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全文版)

合集下载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是针对糖尿病患者足部问题的一份指导性文件。

糖尿病足是指由于糖尿病引起的足部病变,轻则引起疼痛、感染,严重者可能导致坏疽、截肢等严重后果。

因此,对糖尿病患者的足部问题进行及早的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糖尿病患者足部的风险评估糖尿病患者足部的风险评估是指对患者足部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其是否存在足部问题的风险。

评估项目包括神经病变、骨关节畸形、外伤史、足部感觉和血液循环等方面。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2.糖尿病足的预防和保护预防和保护是糖尿病足管理的基本原则。

包括足部清洁和保湿、选择舒适透气的鞋袜、避免暴露在热、冷和潮湿环境中、避免穿高跟鞋、戒烟限酒等措施。

3.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神经病变是导致糖尿病足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临床检查和一些辅助检查,如神经电生理检查、皮肤温度检测等,可以早期发现神经病变的存在和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糖尿病足的感染处理糖尿病患者足部感染较为常见,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

治疗原则包括早期发现和治疗感染灶、有效控制血糖、使用适当的抗生素和外用药物等。

5.糖尿病足的创面修复对于糖尿病患者足部创面的修复,应注重切口的清洁和修复,预防和处理感染,加速创面愈合,使创面具有一定的韧性和抗感染的能力。

6.糖尿病足的康复治疗糖尿病足的康复治疗包括康复训练、足部功能恢复和糖尿病的长期控制。

通过合理的康复治疗,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恢复足部的功能,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7.糖尿病足的预后评估和随访针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案,应进行长期的随访和评估。

包括创面的愈合情况、足部功能的恢复、并发症的预防和控制等方面。

总之,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对于管理糖尿病患者足部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风险评估、预防和保护、早期诊断、感染处理、创面修复、康复治疗、预后评估和随访等方面的综合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足的诊疗操作规程

糖尿病足的诊疗操作规程

糖尿病足的诊疗操作规程1、目的建立糖尿病足的临床操作规程,确保诊疗行为的规范性和可行性。

2、范围适用于所有糖尿病足的诊疗。

3、责任人专业组负责人。

4、依据《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2017)》5、定义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

6、内容6.1前言足部是糖尿病这个多系统疾病的一个复杂的靶器官。

糖尿病患者因周围神经病变与外周血管疾病合并过高的机械压力,可引起足部软组织及骨关节系统的破坏与畸形形成,进而引发一系列足部问题,从轻度的神经症状到严重的溃疡、感染、血管疾病、Charcot关节病和神经病变性骨折。

如果积极治疗不能充分解决下肢出现的症状和并发症,则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6.2临床表现神经病变表现:患肢皮肤干而无汗,肢端刺痛、灼痛、麻木、感觉减退或缺失,呈袜套样改变,行走时脚踩棉絮感。

下肢缺血表现:皮肤营养不良、肌肉萎缩,皮肤干燥弹性差,皮温下降,色素沉着,肢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6.3辅助检查6.3.1 神经系统检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得到诊断。

①10g尼龙丝检查法该方法是较为简便的感觉神经检测方法,要具备一根特制的尼龙丝(其弯曲45°能够产生10g的压力)。

②震动觉该检查是对深部组织感觉的半定量检查。

③踝反射、痛觉、温度觉这3种检查方法,也可以应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

④神经传导速度(NCV)过去被认为是DPN诊断的“金标准”,通常认为有两项或以上NCV减慢者结合其他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可考虑存在DPN。

6.3.2 血管病变检查①体检通过触诊,扪及股、腘、足背动脉和(或)胫后动脉搏动了解下肢血管病变;通过Buerger试验了解下肢缺血情况。

②皮肤温度检查红外线皮肤温度检查是一种简单、实用的评估局部血供的方法,最好采用温度差判断肢体血供。

③踝肱指数(ABI)ABI反映的是肢体的血运状况,正常值为0.9~1.3,0. 71~0.89为轻度缺血,0.5~0.7为中度缺血,<0.5为重度缺血,重度缺血的患者容易发生下肢(趾)坏疽。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最新版)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最新版)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最新版)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病率逐年上升。

根据统计数据表明,在糖尿病患者中,约有15%~25%的人会发生糖尿病足,严重威胁着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健康。

因此,为了让糖尿病足患者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并有效防治糖尿病足的发生,特制定本指南。

一、糖尿病足的定义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良,出现神经病变和微循环障碍,导致足部神经、血管、皮肤受损,病理损害包括足底溃疡、感染、骨骼破坏等。

二、足部检查足部检查是糖尿病患者日常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一般包括:皮肤检查、足趾间、足底、足掌、足部感觉兴奋等。

1.皮肤检查皮肤检查是对皮肤颜色、光滑程度、表皮厚度和一些异常如感染、足癣等等进行检查。

2.足趾间、足底、足掌检查检查足趾间有无皮肤皱褶,是否有湿气,如果有湿气,可能存在真菌感染。

检查足底,触摸是否存在麻木、刺痛等现象。

足掌检查时可以使用反射锤敲打,观察足部反应和感觉兴奋的情况。

三、足部治疗对于糖尿病足的治疗,一般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多种手段。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以应用药物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和促进创口愈合。

例如,ASA、酒石酸切吉洛等抗凝血药类可以帮助降低血液粘度、降低血小板聚集、促进末梢血液循环。

2.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对非创伤性足病和足部神经病变有明显发展趋势。

例如针灸疗法、植物神经交感节切断术等。

四、预防措施糖尿病患者在发生糖尿病足之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预防。

1.定期检查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通过医院或家庭医生对自己的足部进行检查,了解糖尿病足病情发展情况,监测病情变化。

2.保持足部清洁干燥保持足部清洁干燥对于预防糖尿病足非常重要。

保持足部干爽可以减少足部细菌和真菌的滋生,而坚持定期清洗足底是隔断足部细菌和真菌的重要手段之一。

3.穿适合鞋子穿适合鞋子也是预防糖尿病足的重要措施之一。

鞋子的款式最好宽松舒适,颜色选择以浅色或皮革材质为好。

总之,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非常重要,患者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防护措施,千万不要轻视糖尿病足的危害,给自己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IWGDF《糖尿病足感染诊断治疗指南》要点2024

IWGDF《糖尿病足感染诊断治疗指南》要点2024

IWGDF《糖尿病足感染诊断治疗指南》要点2024糖尿病足(DF谩导致我国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治疗困难、花费巨大。

而对糖尿病足感染(DFI)的管理是糖尿病足诊疗环节的重中之重。

国际糖尿病联盟指出,约15%糖尿病患者为DF高危人群,5%正在经历着DF 的痛苦,而糖尿病足溃疡和截肢更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降低、甚至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2023版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IWGDF)《糖尿病足感染诊断治疗指南》为糖尿病足感染的临床诊疗提供重要指导。

要点一:DFI诊断不能仅依靠微生物结果或皮温IWGDF指南指出,DFI的诊断不能仅单纯依据微生物结果。

这是因为,正常皮肤表面已经存在大量微生物。

若无创面,单纯做足部皮肤的基因测序或16SRNA,虽然可以报告很多细菌,不能为临床提供有用信息。

DFI的诊断需根据患者足部的症状和体征来综合诊断,且不能仅局限于创面本身,要看整体足部是否有炎症反应,甚至腿部及全身是否有炎症反应,包括体温升高、心率加快、呼吸加快及白细胞总数升高或降低。

此外,不能单独用皮温的高低来确定DFI的存在与否,主要原因是:一、当足部合并感染,由于下肢动脉病变的存在,可能皮温不高;二、如果足部没有创面,单纯皮温升高,可能是皮肤软组织感染,也可能是夏科足的表现。

确诊后,应立即依据感染范围和临床表现对DFl进行分级。

表1糖尿病足感染的IWGDF/IDSA分级分级临床表现未感染无全身或局部症状或感染感染下列症状存在2项及以上:•局部肿胀或硬结•红斑延伸>0.5cm(创面周围)•局部压痛或疼痛•局部发热•脓性分泌物轻度感染感染仅累及皮肤或皮下组织任何红班延伸V2mm(创面周围)无全身症状或感染的症状皮肤炎症反应的其他原因应排除(如创伤、痛风、急性CharCOt关节病、骨折、血栓形成、静脉淤滞)中度感染感染累及的组织深于皮肤和皮下组织(如骨、关节、腱、肌肉)任何红班延伸>2mm(创面周围)无全身症状或感染的症状严重感染任何足感染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下列症状存在2项及以上:•体温>38℃或V36℃•心率>90次Zmin•呼吸频率>20次Zmin或二氧化碳分压V32mmHg•白细胞计数V4XK)9∕L或>12X1()9∕L,或不成熟白细胞>10%注:IWGDF: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IDSA:美国感染病学会要点二:强调外用抗生素仅用于〃感染创面〃IWGDF指南指出,抗生素是用来杀灭DFI创面中的致病菌,而对创面本身没有作用。

糖尿病足介入综合诊治临床指南(2020第六版完整版)

糖尿病足介入综合诊治临床指南(2020第六版完整版)

糖尿病足介入综合诊治临床指南(2020第六版完整版)2016年1月,美国足部医学协会(APMA)联合血管外科学会(SVS)以及血管内科学会(SVM)共同在《血管外科杂志》发布了糖尿病足管理实践指南[1],以规范糖尿病足病的筛查、诊治和预防。

2019年SVS 再次在《血管外科杂志》更新下肢缺血临床工作指南[2],对于糖尿病足诊治和管理同样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糖尿病足细胞与介入治疗技术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根据国际相关最新进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发布本指南,供广大学者参考。

1 糖尿病足病理学基础1956年,Oakley等[3]首先提出糖尿病足。

1972年,Catterall 等[4]将其定义为因神经病变失去感觉和因缺血失去活力合并感染的足。

糖尿病足是多种因素引起的复杂病变。

组织缺血、周围神经病变和感染是导致糖尿病足的三大病理基础,三者通常合并存在。

周围神经病变和组织缺血作为发病的始动因素,感染常随之发生。

1.1 糖尿病足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iabetic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临床常见,多与血管病变并存,涉及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

首先,感觉神经病变可导致感觉迟钝,足部易受压力、机械及热损伤;此后,运动神经病变改变足部生物力学并导致解剖结构变异,引起足畸形、关节活动受限和足部负荷改变[5]。

单纯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不包含在本指南范畴内,本次对周围神经病变更多是在联合下肢血管病变基础上作进一步说明。

基于本指南的编写目标,下文所指的糖尿病足范畴,缩小为下肢血管病变引起组织缺血、伴或不伴下肢溃疡的糖尿病性足部病变。

1.2 糖尿病足患者缺血或神经缺血性病变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hemoglobin,HbA1c)每升高1%,外周血管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风险将增加25%~28%[6]。

根据欧洲一项大型队列研究结果,糖尿病足约半数源于神经缺血性或缺血性病变[7]。

2022糖尿病足防治全程管理(全文)

2022糖尿病足防治全程管理(全文)

2022糖尿病足防治全程管理(全文)河南省是中国人口第一大省,虽然社会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大多数人们的膳食营养搭配仍存在不合理现象,糖尿病逐渐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一大杀手,而其并发症糖尿病足随之呈现出发病率增高,病程长、难治愈、经济压力大、致残致死率高的临床特点。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指糖尿病患者踝关节远端的皮肤及深层组织被破坏,且常常合并下肢不同程度的动脉狭窄闭塞,严重者可累及肌肉和骨骼的临床疾病。

该病初起以患侧下肢远端发凉、怕冷、苍白、麻木、疼痛,或伴间歇性跛行,继而痛甚,夜间尤剧,日久患趾发黑坏死,甚则趾节坏疽脱落,同时伴发组织感染、气味腥秽恶臭等临床特征。

根据中医学史中对本病的记载,糖尿病足属于中医消渴病之兼证“脱疽”范畴[1]。

目前西医对糖尿病足的治疗途径主要包括稳定生命体征、控制血糖、控制感染、锐器清创、手术截肢等,而其缺点也不容忽视如治疗花费高,不良反应多,不能兼顾整体等。

在此基础上配合中药内服、局部熏洗、中药外敷、针灸按摩、中成药注射液静脉滴注等不仅能够避免单一的中医或西医治疗的弊端,最重要的是能够增强临床诊治疗效,达到医患满意的临床诊疗效果。

据调查结果显示,总截肢率为19.03%,其中大截肢占2.14%,小截肢占16.88%[2],50%~70%的下肢截肢与糖尿病相关,且无论截肢位置高低,右侧往往高于左侧[3]。

在我国的截肢患者中,付小兵院士首次明确了因糖尿病足截肢者占据了28.2%,在非创伤性截肢患者中占据了33.8%[4]。

另外60岁以上的患者约占糖尿病足患者的67%,可见老年人是糖尿病足发病的主要潜在人群[5]。

有报告指出,健康归因于17%的环境因素、15%的遗传因素、8%的医疗因素和60%的生活方式[6]。

2014年“全民健身”被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的战略任务[7]。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Ⅰ、Ⅱ)》要点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Ⅰ、Ⅱ)》要点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Ⅰ、Ⅱ)》要点前言糖尿病在我国已从少见病变成流行病,糖尿病足的患病率也明显增加,我国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发病率高达8.1%。

据估计,全球每20秒钟就有一例糖尿病患者截肢;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年死亡率高达11%,而截肢患者死亡率更高达22%;国内外研究表明,糖尿病足花费巨大,约占整个糖尿病医疗费用的三分之一。

因此,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社会沉重负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足溃疡(DFU)和截肢的流行病学及医疗负担要点提示•糖尿病足致残、致死率高,复发率高,医疗费用高,造成沉重的家庭及社会负担•及早筛查并矫正糖尿病足危险因素和及早规范治疗DFU,能明显降低截肢率和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足的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分级管理、专业化诊治和多学科协作的综合防治策略一、糖尿病足的危害糖尿病足的基本定义是糖尿病患者踝关节以远的皮肤及其深层组织破坏,常合并感染和(或)下肢不同程度的动脉闭塞症,严重者累及肌肉和骨组织。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社会沉重负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据估计,全球每20秒钟就有一例糖尿病患者截肢。

糖尿病足预后很差,甚至比大多数癌症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还高(除肺癌、胰腺癌等)。

DFU 患者年死亡率高达11%,截肢患者更是高达22%。

二、DFU的患病率确切的糖尿病足患病率和发病率的数据很有限,往往被低估。

三、糖尿病足的医疗费用2017年全球糖尿病医疗费用高达7270亿美元,其中中国为1100亿美元。

四、糖尿病足防治策略发达国家多年的糖尿病足防治经验证明,贯彻预防为主、专业化诊治和多学科协作能够有效地降低DFU的发生、发展,提高治愈率,降低截肢率和医疗费用。

多学科协作的糖尿病足医疗护理专业团队可有效降低糖尿病截肢率和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对于有足病风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需要及早完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血管病变和足病筛查,及早发现和管理教育这些高危患者。

中国详细的糖尿病足诊治全文指南

中国详细的糖尿病足诊治全文指南

中国详细的糖尿病足诊治全文指南概述糖尿病足是指由于糖尿病引起的足部病变,包括感染、溃疡、神经病变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糖尿病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诊断糖尿病足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病史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病程以及糖尿病控制情况。

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是否有足部溃疡、疼痛或感染的症状;- 是否有下肢血液循环不良的症状,如间歇性跛行;- 是否有神经病变的症状,如感觉异常或运动功能障碍。

体格检查医生应仔细检查患者的足部状况,包括以下方面:- 足部颜色、温度和湿度;- 足背脉搏是否正常;- 足部是否有溃疡、疼痛、水肿或感染等症状;- 足部是否有神经病变的表现,如感觉减退或消失、腱反射消失等。

实验室检查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包括:- 血糖水平检测;- 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如肾功能、肝功能等;- 炎症指标检测;- 足部血液循环评估。

治疗糖尿病足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方案,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血糖控制良好的血糖控制是糖尿病足治疗的基础。

患者应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等方式维持稳定的血糖水平。

伤口管理对于足部溃疡或感染等伤口,应进行适当的清创和敷料处理。

必要时,还可以考虑使用抗生素治疗。

血液循环改善对于伴有下肢血液循环不良的患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改善血液循环:- 药物治疗,如抗凝血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 血管重建手术,如血管成形术或血管搭桥术等。

神经功能保护患者应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寒冷环境中,保持足部的温暖。

此外,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保护神经功能:- 足部按摩和热敷;- 足部功能锻炼;- 药物治疗,如神经营养药物等。

康复护理患者及其家属应接受足部护理的培训,学习足部自我检查和日常护理方法。

同时,定期复诊和监测是必要的。

结论糖尿病足的诊治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血糖控制、伤口管理、血液循环改善、神经功能保护和康复护理等。

通过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患者的积极配合,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

2023年糖尿病诊疗指南全文译文

2023年糖尿病诊疗指南全文译文

2023年糖尿病诊疗指南全文译文【最新版】目录1.2023 年糖尿病诊疗指南的更新内容2.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及评估3.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4.指南的结构及翻译历程5.2023 年糖尿病诊疗指南的亮点正文2023 年糖尿病诊疗指南全文译文已经发布,为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最新的指导。

本文将概述该指南的主要更新内容、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及评估、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指南的结构及翻译历程,以及 2023 年糖尿病诊疗指南的亮点。

一、2023 年糖尿病诊疗指南的更新内容2023 年糖尿病诊疗指南在血压、血脂管理、心血管疾病筛查、药物治疗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较多更新,以适应糖尿病领域的飞速进展。

此外,指南还对微血管病变和足病内容进行了调整,将肾脏病以及视网膜病、神经病变和足病独立成章。

二、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及评估指南建议,所有糖尿病患者应至少评估以下心血管危险因素:糖尿病病程、肥胖/超重、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冠心病家族史、慢性肾病和蛋白尿。

这些因素将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三、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2023 年指南对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进行了更新,将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新定义为收缩压 130mmHg 或舒张压 80mmHg,在不同时间重复两次测量。

在治疗方面,指南推荐了多种降血糖药物,如钠 - 葡萄糖共转运蛋白 2 抑制剂或胰高糖素样肽 -1 受体激动剂,以及具有心血管获益证据的药物。

四、指南的结构及翻译历程2023 版 ADA 糖尿病诊治标准于 2021 年年末发布,总体延续了2019-2022 版本以来的架构。

此次翻译自从 2022 年底 2023 版标准发布以来历经 3 个多月完成,已经是 ADA 糖尿病诊疗标准第五次全文翻译。

五、2023 年糖尿病诊疗指南的亮点2023 年糖尿病诊疗指南在心血管疾病与风险管理方面提供了许多重要建议,包括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评估、心血管疾病筛查、药物治疗管理等。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糖尿病足病是一种由于人体不能正常利用血糖而导致的病症。

在糖尿病患者中,由于血糖水平的不良控制和神经、血管以及免疫系统的脆弱性,可能会导致足部病理变化。

对于这一疾病,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已经正式发布,在中国糖尿病防治工作中意义重大。

一、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简介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按照一定的医学标准和临床实践,对于糖尿病足病的预防、早期发现及及时诊治等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该指南被广泛推广应用,为广大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更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同时也为防止糖尿病足病的并发症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二、糖尿病足病的危害性由于糖尿病对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在血糖得不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特别是身体的外周神经、循环和免疫系统的改变,可能会导致糖尿病足病发生。

足部病变包括感染、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等,这些病变都会导致足部溃疡,进而影响病人的生命质量和生命安全。

三、糖尿病足病的预防措施预防糖尿病足病的发生,需要从日常生活中注意自我护理和保养开始。

例如,合理饮食、适当的运动、保持身体健康等习惯,都可以为糖尿病足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

此外,及时就医和根据病情进行专业诊断也是必要的,以避免糖尿病足病的加重和并发症的发生。

四、糖尿病足病的诊治方法对于患有糖尿病足病的患者,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非常重要。

可以采用足部检查、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查方法,为糖尿病足病的诊断提供支持。

在治疗方法上,可以采用外科手术、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法,依据具体的病情和患者的身体反应慎重选择治疗方案。

五、近年来糖尿病足病的研究进展近年来,糖尿病足病的研究得到快速发展,新型药物、诊治技术和治疗方法等先进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干细胞疗法、基因治疗等新型治疗方法被广泛认同和应用,同时糖尿病足病的分子机制和生物化学机制的研究也取得了初步成果。

这些都为糖尿病足病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方向。

六、中国糖尿病防治目标与展望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糖尿病防治工作,形成了一系列理论、政策和措施。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最新版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最新版
02
糖尿病足的发生与糖尿病控制不 良、病程长、肥胖、高龄等因素 有关。
糖尿病足的分类
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糖尿病足可分为神经性、缺血性和混 合性三种类型。
神经性足病主要由糖尿病神经病变引起,表现为足部感觉减 退或消失,皮肤干燥、裂口等;缺血性足病则由糖尿病引起 的下肢血管病变所致,表现为足部疼痛、间歇性跛行等;混 合性足病则同时具有神经性和缺血性病变的特点。
定期复查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定期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和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和评估治疗效果。
08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 最新版(2023)
参考文献2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 (2019)
参考文献3
中国糖尿病足预防与诊 治专家共识(2019)
THANKS
感谢观看
过量饮酒会导致血糖波动,增加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因此应该限制饮酒。
03
糖尿病足的早期诊断
早期症状
足部疼痛
糖尿病足患者早期可能会出现 足部疼痛的症状,这种疼痛可 能是持续性的,也可能是间歇
性的。
感觉异常
患者可能会感到足部麻木、刺 痛、灼热等感觉异常,这是因 为糖尿病导致神经病变。
足部溃疡
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 佳,足部可能会出现溃疡,这 些溃疡通常难以愈合。
07
糖尿病足的预防保健措施
提高患者依从性
规律运动
鼓励患者进行规律的有氧运动, 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以增强
体质,提高免疫力。
控制血糖
积极控制血糖水平,遵循医生的 饮食和用药建议,定期监测血糖
并调整治疗方案。
避免吸烟
吸烟是糖尿病足的高危因素之一 ,劝导患者戒烟以降低糖尿病足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解读完整版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解读完整版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解读完整版摘要新近,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联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制定了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该指南以最佳临床证据为基础,结合专家经验制定了诊治流程。

主要包括3大版块:糖尿病足的流行病学数据以及早期筛查与预防;糖尿病神经病变/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足感染的规范化诊治流程;全身营养、心理状态及中医中药的治疗进展。

该指南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研究进展,首次详细地从糖尿病足防治的各个方面进行阐述。

本文对该指南进行浅析,予以推荐。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社会沉重负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自2005年世界糖尿病日聚焦糖尿病和足部管理开始,各国都先后制定了糖尿病足诊治指南。

2011年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发布糖尿病足部问题住院管理指南,同年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IWGDF)发布糖尿病足管理和预防实践指南。

2012年澳大利亚发布糖尿病足溃疡的管理实践指南,2012年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发布了更细化的关于糖尿病足部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4年美国足部协会(APMA)发布通过优化减压管理糖尿病足溃疡指南。

2016年IWGDF对2011年的指南进行修订更新。

我国尚未拥有符合我国糖尿病足特点的防治指南,为进一步规范糖尿病足的诊断和治疗,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变学组组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科冉兴无教授牵头制定了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从糖尿病足病的流行病学和防治策略等方面给出建议。

一、糖尿病足流行病学现状全球糖尿病足溃疡的患病率是6.3%,男性高于女性,2型糖尿病高于1型糖尿病。

各国和不同地区之间糖尿病足溃疡患病率差距极大,波动于1.5%~16.6%[1]。

在我国,糖尿病足溃疡的年发病率为8.1%,年复发率为31.6%,年死亡率为14.4%。

45%的患者为Wagner 3级以上(中重度病变),总截肢率19.03%,其中大截肢2.14%,小截肢16.88%[2]。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解读完整版精选全文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解读完整版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解读完整版摘要新近,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联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制定了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该指南以最佳临床证据为基础,结合专家经验制定了诊治流程。

主要包括3大版块:糖尿病足的流行病学数据以及早期筛查与预防;糖尿病神经病变/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足感染的规范化诊治流程;全身营养、心理状态及中医中药的治疗进展。

该指南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研究进展,首次详细地从糖尿病足防治的各个方面进行阐述。

本文对该指南进行浅析,予以推荐。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社会沉重负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自2005年世界糖尿病日聚焦糖尿病和足部管理开始,各国都先后制定了糖尿病足诊治指南。

2011年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发布糖尿病足部问题住院管理指南,同年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IWGDF)发布糖尿病足管理和预防实践指南。

2012年澳大利亚发布糖尿病足溃疡的管理实践指南,2012年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发布了更细化的关于糖尿病足部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4年美国足部协会(APMA)发布通过优化减压管理糖尿病足溃疡指南。

2016年IWGDF对2011年的指南进行修订更新。

我国尚未拥有符合我国糖尿病足特点的防治指南,为进一步规范糖尿病足的诊断和治疗,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变学组组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科冉兴无教授牵头制定了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从糖尿病足病的流行病学和防治策略等方面给出建议。

一、糖尿病足流行病学现状全球糖尿病足溃疡的患病率是6.3%,男性高于女性,2型糖尿病高于1型糖尿病。

各国和不同地区之间糖尿病足溃疡患病率差距极大,波动于1.5%~16.6%[1]。

在我国,糖尿病足溃疡的年发病率为8.1%,年复发率为31.6%,年死亡率为14.4%。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十三)——糖尿病足的诊治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十三)——糖尿病足的诊治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十三)——糖尿病足的诊治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和治疗费用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以导致截肢。

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的相对危险性是非糖尿病患者的 40 倍。

约 85% 的截肢是由足溃疡引发的,15% 的糖尿病患者会在其一生中发生足溃疡。

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截肢率。

病因糖尿病足的基本发病因素是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和感染。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可导致组织的溃疡和坏疽。

神经病变神经病变可有多种表现,但与糖尿病足发生有关的最重要的是感觉减退的末梢神经病变。

由于感觉缺乏,使得糖尿病患者的足部失去了自我保护作用而容易受到损伤。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所造成的皮肤干燥、开裂和局部的动静脉短路也可以促使或加重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

血管病变周围动脉病变是造成糖尿病足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

有严重周围动脉病变的患者可以出现间歇性跛行的典型症状。

但更多的合并严重周围动脉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可以无此症状而发生足溃疡,或在缺乏感觉的足部受到损伤以后,缺血性病变更加重了足病变。

对于有严重的周围动脉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在采取措施改善周围供血之前,足溃疡难以好转。

感染糖尿病足溃疡的患者容易合并感染,感染又是加重糖尿病足溃疡甚至是导致患者截肢的因素。

糖尿病足溃疡合并的感染,大多是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甚至合并有厌氧菌的混合感染。

危险因素神经病变有神经病变的症状,如下肢的麻木、刺痛或疼痛,尤其是夜间的疼痛。

血管病变①间歇性跛行;静息痛;②足背动脉搏动明显减弱或消失;③与体位有关的皮肤呈暗红色。

皮肤①颜色呈暗红、发紫;②温度明显降低;③水肿;④趾甲异常;⑤胼胝;⑥溃疡;⑦皮肤干燥;⑧足趾间皮肤糜烂。

骨/ 关节畸形畸形包括鹰爪趾、榔头趾、骨性突起、关节活动障碍。

鞋、袜穿着不合适的鞋袜。

其他有足溃疡或截肢史,独居的社会状态,因经济条件差及不能享受医疗保险者得不到及时治疗,赤足行走、视力差、弯腰困难、老年、合并肾病变等。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Ⅳ)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Ⅳ)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Ⅳ)糖尿病足截肢糖尿病足从足部皮肤到骨与关节的各层组织均可受累,严重者可发生局部或全足坏疽,治疗困难,为非创伤性截肢的主要原因,也是糖尿病患者残疾、死亡的重要原因。

截肢是糖尿病足治疗的终末手段,包括小范围截肢和大范围截肢:踝关节及其以远水平的关节离断为小截肢,踝关节水平以上的截肢为大截肢。

鉴于目前糖尿病足的手术治疗缺乏专业性、适用性和标准性指导意见,一些能够保肢患者因治疗方法选择不当最后导致不同程度的截肢。

一、糖尿病足截肢的危险因素在我国,糖尿病足患者的截肢(趾)率从2010年的27.3%降至2012年的19.03%,其中大截肢率从2010年的12.1%降至2.14%,但小截肢率没有变化,分别为15.2%与16.88%,占非创伤性截肢的34.5%~39.5%[11,481],远高于国外发达国家;严重肢体缺血患者即使行血管重建手术,术后3年累积截肢或死亡率仍高达48.8%,远高于间歇性跛行患者(12.9%)[482]。

(一)糖尿病足截肢的独立危险因素1.DFU患者大截肢的危险因素包括白细胞计数升高和既往足溃疡史,小截肢的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病程长、白细胞计数升高、DFI、足畸形以及血管重建手术史[11]。

2.年龄及糖尿病病程:年龄越大及糖尿病病程越长,糖尿病并发症与合并症越多越重,其住院截肢率明显增加[11,14-15,293,481]。

3.血糖水平:HbA1c越高,预后越差[483],HbA1c是截肢的独立危险因素[15,293,481,484]。

积极控制高血糖,可缩短足溃疡愈合所需时间。

4.LEAD:糖尿病足合并LEAD是截肢的独立危险因素[14-15,293,481,482,485],LEAD病情越重,截肢风险越高[482]。

5.糖尿病足严重程度:Wanger分级越高,截肢风险明显增加[14-15,293,481,482,484,485]。

既往截肢(趾)史也是糖尿病足截肢的独立危险因素[293,481]。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Ⅲ)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Ⅲ)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Ⅲ)一、DFI的流行病学DFI是导致糖尿病患者病情恶化、截肢和死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也是住院和医疗费用增加的常见原因[11,405]。

足溃疡患者感染发生率高,40%~70%的足溃疡患者就医时已经发生了感染[192,406],轻度感染患者中有25%发展为严重深部感染[407]。

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机体免疫应答能力失调,一旦发生足部感染,病情发展迅速、创面不易愈合甚至恶化。

如果处理不当,会增加患者截肢几率,甚至死亡[407]。

但若DFI患者经过及时、规范、合理的治疗,80%~90%的非威胁肢体感染和60%的威胁肢体感染可以治愈[408]。

我国研究显示,DFI患者年截肢率为5.1%[16]。

糖尿病足患者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长期血糖控制不佳、高龄、糖尿病史长、足溃疡分级较高、溃疡存在时间长(>30 d)、下肢血管病变严重、保护性感觉丧失、肾功能不全、赤脚步行史等[407]。

年龄>60岁是发生DFI的独立危险因素[409]。

二、临床表现(一)全身及足部表现患者可出现发热、畏寒、寒战等典型的全身炎症表现;足部皮肤红、热、肿胀、变硬、疼痛或触痛、创面出现脓性分泌物等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但约50%的DFI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这些患者大多存在严重的周围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以及长期的高血糖,尤其在严重缺血和长病程的老年患者。

对于面积>2 cm2、深度>3 mm的创面,如果伴有非脓性分泌物、着色异常、臭味、肉芽组织易碎和(或)易出血、伤口边缘变黑和(或)坏死、无明确诱因的伤口疼痛或触痛加剧、尽管治疗合理但未见明显好转,均有助于DFI的诊断[410,411]。

DFI开始常为表浅感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菌可蔓延至皮下组织,包括筋膜、肌肉、肌腱、关节和骨组织。

足部在解剖上存在多个纵行腔隙,有利于感染向近端蔓延[412]。

(二)DFI病原菌分布特点皮肤表面微生物的存在不能被认为是感染的证据,通常只有大量的细菌数(一般定义为每克组织细菌>105copies)才是诊断感染的基础[413],但这个概念是否可用于DFI,证据仍不足[414],很多实验室未常规开展定量微生物学检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全文版)糖尿病足是我国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治疗困难,花费巨大。

目前,我国主要参考国际足病工作者与美国糖尿病足病学组制定的指南。

但是,由于我国糖尿病足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XXX组织全国足病相关专家起草了糖尿病足诊治指南。

一、糖尿病足及高危足的概念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因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导致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

而糖尿病高危足则是指糖尿病患者未出现足溃疡但存在周围神经病变,不管是否存在足畸形或周围动脉病变或足溃疡史或截肢(趾)史。

二、糖尿病足与下肢动脉病变的流行病学国外资料显示,在所有的非外伤性低位截肢手术中,糖尿病患者占40%~60%。

在糖尿病相关的低位远端截肢中,有85%是发生在足部溃疡后。

糖尿病患者中足部溃疡的患病率为4%~10%。

国内多中心研究资料显示,我国5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比例为19.5%。

单中心研究显示,6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比例为35.4%。

我国糖尿病患者1年内新发溃疡发生率为8.1%,糖尿病足溃疡患者1年内新发溃疡发生率为31.6%。

三、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糖尿病足的神经病变表现为患肢皮肤干而无汗,肢端刺痛、灼痛、麻木、感觉减退或缺失,呈袜套样改变,行走时脚踩棉絮感。

下肢缺血表现为皮肤营养不良、肌肉萎缩,皮肤干燥弹性差,皮温下降,色素沉着,肢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患者可合并有下肢间歇跛行症状。

随着病变进展,可出现静息痛,趾端出现坏疽,足跟或跖趾关节受压部位出现溃疡,部分患者可肢体感染。

四、糖尿病足的辅助检查一)神经系统检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得到诊断:1.10克尼龙丝检查法:神经检测方法包括使用特制的尼龙丝来检测感觉神经,其弯曲45度能够产生10克的压力。

在检查前,应先在患者手掌或前臂试用该尼龙丝2-3次,让患者感受正常的10克尼龙丝产生的压力。

双侧足部应进行检查,每个检查点施压时间约为2-3秒,避免检查部位有胼胝、水疱和溃疡面等,建议检测点为足部的10个点。

如果患者有2个或2个以上的感觉异常点,则应视为异常。

震动觉是对XXX组织感觉的半定量检查方法。

在进行检查前,应先让患者感受音叉振动的感觉,然后将音叉柄分别置于双足的骨性凸起部位进行比较检查。

踝反射、痛觉和温度觉是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的3种检查方法。

如果NCV减慢并结合其他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则可考虑存在DPN。

血管病变检查包括体检、皮肤温度检查、踝肱指数(ABI)、经皮氧分压(TcPO2)和血管影像检查。

通过触诊,可以了解下肢血管病变情况;通过Buerger试验,可以了解下肢缺血情况。

红外线皮肤温度检查是一种简单、实用的评估局部血供的方法。

ABI反映的是肢体的血运状况,正常值为0.9-1.3.TcPO2正常值为足背TcPO2>40 mmHg,如<30 mmHg提示周围血液供应不足。

血管影像检查也是一种重要的检查方法。

不需要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

包括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是一种无创、简便的检查方法,可用于筛查血管病变并了解动脉硬化斑块状况、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情况。

CTA和MRA成像清晰,可显示血管是否存在狭窄或闭塞,但准确率低于DSA。

对于肾功能正常者,CTA是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

DSA仍然是诊断下肢血管病变的金标准,可准确显示动脉堵塞状况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对外科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作用。

五、糖尿病足的诊断一)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依据包括:(1)符合糖尿病诊断;(2)具有下肢缺血的临床表现;(3)辅助检查提示下肢血管病变。

静息时ABI0.9,但运动时出现下肢不适症状,行踏车平板试验后ABI降低15%~20%或影像学提示血管存在狭窄。

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依据包括:明确的糖尿病病史;在诊断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的神经病变;临床症状和体征与DPN的表现相符。

以下5项检查中如果有2项或2项以上异常则诊断为DPN:(1)温度觉异常;(2)尼龙丝检查,足部感觉减退或消失;(3)振动觉异常;(4)踝反射消失;(5)NCV有2项或2项以上减慢。

需要排除其他病变如颈腰椎病变、脑梗死、格林-巴利综合征、严重动静脉血管性病变以及药物引起的神经毒性作用和肾功能不全引起的代谢毒物对神经的损伤。

个别学者对DPN诊断进行分层,第1层指有DPN的症状或体征,同时存在神经传导功能异常,可确诊;第2层指有DPN的症状及1项体征为阳性,或无症状但有2项及以上体征为阳性,可临床诊断;第3层指有DPN的症状但无体征或无症状但有1项体征阳性,为疑似诊断;第4层指无症状和体征,仅存在神经传导功能异常,为亚临床诊断。

三)糖尿病足感染糖尿病足感染依据感染范围和症状分为轻、中、重度。

四)糖尿病足的分类、分级糖尿病足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主要表现为感染、溃疡和坏疽。

根据病因,溃疡可分为神经性、缺血性和混合性溃疡,而坏疽的性质则可分为湿性、干性和混合性坏疽。

对于糖尿病足患者,正确的分类和分级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判断预后。

神经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通常表现为足部麻木、感觉异常、皮肤干燥等症状,但皮温正常,足背动脉搏动良好。

严重病例可能会发展为神经性关节病(Charcot关节病)。

神经-缺血性溃疡则同时具有周围神经病变和周围血管病变的特征,是糖尿病足患者最常见的类型。

除了神经性溃疡的症状外,患者还会出现下肢发凉感、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症状,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创面渗血较少。

单纯缺血性溃疡则较为罕见,需要通过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排除周围神经病变后方可诊断。

糖尿病足坏疽的性质可分为湿性、干性和混合性坏疽。

湿性坏疽是最常见的类型,多由肢端循环及微循环障碍引起,常伴有周围神经病变和感染,患者局部常伴有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等症状,严重者可能会出现毒血症或败血症等临床表现。

干性坏疽则较为罕见,通常发生在糖尿病患者的肢端动脉及小动脉粥样硬化的部位,导致局部血供障碍,最终导致组织缺血性坏死。

混合性坏疽则介于湿性坏疽和干性坏疽之间,是糖尿病足坏疽的常见类型之一。

对于糖尿病足患者,正确的分级非常重要。

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分级方法主要有Wagner分级和Texas分级。

Wagner 分级是最早提出的分级方法,主要从病变程度进行评估。

而Texas分级则更全面地考虑了病因和病变程度,更好地体现了创面感染和缺血的情况。

然而,由于糖尿病足病情复杂,任何一种分级方法都不能做到完美。

因此,在治疗糖尿病足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病变程度、血管病变、神经病变、感染的程度以及软组织及骨质破坏情况等因素,采用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糖尿病足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需要进行分级和治疗。

XXX内分泌科XXX主任提出了一种糖尿病足分级方法,将其按病变程度划分为1-5级。

其中,1级为皮肤无开放性病灶,2级为感染已侵犯深部肌肉组织,3级为肌腱韧带组织破坏,4级为严重感染已造成骨质破坏,5级为足的大部分或全部感染或缺血。

糖尿病足的最终结局是溃疡愈合、截肢或死亡。

糖尿病足的治疗目标包括预防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进展,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糖尿病足患者死亡率,预防缺血导致的溃疡和肢端坏疽,预防截肢或降低截肢平面,改善间歇性跛行患者的下肢肢体功能状态。

治疗策略包括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是防止或延缓神经病变和周围血管病变的发生;二级预防是缓解症状,延缓神经病变和周围血管病变的进展;三级预防是血运重建,溃疡综合治疗,降低截肢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内科治疗是糖尿病足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控制血糖、控制血压、控制血脂、抗凝治疗、抗感染治疗等。

此外,还需要进行休息、营养、保暖等方面的治疗。

综合治疗可以提高糖尿病足的治愈率和生存率,减少截肢和死亡风险。

在治疗糖尿病足时,下肢运动康复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这种治疗可以通过增加下肢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提高下肢的血流量。

此外,运动还可以增强下肢的肌肉力量,提高患者的平衡和协调能力,减少跌倒和受伤的风险[16]。

对于神经病变型糖尿病足患者,应该选择非负重的运动方式,如水中运动、自行车等;对于缺血型糖尿病足患者,应该选择适量的负重运动,如步行、爬楼梯等。

在进行下肢运动康复治疗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并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17]。

3.局部创面管理:在治疗糖尿病足时,局部创面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糖尿病足溃疡,应该及时进行清创、敷药等处理,避免感染和进一步恶化。

同时,应该注意保持创面的湿润环境,以促进愈合。

对于患有足部皮肤干燥、角质增厚等问题的糖尿病足患者,应该进行足部护理,定期进行足部清洁和保湿[18]。

总之,在治疗糖尿病足时,应该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良好的代谢管理、下肢运动康复治疗和局部创面管理等。

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糖尿病足的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对足部皮肤完整的缺血型或神经缺血型患者,研究表明运动锻炼能够改善间歇性跛行患者的步行距离和行走时间。

监督下的运动康复锻炼与安慰剂或常规护理相比,能够显著提高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的最大步行距离、无痛行走距离和6分钟步行距离。

此外,运动锻炼还能够提高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的运动功能指标,如行走受损问卷距离评分、速度评分和爬梯评分。

因此,强化步行运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能够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受性和改善运动功能,而不会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

除了运动锻炼,药物治疗也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

目前临床所用的血管扩张药包括脂微球前列地尔注射液、贝前列素钠、西洛他唑、盐酸沙格雷酯、萘呋胺、丁咯地尔和己酮可可碱等。

这些药物能够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从而改善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的症状。

但是,药物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同时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西洛他唑是一种被推荐作为治疗间歇性跛行的一线药物的强效磷酸二酯酶Ⅲ抑制剂。

它可以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同时通过扩张血管的作用,增加狭窄动脉的血流量,改善患肢取血状态。

研究表明,西洛他唑的应用可以大幅延迟糖尿病患者截肢的发生,并且改善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动脉缺血的情况。

在治疗糖尿病足患者发生溃疡方面,24周的西洛他唑治疗可以有效预防。

此外,经8周的西洛他唑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缺血患者的经皮氧分压、间歇性跛行、肢体冷感以及疼痛感等显著改善且优于阿司匹林。

虽然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服用西洛他唑能够降低全因病死率和心血管事件或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经血管腔内微创治疗的LEAD患者,西洛他唑治疗较噻氯匹啶有更少的再闭塞发生,且西洛他唑治疗是预防血管再狭窄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