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专业(书法与篆刻方向)培养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学专业(书法与篆刻方向)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书法学(书法与篆刻)
英文名称:Calligraphy(Calligraphy and Seal-Cutting)
相关背景学科:美术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方向的教学全方位地综合了史学、文学、美术学等多个基础学科的知识,以传统书学、印学、中国画学的实践与理论等专业知识为重点,使学生全面扎实地掌握书法与篆刻的技法,培养出具有完整的学科意识、全面的文化素养、优秀的学术品格、宽阔的文化视野、宽厚的学科知识、扎实的基础技能的精尖应用型人才。
毕业后能够在学校、博物馆、艺术机构等单位从事书法创作、教学、基础研究及艺术品管理等工作。
二、专业培养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学院“四通”(品学通、艺理通、古今通、中外通)人才培养目标,落实构建高等书法教育体系的战略构想,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精与博通相结合、基础与个性相结合,以“固本培源、借古开今”为理念,始终坚持走“尊重传统、弘扬传统、发展传统”的道路,在重视书法传统经典“技”的教学基础上,强调在当代文化语境下对书法学专业的深度梳理,强调“人文内涵”、“历史深度”和“视野广度”,实现书法艺术“道”的开拓,进而不断强化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科几十年形成的教学特色和优势。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按照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来安排教学工作和学术研究活动,坚持深入传统,不断探索“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个性、综合与专精相结合”的指导思想,把传统经典同当代艺术潮流与高等教育现状有机地结合起来。
1.要求通过系统学习,全面而扎实地掌握书法篆刻传统技法,把握书法篆
刻艺术的本质,具备较强的实践创作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2.要求掌握现代数字化工具的能力,能规范的应用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方法,有较强的综合学习能力;
3.要求掌握传统书学、印学、中国画学等理论专业知识,文化视野开阔;
4.要求全面掌握书法理论、书法教学方法,能独立的开展书法教学工作。
四、培养模式与教学策略
1、培养模式
书法与篆刻专业本科属于大众教育阶段,实行的是专业技能教育与人文素养教育并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过程中呈现出突出的社会同步性和跨学科的特点。
毕业后可以在学校,博物馆、艺术机构,拍卖行从事书法教学、创作、艺术品经营馆理,基础研究工作。
2、教学策略
本专业采用模块化教学策略,即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统筹制定教学方案,整合零散专题,形成三大标准专业教学模块。
与原书斋式师徒教学相比,具有系统性、学术性、稳定性特征。
在本专业模块设计上,注重理论与实践、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在内容选择上,注重内容与形式,宏观与微观的统一;在教学方式上,注重传承与开拓,针对与实效的统一。
五、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模块:
专业基础课程:篆书临摹、隶书临摹、楷书临摹、行书临摹、草书临摹、篆刻临摹、书学史、印学史、教育学、
专业方向课程:楷书创作、篆书创作、隶书创作、行书创作、草书创作、篆刻创作、书法理论、毕业创作、毕业论文
专业核心课程:楷书创作、篆书创作、隶书创作、行草书创作、篆刻创作/专业选修课:要求完成二门,必须跨专业选修,建议跨学院(二级)选修,特别是人文社科基础理论或数字技术应用类课程。
下乡考察、教学实习、
创新创业课程规划:本专业创新创业课程采用“理实合一与精准实践”的模式。
针对目前中小学对书法专业教师需求,在三年级安排了二周“教学实习”必修课,并将原专业必修课“教育学”课时增加至两周,授课内容增加了“说课”即“课程设计”部分,直接为学生的规范实习提供了专业理论支持。
六、实践教学要求
四年中安排下乡考察和教学实习两次实践,教学成果以临摹、仿作、创作和考察报告等形式集中呈现。
下乡考察
时间:二年级上学期,为期两周。
内容:通过对龙门石窟、碑林等地的重要石刻、摩崖的探访,对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陕西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重要文化机构的参观考察,使学生拓宽视野,增强实地实物的感性认识,转化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审美意识及综合搜集信息的能力。
本课程采用指导教师集中授课,理论讲解,现场指导,学生实拓、拍照、记录等多种方式搜集素材、记录感受、积累资料。
然后对所取得的素材和资料进行整理和加工,为后期的专业创作课奠定坚实的生活基础和专业准备。
教学实习
时间:三年级上学期,为期两周。
内容:包括在对接的中小学完成书画课堂(社团)教学、书法教育现状调查等项目,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完成所有的项目以检验其专业知识、书画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能力。
1.课堂教学实习
要求在实习学校的老师指导下,认真研习所授科目的教学大纲,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备课工作。
在正式授课前小组成员必须进行试讲,并请专业指导教师进行试听,教案及现场讲课经过指导教师批准方可正式进入课堂授课。
2.中小学书法教育现状调查
为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小学书画特别是书法教育、教学现状,对中小学的生源、
书法专业教师、书法教育教学现状进行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要求学生特别注意实习过程中的点滴。
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采用调查研究的体例,撰写一篇完整的调查报告。
七、质量监控
1、期中教学品评制度。
以每学期中间为考察节点,通过对各类课程的专业作品完成情况等方面,开展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评测。
2、期末集体复核制度。
对本学期所有完成的课程情况,包括教师的专业课程教案、教学笔记、备课笔记、课堂示范,到学生的规定作业、课外作业、临摹作品、创作作品、理论类课程笔记、阅读书目等等,进行总体性的审视、考察、评判,通过集体讨论与评议,得出较为客观、准确的整体性评价与建议。
3、领导听课制度。
以院(二级分院)、系、教研室的三级领导的交叉、轮流、不定期的听课制度,随时把握各类课程的实时展开情况、并及时了解与听取学生反馈,以期在第一时间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进一步思考问题产生之原因,完善学科细节方面的不足。
八、计划学制
四年
九、毕业设计(论文)
本专业实行学分制,各专业课程以书面考试、课程论文、实践作业等形式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查,评定出分数等级,合格者获得学分,修满学分者取得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和展览的资格。
学生毕业成果以论文为主、创作为辅的形式来完成,按论文占百分之七十、书法篆刻实践占百分之三十的比例进行综合评定。
毕业创作以展览的形式展现,应该全面体现学生对中国书法篆刻的古典传统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传统技法的熟练把握,显示学院书法教学的高度。
毕业论文要求:
毕业论文要求突出原创性、选题有较高的学术价值,需紧紧依据书法学基础知识(包括书法史学知识与书法美学知识)结合创作之侧重选题或能切入当今书学研究的角度选题,行文、论证符合学术规范,观点正确,具备一定的学术深度。
毕业论文的考核以论文作者向论文答辩委员会答辩、由论文答辩委员会作综合评定的形式进行。
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7位在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有较高学术建树的教授与相关学者组成,将从“选题恰当、结构合理、体例完整、层次有序、语言规范、论点鲜明”等六个方面对论文进行综合评价。
毕业设计(创作)要求:
要求毕业生在毕业前完整的呈现书法作品3-5件(组)、篆刻创作作品一组,从技法能力、学术品味、创新因素、个性展现等诸方面,来综合考察和评价,以全面性地判断其是否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学术眼光以及相关的应用能力、表现能力。
十、授予学位:文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