高古诗文教学效率的方法很多,激发学生兴趣便是其中之一。

一、导语激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精彩、新颖、扣人心弦的导语,一下子就能吸引住学生,引人入胜。

如教学《三峡》,引导学生背诵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中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诗句,然后问:“有谁见过三峡的景象吗?”引发学生进入三峡的壮美景象中,激发学生的向往之情。

由”一位缺乏军事才能但又是明君”这句矛盾的话引出《曹刿论战》。

好的导语设计,让学生先入为主,为学生阅读课文创造了一个前提条件,使之更易接受知识和技能,给人以启迪,催人奋进。

二、诵读激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学习一篇古文,首先要从诵读入手,诵读分范读、齐读、分组读、个别读、交叉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多样的形式。

通过教师范读,使学生读准字音,分清句读。

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达到既定目标,能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在诵读过程中多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

如教《扁鹊见蔡桓公》一文,先由教师范读,读准字音、句读,然后通过学生自读、分角色朗读等,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再进一步分析课文,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读起来自然有兴趣,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诵读显得尤其重要。

诵读是进入诗的意境的最直接、最感性的方法。

通过教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范读,激起学生的朗读愿望,然后通过领读、分组读、交叉读、齐读等形式多样的诵读,就会很容易地把学生带到诗词的意境中,初步感悟诗词的韵味。

如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先让学生朗读成诵,学生很快就会悟到词中的几种意象,经过老师略加点拨,就会明白众多意象构成行旅之人孤独、寂寞、凄凉的意境,从而理解词的思想内容。

三、活动激趣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过程。

语文教学论文:让经典古诗文走进学生的心田

语文教学论文:让经典古诗文走进学生的心田

让经典古诗文走进学生的心田经典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它内涵深刻、意存高远,蕴涵着大量的人文内涵。

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它韵律优美,语言精炼,对仗工整,节奏感强,富有想象力。

吟诵经典,可以启迪心智,清静灵魂,感悟人生。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从小让孩子们接受中国古典诗词,特别是小学启蒙教育过程中经典诗文的阅读、诵读等训练,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汉语言水平、思维能力、识记能力和文化素养,以及开发学生心智、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都很有裨益。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亦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240篇,目的是让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脍炙人口的诗文,益学生之心智、怡学生之性情、变化学生之气质、滋养学生之人生。

正是为了给处在记忆黄金期的小学生,撒下最好的养料,我校开展了诵读古诗文的活动,以提升小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升人文素养,拓宽他们的心胸与视野,丰厚他们的知识储备。

我在任教的班级中开展了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实践活动,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摸索,终于有了不少的感悟。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诵读经典诗词?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一、发挥学生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老师营造氛围、介绍经典作品之后,可以发挥他们的能动性,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制定计划。

教师可以设计表格,指导他们从具体诵读时间、内容、人员分工、诵读情况等来制定计划。

每周一次,总结汇报。

通过汇报,相互学习,相互吸取经验,再来制定下周计划。

这样做,学生学习有可达到的目标,有成功感;各小组之间的你追我赶,使学生的兴趣只增不减;通过计划的不断调整,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小组的诵读形式多样了、诵读进度增快了。

半个学期后,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回顾,让孩子们进行成果展示的计划制定、实施;让孩子们谈收获,谈体会,谈下阶段的做法。

诵读在孩子们的手中变得不是负担,而是快乐。

二、诵读的经典古诗文的内容要精挑细选。

语文教学研究:古代诗词鉴赏教学研究精品论文十六篇

语文教学研究:古代诗词鉴赏教学研究精品论文十六篇

语文教学研究:古代诗词鉴赏教学研究精品论文十六篇语文教学研究:古代诗词鉴赏教学研究精品论文十六篇饶水知音古诗词鉴赏教学研究精品论文十六篇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的变形魅力【摘要】中国古典诗歌中因为特殊的需要对一些诗歌语言进行了变形处理变形的,变形主要有词性的改变、词序的颠倒、字词的省略三种类型,变形后的诗歌诗歌语言更加简洁、含蓄、鲜活。

高尔基说过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

诗歌语言作为特殊的传达媒介则是整个语言家族中的皇后,它高度简约却能涵包巨大内蕴,超强缩浓却不失透剔晶莹是语言的的艺术。

所以诗歌语言同其他文学样式如小说、戏剧等的语言相比,更具有抒情性、含蓄型、凝练性和跳跃性。

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歌多半是抒情小诗,一首诗歌里面的一方面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另一方面要借助极节省的语言外壳表达极隽永的思想情感,且要符合音韵的需求,这就需要诗歌必须对诗歌语言进行特殊处理,由此产生独具魅力的中国古典诗歌语言之“变形”。

这里,我就中国古典诗歌中一些常见的语言变形现象作一简单论述。

1中国古典诗歌中词性的改变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

这些词语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

诗眼就是一首诗的点睛之笔,是一首诗中诗人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语言意境的凝聚点和升华点,可谓笔力千钧。

如“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春宿左省》杜甫),“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王惟),“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等。

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做动词,且一做就做的鲜活生动,境界全出。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春天的勃勃生机就展现出来了。

又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就在读者眼前呈现出一幅热情洋溢的画面:大地复苏,桃树、杏树、梨树竞相开放,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树下成片成片的花一下子全笑了,花枝招展的;成群结队的蜜蜂、蝴蝶往来穿梭。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摘要:在初中阶段,每一册语文书中,都节选了8~10首古诗词作为讲读篇。

在每册书的后面,还附有10首课外古诗词,这些都是名家名篇,要求背诵并列入了考试范围。

根据最新《初中语文考试大纲》的要求,古诗词的数量增加了很多。

这一切都说明了古诗词在初中阶段越来越重要,这就需要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和鉴赏古诗词,提升他们的欣赏水平,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运用。

关键词:初中;古诗词;教法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5-120-01根据最新的有关中考语文考试大纲的要求,必考的古诗词数量越来越多,这也就意味着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越来越重要了,然而,在这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看到我们许多老师在古诗词的教学上,更多的只是要求学生背诵。

可是从平时的默写、测验及中考情况看,默写时出现错别字的情况比较严重,尤其是一些带理解性的默写题错误率就更高了,造成这一现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读懂古诗词。

因为学习古诗词,读懂是基础,读不懂,更别谈欣赏了,写错别字就可想而知,所以要减少他们的失误,一定要教会学生读懂古诗词。

一、在学习中领略古典诗词的美1、以读促学,领会古典诗词的意蕴美初中课本所选的古典诗词,都是编者精心挑选的,许多是被历代传颂的名言佳句,是诗词中之精品。

反复的朗诵,感受古典诗词的意蕴美,才能读出情感,感受美感,领会意蕴。

《初中语文考试大纲》明确规定初中生要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名篇,其中50篇是必考。

古典诗词的学习一定意义上是记诵之学,只有通过大量的记诵,使学生在背诵中有所感悟,有所理解,才能达到积累之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古典诗词学习的基本切入点。

诵读的直接效果是可以使鉴赏者感知诗词的音调美和诗词中的特定氛围;诵读的次数多了,还能引发鉴赏者的想象、联想和感受,潜心品味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教师可以在节奏、速度、表情等上作具体指导,并给学生示范,或指定学生诵读表演。

略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论文

略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论文

略谈初中语文的古诗词鉴赏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古代的原始歌谣、诗三百、楚辞、汉魏六朝的乐府,到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的诗词歌曲,犹如一条灿烂的银河,在中华文明史上熠熠闪光。

继承、学习和发扬这一伟大的文化遗产,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而诗歌教学在其中独具优势。

可见,诗歌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学趣味、文学素养的最佳媒介之一。

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充分挖掘诗歌教学的美育功能,展现诗歌的魅力。

中国古典诗歌的主情传统决定了它是一种美文学,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体味和鉴赏古诗词中所蕴含的自然美、田园美、情感美、友谊美。

古代诗词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丰富的语言宝库,它们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学习古代诗词,既可以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丰厚自己的文化素养,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又能学习前人的语言经验,为我所用,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

我们可以从修身、处世、治学、持家、明礼、交友、气节、励志等方面引导学生。

青少年时期精力最旺盛、记忆力最强,训练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慢慢理解消化,无疑将对学生完善自身人格修养、提升文化品味起到积极作用。

我们先来欣赏七年级上册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远及近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

写得真是深思飞跃,气象开阔。

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

”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

古诗词教学论文

古诗词教学论文

古诗词教学之我见摘要:中国古典诗词是一座丰富的宝库,它深刻的思想内涵,高超的艺术手法,对陶冶青少年高尚的情操,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鼓舞青少年奋发有为,均有重要意义。

中国古典诗词是一座丰富的宝库,它深刻的思想内涵,高超的艺术手法,对陶冶青少年高尚的情操,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鼓舞青少年奋发有为,均有重要意义。

现在就初中古诗词教学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景,融情于景南宋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就是说写文章的人首先要有感情冲动,然后才能激发灵感,写出好文章来。

欣赏者只有把情感调动起来才能体贴入微地感受到作品的意蕴,才能和作者把作品中不相关的事物协调起来,使作品有生命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古代诗词过程中可以利用感情为切入点,激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情感共鸣。

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引入:1、再现情感氛围,激起情感共鸣教师要激起学生情感共鸣,可通过直观教学创设课堂情景,播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见其物”。

我在教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首先让学生了解一下苏轼这位词人的遭遇和思想感情,然后利用有关明月、晚景、天上宫阙等照片、图画,引导学生进入一种孤独和相思的氛围当中,激起学生触景生情,一个特定的夜晚,在朦胧的月色下,一个对酒当歌的人,这时一组组情景,让学生进入角色感受,用看到的图画结合意境,了解诗中传了什么情?写了什么景?情景是如何交融的,让学生心驰神往。

2、音乐激起情感共鸣诗歌语言具有音乐美,如将诗词与音乐有机结合,创设情景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欣赏优美的诗词,从而更好地学习领会诗中的意境。

如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这些优美抒情诗词或配乐或吟唱,将诗词中语言符号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这比单纯的诵读效果好得多,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诗与词的情境,既培养学生的吟唱能力,理解能力,又激发了兴趣,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感情投入,气氛活泼愉悦。

古诗词伴我教学论文

古诗词伴我教学论文

古诗词伴我教学中华民族的语言精华集中浓缩于古诗词中,其富于音乐性和形象感的语言特色,吸引着许多中学生“口而诵,心而惟”。

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适时渗透与教学相宜的古诗词,从而开阔学生的诵读视野,拓宽知识领域,丰富语言实践,达到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作用,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实践。

一、开阔诵读视野“人生自古伤离别”。

离愁别绪,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一种主题,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特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没有一般别离诗常有的那种哀伤和悱恻,充满了明朗乐观的情趣。

诗人用理智驾驭感情,以豁达的心理相慰相宽,意境开阔,既表现了诗人真挚的友情,也表现了其宽阔的胸襟。

教这首诗我觉得不仅能“仅此而己”,于是让学生进行了“送别”诗的名诗名句积累笔记。

课堂交流时,丰富的送别诗内容使全体学生大开眼界: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渭城朝雨邑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李白);“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重送配郎中贬吉州》刘长卿);“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高适)……这样,学生不仅学习了王勃凝炼,饱含深情而富于哲理的乐观开朗之《送别》,也体会了凄凉、伤感之“别离”,又感受了充满深情的、真心勉励的送别诗句,同时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诵读视野。

二、拓宽知识领域朱自清的散文《春) ,细致、生动地描绘了充满生命力的春天,尤其在“绘春图”中,作者用富有诗意和形象感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山、水、太阳、草、花、风、雨、人,一抓住了各自的特点,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使我们如观其景,如闻其声,品尝不尽。

而描写春风时运用的古诗“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又是教师引导学生拓宽知识领域的绝妙引子。

初中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策略论文

初中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策略论文

初中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策略探究摘要:古诗词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精髓所在,学习古诗词能加强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但古诗词产生于久远的年代,再加上学生生活阅历和理解水平的局限,古诗词教学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难点。

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初中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的途径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途径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这些基本理念是我们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我们课堂教学创新的出发点,也是我们教师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只有在教学设计中体现这些理念,才能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对我们的束缚。

一、初中语文诗词有效教学的原则也许有人会怀疑教学有效性的理论性,但是前苏联有位名叫巴班斯基的教育家提出的最优化教学的思想正好为它提供了最有效的理论支持。

在巴班斯基的教学论思想当中,最优化教学是最为核心的思想。

而教学过程中的最优化并不只是简单的一种特殊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而是真正科学地、合理地组织和指导教学过程的一种原则。

这种原则要求教师在了解教学规律、教学任务、教学原则以及现代教学的一些方法与形式,还有就是这种教学系统的一些特征的基础上,对整个教学过程给予目的性明确的教学安排,也可以说是教师科学地、有意识地选择出一种最为适合当下条件的教学模式,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还要保证能够在规定的时间里让教学发挥出最优的作用,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语文诗词有效教学策略1、强化课前预习,为课堂教学夯实基础。

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如果将教学活动全部安排在课堂教学有限的45分钟之内,必定会很仓促,煮夹生饭。

对此,作为有经验的初中语文教师,都会将开展课前预习活动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

笔者在教学中,从三方面入手强化课前预习活动。

首先,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对诗词作者的生平背景、主要经历、写作风格等方面常识进行搜集,通过网络、资料等途径,获得详细的信息,既可以为课堂教学增加生动内容,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教学主题的理解。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论文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论文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让学生从小诵读、赏析古诗词,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世界灿烂辉煌的文化,陶冶学生健康高尚的情操和品格。

同时,从诗歌简短凝炼的语言中汲取营养,提高对祖国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那么,如何让学生对这种富有凝炼性、跳跃性、音乐性、抒情性的文学样式进行鉴赏,并达到文学接受的高潮呢?我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方面入手。

一、让初中语文诗词有效教学更优化1.建立联系,充分理解。

通过初中诗词的教学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肢解零碎、浅显虚浮等,其实这是与有着丰富内涵的诗词不相匹配的。

那么该如何带领学生去领悟诗心呢?巴甫洛夫提出的经典理论给了我们答案——“理解就是建立联系”。

具体的联系方法有:①根据不同的学习情况,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学习,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也是有所区别、有所侧重的,根据学生的知识现状和认知水平,制定适宜的教学内容。

②与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建立起联系,从整体上把握住诗境。

诗词本身就是靠着形象的描绘来表达感情的,读诗的最高境界便是走进诗歌的意境。

③注意与诗前小序的联系,打开全诗的理解窗口。

④和诗中出现的典故建立联系。

⑤将作者本人的人生经历联系起来,试图走进作者的内心。

⑥同类诗歌进行类比联系,让诗歌的意蕴更丰富。

2.利用阅读期待。

提高阅读质量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指出,要学会利用阅读期待以及阅读反思、批判等环节,让思维空间拓展,以此来提高阅读的质量。

学生在学习诗词,并对其进行阅读时能否形成有效的阅读期待,便成了诗词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为了让学生对阅读更加有兴趣,要结合学生已有的一些知识和生活经验,为他们提供学习诗词的熟悉背景,并设计出有趣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从熟悉并且感兴趣的东西出发,用心去感受和理解诗词中的一些独特魅力。

例如在教学《过故人庄》的时候,就可以将一些和本诗相关的经验材料组织成一系列的问题线索,创设出“对诗人说话”“与诗人相遇”等情境,逐渐引导学生说出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古诗词教学论文

古诗词教学论文

试论古诗词教学中国古典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瑰宝。

但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注重教师的讲解分析、细嚼后的强行灌输,这不利于学生知识的积淀,鉴赏能力的训练,更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丰富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融入新课标主动探究等理念,以期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在诗歌教学中体会归纳以下四法:一、在背景中激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典故、趣闻、轶事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在教李清照《醉花阴》这首词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为人,并对这首词产生兴趣,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李清照和她丈夫赵明诚打赌的故事:李清照写了这首《醉花阴》,寄给她的丈夫赵明诚,赵明诚觉得词写得太好了,自己写的不如妻子,但他不甘心,于是废寝忘食想了三天三夜,写了十五首词,把李清照的《醉花阴》混杂在这十五首词中,然后拿给朋友看,要朋友评选哪首写得最好,朋友欣赏了半天,说道:“只有莫道不销魂三句绝佳”。

学生听了这个故事都露出会心的微笑,不禁对这首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期待,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该词的主动性,课堂效果显著增强。

但是提高学生兴趣不过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关键是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方法。

二、在吟读中积累古人曾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得入情入理,不少学生现在最大的缺憾就是积累,文化积淀浅薄。

同时,诗歌的学习不能缺少朗读,因为诗歌具有极丰富的情感,通过朗读学生能初步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除了朗读外,还可以让学生采取默读、轻吟、诵读、配乐朗诵等形式进行阅读,最终达到熟练背诵的目的。

例如,《天净沙﹒秋思》可以这样指导学生朗读:曲子的情感基调是凄苦愁楚,总体要求是语速稍舒缓,音调低沉。

在具体的朗读过程中要注意情感的跌宕起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这三句中九个词语均为偏正结构,“正”是叙述的事物,“偏”是对所叙述的事物加以最简洁、最鲜明的描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初探
【摘要】本文借鉴我国传统的古诗词鉴赏经验及理论,结合古诗词教学案例,总结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主观体验,并对如何加强学生的主观体验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主观体验教学模式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精粹,代表了文学艺术的最高水平,是古典文学中最为精彩的一笔。

中学是接受母语教育、接受民族文化熏陶的重要阶段,如何让学生从中获得丰富的感受、汲取精神的养料、提升其鉴赏水平和审美情趣呢?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其重要性,要求学生理解和准确背诵名篇或名句的同时,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自己的感悟,最终到达运用古诗词的层次。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地位毋庸置疑,但教学现状却并不令人满意。

我国优秀的古典诗词作品浩如烟海,但对中学古诗词教学却很少有系统的研究,学生对学习古诗词普遍缺乏兴趣,部分学生感觉到很难体会老师所说的古诗词中的“美”。

中考对学生学习的导向作用极其明显,许多同学只是“诵读”。

一些学生认为存在理解上的障碍,觉得背诵大量的古诗词是一件很枯燥乏味的事,很多学生除了用以应付考试外,不能学以致用。

二、加强学生主观体验教学的必要性
读者的主观体验和认识是诗歌鉴赏的主要环节,古诗词讲究语言
的凝练、含蓄,追求“韵外之致”,“味中之味”,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中国古典诗词的特点决定了对它的鉴赏要求读者的积极介入,因此,鉴赏古诗词,必须要求审美主体深入其中,并且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因此,初中教师不仅仅要在古诗词课程中把作品的光彩呈现给学生,还要注重渗透鉴赏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渐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这样才能把诗歌教学落到实处。

在引导学生赏析古诗词的时候,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鉴赏能力和自我学习的能力,不断拓展阅读视野,把学生的审美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审美能力。

“感悟”是较高层次的教学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增强自己对作品的主观体验,这也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度。

三、加强学生主观体验的教学模式探究
在初中古典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加强学生对作品的主观体验,即感悟古诗词的形象美和诵读。

1、结合生活,感悟古诗词的形象美
中国古典诗词凝练、含蓄,语言富于形象性和表现力,诗(词)人往往是以某种隐喻象征的方式来表达他对宇宙、社会和人生的感悟与体验,欣赏者需要调动的是经过长期相关审美实践后形成的一种能够敏锐感知作品形式美和形象美的能力。

因此,教师要在引导学生进行审美实践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让学生不断积累相关知识和有效的生活和阅读经验,提高他们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使他们能
顺利进入审美过程,并产生较高的“阅读期待”。

在陆游《游山西村》一诗中,其中“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就给呈现了鲜明的村落美景。

在教学,我让学生扣住“暗”和“明”两个字来体会诗句所描绘的优美的画面,并结合身边农村的见闻,写一段赏析文字。

作为农村的孩子,学生们很容易理解了诗词的意境和美,浓郁苍翠的树林重重叠叠,耀眼的野花点缀其中,而临近的村落就在这片浓郁中和炊烟中若隐若现,并写出了很棒的赏析文字。

在解析学生理解时,我把诗词中两个重要的关键字,“明”和“暗”点出来,一明一暗,看似普通,却让人有意境鲜明、豁然开朗的感受,作为对孩子们自己结合生活理解的补充。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充分体验了诗歌语言所表现出来的画面美,更感受到了家乡农村的真实美。

2、放声诵读,领会作者思想感情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诵读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它在语文教学特别是古诗文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对于许多浅显而意蕴丰富的古诗词,古诗文的诵读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对于作品,通过诵读语文素养得以提升,对学生的人格境界、审美情趣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同时,学生通过诵读古诗词,能产生较强的主观体验,教师只需加以适当的点拨。

在语文教学中,我特意在每天的早读给学生安排了古诗词诵读时间,此外,还鼓励、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看、多读,并推荐了课外书籍,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和学习古诗词。

还在课堂之外,成
功组织了古诗词诵读比赛,并决出名次予以奖励,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诵读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结束语
作为初中语文老师,在任教过程中,任重而道远,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精粹,是教师必须承担的职责。

因此,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明确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目标,加强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的主观体验。

参考文献:
[1]理查德·迈耶((教育心理学的生机——学科学习与教学心理学》,江苏教育出版社,姚海林、严丈蕃等译校,2005年12月[2]陈玉琨、沈玉顺、代蕊华、戚业国《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5月
[3]黄萍《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思路探析》,《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年4月(上)
[4]姜志岗《古代咏物诗中的物象与物性》,《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年4月(上)
[5]彭晖《接受美学视点中的探究性阅读教学》,《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年5月(上)
[6]夏光才《古诗鉴赏中的创新能力培养》,《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年5月(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