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选修下册第三单元研习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选修下册第三单元研习教学设计

学习任务

1.初步阅读课文,准确把握选文的体裁和章法特点,整体了解中国古代散文范式。

2.细致赏读课文,讨论交流文章的语言和艺术风格,感受古文的语言文字魅力。

3.深入研读课文,结合相关补充资料,探究六篇古代散文承载的深厚文化内涵。

学情分析

高二下学期的学生通过学习前面四册语文教材中6个单元的文言文,积累了一定的文言功底,一定程度上能够自主赏析文言语言和文学之美;且学习内容涵盖了先秦诸子散文、史传和史论、写景记游散文、劝谏书信散文等,学生在各种古文文体及其艺术手法的特点上有较为零散的认知,但是缺少系统的梳理和深入探究。在单篇的字词、文意疏通的教学基础上,结合补充资料,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在课堂上可以开展研讨学习活动。

课前预习

完成一张预习学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修辞立其诚,文言传其脉。中华民族有着悠久深厚的语言文化和精神文明,而文言文记录着历史发展的轨迹,昭示着传统文化的底蕴,散发着人文精神的芳香。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研读六篇经典散文,触摸民族文化血脉。

活动一、明确文体,厘清章法

古代散文写法比较自由,结构可密可疏,句子可骈可散,但优秀的散文作品在章法、语言等方面都颇有讲究。接下来请同学分享展示第一环节。

探究一

梳理本单元的课文,明确文体及其特点,并找出其文体特征的异同点,完成以下表格。(学生展示课前预习,请其他学生补充。)探究二

古人为文,讲究章法,重视文章的结构和内部联系,就连一些看似信笔写就的作品,也大都有章法可循。如《归去来兮辞并序》,虽然被誉为“不见有斧凿痕”(元·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引李格非评语),但全文由“归程”写起,历“归舍”“归园”“归田”,结于“归尽”,章法严密。反复诵读本单元课文,选择其中一篇,厘清其整体结构与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用你喜欢的形式加以展示。

概念明确

章法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布局、结构、脉络、关联等均在其中,总体而言,既包括外在的内容结构,也包括内在的逻辑结构,也

即思想情感变化的脉络(意脉)。章法一般合乎文体的基本规范,但也不乏变体、破体之作。

思路点拨

结构思路分析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明确文体,把握全貌。文章主要叙述了什么事或者谈的是什么问题,不同的文章类型,行文思路有所不同。

圈点勾画,抓关键句。特别关注文章的开头、结尾、每一段的起始句、收束句,这些句子有可能是中心句,阅读时尽量能标注出来。

概括段意理出文章的内在脉络。

通读全文,合成段意,厘清思路,把握结构。

组织答案,合理表述。

答案预设

《陈情表》

外在结构:首段作者陈述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情形。第二段作者笔锋一转,叙朝廷征召之殷,写自己进退维谷的处境。第三段,一方面感激朝廷知遇之恩,表示极愿意赴任;一方面又提出自己的苦处,博得武帝的同情。尾段有了前三段的情感铺垫,作者勇敢提出“愿乞终养”的要求,并表示生死效忠。

内在结构:全文以一“情”字为主脉,李密向晋武帝陈“情”:孝情、忠情、先孝后忠之情。

《项脊轩志》

外在结构:作为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文章围绕“项脊轩”这一中心物象,叙述与其有关的人事变迁借“百年老屋”的几经兴废,回忆家庭琐事,抒发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

内在结构:以“可喜”“可悲”的情感主脉来组织文章,“可喜”体现在:居室明亮、环境清幽、读书怡情、红袖添香;“可悲”体现在:诸父分家,家道中落;母亲慈爱,英年早逝;祖母去世,期望落空;琴瑟和谐,失伴孤独。

《兰亭集序》

外在结构:作为一篇序言,本文介绍了作诗的缘由、作诗宴会上的盛景、成集的经过和诗集的意义。

内在结构:以“乐——痛——悲”为内在情感线索。乐:贤士雅集、环境清幽、流觞赋诗、游目骋怀;痛:老之将至、岁月流逝、所之既倦、永不知足、世事无常、转瞬即逝、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悲:悲时代动荡、士人虚妄、生命无常、悲人生代代流转。

《种树郭橐驼传》

外在结构:本文常被视为寓言,但结构符合“传”的基本要求,从人物的名姓、籍贯、职业写起,以生平事迹、所言所行为主,最后以论赞作结。另外,柳宗元将文章的主要道理从郭橐驼口中道出,事件的记述和论赞的分量都较轻,这其实就是一种相对比较独特的写法。

内在结构:说理过程中的思想逻辑结构是以“养树之术”来类比“养人之术”。从养树“要在顺性,不在莳弃”推导出养人“要在爱民,不在繁简”。

《石钟山记》

外在结构:文章是游记,其结构表面上看是先交代出游之地,再详写游赏过程,最后集中写所悟之理,基本符合游记的文体规范,具备游记的三大要素“所至”“所见”“所感”。

内在结构:全文表面上以游踪(何以要游——游时如何——游有何思)为线,实际是以“生疑——解疑——明疑”为脉,颇具悬疑之感。文章虽短,却写得波澜起伏。叙质疑旧说,如同设置悬疑;写鄙弃寺僧,仿佛延宕情节。接下来写解开悬疑的过程:从辨声所似,到察声所由,从“心动”“大恐”,到笑谈已见,也是一波三折。最后点明所得,悬疑得解。但文章却不就此作结,又生出真知何以不传,谬见偏有人信的一段文字,以揣测笔法点明疑问之根源何在,从容回扣开头,理趣横出。全文写得既摇曳多姿,又脉络清晰,章法表里并生,耐人寻味。

教师小结:分析一篇散文的章法结构,实质是具体分析它的选材、剪裁和情感意脉,凡所选材,都要进行详略曲直的适当处理,而完成圆融完整的结构,从而构成像本单元这般行云流水、妙合无垠的散文名篇。

活动二、骈散结合,情深理明

探究三、细读本单元课文,小组合作完成以下任务。

古代散文多注重骈散结合,诵读《陈情表》《兰亭集序》和《种树郭橐驼传》,感受它们不同的韵味。小组合作,选择其中一篇,说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