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荣《人文地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章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
1.人口迅速增长对资源的压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人口迅速增长对资源的压力主要体现在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方面:
(1)土地资源退化
人为造成的土地退化主要由于过渡放牧、森林砍伐、不适当的农业利用造成的。
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得坡耕地土壤具有低产性状,肥力下降。
人类农业活动的加强和过度的垦殖使可耕地土壤侵蚀问题日趋严重。
土地荒漠化改变了陆地表面的物理特征,破坏了地表辐射平衡,诱发气候和环境变化。
(2)水资源短缺
世界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导致水资源短缺。
“淡水贵如油”现象从中东沙漠和干旱的非洲大陆扩展至欧洲、拉丁美洲、亚洲。
大量超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
为解决淡水不足,采取的限量供水、提高水价使水的重复利用率提高。
局部地区的淡水资源紧张影响地区经济发展、引起地区冲突。
(3)生物资源破坏严重
人口爆炸、工业污染、滥垦滥伐、过渡放牧、工矿城镇发展以及气候变化、水土流失、病虫害等因素对动植物环境的极大破坏。
世界森林的不断减少直接导致生物品种多样化的消失和物种的灭绝。
(4)矿产资源消耗剧增
世界工业化速度的加快矿产资源的开采加速进行。
含碳矿物燃料的使用所释放的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二氧化硫导致酸雨。
2.人口迅速增长所引起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答:人口迅速增长导致环境问题主要有
(1)大城市的空气污染严重
世界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的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汽车的普及使排放的烟尘和有毒气体猛增。
发展中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有较大幅度增加,发达国家人均排放量略降但总量未减。
发达国家由于南北能源结构和消费方式不同故城市上空臭氧含量低。
拉丁美洲由于工业废料增多等因素使其成为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
酸雨现象的普遍。
(2)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
工业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的增多,对森林的破坏使其对碳循环的制约作用减弱,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
人为因素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一日间降落倾盆大雨的天气现象在取代每年降雨量持续地增多的气候模式。
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一方面尽量节约或减少石化燃料的使用量,提高燃烧热效率,大力开发各种新能源改变能源结构。
另一方面必须控制和制止乱砍滥伐森林,大力植树造林。
(3)臭氧层遭破坏
臭氧层遭到破坏将会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加,使人类皮肤癌发病率增高,免疫系统受到抑制,双目失明的患者增加,使作为海洋生物食物链基础和二氧化碳吸收物的浮游生物大量减少,使许多粮食大量减产,加速聚合物的降解。
保护臭氧层最有效方法是尽快停止生产使用氟氯烷烃类化合物和甲基溴。
(4)水体污染加剧
河湖污染来自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降雨和冲刷将化肥、农药及其他污染物冲入河流和各种水体,空气降尘。
陆地水污染使生产生活用水遭到破坏和减少,危及水生生物损害人类健康。
海洋污染方面,工业排污的重金属元素、各种塑料制品、开采石油和油轮的溢漏和排污、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近海排放以及海湾倾斜垃圾。
3.简述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的背景。
答: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观。
它的提出是应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
自从西方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传统的工业化发展战略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20世纪中叶,不少发展中国家纷纷仿效发达国家的发展道路,实行经济赶超战略,结果多数国家不但没有实现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发展目标,反而陷入了包括人口膨胀、资源减少、环境破坏等一系列问题的困境中。
4.简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及其具体的含义。
答:(1)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人类应享有以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的权利,并公平的满足今世后代在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求取发展的权利必须实现。
(2)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含义
①可持续发展突出强调的是发展
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普遍的权利,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权利,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尤为重要。
②可持续发展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互为因果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从理论上结束了长期以来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
③在环境保护方面每个人都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
每个人都享有在发展中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和享有清洁、安全、舒适的环境权利。
环境权利和环境保护是相对的,也是平等的和统一的。
④要求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可持续发展认为,目前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及时、坚决地改变传统发展模式,首先减少和消除不能使发展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⑤加快环境保护新技术的研制和普及,并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
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树立一种全新的现代文化观念,用生态观点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崭新观念。
5.简述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合与分的趋势。
答:(1)国家间的联合趋势
一些国家为实现其在竞争中的优势,自愿组织起来,形成不同的国家集团。
例如:欧洲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
(2)国家内部的分离倾向
一些国家内部的分离倾向多与民族的构成、宗教信仰、历史等因素。
例如①斯里兰卡的泰米尔猛虎组织,②西亚的库尔德人问题,③印度尼西亚的东帝汶问题,④英国的北爱尔兰问题,⑤西班牙的巴斯克问题6.加拿大的魁北克问题。
6.在合与分的政治格局中人与地的焦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在合与分的政治格局中人与地的焦点表现在;
(1)单一民族国家中的少数民族易发生矛盾
在单一民族的国家中,占绝对人口优势的民族很容易产生大民族主义,轻视与忽视少数民族,使其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得不到应有的地位,或者由于历史的宿怨过深,使其产生一种分离或独立的倾向。
(2)跨国界的民族与土著民族的矛盾
跨国界的民族在其所居住的国家属少数民族,而其相邻国家的同一民族则不属于少数民族,是人口多、影响大、地位高的主体民族。
当他们在其所居住的国家得不到良好的、应有的待遇时,往往易于产生从所在国分离出去,合并到相邻的同一民族国家去的愿望。
(3)在中等非民族国家或双民族国家中,居于第二位的民族对第一位民族的挑战与对峙。
(4)多民族国家缺乏占优势的主体民族所产生的重重矛盾导致的不稳定因素。
7.简述文化全球化的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
答:(1)文化全球化的表现形式:
①全球文化的形成:客观事实
随着人类日益彼此走近,各民族文化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全球性问题,共同的问题和利益引起了诸多民族文化共同的关注和共鸣,资本主义的文化凭借其强势地位把自己的价值推向全球,成为某种全人类的普遍价值,即全球价值。
②西方文化后殖民扩张:主观战略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推行文化扩张,建构文化霸权,力图把非西方文化纳入自己的文化体系。
③消费文化盛行的国际趋势:实际进程
文化全球化的主线是消费文化全球盛行,与之相关的两个特征是文化的商品化和大众文化的勃兴。
(2)文化全球化的形成原因:
①资本扩张:原动力
资本不断追逐利润的需要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生产和消费的世界性以及各民族问相互往来、相互依赖的增强,随之而来的是精神生产的世界性。
②后文化时代:资本主义文化的新发展
第一,把一切文化形式都当成了瞬间现象,以彻底的反叛冲击着“正常”行为的价值观和动机模式,宣扬“怎么都行”。
第二,后现代主义超越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的人为界限,模糊评判文化艺术的标准,从而出现了复制的艺术、拼凑的艺术
③信息技术发展:可能性与现实性
以互联网络为标志的全球信息革命,实质上是广泛的全球文化革命。
网络冲破了一个个区域文化的壁垒,将各民族的本土文化贯通起来,使整个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
8.简述文化本土化的表现形式和局限性。
答:(1)文化本土化的表现形式
①文化本土化有一种内趋性的取向
各民族国家面临一个全盘西化、失去本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化危机,许多民族国家通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