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7cedaef3186bceb19e8bb40.png)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初中生制定了“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目标。
“初步鉴赏浅易的古代诗词”的内容,这样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初中学生的古诗词鉴赏水平,对增强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无裨益。
那么,作为一个重要的考点,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有效地复习,有哪些对应的复习策略?<考试大纲>诗词鉴赏考点要求:1、根据作品相关背景、正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情感和诗歌意境2、从遣词和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理解诗句含义3、体会诗歌韵律、节奏,理解常用写法作用4、借助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首先,我们应该弄清楚“初步鉴赏浅易的古代诗词”这一要求的具体内涵:“初步”意味着难度不会太大;“鉴赏”意味着不同于一般的阅读,即:要在理解古诗词内容的基础上,能从诗词鉴赏的角度,对主题、形象、情感、语言等进行赏析;“浅易的”意味着所选篇目会比较短小、易懂,如五绝、七绝等。
基于这样理解,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阶段可重点注意以下三方面。
一、掌握课本内容,打实基础要培养起自己的古诗词鉴赏能力,首先必须学好课内的古诗词。
与过去的古诗词学习相比,我们不仅要能多读成诵,准确无误地理解作品内容,还要能有意识的用鉴赏的眼光去品赏作品,并把有关鉴赏的知识在课本中点划圈钩,以便日后复习。
学好课内的古诗词,绝对是形成鉴赏能力的基础,特别是对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一定要做到重点把握。
比方类似下面的这些古诗词,就很值得我们在学习时细细地品读,并认真记录、积累相关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和文化。
古诗分类:古体诗(古风):古诗、楚辞体、乐府诗、歌行体。
《长歌行》诗绝句《江南春》《泊秦淮》近体诗(格律诗)起承转合(五言、七言)律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黄鹤楼》1、按音律形式分婉约派:代表李清照《醉花阴》词:有单双调之分,都有词牌。
语文课的教案标题古诗文鉴赏
![语文课的教案标题古诗文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51c50d3c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63.png)
语文课的教案标题古诗文鉴赏语文课教案:古诗文鉴赏引言:古诗文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承载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这节课上,我们将通过对古诗文的鉴赏,让学生领略古人的诗意境界,启发学生的文学情怀。
一、古诗文的意境表达1. 古代诗人通过婉约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感悟和赞美。
请学生欣赏并默读《登鹳雀楼》。
2. 引导学生通过描绘细节,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境表达。
3. 打开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进行个人的情感联想,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文的意境。
二、古诗文的修辞手法分析1. 介绍古代诗人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
2. 通过学习《静夜思》,请学生找出其中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3.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分析不同古诗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三、古诗文的背景文化解读1. 介绍古诗文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如《春江花月夜》背后的唐代盛世和文化繁荣。
2.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登鹳雀楼》的解读,了解南京的历史背景,并对古代朝廷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3. 鼓励学生从当代的视角来思考古代诗人的作品,以不同的视角去解读古诗文。
四、古诗文的个人创作1.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鉴赏技巧,写下自己的古诗文。
2. 引导学生在创作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3. 分享学生的个人作品,让他们互相欣赏、评价以及互相学习。
结语: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文的韵味与美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同时,也希望他们能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古诗词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词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4553465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99.png)
古诗词鉴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包括诗、词、赋、散文等体裁,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能力,学会欣赏古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古诗词的阅读与欣赏方法。
2. 教学难点:古诗词的深层含义和审美特征,古代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品。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文学流派。
2. 读书指导法:引导学生阅读古诗词,分析诗歌手法技巧。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古诗词,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美。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古诗词教材、参考资料、PPT等。
2. 学生准备:提前阅读教材中的古诗词,了解诗歌手法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古诗词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文学流派,分析诗歌手法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古诗词,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美。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形式和特点,学习《静夜思》、《登鹳雀楼》等简单诗作。
2. 第二课时:讲解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学习《江雪》、《春晓》等诗作,分析其韵律美。
3. 第三课时:探讨古诗词的意象和意境,学习《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等诗作,体会其意境美。
4. 第四课时:解析古诗词的情感表达,学习《赋得古原草送别》、《登高》等诗作,理解其情感美。
5. 第五课时:介绍古代文学流派,学习《孟子·告子下》、《庄子·逍遥游》等散文作品,了解其思想内涵。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古诗词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词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1063fa6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95.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如韵律、对仗、意境等。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 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的基本特点:韵律、对仗、意境。
2. 分析古诗词的方法:了解背景、品味语言、感悟意境、体会情感。
3. 鉴赏古诗词的技巧:抓关键词、分析意象、品味韵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感悟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古诗词,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鉴赏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教学内容,准备相关案例和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古诗词,了解作者和背景。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介古诗词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如韵律、对仗、意境等,并分析经典案例。
3. 实践:让学生尝试分析自己喜欢的古诗词,体会鉴赏方法的应用。
4.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鉴赏心得,互相学习和交流。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鉴赏方法,布置课后作业。
七、教学案例1. 李白《静夜思》分析:这首诗具有明显的韵律美,对仗工整,意境深远。
通过品味关键词“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2. 杜甫《春望》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遭受战乱的忧虑。
通过分析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
九、课后作业1. 请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运用所学鉴赏方法进行分析。
古诗词鉴赏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词鉴赏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12825e6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30.png)
古诗词鉴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分类,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3、通过古诗词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掌握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学会分析古诗词的语言特色和艺术风格。
2、教学难点体会古诗词中含蓄深沉的情感表达。
对古诗词中的意象和典故进行准确解读。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和节奏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2、讲授法: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鉴赏方法和技巧,为学生的鉴赏活动奠定基础。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古诗词中的疑难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比较法:将不同诗人、不同时期的古诗词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优美的古典音乐,展示几幅精美的古代诗词书法作品,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古典文化氛围。
提问学生:“在你们的印象中,古诗词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古诗词的初步感受。
2、知识讲解介绍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如韵律、对仗、意境等。
讲解古诗词的分类,如边塞诗、田园诗、送别诗、思乡诗等,并举例说明。
讲授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知人论世、把握意象、品味语言、分析手法等。
3、作品赏析选取几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如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山居秋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鉴赏方法和技巧,对古诗词进行赏析。
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思考,然后分组讨论,最后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赏析成果。
教师对学生的赏析进行点评和总结,补充和完善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4、拓展延伸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用自己的语言将其改写成一篇现代文。
组织学生开展古诗词朗诵比赛,让学生在朗诵中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5、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内容,强调古诗词鉴赏的重要性和意义。
古诗词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诗词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a909a19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e0.png)
古诗词鉴赏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诗词鉴赏教案教学设计1古诗词鉴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知识和方法;2. 能够运用古诗词的鉴赏技巧进行欣赏和赏析;3.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读懂一些经典的古诗词;4. 能够了解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培养文学素养和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古诗词鉴赏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1. 前置知识梳理通过对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初步了解,思考和讨论以下问题:1)你认为古诗词有什么独特魅力?2)你觉得古诗词的词汇和语言方式有何不同?3)你曾经读过哪些古诗词?印象最深刻的是哪首?2. 理论讲解引导学生认识古诗词鉴赏的意义和重要性,包括以下内容:1)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古诗词具有较强的文学艺术价值、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3)古诗词鉴赏是提高人文素养和文学修养的有效途径。
3. 实践操作针对古诗词鉴赏的方法进行实践操作,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古诗词的鉴赏方法和技巧,包括结构鉴赏、语言鉴赏、文化鉴赏等;2)使用个案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运用所学鉴赏技巧进行诗词赏析。
4. 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学生实践操作的情况,并进行以下评价:1)对学生诗词鉴赏能力的综合评价,包括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2)对学生诗词鉴赏的兴趣和能力的评价,包括对于古诗词文化的积累和应用能力的评价。
四、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和提问,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促进学生对于古诗词鉴赏方法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促进学生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交流,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3. 个案分析法:通过个案分析,让学生能够深入分析古诗词中的文化内含,锻炼学生分析和批判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前期准备通过课前探究调研,搜集一些古诗词的鉴赏案例,并选择一些经典名篇,准备一些教学名句和解析,为后期课堂使用做准备。
九年级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把握情感复习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把握情感复习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2393c75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27.png)
九年级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把握情感复习教学设计1.引导学生掌握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方法,着力提升诗词鉴赏的综合能力。
2.精选典型题目,通过教师的“答题技巧点拨”和学生的练习,让学生学会体会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古诗词的畏惧心理,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学会体会感悟诗人思想感情的方法和技巧并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
1.出示去年的中考真题和模拟题。
(2022河北中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新制布裘白居易桂①布白似雪,吴②绵软于云。
布重绵且厚,为裘有馀③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
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④忽有念,抚裘起逡巡⑤,丈夫责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⑥,稳暖皆如找,天下无寒人。
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
这两首诗中作者的境况不同,但抒发的情感有相同之处,都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的情怀。
(2022. 石家庄一模)试比较《雁门太守行》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不同?(2022. 28中一模)“可怜白发生”的慨叹与前面的豪壮格调形成巨大反差,这样写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大家从这些试题中不难发现中考中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所以我们本节课的任务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找到判断诗词中所蕴含情感的突破口。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触摸文人墨客们的喜怒哀乐吧!二、情感密码。
诗人的思想感情是一首诗的灵魂,它就像一个百宝箱,珍藏着诗人的喜怒哀乐。
现在老师告诉大家打开这个宝箱的密码:(一)情感密码一:“语”短情长——觅情语,抓关键。
诗词是诗人 “缘情而发”的产物,如果能捕捉到诗词中那些最能显现诗人感情的字眼或句子,便找到了把握诗人情感主旨的钥匙。
如:思、念、愁、喜、独、悔……如:“我寄愁心与明月”。
古诗词赏析讲评课(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诗词赏析讲评课(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3146d79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7b.png)
古诗词赏析讲评课(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诗词赏析讲评课(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古诗词赏析讲评课(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本节课以苏教版九年级必修的古诗词为教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古诗词的知识和鉴赏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情感和智慧,弘扬中华文化。
2.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如韵律、格律、意象等,了解古人创作古诗词的背景及文化内涵。
(2)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让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并感受诗词的情感和思想。
3. 教学策略针对不同的古诗词,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比如,针对情感类的诗词,可以用情感化的方式去讲解,引导学生深入体悟诗词中的情感;针对抒情类的诗词,可以借助音乐、绘画等对应的艺术形式,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词意境,提高对其鉴赏能力。
4. 教学流程设计(1)导入:让学生看一幅古代诗词画,有音乐伴奏,先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感官。
(2)讲授:针对苏教版九年级必修的古诗词进行逐一讲解,侧重讲解古诗词的背景,形式特点,艺术内涵等方面。
(3)感悟:让学生运用课上所学知识,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感受,谈谈自己对这些诗词的理解、感受等。
(4)解读:学生自选一首感兴趣的古诗词进行解读,分享给大家。
(5)小结: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回答问题,发表自己对古诗词创作的看法。
5. 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策略比较多样,灵活性较高,从情感化、视觉化等多个方面进行讲解,不同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古诗词的美,从而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讲授时需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多加思考和讨论,使整堂课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综上所述,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采用多样的教学策略和流程设计,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升他们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初中语文教案:学习如何欣赏中国古典诗词
![初中语文教案:学习如何欣赏中国古典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29568fb2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ae.png)
初中语文教案:学习如何欣赏中国古典诗词?一、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认知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了解是欣赏古诗词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课堂讲解、课外阅读、文化体验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更多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古诗词的历史背景、流派、创作手法等,从而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认知。
二、提升学生对诗歌语言的感知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它独特的语言。
教师应该着重让学生提高对诗歌语言的敏感度,如“韵律”、“音韵”、“比兴”等美学特征。
通过分析古诗词的语言特点,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的美,并体验其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和意象。
三、跟随诗人的笔触体验诗歌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跟随诗人的笔触,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多个方面感受诗歌的美。
例如,在教学李白的《将进酒》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随着李白一步步顺着山峦上天,感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意境;在教学杜甫的《登高》时,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深情表达。
四、教学古诗词的背景知识了解古诗词的背景知识对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非常重要。
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文化、宗教等,还要根据具体情境提供帮助,帮助学生理解,如教学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可以让学生了解唐代豪放派风格的特点,以及草原的自然环境等等。
五、开展古诗词欣赏活动细读古诗词,感受其中的美妙,是学生提高对古诗词欣赏水平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开展古诗词欣赏活动,如集体诵读、朗读比赛、古代词曲表演、古诗文摆件展示等等。
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文学、古代艺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朗诵能力、想象力和艺术感受力等。
教育是引导,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古典文化,从而不断升华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水平,让更多的学生从古诗词中收获美的启示,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8588f0f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e0.png)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带上诗歌去旅行,万水千山总是情教学目标:1.回顾初中学段学习的古诗词(重点)2.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实现共情(难点)一、导入同学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诗人们一路走,一路歌,让很多地方都有了诗情,“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今天让我们带上诗歌来一次旅行,去铁马秋风塞北,聆听一声声催人泪下的羌笛;到杏花春雨江南,领略一片片生长红豆的河山。
二、西出阳关,边塞我把旅行的起点选在了西北,在历史的版图上,这方土地狼烟四起。
没有哪一个国家拥有这样的边塞,没有任何一个边塞的诗文能如此撩动人们的琴弦。
(岑参、冯唐、李广、琵琶、羌笛、大漠、烽火,玉门关、楼兰——课件出现这些代表性的名字)这些名字有没有让你心驰神往?这里有历史名城,有塞外边关,有异域文化,有大漠风光……许多流传千古的诗句都与它们相关。
丝绸之路从这里穿过,余光中称这是最浪漫的一条路,当中原文人的足音叩响这片大漠时,他们看到了什么?心中又在想什么呢?(甲)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浣溪沙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
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师:这两首诗背景都是诗人奉旨出使边塞。
你从词语/意象/诗句中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王维——孤独苦闷和心胸开阔纳兰性德——凄惘(悲伤失意)怀古之情解释心胸开阔(王维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句被称为“神来之笔”,它能体现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
谁来描绘一下?苍黄的戈壁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蓝天没有一丝云影。
极目远眺,只见天尽头有一缕灰白色的狼烟升腾,殷红的落日静静地悬于黄河之上,粼粼的河水闪着金色的波光。
师:透过这无限开阔、苍凉宏大、色彩瑰丽的画面,你感受到诗人拥有一颗怎样的心灵?阔大的心灵。
古诗词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词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a82e122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bf.png)
古诗词鉴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指定的古诗词。
(2)能够分析古诗词的韵律、意象、情感等元素。
(3)能够运用古诗词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背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古诗词的结构、韵律、意象等元素,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通过模仿、创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古诗词的基本概念与特点(1)古诗词的定义与分类(2)古诗词的语言特点(3)古诗词的意象与情感2. 第二单元:古诗词的韵律与节奏(1)古诗词的韵律类型(2)古诗词的节奏与停顿(3)韵律与情感的关系3. 第三单元:古诗词的意象分析(1)意象的定义与作用(2)常见意象的分类与特点(3)意象与情感的关系4. 第四单元:古诗词的情感表达(1)情感的分类与表达方式(2)情感与意象、韵律的关系(3)情感的感悟与共鸣5. 第五单元:古诗词的创作与鉴赏(1)古诗词的创作技巧与方法(2)古诗词的鉴赏方法与步骤(3)鉴赏古诗词的实践与反思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词的基本概念、韵律、意象等知识点。
2. 互动法:分组讨论、问答、表演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实践法:朗读、背诵、创作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4.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古诗词,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古诗词的魅力。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互动表现、实践能力等。
2. 终结性评价:检查学生对古诗词的背诵、理解、创作等情况。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的古诗词教材,提供丰富的古诗词素材。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636537c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b8.png)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包含五首古诗词,分别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这些诗词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词基础,对古代文学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鉴赏诗词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对诗词意象的理解、情感的把握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五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解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诗词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首古诗词的背诵和理解。
2.难点:对诗词意象、情感的深入把握,以及对诗词审美价值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诗词描绘的景象,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词的美。
2.诵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词的韵律美,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五首古诗词的内容,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五首古诗词,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对诗词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五首古诗词的景象,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一向学生介绍五首古诗词的作者、内容和背景,让学生对诗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初中生的古诗文阅读教案
![初中生的古诗文阅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fc3660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7d.png)
初中生的古诗文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古诗文的基本知识,了解古代文化背景,提高古诗文的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古诗文的朗读、解析、品鉴等环节,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感受古诗文的魅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古诗文选材:选取初中阶段适合学生阅读的古诗文,如《春晓》、《登鹳雀楼》等。
2. 古诗文解析:介绍古诗文的语言、意象、节奏、韵律等特点,分析诗句的意义和表达的情感。
3. 古诗文品鉴: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的艺术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或问题引起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如介绍诗人李白、杜甫的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好奇心。
2. 朗读:让学生朗读古诗文,注意语音、语调、节奏的把握,感受古诗文的韵律美。
3. 解析:分析古诗文的语言、意象、节奏等特点,讲解诗句的意义和表达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文。
4. 品鉴: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的艺术美感,如描绘的画面、表达的情感、运用的修辞手法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 实践:让学生进行古诗文的创作或仿写,如编写一首以自然景色为主题的诗,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文的重要性和价值,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热爱。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文的基本知识、解析诗句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文。
2. 示范法:教师进行朗读、品鉴的示范,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美。
3. 互动法: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进行小组讨论,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4.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古诗文的创作或仿写,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古诗文创作或仿写,评价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单元测试:进行古诗文阅读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74fd158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ff.png)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教学设计导语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1 一、背景分析:初中古诗词教学是中考的重要内容。
但长期以来,学生对古诗词鉴赏缺乏一个整体有效的指导,对题型感到混乱,没有掌握一些鉴赏古诗词必要的方法。
作为一线教师,就是要帮助学生拨云见雾,总结方法,形成整体的印象,并激发学生灵性,感悟诗歌妙趣,提升诗歌鉴赏的能力。
二、案例描述《课程标准》对古诗词鉴赏的要求为:诵读古代诗词,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课标提出了三个具体的要求:积累、感悟、运用;要达到的目标是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复习中需要明确的是感悟和运用的具体要求,这样才能使复习更加具有针对性。
无论是哪一类要求,前提是读懂。
师:同学们,对于古诗词鉴赏老师有这么几个感想,一是课内的古诗词要引起足够重视,由课内再到课外;二是答题的时候不要总想着标准答案是什么,这样会让自己作茧自缚,不敢下手;三是在鉴赏时,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感觉和灵性,充分读懂、读通诗歌。
师:我们先来品字词。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了却”“可怜”分别是什么意思?生:了却是完成的意思,可怜是可惜的意思。
师:可惜程度还浅了点。
换一个。
生:叹惜。
师:就改成可叹或可恨吧。
师: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两个字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生:“聚”字用的好,群山聚拢来,有拟人效果。
怒字也是一样。
生:我补充一点,“怒”字写出了黄河的咆哮,怒吼。
师:这两个字都表现了潼关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师:我们再来说说画面。
《蒹葭》这首诗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怎样的画面?生:写了蒹葭,白露。
展示了凄清的画面。
师:蒹葭苍苍、萋萋是茂盛的意思,采采是众多的意思,又如何能看出是凄清的画面?生:应该是用蒹葭的茂盛反衬出萧瑟的气氛,“白露”“霜”这些意象还能体现凄清感。
三、教学反思1、让学生在古诗苑中有灵性的成长古诗词往往反映一种内化的、含蓄的情感,诗人把自己的志意和感情寓含在诗文中。
《古代诗词赏析》(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诗词赏析》(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c6007e13968011ca2009121.png)
《古代诗词赏析》(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古代诗词赏析》教案初三语文专项复习系列之——古代诗词赏析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理解诗词的内容,能赏析其语言。
2、要熟悉与作品相关的背景材料,体会作品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1、教师要向学生说明《课程标准》对古代诗词阅读鉴赏的考查要求和评价建议。
3、结合近几年来中考命题形式,注重讲练结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谈出对古代诗词的独特感受和见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读诗,如同在倾听古人吟唱情感之歌。
正是有了这一颗颗情感的种子,诗人的笔下才会盛开出一朵朵绚丽的诗词之花。
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只有把握住了这首诗的情感坐标,才算真正贴近了诗的灵魂,才能走入这首诗所构筑的美学殿堂。
二、出示练习,提出《招生考试说明》要求和评价建议。
(一)让学生自主完成下列练习(课件出示)。
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1、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
其感情基调是凄婉。
2、“剪不断,理还乱”是用什么比喻什么?有何妙处?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以麻丝喻离愁,把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用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解决处理(二)语文《招生考试说明》中提出《课程标准》对古代诗歌阅读鉴赏的考查要求和评价建议。
近年来,古诗词鉴赏题在各地中考试卷中逐渐增加,以考查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分析理解能力。
古诗词赏析题的命题依据是《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就是①积累古诗词中的经典名句;②理解、鉴赏诗句内容以及表达效果;③把握诗词曲中的意境,体会其思想感情。
古诗词的命题注重能力立意,以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积累、理解和领悟为主,并将逐步加大鉴赏和运用的分量,并逐步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客观性试题的分量逐渐减少,主观性试题将会不断增加。
三、指出考查要点(讲练结合)(一)理解诗意: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对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深层含义的领悟。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 教学设计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a6a9115964bcf84b9d57b31.png)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引导和训练学生掌握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方法及提高鉴赏的综合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师为导体和生为主体的原则。
通过教师的“答题技巧点拨”和学生的“学、练、命题”两个环节,精选典型题目,让学生学得明白、练得明确、做有成效。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提高学生的思想品位和文化修养。
2、帮助学生克服对古诗词鉴赏的畏惧心理,增强他们应试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引导和训练学生准确、规范地解答诗歌鉴赏题的方法和鉴赏诗歌的综合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诗词,是情至极点的产物,充满着意境美和流畅的画面美。
多读诗词,能使人灵秀,使人聪慧,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读诗词来变得更加灵秀,更加聪慧。
1、读词:让我们一起先看一下这首词,【生自由阅读《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灵秀的你,聪慧的你,告诉我,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抽1—2名学生)……你从哪里看出……?读诗词,懂得关注……,这是我们读懂诗词的重要步骤。
根据同学们刚才读这首词的方法,我们总结一下读懂一首诗词的步基本骤:(1)读标题,看作者、注释,知人论世。
(2)读诗歌,想象画面,整体感知思想感情。
(3)抓关键字句,深入理解作者情感。
2、答题:读懂了诗歌,那做题对我们来说就变得更加得心应手了,下面,我们来做两个题看看。
提示:请仔细看题。
(1)词下片中“卧”字可谓一字千金,试简析其妙在何处。
(2分)提示:关注“卧”的主语,形容的是谁?体现了什么特点?给出答案,快速念。
点评:答题,简洁明了,抓住重点,就可能得满分。
(2)全词充满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情趣?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4分)关键:引导学生说出“和谐闲适、其乐融融的乡村生活”点评:答题时,一定要紧扣我们读懂的内容,所以说,掌握读懂诗歌的步骤很重要。
二、归纳中考考题类型其实我们刚才所做的是2009年泸州市的中考真题。
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c8d76ac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06.png)
7.强化评价与反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阶段性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对古诗词的阅读与鉴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经验。在此基础上,他们对《诗词曲五首》的学习将更加深入。然而,由于古诗词的意境、语言及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特殊性,学生在理解、感悟和创作方面仍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在古诗词阅读方面,对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记忆仍需加强,教师应适时提供辅导与支持。
(2)小组汇报: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课堂汇报,展示小组讨论成果;
(3)教师点评: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成果给予评价,并进行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2.教学目标: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3.教学内容:
(1)诗词背诵:要求学生现场背诵一首《诗词曲五首》中的诗词;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以一首古典音乐《春江花月夜》作为课堂导入,让学生在悠扬的乐曲中感受诗词的韵味。随后,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乐曲背后的古诗词吗?”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诗词曲五首》。
2.教学目标:通过音乐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a.诗词的基本内容概述;
b.诗词的意境、情感分析;
c.诗词的修辞手法解读;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1359fb9cf84b9d529ea7a1a.png)
2、请描述诗中的景物有哪些特点?
3、诗中通过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示的画面。
一)步骤一:找形象
问题:这首曲中写到了哪些意象?
明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
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步骤二:析特点
问题:这些意象共同构筑了一个怎样的
面?
明确:萧瑟、冷清、凄凉、孤苦
步骤三:明情感
情感:在外漂泊的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四)步骤四、绘图画
根据意象的分析,发挥想象与联想结合
片描绘小令给我们展现的画面。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诗中写了哪些意象?
街、雨、草、柳、皇都
2、诗中通过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三、意境与意象
(一)、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感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例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二)、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感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例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四、近几年学业水平考试中意象与意境的提问方式有哪些?
五、鉴赏意象,领略意境的一般方法?
第一步:找意象第二步:析特点
第三步:明情感第四步:绘画面
六例、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七、课堂练习:
生活:提供资源诗人:含情创作
初中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初中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4e357e9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e4.png)
初中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一.目标设计:1、熟悉常考题型2、掌握答题技巧二.诗词鉴赏考点要求:1、根据作品相关背景、正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情感和诗歌意境2、从遣词和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理解诗句含义3、体会诗歌韵律、节奏,理解常用写法作用4、借助XXX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古诗鉴赏须知的术语。
复方法:识记积累,讲练结合。
各类题型示例及训练。
三.研究过程设计:一)导入夏季到来了,虽然很炎热,但正是荷花盛开的时候,同学能想起那些描写荷花的诗句呢?这些诗句给人的感觉是那么美,让人如沐春风,心旷神怡。
那今天我们就来发现诗词的美,去研究如何去鉴赏诗歌。
二)研究过程1.题目形式答题技巧——“炼字”1)【题目形式】1、说说使用某字的好处。
2、某字能否被替换?为甚么?3、说说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答题要点】1、修辞或表现手法。
2、关联的对象及特点。
3、传达的情感。
3)【答题格式】——采用了——的手法(或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4)练一练望庐山瀑布XXX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问题1:诗中第一句的“生”用得极好,说一说幸亏甚么地方?一个“生”字生动形象地写出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
)问题2:鉴赏“飞流直下三千尺”这一句中有两个字用得极好,说一说好在什么地方?(“飞”生动形象地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的景象。
“直”不仅生动形象地写出岩壁的陡峭,还写出了水流之急。
)2.题目形式答题技巧——“情感”1)【问题形式】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如何的情感(或心情)。
2)【答题技巧】1、注意从诗词标题、注解小序、诗眼或关键词、注释以及题干提示中寻找答案。
2、关注作者和时代背景。
3、注意分析诗词中的意象。
4、从诗词内容和类别上去辨析。
3)我们可以按照诗中的意象来阐发诗人的思想感情,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有:1.月——思乡,怀人。
古诗词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词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4ab2cb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db.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包括诗、词的分类,词牌、韵律等。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学习古诗词,引导学生领略祖国山河的秀美,感受诗人真挚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的分类及特点2. 诗词的基本结构3. 词牌与韵律4. 诗词的表现手法5. 诗词的意境与情感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方法。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词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心得,提高鉴赏能力。
4.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创作古诗词,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古诗词资料,包括诗词文本、注释、译文等。
2. 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3. 学生分组,准备进行讨论和交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古诗词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学新课: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诗词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交流心得,提高鉴赏能力。
5. 课堂练习:让学生动手创作古诗词,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让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鉴赏,写一篇短文,分析其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古诗词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鉴赏能力和合作精神。
3.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消化吸收情况,以及他们的独立鉴赏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诗词朗诵会,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对古诗词的热爱。
2. 开展诗词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文学才华。
3. 邀请诗人或专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八、教学资源1. 诗词文本、注释、译文等资料。
2. 相关诗词的多媒体素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鉴赏_教学设计
一、导入:
幸福是什么?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
想知道我心底的幸福吗?我心底的幸福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那种温馨,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那种惬意,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那种豪放,也是“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那种感应,还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种恬淡。
可是,幸福从哪儿来呢?习总书记给出了答案-----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
那现在我想知道在你心里有哪些古诗词一直激励着你不断奋进!
学生展示
从大家刚才的展示来看,几位同学都涉及到了这几首诗,看来大家对这些诗歌都有所了解。
可是在我们即将面临的中考中不是了解就能解决问题的,所以我们这节课来研究一下古诗词鉴赏,掌握一些鉴赏方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先来看看中考诗词鉴赏考点要求:
1、理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情感和诗歌意境
2、理解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
3、品味诗歌语言,分析词语的锤炼
针对要求,我们确定一下这节课的复习目标:1、熟悉常考题型2、掌握答题技巧。
有哪些常考题型呢?咱们来看一下历年中考题!
幻灯片1 概括意象意境(内容概括、画面)
幻灯片2 把握思想情感
幻灯片3 炼字
幻灯片4 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抒情方式、表现手法)
了解了常考题型,做到心中有数,我们又怎么组织答案呢?
1
咱们来研究一下李白的这首《行路难》。
先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李震,你给大家读读吧!请同学们仔细听。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从大家的掌声里可以知道李震读的很好,对不对?
的确读得很有味道!咱们来看题目:
1.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沉舟梦日边”两句写得好,请简要分析。
(3分)
同学们先自己考虑一下答案,然后小组内交流谈论一下你们的想法,最后总结展示你们的讨论结果。
首先声明:待会你不能只告诉我答案,还要告诉我答题思路。
1.诗人以行路难来描述人生的坎坷,抒发了自己政治上的遭遇挫折后的愤激之情,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坚定追求。
2.(3分)运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1分)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
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2分)
看来大家都是鉴赏诗歌的行家里手,我把刚才大家的说法归纳在一起就是“五看”!
体味情感五看法:
看题目看意象看背景看作者看关键句
2
(词)联系内容(诗歌体裁、方法突破:诗歌或作者背景)抓
关键句
得出感情。
路途行进虽然艰难,但是李白仍然坚信自己能够到达理想的彼岸,
我们也该如此。
在通往中考的道路上,虽有重重困难,但是别忘了当初你为何出发。
我觉得我们该像习主席所说的那样: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不是?
好,那我们继续前进,来看例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的上阕中“卷”字用的很妙,请加以赏析。
析词义(文中的意思和本义)-----找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方法)----表达效果
2、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找出景物----分析意象特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解析:1、“卷”字极言打猎队伍行走之快,人数之多,以及出猎场面的壮观,表现了出猎者高昂的情绪和抖擞的精神。
2、以“千骑卷平岗”和“射虎”描绘出了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
答题格式:1、×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虚为实)表达了......(效果)。
2、该诗(词)描写了......(意象),构成了......的画面。
3
表现不错!我们了解了李白为实现政治理想而奋勇前行、苏轼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砥砺前行,国难当头时,又会有怎样的诗篇出现呢?让我们来看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大家齐读!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山河破碎风飘絮”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2、“人生自古谁无死”一句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解析:1、诗人将“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形象的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悲哀和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
3、诗人采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表达了自己愿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充分体现了他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答题格式:这首诗(词)采用了......(抒情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技法,写了......(意象、表现了......思想感情、起到了......作用。
)
刚才咱们掌握了中考古诗文鉴赏的一些题型和答题技巧,枪擦亮了,快不快呢?我来检验一下!
练一练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具体形象中。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解析:
(1)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2)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意思对即可)
古往今来这么多仁人志士,他们或是为了展现政治抱负,或是为了实现人生价值,不断奋斗,不断前行。
今天,在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有着伟大领袖给我们指引方向,带领着我们国家我们的民族走在奔向胜利的路上。
大家请看视频!
看完之后什么感觉?组织一下语言,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谈感受)
虽然这节课我们涉及的题量不多,但希望大家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也希望通过这节课能为大家揭开古诗鉴赏的神秘面纱,等到六月来临,我们走进考场大家会更有底气、更有信心!将来的你会感谢现在奋斗的你!中考,我相信你们能行!
我提议用我们誓师大会上的誓言结束这节课,请起立!
请大家举起右手!
我宣誓:
我将唤醒所有的潜能
我将凝聚全部的力量
用拼搏换取理想
凭奋斗铸就希望
我将把骄傲奉献给父母和师长我将把捷报传给学校和四方5
我会努力做到:
奋斗八十天,让汗水哺育非凡奋斗八十天,用智慧丰富内涵奋斗八十天,靠实力独占鳌头奋斗八十天,凭激情创造灿烂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