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误解”颜回

合集下载

吕氏春秋·审分览·任数

吕氏春秋·审分览·任数

故知非难也, 故知非难也 , 孔子之所知人难 也 。 所以,对一个人有所知并不难, 所以,对一个人有所知并不难, 掌握知人之术就难了。 掌握知人之术就难了。
【翻译】 翻译】 孔子被困在陈国、蔡国之间,只能吃些没有米粒的野菜,七天没有吃粮 孔子被困在陈国、蔡国之间,只能吃些没有米粒的野菜, 孔子白天躺着睡觉。颜回去讨米,讨到米后烧火做饭,饭快要熟了, 食。孔子白天躺着睡觉。颜回去讨米,讨到米后烧火做饭,饭快要熟了,孔 子望见颜回抓取锅里的饭吃。过了一会,饭熟了, 子望见颜回抓取锅里的饭吃。过了一会,饭熟了,颜回谒见孔子并且献上饭 孔子假装没有看见颜回抓饭吃,起身说: 今天我梦见了先君, 食。孔子假装没有看见颜回抓饭吃,起身说:“今天我梦见了先君,把饭食 弄干净了然后祭祀先君。 颜回回答说: 不行。刚才烟尘掉到锅里, 弄干净了然后祭祀先君。”颜回回答说:“不行。刚才烟尘掉到锅里,扔掉 沾着烟尘的食物不吉利,所以我抓出来吃掉了。” 沾着烟尘的食物不吉利,所以我抓出来吃掉了。
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 孔子叹曰: 所信者目也, 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 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 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恃:依靠 信:相信 孔子叹息着说: 所相信的是眼睛, 孔子叹息着说:“所相信的是眼睛, 可是眼睛看到的还是不可以相信; 可是眼睛看到的还是不可以相信;所 依靠的是心, 依靠的是心,可是心里揣度的还不足 以依靠。学生们记住: 以依靠。学生们记住:了解人本来就 不容易呀。 不容易呀。”
写作背景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在吕不韦任秦国丞相期间 编写的。 编写的。吕不韦开始任丞相在秦庄襄王元 249),罢相在始皇十年( 237), ),罢相在始皇十年 年(前249),罢相在始皇十年(前237), 正是秦统一全国的前夜。 正是秦统一全国的前夜。当时秦的变法已 有百年历史, 有百年历史,但六国中反对变法的大有人 秦始皇三十三年( 214) 焚书” 在。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焚书”, 就是由齐人淳于越提出“师古”引起的。 就是由齐人淳于越提出“师古”引起的。 文章就是针对 这篇文章就是针对“师古”的主张写的。 这篇文章就是针对“师古”的主张写的。

孔子最喜欢的弟子为什么是颜回

孔子最喜欢的弟子为什么是颜回

孔子最喜欢的弟子为什么是颜回颜回是孔子三千弟子中得到老师夸奖最多的学生,也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那么孔子最喜欢的学生为什么是颜回?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最喜欢的学生为什么是颜回,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最喜欢的弟子为什么是颜回首先颜回是一个非常好学的学生,凡事老师一般都是喜欢好学的学生,从颜回死后孔子痛哭说,颜回死后就再也没有像颜回那么好的学生了。

可见作为学生颜回是非常好学的。

颜回不仅仅学习刻苦,同时也是非常聪明的,但是颜回的聪明往往表现为对孔子思想的理解上一点就透,甚至是做到活学活用,但是往往表现的有点大智若愚。

孔子就曾经说:“回也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贡也称赞颜回聪明,说颜回是“以一知十”而自己却只能是“以一知二”,一个学生既好学又聪明,怎么能不得到老师的喜欢呢?再者颜回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最坚定的支持者。

孔子周游列国寻找实现自己理想的国家的时候一直没有找到,被困在山野里,七天七夜没有吃一粒米,于是很多学生对孔子的儒家思想产生了怀疑,甚至是子游与子贡这样的大弟子也动摇了,只有颜回是孔子坚定的支持者,颜回认为老师的大道不行是因为那个世道出现了问题,“不容然后见君子”,也就是说君子之道在混乱的世界里得不到应用,不是君子不好,而是因为世道不好。

这样一个理解自己的坚定的支持者,孔子能不喜欢?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颜回是一个按照孔子所教导的儒家思想要求自己的人,可以说完全符合了孔子对于“仁”的要求,所以孔子毫不吝惜的将“仁”归于颜回,这样一个按照孔子的价值观塑造自己的颜回,孔子能不喜欢?孔子对颜回的评价孔子是颜回的老师,颜回十三岁的时候入孔子之门学习,颜回的一生之中都是在孔子的身边度过的,只有人生的最后两年有余生活所迫独自开堂讲学,但是仅仅短短的两年时间就去世了,可以说孔子对于颜回的了解是非常透彻的,在颜回跟随孔子的25年里,孔子多次对颜回做出夸奖,颜回是唯一的。

首先最著名的对颜回的评价就是孔子的那句“贤哉回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颜回贤德啊!孔子作为一代宗师,门生三千,独独对没有任何政绩,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业的颜回做出如此的评价可见其观点是与我们今天的很多世俗看法非常不同的。

孔子评价弟子颜回的下一句

孔子评价弟子颜回的下一句

孔子评价弟子颜回的下一句在孔子的诸多弟子中,颜回被誉为是最得孔子心的一位。

他不仅聪明才智,而且品德高尚、操守正直,是孔子心目中的贤人。

然而,颜回在孔子的眼中,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呢?如果孔子要继续评价他,下一句该怎么说呢?首先,我们需要知道颜回的一些背景信息。

颜回,字子渊,是孔子的弟子之一。

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但是他的聪明才智和勤奋不懈,使得他能够跟随孔子学习,并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学者和政治家。

颜回和孔子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孔子曾经称赞颜回是“吾之子也”,并叮嘱他要在学术和品德方面尽力而为。

然而,颜回在孔子的眼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颜回的学问虽然很高,但是他的才气却不够出众。

在一次与其他弟子的辩论中,颜回败给了孔子的另一位弟子曾参。

孔子对颜回的评价是:“回也不愧为吾之弟子,鲁国有三杰,而回为一焉。

可谓知之矣。

然汝其勉之!”。

这句话虽然表扬了颜回的学问,但也暗示了他的才气不足。

其次,颜回在为政方面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孔子曾经问颜回:“汝知人之难者乎?”颜回回答:“不知也。

”孔子继续问道:“知之者有六,君子不居则失民心;不信则无以立。

”孔子这番话意味深长,暗示着颜回在为政方面的不足之处。

颜回虽然有高尚的品德和操守,但是他似乎缺乏一些为政的智慧和技巧。

如果孔子要继续评价颜回,下一句可能会是:“回之才虽高,而显于众者不多;为政之道虽可慕,而知人之难未能尽熟。

汝其勉之,加强才学,深刻为政之道,方可成为一位真正的君子。

”总之,颜回是孔子心目中的得力弟子,但是他的才气和为政之道还有待加强。

如果颜回能够不断努力,加强自己的才学和为政之道,那么他一定可以成为一位真正的君子,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对孔子一位学生的看法——颜回

对孔子一位学生的看法——颜回

说到孔子的学生,大家都知道:孔门弟子三千,达者七十二人。

而在这么多人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颜回了,因为他是孔子最为得意的弟子。

在孔子看来,似乎颜回的所思所想,无一不是值得表示赞赏的。

在短短一部《论语》中,记载的关于孔子对颜回的夸奖,就有十几处之多。

那么,颜回到底是何方神圣,能够受到孔子如此的厚爱,让孔子对其赞不绝口呢?孔子曾很有感慨的评价颜回说:“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回有君子之道四焉。

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得禄,真于持身。

”由此看来,正是颜回的苦学勤奋以及慎思、为孝品德,才使得孔子曾多次在不同场合从不同角度高度评价颜回。

在这里,孔子主要对颜回全身心投入又善于反躬思考的学习方法给予了赞赏性评价。

但全然如此吗?要知道,在孔子的学生中,比颜回有才能的还有很多。

孔子门下最出色的弟子,甚至可以说青出于蓝的弟子——子贡。

子贡本来与颜回一样,非常贫困,甚至比颜回还要贫困,可是他不接受命运的安排,通过经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成了富甲一方的人物。

他的事迹被司马迁写入了《货殖列传》。

子贡还是一名成功的纵横家和外交家,即使是孔子在这方面也要甘拜下风。

子贡还是一名成功的政治家,他在从政后升至齐国大夫的高位。

即使在论语一书当中,子贡出现的次数是最多的,他也是除孔子之外对儒家学派的发展做出最大贡献的人物。

然而,孔子却并没有中意子贡,甚至对子贡多有贬斥之意。

所以孔子对颜回的偏爱,必然还有其他深层次的原因。

我们知道,孔子生活的时代,是一个诸侯割据争霸的时代,当时各诸侯国为了争夺地盘、人口和统治权,展开了激烈的纷争,于是各学派对当时的社会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从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孔子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总结出了自己的学说。

但孔子的思想是“仁”、“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

这在当时肉弱食强的社会里是条不顺应发展的主张,因此在当时并不为各诸侯所接受。

尽管孔子曾非常自信地宣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33)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33)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一(含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乙)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

颜回索米,得而焚之,几熟。

孔子望见颜回攫取其甑中而食之。

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

孔子佯为不见之。

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

”颜回对曰:“不可。

向者煤室入甑中,弃食不详,回攫而饭之。

”孔子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

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①陈蔡:春秋时陈国和蔡国。

②藜:野草,这里指野菜。

羹:汤。

③索:找。

④几:差不多。

⑤甑(zèng)古代器具,似今日之蒸笼。

⑥向:刚才。

⑦室:煤灰。

30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人不堪.其忧堪:(2)昼寝.寝:(3)孔子佯.为不见之佯:(4)弃.食不详弃:301.下列句子中与“得而焚之”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B.择其善者而从之C.俄而雪骤D.学而不思则罔30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孔子望见颜回攫取其甑中而食之303.(甲)(乙)两段文字中,孔子对颜回分别有什么看法?304.(乙)文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答案】300.(1)堪:能忍受。

(2)寝:睡觉。

(3)佯:假装。

(4)弃:扔掉。

301.B302.(1)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2)孔子看到颜回用手从锅里抓出了一点饭自己先吃掉了。

303.【甲】文中孔子大加赞扬颜回“贤”的高尚品质,【乙】文中孔子看到颜回用手抓吃米饭,怀疑他的品质。

304.①要深入了解一个人并不容易,只凭表面现象判断他人优劣往往会出差错。

②如果只凭眼见与经验,很多时候我们就会看不清事情的真相,无形中就会产生很多的误解,对“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对“事”造成错误判断。

[孔子误会颜回的故事]孔子与颜回杀妻的故事

[孔子误会颜回的故事]孔子与颜回杀妻的故事

[孔子(kǒnɡ zǐ)误会颜回的故事]孔子与颜回杀妻的故事孔子(kǒnɡ zǐ)与颜回杀妻的故事篇1:关于孔子的故事孔子(kǒnɡ zǐ)三月不知肉味的故事孔子一直(yīzhí)是后世人景仰的对象,他常常被后人供奉于庙堂之上,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wàn shì shī biǎo)“。

他是圣人,是高呼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一生挚友;是〞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的鹤发老者;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逊学者。

他是平凡人,又是如此伟大。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先世系宋国贵族。

其祖上是孔防叔,宋襄公八世孙,畏惧宋大夫华督的逼迫,而奔波到了鲁国。

防叔生伯夏,佰夏生叔梁纥,梁纥为鲁国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

纥于颜氏女野合生孔子。

〞作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身处乱世却能够坚持践行自己的主张,孔子的精神和勇气实在是令人佩服。

古来圣贤皆寂寞,他们异于常人之处就是要承受常人不能忍受的孤寂和苦闷,就算千夫所指,就算穷途末路,也要坚持把“仁〞推行到底。

孔子生于礼崩乐坏的年代,他为了让更多的穷人孩子能够读书,在年轻的时候建立了第一所私学,广招学徒,一时之间竟也誉满乡里,成为德高望重的万世之师。

春秋战国时期,国家间战乱连连国家尚且不能自保,人民自然处于水深炽热之中。

生存的第一条件是食物,粮食对于战乱中的人民是极其珍贵的,连饭都吃不起何谈国家政治。

因此,肉对孔子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孔子受学生,学费就是“束修〞,也就是肉干。

要知道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春秋战国,能吃到粗茶淡饭已经很不错了,能吃到鱼、肉更是难上加难。

既然如此,又是什么原因让孔子三月不知肉滋味据《论语》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在齐国,听到舜的音乐“韶〞,三月不知肉味。

这里并不是说,孔子失去了味觉和嗅觉,更不是他三个月不知道肉放在哪里,找不到肉吃,以致不知道肉的味道。

颜回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颜回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颜回有哪些优秀的品质颜回是孔子三千弟子中得到老师夸奖最多的学生,也是追随孔子时间最长的学生,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位列七十二贤之首,孔子毫不吝惜的将“仁”和“贤”归于颜回,可以说评价之高在其弟子中是绝无仅有的,颜回也得到了历代的统治者的推崇,颜回虽然是生前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成绩,死后却是荣宠万千,让人慨叹。

颜回首先是一个仁德的人,是一个贤德的人,但是无论是仁德还是贤德都是比较大的一个词语,可以根据一些小事来看其具体的表现,来总结其品质。

首先是知错就改,颜回输冠就讲述了颜回对孔子产生了误会,但是知道自己错了之后,颜回立即对孔子跪拜认错,可见其知错能改,同时孔子评价颜回“不贰过”也说明了颜回知错能改。

另外颜回还是一个尊师重道的人,颜回对孔子的评价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可见其对孔子的崇拜之情,也可以见其对孔子是尊重的,对知识的学习是刻苦的。

颜回死后,孔子泪流满面地说,再也没有颜回这样的学生了。

颜回是最容易学的学生。

孔子也评价过颜回,说颜回讲课时总是沉默寡言,以为他很笨,但后来发现颜回不仅能领会孔子的精神,还能把它发挥得淋漓尽致。

从这里可以看出,颜回是一个非常好学的学生,天赋非常高。

评价颜回的最著名的一句话现在经常还在人们的口头上传播的就是孔子说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颜回的生活清贫,但是却能够做到安贫乐道,不会因为贫困而烦恼,而不愉快。

最后总结一下,颜回是一个称得上是一代大儒的人,是称得上“复圣”称号的人,其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贤德、仁德的人。

历史上的颜回究竟是谁颜回,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21年,卒于公元前481年,字子渊,又称为颜渊,春秋末期鲁国曲阜人,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曲阜,是所有弟子中孔子评价最高的弟子,不仅仅称赞颜回“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历代的文人和统治者也对颜回推崇有加,颜回生前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生活潦倒,死后却荣宠万千,不禁让人感叹。

由孔子怪颜回得到的启示

由孔子怪颜回得到的启示

由孔子怪颜回得到的启示由孔子怪颜回得到的启示孔子错怪颜回由于受孔子带着学生们周游列国。

有一次,孔子被困在去陈国和蔡国的半路到小人的陷害,上。

这地方荒芜偏僻,没有人烟,孔子师徒数人天未进一粒米,饿得实在连野菜场也喝不上,7 没办法,只好在一间没人住的破屋子里睡大觉。

才讨了孔子的大弟子颜回出门,走了好远,等到饭刚要煮熟的时一点米回来煮饭给孔子吃。

恰好看见颜回从锅里抓起一把饭孔子翻身,候,来吃了。

孔子假装睡着了没有看见,过了一会儿.颜回端着饭送给孔子吃,孔子有些不悦,说:“今天我梦见我死去的父亲了,饭要是干净的话,我想用来祭奠他。

”老实的颜回不知孔子的话里有话,便照直说:“不行,刚才有草灰掉进锅里,粘在米上,我觉得扔掉可惜,就把它连饭一起抓来吃了,这饭不干净。

”孔子听了,沉思良久。

他感叹地说:“我所信任的是眼睛呀,可是眼睛也不是完全可以信赖的;我所依靠的是心呀,可是心也还不足以完全依赖。

弟子们要记住:认识了解一个人真是不容易啊!”由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知人不易”正如孔子所说:“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

知人固不易矣!”颜回是孔子最称赞、最倚重的弟子,孔子曾寄望颜回能继承他的志业,这样深获信任的弟子,仍然会因为眼睛的“误导”而起疑心,难怪孔子会说“目犹不可信”。

通常对于我们的言行举止,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解读。

许多纷争的起点,其实都源于自恃“眼见为实”,因此,判断他人的得失前要谨慎,并需长时间客观细腻地观察,不要轻易下定论,因为究竟是君子或是小人,可能答案还没上桌,就暴露出自己个人的价值观了。

连孔子都慨叹“知人不易”,我们岂可以自己眼见的两三事,随意去评断人、事、物?由此,我们可以联想领导者们会不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呢?“我看到XX如何如何”的信息传递方式,甚至利用这种所谓的“亲眼所见”去打击、诋毁他人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

如何处理这种信息,孔子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进一步调查和分析。

颜回是个什么样的人 颜回坐忘是个怎样的故事

颜回是个什么样的人 颜回坐忘是个怎样的故事

颜回是个什么样的人颜回坐忘是个怎样的故事本文导读:颜回是一代大儒,是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首,孔子对颜回的评价非常的高,可以说颜回是符合儒家标准的大贤,颜回是一个非常好学的学生,是孔子的崇拜者,是能够将孔子的儒家理论学以致用的人,也正是因为如此,孔子才最喜欢颜回,甚至开玩笑说,如果颜回家里富裕的话,愿意给颜回做一个管家,可见对其喜爱。

颜回画像说到颜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第一个需要说的就是,颜回是一个聪明好学的人,正是因为聪明所以对于孔子教授的理论没有任何疑问,能够完全的吃透,所以从来不提问,甚至孔子都怀疑颜回是不是非常愚笨,不会提问。

但是经过观察,孔子消除了自己的疑虑,原来颜回完全可以做到活学活用的,所以颜回死后,孔子大哭,再也没有像颜回那么好的学生了。

颜回又是一个安贫乐道的人。

孔子评价其“一箪食一瓢饮,身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从这里可以看出颜回完全不被贫困的生活所困扰,只要是能够每天有所学,每天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精神愉悦。

颜回又是一个尊师重道的人,颜回输冠在颜回明明知道自己没有错的情况下,还是毫无异议的将自己的帽子送给了别人,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其对孔子的尊重,即使是心里有疑惑,也不去拂逆自己的老师,这一点现在的很多人都做不到。

颜回是一代大儒,是一个贤德的人,从上面的几个方面就可以见到一斑,颜回的生活态度是使得现代的很多人学习的。

颜回坐忘是个怎样的故事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位列七十二贤之首,颜回一生都在追随孔子,而孔子对颜回的感情也超越了一般的师徒关系,两个人可以说是心智相通的忘年交也不为过。

能够入得了孔子的法眼,颜回可以说绝非平庸之辈,颜回的思想境界是非常高的,不仅仅可以将孔子的思想吃透,还能够活学活用,可以说天分是非常高的。

颜回与孔子画像《庄子-大宗师》记载了关于颜回的一个小故事,一次颜回跑来对孔子说,我进步了,老师,孔子问,怎么进步了?颜回说,我忘记仁义了。

孔子说,好是好,不过还不够。

颜回为什么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颜回为什么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颜回为什么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孔子最喜欢的弟子颜回根据历史上的记载说,颜回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

可是,这个答案也未必是全对的。

当时的颜回身性格沉稳好学,从来不与他人相争。

并且每次在上课的时候,他都是不会主动举手提问。

但相反的,下课之后的他确实是另一副样子,他与同学们积极谈论,善于发挥,还把上课学到的知识运用得非常好。

孔子一开始以为他比较愚钝,后来发现他非常聪明。

有的时候孔子认为颜回是比自己还要贤的人,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向骄傲的孔子这样高看颜回呢?原因就是,孔子是一位理想主义者,而颜回则比他更有理想主义。

孔子是用自己的思想想把自己的理想主义加于这个世界,颜回则恰恰相反,他更愿意先用自己来实践这个理想主义。

甚至有的时候孔子对自己的话都持怀疑的态度,可是颜回确是坚决的信从他。

因此,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颜回就是孔子完美的一面。

在《论语》一书中,也能看的出来孔子对颜回的赞赏也是最多的。

但事实上,颜回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太过于死板,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

所以在孔子学术上的一些问题,颜回是帮不上任何作用的。

颜回之乐是什么颜回一生都没有做过官,其一生可以说都在孔子的身边度过的,一生之中从十三岁入学,到38岁离开孔子自己办学,可以说两个人在一起长达25年,可以说彼此是非常了解的,孔子评价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人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用现代人的眼光看,颜回的物质条件是这样的贫瘠,可以说甚至是不能维持基本的生活需要,颜回还在乐什么呢?个人认为颜回是乐在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那么颜回喜欢什么呢?我觉得颜回是喜欢追随孔子,因为追随孔子可以让其每天都可以有所收获。

史书记载,颜回入学六年的时候学业已经基本完成,那么再追随着老师还有什么意义呢?但是孔子的思想体系是博大精深的,颜回是完全意识到这一点的,颜回这样评价自己的老师“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

孔子试颜回

孔子试颜回

孔子试颜回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讲的故事的是《孔子试颜回》。

颜回家里非常贫穷,在孔子弟子中是最出名的。

而且他平时又不善于言谈,所以一些富家弟子看不起他,有时还借故侮辱他。

颜回却从不和这些人计较,只是一门心思用功读书。

一天,有个同学的铜方圈丢了,就怀疑是颜回偷了。

虽然大家都在颜回面前旁敲侧击,但颜回依然镇静自若,不予理睬。

这样同学们更加怀疑是他偷了。

这天放学,同学们都到孔子面前说颜回偷了铜方圈,开始孔子不信,可告状多了,孔子就生气了,没想到自己的门下竟会出现偷东西的人,于是打算把颜回赶出学堂。

可转念又一想,颜回偷方圈没有人看到,也没有证据,假如不是他,不是白白冤枉了一个好孩子了吗?孔子想了想,就拿出一锭金子说:那就试试他吧!”饭后,颜回又是第一个来到了学堂,他一进门脚就被一个东西碰了一下,颜回穿的是草鞋,这下碰得可不轻,他“哎哟”一声,疼得弯下腰去按摩脚趾头,这时他看见脚下有个白纸包。

颜回心想,这是什么东西,这么硬?便捡起来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是一锭金闪闪的金砖,是谁的呢?颜回东张西望,周围一个人也没有。

这时他注意到纸包上写着一行字:“天赐颜回一锭金”。

颜回笑了笑,取出笔也在上面写了几个字,又把金子包好放回原处,然后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取出经书放声朗读起来。

过了一会儿,有人趁颜回不注意,把那纸包交给了孔子。

孔子打开一看,纸包上又多了一行字:天赐颜回一锭金,外财不发命穷人。

”孔子看了默不作声,那些诬赖颜回的弟子们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后来,丢失的方圈找到了,那位同学找到颜回道歉,而颜回呢?只是一笑而过。

孔子的智慧和颜回的友善,使得误会得以消解。

从此孔子更加器重颜回。

颜回也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不仅学问大进,而且品德修养也是孔子弟子当中最好的一个,成为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贤的首位。

同学们,人在交往中难免会发生磕磕碰碰的事,会无意间说错话,办错事,伤害了别人的感情,这个时候,双方都需要友善的态度,一方真诚的赔礼道歉,另一方宽容谅解。

名人尊师的故事——孔夫子的误会

名人尊师的故事——孔夫子的误会

名人尊师的故事——孔夫子的误会
孔子带领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在去陈国和蔡国的路上被困,一连好几天没吃上一顿饭.孔老夫子实在受不住,只好大白天躺下睡大觉,想以此来忘却饥饿.孔子的大弟子颜回见老师饿得很,心中十分忧伤,心想,老师上了年纪,怎能经得住这般折磨啊!再不想出办法,怕是要出危险了.颜回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可想,只好去向人乞讨.这一次真是天不绝人,居然碰上一个好心肠的老婆婆,给了他一些白米.颜回高高兴兴地把米拿回来,急忙把米倒在锅里,砍柴生火,不一会儿,饭就熟了.孔夫子这时刚好醒来,突然闻到一股扑鼻的饭香,好生奇怪,便起来探看.刚一跨出房门.就看见颜回正从锅里抓了一把米饭往嘴里送.孔子又高兴又生气:高兴的是有饭吃了;生气的是,颜回竟然如此无礼,老师尚且未吃,他却自己先吃了起来.过了一会儿,颜回恭恭敬敬地端来一大碗香喷喷,热腾腾的白米饭,送到孔子面前,说:"今日幸好遇到好心人赠米,现在饭做好了,先请老师进食."不料孔子一下子站起身来,说:"刚才我在睡梦中见到去世的父亲,让我先用这碗白米饭祭奠他老人家."颜回一把将那碗米饭夺了回去,连忙说:"不行!不行!这米饭不干净,不能用它来祭奠!"孔夫子故作不解地问道:"为何说它不干净呢 "颜回答道:"刚才我煮饭时,不小心把一块炭灰掉到上面,我感到很为难,倒掉吧,太可惜了,但又不能把弄脏的饭给老师吃呀!后来,我把上面沾有炭灰的饭抓来吃了.这掉过炭灰的米饭怎能用来祭奠呢 "孔夫子听了颜回的话,才恍然大悟,消除了对颜回的误解,深感这个弟子是个贤德之人.。

颜回简介

颜回简介

颜回简介篇一:颜回简介颜回,字子渊,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鲁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21年),卒于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1年),享年40岁(据熊赐履:《学统》).他十四岁即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在孔门诸弟子中,孔子对他称赞最多,不仅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历代文人学士对他也无不推尊有加,宋明儒者更好“寻孔、颜乐处”.自汉高帝以颜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三国魏正始年间将此举定为制度以来,历代统冶者封赠有加,无不尊奉颜子.人物简介:颜回(前521~前481年):曹姓,颜氏,名回.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亦颜渊,孔子最得意弟子.《雍也》说他“一箪食,颜回像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不幸早死.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颜回跟随孔子周游列国,过匡地遇乱及在陈、蔡间遇险时,子路等人对孔子的学说都产生了怀疑,而颜回始终不渝,并解释道;“老师的理想很高,学问很深,所以才不被一般世人所理解、采用,这正是他们的耻辱.”孔子听生很高兴.颜回素以德行著称.严格按照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故孔子常称赞颜回具有君子四德,即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他终生所向往的就是出现一个“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的无战争、无饥饿的理想社会.公元前481年,颜回先孔子而去世,葬于鲁城东防山前.孔子对他的早逝感到极为悲痛,不禁哀叹说;“噫!天丧予!天丧予!”颜回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他的只言片语,收集在《论语》等书中,其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后世尊其为“复圣”.篇二:孔子“误解”颜回孔子“误解”颜回作者:程鹏翔来源:《职业》2013年第07期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颜回的历史典故

颜回的历史典故

颜回的历史典故颜回,字子渊,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孔门十哲之一,被孔子称为“仁人”,后世尊称其为复圣。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颜回的历史典故,希望对你有帮助。

颜回的历史典故孔子说:“颜回啊,你先过来。

你想想你家境比较低微,为什么就不去做官,然后以弥补家用呢。

”颜回回答道:“对于做官这件事情,我一点儿心思也没有,城郭外面我有50亩田地,我可以用来耕种粮食;在城郭内部的40亩田地,我们可以养殖蚕和种植麻;我有着自娱自乐的方式,那就是波动鼓琴,并且夫子你跟我说的那些道理足以让我感到愉悦,我又为何非得要去做官呢。

”孔子听了他的回答之后,先是变了一个脸色,说:“说的实在是好啊,我知道这是你心愿。

我听说善于满足的人,不会因为利益来使自己劳累;那些安闲自得的人,知道自己已经失去很多东西,但是也不会觉得有丝毫的畏惧;注重自己内心修养的人,不会因为自己不做官而感到惭愧。

这样的话我曾说了很多次,但是在你的身上我才是真正的看到,让我有了收获,可喜可贺。

”颜回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不顾忌这些,日常的贫困对他来说,这才是享受,享受生活,有着自己的乐趣。

颜回攫其甑的典故孔子周游列国走到陈国与蔡国之间的时候,行走在山间,被困,孔子和其学生七天七夜都没有吃到一粒米,颜回去讨米,回来后煮饭,饭熟了后,孔子看到颜回用手从锅内抓饭放进了嘴里,孔子便假装没有看见这件事,等到颜回来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是刚刚睡醒,说自己刚才梦见了先人,自己将干净的饭吃掉之后才给先人吃。

颜回说,不是那么回事,刚才自己看到有炭灰飘到锅内,饭被弄脏了,但是扔掉又很可惜,于是自己将其抓出来吃掉了。

孔子于是喟叹:要想了解一个人是多么的难啊,我们都说眼见为实,可是眼睛看到的也会不一定可信,都说应该相信自己的心,有时候自己的心也会不可信。

这则故事说明了看事情不能光看表面,了解一个人是困难的,而了解之后就需要坚定的相信他,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产生误会。

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孔子对颜回的信赖,他相信颜回是配得上自己的评价“贤哉回也”的,可见颜回的品德是可以为万世楷模的。

孔子与弟子颜回的故事

孔子与弟子颜回的故事

孔子与弟子颜回的故事颜回是孔子的学生,也是孔子称赞最多的弟子,那么孔子与颜回之间的故事有哪些?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孔子与颜回之间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与颜回之间的故事孔子是一代大儒,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与颜回是老乡,也是师生,孔子一生中据说有弟子三千,但是孔子却称颜回是自己最得意的弟子,言语之中处处表现出对颜回的喜爱,对颜回的评价非常的高,称其为“三月不违仁”,称其“贤哉回也”,颜回去世的时候孔子已经是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痛哭流涕,说再也没有颜回那样的好学生了。

颜回,春秋时期鲁国人,是鲁国没落的旧贵族,到了其父亲颜路一代已经是徒有虚名,颜回十三岁拜孔子为师,可以说其一生都在追随孔子,与孔子朝夕相处的时间从其十三岁入学到其三十八岁自己开堂讲学长达二十五年之久,可以说孔子对其是非常了解的,其对孔子也是非常了解的。

不仅仅孔子对颜回推崇有加,颜回对孔子也是非常的崇拜,即使是在孔子学说不能被所有的国家接受作为施政纲领的时候颜回还是坚定的相信自己老师的思想,颜回说:“‘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

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可见颜回是孔子坚定的信徒。

孔子对颜回也是非常信赖的,《吕氏春秋》记载的《颜回攫其甑》就很好的说明了孔子对颜回的信赖,孔子见到颜回从甑里面取食,但是还是相信了颜回的说法,相信是由于炭灰弄脏了米饭,所以颜回才拿出来吃了。

从这里可以见到颜回的品德,也可以见到孔子对颜回高度的信赖。

从颜回与孔子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两个人的师生情谊是非常难得的,彼此互相信赖互相推崇,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师生情谊的最高境界。

孔子谓颜回曰有何典故颜回是春秋时期的人,他14岁就跟随孔子,跟他学习各种为人之道和知识。

并且他自己很争气,成为了孔子的最得意的学生,在这么多弟子当中,孔子对他的称赞可以说是最多的,说他是个好学的人,也是一个“仁人”。

颜回坐忘是个怎样的故事?

颜回坐忘是个怎样的故事?

颜回坐忘是个怎样的故事?颜回是孔子的弟子,是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

同时,他也是孔子最喜爱的弟子。

据南怀瑾《论语别裁》中说,孔子的母亲是姓颜氏,而颜回大概与孔子的母亲是本家。

这大概是孔子喜欢他的原因之一。

当然,更主要的原因还是颜回聪明好学,在学习和生活中,都与孔子的思想以及人生态度相契合。

一个最明显的例子,《论语》有一篇。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知十,赐也闻一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有一天,孔子问他的学生子贡说:“你觉得你与颜回两人谁更好一些?”子贡在孔子的弟子中,也是很有名的。

孔子曾说他“汝器也。

”也就是说他很成器。

他所成的那个“器”是“宗庙瑚琏”。

而颜真卿在《祭侄文稿》中,也是这样称赞自己为国捐躯的侄子的。

就是这样一个子贡(端木赐)面对孔子的提问说:“我怎么敢和颜回比呢?颜回能够闻一知十,听到一点,就能想明白十点,而我只能闻一知二。

”孔子听了子贡的回答之后,居然也说:“是的是的,我也觉得你比他差那么一点。

”你看,孔子对颜回的喜爱是不加掩饰的。

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对“吾与汝弗与也”的解释与通行解释不同,他解为“我和你(子贡)一样都不如颜回。

”这样的解释我虽不态认同,但理上也是通的。

更说明了孔子的情感。

论语中关于颜回的有很多处,大都是赞扬他的。

比如“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等等,可见,颜回在孔门弟子中的地位,是极其崇高的。

他身上体现的是儒家理想人格的具体化。

“颜回坐忘”这个故事,这是出于儒家典籍。

而是出于被归于道家学派的庄子。

而“颜回”二字,一般情况下也不直接和“坐忘”联系在一起。

比如金庸的小说《倚天屠龙记》中,就有昆仑山坐忘峰。

这里的“坐忘”,正是庄子的《大宗师》。

连同其中的人物杨逍、范遥,也是出于庄子的《逍遥游》。

颜回坐忘的故事,十有八九是庄子编出来的。

大概其事与颜回没有太大关系。

颜回只不过是庄子讲故事的道具而已。

小学语文-有答案-语文S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_孔子课文精读练习卷

小学语文-有答案-语文S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_孔子课文精读练习卷

语文S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 孔子课文精读练习卷现代文阅读1. 阅读理解《___语》记载,弟子子贡曾经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孔子回答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人们很推崇这种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___世准则,便把这句话概括成“推己及人”的成语,一直沿用至今。

(1)给文中的标下划线的字注音。

论语(________)处世(________)(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设身处地:________(4)推己及人:________(5)按原文填空。

(6)文中的哪个句子解释了文中所填的句子的意思?请用“________”画出来。

(7)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________2. 阅读理解孔子这才知道颜回并没有偷吃,心中不由感(概慨)万分,便对弟子们说:“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是),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段)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

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1)用“\”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2)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________(3)联系上下文,说说孔子为什么感慨万分。

________(4)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孔子对弟子们说的话的。

________(5)你认为孔子是个怎样的人?________(6)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事吗?你打算以后怎么做?________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语文S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 孔子课文精读练习卷现代文阅读1.【答案】(1)1ún chǔ(2)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

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___(5)孔子与弟子子贡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考点】现代文阅读【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略(2)略(3)略(4)略(5)略2.【答案】(1)概是段(2)孔子与弟子谈“识人不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误解”颜回
作者:程鹏翔
来源:《职业(上半月刊)》 2013年第7期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孔子曾经连连称赞说:“贤哉,回也!贤哉,回也”,逢人便
夸颜回好学、有德行,短短一万多字的《论语》中,记载孔子夸赞颜回的,就有十几处之多。

那么,孔子和颜回之间,会不会也有误会和嫌隙呢?从一个故事可以看出窥见一斑。

公元前497年,孔子开始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因为行踪不定,时常忍饥挨饿。

这次,孔子
和众弟子行至某小国,当时遍地饥荒,众人饿得头昏眼花,好不容易才弄到了一点米,孔子立
即将米交给最信任的颜回去煮,自己则在屋内睡觉。

故事在此处出现了三个版本。

第一种版本记载,不久,孔子睡醒,缓步走向厨房,想看看
饭是否煮好,不料却正好看见颜回将锅内快煮熟的一团饭塞进嘴里。

孔子对颜回私自偷吃米饭
的作法又惊讶又愤怒,没想到一向最疼爱的弟子竟做出这等行径。

于是孔子当面指出了此事,
质问颜回为何未敬天地及恩师,便自行偷吃米饭。

颜回感到非常冤枉,遂告之以实情。

原来,
当饭快要煮熟之时,房顶突然掉下一块灰土,颜回心想,如果不理不顾,直接端给夫子,必然
显得不敬;如果将粘了灰土的饭粒扔掉,又非常浪费粮食。

所以颜回决定将这块粘了灰土的饭
粒吃掉,却没想到恰好为孔子所见,引起来误会。

后来,孔子特意在一次集会上讲到这件事,
承认了自己的偏颇,并教育大家不要妄下结论。

第二种版本前段大致相同,但孔子的作法却略有不同。

孔子看到颜回偷吃米饭,并没有立
即训斥,而是当颜回将一碗香腾腾的白饭双手捧到孔子面前时,孔子正色说道:“我们现在如
此困厄,却还有米饭可以吃,不得不感激上天的佑护,所以这些米饭,我们要先用来祭祀上天。

”颜回忙说道:“夫子,这些米饭不能用来祭祀上天,刚才烧饭时有些块灰尘掉到锅里,
虽然我已经把它抓出来了,但终归不是洁净的米饭,用来祭祀上天是不够恭敬的。

” 孔子这才知道颜回并非有意偷吃,心中不由感慨万分。

第三种版本则凸显了孔子对颜回的信任。

说的是看见颜回偷吃的并非孔子,而是另外的弟子。

弟子愤愤地将这件事汇报给孔子,孔子却笑了笑说:“颜氏之子断然不会如此。

”众位弟
子都不相信,于是为了证明颜回这样做一定有他的原因,待颜回端着米饭出来时,孔子当着大
家的面用祭祀的问题来考验他,颜回的回答也和第二个版本中类似。

听到颜回的解释后,一众
弟子都对孔子与颜回之间的相知以及两人的胸襟表示钦佩和赞叹。

孔子也以此教育弟子们说:“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

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
哪个版本是历史真实对我们并不重要。

但其实我们不妨从中挖掘出一些职场人际交往的细节:领导在认为下属犯了错误时,如果不给解释的机会就直接指责,很有可能让下属感到心寒;领导如果能留有一定的缓冲,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对方为什么要这样做,并通过侧面观察、日常
沟通就不会过于武断;而真正能够做到慧眼识人、用人不疑的领导,必然会赢得下属的拥护和
支持,团队的凝聚力和总体效率也将大幅提高。

《职业》编辑点评:
这个小故事活灵活现地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理解是何等的重要!人与人之间的
信任是何等的重要!人非圣贤,谁能无过?关键是我们对待过失的态度。

理解不等于纵容,信
任也不等于对方永远正确。

而是贯彻始终的人格的尊重。

人做事情都会有动机,但动机和与结果往往并不一致。

作为一个理性成熟的职场人,尤其是掌握一定权力的领导者,应当清楚,有些事情虽然确实是亲眼所见,但它却很可能只是事实的一个侧面。

因此,不能单纯凭借片面现象就对一件事、一个人轻易下定结论,而应冷静、宽容地思考,以善意去推断下属和同事,善意也会带来善果。

同时,作为下属在做一些可能引起误会的事情之前,也应当注意及时请示,多沟通,避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