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建构对话式语文课堂(滕王阁序)教学案例分析 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_滕王阁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滕王阁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滕王阁序》教学案【教材分析】《滕王阁序》这篇文章选自鲁人版第四册美的真谛单元中的骈文。

《滕王阁序》脍炙人口,描写了滕王阁壮美的图景,宴游的欢乐,抒发了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感慨,同时表现出旷达乐观,宁移白首之心,不坠青云之志的韧劲。

学习本文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本文是初唐四杰之首王勃的经典之作,音韵铿锵,文采飞扬,名句迭出,是骈文中的佳作,也因此流传千古。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品味语言之美2.解读典故,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3.知人论世,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情怀【学习重点】解读典故,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学习难点】知人论世,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情怀【教法学法】学法:根据新课程标准、学生实际情况以及本节课的特点,在学法方面我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质疑探究的能力。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概括内容,在品读中抓住关键语句,体会王勃乐观豁达的精神,在读写训练中提升语文素养,在表达交流中,深刻领会受到启发教育。

教法: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以及语言鉴赏等能力,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本节课的特点,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决定采用以下的教法:1.借助轻课堂教学,知人论世,充分调动学生知识、情感、生活储备达成目标。

2.通过联系实际,读写结合突破重难点。

3.采用朗读、讨论、质疑、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本节课在设计上我遵循从整体感知到局部探究,从学生的自主学习到合作探究,从阅读到写作训练再到感悟拓展,从课内到课外,从文本到文外的思路设计,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打造高效课堂。

一、导入:“披绣闼”“俯雕甍“”“闾阎扑地”“舸舰弥津”,尽收眼底,不禁让人“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我分明听到了那位一天涯游子“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铿锵誓言。

《滕王阁序》教案(15篇)

《滕王阁序》教案(15篇)

《滕王阁序》教案(1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滕王阁序》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滕王阁序》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2)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及表达方式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鉴赏文中的美丽秋景(2)合作讨论体会分析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3)安排课前预习,试着披文入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敢作敢为、志当高远的精神品质【教学重点】1. 积累文言词语2. 感受文章的内容美和形式美3. 背诵精彩语段【教学难点】理解本文用典的内涵【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步骤1:导入——投影楹联。

“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人物,各有千秋。

”步骤2:此联就赞美了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

诗人王勃针对滕王阁写有《滕王阁诗》和《滕王阁序》。

(投影《滕王阁诗》并齐读、背诵)二、自主·合作·探究【互动设计1】指导诵读并体会文体特点。

①播放孙道临诵读短片。

②体味诵读节奏。

完成方式:学生A组齐读第2段,B组齐读第2段。

发现并总结朗读规律: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

③体味文体特征。

④诵读实践巩固。

学生齐读第4段。

【互动设计2】字句疏通检测与词语积累(诵读与语感作业检测)①解释下列加线词的用法(小组竞答完成,课后完成在草本练习上)A 襟三江而带五湖B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C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D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E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F 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②快速阅读,搜寻、总汇文章中的成语(分男女竞赛完成,于课后完成在草本练习上)参考提示:人杰地灵胜友如云高朋满座腾蛟起凤钟鸣鼎食天高地迥萍水相逢老当益壮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互动设计3】《滕王阁序》原题是《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滕王阁序》》优秀教案

《《滕王阁序》》优秀教案

《滕王阁序》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背诵《滕王阁序》。

(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并欣赏王勃的文学才华和艺术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滕王阁序》。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背诵《滕王阁序》。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王勃的文学才华和艺术风格。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2)典故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滕王阁序》的背景、作者生平等基本知识。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3. 鉴赏法:分析并欣赏《滕王阁序》的文学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王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滕王阁序》的字词、语句、典故等,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3.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滕王阁序》,掌握文中关键词语和典故。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解读《滕王阁序》,分享学习心得。

5. 欣赏与鉴赏:分析并欣赏《滕王阁序》的文学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准确背诵《滕王阁序》。

3. 选择一篇与《滕王阁序》风格相近的古代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分析。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背诵情况:检查学生对《滕王阁序》的背诵效果,评估学生对文本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4. 鉴赏文章:评估学生对《滕王阁序》的鉴赏能力和个人见解。

高二语文教案设计:滕王阁序3篇

高二语文教案设计:滕王阁序3篇

高二语文教案设计:滕王阁序高二语文教案设计:滕王阁序精选3篇(一)教案设计:《滕王阁序》教学目标:1. 了解《滕王阁序》的背景知识,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艺术特点;2. 理解《滕王阁序》的主旨和思想内涵;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滕王阁序》的主题和作者的意图;2. 掌握《滕王阁序》中的艺术特点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整体把握《滕王阁序》的内容和结构;2. 分析《滕王阁序》的修辞手法和语言技巧。

教学准备:1. 课本《滕王阁序》篇章;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滕王阁的图片和简介,向学生介绍滕王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并引导学生谈谈对滕王阁的印象和感受。

Step 2 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1. 学习文中涉及的典故和人物,包括唐玄宗、滕王阁、杨贵妃等。

2. 了解《滕王阁序》是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并介绍骈文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Step 3 整体理解(15分钟)1. 分段解读《滕王阁序》,引导学生理解每一段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 引导学生分析《滕王阁序》的结构特点,如开篇铺垫、承转合一、回旋自联等。

Step 4 修辞手法分析(15分钟)1. 分析《滕王阁序》中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排比、对仗等。

2.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如增强表现力、丰富形象、渲染气氛等。

Step 5 主旨鉴赏(15分钟)1. 引导学生理解《滕王阁序》的主题和思想内涵,包括才华横溢、世事沧桑、政治抱负等。

2. 分组讨论,提炼《滕王阁序》的核心观点和价值取向。

Step 6 深化思考(10分钟)1. 小组展示讨论结果,进行意见交流和互动。

2. 提出一些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如文人精神、个人追求与社会责任等的关系。

Step 7 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多读名篇名句,培养阅读兴趣和审美能力。

扩展活动:1. 探讨《滕王阁序》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组织学生写一篇有关滕王阁的文章。

语文教案-《滕王阁序》教案

语文教案-《滕王阁序》教案

语文教案-《滕王阁序》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滕王阁序》全文。

2.分析《滕王阁序》的艺术特色,体会王勃的写作风格。

3.感受作者对壮丽山河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滕王阁序》的文学价值、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理解并背诵《滕王阁序》全文,分析文章结构。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介绍作者王勃及其作品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滕王阁序》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

2.教师辅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

三、课文分析1.分析文章结构,概括各段内容。

2.着重分析文章中的精彩句子,体会王勃的写作风格。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滕王阁序》的初步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引导学生关注《滕王阁序》中的精彩句子。

二、课文分析1.深入分析文章中的艺术特色,如:骈文、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

2.着重分析文章中的哲理内涵,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哲理。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就文章中的某个句子或段落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四、课文背诵1.学生分组背诵课文,互相检查。

2.教师辅导,帮助学生提高背诵效果。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引导学生关注《滕王阁序》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二、课文分析1.分析文章中的难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

2.着重分析文章中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感悟人生哲理。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就文章中的某个观点或思想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2.布置拓展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王勃及其作品。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引导学生关注《滕王阁序》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二、课文背诵1.学生集体背诵课文,互相检查。

2.教师辅导,帮助学生提高背诵效果。

2.布置拓展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王勃及其作品。

(高二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滕王阁序-教学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滕王阁序-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滕王阁序-教学教案?滕王阁序?教案教学目标:一、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二、学习本文美丽的语言。

三、把握“故〞、“尽〞、“属〞、“即〞等实词的义项,体会“且〞、“矣〞等虚词的用法。

四、背诵课文2~5段。

教法及思路:以诵读法学习本文。

一、读解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

二、指导诵读,留意停顿,通过诵读体会文章美丽的语言。

三、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的义项及虚词的作用。

四、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一、介绍写作背景。

二、疏通文意,通读全文。

教学步骤:一、简介及写作背景,导入课文。

1、:见课下解释①。

老师补充: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2、写作背景:见课下解释①。

老师补充:?新唐书文艺传?记滕王阁诗会为:“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

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

请遂成文,极欢罢。

〞可见当时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语惊四座的情景。

二、通读全文。

1、通读课文,把生字找出来,看解释注音。

2、看解释,粗通文意。

3、集体齐读课文。

要求:分段读,师个别指导正音,节奏校正。

明确:诵读的停顿关系到语气的精确性,本文是骈文,都是偶句,字数或四或六,也少数七字句。

四字句的读法只有一种模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六字句的读法有五种模式:〔1〕、孟学士/词宗;访风景/崇阿。

〔2〕、临/子之长洲;穷/屿之萦回。

〔3〕、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4〕、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

〔5〕、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

七字句读法有四种:〔1〕、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

〔2〕、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

〔3〕、台隍/枕夷夏/之交;秋水/共长天/一色。

〔4〕、都督/阎公/之雅望。

4、熟读课文。

三、作业:背诵课文2~~5段。

其次课时教学重点:一、背诵课文二、重点段落分析教学步骤:一、检查背诵。

《滕王阁序》课堂教案设计

《滕王阁序》课堂教案设计

《滕王阁序》课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滕王阁序》。

(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讲解等方式,表达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3)学会从文本中提炼观点,进行论证和表述。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王勃的才情与气度,激发对文学的热爱。

(2)体会友谊、乡土情怀,培养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滕王阁序》。

(2)理解文中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文中修辞手法及其效果。

2. 教学难点:(1)文中某些生僻词语的解释。

(2)典故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3)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王勃及其《滕王阁序》。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让学生查找生僻词语的含义,理解文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中关键词语和典故。

(2)分享讨论成果,互相学习。

4. 课堂讲解:(1)讲解生僻词语、典故及其背景。

(2)分析文中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欣赏文本。

5. 应用拓展:(1)让学生从文本中提炼观点,进行论证和表述。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与《滕王阁序》相关的作品。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滕王阁序》。

3. 选择一个与《滕王阁序》相关的题材,进行创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创新性等。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滕王阁的图片和相关诗歌,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 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公开课优质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滕王阁序》的背景和历史价值。

1.1.2 分析并欣赏王勃的文学风格和修辞手法。

1.1.3 解读文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滕王阁序》。

1.2.2 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培养爱国情怀。

1.3.2 体会友情、忠诚、谦逊等传统美德,提升个人品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滕王阁序》全文2.2 教学重点:2.2.1 掌握《滕王阁序》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2.2.2 分析王勃的文学风格和修辞手法。

2.3 教学难点:2.3.1 理解文中涉及的典故和历史背景。

2.3.2 深入解读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3.1.1 简介《滕王阁序》的背景和历史价值。

3.1.2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3.2 自主学习3.2.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

3.2.2 学生通过合作探讨,解决生字词和句式问题。

3.3 课堂讲解3.3.1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3.3.2 分析王勃的文学风格和修辞手法。

3.4 深入解读3.4.1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3.4.2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深入解读文本。

3.5 课堂练习3.5.1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5.2 教师点评并解答学生疑问。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4.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评价。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高中语文》课本《滕王阁序》相关内容。

5.2 参考资料:相关学术研究、评论文章、译文等。

教学案例分析: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

教学案例分析: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

教学案例分析: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教案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教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本文将以高中语文《滕王阁序》为教学内容,针对该教案进行分析和讲解,以便更好地帮助教师进行教学。

一、文本解读部分1.文本来源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滕王阁序》的文本来源。

作品是唐代大诗人王勃所作,王勃年少有才,被誉为“文章宗匠”。

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王勃的诗词作品和资料,以让学生对《滕王阁序》的作者有更深的了解。

2.文本背景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滕王阁序》的背景。

作品写于唐贞观四年(630年),是王勃奉旨为吴兴太守时所作。

吴兴是唐代温州的邮亭之地,而滕王阁是吴兴最著名的建筑之一,位于临海市城南。

让学生了解这些背景资料,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滕王阁序》背后的历史与文化背景,进而在学习中更好地感受到作品的魅力。

3.文本结构在了解了《滕王阁序》的背景、来源之后,教师应该带领学生一起学习作品的结构。

从整体上来看,《滕王阁序》分为序跋两部分,共305个字。

“序”部分从自然景色入手,全面生动地描绘吴兴之美,进而点出吴兴“有山、有水、有人家”三大特征,既凸显了吴兴的文化底蕴,又彰显了“共华夏之言,流中夏之美”的意境。

而“跋”部分则表达了王勃游览滕王阁的心境,反映出作者对历史、文化、美的追求。

了解作品的结构,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各部分的特点和作用,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分析文本和运用文本知识。

二、语言运用部分1.修辞手法在学习《滕王阁序》时,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认识作品中重要的修辞手法,例如象征、比喻、排比、夸张、对仗等等。

例如在《滕王阁序》中,“高迈凌云,水漾清波”,用“凌云”来形容高度,“漾清波”来形容水波,显现出吴兴“山水如画”的美景。

理解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对于学生文章的写作和阅读理解都有很大的帮助。

2.语言风格《滕王阁序》在语言风格上非常文雅,采用了古朴、优美、清新的文风。

教师应该带领学生理解并领略这种古典文学的魅力,使学生对历史文化底蕴产生更深的理解和感受。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滕王阁序》全文;(2)了解王勃的生平和文学地位;(3)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4)分析并欣赏本文的语言美和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语文素养;(3)学会通过比较、分析等方法,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以及对人民生活的关心;(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滕王阁序》全文的理解和背诵;2. 王勃的生平和文学地位;3. 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的掌握;4. 文本的语言美和韵律美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滕王阁序》的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2. 文中一些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式的解读;3. 文本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欣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析文本难点;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自学能力;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4. 比较分析法:通过比较不同文本,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王勃的生平和文学地位,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2. 文本解析:讲解课文内容,解析文本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3. 词汇句式讲解:讲解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特点;4. 欣赏与分析:分析并欣赏文本的语言美和韵律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5.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6.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文本解读中的问题;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背诵效果:检查学生对《滕王阁序》的背诵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记忆和表达能力。

《滕王阁序》课堂教案设计

《滕王阁序》课堂教案设计

《滕王阁序》课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滕王阁序》。

(2)理解《滕王阁序》的历史背景、作者王勃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3)分析《滕王阁序》的艺术特色,如对仗、用典、夸张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友情、乡情的真挚情感。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滕王阁序》的背景知识及作者王勃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文本内容的分析与理解。

3. 文本中的艺术特色,如对仗、用典、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文本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

2. 文本的艺术特色及表达技巧的鉴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解析文本中的艺术特色。

3. 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滕王阁序》与其他作品的异同。

五、教学内容1. 导入新课:《滕王阁序》的历史背景及作者王勃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自主学习:让学生朗读并背诵《滕王阁序》。

3. 文本解析:分析文本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 艺术特色分析:对文本中的对仗、用典、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讲解和示例。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滕王阁序》的艺术魅力。

6.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欣赏《滕王阁序》的艺术魅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六、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滕王阁序》的历史背景及作者王勃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自主学习:让学生朗读并背诵《滕王阁序》。

3. 文本解析:分析文本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 艺术特色分析:对文本中的对仗、用典、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讲解和示例。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滕王阁序》全文。

2.领悟王勃的写作风格及修辞手法。

3.感受作者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滕王阁序》的内容及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王勃的写作技巧及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邀请学生分享对王勃的了解,如生平、作品等。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骈文,如《兰亭集序》等。

二、文本解读1.让学生自读《滕王阁序》,感受文章的节奏与韵律。

2.教师逐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3.分析文章结构,了解文章的起承转合。

第二课时三、写作风格与修辞手法1.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对偶句,体会对偶的修辞效果。

2.分析王勃的写作风格,如雄浑、华丽等。

3.引导学生关注王勃运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地方,体会其表达效果。

四、情感分析1.让学生谈谈自己阅读《滕王阁序》时的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之情。

3.分析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政治抱负和个人情感。

第三课时五、课堂讨论(1)作者为什么在文中提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2)如何理解“落霞”与“孤鹜”的象征意义?(3)文章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王勃的写作技巧?第四课时六、巩固练习1.让学生默写《滕王阁序》全文。

(1)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分别有什么作用?(2)文章中的对偶句有哪些特点?(3)王勃在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七、作业布置1.背诵《滕王阁序》全文。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滕王阁序》,让学生领略了王勃的写作才华和修辞技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三、写作风格与修辞手法1.对话引入:师:同学们,你们在阅读《滕王阁序》时,有没有发现一些句子读起来特别顺口,有一种对称的美感?生1:有的,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师:很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对偶修辞。

高三语文《滕王阁序》教案滕王阁序教案设计

高三语文《滕王阁序》教案滕王阁序教案设计

高三语文《滕王阁序》教案滕王阁序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滕王阁序》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

2.掌握文章的结构特点、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提高学生欣赏骈文、古文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掌握骈文的特点和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骈文的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介绍《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及其生平事迹。

2.讲述《滕王阁序》的成文背景和文学价值。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2.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划分层次。

三、课堂讲解1.讲解《滕王阁序》的文学特点:骈文、对仗、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

2.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抒发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点问题。

2.教师点评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课文解析1.逐段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2.讲解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

三、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堂讲解,完成相关练习题。

2.教师批改并反馈学生的作业。

四、拓展延伸1.介绍其他著名的骈文作品,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骈文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第三课时一、复习回顾1.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课堂讨论1.学生就《滕王阁序》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进行讨论。

2.教师点评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课堂小结2.强调《滕王阁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四、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第四课时一、复习回顾1.复习前几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滕王阁序》的朗读比赛。

2.教师点评并颁发奖品。

三、课堂小结2.强调《滕王阁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四、课后作业1.深入阅读《滕王阁序》,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和思想内涵。

《滕王阁序》教案教学设计

《滕王阁序》教案教学设计

《滕王阁序》教案教学设计教案:《滕王阁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文学赏析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审美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其能够对课文进行深入思考。

三、教学准备:课文《滕王阁序》、多媒体教学课件、PPT、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利用多媒体教学或PPT,展示与《滕王阁序》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背景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自由谈话,了解他们对古代文学的看法。

第二步:了解背景(15分钟)1.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并回答以下问题:滕王阁有什么特殊的意义?为什么要写滕王阁?2.讲解滕王阁的历史背景:滕王阁是南宋时期诗人王之涣为北宋文宗赵佶所建,在滕州(今山东枣庄)。

3.通过PPT或黑板,介绍王之涣的生平与文学成就。

第三步:阅读课文(20分钟)1.骨干班学生分组逐段朗读和翻译难词,其他同学跟读和理解课文。

2.引导学生注意课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并让他们寻找诗句中的意象和感悟。

3.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让学生理解诗人王之涣对滕王阁的赞美。

第四步:文学赏析(25分钟)1.引导学生分析《滕王阁序》的结构和表达手法,让他们能够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2.引导学生思考滕王阁序背后传递的文化价值观。

3.让学生自由发挥,谈论他们对滕王阁序的理解和感受。

第五步:拓展延伸(15分钟)1.让学生了解《滕王阁序》在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并与当代社会进行比较。

2.鼓励学生尝试写一篇类似滕王阁序的文章,表达他们的情感与思考。

第六步:小结(5分钟)1.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课文的要点与自己的收获。

2.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思考和理解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1.通过多媒体教学和PPT的引导,成功激发了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2.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灵活调整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滕王阁序》教案

《滕王阁序》教案

《滕王阁序》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滕王阁序》全文。

2.分析文章的结构布局、修辞手法及语言特色。

3.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内容,背诵名句。

2.难点:分析文章的结构布局、修辞手法及语言特色。

三、教学过程1.导入以“滕王阁”为话题,引导学生讲述自己了解的滕王阁。

介绍作者王勃及《滕王阁序》的背景。

2.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把握文章大意。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3.分析课文分析文章的结构布局,如总分总的结构。

分析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对偶等。

分析语言特色,如骈文的特点。

4.精讲课文讲解名句,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

分析文章的情感变化,如从赞美滕王阁到抒发个人感慨。

5.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说明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文章的美。

6.课堂小结强调《滕王阁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7.作业布置背诵课文。

写一篇短文,介绍自己了解的滕王阁。

四、教学反思1.课堂氛围: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图片等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

3.教学效果:通过课堂小结,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滕王阁,了解其历史文化。

2.阅读其他骈文,比较其与《滕王阁序》的异同。

3.学习其他古代散文,提高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提问等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3.期末考试:通过考试,评价学生对《滕王阁序》的掌握程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领略到《滕王阁序》的美,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同时,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背诵《滕王阁序》全文:通过分句背诵、接力背诵等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全文。

《滕王阁序》课堂教案设计

《滕王阁序》课堂教案设计

《滕王阁序》课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滕王阁序》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2)能够分析并欣赏王勃的文学成就和风格;(3)能够概括并阐述《滕王阁序》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2)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3)通过演讲、写作等实践形式,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感受王勃的文学才华和人格魅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卓越、追求真理。

二、教学重点1. 《滕王阁序》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2. 王勃的文学成就和风格;3. 《滕王阁序》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三、教学难点1. 《滕王阁序》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2. 对王勃的文学成就和风格的鉴赏;3. 对《滕王阁序》的主要内容和主题的阐述。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滕王阁序》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阐述王勃的文学成就和风格;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理解并掌握文言文词汇和句式;3. 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合作,分析、比较、归纳《滕王阁序》的主要内容和主题;4. 实践法:学生进行演讲、写作等实践形式,提升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王勃的生平和文学成就,激发学生对《滕王阁序》的兴趣;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理解并掌握文言文词汇和句式;3. 讲解分析: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阐述王勃的文学成就和风格;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合作,分析、比较、归纳《滕王阁序》的主要内容和主题;5. 实践环节:学生进行演讲、写作等实践形式,提升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2.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检查学生对《滕王阁序》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掌握程度;3. 能力培养: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和实践环节中的分析、比较、归纳和表达能力;4. 作业和测试:通过布置作业和进行测试,了解学生对《滕王阁序》主要内容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滕王阁序》》教案

《《滕王阁序》》教案

《滕王阁序》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滕王阁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能够朗读、背诵并赏析《滕王阁序》。

(3)能够分析王勃的文学成就和文学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滕王阁序》。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会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滕王阁序》的字词释义和文意理解。

2. 王勃的文学成就和文学风格。

3. 赏析《滕王阁序》中的精彩语句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滕王阁序》的古代文言文阅读和理解。

2. 分析《滕王阁序》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引导学生感受王勃的文学魅力和爱国情怀。

1. 教师准备《滕王阁序》的原文和相关注释、译文。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文学鉴赏方法。

3.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PPT、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王勃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引导学生关注《滕王阁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滕王阁序》,理解文意。

(2)学生合作探讨,解决字词释义和文意理解的问题。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滕王阁序》的字词释义和文意理解。

(2)教师分析王勃的文学成就和文学风格。

4. 赏析与讨论:(1)学生赏析《滕王阁序》中的精彩语句和修辞手法。

(2)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2)强调《滕王阁序》的文化价值和文学魅力。

6. 课后作业:(1)学生背诵《滕王阁序》。

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滕王阁序》的文化内涵。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词句为例,分析王勃的文学风格和修辞手法。

《滕王阁序》课堂教案设计

《滕王阁序》课堂教案设计

《滕王阁序》课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滕王阁序》。

(2)理解《滕王阁序》的文言文表达方式和文学特点。

(3)了解王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滕王阁序》的篇章结构。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王勃的才情与气度,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2)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尊重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练朗读和背诵《滕王阁序》。

(2)理解《滕王阁序》的文言文表达方式和文学特点。

(3)了解王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2)分析《滕王阁序》的篇章结构。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王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对《滕王阁序》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滕王阁序》。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析《滕王阁序》的篇章结构。

(2)探讨王勃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4. 教师讲解:(1)讲解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2)解析《滕王阁序》的文学价值。

5.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翻译练习。

(2)学生进行作文创作,尝试运用《滕王阁序》的写作手法。

6.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知识面。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滕王阁序》。

2. 分析《滕王阁序》的篇章结构,写一篇短文。

3.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王勃的其他作品,与同学交流。

1. 学生朗读和背诵《滕王阁序》的情况。

2. 学生对《滕王阁序》的文言文词汇理解和运用情况。

3. 学生对王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程度。

4.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度和思考深度。

5. 学生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滕王阁序》的内涵和外延。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王勃的生平和创作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文学成就。

《滕王阁序》合作讨论式教学设计

《滕王阁序》合作讨论式教学设计

《滕王阁序》合作讨论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研读《滕王阁序》,掌握骈文重点语句的内涵,理解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过程和方法:通过讨论、对重点语段和课外文本的赏析,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内外文本的欣赏,使学生理解诗文内涵,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涵养人文精神。

二、教学过程1.直接导入,述人解题领读教师明确王勃“初唐四杰”身份、滕王阁址(江西南昌)和作序缘由(重九雅会,各赋诗文),逐句领读第一段。

学生自读,齐读,分享诵读感受。

教师备答:整体对偶,四、六字句式为主,齐整匀称,音节铿锵,音韵流畅。

教师提问:骈文兴起于六朝,早期的骈文重形式轻内容,偏向华美繁复一路。

郭沫若评价骈文时说:“这种文体讲求对偶和声律,使用很多典故,堆砌词藻,意少词多,在表达思想内容方面受到很多限制。

”然而,“意少”并不是没有意义,以第一段为例,作者王勃还是传达了一些主要的信息,请同学们试作梳理概括。

学生独立思考,归纳答案,教师正误。

师生讨论首段内容。

教师明确:前三句写地理环境,中间三句为过渡,顺势引出后三句夸耀杰出人物,最后一句承前总结“名区”、“胜饯”,并提及自身,为自述情怀蓄势。

师生对话中,教师有侧重地介绍星宿分野,关联《蜀道难》“扪参历井”句;补充陈蕃“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澄清天下之志;适时说明王勃犯罪,并累及父亲贬官之故事;亦可穿插都督阎公本意展示女婿孟学士宿构之传闻。

(设计意图:领读以提高学生感受骈文文体特色的能力,阐述用典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史实,这都是随文教学的一种体现。

让知识点在常规课堂中随文教学,可以把僵化知识点活,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2.领略美景,感悟壮观热闹教师领读二、三、四段,注意正音。

学生自读,齐读。

用自己语言描写其中的壮美风景,交流分享。

教师明确描写物象:深秋、水潭、远山、阁道、汀渚、宫殿、山原、川泽、房屋、天气、长空、渔歌、雁鸣、箫声、歌声、俊杰。

高中语文 建构对话式语文课堂《滕王阁序》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语文 建构对话式语文课堂《滕王阁序》教学案例分析

建构对话式语文课堂?滕王阁序?教学案例分析【案例背景】?滕王阁序?是千古传唱的奇文、妙文。

但同时又是教学中的难文硬文。

它是骈文的优秀篇章,但用典多,文辞简奥的特点又往往给学生的诵读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为此,要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注释,疏通文意;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地方,催促学生查找有关词典资料以加深理解。

这些工作在学生课前预习中做了充分而必要的强调。

考虑到理科班学生在下面查资料的积极性不高,直接给出预习题目。

学习中,充分利用本文句式对偶、音韵和谐、辞采华美等特点,加强理解和诵读。

诵读时,除了注意句式的错落变化,还注意每个句子节奏的划分。

文意的理解重点放在第五段所运用的几个典故的含义和作用。

实词的理解,利用句式特点加以体会。

深入探究的问题放在作者情感的变化以及对写景和抒情名句的鉴赏上。

【案例题旨】传统的语文教学几乎是教师一个人的独白,教师的讲解和灌输替代了学生的思考和发言,所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缺少主动性和自主性,完全是被动式接受和机械式记忆。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要求建构对话式语文课堂。

在“对话式〞语文课堂中,教师与学生间不再是那种传授与接收、灌输与接受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一种精神性对话交流关系。

在课堂对话的气氛中,教师和学生都处于自由开放的精神状态,可以不受教师预设问题和固有概念的束缚,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在交流意见的同时,提升自己已有的感受和认识,从而到达一个更高更深层次的理解。

而古代散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

如何在学生自主解决文章字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的根底上进行深层次对话式交流和探讨是本案例思考的核心问题。

【案例过程】第一课时一、布置学生课前预习1、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并归纳文章的字词。

2、整理这篇文章涉及到的历史典故。

3、了解有关滕王阁的历史传说,丰富文化知识。

3、回忆“序〞的文体知识,将?兰亭集序?温习一遍。

4、试着梳理文中作者情感变化的脉络,联系作者的身世理解作者兴悲之由并将这种情感的变化和?兰亭集序?中王羲之情感的变化进行比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构对话式语文课堂《滕王阁序》教学案例分析【案例背景】《滕王阁序》是千古传唱的奇文、妙文。

但同时又是教学中的难文硬文。

它是骈文的优秀篇章,但用典多,文辞简奥的特点又往往给学生的诵读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为此,要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注释,疏通文意;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地方,督促学生查找有关词典资料以加深理解。

这些工作在学生课前预习中做了充分而必要的强调。

考虑到理科班学生在下面查资料的积极性不高,直接给出预习题目。

学习中,充分利用本文句式对偶、音韵和谐、辞采华美等特点,加强理解和诵读。

诵读时,除了注意句式的错落变化,还注意每个句子节奏的划分。

文意的理解重点放在第五段所运用的几个典故的含义和作用。

实词的理解,利用句式特点加以体会。

深入探究的问题放在作者情感的变化以及对写景和抒情名句的鉴赏上。

【案例题旨】传统的语文教学几乎是教师一个人的独白,教师的讲解和灌输替代了学生的思考和发言,所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缺少主动性和自主性,完全是被动式接受和机械式记忆。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要求建构对话式语文课堂。

在“对话式”语文课堂中,教师与学生间不再是那种传授与接收、灌输与接受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一种精神性对话交流关系。

在课堂对话的氛围中,教师和学生都处于自由开放的精神状态,可以不受教师预设问题和固有概念的束缚,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在交流意见的同时,提升自己已有的感受和认识,从而达到一个更高更深层次的理解。

而古代散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

如何在学生自主解决文章字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对话式交流和探讨是本案例思考的核心问题。

【案例过程】第一课时一、布置学生课前预习1、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并归纳文章的字词。

2、整理这篇文章涉及到的历史典故。

3、了解有关滕王阁的历史传说,丰富文化知识。

3、回顾“序”的文体知识,将《兰亭集序》温习一遍。

4、试着梳理文中作者情感变化的脉络,联系作者的身世理解作者兴悲之由并将这种情感的变化和《兰亭集序》中王羲之情感的变化进行比较。

5.找出文中写景或抒情深深打动你的句子进行分析。

说明:这一步旨在引导和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

面对教材,学生不应该是等着老师来教学,来给他一个模板式的记忆内容。

而是在不带着任何先入为主的观念的前提下自主地和文本对话。

在和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注重自己的感受、经历和体验,为后面师生对话以及生生对话打下基础。

这一步相当重要。

二、作者和解题:请学生介绍王勃的生平事迹,教师明确:1、王勃14岁应举及第,受朝散郎。

为沛王侍读时因撰写《檄英王鸡》而被逐。

入蜀补虢州参军时又因擅杀官奴曹达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2、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

亦称“初唐四杰”。

3、解题:(1)王勃和《滕王阁序》: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

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

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

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

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

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

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

听说王勃开首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

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

等听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

《唐才子传》则记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2)序:序的概念和种类(3)四大名楼: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有些景观因为历史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意义。

例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鹳雀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楼、范文正公感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

它们因为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名扬天下,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

说明:这一步主要是学生展示课前所学,进行学生之间的对话,另外学生的预习成果得到认可,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三、第一环节:朗读:第一次朗读听学生读,正字音,明句读。

第二次朗读要求体会音韵美。

第三次朗读注意体会意境美即文中的美景和作者的情感。

教师点明文体特点及文章运用的变化多端的句式。

说明:以朗读加深对课文的体会,通过“读”了解文体特点和散文的韵律之美。

这是学生和文本的直接对话,也是学生和文本的浅层次感性对话。

在朗读中,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对文章有一个朦胧的感性认识,尽管学生现在还说不出来文章好在何处,但通过前面作者写此文具体过程的介绍和自己的朗读,有了“千古美文”的感觉,并且心中有了对文章的浓烈的喜爱之情,对王勃的才学有了钦佩之情。

这样后面深入文章内容的探讨才是真正的学生和老师的对话。

而不是老师的一味灌输。

四、第二环节:理清思路本文全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此序当为赠序而非书序。

聚散之因缘,登高之见闻,贤主嘉宾之寒暄,旧识新交之志趣等都是赠序之应有之义。

如何立意寓旨,如何取舍结构,则颇见为文之功底。

王勃天生才智,宛如妙手偶得。

统观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步步递进,紧扣题意。

文因饯别而作,但对于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这就脱去了一般饯别文章颂扬、应酬的窠臼,辟出了自家新径。

结构图:第一段:扣“洪府”,地势雄伟、物产珍异、人才杰出、宾主尊贵第二、三段:扣“秋日登阁”,楼阁壮丽、山川胜景,秋景特色,流光溢彩第四、五段:扣“饯”,宴会胜况,人生遇合借古勉今,穷且益坚第六、七段:扣“别”,自叙遭际,谢主引宾说明:此步骤重在加强学生和文本的对话。

在学生充分自由朗读的前提下,让学生试着理清文章的思路。

这实际上是缘着作者的文字追踪作者的所思所想。

因为作者的思路也是决定作者为文高下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篇文章能否脱颖而出,能否成为传诵千古的奇文、妙文,也要看它是否有不落窠臼的框架结构。

行文思路可以说是文章的框架,是一座高楼的外在的结构支架。

坟头一样的丘陵是无法突现出高楼峻阁的轩昂气势的。

所以作者胸中有丘壑、有山川、有高原,还需与之相应的地基在。

五、第三环节:通过以上的分析,再让学生齐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的语言,探讨胜地、胜友、胜景及作者情感的变化。

自由讨论:1、作者笔下的山川楼阁景物有怎样的特点?2、作者写了怎样的宴会盛况?3、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4、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说明:这一步骤重在给时间让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对话。

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挖掘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进而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学生和文本的对话。

六、第四环节:布置作业课下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写景或抒情的句子加以分析,另外由本篇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联系其他的写水天相接景象的句子进行比较性鉴赏。

第二课时一、鉴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此句是传诵千古的名句,也是本文最为闪光的一句。

相传都督阎某拂袖而去后,闻此句矍然而起,说:“此真天才,当传不朽矣。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一诗句中展示的画面。

注意意境和谐美,想象要自然生动,色彩要明丽。

教师总结:落霞自天而下,孤鹜自下而上,故曰齐飞;秋水碧而连天,长天净而映水,故曰一色。

2、前人写水天(或天地)相接景象的句子很多,阅读下面句子说说王勃的句子好在哪里。

即云似岭,望水若天。

(袁宏《东征赋》)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吴均《与朱元思书》)天与水兮相逼,山与云兮共色。

(萧绎《荡妇秋思赋》)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庾信《马射赋》)旌旗共云汉齐高,锋锷同霜天比净。

(释僧懿《平心露布》)教师明确:王勃把这种景象用对偶句的下句来表现,描绘出一个旷远的背景,在这水天一色的一片青碧之中,点缀以红霞、野鸭,构成色彩明丽的画面。

3、前人又曾指出,王勃的句法出自“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庾信《马射赋》),试比较一下两句的高低。

“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庾信《马射赋》)显得雕琢造作,意境也不如王勃的优美动人。

庾信的落花与马射队伍中绘着芝草的车盖齐飞,联想欠自然。

王勃写红霞在天上飘动,野鸭在红霞中翱翔,造成蓝天上一红一白的色彩对照;无生命的晚霞与有生命的飞鸟并举,构成的画面更为明丽鲜活,超出前人甚远。

二、分析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在鉴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个句子的时候,有一个同学提出:为什么落霞是与孤鹜而不是群鹜齐飞呢?我们在许多图片资料中看到的都是许多只鸭子一起在晚霞中高低错落地飞着。

这种描写是不是和实际景象不符呢?这个问题提得很好。

实际上我们再看接下来的一句:“渔舟唱晚,响穷澎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这其中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一种伤感。

为什么色彩明丽的景色背后有着灰暗的底色?有人说对失意人生的悲叹是这篇文章的本质。

可以说,王勃在最初表现出来的逸兴只是斯时斯地的感触,真的是“躬逢盛宴”而已,最后对宾主的客套寒暄也是表面文章,对《滕王阁序》而言,这些均不足观。

足观的是“失路之人”在强烈的渴望“望长安于日下”,在热切的盼望“奉宣室以何年”;足观的是“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之人,在痛苦又慷慨地自己给自己加油鼓劲呐喊助威,“老当益壮”“穷且益坚”;足观的是“有怀投笔”者“无路请缨”,只好“奉晨昏于万里”,无奈到绝望。

只有体会笑脸背后不堪回首的坎坷经历,年轻背后的沧桑,辉煌后的伤痕。

这样的情感才是最真的,这样的千古同悲才是文章真正的魅力所在。

说明:这一部分是学生在充分感悟文章思想内容的前提下和老师之间的对话。

这种深层次的对话是非常难得的。

也是需要学生在理解文章和梳理自己的思想进而组织自己的语言方面付出相当大的心力才能实现的。

教师通过提供解读的平台,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写给王勃,一两句话均可。

说明:让学生给王勃写两句话,与其说是让学生跨越时空和王勃进行对话,毋宁说是学生在理解深思了文章内容后的一种自我对话。

【案例分析】本案例力图体现“对话式课堂”的教学理念。

笔者认为值得肯定的地方有:首先,学生的课前预习在老师的题目指引下有明确的方向,能将预习工作落到实处。

另外课外资料的搜集也能在老师的指引下切实有效地进行。

这为学生实现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对话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其次,课堂交流的过程中老师不再是传授者,而是凝听者和参与者。

这营造了平等的开放的课堂氛围。

尤其是在互相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学生提出了非常有创造性的有探讨价值的问题。

这应当是课堂的一个师生的深层次对话,也是学生真正积极思考问题的一个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