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的教后反思简短
![古诗三首的教后反思简短](https://img.taocdn.com/s3/m/08ea5519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76.png)
古诗三首的教后反思简短一、成功之处。
1. 情境导入有效。
通过讲述与古诗背景相关的小故事来导入,像讲诗人的奇闻轶事,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课堂上学生们眼睛亮晶晶的,充满好奇,为后面理解古诗营造了良好氛围。
2. 朗读指导较到位。
古诗讲究韵律美,我在课堂上着重让学生多读。
从初读时的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到后来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我还会范读,故意在该停顿和拖长音的地方夸张表现,学生觉得有趣,也跟着模仿,朗读效果还不错。
二、不足之处。
1. 诗意理解不够深入。
虽然学生能大概说出古诗的意思,但对于一些字词的精妙之处理解得还比较浅。
例如在一首古诗里有个很有画面感的动词,我只是简单解释了它的字面意思,没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这个动词对营造全诗意境的重要性。
如果当时能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再对比替换这个动词后的效果,他们会理解得更好。
2. 情感共鸣不够强烈。
在体会诗人情感这一环节,感觉有点生硬。
只是告诉学生诗人在什么境遇下有这种情感,没有真正让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应该多给学生分享一些与诗人经历类似的现代故事或者自身的感悟,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同身受。
三、改进措施。
1. 字词教学要细致入微。
以后在讲解古诗字词时,多采用对比、联想等方法。
就像把一个词和它的近义词放在诗里比较,让学生自己发现其中的差别,这样能加深对字词的理解。
2. 增强情感体验。
提前收集更多与古诗情感相关的素材,无论是故事、图片还是音乐。
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呈现出来,让学生全方位地感受诗人的喜怒哀乐,从而更好地与古诗产生情感共鸣。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案(2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案(2篇)](https://img.taocdn.com/s3/m/532f672e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35.png)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案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下面是我针对教授古诗词的三节课进行的反思案。
教学反思一:课程目标和设计1.目标: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了解古代诗词的特点、风格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设计:(1)课前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古诗词的经典句子,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2)核心内容:首先,介绍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和文化背景。
然后,分析古代诗词的特点和形式,例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
最后,通过具体的诗词例子,让学生感受古代诗词的美。
(3)巩固与拓展:通过学生欣赏名家古诗词的赏析和自己的创作,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深入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二:教学方法和手段1.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概念引入法:通过图片、视频和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引入古代诗词的概念和背景。
(2)问答互动法:通过提问、讨论和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思考能力。
(3)赏析法:通过学生欣赏经典古诗词的诗句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4)创作法:通过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的创作,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手段: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1)多媒体呈现:使用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展示古诗词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古代诗词。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考能力。
(3)个人创作: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写一首自己的古诗词,通过个别辅导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4)外出拓展:组织学生参观古诗词展览或诗词比赛,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和体验。
教学反思三:教学效果和改进1.效果:通过这三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诗词的特点、风格和表达方式有了初步的了解,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有所提高。
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理解也得到了加深。
2.改进:(1)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更具体、更有代表性。
古诗词教学反思
![古诗词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9f80b40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56.png)
古诗词教学反思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教学中的挑战。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哲理。
然而,如何让这些千年的文化遗产在现代教学中焕发新的活力,是我不断反思和探索的问题。
首先,我认识到古诗词教学不仅仅是对文本的解读,更是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和审美能力的熏陶。
在教学中,我尝试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利用多媒体展示古诗词的背景图片,播放相关的音乐,甚至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在体验中感受诗词的韵味。
其次,我意识到古诗词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通过小组讨论、辩论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化对诗词的理解。
同时,我也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不拘泥于传统的解释,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解读诗词,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方法上,我也进行了一些创新。
例如,我尝试将古诗词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诗词的影子,从而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
此外,我还尝试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将古诗词与历史、地理、哲学等学科知识相融合,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知识背景下理解诗词。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比如,部分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不高,认为它们与现代生活距离较远。
对此,我尝试通过讲述诗人的生平故事,展示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感受到诗词与现实的紧密联系。
同时,我也在思考如何将古诗词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让诗词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最后,我认为古诗词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实践和反思。
我将继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让古诗词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享受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深刻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初中语文古诗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古诗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e19445e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0b.png)
初中语文古诗教学反思古诗作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常常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初中语文古诗教学进行反思,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一、教材内容选择的问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会根据教材的要求进行选择,但有时候教材选择的古诗可能与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不相符。
因此,我们要反思是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选择适合他们的古诗进行教学。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教材内容的多样性,让学生接触到不同领域、不同风格的古诗,培养他们对古诗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方式的问题在古诗教学中,传统的讲解方式往往过于简单直接,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其中的意境和美感。
我们应该反思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
例如,可以通过音乐欣赏、绘画创作、小组讨论等多样化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古诗的内涵。
三、学习环境的问题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
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应该反思学习环境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我们可以创设一个富有诗意的教室环境,墙上贴满名句和精美的古诗插画,给学生提供一个乐于阅读和写作的氛围。
四、评价体系的问题对于古诗教学而言,评价体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在反思中,我们应该思考如何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既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能够激励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诗歌创作任务,以及诵读和鉴赏古诗的测试题目,评估学生的诗歌素养和表达能力。
五、与其他学科的融合问题语文教学不应该与其他学科孤立开来,在古诗教学中,我们需要反思如何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
例如,在历史课上可以通过古代诗人的作品了解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在艺术课上可以通过欣赏古诗创作相关的艺术作品,以及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古诗中的韵律和格律等等。
这样的融合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
最后,我们应该意识到古诗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审美能力。
古诗词教学反思(必备15篇)
![古诗词教学反思(必备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b9a7a8b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bf.png)
古诗词教学反思(必备15篇)古诗词教学反思1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殿堂的瑰宝,在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初中语文课本中所选的古诗词,对提高初中生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培养美好品质,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目前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着诸如偏重知识化、教学教条化、重背诵轻朗读等问题,这些都会制约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
本文就如何进行古诗词的有效教学进行了简单探讨,旨在寻求一条古诗文教学的新路。
一、兴趣引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1、故事导入,开拓视野在学清照的《醉花阴》这首词时,我首先讲了一个故事:李清照写好这首词后,她的丈夫赵明诚觉得自己写的不如妻子,就冥思苦想写了十五首词,然后连同李清照写的《醉花阴》一起寄给了一位朋友鉴赏,朋友看后说:“只有莫道不销魂等三句绝佳”。
而这三句正是出自《醉花阴》,赵明诚于是心服口服。
与诗词相关的故事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还激发了学习动机。
2、活用古曲,创设情境我们要根据诗歌的内容和特点,巧妙地运用古曲,设置相应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丰富学生对诗词的感受,进而准确把握诗歌的意境。
比如在学习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时,可以配上古曲《阳关三叠》,体会依依惜别之情;学习辛弃疾的《破阵子》,又可以配上古曲《十面埋伏》,征战沙场的豪迈油然而生。
3、配画学文,体验情感不少古诗词追求情景交融,正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借助绘画,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般感受诗歌的意境,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激发学习动机。
比如在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教师提前备好一幅画有“枯藤、老树、瘦马、昏鸦”等意象的图画,词曲所反映的萧条、衰败、冷落的悲凉情调,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在了学生面前,学生体验到了作者反应的情感,定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中去。
二、解读作者及诗词背景,为学习、欣赏古诗词铺路有生命力的古诗词都是诗人有感而发,诗词反应的内容无不与作者生平、阅历以及他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
古诗教学反思20篇简短
![古诗教学反思20篇简短](https://img.taocdn.com/s3/m/6732bf44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1d.png)
古诗教学反思20篇简短古诗教学一直是中文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
然而,古诗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反思的地方。
以下是对古诗教学的20篇简短反思:1. 古诗教学内容单一,主要以唐诗宋词为主,缺乏对其他朝代诗歌的介绍和教学。
2. 教师教学方法单一,重视背诵而忽视对古诗的深入解读和赏析。
3. 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不高,缺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
4. 古诗教学缺乏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结合,使学生难以理解古诗的内涵与意境。
5. 古诗教学缺乏与其他学科的交叉,难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
6. 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古诗背后历史文化背景的介绍,导致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局限。
7. 学生缺乏对古诗的创作能力培养,只是机械性的学习和模仿。
8. 古诗教学缺乏对古代文学思想的引导和解读,使学生难以领会古人的情感和思想。
9. 教学内容过于注重名句名篇,忽略了对古诗整体意境的理解和把握。
10. 古诗教学缺乏对古代文学流派和风格的介绍,使学生难以理解不同诗人的创作特点。
11. 古诗教学缺乏对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的介绍,使学生难以进行批评性思考。
12. 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古诗的声韵格律的讲解,使学生难以领会古诗的音韵之美。
13. 古诗教学缺乏对古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联系和对比,使学生难以理解古诗的当代意义。
14. 古诗教学过于重视应试技巧,忽略了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15. 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古诗的多元解读,使学生难以领会古诗的多重意蕴。
16. 古诗教学缺乏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鉴赏,使学生难以领会古诗的艺术价值。
17. 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古诗的现代诠释和译注,使学生难以理解古诗的语言特点。
18. 古诗教学缺乏对古代文学修辞手法的讲解,使学生难以领会古诗的修辞之美。
19. 教学内容缺乏对古诗的文化传承和创新,使学生难以理解古诗的时代价值。
20. 古诗教学缺乏对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引导,使学生难以领会古诗的情感共鸣。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5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4e1c18b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1c.png)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通过学习古诗词,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实践中,我选取了三首古诗词进行教学,并进行了反思,下面将对这三首古诗词的教学反思进行总结和分享。
首先是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在教学中,我以阅读理解为主进行了教学。
首先,我让学生通过阅读诗词,理解诗词的意思。
然后,我提问学生有哪些词语是描绘了秋夜的特点,引导学生从诗词中提取信息。
接下来,我教授了一些生词和词语的意义,例如“独倚”、“寂寞”、“斜阳”等。
最后,我进行了一些阅读理解的小练习,加深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通过这次教学,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首先,我在课堂中对于一些生词和词语的解释不够详尽,没有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词汇体系。
其次,我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只是进行简单回答,没有给予学生启发式的引导。
对于这些问题,我需要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并且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其次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在教学中,我主要以背诵为主进行了教学。
首先,我让学生听读诗词,并理解诗词的意义。
然后,我教授了一些生词和词语的意义,例如“春蚕到死丝方尽”、“黄绵袍”等。
接下来,我进行了一些韵律操练,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最后,我组织了背诵比赛,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通过这次教学,我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反思。
首先,我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能够理解阅读材料的意义。
其次,我应该加强对于韵律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另外,我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背诵机会,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最后是杜甫的《登高》。
在教学中,我以写作为主进行了教学。
首先,我让学生通过阅读诗词,理解诗词的意义。
然后,我进行了一些写作指导,例如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如何选择合适的词语等等。
接下来,我给学生布置了作文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最后,我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了评价和指导。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c722e3e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bb.png)
提高教学技能
参加教学培训、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等活动,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 方法和技巧。
增强与学生沟通能力
关注学生的反馈和需求,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 学方式和手段。
THANKS
感谢观看
03
教材内容的呈现
04
教材中对古诗词的解析和注释较为详尽,有助于学生理解诗词含义。 但在某些生僻字词的解释上还需进一步完善。
拓展内容
01 02 03 04
关联知识的拓展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与诗词相关的背景知识,如诗人的人生 经历、时代背景等,以增加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兴趣。
诗词艺术的深入
对于诗词的艺术手法和特点,可以进行更深入的解析和探讨,帮助学 生提高对诗词的鉴赏能力。
鼓励自主学习
我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古诗词,并布置了一些拓展性作业,如诗词鉴赏、创作 等。这些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古诗词的热爱。
教师引导方式
明确教学目标
在教授《古诗词三首》时,我明确了教学目标,使学生清楚了解学习的重点和要求。我根据教学目标展开教学,确保 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 方式,如讲解、讨论、问答等,以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需要对教学方法的效果进行评估,根据学生的反馈和 表现,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的效果
03
教学过程反思
课堂氛围
01
课堂氛围的营造
在教授《古诗词三首》时,我注重营造了一个宁静、庄重的课堂氛围,
优化课程结构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合 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教学重点
古诗词反思(共5篇)
![古诗词反思(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7a83e63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bd.png)
古诗词反思(共5篇)第一篇:古诗词反思《泊船瓜洲》教学反思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当代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然而,在语文教学中,由于古诗距离现在生活时代久远,语意、语法等都有很大变革,且内容少而空洞。
常常会出现教师没动力教,学生没兴趣学,教学过程枯燥乏味。
古诗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广的语文教师一直探索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阅读教学要求中提出: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巧用推想,不失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古诗的一种好方法。
我在教学《泊船瓜洲》这首诗时,在理解第二句“钟山只隔数重山”一句时,学生的意见有了分歧:有的学生认为,钟山与京口只隔几座山;而有的学生认为,是钟山与瓜洲隔着数重山。
而且坚持第二种说法的学生人数居多,这是我备课时万万没有想到的,教参中也未作重点、难点涉及到。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难点,我先让学生各自阐明观点,展开辩论,结果同学们争论得面红耳赤,胜负难分。
这时,我抓住机遇巧用推想,对学生说:“刚才你们的辩论都很精彩,各有各的道理,倒让老师也不知所措了。
这样吧,让我们置身于画面中,模仿作者,去推想作者站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会想些什么?弄清钟山到底与哪儿隔着数重山。
”同学们各个学着作者背起双手,挺起胸脯,翘首远望。
教室里鸦雀无声,他们都进入了诗的意境中,静静的进行着各自的推想。
突然间,他们惊奇的嚷道:“老师,老师,我知道了,是钟山与京口只隔数重山。
”我乘胜追击,“你怎么体会出来的,快告诉告诉老师?”他们争先恐后的说:“因为作者站在瓜洲遥望一江之隔的京口,自然想到离京口不远的家乡钟山了,不禁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太好了,经你们这么一说,老师也明白了,来,让我们为自己鼓掌。
”(掌声不断)分析:本来干巴空洞的内容,经同学们这么身临其境的推想,便变得情趣盎然,这一纠缠不清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反思模板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反思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db7a7d75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1d.png)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1. 教学内容:简要描述所教授的古诗词篇目,包括作者、时代背景等。
2. 教学目标:阐述教学设计中的预期目标,如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等。
3. 教学对象: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兴趣、已有知识水平等。
二、教学过程1. 教学环节:详细记录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导入、讲解、讨论、实践、总结等。
2. 教学方法:列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如诵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
3. 教学手段:描述使用的教学工具和手段,如多媒体、实物教具、网络资源等。
三、教学效果1. 学生表现: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学习兴趣、情感体验等。
2.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评估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哪些方面达到了预期,哪些方面还有待提高。
3. 教学反馈:收集并分析学生的反馈信息,包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教学方法的评价等。
四、教学反思1. 教学亮点: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值得借鉴的做法。
2. 教学不足: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目标未达成等。
3. 改进措施: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如调整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加强课堂管理等。
五、教学延伸1. 课后拓展:考虑如何将古诗词教学延伸到课外,如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开展诗词竞赛等。
2. 持续学习:计划如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古诗词教学能力。
六、结语简要总结本次古诗词教学的收获和感悟,以及对未来教学的展望。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以上模板进行修改和补充,以便更全面地反思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古诗词教学反思
![古诗词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2ef723e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97.png)
古诗词教学反思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诗词背后的文化和情感。
以下是对古诗词教学的一些反思。
首先,教学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
古诗词数量庞大,内容广泛,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级、认知水平和兴趣点来选择适宜的教学材料。
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韵律感强的诗词,如《静夜思》、《春晓》等,让学生在朗朗上口的诵读中感受诗词的韵味。
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可以引入一些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作品,如《将进酒》、《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引导学生探讨诗词中的人生哲理和历史背景。
其次,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往往侧重于文字的解释和背诵,但这种方式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因此,教师可以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诗词创作等,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学习诗词。
例如,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置身于诗人的时代背景中,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诗人或诗中的人物,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通过诗词创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再次,古诗词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诗词是语言艺术的结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教师应引导学生欣赏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同时,诗词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哲学、伦理等文化元素。
教师应结合诗词内容,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文化知识,帮助他们建立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此外,古诗词教学还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情感需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兴趣,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差异,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也可以组织一些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和碰撞中形成自己的观点。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诗词教学帮助他们调节情绪、陶冶情操。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三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826061e9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be.png)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课程名称:古诗词教学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素养。
一、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选择对于古诗词的教学内容选择,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及学习需求来确定。
在此次教学中,我选择了《白日依山尽》、《游子吟》和《静夜思》这三首经典古诗词,其中《白日依山尽》较为简单,适合初学者进行学习和理解;《游子吟》展现了离别之情,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静夜思》则以其简约的表达方式,给人一种宁静和冥思的感觉。
通过这三首诗,既能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又能培养他们对古人情感的理解与思考能力。
2.教学设计针对不同的诗词,我在教学设计中采用了不同的手段和方法。
在《白日依山尽》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注意诗中的形象描写,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来理解“白日依山尽”的意境;在《游子吟》的教学中,我通过学生们的亲身体验,引导他们思考离别之情,并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静夜思》的教学中,我提醒学生注意诗中的冥思和宁静的意象,并通过简洁的表达方式进行诗意的体验。
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教学方法选择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课堂上,我会通过讲解、分组讨论、小组合作、朗读等多种形式来进行教学。
通过分组讨论,学生可以在小组中互相交流和思考,提高理解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共同完成相关的任务,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音韵和韵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这些多种方法的选择,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4.教学手段运用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我合理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
在《白日依山尽》的教学中,我使用了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来增强学生对古诗词形象描写的理解;在《游子吟》的教学中,我通过故事、视频等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离别之情;在《静夜思》的教学中,我通过黑板、草稿纸等手段,来帮助学生进行诗意的体验和创作。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反思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ea8d922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27.png)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反思在语文教学中,古代诗歌的教学一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近期完成了古代诗歌四首的教学,分别是《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秋思》。
通过这次教学,我获得了不少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以下是我对这次教学的反思。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同时掌握一定的诗歌鉴赏方法。
通过课堂讲解、讨论和作业反馈,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例如,在讲解《观沧海》时,学生们能够感受到曹操的壮志豪情,通过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分析,体会到诗人广阔的胸襟和宏伟的抱负。
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学习中,学生们理解了李白对友人的牵挂和同情,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想象奇特的诗句有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在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方面,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
比如《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所蕴含的哲理,一些学生只是机械地记住了答案,而未能真正领会其精妙之处。
这说明在教学中,对于诗歌艺术手法的讲解还需要更加深入和细致,要让学生真正理解而不仅仅是记忆。
二、教学方法的运用1、诵读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反复诵读诗歌。
通过诵读,学生能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为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打下基础。
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部分学生诵读时缺乏感情,只是为了读而读。
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诵读指导中,不仅要关注读音和节奏,更要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情感,带着感情去诵读。
2、赏析法对于诗歌中的名句,我采用了赏析法,引导学生从用词、修辞、意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但有时会出现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的情况。
可能是因为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时,问题设置不够巧妙,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3、情境创设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我尝试创设情境,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实践古诗词教学反思(3篇)
![实践古诗词教学反思(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c656af0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a3.png)
第1篇一、引言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和艺术价值。
在新时代背景下,古诗词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积极参与了古诗词教学实践。
以下是我对古诗词教学的一些反思。
二、教学目标与内容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了解古诗词的起源、发展、流派及代表人物。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鉴赏、欣赏、创作古诗词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 教学内容(1)古诗词基础知识:诗、词、曲的分类,平仄、韵律、对仗等。
(2)古诗词鉴赏:分析古诗词的意境、情感、修辞手法等。
(3)古诗词创作: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创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过程与反思1.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讲述古诗词的起源、发展、流派及代表人物,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讲解: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如诗、词、曲的分类,平仄、韵律、对仗等。
(3)鉴赏:分析古诗词的意境、情感、修辞手法等,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4)创作: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创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2. 教学反思(1)注重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通过讲述古诗词的起源、发展、流派及代表人物,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魅力。
同时,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我既注重知识传授,又注重能力培养。
通过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规律;通过鉴赏古诗词,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通过创作古诗词,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基础,进行因材施教。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我鼓励他们深入学习古诗词,提高鉴赏和创作水平;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我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逐步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初中语文古诗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古诗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015d99e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2f.png)
初中语文古诗教学反思古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然而,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我们需要反思一些问题,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本文将从古诗的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对初中语文古诗教学进行反思和探讨。
一、古诗的选择1.1 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初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知识储备和阅读能力有限。
在选择古诗的时候,应该尽量选取对学生来说相对简单易懂的作品,并且要注意作品的题材和内容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相关。
1.2 扩大古诗的范围传统的古诗以唐诗宋词为主,但是这些作品的题材往往与现代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
在教学中,可以添加更多的现代或近代的古诗作品,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
二、古诗教学方法2.1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古诗是音乐化语言的艺术形式,通过朗读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感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让他们感受到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2.2 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语言特点古诗具有简洁明快、意象丰富、抒情深沉等特点,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语言特点,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
2.3 建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古诗是古人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的表达,通过将古诗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可以增加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理解。
可以通过讲解诗歌中的事物、感情和意象,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三、古诗评价方式3.1 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评价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不同,不能简单地以标准答案为准绳评价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
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2 鼓励学生的创作和表演古诗是文学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鼓励学生进行古诗创作和表演,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在评价方面,应该注重学生在创作和表演过程中的思考和努力,而不仅仅是结果的好坏。
3.3 综合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初中语文古诗教学的评价,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素养、创造力等方面的表现。
古诗词教学反思经典(15篇)
![古诗词教学反思经典(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7afc89d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ce.png)
古诗词教学反思经典(15篇)古诗词教学反思1上完《古诗词三首》我首先对自己的实际教学进行了反思,发现一节课下来自己的过渡语言单一,无法全面引领学生走进古诗文的意境,一节课执教两首古诗容量大,总感觉学生理解得不够透彻。
古诗的情感常常蕴含在富有音乐美的语言之中。
要通过反复朗读、吟唱才能入境、察情。
意境,是创作者的审美体验、情感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诗不同于小说,它不可能像小说那样,按照生活矛盾发展的过程,铺叙开去。
诗人是从这一过程中截取几个最感人的镜头,用跳跃含蓄的语言,创设出一种画外有画、言外有意、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来表达审美体验,反映生活本质的。
入境,是读古诗的根本,设计教学时我充分考虑了这点,但在实际教学时却忽视对意境的描述和渲染,因而效果并不明显,学生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浅层次上。
在《乡村四月》教学中我扣住文眼“才、又”,突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启示。
如果此时我能有意识地对乡村劳动场面进行一番描述,相信这些生活在城市的孩子能很快感染气氛,入情入境。
古诗的语言极为精炼。
仅仅通过接触语言来学习古诗,学生对古诗画面美的理解就会是笼统的、模糊的。
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示形体,诗人则用语言来绘色绘形。
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而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从而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我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了一幅幅美丽的乡村图画,再次反思自己的教学,的确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生怕在课堂上讲的不够,却忽视了对学生拓展的训练,“广积粮”的教学意识将我们引入另一片崭新的天地。
中国历史悠久的古诗词数不胜数,如何在小学阶段达到一定的目标,靠的不是老师一首一首地讲,而应该是有意识地将学生引入古诗词的意境,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阅读,主动积累。
古诗词教学反思2在教学本课时,我放手让学生根据书中和词语手册上的注释,自己弄懂诗句意思,然后比较三首古诗词,体会其内容上的相似之处,感悟童年生活因环境的各异,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古诗词教学反思实用10篇
![古诗词教学反思实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1f53cbc4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d3.png)
古诗词教学反思实用10篇古诗词教学反思 1教学时《四时田园杂兴》,我引导学生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学*:初读——画出不懂的词句;再读——参考学*资料进行理解;品读——与同学深入探讨重点词句,品味诗意;诵读——边读边想象诗中意境。
在学生理解诗所表达的内容后,鼓励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将诗的意境用自己喜欢的其他方式表达出来。
10分钟后,一个学生质疑:这首诗到底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争执不休。
有的说:“从第一句和第二句的‘梅子金黄’和‘杏子肥’ 中可看出描写的是夏天的季节” ;有的说:“ 从第二句中的‘菜花’和图上画的‘绿油油的田野’可以看出是春天”。
我没有急于给出答案,而是耐心地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们情绪高涨。
他们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诗的内容最后一致认为描写的是夏天这个季节的景色。
因此,在教学中我认为应该多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讨论问题,从而去解决问题。
古诗词教学反思 2一、思教学理念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古诗词对学生思想情感具有熏陶感染作用。
但是古诗词的诵读教学不容乐观,在*时的考试默写题中就能体现,丢分严重,学生苦于奔命的记背,忘了再背,背了再忘。
每个初三的老师都深有体会,在如此紧张的复*中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古诗词的复*上,学生提起来就头痛。
优秀的传统文化学生避而远之,毫无兴趣,谈何继承和发扬?我们提倡高效快乐的语文课堂,或许我们只注重一节课的教学,只注重一个学期教学任务的关联。
假如把初中三年的所有语文课当做一节语文课,每一天的语文课只是极小的一个环节;假如我们把初中所有的古诗词当成一大首诗来背诵,*时的每一首诗就好比一个字节。
我问过学生一个问题:《十二章》初三中考要考,初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后,不看不管不问,800天以后中考复*时,是否记得。
学生肯定的回答:记不得。
我又问:初一上学期《观沧海》初三必考,直到初三下学期中考复*时再来记背,记得否?记不住。
教学研究: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教学反思
![教学研究: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db064cb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d5.png)
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教学反思初中语文教材的部分古典诗歌形成的环境及构成的意象距离学生生活时代久远,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学识相差很大。
要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积极性,在“熟读精思”的基础上,教师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教师教得很活,学生学得有味。
首先加强诵读,积累古诗词。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词丰富的感情、深刻的内涵蕴藏在凝练的语言中,不反复诵读,又如何体会得出?只有反复吟诵,才有可能把握诗词的感情脉搏,理解诗词要表达的中心。
其次结合背景,理解古诗词。
凡是有生命力的古诗词都是诗人有感而发之作,诗所传达出的思想主旨无不与作者的平生、阅历、遭遇及他所处的时代的社会生活相关。
因此,要使学生正确理解古诗词的含义,就必须对这些知识有所了解。
这样才易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如赏读杜甫的《春望》诗,先要弄清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若不跟学生讲清背景,学生就很难明白作者的这种境遇,也就理解不了一封家书何以值万金。
再次抓住诗(词)眼,鉴赏古诗词。
古人作诗讲究“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力求一字传神一语惊人。
而一首诗中最凝练最传神的字句就如同这首诗词的眼睛,即整首诗词的主旨句。
因此抓住古诗词的诗眼或词眼,是我们教学古诗词的一个突破口。
比如大家熟悉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中的“闹”字,“僧敲月下门”一句中的“敲”字,着实让人称道。
最后联系生活,运用古诗词。
古诗词作为祖国文学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习如何诵读如何理解,如何鉴赏,更要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古诗词。
比如:当我们带领学生出去旅游,登上了高山之巅,我们可以问学生:此时你最想用杜甫的哪一句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学生一定能答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反思
古诗文教学是初中教学的关键,同时也是中学生的学习的难点。
由于考试需求,学生学习古诗文往往停留在“背诵默写” 层面,而忽视了古诗文中所承载的中华优秀文化,古诗文的学习失去了它的终极价值。
古诗文教学需要创新,需要学生在掌握字词句之后的再理解和再创造,这样才能让古诗文学习达到“形式” 和“内容” 的统一。
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部分古典诗歌形成的环境及构成的意象距离学生生活时代久远,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学识相差很大,学生对此比较陌生,加上传统教学秉承“字词句段篇” 剥竹笋形式,采用“字字解释、句句翻译” 八字真经教学法,大大破坏了诗歌的美,抑制了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激情,使一篇篇充满灵性的古典诗歌变得枯燥无味,毫无生机,因而一些学生对古典诗歌不免敬而远之。
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积极性,在“熟读精思” 的基础上,教师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教师教得很活,学生学得有味。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古诗词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有效性进行概括分析,寻求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合理途径。
1 加强诵读,积累古诗词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 古诗词丰富的感情、深刻的内涵蕴藏在凝练的语言中,不反复诵读,又如何体会得出?只有反复吟诵,才有可能把握诗词的感情脉搏,理解诗词要表达的中心。
但“一口却吃不成胖子” ,古诗词的教学不是一夜春雨、杏花满树的快捷,它需一点一滴的积累沉淀,积小流才能成江河,到达一定程度时,进行“质” 的飞跃。
当然,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财富中最宝贵、最精彩的部分,而作为语文老师,还有诸多的语文教学任务等着我们去完成,因此我们没那么多时间,也没那个条件去大量的积累。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这就得靠语文老师平时注重培养学生养成积累古诗词的好习惯了。
如:每节语文课前由语文课代表在黑板一侧抄好一首诗词,语文课预备铃一响,由课代表带领大家反复朗读,每堂语文课把师生相互问好的时间改成让全体学生齐背这首古诗词,开始先由教师赏析,后来逐渐转变为学生赏析,为学生提供大胆展示自己的空间,使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得以提高。
利用这短暂的课前几分钟,每周可熟记并理解两三首诗词,日积月累,就是一笔不小的古诗词财富了。
2 结合背景,理解古诗词
凡是有生命力的古诗词都是诗人有感而发之作,诗所传达出的思想主旨无不与作者的平生、阅历、遭遇及他所处的时代的社会生活相关。
因此,要使学生正确理解古诗词的含义,就必须对这些知识有所了解。
这样才易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如赏读杜甫的《春望》诗,先要弄清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诗人赴奉先探家,正值安史之乱,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安家。
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诗人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安,因他官职小,未被囚禁。
第二年,他乘隙逃离长安。
这首诗就是他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
诗人正是因为与家人难通音信,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牵梦萦,表达他对妻儿的强烈思念,于是发出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慨。
若不跟学生讲清这一背景,学生就很难明白作者的这种境遇,也就理解不了一封家书何以值万金。
又如李白的《行路难》,若不弄清楚李白写这首诗的处境,那么诗中的“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等句子学生就无从理解。
因此分析诗歌前,我先跟学生把背景资料交代清楚:天宝元年,李白被召入京,供奉翰林。
玄宗虽对他礼遇有加,但不过是赏识他文学上的才华,李白“济苍生” 、“安社稷” 的政治思想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
一向清高的李白忍受不了这种处境,而他的清高又为当朝的权贵所难容,终被“赐金放还” 。
离开长安,就意味着被迫放弃自己的理想。
这不能不使有着积极入世之心的李白感到极度苦闷。
这时,他的一位朋友在京城
摆了一桌酒席宴请他。
面对美味佳肴,李白却“停杯投箸” ,难以下咽,学生也就能理解这种心情了。
3 抓住诗(词)眼,鉴赏古诗词
古人作诗讲究“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
力求一字传神一语惊人。
而一首诗中最凝练最传神的字句就如同这首诗词的眼睛,即整首诗词的主旨句。
因此抓住古诗词的诗眼或词眼,是我们教学古诗词的一个突破口。
比如大家熟悉的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一句中的“绿”字,诗人曾用过“到” 、“过”“入” 、“满” 等字,但终觉不如“绿” 字来得好原因是:用“绿” 字诗意就更显深沉,情思浩荡,不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南春风和煦百草逐生,流露出诗人当时奉诏入京的喜悦,还有经历罢相之后被征召回朝的重重忧虑,一个“绿” 字高度概括出诗人的喜悦、彷徨等丰富的内心世界,着实让称道。
4 联系生活,运用古诗词
古诗词作为祖国文学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习如何诵读如何理解,如何鉴赏,更要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古诗词。
比如:当我们带领学生出去旅游,登上了高山之巅,我们可以问学生:此时你最想用杜甫的哪一句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学生一定能答出: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当一学生考试失意时,我问其他同学,我们可以用李白的哪句诗来劝慰他?大家齐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当我在教学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中写雨的一段时,讲到“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 三个比喻写出了春雨细密、轻盈的特点。
我问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学生用杜甫的诗《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很好地回答了我是啊!“润物细无声” 不正是春雨细密轻盈这一特点的绝好写照吗?
初三知识整理
人教版体系框架(7~9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