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的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新闻采访:是有关人员出于大众传播的目的,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手段,对可能受到广泛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动。

2.新闻敏感:新闻敏感,又称为“新闻嗅觉”,“新闻鼻”。

是记者对社会生活中新的事实,新的信息的发现和辨别能力。

3.报道策划:指新闻媒体遵循新闻规律,利用现有的新闻线索和背景资料,设计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材料挖掘方法,达到对新闻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从而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4.体验式采访:是指记者为了全面地了解情况,亲自去体验某一行业的工作或深入到报道对象的生活当中,并在此基础上写出报道的采访方式,是记者了解社会,反映社会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5.隐性采访:指新闻记者不暴露真实身份和采访目的,以偷拍偷录等隐蔽手段对人物或事件进行采访,也就是说,隐性采访是记者以特定的身份去观察和了解事物,以获取公开采访不易得到甚至不可能得到的新闻材料。

6.媒介权力:就是新闻媒介运用法律赋予职责,本能地行使报道新闻事实、评价新闻事实的权力.7.抗辩事由:履行舆论监督的职能;公正评论;权威的消息来源;公众人物和公共兴趣;合理使用;受害人同意.8.新闻控制:是指国家、政党和社会集团通过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对新闻传播行为进行的强制性管理和约束。

9.新闻价值:新闻事件本身包含的能够引起公众共同兴趣的素质。

真实性是新闻的核心价值.10.深度报道:深度报道就是一种冷静、客观、富有思辨地阐释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的报道形式。

11.背景材料:用来解释新闻事实的历史的、环境的材料称为背景材料。

12.解释性报道:主要用来解释新闻事实的一种深度报道形式。

它通过背景材料的大量运用,解释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并揭示其实质、意义。

13.连续性报道:连续报道就是在一定时期内连续不断地报道某一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或受众关注的问题的深度报道形式。

14.新闻特写:特写也可称为新闻性特写,就是把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的部分用文学艺术等手法生动地再现出来的一种新闻体裁。

采访 名词解释 doc

采访 名词解释 doc

名词解释新闻采访: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行的新闻访问活动第一手材料:记者不经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第二手材:记者和事实之间有中转环节材料,记者从当事人和目击者那里得来的材料报道思想:新闻机构在一定时间内组织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包括报道的中心与重点内容与范围具体要求和有关注意事项等采访基点:在一定时期内记者跟需选择建立若干相对稳定的采访基地,即记者采活的联系点立脚点。

新闻记者:记者指的是新传机构的专职采访报道人员,同泛指新闻工作者包括总编辑,编辑,记者,播音员,通联工作人员等机动记者:直属记者,直属总编和总编办公室领导,负责重大新闻和重大典型的采写.特派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特别任务派遣的记者,特派记者是对业务能力较强记者的称呼,也是记者中高一级的级别称谓内参:新近发生的事实即使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有些则不宜或暂时不宜公开传播.记者可以应该把采访到的这一类事实写成内参,提供给新闻单位内部或交送领导部门参考.业务素质:掌握和运用新闻手段的能力,及新闻的采访报道能力职业敏感: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由于职业规律要求和经验的结果,会养成一种特有的敏感性,如司机就特能辨认和识记道路.新闻敏感:记者能够敏锐地发现和捕捉新闻的一种特有的素质,它是一种职业敏感,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新闻角度:报道角度,记者在采写新闻时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或侧重点顿悟性思维:脑海中突然闪现出来的某种新念头新认识新思想,顿悟也可成为一种直觉一种灵感新闻线索:也成采访线索,报道线索.他是新闻事实发生的一种信号和征兆,是反映事实的简略轮廓或一鳞半爪新闻政策:新闻机构及其控制者对新闻传播内容的强制性规定,也可以说是国家政党或地方政党领导机关对所属新闻传媒规定的宣传方针和宣传纪律,包括新闻机构的工作原则和编辑方针宣传价值: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新闻传播者且能够体现传播者主观意图的素质平时准备:间接准备/广义准备,指不以某一次采访活动为目的的经常性准备临时准备:直接准备/狭义准备,以完成一次具体报道任务为目的的采访前准备记者招待会:又称新闻发布会,通常由政府部门或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举行,有时也有个人出面举行开放式提问:只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样的提问比较轻松,不唐突,也常得体闭合式提问: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局限于提问的内容.易唐突,常用语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迂回式提问:西方有人叫”漂近法”,即先提若干过渡性问题,然后逐渐漂进到敏感问题.这个过度会使访问对象逐渐熟悉记者,解除原有的戒备心理,而记者又有意把敏感问题隐蔽在一般问题之后,是对方不自觉的回答记者所提出的敏感性问题观察:一种新闻采访方式,新闻记者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察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与搜集新闻素材与线索观察的位置:指记者在现场观察的角度和观察采访对象的位置巡回采访:游动采访,旅行采访.特点流动性大,每到一地停留时间很短,通适用于某些特殊的重大主题的报道易地采访:指记者到本质工作范围以外的地区采访,记者容易产生新鲜感并触发新闻敏感,便于集中力量和相互交流交叉采访:记者因工作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同时交叉采访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新闻,其特点可以充分利用交通工具/通讯/材料等有利条件,不失时机的完成采访报道任务,防止漏发或迟发重大新闻,并节约重复找人时间隐性采访:秘密采访/暗访,指新记由于某种原因不公开身份的采访,与显性采访相对而言上下结合:将上级精神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将上情与下情相结合.又可分采访步骤与报道思想内容的上下结合原始心理反应:采访对象与记者初见,或得知记者要来采访,一般都会出现一种心理反应.最初心反无意注意:那种自然发生的,如外来干扰所引起的注意新闻意境:记者感情与事实融会贯通的一种艺术境界,即对新闻事实进行传神的描述,让人感到言尽意未尽消息: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通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新闻特写:就像电影上放大的特写镜头,突出新闻中富有特征的局部,细致描绘事件的一个片段一个场景或人物活动的一个侧面来信:记者或读者来信,是用书信体反映情况/发表意见的报道形式新闻主题:指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也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的看法态度和通过事实的报道所表达的主观意图新闻选材:指挑选那些准备用于写作的新闻事实材料包括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一指选材范围二指选材过程新闻结构:指的是新闻内容的组合与构造,也就是新闻作品的谋篇布局,其组成部分包括层次与段落,过渡与照应,开头和结尾等基本成分新闻语言:一种独立的书面语体,服务于事实的报道,质朴实用,明快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风格,讲求信息的运载量,便于广泛传播电头:指电讯稿件播发的新闻单位的新闻单位地点时间的说明也有只说明新闻单位和时间的动态消息:纯新闻,迅速及时的报道国内外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是反映新事物新情况新动向的主要消息体裁新闻根据:新闻由头,客观事实作为新闻传播的依据或契机,是一个事实所以成为新闻的根据蒙太奇式行文:依据新闻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最简捷的表述一系列新闻事实消息结构:消息写作中表达内容和体现新闻主题的谋篇布局,即一条消息组织事实材料安排层次段落的构思设计倒金字塔结构:写作消息中最常用,以事实的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先后主次的安排消息事实内容.上大重下小青导语:简要文句突出最重要新鲜富有个性的事实,揭示新闻主旨,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消息开头部分消息的主体:一片消息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展开新闻阐述新闻的最主要部分.新闻事实主要在主体部分展开交代消息结尾:为了深化新闻主题,强化新闻价值或扩大消息的信息容量,记者根据新闻内容,精心设计的消息的收结部分.通常是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消息的背景:新闻事实出现的缘由环境和主客观条件,是一片消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补充反衬和烘托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重要材料记事:介绍/报告,通讯应用最多最广,常见的通讯报道体裁,表现手法为叙述,具体详尽,可以说是”详细的消息””情节展开的消息”巡礼:观光记参观记见闻,表现形式一般采用鸟瞰式的眼光,从全局角度报道形式单位或单位,同时还是卷轴式的,报道面较宽人物通讯:主要是写人的,是以人物报道为中心的一种通讯体裁风貌通讯:概貌通讯,一个地区一条战线新风貌的新闻特写:作为把电影特写与文学特写手法引进新闻写作领域的产物,是一种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特写的特主要表现在对事实的局部如实地加以放大,通过一个片段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报道采访札记:可以公诸于众的小型情况反映,是记者完成新闻报道任务同事的副产品,着眼点在于交流信息推动工作工作研究:新闻边缘体裁具探索性,探讨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包括经验教训成败得失及某项具体措施的可能性事件通讯的写作要求:a叙事有明确目的性b线索清晰脉络分明c形象的再现事件的特性d全面掌握关于事件的材料,力求写出事件的深广度工作通讯的表现手法:a体现新闻性b多用典型材料c写出思想深度d 形式多样运用灵活通讯报道通讯报道的形式:见闻,巡礼,侧记,纪行,散记通讯风貌写作特点与要求:a着力反应变化b描述事物特征c借景抒情写出感受d富于知识和情趣新闻特写的分类:人物特写,事件特写,场景特写,旅游特写新闻特写的写作要领:a基础在于观察b再现现场情景c题材集中突出d白庙细描并用报告文学的写作要求:新闻性与文学性的结合b治理与形象的刻画c深刻揭示社会矛盾调查报告的分类:基本社情性调查,经验性调查,揭露性调查,研讨型调查,核查汇报行调查采访札记特点与写作要求:a有为而发针对性强b事实典型说服力强c自由灵活生动活泼来信的类型:褒贬型问题型述评型呼吁建议型咨询求援型。

新闻采访学

新闻采访学

一、名词解释:新闻采访: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报道新闻,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行的一项调查研究活动。

采访对象:凡是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向之索取情况和意见,或者那些以各种方式向记者提供情况和意见的人。

消息源:人的消息来源、物的消息来源、物证材料。

“采访对象”只指人的消息来源,不包括物证材料。

新闻要素:新闻要素指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因素。

一般包括:何时、何地、何事、何故、如何,简称“5W1H”。

新闻线索:可能成为新闻的某种事实所传播的信息,是已经、正在或将要发生的新闻事实所发出的信号。

新闻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迅速、准确地识别新闻事实和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是一种职业敏感。

硬新闻:指关系国际民生,以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新闻。

特点:时效性、严肃性、重要性。

软新闻:指有人情味、知识性、趣味性的新闻,它没有明确的时间界定,多数属于延缓性新闻。

开放式提问:指的是记者提的问题较宏观、宽泛,呈开放状,对方可以围绕一个大致方向任意回答的一种提问形式。

【优点】①问题问的比较自然、缓和,有利于创造融洽的谈话气氛;②对方回答起来比较自由,容易谈出一些宏观性的材料,也可能露出一些有价值的“话头”;③记者提问比较容易。

如果遇到不太了解的采访对象,这类问题可以“投石问路”,也可以先救救急,赢得一点思考的时间;【缺点】①问题提得一般化,采访对象容易泛泛而谈;或者感到问题太大,不知道从哪里回答才好;②问题的焦点不集中,记者和采访对象的联系比较松散,对方不容易说出心理的话,采访也不容易深入;封闭式提问:指的是记者提的问题让对方无法回避,必须按照记者的要求回答“是这样”或“不是这样”的提问形式。

【优点】①问题明确,容易得到采访对象的具体问答,容易获得有价值的材料;②问题的焦点集中,也容易谈得深入;【缺点】①提问有点单刀直入,甚至有点尖锐,如果掌握的不好,会影响谈话的气氛;②如果记者对问题选择不当,或者漏掉某些问题,都会影响对全面情况的了解;观察:观察使记者采访时的一个重要手段,记者细致的打量采访对象以及采访现场,以便获得全新的、在交谈话语中可能无法获得的信息。

新闻学名词解释

新闻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de)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de)所在,新闻采访(de)方向.2.新闻与事实——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de)记录和再现.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de)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3.新闻采访——新闻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de)一项特殊(de)调查究活动4.第一手材料——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de)事实那里得来(de)材料,包括记者(de)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第一手材料具有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de)优点.5.吃透两头——吃透“上头”是指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地方党委(de)政策指示精神;吃透“下头”是指掌握丰富(de)实际情况.在采访实践中,既要吃透“上头”又要吃透“下头”,上情下达,下情上达.6.“心入”与“身入”——就是采访既要形体深入,更要思想深入.所谓“身入”,就是要到新闻现场去,到群众中去;所谓“心入”,就是要深入到事物内部去,弄清事物(de)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抓住事物(de)特点和本质,找出事物(de)规律性.7.新闻记者——通称记者,指(de)是新闻传播机构专职采访报道人员.同事泛指新闻工作者,包括总编辑、编辑、记者、播音员、通联工作人员等.8.专业记者——专业记者是专门采访报道某一行业或某一战线(de)记者.专业记者(de)最大特点是“专”.他们在自己分工(de)那个方面掌握着较多(de)专业知识,并有一定(de)研究,有独到(de)见解.9.特派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de)特别任务派遣(de)记者.特派记者(de)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往往要比一般记者高出一筹.10.特约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de)采写任务约请外单位(de)同志来完成而给以(de)称号.特约记者采写(de)稿件一般比较重要,且有特色.11.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指记者敏锐识别和准确判断客观事物所蕴含(de)新闻价值(de)能力,它是一种职业敏感,是一种顿悟性(de)思维活动,是记者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de)综合表现.12.新闻宣传价值——所谓宣传价值,即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de)有利于传播者,并且能够体现传播者(de)主观意图(思想、观点、主张)(de)素质.包括一致性、典型性、针对性、时宜性这几个因素.13.新闻选择——是指记者根据新闻价值、自身媒体(de)定位或版面(时段)需要对已发现(de)新闻进行取舍和安排.新闻选择有两个主要标准:一是新闻价值标准,;一个是新闻政策标准.只有新闻价值标准与新闻政策标准(de)和谐统一,才是新闻(de)最佳选择.14.“耳目喉舌”——无产阶段(de)记者肩负着党(de)使命,其职责就是通过报道事实,当好党(de)“耳目喉舌”,也是人民(de)“耳目喉舌”.“耳目喉舌”主要指新闻记者(de)职责,即及时提供事实(de)报告,通过采访,尽快报道新近发生(de)重要事实.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充分发挥记者作为“耳目喉舌”(de)作用.15.新闻报道思想——是指新闻机构在一定时期内组织新闻报道(de)指导思想.它体现着新闻报道(de)方向和意图,表明报道(de)目(de)、内容、范围、重点和要求,是记者进行采访活动(de)依据和出发点.16.新闻背景(材料)——是指新闻事实出现(de)缘由、环境和主客观条件.背景是一篇消息(de)有机组成部分,是补充、反衬或烘托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de)重要材料.17.访问——作为一种采访活动方式,是指记者同采访对象交谈,从中弄清事实真相及其来龙去脉,进而收集构成新闻(de)事实材料.记者必须学会并善于访问,否则绝对当不好记者.18.座谈会——又称调查会,是一种常见(de)集体访问形式,对于情况错综复杂、矛盾众多(de)问题,经过座谈会是各方面人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发表看法和意见,有利于把握全局,弄清事实真相.19.“搭桥艺术”——搭桥是一种采访艺术,也就是斯诺前夫人韦尔斯讲(de)“斯诺法”,它(de)核心是找到使采访对象感兴趣(de)相似点或接近点,使记者和被采访对象从“生”到“熟”,在特定(de)环境下,选择合适话题,目(de)是为了赢造生动活泼(de)氛围(de)一种采访艺术.20.开放式提问——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de)问题,对回答(de)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de)余地.这样(de)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特点:常用于访谈(de)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21.闭合式提问——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de)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de)具体内容.特点: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敏感,要注意提问(de)角度和口气.22.设问——站在对方(de)立场,设身处地地提些假设(de)问题,从而证实、了解采访对象对某一事件(de)真实看法.具有易于开拓思路,能谈深谈透(de)特点.23.采访(de)“心理控制”——访问这种交往过程,在心理上是相互影响(de)过程.记者是相互影响(de)主导方,不仅要对被访问者(de)心理活动做出正确(de)判断,随之做出(de)相应(de)心理应变,还要善于使对方(de)心理状态为记者所影响和制约,这就是记者对采访对象(de)“心里控制”;而且所谓“心理控制”,并不是说记者可以把自己(de)意志强加于对方,而是应当让对方保留不同意见并表示理解,只有求同存异,才能取得共鸣.24.新闻采访(de)观察——就是记者在现场“用眼睛采访”,又称目击采访.它作为一种新闻采访方式,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de)察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与收集新闻素材和线索.目击式新闻25.目击式新闻——目击新闻,着重强调“目击”,具有很强(de)视觉感,即通过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及时报道新闻事件.26.概览与细察——所谓“概览”,即“鸟橄法”,是对某一事物进行大略(de)、鸟橄式(de)全面性观察,抓事物(de)全貌和轮廓,比较准确、完整;所谓细察,就是通常所说(de)“细察法”,是对某一事物(de)某个局部或细节,作重点(de)、仔细(de)观察.在一次完整(de)现场观察中,要将概览和细察有机结合.27.巡回采访——也叫游动采访或旅行采访,是记者按照预定设计好(de)线路对沿途与采访主题有关(de)情况进行(de)采访.它具有开阔记者眼界、使报道样式活泼等优点,适用于某些特殊(de)、重大题材(de)报道.28.交叉采访——指记者证因工作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同时交叉采访两条或几条新闻.这种采访可以充分利用交通、通讯和资料等有利条件,防止漏发或迟发重大新闻,并可节省重复找人(de)时间.29.报道角度——新闻角度,也称报道角度.它是记者在采写新闻时挖掘和表现新闻(de)着眼点或侧重点.30.用事实说话——新闻记者通过对新闻事实材料(de)分析、取舍、和安排,通过事实本身(de)内在逻辑来表达观点、立场和主张(de)一种方法.它是新闻写作(de)基本方法,也是一条报道原则.它寓理于事,把观点隐蔽在对事实(de)报道中,使人们在接受事实(de)同时接受记者(de)意见.它符合人们从新闻中主要是了解事实和新闻文体(de)基本特征,因而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更具说明力.31.新闻要素——新闻要素指新闻事实(de)主要构成因素.一般包括:何时、何地、何事、何故、如何,简称“5W1H”.32.消息——只报道事情(de)概貌而不讲述详细(de)经过和细节,以简要(de)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de)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de)新闻基本体裁.33.通讯——也是一种常用(de)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de)比较详尽而生动(de)报道.不仅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de)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34.新闻特写——截取新闻事实(de)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de)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de)报道(de)一种有现场感(de)生动活泼(de)新闻体裁.35.新闻主题——新闻主题是指新闻报道(de)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也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de)看法、态度和通过事实(de)报道所表达(de)主观意图.主题在新闻中起主导作用,贯穿全文、支配写作,是新闻构思、选材、表达和运用语言(de)依据.36.新闻选材——新闻选材是指挑选那些准备用于写作(de)新闻事实材料,包括选材和范围和选材过程两部分.新闻选材与新闻写作(de)关系极大,因为选材(de)过程,实质就是组成新闻从而报道新闻(de)过程,也就是由客观存在至社会传播(de)过程.37.新闻结构——指(de)是新闻内容(de)组合与构造,也就是新闻作品(de)谋篇布局问题.其组成部分包括: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等基本成分.38.新闻语言——通过新闻媒体,向受众传播(报道)最新发生(de)具有新闻价值(de)信息时所用(de)语言,叫新闻语言.它具有客观、确切、简练、朴实、通俗等特点.39.新闻根据(由头)——又称新闻由头,指客观事实作为新闻传播(de)依据或契机,是一个事实所以成为新闻(de)根据.40.事件性新闻——是指以某个独立(de)新闻事件为核心而展开(de)新闻报道,其事物变动(de)时态是突发性或跃进性(de).事件性新闻包括大量动态消息、现场特写(新闻素描)等.因具体情况(de)不同,还可进一步分为突发性事件和可预见性事件41.非事件性新闻——是指与事件性新闻相区别(de)新闻报道,即对一段时间或若干空间进而发生(de)情况、经验或问题等概貌性或阶段性(de)反映,其时态往往是渐进性(de).非事件性新闻包括典型报道、深度报道、经验性消息、述评性消息等等.42.视觉新闻——即特写式消息,运用形象化(de)手法来表现事物,取得视觉效果(de)新闻.它立脚点先具有消息(de)特征,其次又运用特写(de)表现手法,最突出(de)特点是现场感强,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克服枯燥和概念化.43.一事一报——指一篇消息通常只报道一个有意义(de)新闻事件,或事物发展(de)某一侧面.主题集中而鲜明,表述直接而朴实,往往直叙其事,用事实说话,语言简洁明了,篇幅短小.44.电头——指电讯稿件播发(de)新闻单位、地点、时间(de)说明,也有只说明新闻单位和时间.用电发往外地称“电”,稿件发给当地(de)称“讯”.45.动态消息——也称“纯新闻”,是最常见(de)消息类型.它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de)新闻事实,是反映新事物、新情况、新动向(de)主要(de)消息体裁.46.倒金字塔结构——也称“倒三角”结构,是消息写作中最常用(de)一种结构方式.它以事实(de)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de)次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消息中各项事实内容,犹如倒置(de)金字塔或倒置(de)三角形,因而得名.它多用于事实性新闻47.新闻导语——是就以简要(de)文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特点(de)事实,提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阅读全文(de)消息(de)开头部分.48.直接性导语——是一种最常用(de)导语形式,即导语中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突出表现最新鲜、最重要(de)事实,或最有个性特色、最具有新闻价值(de)内容.它适用于时效性较强(de)事件性新闻.直接性导语又可以分为叙述式、总结式和评述式等.49.间接性导语——又称延缓性导语,是相对于直接性导语(de)种常用(de)导语形式,即导语中曲径通幽,引人入胜,间接体现新闻主题,迂回舒展地引出新闻(de)核心事实或新闻要旨.可分为描写式、引用式、对比式、设问式等50.新闻典型——是指当前社会生活中出现(de)既能反映同类事物本质,又具有体现党(de)方针、政策(de)鲜明个性特点(de)人和事物(de)报道.51.隐性采访——也称秘密采访或暗访,指新闻记者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公开身份(de)采访.它是与显性采访相对而言.这种采访(de)优点是不会因为记者(de)采访而改变采访对象活动(de)原貌.52.新闻文风——文风是指人们在写文章、说话时表现出来(de)风格和风尚.新闻文风是人(de)思想作风在新闻写作上(de)反映,是人们运用新闻报道手段表现(de)格调、情趣和作风.53.“无冕之王”——又称第四等级.西方新闻界自诩记者为“无冕之王”,意思是说记者享有凌驾于社会之上(de)特殊地位.其实,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段新闻媒体大多属于垄断资本所有.从根本上说,他们都有是为垄断资本利益服务(de),记者不可能摆脱这种格局.54.采访札记——是记者将采访中所见、所闻、所感摘要记录下来,加以公开报道(de)一种新闻边缘体裁.其题材范围较小,着眼点在于交流信息,推动工作.主要作用有:阐明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匡正视听、明辨事非和提醒注意等.55.解释性报道——又称解释性新闻、分析性报道.侧重于说明新闻事实(de)来龙去脉,阐述事实发生(de)原因、结果以及相关事物之间(de)联系.。

新闻采访名词解释

新闻采访名词解释
46.倒金字塔结构
也称“倒三角”结构,是消息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构方式。它以事实的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消息中各项事实内容,犹如倒置的金字塔或倒置的三角形,因而得名。它多用于事实性新闻www.E考试就到考试大
47.新闻导语
是就以简要的文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提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消息的开头部分。
9.特派记者
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特别任务派遣的记者。特派记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往往要比一般记者高出一筹。
10.特约记者
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采写任务约请外单位的同志来完成而给以的称号。特约记者采写的稿件一般比较重要,且有特色。
11.新闻敏感
又称“新闻鼻”。指记者敏锐识别和准确判断客观事物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能力,它是一种职业敏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是记者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综合表现。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
36.新闻选材
新闻选材是指挑选那些准备用于写作的新闻事实材料,包括选材和范围和选材过程两部分。新闻选材与新闻写作的关系极大,因为选材的过程,实质就是组成新闻从而报道新闻的过程,也就是由客观存在至社会传播的过程。
37.新闻结构
指的是新闻内容的组合与构造,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是新闻作品的谋篇布局问题。其组成部分包括: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等基本成分。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
31.新闻要素
新闻要素指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因素。一般包括:何时、何地、何事、何故、如何,简称“5W1H”。来源:考试大
32.消息
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新闻采访写作学》名词解释汇总

《新闻采访写作学》名词解释汇总
实价值呈隐性价值之际,由记者、编辑主动介入入、设计并促成事实价值显露露的策划行行行为。 注意:选题应准、选位应低、切口口应小小;采访的时间、报道的密度、时段的分布务必谋划有度;谨防 过度介入入;策划必须符合实际且不不能滥用用。
提问 提问是运用用谈话的方方式研究采访对象心心里里里的一一种方方法,他是记者采访活动的主要实施形式,也是关系采 访活动成败的关键。提问应注意:简洁、具体、间接、深刻、自自然、节制。三种形式:正面面提、侧面面 探、反面面激。 (1)正面面提:提问要开⻔门⻅见山山,直接了了当 (2)侧面面探:运用用启发引导的原理理和技能,旁敲侧击、循循善诱的促使采访对象对以往的新闻材料料 产生生回忆。方方法:接近信启发引导、相似性启发引导、对比比性启发引导。 (3)反面面激:记者通过一一定强度的刺刺激设问,促使采访对象的感觉由“要我谈”转为“我要谈”,从而而打 开采访通道。方方法:激问,投入入一一定程度的刺刺激,迫使对方方感觉朝相反方方向转化,然后乘势追问;错 问,记者从事实的反面面设问,促使对方方的兴奋程度剧增,迅速产生生要否定错误、澄清事实的感觉,于是 便便讲真话,吐实情。
改写 即把某一一新闻线索或一一则现成的稿件,加以修改或补充而而另成一一则新鲜的新闻。
电话采访 记者因种种原因无无法到达现场的情况下电话采访夜可能是一一种重要手手段和有效渠道,它可以补充其 他采访的不不足足,是新闻得以真实、迅速地报道出来。这种电话新闻给人人的印象是新颖、活泼、形象、 生生动且真实可信。实施时应当注意:准备要充分、提问要凝练、记录要及时。
体验式采访 是指记者为了了深切地理理解生生活,亲自自去体验某一一行行行业的工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写出报道的采访方方式。 体验式采访是新闻记者深入入生生活、体察⺠民情的一一种好方方法。体验式采访就是要求记者深入入生生活,即贯

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名词解释1

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名词解释1

1.机动记者:又称直属记者,直属总编辑或总编办公室领导。

负责重大新闻和重大典型的采写。

机动记者平时没有固定的采写任务,哪里需要哪里去,机动灵活。

随时待命。

2.驻外记者:是新闻单位派往国外常驻采访的记者。

我国的驻外记者在政治水平上、业务能力及外语水平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

3.内参:新近发生的各种事实,即使是具有一定新闻价值的事实,有些则不宜或暂时不宜公开传播。

记者可以而且应该把采访到的这一类事实写成“内参”。

提供给新闻单位内部或送交领导部门参考。

4.采访基点:也叫采访活动的联系点、立脚点。

这是记者根据工作需要,选择若干相对稳定的联系点,经常保持联系,并用一定的时间,同那里的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交上一批推心置腹的朋友。

这样,记者就能了解那里的情况,能够摸准那里干部群众的思想脉搏,采访基点就成了透视整个社会生活的“窗口”。

5.新闻角度:“角度”一词,源于摄影。

新闻角度是记者采写新闻是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或侧重点。

记者只有因时因地地制宜,善于选择最佳角度,才能把新闻事实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掘出来。

6.宣传价值:即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并且能够体现传播者的主观意图。

(思想、观点、主张)的素质。

7.新闻政策:新闻机构及其控制者(国家和政党)对新闻传播内容的强制性规定;也可以说,是国家,政党或地方党政领导机关对所属新闻传媒规定的宣传方针和宣传纪律,包括新闻机构的工作原则和编辑方针。

8.采访计划:指记者对于采访活动的基本设想,包括采访的目的、要求、步骤、方法、时间,以及找什么人,提什么问题,阅读什么资料,还有采访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处置的方法等。

9.采访对象:即凡是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向之索取情况和意见,或者以各种方式向记者提供情况和意见的人。

10.特定报道对象:一般是指专家、学者、科学家、艺术家以及一些特殊行业的人物、事件,同时也包括象征中华民族精神、内涵极其丰富的事物。

11.记者招待会:又称新闻发布会,通常由政府部门或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举行,有时也由个人出面举行。

采访名词解释

采访名词解释
48.直接性导语
是一种最常用的导语形式,即导语中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突出表现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或最有个性特色、最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它适用于时效性较强的事件性新闻。直接性导语又可以分为叙述式、总结式和评述式等。
49.间接性导语
又称延缓性导语,是相对于直接性导语的种常用的导语形式,即导语中曲径通幽,引人入胜,间接体现新闻主题,迂回舒展地引出新闻的核心事实或新闻要旨。可分为描写式、引用式、对比式、设问式等
34.新闻特写
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35.新闻主题
新闻主题是指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也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的看法、态度和通过事实的报道所表达的主观意图。主题在新闻中起主导作用,贯穿全文、支配写作,是新闻构思、选材、表达和运用语言的依据。考试大-全国最大教育类网站(www.Examda。com)
12.新闻宣传价值——所谓宣传价值,即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并且能够体现传播者的主观意图(思想、观点、主张)的素质。包括一致性、典型性、针对性、时宜性这几个因素。
13.新闻选择——是指记者根据新闻价值、自身媒体的定位或版面(时段)需要对已发现的新闻进行取舍和安排。新闻选择有两个主要标准:一是新闻价值标准,;一个是新闻政策标准。只有新闻价值标准与新闻政策标准的和谐统一,才是新闻的最佳选择。
7.新闻记者——通称记者,指的是新闻传播机构专职采访报道人员。同事泛指新闻工作者,包括总编辑、编辑、记者、播音员、通联工作人员等。
8.专业记者——专业记者是专门采访报道某一行业或某一战线的记者。专业记者的最大特点是“专”。他们在自己分工的那个方面掌握着较多的专业知识,并有一定的研究,有独到的见解。

新闻采访写作

新闻采访写作

名词解释1新闻采访:采,就是搜集、采录,访,就是访察、查证。

新闻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行的调查访问活动。

2第一手材料: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

3 第二手材料:在记者和事实之间存在着一个中转环节的材料,记者从当事人和目击者那里得来的材料就属于此类。

4报道思想:是新闻机构在一定时间内组织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包括报道的中心与重点,内容与范围,以及具体要求和有关注意事项等。

这是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依据。

5采访基点:就是在一定时期内,记者根据需要选择建立若干相对稳定的采访基地,即记者采访活动的联系点、立脚点。

6新闻记者:通称记者,指的是新闻传播机构的专职采访报道人员。

同时,泛指新闻工作者,包括总编辑、编辑、记者、播音员、通联工作人员等。

7 机动记者:又称直属记者,直属总编辑或总编办公室领导,负责重大新闻和重大典型的采写。

8特派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特别任务派遣的记者。

特派记者又是对业务能力较强的记者的称呼,也是作为记者中高一级的级别称谓。

9 内参:新近发生的各种事实,即使是具有一定新闻价值的事实,有些则不宜或暂时不宜公开传播。

记者可以而且应该把采访到的这一类事实写成“内参”,提供给新闻单位内部或送交领导部门参考。

10业务素质:主要是指掌握和运用新闻手段的能力,即新闻的采访报道能力。

11职业敏感: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由于职业规律要求和经验的积累,往往会养成一种特有的敏感性,这就是职业敏感。

如汽车司机就特别能辨认和识记道路。

12新闻敏感:是记者能够敏锐地发现和捕捉新闻的一种特有的素质。

它是一种职业敏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

13顿悟性思维:就是脑海中突然闪现出来的某种新念头、新认识、新思想。

顿悟,也可以称为一种直觉、一种灵感。

14新闻角度:也称报道角度,它是记者在采写新闻时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或侧重点。

自考 新闻采访写作名词解释

自考 新闻采访写作名词解释

新闻采访写作(名词解释)第一手材料: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

第一手材料具有很强的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

特派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特别任务派遣的记者。

它既是对业务能力较强的记者的称呼,也是作为记者中高一级的级别称谓。

历史上,特派记者又称特派员。

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它是新闻事实发生的一种信号和征兆,是反映事实的简略轮廓或一鳞半爪。

报道思想:是新闻机构和记者在一定时期内组织和采写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包括报道内容、范围、重点和具体要求,是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

隐性采访:也称秘密采访或暗访,指新闻记者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公开身份的采访,它是与显性采访相对而言的。

目击新闻:着重强调“目击”,具有很强的视觉感,即通过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及时报道新闻事件。

这种消息的题材,有时是可以预见的,有时则带有偶然性。

复合导语:指由两个以上自然段组成的导语。

复合导语的第一自然段称为主导语,其后的导语段落称为次导语或准导语。

新闻特写:是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其特主要表现在对事实的局部如实的加以“放大”性的描写。

它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

新闻角度:也称报道角度,它是记者在采写新闻时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或侧重点。

新闻观察:记者“用眼睛采访”,又称目击采访。

它作为一种新闻采访方式,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观察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与搜集新闻素材与线索。

综合消息:围绕一个主题思想,从不同侧面概括反映某个事实、问题的全局性情况,或综合报道不同地区、单位具有同类性质又各有特点的多件新闻事实的一张新闻体裁。

工作研究:作为一种新闻边缘体裁,具有探索性的特点,主要探索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包括经验教训、成败得失以及某项具体措施的可行性等。

新闻采访与写作名词解释及简答

新闻采访与写作名词解释及简答

名词解释1、新闻采访:是有关人员出于大众传播的目的,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手段在,对可能受到广泛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动。

2、消息: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对国内外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的迅速及时的简短报道。

它是最重要新闻体裁。

3、通迅: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对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事件、工作的经验和山川风貌等进行迅速具体生动而又详细的报道,从而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新闻体裁。

4、特写:即以描写为主要手段,对能反映人和事本质、特点的某个细节或片断,作形象化的“放大”和“再现”处理的一种新闻文体。

5、倒金字塔字结构:即指按重要性递减顺序安排材料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

也称倒三角结构。

6、新闻线索:即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

它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供方向。

7、新闻敏感:即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

也就是指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

8、新闻角度:指记者发现事实、挖掘事实,表现事实的着眼点和切入点。

9、新闻价值:是指某些事实固有的,在满足受众新闻需要方面所具有的显在的或潜在的作用。

10、新闻跳笔:新闻跳笔作为一种重要的新闻写作笔法,是指在新闻写作中,对新闻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不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和逻辑次序对事件进行详尽、面面俱到的叙述和描写,而是把不太重要的情节、片断和段落省略掉,简练概括地勾勒出新闻事件,从而达到特定的艺术效果。

新闻跳笔也指记者在写稿时不必过分注意文字上的连贯和上下文的衔接,在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可以有甚至必须有较大的跨越。

11、新闻小故事:是通讯的一种体裁,素有“小通讯”、“袖珍通讯”之称。

其特点与作用是,从社会生活、社会实际的侧面取材,主要用以反映新人、新事、新气象、新风尚,反映时代洪流的“浪花”,可以收以小见大、“一叶知秋”之效。

12、新闻的五“W”: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

新闻学名词解释

新闻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2.新闻与事实——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3.新闻采访——新闻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的一项特殊的调查究活动4.第一手材料——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第一手材料具有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的优点..5.吃透两头——吃透“上头”是指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地方党委的政策指示精神;吃透“下头”是指掌握丰富的实际情况..在采访实践中;既要吃透“上头”又要吃透“下头”;上情下达;下情上达..6.“心入”与“身入”——就是采访既要形体深入;更要思想深入..所谓“身入”;就是要到新闻现场去;到群众中去;所谓“心入”;就是要深入到事物内部去;弄清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抓住事物的特点和本质;找出事物的规律性..7.新闻记者——通称记者;指的是新闻传播机构专职采访报道人员..同事泛指新闻工作者;包括总编辑、编辑、记者、播音员、通联工作人员等..8.专业记者——专业记者是专门采访报道某一行业或某一战线的记者..专业记者的最大特点是“专”..他们在自己分工的那个方面掌握着较多的专业知识;并有一定的研究;有独到的见解..9.特派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特别任务派遣的记者..特派记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往往要比一般记者高出一筹..10.特约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采写任务约请外单位的同志来完成而给以的称号..特约记者采写的稿件一般比较重要;且有特色..11.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指记者敏锐识别和准确判断客观事物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能力;它是一种职业敏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是记者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综合表现..12.新闻宣传价值——所谓宣传价值;即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并且能够体现传播者的主观意图思想、观点、主张的素质..包括一致性、典型性、针对性、时宜性这几个因素..13.新闻选择——是指记者根据新闻价值、自身媒体的定位或版面时段需要对已发现的新闻进行取舍和安排..新闻选择有两个主要标准:一是新闻价值标准;;一个是新闻政策标准..只有新闻价值标准与新闻政策标准的和谐统一;才是新闻的最佳选择..14.“耳目喉舌”——无产阶段的记者肩负着党的使命;其职责就是通过报道事实;当好党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耳目喉舌”主要指新闻记者的职责;即及时提供事实的报告;通过采访;尽快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充分发挥记者作为“耳目喉舌”的作用..15.新闻报道思想——是指新闻机构在一定时期内组织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它体现着新闻报道的方向和意图;表明报道的目的、内容、范围、重点和要求;是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16.新闻背景材料——是指新闻事实出现的缘由、环境和主客观条件..背景是一篇消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补充、反衬或烘托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重要材料..17.访问——作为一种采访活动方式;是指记者同采访对象交谈;从中弄清事实真相及其来龙去脉;进而收集构成新闻的事实材料..记者必须学会并善于访问;否则绝对当不好记者..18.座谈会——又称调查会;是一种常见的集体访问形式;对于情况错综复杂、矛盾众多的问题;经过座谈会是各方面人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发表看法和意见;有利于把握全局;弄清事实真相..19.“搭桥艺术”——搭桥是一种采访艺术;也就是斯诺前夫人韦尔斯讲的“斯诺法”;它的核心是找到使采访对象感兴趣的相似点或接近点;使记者和被采访对象从“生”到“熟”;在特定的环境下;选择合适话题;目的是为了赢造生动活泼的氛围的一种采访艺术..20.开放式提问——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特点: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21.闭合式提问——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特点: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敏感;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口气..22.设问——站在对方的立场;设身处地地提些假设的问题;从而证实、了解采访对象对某一事件的真实看法..具有易于开拓思路;能谈深谈透的特点..23.采访的“心理控制”——访问这种交往过程;在心理上是相互影响的过程..记者是相互影响的主导方;不仅要对被访问者的心理活动做出正确的判断;随之做出的相应的心理应变;还要善于使对方的心理状态为记者所影响和制约;这就是记者对采访对象的“心里控制”;而且所谓“心理控制”;并不是说记者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而是应当让对方保留不同意见并表示理解;只有求同存异;才能取得共鸣..24.新闻采访的观察——就是记者在现场“用眼睛采访”;又称目击采访..它作为一种新闻采访方式;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察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与收集新闻素材和线索..目击式新闻25.目击式新闻——目击新闻;着重强调“目击”;具有很强的视觉感;即通过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及时报道新闻事件..26.概览与细察——所谓“概览”;即“鸟橄法”;是对某一事物进行大略的、鸟橄式的全面性观察;抓事物的全貌和轮廓;比较准确、完整;所谓细察;就是通常所说的“细察法”;是对某一事物的某个局部或细节;作重点的、仔细的观察..在一次完整的现场观察中;要将概览和细察有机结合..27.巡回采访——也叫游动采访或旅行采访;是记者按照预定设计好的线路对沿途与采访主题有关的情况进行的采访..它具有开阔记者眼界、使报道样式活泼等优点;适用于某些特殊的、重大题材的报道..28.交叉采访——指记者证因工作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同时交叉采访两条或几条新闻..这种采访可以充分利用交通、通讯和资料等有利条件;防止漏发或迟发重大新闻;并可节省重复找人的时间..29.报道角度——新闻角度;也称报道角度..它是记者在采写新闻时挖掘和表现新闻的着眼点或侧重点..30.用事实说话——新闻记者通过对新闻事实材料的分析、取舍、和安排;通过事实本身的内在逻辑来表达观点、立场和主张的一种方法..它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也是一条报道原则..它寓理于事;把观点隐蔽在对事实的报道中;使人们在接受事实的同时接受记者的意见..它符合人们从新闻中主要是了解事实和新闻文体的基本特征;因而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更具说明力..31.新闻要素——新闻要素指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因素..一般包括:何时、何地、何事、何故、如何;简称“5W1H”..32.消息——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33.通讯——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不仅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34.新闻特写——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35.新闻主题——新闻主题是指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也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的看法、态度和通过事实的报道所表达的主观意图..主题在新闻中起主导作用;贯穿全文、支配写作;是新闻构思、选材、表达和运用语言的依据..36.新闻选材——新闻选材是指挑选那些准备用于写作的新闻事实材料;包括选材和范围和选材过程两部分..新闻选材与新闻写作的关系极大;因为选材的过程;实质就是组成新闻从而报道新闻的过程;也就是由客观存在至社会传播的过程..37.新闻结构——指的是新闻内容的组合与构造;也就是新闻作品的谋篇布局问题..其组成部分包括: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等基本成分..38.新闻语言——通过新闻媒体;向受众传播报道最新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用的语言;叫新闻语言..它具有客观、确切、简练、朴实、通俗等特点..39.新闻根据由头——又称新闻由头;指客观事实作为新闻传播的依据或契机;是一个事实所以成为新闻的根据..40.事件性新闻——是指以某个独立的新闻事件为核心而展开的新闻报道;其事物变动的时态是突发性或跃进性的..事件性新闻包括大量动态消息、现场特写新闻素描等..因具体情况的不同;还可进一步分为突发性事件和可预见性事件41.非事件性新闻——是指与事件性新闻相区别的新闻报道;即对一段时间或若干空间进而发生的情况、经验或问题等概貌性或阶段性的反映;其时态往往是渐进性的..非事件性新闻包括典型报道、深度报道、经验性消息、述评性消息等等..42.视觉新闻——即特写式消息;运用形象化的手法来表现事物;取得视觉效果的新闻..它立脚点先具有消息的特征;其次又运用特写的表现手法;最突出的特点是现场感强;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克服枯燥和概念化..43.一事一报——指一篇消息通常只报道一个有意义的新闻事件;或事物发展的某一侧面..主题集中而鲜明;表述直接而朴实;往往直叙其事;用事实说话;语言简洁明了;篇幅短小..44.电头——指电讯稿件播发的新闻单位、地点、时间的说明;也有只说明新闻单位和时间..用电发往外地称“电”;稿件发给当地的称“讯”..45.动态消息——也称“纯新闻”;是最常见的消息类型..它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是反映新事物、新情况、新动向的主要的消息体裁..46.倒金字塔结构——也称“倒三角”结构;是消息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构方式..它以事实的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消息中各项事实内容;犹如倒置的金字塔或倒置的三角形;因而得名..它多用于事实性新闻47.新闻导语——是就以简要的文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提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消息的开头部分..48.直接性导语——是一种最常用的导语形式;即导语中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突出表现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或最有个性特色、最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它适用于时效性较强的事件性新闻..直接性导语又可以分为叙述式、总结式和评述式等..49.间接性导语——又称延缓性导语;是相对于直接性导语的种常用的导语形式;即导语中曲径通幽;引人入胜;间接体现新闻主题;迂回舒展地引出新闻的核心事实或新闻要旨..可分为描写式、引用式、对比式、设问式等50.新闻典型——是指当前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既能反映同类事物本质;又具有体现党的方针、政策的鲜明个性特点的人和事物的报道..51.隐性采访——也称秘密采访或暗访;指新闻记者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公开身份的采访..它是与显性采访相对而言..这种采访的优点是不会因为记者的采访而改变采访对象活动的原貌..52.新闻文风——文风是指人们在写文章、说话时表现出来的风格和风尚..新闻文风是人的思想作风在新闻写作上的反映;是人们运用新闻报道手段表现的格调、情趣和作风..53.“无冕之王”——又称第四等级..西方新闻界自诩记者为“无冕之王”;意思是说记者享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特殊地位..其实;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段新闻媒体大多属于垄断资本所有..从根本上说;他们都有是为垄断资本利益服务的;记者不可能摆脱这种格局..54.采访札记——是记者将采访中所见、所闻、所感摘要记录下来;加以公开报道的一种新闻边缘体裁..其题材范围较小;着眼点在于交流信息;推动工作..主要作用有:阐明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匡正视听、明辨事非和提醒注意等..55.解释性报道——又称解释性新闻、分析性报道..侧重于说明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阐述事实发生的原因、结果以及相关事物之间的联系..。

新闻采访与写作名解

新闻采访与写作名解

1.新闻传播: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传播。

这种传播,器对象时对新闻信息有所需求的受众,内容是各类新闻信息。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新闻传播已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

2.新闻采访:“素材搜集说”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记者通过各种方式找寻和采集新闻素材的活动。

“调查研究说”蓝鸿文教授《新闻采访学》定义为“是向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的一种活动。

“互动行为说”新闻采访是新闻采访者在新闻场域内围绕新闻事实所做的一种透过信息的互动行为。

3.确保新闻采访成功的必备条件:首先,采访应基于双方对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共同理解。

其次,采访者应当以前台的形象示人,并结合采访的具体情景表现出合适的行为。

最后,采访者应当学会换位思考,在认知和情感上去体验受访者的心态,这样才能对采访对象的生活有深入的理解,才能写出深刻感人的报道。

4.采访者的三种角色身份:社会守望者角色、信息传播者角色、文化传承者角色。

5.记者所需要具备的素养:()政治素养一方面为记者正确坚定的政治立场,另一方面体现为记者的政治敏感。

()法律道德修养:法律意识、健全的人格、不畏强权坚持真理、社会责任感。

()科学素养:丰厚的知识储备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快速学习。

()专业素养:专业技能素养、专业理论素养、专业精神。

6.新闻线索: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要信息。

特点:其一,相对于新闻事件,多数新闻线索较为简略,基本上五要素不齐全。

其二,新闻线索往往是零碎的,特定情况下才会较为完整的展现在人们面前。

其三,新闻线索稍纵即逝。

其四,新闻线索的出现有一定偶然性。

其五,新闻线索涉及较多的是表象,可能确有其事,也可能是假象,或是真假混杂。

功能:激发记者的新闻敏感,从而产生采访动机。

为记者的采访提示了方向。

为媒体的报道活动提供决策依据。

7.新闻敏感:是记者对事实的新闻价值的敏锐的发现力和准确的判断力。

新闻敏感是一种专业能力或素质,这种能力是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而且这种判断能力有相当严格的时效要求。

新闻采访与写作——名词解释

新闻采访与写作——名词解释

新闻采访与写作名词解新闻采访与写作一一名词解释***名词解释*材1.新闻线索一一也称釆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

2.新闻与事实一一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

事实笫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

3.新闻采访一一新闻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圉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的一项特殊的调查究活动4.第一手材料一一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

笫一手材料具有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的优点。

5.吃透两头一一吃透“上头”是指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地方党委的政策指示精神;吃透“下头”是指掌握丰富的实际情况。

在采访实践中,既要吃透"上头”又要吃透"下头”,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6.“心入”与“身入”一一就是采访既要形体深入,更要思想深入。

所谓“身入”,就是要到新闻现场去,到群众中去;所谓“心入”,就是要深入到事物内部去,弄清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抓住事物的特点和本质,找出事物的规律性。

7.新闻记者一一通称记者,指的是新闻传播机构专职采访报道人员。

同事泛指新闻工作者,包括总编辑、编辑、记者、播音员、通联工作人员等。

8.专业记者一一专业记者是专门采访报道某一行业或某一战线的记者。

专业记者的最大特点是“专”。

他们在自己分工的那个方面掌握着较多的专业知识,并有一定的研究,有独到的见解。

9.特派记者一一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特别任务派遣的记者。

特派记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往往要比一般记者高出一筹。

10.特约记者一一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釆写任务约请外单位的同志来完成而给以的称号。

特约记者采写的稿件一般比较重要,且有特色。

11.新闻敬感一一乂称“新闻鼻”。

指记者敬锐识别和准确判断客观事物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能力,它是一种职业墩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是记者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综合表现。

新闻采访名词解释

新闻采访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直接(zhíjiē)采访与间接采访新闻采访最基本的分类就是把直接采访从间接采访中分离出来。

这两个(li ǎnɡɡè)词来源于心理咨询领域。

直接采访对问题有量的要求,但却希望对方的回答越简洁越好。

间接采访把大部分的谈话留给采访对象。

在间接采访的例子中,记者让采访对象来叙述整个故事,把他记忆中的事情(shì qing)都讲出来。

他的描述生动,而且富有戏剧性。

记者可以在报道中引用他的话。

最后,记者可能再问一些具体问题,做进一步的扩展和核实。

在上面描述的场景中,间接采访的效果更好一些。

它不但节约了问题,而且还引发了更加准确和生动的描述。

在其他情形下,如果你需要的是具体的信息,直接采访能帮忙省去一些无用的话题偏移。

在一次采访中,记者可以在两种类型之间转换。

这两种采访类型在采访技巧中都占有一席之地,直接采访用来获取(huòqǔ)具体信息,间接采访用来引发更广范围的谈话,往往应用于人物采访。

直接采访的一个变体是“有计划(jìhuà)的采访”一种在民意测验中正式使用的采访。

记者按照底稿,采访抽样挑选出来的有代表性的一些人。

记者的提问完全一样,这样有利于把采访对象的回答都做成表格。

开放式问题与封闭式问题问题的类型有两种: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

开放式问题是比较宽泛的问题,为答案留有足够的余地。

而封闭式问题通常都很具体,当然也需要对方的回答足够具体。

这两种提问方式在新闻采访中都占有一席之地。

有时,一些经验缺乏的记者在向封闭式问题的过渡过程中表现得过于急切。

比如记者采访交通事故中的一名目击者,他的提问是:“汽车里的司机是不是喝醉了?”这样的提问不但隐藏了记者的一种偏见,而且提问的本身已经得出了一个目击者无法得出的结论。

即使司机步履蹒跚像是喝醉了,但也还会有其他的可能,比如受伤了。

所以,此处比较客观的提问应该是:“把你看到的一切讲出来,好吗?”还有一些提问介于两者之间。

新闻采访重点

新闻采访重点

新闻采访一、名词解释:1、新闻敏感:概念:新闻敏感在西方又称为“新闻嗅觉”、“新闻眼”、“新闻鼻”,使记者发现和判断客观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是记者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的集中体现。

2、新闻记者的概念:新闻记者——通称记者,指的是新闻传播机构专职采访报道人员。

同事泛指新闻工作者,包括新闻采编人员、电视台制片人、编导、摄影、摄像、主持人、播音员、总编、报社社长、电视台台长等。

(记者是什么?)与一般意义上的写作,新闻写作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呢?“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史家情怀是: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新闻记者职业的神圣和崇高性:“无冕之王”(1)新闻学的基本原理:真实性、平衡性、公正性(2)社会责任的关键词是:“社会良心的守望者”。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邵飘萍)记者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俯仰天地的境界、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一种大彻大悟的智慧。

’”(喻国明)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了望者。

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

——约瑟夫.普利策(3)江泽民同志视察《人民日报》的讲话中,最精辟的一句是:“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新闻人常说的一句话是: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

从这个意义上讲,新闻人也是历史的记录者。

二、简答:(一)、采访的临时准备:1 概念:指记者在明确新闻线索之后,与采访对象正式接触之前,在材料上和采访的安排的部署上所作的一系列准备性工作。

2 内容:a 研究采访对象。

b 搜集相关材料。

c 制定采访计划:1)选定采访对象,2)选择采访角度,3)考虑采访的方式方法。

4)确定报道的范围、重点、步骤、周期、初步考虑报道的体裁、字数、截稿时间5)作好疏通采访渠道的准备。

d 设计采访提纲。

要求:1)要根据已经掌握的材料来准备问题;2)要根据采访任务和写作体裁来设计提纲;3)要按照时间顺序和逻辑联系设计提纲。

1. 新闻采访的历史与概念

1. 新闻采访的历史与概念

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运用各种新闻采访方 法对新闻人物和事物进行调查研究活动的总 称,其目的是为了实现新闻信息的大众传播。
中国古代报纸阶段,无论官报还 是民报,都很少有记者独立采访 的内容
小报: “不逞之徒撰造的无根 之语”。
西方国家古代也缺少成熟的新闻采 访活动: 1、公告性质的官方公报:《每日 纪闻》、《元老院通报》
2、传递信息的新闻信
近代: 16世纪,意大利的威尼斯开始出 现手抄小报,抄写报纸的人就成 了早期的新闻记者。
二、新闻采访活动的变迁:
古代:史官记事 乐官采风
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 必书……左史记言,右史记 事。
——《汉书.艺文志》
太史书曰:“赵盾弑其君。” 以示于朝。
——《左传》
社会不仅仅是由于传递、 传播而得以持续存在, 而且还应该说是在传递、 传播中存在着
乐官采风: “古者太师陈诗以观民风,饥者 歌其时,劳者歌其事,使乘輶轩 以访之,乡移于邑,邑移于国, 国移于天子,犹民报也。”
19世纪初,中国也开始有了近代 报纸,职业新闻记者随之相伴而 生。 1875年,《申报》已经在北京、 杭州、南京、武昌、汉口、扬州、 宁波等26个城市设立了特约记者。
1898年8月,《申报》在中国近代 报刊最早使用“记者”一称。
驻外记者
三、新闻采访的定义
1、新闻之采集者,乃将记载某事之各种材料,集 合于一处之谓也。 2、新闻采访,是记者认识客观事物,寻找与挖掘 新闻事实的调查研究活动。 3、新闻采访是记者、通讯员通过各种方式寻找和 采集新闻素材的活动。这种采访有自己的工作对 象,有特定的工作途径,有各种各样的工作方法, 也有自己的工作目标、工作原则、工作程序等。 4、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包括业余通讯员在内的 新闻采访者)为写作新闻而进行的了解和掌握客 观事实的活动。 5、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搜集新闻素材的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采访的名词解释
新闻采访是一种常见的新闻报道形式,通过与相关人员交流、调查和收集信息,从而获取新闻素材,展示事实真相或者呈现动态事件。

在媒体领域,新闻采访是一项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工作,它为公众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新闻信息,增加了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

本文将对新闻采访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步骤进行解释,并探讨新闻采访的技巧和挑战,以及它在媒体行业中的作用。

首先,新闻采访是一种通过与相关人员交流和调查,从而获取重要信息和故事
素材的工作方式。

采访对象可以是现场目击者、权威人士、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企业高管以及普通民众等,旨在收集他们的观点、意见、见解和经验,以补充和丰富新闻报道的内容。

新闻采访的目的是获取可靠的新闻线索、证实事实的真实性、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并挖掘新闻故事的背后信息。

通过对相关人员的采访,新闻媒体可以提供具有深度和广度的报道,满足公众对新闻的需求,传递有价值的信息给读者和观众。

在进行新闻采访时,一般有几个重要的步骤。

首先,记者需要做好准备工作,
包括了解采访对象的身份、背景和经历,并对要采访的话题有一定的了解。

其次,记者需要与采访对象预约时间和地点,确保能够顺利开展采访工作。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需要保持专业和客观的态度,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并倾听采访对象的回答。

同时,记者需要保持整体思维和敏锐观察力,捕捉采访现场的重要信息和细节。

采访结束后,记者需要整理和编辑所获得的信息,准备新闻报道的写作和发布。

然而,新闻采访也存在一些挑战和技巧。

首先,采访对象可能对记者的提问持
保留态度或者避重就轻,这就需要记者具备良好的沟通和说服能力,通过亲和力和信任感赢得采访对象的配合和信赖。

其次,在采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确定性和意外情况,记者需要灵活应对,保持冷静和灵敏的反应。

与此同时,记者还要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尊重采访对象的权益,确保采访过程的合法合规。

新闻采访在媒体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提供了全面、多样的信息来源,使媒体报道更加真实、准确和立体。

新闻采访不仅可以帮助公众了解事实真相,还能增加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和影响力。

同时,新闻采访在调查问题、监督舆论、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揭露社会矛盾和问题,促进信息透明和公共参与,为公众提供平等、公正的表达渠道。

总之,新闻采访是一种获取新闻素材的重要手段,是媒体报道的基石。

通过与相关人员交流和获取重要信息,新闻采访可以为新闻报道提供深度和广度,满足公众对新闻的需求。

然而,新闻采访也面临一些挑战和技巧,需要记者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以应对各种情况。

无论如何,新闻采访在媒体行业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它能够促进社会进步,提高媒体报道的质量和影响力,为公众提供全面、公正的信息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