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8杨修之死优质课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杨修之死》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杨修之死》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杨修之死》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杨修之死》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分析杨修的性格特点及其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掌握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式。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学会通过人物描写和情节发展分析人物性格。

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理解不同人物的命运和选择。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和社会,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讲述了杨修因聪明反被聪明误,最终导致被曹操杀害的故事。

2.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杨修的性格特点及其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掌握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式。

2.3 教学难点分析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的关系。

对文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3.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3 分析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杨修的性格特点及其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4 词语解释教师解释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第四章: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关于杨修之死的短文。

第五章: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评价学生对《杨修之死》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掌握程度。

评价学生对杨修性格特点及其对故事发展影响的分析能力。

评价学生对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式的理解能力。

6.2 评价方法学生写的关于杨修之死的短文。

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

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测试。

6.3 评价内容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掌握程度。

学生对杨修性格特点及其对故事发展影响的分析能力。

九年级语文杨修之死优质课教案设计

九年级语文杨修之死优质课教案设计

九年级语文杨修之死优质课教案设计九年级语文杨修之死优质课教案设计「篇一」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杨修之死》教案设计教学目的:1、学习通过故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掌握一些重点字词3、初步认识分析事物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教学重点:1、分析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2、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介绍有关的文学常识。

二、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解决学生的质疑。

三、处理字词四、布置预习题1、为复述文中的七个小故事作准备。

2、为辩论准备材料,男同学持“思考和练习”中的第一个观点,女同学持第二个观点。

第二课时一、复述故事(10分钟)1、女同学的代表复述前三个故事:①“鸡肋”的故事;②“改修花园”;③“一盒酥”。

2、男同学的代表复述后四个故事:①“梦中杀人”;②“簏中物”;③“斩吏出门”;④“代作答教”。

二、完成必答题(抽签选作答的学生)(5分钟)1、(男)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并解释其意义(用幻灯投影)①鸡肋②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③数犯曹操三忌2、(女)按拼音填汉字并解释其意义(用幻灯投影)。

①竟取匙与众食qí②操因疑修zèn害曹丕。

③延弃弓cao刀。

三、完成抢答题(为避免滥答,答错者倒扣10分)(5分钟)1、的叙事线索是什么?抢答后教师明确答案:“身死因才误”是的叙事线索。

2、叙事的方式有:①顺序、②倒叙、③插叙、④补叙。

属哪一种方式?明确:的回忆部分是补叙,若放回《水浒传》中,则是插叙。

3、请找出的三个通假字,并指出各与哪个字通假。

明确:“当”通“挡”、“分”通“吩”、“付”通“咐”。

四、展开辩论(20分钟)男女同学各选出四个同学分别任主辩、第一副辩、第二副辩、第三副辩。

要求提出自己的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并说明对方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男)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

(女)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杨修之死》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杨修之死》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杨修之死》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杨修之死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1.2学习曹操、杨修等人物形象,分析其性格特点。

1.3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成语。

1.4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课文情节,理解人物形象。

2.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3.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敢于质疑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1.2掌握重点词语和成语。

2.教学难点1.1分析曹操、杨修等人物性格特点。

1.2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古代文化背景。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利用多媒体展示曹操、杨修等人物画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

1.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曹操、杨修有什么了解?他们在历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2.自主学习2.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2.2提问: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杨修为什么会死?3.合作探究a.杨修的性格特点是什么?b.曹操为什么对杨修不满?c.课文中所表现的古代文化背景有哪些?4.分析课文4.1分析杨修的性格特点:聪明机智、敢于直言、清高自傲。

4.2分析曹操的性格特点:阴险狡诈、多疑、心狠手辣。

4.3分析课文中所表现的古代文化背景: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士人的忠诚与背叛等。

5.课堂讨论5.1让学生谈谈对杨修、曹操等人物的认识。

5.2提问:你们认为杨修的死是必然的吗?如果是,原因是什么?6.课堂小结6.2提醒学生要关注古代文化背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7.作业布置7.2预习下一课《出师表》。

四、板书设计1.课题:《杨修之死》2.人物:杨修、曹操3.性格特点:杨修——聪明机智、敢于直言、清高自傲;曹操——阴险狡诈、多疑、心狠手辣4.文化背景: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士人的忠诚与背叛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杨修之死》教案4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杨修之死》教案4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杨修之死》教案4篇Lesson 18 of the death of Yang Xiu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杨修之死》教案4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杨修之死模板通用版2、篇章2: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杨修之死》教案3、篇章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杨修之死》教案4、篇章4:杨修之死模板通用版篇章1:杨修之死模板通用版教学设计思路本文的语言属浅近文言文,不太难懂,阅读中难懂的词句可让学生靠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必要时教师辅导。

通过梳理课文的思路,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展开辩论,学习多角度探讨问题的方法。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杨修之死》这篇文章的内容、写作技巧、和语言特点。

2.初步认识分析事物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二)能力目标:通过分析人物性格,培养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目标:1.认识小说中的人物悲剧命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欣赏《三国演义》这部著名的古典小说,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方法竞赛法、合作探究法、创设情景法教学媒体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课时安排二课时课前准备1.加强预习,布置同学在课前看《三国演义》七十二回。

课上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后面的思考和练习题进行自学,然后展开课文知识、口头表述及辩论比赛,以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思维,提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语文优质课杨修之死教案

九年级语文优质课杨修之死教案

九年级语文优质课杨修之死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杨修之死》的故事情节,分析杨修的性格特点及导致其死亡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词析句,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物性格与命运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分析杨修的性格特点。

2.理解杨修之死的深层原因。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杨修的性格与命运的关系。

2.如何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三国演义》中的经典人物,如曹操、刘备、诸葛亮等。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杨修这个人物了解多少?他在《三国演义》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二、课文朗读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2.教师辅导,纠正发音,指导朗读。

三、故事梗概梳理1.教师简要介绍杨修之死的故事梗概。

2.学生复述故事,加深理解。

四、分析杨修的性格特点1.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杨修的性格特点。

五、课堂小结2.强调杨修性格特点与命运的关系。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杨修之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二、分析杨修之死的深层原因1.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杨修之死的深层原因。

三、品词析句1.教师选取文中经典句子,引导学生品味其内涵。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文学鉴赏。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正确看待杨修之死?2.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课堂小结2.强调正确看待杨修之死的重要性。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2.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杨修之死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1.教师引导学生从杨修之死中汲取人生智慧。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避免类似杨修的悲剧?2.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课后作业布置1.写一篇关于杨修之死的读后感。

2.深入阅读《三国演义》,了解其他经典人物的故事。

五、课堂小结2.强调从杨修之死中汲取人生智慧的重要性。

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第18课《杨修之死》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第18课《杨修之死》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第18课《杨修之死》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第18课《杨修之死》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这是一篇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杨修之死》是一篇古代白话小说,语言表达上有较强的文言色彩,而内容上又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教材分析1、本课在教材、新课标中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第五单元是古代白话小说单元,所选课文均为古典小说名著,从设计意图看,绝对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内容。

而是让学生“窥一斑而知全豹”,培养学生品读古典文化精粹的能力,调动他们阅读的兴趣。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

”2、本课知识点与前后知识点的联系《杨修之死》是一篇古代白话小说,语言表达上有较强的文言色彩,而内容上又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就小说阅读课而言,要求学生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情节,概括内容,归纳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这是小说阅读的一种基本模式。

这节课也将采用这一方法。

这既是对前面所学小说阅读方法的巩固,也是对今后小说阅读教学的延伸。

3、对教材的处理因为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对于课文中存在的较多文言语句,要求学生在早读课时充分预习,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不理解处教师及时点拨明确,课堂上就基本不涉及字词句的讲解。

几乎将所有时间都用在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与探究上,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于小说的内容把握,《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对于艺术性很强的小说,学生本身就具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本课中对杨修死因的争论以及人物形象的把握,学生往往会有一些富有个性化的独特见解。

《杨修之死》教案

《杨修之死》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杨修之死》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2)能够分析课文中杨修的性格特点及其对故事发展的影响;(3)能够把握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词语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人物,了解历史背景;(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3)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智慧与勇气的重要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杨修之死》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2. 分析课文中杨修的性格特点及其对故事发展的影响;3. 把握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词语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1. 准确理解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 深入分析杨修的性格特点及其与曹操、杨修之间的复杂关系;3. 领会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和人生哲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杨修的性格特点;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杨修之死》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简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知杨修的性格特点;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词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4. 案例分析:分析杨修与曹操、杨修之间的复杂关系,揭示杨修之死的原因;5. 小组分享: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和补充;6. 总结提升:总结课文中的重要观点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启示;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1)学生对课文《杨修之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度和团队协作能力;(3)学生对课文中所传达的价值观和人生哲理的认同和感悟。

课文《杨修之死》教案范文

课文《杨修之死》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杨修之死》,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杨修之死》的主要内容和大意。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和哲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杨修之死》的作者和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点评。

(2)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 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2)教师批改课后练习,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正确的理解。

2. 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通过课后练习和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大意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能力: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把握能力。

4. 学生运用课文知识的能力: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情况。

《杨修之死》(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杨修之死》(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杨修之死》(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杨修之死》(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1《杨修之死》(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导言杨修(公元5年~公元18年),东汉末年名士,曾官拜幽陵令、始安太守。

他的文学成就是东汉文化的一大亮点。

作为荀子的门生,他对荀子学派有着深入的研究,在文学创作方面也有所突破。

然而,他在公元18年被汉成帝所杀,成为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一位人物。

本文将探讨杨修之死的历史背景、原因和影响,并从历史学和人文学两个方面分析杨修的价值和意义。

一、历史背景公元18年,汉成帝死后,其外戚王氏掌权,铲除反对势力,尤其是东海王刘衡一派。

杨修的岳父是刘衡旧部,他提出刘衡的儿子刘玄为皇帝,招揽左右,成为一个有力的反对势力。

此时,杨修已身处朝廷,担任尚书令,有着一定的权力地位。

王氏为了削弱反对势力,将其打入“营党自乱”的大营高地,欲借此机会弄死杨修。

杨修中计,来到一座被设置了机关的台阶,被推下而死。

二、杨修之死的原因1.政治原因杨修在朝中有着相当高的政治地位,且与反对势力有所牵连,王氏便借机除掉了他。

2.文化原因杨修是一个文学家,他主张“群经易传,道术分明”,反对经学教条主义。

然而,当时经学主导,文化界不容异己,对杨修的思想产生排斥。

3.人性原因虽然王氏是杨修的表姐,但她看重自己的地位和利益,而不顾表亲情分。

三、杨修之死的影响1.历史人物的遭遇杨修的遭遇反映了当时官场黑暗的一面,也象征了文化界对异己的排斥。

他的悲剧成为历史人物的经典代表。

2.思想的传承杨修倡导“以文为官”,主张人文主义和理性思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悲壮气氛的鼓舞杨修被害的悲壮外在鼓舞了后世人物的振奋,对历史人物的形象塑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杨修的价值与意义1.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杨修的遭遇令人唏嘘,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是东汉文化的一大亮点。

然而,他的政治立场和表达方式也备受批评,对他的人格和价值产生了备受争议的争议。

2.文学成就的突破杨修的文学成就得到了许多后世文学家和散文家的赞赏和推崇。

最新-《杨修之死》教案(优秀8篇)

最新-《杨修之死》教案(优秀8篇)

《杨修之死》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壶知道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杨修之死》教案(优秀8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课文《杨修之死》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理清小说情节,整体感知,概括人物性格。

2、小组讨论,分析杨修死因。

3、学会谦逊做人,保持健康心理,完善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1、理清小说情节,整体感知、分析语言,分析概括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性格。

2、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难点】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要点】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资料助读,了解背景;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并简要复述、概括故事情节;分析杨修的死因,明确人物的性格特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开拓延伸,借助网络了解《三国》;联系实际,反观自我,知得失、明方向,谱写人生新篇章。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请欣赏下面这首诗:杨修之死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这首诗评价了历史人物杨修,认为杨修才能卓著,最终招致杀身之祸。

杨修到底因何而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共同走进《杨修之死》。

二、出示教学目标1、理清小说情节,整体感知,概括人物性格。

2、讨论、分析杨修死因。

3、学会谦逊做人,保持健康心理,完善健全人格。

三、资料助读展示相关背景资料:(说一说)罗贯中,名本,别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是我国文学史上首先用全力从事小说创作的作家。

罗贯中的古典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描述了从东汉中平元年(18年)的黄巾起义,到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280年)统一中国的将近一个世纪中,魏、蜀、吴三国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历史。

这部著作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斗争。

在国外,他的《三国演义》被称之为“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而《大英百科全书》则称他为“第一位知名的艺术大师”。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优秀8篇)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优秀8篇)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优秀8篇)《杨修之死》是九年级人教版语文第17课的一篇课文,节选自古代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如下是可爱的编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杨修之死》教学设计【优秀8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性格。

2、培养学生独立读、述、评、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目标1、2、3【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首先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师由音乐导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作为欣赏者的我们,仿佛又被带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

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

是呀,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曾经有过许多鲜活的面容,涌现出许多的人物。

我们曾经接触过其中的两位,一位是足智多谋的?(生:诸葛亮)一位是知人善任的?(生:刘备),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罗贯中的《杨修之死》,看看作者笔下另两位人物是什么形象的。

(师板书课题)二、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较为激烈的时候。

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

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

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三、学生初读课文,掌握字词庖官主簿谮绰刀恃才放旷(给加粗的字注音,用恃才放旷造句。

)四、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1、将文章分为三大部分,并归纳段意。

学生讨论后明确: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杨修被曹操所杀。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记叙杨修和曹操之间矛盾的发展过程。

第三部分(第10~12自然段)写曹操兵败班师。

2、初步思考:杨修和曹操给人留下什么印象?明确:杨修:恃才放旷。

曹操:阴险虚伪、狡诈奸猾。

(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学生只要能说出俩人性格的主要特点即可。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杨修之死》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杨修之死》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杨修之死》教案设计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杨修之死》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中的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掌握课文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以及其语境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从多角度分析和理解文章的主旨,把握“我”复杂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分析“我”、弟弟的人物性格特点,感受文中通过“我”与弟弟之间的矛盾冲突体现出的浓浓兄弟情,捕捉文中作者对亲情的体会,让学生感受亲情的珍贵。

2、结合课文的写作背景,理解作品中对封建教育思想的批判,提倡劳逸结合。

让学生了解保持儿童的天性益于儿童的成长。

3、学习鲁迅先生严于自我剖析、善于自我反省的精神。

1、让学生以“风筝”为线索,掌握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

2、从“我”和弟弟的误解、冲突中体会兄弟间浓浓的手足之情,并从中掌握两人的性格特点。

3、学习鲁迅先生严于自省的可贵精神。

4、品味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理解重点词句的语境意义。

二、教学难点1、从多角度分析文章的主旨,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2、通过当年“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而弟弟身受“虐杀”却毫无怨恨这种现象分析文中对封建的教育思想的批判性。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

对于课文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本文的主题思想。

2.探究法。

对课文主题思想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探究,可让学生自主阅读。

通过生生互动,在讨论交流中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对于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师生互动,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1、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在儿童时代都喜欢玩些什么游戏呢?大家有没有放过风筝?清代诗人高鼎写过这样一首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诗中的孩童在玩什么呢? 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杨修之死》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上册《杨修之死》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清小说脉络,概括文中典型事件。

2、赏读语言,品味关键词,分析人物性格。

过程与方法朗读,体会语气,分析人物性格,抓住关键词分析杨修曹操性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杨修之死得到启发:如何才是真正的智慧;热爱传统文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通过读体会语气分析人物性格,通过对关键词的品析深入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 探究杨修死因。

●教学课时一学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读准字音(1)庖官()(2)食讫()(3)佯惊()(4)伺查()2、解释关键词数犯曹操之忌()()适庖官进鸡汤()二、授新课【导入】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看看杨修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的死因是什么。

活动一:三国故事会活动1:任选文中的七个故事中的一个表演课本剧。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主动举手上台任选一幅图表演。

活动二:大话三国人物示范:以鸡肋事件为例。

请大家找出杨修说的话,以及夏侯惇和曹操看到军士收拾行装后的表情。

由鸡肋事件,可见杨修胸无城府,一介书生,卖弄聪明而不知死活,不知收敛,不懂政治。

一盒酥修入见之,竟取匙与众分食讫。

活动三:三国人物之杨修论死因学生认为杨修死因:其一:杨修之死,过在自己。

其二:杨修之死,罪在曹操。

其三:主要缘于政治斗争。

小结:我们通过杨修之死,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智慧,对我们今后的工作生活都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杨修之死因归纳一、学生从故事中作者的倾向里读出的死因是杨修之死原因在己。

二、学生分析每个故事曹操的表里不一虚伪狡诈的反应,认为死因在曹操狡诈凶残。

三、老师补充材料,辅助学生真正理解杨修之死的根本原因是他卷入曹操立世子的政治斗争。

板书设计:1.杨修被杀插 2.改建园门3.分食酥饼杨修恃才放旷学会与人相处4.语破奸心曹操老谋深算5.轻视吴质6.教植斩吏叙 7.巧作答教8.失利葬修作业布置:以“你想对杨修说些什么”为题写一篇200字的小短文。

杨修之死教案设计语文教案-杨修之死

杨修之死教案设计语文教案-杨修之死

杨修之死教案设计语文教案-杨修之死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杨修之死的背景、原因及意义。

2.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杨修之死的背景、原因及意义。

2.教学难点: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课文《杨修之死》2.相关历史背景资料3.教学课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向学生简要介绍杨修其人,以及他与曹操的矛盾。

2.提问:你们认为杨修为什么会死?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二)课文阅读与分析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如“才子”、“骄纵”、“曹操之忌”等。

(三)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分析杨修之死的背景、原因及意义。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展开讨论。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杨修为什么会死?(二)课文深入分析1.分析杨修的性格特点,如聪明、机智、骄纵等。

2.分析曹操的性格特点,如多疑、狠辣、权谋等。

3.探讨杨修与曹操之间的矛盾,以及杨修之死的原因。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杨修之死的看法,展开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提问:杨修之死给我们什么启示?(二)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

2.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评价杨修,提高评价能力。

2.布置作业:结合所学,写一篇关于杨修之死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对杨修之死的理解是否深入?2.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如何?是否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展开讨论?3.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对杨修之死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杨修之死-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杨修之死-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清小说脉络,概括七件事。

2、赏读语言,品味关键词,分析人物性格。

3、探究杨修死因,获得生活的智慧。

二过程与方法朗读,体会语气,分析人物性格,抓住关键词分析杨修曹操性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杨修之死得到启发:如何才是真正的智慧;二、学情分析初中小说阅读教学,通常抓住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这是通常的做法。

通过预习获得的学情是:字词通过工具书学生已经解决,文中的七个故事学生也能概括,那么本文需要教什么而对于预习要求里的关于人物性格学生只能泛泛而谈,杨修的死因也受作者的倾向的局限而认为是杨修恃才傲物咎由自取,针对这两点,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读体会语气分析人物性格,通过对关键词的品析深入分析人物性格,难点是:探究杨修死因。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通过读体会语气分析人物性格,通过对关键词的品析深入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 探究杨修死因。

四、教学过程1、导入和背景介绍这篇课文的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

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

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

“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2、检查预习:(1)读准字音庖.官( páo )食讫.(qì)佯.惊(yáng )伺.查(sì)谮.害(èn )诈.败(hà)麾.军(huī)绰.刀( chāo )(2)解释关键词数.犯曹操之忌.(屡次)(禁忌)适.庖官进鸡汤(适逢)人皆不晓.其意(明白)丕如.其言(依照)植然.其言(认为……对)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只要)(就)3、整体感知杨修恃才傲物,曹操表里不一,奸诈狡猾。

其他事件由学生分析归纳。

归纳性格特点:杨修:恃才放旷,狂妄轻率,目中无人,耍小聪明;曹操:虚伪奸诈,嫉贤妒能,阴险残忍,老奸巨猾。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18 杨修之死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doc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18 杨修之死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doc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18 杨修之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互助学习
朗读要求:语速要适中,句子停顿要准确,尤其注意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场合,
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

关、张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
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
方定。

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

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聚
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

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
“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
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

人教版初中语文年级九年级上册《18杨修之死》word教案 (3)

人教版初中语文年级九年级上册《18杨修之死》word教案 (3)

18 杨修之死教学目标1、能简述故事,梳理情节。

2、分析杨修、曹操的性格特点。

3、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4、学习通过故事展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析曹操、杨修的性格特征2、难点: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一.故事导入,板书课题由“黄绢幼妇,外孙齑(ji)臼”导入魏武帝曹操曾经从曹娥碑下路过,杨修跟随着他。

看见碑的背面写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

曹操就问杨修:“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杨修回答说:“知道。

”曹操说:“你先不要说出来,让我想一想。

”走了三十里路,曹操才说:“我已经想出来了。

”他叫杨修把自己的理解另外写下来。

杨修写道:“黄绢,是有颜色的丝,色丝合成一个‘绝’字;幼妇,是少女的意思,少女合成一个‘妙’字;外孙,是女儿的儿子,女子合成一个‘好’字;齑,指的是姜、蒜、韭菜等带有辛辣味的调味品. 臼,就是用来接“受”“辛”料的器皿。

合起来‘辞’(辤)字,这就是‘绝妙好辞’。

”曹操也把自己的理解写下了,结果和杨修的一样,于是感叹地说:“我的才力赶不上你,竟然多想了三十里。

”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板书课题)二. 简介罗贯中、杨修及相关背景1.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创作了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

罗贯中在这部巨著里,借叙述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作了抨击,提出了自己鲜明的政治理想——仁政。

这个观点形成了全书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

2.背景与情节: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操兵退斜谷”。

从战争发展的角度上看,当时三国交战,曹操率大军攻打蜀国,兵败;蜀军追击,曹操退守阳平关,再败;退兵驻守斜谷。

此时曹操心中进退犹豫不决,课文节选由此开始………三.检查预习情况四.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文章记叙的内容是什么?记叙了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缘由。

2、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里反应?(请用简洁的话概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操:"汝怎敢造言,乱我军 文,思考分析 通 过 矛 盾 冲 心!" ②"园门阔事件" 杨修:"丞相嫌园门阔耳。" 曹操:虽称美,心甚忌之。 ③"一盒酥事件" 课文围绕曹操 突 表 现 出 来 和杨修写了哪 的, 最激烈的 些事情,二人 矛 盾 并 不 是
杨修:竟取匙与众分食讫," 又有什么样的 偶然发生的, 岂敢违丞相之命? 曹操:虽喜笑,而心恶之。 表现 而是有一个 日积月累的 过程, 了解这 个过程, 才能 曹操:闻而愈恶之。 更好的体会 人物性格特 点
形象, 形成自己 本 节 课 教 学 的观点, 并能引 重点的升华, 经据典, 证明自 曹 杨 二 人 的 己的观点。 性格特点并 不是一点, 而 是复杂的, 因 此我们要全 面把握。
④"梦中杀人事件" 乃在梦中耳!"
杨修:"丞相非在梦中,君
⑤"藏吴质事件"
杨修: 知其事,迳来告操。 曹操: 因疑讚害曹丕,愈恶
之。 ⑥"试才干事件" 杨修: 君奉王命而出,如有 阻当者,竟斩之可 也。" 曹操: 大怒, 因此亦不喜植。 ⑦ " 作答教事件 " 条。 杨修:尝为曹植作答教十余
曹操:大怒,已有杀修之心。 学 生 各 抒 己 “心甚忌之”-“心恶之”-“愈恶之”-“愈 见, 恶之”-“亦不喜植”-“有杀修之心” 探究杨修的死 此 环 节 旨 在 因 四、再读课文,研讨探究,探究杨修的死因。 这六件事情导致了杨修之死,到底是那些原 因导致杨修之死呢?关于杨修死因,有人推之于 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你认 为呢?说说理由。 一是杨修卖弄聪明, 违反军纪, 被杀是咎由自取. 二是由于杨修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 他的才能,又考虑到留他在身边终不免造成祸 2、杨修恃才放 患,总想找一个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杀掉。这大 旷,为显示自 概是许多人的共同看法。 己的聪明才 三杨修插手曹家兄弟继位之争,又欺骗过曹操, 智,置军纪于 所以被杀。 不顾,他的被 杀修真正原因是什么?请大家从课文中找 杀是咎由自 出杨修“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的句子。 取; 有一首诗可以说是对杨修之死因的最好的评 价。请大家齐读这首诗。 聪明杨德祖,世代系簪缨。 笔下走龙蛇,胸中锦绣成。 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 3、杨修已深深 卷入曹丕和曹 植争夺接班人 的斗争之中, 格特征的写 法 刻画人物性 过矛盾冲突 方法, 学习通 分析人物的 角度、 全方位 教给学生多 培养学生多


语文
课 题
18、杨修之死
பைடு நூலகம்课 型
新授
知 1、 识 义》的有关文学常识。 能 2、 教 力 过 1、 学习作者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和恰当运用插叙的 学 程 结构方法。 方 2、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目 法 情 标 感 态 度 教学重 分析课文中主要人物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 点 教学难 点 教学媒 多媒体 体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学习作者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和恰当运用插叙的结 构方法。 2、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 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1、做人要谦逊自持,保持心理健康,完善健全人格。 分析课文中主要人物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 诵读课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了解罗贯中及《三国演
三、研习新课,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课文围绕着曹操杨修之间的矛盾冲突讲了 哪几件事呢?两个人的表现分别是什么样的?
理解人物形 象的基础和 关键
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①"鸡肋事件" 鸡肋之意对。
杨修:"来日魏王必班师,"以
曹杨二人的 深 入 研 读 课 性格特点是
一、导入新课: 首先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一曲《滚滚 欣赏《三国演 创设情境, 激 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 义》的主题曲 发 学 生 的 阅 了三国的历史画卷,我们仿佛又被带到了金戈铁 《滚滚长江东 读兴趣 马的古战场。 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 是呀, 逝水》 , 边听音 在 优 美 的 音 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曾经有过多少鲜活的面容 乐边感知人物 乐声中, 带领 啊。 关于《三国演义》或者是罗贯中你了解些什 么?可以告诉我吗?(学生谈文学常识) 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 学生谈文学常 家。 创作了古典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 《三国演义》 识 故事背景: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 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 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 兵斜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 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 下发生的。 读准课后的生 字词,结合注 二、预习检查: 1、字词 请学生齐读课后字词。 2、翻译句子 释翻译难理解 的句子 把握文中的 矛盾冲突, 是 初步了解 《三 国演义》 的故 事情节及人 物形象。 形象。 学生走进金 戈铁马的三 国时代。
全方位 杨修之死” 原因 角度, 剖析 1、杨修能摸透 曹操心思,曹 操嫉妒他的才 能,故杀之以 除心腹之患; 分析问题的 能力
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
在曹丕已经得 势的情况下, 他必将成为这 场斗争的牺牲 品。
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五、精读课文,把握杨修、曹操的形象。 (1)写曹操兵败班师与题目有什么关系? 明确:意在证明杨修死前的分析和预见是非 常正确的,活曹操输给了死杨修,目的在于 揭露曹操杀杨修是忌才,“惑乱军心”只是 借口而已。 (2)曹操兵败,却又厚葬杨修,这是为什么? 明确:曹操兵败,证明了杨修预测的正 确性,众人对他杀杨修之举自然有疑意。曹 操厚葬杨修,可以堵住众人之口,在众人面 前表现出知错就改的举动,以笼络人心。 杨修:恃才放旷、狂妄轻率、好耍小聪 明 曹操:虚伪残诈、老谋深算 杨修 曹操 恃才放旷 阴险狡诈 才思敏捷 城府很深 卖弄聪明 把握杨修和曹 操的形象 教给学生分 析历史人物 和文学作品 人物的方法, 全面客观的 评价人物形 象。 全面分析人物 此环节是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