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误区及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误区及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误区及策略小学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阵地,而提问是老师在课堂中获取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激发学生思维、促进交流的重要方式。

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在提问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误区,影响了提问的效果。

为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中提问的有效性,本文将分析其中的误区,并提出相关的策略。

一、关于提问的误区1.提问频率太高一些老师在语文课堂中会频繁提问,希望通过不断的提问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引导学生思考。

过高的提问频率会让学生感到压力过大,导致他们失去积极性,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频繁提问也容易使得一些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一种焦虑状态,无法专心听讲。

提问频率过高是一个常见的误区。

2.提问难度不合适有些老师在提问时喜欢提一些很难的问题,意图激发学生的思考,但是这样的提问往往超出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导致学生无法回答,从而使得提问失去了意义。

另一些老师可能会提一些过于简单的问题,这样的提问往往无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导致他们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所以,提问难度不合适也是一个常见的误区。

3.提问方式单一有些老师在提问时往往只采用一种提问方式,比如直接提问或者点名提问。

这样的单一提问方式容易使得学生产生疲劳感,从而降低了他们对提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单一的提问方式也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导致提问效果不佳。

二、提问策略为了克服以上的误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提问策略:1.合理控制提问频率在语文课堂中,老师应该合理控制提问的频率,让提问既能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又不至于给学生带来过大的压力。

可以采取适当的间隔时间进行提问,或者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来确定提问的频率。

在学完一段课文后进行提问,再在课文后的练习环节中进行提问,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提问的频率,避免频繁提问带来的压力。

2.合理控制提问难度老师在提问时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情况合理控制提问的难度,让提问既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又不至于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

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设置不同难度的提问,或者在提问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他们有所准备,提高回答的准确性和质量。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及应对策略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是老师用来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实践中,很多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误区一:围绕教材重复提问有些老师在课堂上经常性地提问与教材内容相似甚至相同的问题,学生已经记住答案,但是他们对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并未得到培养。

这种提问方式不仅容易令学生感到枯燥和厌烦,也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应对策略:1. 将问题引导到更广阔的思考领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联想和运用,从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提问时可以选择一些与教材相关但稍有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灵活思考和应用。

这样的提问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误区二:只针对优生提问有些老师在课堂提问时,只寻找那些已经掌握知识的学生回答问题,忽视了其他学生的学习需求。

这会使得课堂提问缺乏全面性,学习成绩较低或学习积极性较低的学生往往得不到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提升学习效果。

应对策略:1. 通过分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积极性。

在提问时可以组织小组或者群体讨论,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不仅能够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回答问题的机会,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和学习成果的共享。

2. 设置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难度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兴趣爱好来调整问题的难度。

这样可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调动所有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误区三:提问不能引导学生思考有些老师在提问时只关注答案的正确与否,对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学习方式不够关注。

这种提问方式容易导致学生机械记忆知识,缺乏思考和创新能力。

应对策略:1. 提问时可以引导学生描述、分析、比较、解决问题等多种思维方式。

通过给出具体的情境和事件,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及应对策略小学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场所,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会遇到一些误区,导致提问的效果不佳。

本文将介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以及应对策略。

一、误区一:提问内容单一、固定模式有些教师在提问时重复使用相同的问题形式,是“模式化提问”,如“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些什么?”“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形式相对固定,容易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对问题的解答变得机械化,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应对策略:1.多样化问题形式:教师可以灵活运用不同的问题形式,如列举、对比、比喻、解释等,刺激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2.问题适配学生水平: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文能力,提出难度适中的问题,避免过低或过高,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思考和回答。

二、误区二:教师主导话语权过重有些教师在提问时掌握话语权过重,问题往往事先设置好答案,学生只需要复述教师给出的答案,缺乏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容易导致学生的被动学习态度。

应对策略:1.开放性问题:教师提问应尽量避免简单的选择题或填空题,而是采用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引导式提问:教师在提问时可以采取引导式,逐步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误区三:提问与学习目标不匹配有些教师在提问时没有明确学习目标,问题与课堂内容无关,或者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提问,导致学生不理解问题,无法作出正确回答。

应对策略:1.明确学习目标:在提问前,教师应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将问题与学习目标紧密结合,确保问题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2.个别化提问: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水平,个别化提问,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问题的讨论和解答中来。

四、误区四:评价批判性不够有些教师在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时,只顾表扬或者只注重错误指正,忽视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无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及应对策略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是教师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可能遇到一些误区,影响了提问的效果。

下面列举了几个常见的误区,并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

误区一:提问内容过于简单或过于难以理解有时候,教师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回答出问题,可能会提问一些内容过于简单的问题,这样会导致学生没有思考的必要性,影响了学习效果。

有时候教师使用了学生不熟悉的专业语言或复杂的句子结构,使得学生无法理解问题,导致回答困难。

应对策略:1. 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能力,选择合适的难度提问。

不要过分简化问题,让学生有具体的问题去思考。

2. 提问前可以进行知识预热,将问题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背景和意义。

3. 使用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提问,将复杂的问题拆解成多个简单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误区二:提问形式单一、枯燥乏味在课堂提问中,如果仅仅使用传统的直接提问形式,例如“谁知道答案?”“你们能说出这个成语的意思吗?”这样单一的提问形式,会导致学生反复重复回答同一种问题,进而降低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应对策略:1. 创新提问形式,可以尝试使用谜语、口算、填表等各种形式的提问,增加提问活动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2. 采用开放性的提问方式,例如“你认为这个故事还有其他的结局吗?”“你能和这个故事中的人物作类比吗?”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误区三:提问个别学生过多或提问不均衡有时候教师可能过于关注某个学生,频繁提问他,而忽略了其他学生的参与机会,这样会导致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

应对策略:1. 轮流提问,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

可以使用抽签、随机点名等方式,让提问的机会公平分配给每个学生。

2. 给予学生思考时间,不要马上要求学生回答,通过组织小组讨论或自由思考等方式,给学生更多时间整理思路和准备回答。

误区四:不给予正确答案的反馈和引导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能会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是对还是错,而没有给予相关的解释和引导,这样会使学生缺乏思考问题的动力和深层次的思考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及应对策略小学语文课堂是学生接触语文知识的重要阶段,提问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各种原因,教师在提问时会出现一些误区,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

本文将探讨一些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误区一:提问过于简单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问题过于简单,内容和难度与学生的实际能力不相符。

这样的提问会导致学生对问题不感兴趣,无法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影响了学习效果。

应对策略:1.提问问题要具有一定难度,使学生需要思考才能回答,同时要注意问题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2.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提出相应难度的问题。

针对不同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提问思路,给予不同难度的问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问时可以给出多个选择或者对问题进行拓展,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

误区二:提问频率过低或过高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提问问题的频率过低,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学习效果受到限制。

相反,有些教师提问问题的频率过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和回答,容易造成学生压力过大。

应对策略:1.设定一个合理的提问频率,适当安排课堂提问的时间,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

可以通过课堂评讲、小组讨论等方式扩大学生的参与面。

2.提问问题后,给学生充分的回答时间,不要着急催促答案。

可以通过其他学生扩展回答,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3.和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可以采用点名回答、随机回答等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意识。

误区三:重复性问题过多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提问问题时,反复询问同一个问题,或者问的问题和内容相似度太高。

这样的提问容易造成学生厌烦和重视度下降,影响学习效果。

应对策略:1.多样化提问方式,充分利用不同的问题形式。

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情境问题、引导问题等多种形式,丰富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的兴趣。

2.提问问题要涉及不同的知识点,覆盖课本内容之外的知识。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及应对策略小学语文课堂中,老师会经常提出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梳理知识点,提高语文能力。

然而,有时候老师提出的问题不够清晰明确,或者学生对问题理解的方向不一样,就会存在一些误区。

下面是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一、问题不够清晰明确对于小学生来说,对于问题的理解能力和表述能力都还不够成熟,因此老师在提问时需要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达问题。

有时候老师提问的问题不够清晰明确,让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应该尽量让问题简单明了,不要过于复杂,让学生一眼就能看懂问题的意思。

如果发现学生没理解问题,可以适当地引导他们,帮助他们理解问题,让他们思考出正确的回答。

二、问题难度过高有时候老师提问的问题难度过高,让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这种情况下,可能会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抵触情绪,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三、问题设计不当有些老师在课堂上提问时,可能会涉及一些个人观点或者过于主观的内容,导致问题设计不当,给学生带来误导。

针对这种情况,老师需要在提问时尽量客观、中立,不要涉及过于主观的内容。

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中肯的建议,引导学生去思考。

四、缺乏鼓励和肯定有些老师问一些问题后,并没有及时给予学生答案的肯定或者鼓励,让学生可能会失去兴趣,产生挫败感。

针对这种情况,老师需要及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感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引导他们做出更好的回答。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提问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帮助学生去梳理知识点,提高语文能力。

同时,老师也需要注意问题的设计,让问题更加清晰明确,并且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平,给学生及时鼓励和肯定,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兴趣和动力。

这样才能让小学语文课堂更加有趣,更加有效果。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及应对策略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是老师在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激发思考。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到一些提问的误区,导致学生回答不佳或没有积极参与。

针对这些误区,教师可以采取一些应对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提问。

一、误区一:单一答案的提问在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常常只提问能得出一个肯定答案的问题,这样容易使学生感到无压力并丧失思考的兴趣。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这类问题的答案往往可以在教材中直接找到,学生只需要简单地复制黏贴答案即可,无需深入思考。

应对策略:1.开放性问题:教师可以使用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展开思考并且允许不同的答案。

“这篇文章给你的感受是什么?”、“你认为这个词在这句话中有什么含义?”这类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2.多元化答案:教师应该反思课堂提问的目的,是否只追求一个“正确”的答案,而非其他可能性。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且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证据和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答案也是有效的。

3.提问后默思:教师可以在提问后给学生一定的默思时间,鼓励他们充分思考问题后再回答。

这有助于学生更加仔细地思考,提高回答的质量。

二、误区二:底子问题的提问一些教师在提问时往往会直接问一些比较困难、需要较深层次思考的问题,这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会有些困难。

应对策略:1.追问演绎问题:当学生回答困难问题困难时,教师可以采用追问的方式,帮助学生从简单到复杂的逐步思考过程中来找到解答。

让学生先回答简单的问题,然后再逐步推进,引导学生展开进一步思考。

2.合作解答:可以让学生们小组合作,共同思考问题并且互相讨论,激发学生合作、交流、协作的能力。

这种合作解答模式可以使学生相互促进,集思广益,共同找到答案。

3.渐进问题:可以将困难的问题分解为一系列较为简单的小问题,并且按照递进的方式逐步提问。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逐步思考并找到答案。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误区及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误区及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误区及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提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提问过程中,许多教师存在一些误区,造成了提问的效果不佳。

以下是我总结出的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误区及对策。

误区一:提问问题单一许多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往往只采用一种形式的提问,如照抄课文,对于学生来说,这种问题并没有太大的启发性,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感。

策略一:多样化提问形式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提问形式,如故事启示法、谈话插入法、情景模拟法等,让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有更多的角度和思维路径,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误区二:提问过于简单有些教师提问的问题过于简单,答案很容易被学生立即回答出来,或者问题的答案已经明确存在于课文中,这样的提问缺乏挑战性,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

策略二:提出开放性问题教师在提问时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推理、解释、发散思考等。

提问:“你认为这个故事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的问题需要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表达,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空间。

误区三:提问过于难有些教师喜欢提一些过于复杂或超出学生知识水平的问题,这样的提问容易使学生感到困惑和挫败,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策略三:适度调整问题难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理解能力,合理调整提问的难度。

可以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提问,逐步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误区四:忽略学生的回答有些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没有给予及时的回应和评价,只是简单地接受或忽略学生的回答,这样的做法容易使学生对参与提问失去兴趣和积极性。

策略四:积极回应学生的回答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的回应,可以肯定学生的努力,鼓励他们勇敢发言,并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

教师还可以提出进一步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

误区五:不引导学生思考有些教师喜欢直接给出答案,不让学生进行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这样的做法容易导致学生的依赖性和被动性。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误区及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误区及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误区及策略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能够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很多老师在提问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导致提问效果不佳。

本文将就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误区及策略进行探讨,希望对广大语文老师有所帮助。

一、误区:1. 提问过于简单。

很多老师在课堂上提问时,喜欢问一些很简单的问题,比如“什么是词语?”,“什么是古诗?”,这样的问题很容易被学生回答,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深度。

2. 提问趋向性太强。

有些老师在提问时,往往有着很强的趋向性,他们会希望学生回答“正确”的答案,而忽视了学生的思考过程。

3. 提问无法引发学生的积极性。

有些老师在提问时,会选择性地询问那些积极发言的学生,而忽略了一些不太活跃的学生,导致课堂上气氛不够活跃。

二、策略:1. 提问要有针对性。

老师在提问的时候,应该有目的性地提出问题,不要问一些太过浅显的问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

2. 提问要开放性。

在提问的过程中,老师要尽量避免对学生的回答有太强的指导性,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

3. 提问要有序性。

老师在提问时,要注意控制课堂的气氛,避免提问过于松散,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回答问题,避免提问过于武断。

4. 提问要注重鼓励。

在提问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鼓励和肯定,不要因为学生的回答和自己期望的答案有出入就加以批评,要尊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回答。

5. 提问要注意多样性。

老师在提问时,要尽量避免单一的提问方式,可以通过猜测、分析、评价等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误区及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误区及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误区及策略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提问是教师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有效提问也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下面将就这些误区及应对策略进行详细阐述。

一、误区一:提问内容难度过高小学生在语文学科上的基础相对较薄弱,如果教师提问的难度过高,会导致学生无法理解问题,进而无法回答问题。

应对策略一:提问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在提问前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明确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

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提前进行引导性的学习,如通过课前讲解、示范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启发,帮助他们理解问题。

应对策略二:分层次进行提问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可以将提问分为不同的层次。

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可以提出一些较难的问题,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可以先提出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帮助他们巩固基础,再逐渐提高问题的难度。

二、误区二:提问方式单一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还不够成熟,如果教师始终使用相同或类似的提问方式,容易降低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限制了他们的思考空间。

应对策略一:多种提问方式结合使用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提问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维。

可以使用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可以使用情境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情况下可能出现的结果或解决方法;可以使用对比式问题,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的特点和规律等。

通过多种提问方式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应对策略二:鼓励学生提问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增加他们参与讨论的机会。

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思考问题,并对学生的提问给予鼓励和认可,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兴趣。

三、误区三:只关注正确答案有些教师在提问时只重视正确答案的回答,并忽视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和错误答案的价值。

这样做不仅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还可能导致学生对错误答案的抗拒,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及应对策略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提问是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方式,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提问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误区。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误区一:死板固定的提问方式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一成不变地采用“谁能回答这个问题?”、“谁能说说自己的看法?”等方式进行提问,这种死板固定的提问方式容易造成学生对课堂提问失去兴趣,并且只有少数学生能回答问题,其他学生则成为无用的观众。

应对策略一:教师应该采取多样化、灵活性强的提问方式,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互动交流的机会,同时能发掘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思维模式,推动他们发展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例如:1.双向提问:教师提供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提问,同学回答。

2.反向提问: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回答问题并加以讲解。

3.构思提问:先让学生阅读一段文本或图片,要求学生自己构思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分组或全班讨论,交流答案。

误区二:提问过度或不够有些教师在课堂提问中,提问太频繁或者没有提问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或者过于被动,需要得到更多的引导。

1.提问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同时也要注意提问频率,不能太过频繁,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和表达。

2.当误区一中的多样化、灵活性强的提问方式被采用时,学生会更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热情程度,适时展开探讨。

误区三:重视知识的传递而忽视思维的培养有些教师在课堂提问中,仅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没有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只能老师所讲的那些知识点,不能独立思考、创新,甚至会因此导致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失去兴趣。

1.教师应注意在提问中体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是更多的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思维,并且需要跨越和结合学科的内容,引导学生以较高的层次去理解中华文化。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且遵循学生的思维模式,灵活地思考问题的核心所在,发挥学生的个性发展空间,展现教育的多元性。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误区及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误区及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误区及策略小学语文课堂中,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在提问时常会遇到一些误区,导致提问效果不佳。

下面是小学语文课堂中常见的提问误区及策略。

一、误区一:询问低层次问题低层次问题是指那些能够简单回答的问题,答案可以直接从教材或讲义中找到。

这种问题不能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和运用知识,容易使学生变得被动。

策略一:提问高层次问题高层次问题是指那些需要学生分析、推理和运用知识才能回答的问题。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并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发挥空间。

当讲解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提问:“你觉得主人公做出这个决定的理由是什么?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你会怎么做?”这样的问题既考察了学生对课文情节的理解,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思考和表达。

二、误区二:仅限制于课本知识不少教师在提问时只局限于课本知识,不引导学生拓宽思维,缺乏创新性。

策略二:拓展思维,培养创新教师应鼓励学生自由思考,提问时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讲解作文写作时,教师可以提问:“你认为作文只能围绕着老师给的话题写吗?如何在作文中展示你的个性?你有没有什么好的创意?”这样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发挥想象力,同时也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独特观点。

三、误区三:过多使用选择题选择题虽然可以迅速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但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策略三:多样化的提问形式教师可以通过提问问题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例如填空题、解析题、简答题、综合题等多种形式。

在讲解一个词语的意思时,教师可以提问:“请你分析一下这个词语的词义、词性以及它的搭配情况。

”通过这样的综合性问题,学生需要运用多种语言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提高了整体语文能力。

四、误区四:提问过于频繁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提问过于频繁,不给学生思考和回答的时间,导致学生对问题的反应不充分。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及应对策略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自信心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提问是语文课堂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惑,特别是有些提问容易引发误区,需要教师注意和应对。

本文将列举一些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并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误区一:提问没有明确的目的和导向有时候,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缺乏目的和导向,导致学生不知道如何回答,进而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应对策略:1. 在提问前,教师要明确提问的目的和导向,确保提问与教学目标一致。

2. 提问题时,可以先简单介绍一下问题的背景,然后提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3. 可以采用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自由的思考和回答,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误区二:提问内容过于简单和容易有时候,教师在提问时只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容易导致学生应答过于简单和机械。

三、误区三:提问语言不清晰和易混淆有时候,教师在提问时语言不清晰、易混淆,导致学生理解错意,回答错误。

应对策略:1. 在提问前,教师要仔细思考问题是否清晰明了,可以试着用简单的词语和句子重复一遍。

2. 可以用图画、实物或事例等辅助教学工具来说明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

3. 提问时语言要简洁明了,避免使用复杂的词语和句子,以保证学生能够准确理解问题的意思。

四、误区四:只提问部分学生,忽略其他学生有时候,教师在提问时只会选择少数学生回答问题,导致其他学生缺乏参与感和学习动力。

应对策略:1. 在提问时,教师需要尽量平均选择学生回答问题,不偏袒某些学生或仅选择某些学生回答问题。

2. 可以采用随机提问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积极性。

3.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提问和解答,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互动。

五、误区五:过多批评学生回答错误有时候,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时过于批评和指责,导致学生产生恐惧和厌学情绪。

应对策略:1. 在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要耐心引导和纠正,鼓励学生尝试和改正错误。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误区及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误区及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误区及策略小学语文课堂上有效提问是促进学生思考和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到一些有效提问的误区。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误区,并提供相应的策略。

一、误区一:提问内容过于晦涩难懂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可能会使用一些晦涩难懂的语言,使得学生难以理解问题的意思。

这样的问题会导致学生感到无助和尴尬,进而不敢回答或者回答错误。

策略一: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在提问时,教师应该尽量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问题的意思。

可以使用平时学生常用的词汇和句型,避免使用学生难以理解的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子。

二、误区二:提问难度过大有些教师可能会在课堂上提问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希望能够考验学生的深入思考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难度过高的问题会让他们感到困惑和无从下手,进而产生学习厌恶情绪。

策略二: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合理难度在提问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掌握情况,合理设置问题的难度。

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回答,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误区三:提问过于片面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可能只关注某一个方面的知识点,而忽略了其他的内容。

这样的问题会导致学生只局限于表面的知识,不能够形成全面的理解和思考。

策略三:多角度多层次提问在提问时,教师应该从多个角度和多个层次进行提问。

可以从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文本的分析与解读、拓展思维的培养等方面进行提问,使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和理解知识。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可能只涉及一些简单的常识性问题,这样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过于简单,缺乏挑战性,不能够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参与度。

策略四:结合学生实际和问题的深度进行提问五、误区五:提问方式单一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可能只采用一种固定的提问方式,如直接提问、轮流提问等。

这样的提问方式会导致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单一,不能够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误区及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误区及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误区及策略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的提问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误区,例如:一、提问缺乏深度:有些教师在提问时只关注表面的知识点,忽视了深层次的思考。

教师可能会问:“什么是动词?”这种问题只需要学生回答动词的定义,没有引发学生思考的深度。

在提问时,教师应该设置更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策略1:提问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教师可以问:“为什么我们需要动词?动词在句子中起什么作用?”这样的问题可以促使学生思考动词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提问太过直接:有些教师在提问时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机会。

这种方式可能会导致学生变得懒散,只等待答案而不愿意思考。

策略2:在提问时,教师可以使用间接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相关的例子和情境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自己做出判断和推理。

三、提问缺乏启发性:有些教师在提问时只注重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忽视了提问的启发性。

这样的问题往往只需简单的回答,缺少发散性思考和创新。

策略3:在提问时,教师可以使用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和创新。

教师可以问:“你觉得这个故事还可以有其他的结局吗?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提问过于繁杂:有些教师在提问时问题过于复杂,难以理解,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无法回答。

这样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

策略4:在提问时,教师应该注意问题的简洁和清晰。

问题应该简单明了,易于理解。

可以使用具体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五、提问缺乏个性化:有些教师在提问时只关注班级中的优秀学生,忽视了其他学生的学习需求。

这样的提问往往只能满足部分学生的需求,而其他学生可能会感到被忽视。

策略5:在提问时,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别学生更多的关注和引导。

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和能力来调整问题的难度和深度,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误区及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误区及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误区及策略误区一:单一答案的问题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时老师会提出一些只有一个答案的问题,这导致学生只需简单回答,缺乏思考和探索的过程。

这种问答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并且容易导致学生变得被动和消极。

策略一:开放性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尝试提出开放性问题。

开放性问题没有确定的答案,需要学生动脑筋去思考、分析和推理。

老师可以问:“这个诗句中有哪些修辞手法?你觉得这些修辞手法是为了表达什么情感或意思?”这种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误区二:重复性的问题在语文课堂上,老师有时会提出一些已经在课本或教学材料中明确提及的问题,这些问题只要学生能记住就能回答,缺乏启发性和提高价值,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

教师应该尽量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可以基于已有的知识和观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

老师可以问:“这篇文章中有哪些与你个人经历相关的事物?你觉得这些事物为什么在文章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种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将知识与自己的经验联系起来,增强学习的实际应用性。

假设性的问题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中包含假设或先入为主的观点,这种问题往往会误导学生思考,限制他们的思维广度和深度。

教师可能会问:“你觉得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教师在提问时应尽量使用引导性问题,避免过多的假设和观点。

引导性问题可以帮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而不是被动接受教师的观点。

老师可以问:“你从这篇文章中找到了哪些证据来支持你的观点?”这种问题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分析和推理,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策略四:拓展和应用问题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尽量避免单一答案的问题、重复性的问题、假设性的问题和知识性的问题。

相反,应提出开放性问题、拓展性问题、引导性问题和应用问题,帮助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及应对策略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提问时往往会遇到一些误区,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

本文将从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和应对策略两方面进行分析与讨论。

一、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1.提问模式单一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提问时往往会采用单一的提问模式,比较常见的是直接提问或者抽点提问。

这种提问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导致他们对课堂教学失去兴趣。

2.提问内容过于困难有些老师在提问时可能会把难度过高,超出学生的理解能力范围,导致学生无法回答,从而产生挫败感,影响学习积极性。

3.提问缺乏针对性有些老师在提问时可能会缺乏对学生的针对性,提问的内容不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爱好,导致学生对课堂提问缺乏积极性。

1.多样化的提问模式针对提问模式单一的问题,老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提问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可以采用开放式提问、互动式提问、引导式提问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有更多的选择和发挥空间。

2.合理安排提问内容在提问时,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安排提问内容,不能过于困难或者过于简单,要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来设计提问内容,让学生感到有挑战性但又能够回答出来。

3.提问前的充分准备在提问之前,老师需要充分准备,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设计提问内容,从而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4.积极引导学生回答在提问时,老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回答,鼓励他们多发表自己的见解,多展示自己的才华,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回答是被尊重和重视的。

5.及时肯定和指导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老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励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同时也要在不正确的回答上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在错误中学会成长。

6.鼓励学生自主提问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提问,让学生在思考中提出自己的问题,这不仅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一种检验,更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及应对策略小学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所提问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能会存在一些提问的误区,并且可能不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学生的答辩。

本文将重点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及应对策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一、提问的误区:1. 问题难度过高: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可能会过分注重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导致问题难度超过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得学生无法正常回答问题。

2. 问题难度过低:相反地,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可能会过于简单化,让学生可以轻易回答,这样可能会降低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3. 问题的考察范围过窄:有时候教师可能只关注了知识点的表面现象,问的问题比较简单,缺乏拓展性和思辨性,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性思维。

4. 问题的提示过多:一些教师在提问时可能会过分给出提示和暗示,使得学生不需要思考直接得到答案,这样会剥夺学生锻炼思维能力的机会。

5. 对错误回答的反应不当:教师对学生错误的回答可能会立即给出正确答案,或者抑制学生的错误回答,导致学生害怕回答问题和犯错。

二、应对策略:1. 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知识:教师在提问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知识,确保问题的难度适当,尽量使学生能够通过思考回答出来。

如果问题太难,可以通过逐步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回答。

2. 提高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抓住学生的思维痛点和疑惑,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索,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 鼓励学生提问和反问: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问和反问,允许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应该认真回答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4. 适度给出提示和引导:在提问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度地给出提示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但是不应该给出答案,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误区及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误区及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误区及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通过提问来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

然而,许多老师在提问过程中会遇到一些误区,导致提问效果不佳。

本文将介绍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误区和策略。

误区一:泛泛而谈式的提问这种提问方式常常是教师未经思考就随便问一个问题,常常问一些没有具体答案的问题,学生回答不上来,教师得到的信息也不明确。

这种提问方式会浪费课堂时间,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解决方案:提问前要认真思考,思考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确定提问的目的和方向。

提问的问题要具体、有针对性,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误区二:偏题提问这种提问方式常常会让学生不知所措。

教师可能会提出很多与课堂内容无关的问题,导致学生无法理解和回答。

解决方案:在提问时要注意关注当前的课堂主题,提问的问题要与知识点紧密相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并掌握相关的知识。

在提问时,要确保学生能够回答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误区三:死记硬背式的提问教师经常会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提问,要求学生背诵某个知识点的定义或词语的意思,这种提问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和抵触情绪。

解决方案:除了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定义和词汇,还要让他们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点。

可以提问与课堂内容有关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

例如,让学生解释知识点的含义,提出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问题。

误区四:机械性的提问这种提问方式常常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不考虑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

教师经常会使用同一种方式询问每个学生,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和个体差异。

解决方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理解能力和学习状况来进行提问。

对于理解困难的学生,可以发散式地提问,让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对于掌握较好的学生,可以更深入地提问,让他们深入探究某个问题。

误区五:抛给学生一个简单答案的提问这种提问方式常常会让学生对答案没有深刻的理解,答案往往流于表面或传统答案。

这种提问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究精神。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误区及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误区及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误区及策略小学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有效的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学习的关键。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导致提问效果不佳。

本文将介绍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误区及相应的策略,帮助教师提高提问的质量和效果。

一、误区一:单一的记忆型问题一些老师在课堂上提问时,经常会问一些只需要简单记忆的问题,如字义、词语的读音等,这种问题只需学生回忆记忆即可,无法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意能力。

策略一:开放性问题老师可以采用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和归纳,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意能力。

可以提问“你对这个人物有什么印象?为什么?”、“你怎么理解这个故事发生的原因?”等等。

二、误区二:疑问句型问题有些老师在提问时,过多地使用疑问句型,导致学生只需要简单回答“是”或“不是”的问题,降低了问题的深度和学生的思考层次。

策略二:引导性问题老师可以采用引导性问题,通过提问初步的答案,再引导学生深层次地思考和讨论。

可以提问“你们觉得这个人物是怎样的?他的行为有什么亮点和不足之处?”等等。

三、误区三:过分注重正确性一些老师在提问时,过分注重问题的正确性,强调学生的答案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忽视了学生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

这种做法容易给学生带来压力和焦虑,影响他们对提问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策略三:灵活性问题老师可以采用灵活性问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对问题进行不同的解释和思考。

可以提问“你对这个故事的结局有什么看法?你希望它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等等。

四、误区四:单一的知识点问题有些老师在提问时,只局限于某个知识点或某个教材内容,没有与学生的实际经验和感触相结合,导致问题的切实性不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不高。

策略四:情境化问题老师可以采用情境化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经验和感受相结合,提高问题的切实性和学习的实际效果。

可以提问“你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你是怎么处理的?”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
作者:李祥兴
来源:《广东教学·教育综合》2017年第04期
【摘要】“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教师设疑提问,学生质疑问难,是引导学生展开学习的重要手段。

然而,目前很多语文课堂,老师的提问存在着种种的误区,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低下。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提问对策,去优化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提问;误区;对策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没有问题就没有教学,就没有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的提问水平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确实,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能激发学生情感的火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上,我们就要精心设计、悉心揣摩,用心把握提问的“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课堂提问的误区
好的提问能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链接,使学生的学充满快乐,提高效率,能够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

但在实际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着几个误区:
1.提问频繁,数量过多。

目前,很多课堂教学,老师提问过于频繁,学生被诸多的问题牵着鼻子走,很少有时间进行思考。

往往是在一个连着一个问题“轰炸”下“不假思索”地忙于回答和应付。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提问,自然而然地会被理解为“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

事实并非如此,提出的问题,不应该局限于教师,还应包括学生提的问题。

课堂提问应是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回答”“课堂提出问题,课后解决”等。

3.不善倾听,缺乏耐心。

部分老师在学生的话还没有说完,就抢口强说;学生的话还没有听清,就迫不及待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课堂提问的对策
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还能活跃课堂气氛。

若提问不恰当,既浪费了时间又达不到实际效果。

因此,课堂提问的效果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怎样去提问呢?
1.把握难度,使提问具有启发性。

俗话说:“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

”问题的难易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兴趣,教学中提问既不能过于浅白,也不能过于艰深。

太浅白,索然无味,没有思考的空间;太艰深,学生回答不了。

所以,课堂提问要把握好难度,应以大多数学生经过阅读思考,老师稍加点拨就能回答出比较恰当。

《白鹅》一课,不少老师会这样提问:“白鹅的特点现在哪里?”这样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一眼就看出来了。

其实,老师可以换一种方式提问:“白鹅有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这样的提问,难易适中,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葡萄”。

果然,在我的课堂上,一问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主动思考,举手回答,思维始终处在活动的状态,没有受到任何压制,热闹的场面一浪盖过一浪。

2.把握梯度,使提问具有层次性。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这要求课堂提问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要有梯度,搭“桥”铺“路”,帮助学生起跳。

《巨人的花园》一课,我在执教时,设计了如下问题:①巨人推到围墙前后,是什么样的?②从这篇童话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③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一部分?为什么?第一个问题是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通过读文,基本上能从文中找出答案。

第二问题是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明白道理。

学生在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朗读课文,读出感情,才能悟出道理。

第三个问题则是学生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感受通话的魅力、内化语言、赏识文本精妙之处的更高层次的要求。

这三个问题层层递进,坡度较小,学生沿阶而上,既容易解决问题,也更好地发展思维。

3.把握密度,使提问具有自主性。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可是有些教师从课堂上“一讲到底”转变成“一问到底”,课堂串问串讲,串问串答,教师还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如《最佳路径》一课,不少老师会至少提问八个问题:格罗培斯遇到什么难题?他得到什么启发?他是如何设计迪斯尼乐园的方案和过程……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朗读,去思考,只读了一两遍课文,便哇啦哇啦发表议论。

这样的教学看似精彩,实际上违背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课标精神。

而我执教这课,只提了两个问题: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这样学生有更大的空间、时间,去琢磨他们的所思所想,这才是真正的自主。

4.把握广度,使提问具有开放性。

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做一泓平静的池水,那么开放性的提问就是投入池中的一块石子,能够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

课堂上,教师应以开放性问题告诉学生,答案是多元的,要积极地去思考,去探究,去表达。

教学《咏华山》一课,我抛出问题:“你从哪里读出了华山的高?”一言激起千层浪,孩子们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从“啊!华山真高啊!”这句直接描写中读出华山的高;有的从“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一句,联系自己平时的登山经验,理解华山的高;有的从“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浮着朵朵白云”,感受华山的高……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活跃了课堂,拓展了思维,培养了创新意识。

课堂有效提問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

我们要追寻课堂提问之“度”,使自己讲得精彩,学生学得有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