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厚壁叶蜂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

合集下载

国内新记录种柳虫瘿叶蜂的分类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国内新记录种柳虫瘿叶蜂的分类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李 晓 东 张 孜
( 春 大 学 , 春 ,3 0 2 长 长 10 2 )
摘 要 柳 虫瘿叶蜂( otnaps l o o is 是 一国 内新记 录种 , P na i ut a r mu ) ut F 隶属 于叶蜂科 ( etrd ia ) 丝 角叶 T n ei d e , h n 蜂 亚科 ( e t a ) 瘿叶蜂属( o t i 0 utr 。研 究 了该种 主要 的分类特征 、 N man e , i P na a .C s ) n e 寄主与 生活 史、 取食 和产 卵等 习性 , 以及与生 态因子 的关 系, 分析 了近年 国内报道 的瘿 叶蜂属 ( otna 其它种与本种的 区别。 P n i) a 关键 词 柳 虫瘿叶蜂( otnaps l o o is ; P na i ut a r ru ) 分类特征 ; u t Fs 生物 学特性
虫瘿叶蜂。19 笔者 发表相关报道 《 9 4年 寄生柳虫 瘿叶蜂球孢 白僵菌的研究初 报》 。19 - 20 j 97 0 0年 国内报道发 现本属其
它 种 , 要 有 柳 厚 壁 叶 蜂 ( o tn oi uaT o sn J膀 主P na i dl hr h m o ) 、 a c
胱瘿叶蜂 ( otnav i t r — l 、 柳瘿 叶蜂 ( P n i e c o Be Wo ) 垂 a s a r mi f 未 定 种名 )o 。 多年 来 笔 者 在 延 吉 、 春 等 地 对 柳 虫 瘿 叶 蜂 分 长 类特征 和生物学 特性 进行研 究 , 并对本 种与 国内报道本 属其 它种的区别进行研究 。
分 类号 s6 .4 . 99 5 2 6
Ta o o c a d Bi l g c lCh r c e it s o w c r p c e nana p sua o r m i a I a d n . x n mi n o o ia a a t rs i f a Ne Re o d S e is Po t i u t lt r fo Ch n / j Xio o g c

柳蜷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

柳蜷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

20 0 5年作 者调查 柳树 病 虫 害时 , 大兴 区京 开 在
发 育进度 等 , 载 发 生 危 害全 过 程 。采 集 成 虫制 成 记 针插标 本 , 以供鉴定及形态特 征观察 。将 挖土 找到 的 部分 茧带 回室 内剥 开 , 观测 记 录茧 内蛹 的发 育 情况 ;
路 绿化 带榆 垡段 , 发现 1种 叶 蜂 危 害柳 树 。该 虫 以 幼 虫取 食柳 芽 , 叶片扭 曲皱缩 形成 叶苞 , 使 为害 后期
柳 叶脱落 , 当虫 口数量大时 , 枝条光秃 , 整个林分一 片枯 黄 , 重影 响 柳树 生 长发 育 和 景 观效 果 。经 北 严
京市农 林科 学 院植 保 环保 所 虞 国跃 研 究员 鉴 定 , 该
虫 系 叶 蜂 科 T nhe iia e t d de蜷 叶 蜂 属 A a rn m — r n m uo e a ts的柳蜷 叶蜂 A uo e au l i a u 。该 u ma rn m ts aip g s s ch Wu
y lo ・ r e tc a e l w g e n s ky f ps ̄a p d m o e a u t i o rc t i l p e r d lsw t l we os. h
Ke r : y wo ds Ama r n ma u al i a u bi o c c n r l u o e t ss i ph g s; on mi s; o to c
郭树云 张 宝增 赵洪林 王倩倩 姚风水 米 莹 , , , , ,
(.北 京市大兴 区林业保护站 , 1 北京 120 2 06 0; .北京市林业保护站 , 北京 10 2 ) 00 9
摘要 : 柳蜷 叶蜂 A a rnm tssl ̄hg s m uo e au ai au c Wu在 北京地 区危 害 多种 柳属植 物 , 是北 京地 区新记 录 种 。该 虫在 北京地 区 1a发 生 1 , 代 以老 熟幼 虫在 1 5c 的表 土 内结 茧越 夏越 冬 , ~ m 翌年 3月上 旬 开始化 蛹 , 中旬成 虫开始 羽化 、 卵 , 3月 产 3月下 旬至 5月上 旬为幼 虫为 害期 。 即时贴膜 上涂 粘 虫胶

柳厚壁瘿叶蜂初步研究

柳厚壁瘿叶蜂初步研究

板为黑 色; 腹部背板黑色 , 8 9 第 、 节为土黄色。
p o ic rvn e,an wl e od d isc p ce nC ia t a n e ea o e ra d o ew nesa tr av n e yrc re e t e isi hn ;I h so eg n rt nay a n v r itr smauelrai n s i c c o ntes r c y ro esi.T ea ut e i oe re i h a t e a so rh a d lye g n te o o n i h uf el e ft ol h d l b gnt meg n tels tn d y fMac n a gsi a a h s h b dmeo h l o i o h elrab gn t a g ela e f i o f m al e a so r n h p et u s p y fw l w.T a e i od ma et v so l w o e ytn d y f i a d s a ep s l v h e w r r Ap l w r fb l at o a1 y tet s e a so v mb r h av e ist vr n e smaue lrai o o n s .B i o l t n d y No e e ,t elrab gn o o ewitra tr av n c c o . h mef a t f h a g d t s o g a d t re wio aed ma e ei s i i h ict T ed ma e me i ln n ete so l w r a g d sr u l nT a s u i .I h a a p ro i h f o y n y n telr e d,te v i h

叶蜂防治方案

叶蜂防治方案

叶蜂防治方案叶蜂(又称叶蚁)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对果树和花卉植物造成严重的破坏。

为了保护农作物和园艺植物的生长,制定一个有效的叶蜂防治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叶蜂的综合防治策略。

一、生态调控生态调控是防治叶蜂的核心方法之一。

通过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叶蜂的天敌,可以有效地控制叶蜂的数量。

下面是几种常用的生态调控方法:1.引入天敌:引入天敌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通过引进捕食叶蜂的天敌来控制其数量。

比较常见的天敌包括蜻蜓、瓢虫、螳螂等,可以通过设置人工饵料或种植一些有利于天敌生存的植物来吸引它们。

2.维护生态环境:保持植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对于控制叶蜂的数量也非常重要。

合理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保持土壤肥沃,增加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天敌的繁殖和发展。

3.适时疏果:叶蜂的数量与果实的数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适时进行果实疏果,可以减少叶蜂的食物来源,从而降低其繁殖能力。

二、化学防治除了生态调控,化学防治也是叶蜂防治方案的一部分。

化学防治主要通过喷洒杀虫剂来控制叶蜂的数量。

以下是几点需要注意的事项:1.选择合适的杀虫剂:不同的叶蜂种类对杀虫剂的敏感性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叶蜂种类选择合适的杀虫剂。

在使用杀虫剂之前,最好进行害虫的鉴定,确定所使用的杀虫剂是否对叶蜂有效。

2.注意喷洒时间:叶蜂活动较为频繁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在白天,因此最佳的喷洒时间是在早上或傍晚,避免阳光直射时进行喷洒,以避免对益虫产生过大的影响。

3.合理施药量:过量使用杀虫剂不仅会浪费资源,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在施用杀虫剂时,应按照推荐的剂量使用,遵循标签上的操作指导。

三、文化防治文化防治是指通过改变种植结构、疏果、修剪等人为措施来降低叶蜂的危害。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文化防治方法:1.合理疏果:适时进行果实疏果,保持果实间的距离,减少叶蜂的栖息和繁殖环境。

2.修剪管理:通过修剪枝条和叶片,控制植株的茂盛生长,减少叶蜂的栖息地。

3.种植多样性:合理选择植物品种,增加植物的多样性,减少叶蜂的食物来源,防止其大量繁殖。

浅谈柳树病虫害防治

浅谈柳树病虫害防治

浅谈柳树病虫害防治作者:金帅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7年第11期一、前言柳树别名杨柳,为落叶大乔木,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柳树的枝条细长,柔软下垂,高可达20-30公尺,径50-60公分。

柳树生长迅速,极易繁殖,生命力强,既可美化环境,又可材用,是现代园艺绿化中极为受欢迎的树种。

柳树高大雄伟,能迅速成林,为辽宁本地重要的造林树种,但是,人工栽种的柳树,大部分栽种密度过大,而造成病虫害频发。

文章由此为出发点,就柳树病虫害的防治做要点阐述,以供参考。

二、柳树常见病虫害根据侵害部位不同,柳树常见病害有叶部病虫害、枝干病虫害、根部病虫害。

1.叶部病害柳厚壁叶蜂又名柳瘿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

食叶型害虫,危害各种柳树。

柳树一旦受害,受害树冠枝叶背面呈卵豆状疙瘩,幼枝不堪重负下垂发黄。

危害路段有害株率为 6o%。

该虫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树根周围土壤结茧冬,次年四月下旬至 5月上旬成虫羽化,中旬为羽化高峰,并在柳叶边缘组织内产卵。

幼虫孵化后,就地啃食叶肉,使叶的上下表皮间逐渐肿起,叶边出现红褐色小虫瘿。

随着取食生长,虫瘿增大加厚,向下鼓起,呈椭圆形、肾形,老树虫瘿最后呈紫褐色。

幼虫在瘿内危害到九月底至十月初,随叶落地,爬出虫瘿潜入土中,结茧越冬。

成虫体长为 6mm,翅展为 16ram左右。

体土黄色,有褐色斑纹,翅脉多为黑色。

卵椭圆形,黄白色。

老熟幼虫体长为 15mm左右,黄白色,稍弯曲,体表光滑,有背皱,胸足3对,腹足8 对。

叶片被虫害在其上形成黄绿色虫瘿,幼虫在虫瘿内生活。

防治方法:(1)实行树种混交,减少和尽量避免单一树种纯林,并适量增种密源植物,为虫害提供食料补充源和寄主。

(2)人工防治:幼树生长期,组织动员当地群众,逐树摘除带虫瘿叶片,秋后清除处理落地虫瘿,并焚烧掩埋。

(3)药物防治: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发生严重时,在尽量保障人畜安全情况下,选择适用农药防治:即用40%氧化乐果乳油 1000—1500 倍液或40%菊马合剂 2000倍液全树喷施。

叶蜂类害虫的危害及其综合防治方法

叶蜂类害虫的危害及其综合防治方法

叶蜂类害虫的危害及其综合防治方法
1.叶蜂类害虫的危害:
2.综合防治方法:
(1)生态防治:通过生态调控措施来综合防治叶蜂类害虫。

包括引
进天敌,如天牛、螳螂等食蜂的昆虫进行防治,或者利用捕食驱虫昆虫、
微生物等天敌,控制其数量。

(2)物理控制:采用物理方法来控制叶蜂类害虫的繁殖和幼虫生长。

如利用电击、手摘等方式来控制害虫数量。

也可以利用带状繁殖物来防治
叶蜂类害虫,通过防止它们接触到植物叶片,从而减少对农作物的危害。

(3)化学控制:使用农药来控制叶蜂类害虫的繁殖和幼虫生长。


择有效的杀虫剂,并按照正确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时机进行喷洒,以减少对
农作物和环境的影响。

但是要注意选择对目标害虫具有高效率杀灭作用,
但对非目标生物影响较小的农药,并且要严格遵守农药的使用规定。

(4)栽培管理:通过适当的栽培措施来减少叶蜂类害虫的危害。

例如,及时清除庄稼周围的杂草,保持庄稼的通风透气,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机会。

此外,合理施肥和灌溉,提高植物的抗虫能力和自然抵抗力,减少
叶蜂类害虫的侵害。

总之,叶蜂类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较大,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进
行控制。

生态防治、物理控制、化学防治以及适当的栽培管理是综合防治
叶蜂类害虫的有效手段。

同时,要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及时发现并采取相
应的防治措施,以保护农作物的安全和产量。

垂柳两害虫防治浅谈

垂柳两害虫防治浅谈
维普资讯
) 年 8 中旬,凤翔县城 南至陈仓 区的凤虢公 3 月
幼虫 , 白色 , 长约 l  ̄ 2m 叶片 药 防治 。 黄 体 O 1m ,
北线 ) 十公 里路段两侧栽植 的公路 绿化树种 被虫 害后在 叶上形成黄绿色虫瘿 ( 近 近卵状 生 了严重 的食叶型、 蛀干型虫害。 一时间, 万千 疙瘩 ) 。幼虫在虫瘿内生活。
对一旦受害 .受害树 冠枝叶背面呈 卵豆状 疙瘩, 均三周 : 六月 中、 下旬为化蛹期 。蛹期 2 4 -
成 虫 取 食 于树 的 叶 、 叶 柄 和 直 径 林 ( ) 成 效明显。 荫 快, 但是, 属于 ~种短; 15m 2Om . c ~ . c 的嫩枝枝干 。危害 时间短 而 行为。 它成本低. 投资少, 发芽多, 应付检 验收。柳树的弊端颇多,如侧根 系发达.
( ) ( ) 游 留 坝 路等多条干线进出凤翔的}
l 以虫治虫。 、 增加自然界天敌昆虫量。 纽路段 , 车流量 ( 包括 客车 、 火车 、 游! 旅 2 实行树 种混交 , 、 减少和尽 量避 免单 等 ) , 大 人烟 稠密 , 交通繁忙 , 空气污 染
要 危害柳树树 干, 随着虫 令增长 , 蛀食有 韧皮部 道深长可达 1 c 5m左右 , 取食韧皮 部面积可 差 ( 抗污 染、 抗病虫害 、 抗烟 尘等), 尤以
} 进。 B 蛀
发生多种病虫害 ,不宜在 高等级主要公j
作为绿化树种去栽植。像凤 ( ) ( 翔 虢 镇

各 段有害株率高达 7% 5 以上, + + +程度 。 属 ・・ 害虫习性、 特征 、 后果 ( 分述 )
】 壁叶 蜂 0 厚
成 虫 体 黑 色 , 有 光 泽 。 雌 虫 体 长 路这样 的交通动脉路段 , 应选择抗性强 、 j

柳厚壁叶蜂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柳厚壁叶蜂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Nong Cun Ke Ji柳厚壁叶蜂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刘文强1袁覃建国2(1.伊犁州林业科学研究院,伊宁835000; 2.特克斯县林业技术推广站,特克斯835500)摘要:柳厚壁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害虫。

该虫在特克 斯县1年发生1代,主要危害垂柳、龙爪柳、旱柳、立 柳,尤以垂柳发生严重。

老熟幼虫在土壤中结茧越冬, 5月上旬成虫羽化,5月下旬成虫孤雌生殖,产卵于柳 叶组织内,1处1粒,卵期8天左右。

幼虫孵化就地啃 食叶肉。

本文介绍了柳厚壁叶蜂的形态特征、发生规 律及危害特点,并总结出其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院柳厚壁叶蜂;发生规律;防治措施特克斯县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属大陆性干旱半 干旱气候区,因位于山区,小气候表现明显,海拔 900耀1 400米,是典型的逆温带控制区。

县境年平均 气温5.3益,逸10益年积温2 318.3益,绝对最低气温 -25益,无霜期120天,年降水量375毫米,主要集中 在4耀9月,冬长夏短,春秋相连,春季温度回升快而 不稳,秋季温度下降迅速。

柳厚壁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害虫。

危害树种有 垂柳、旱柳、立柳,在垂柳上发生较为严重。

2016年,特克斯县林检部门对柳厚壁叶蜂进行 了全面调查,发现柳厚壁叶蜂主要在公园和街道柳 树上发生危害。

公园叶片被害率为21.7%,行道树上 叶片被害率18.3%。

发生严重时,虫癭成串,严重影 响绿化带景观效果。

通过调查,在河谷次生林内目前 尚未发现有危害。

_、形态特征1. 成虫成虫体长5毫米左右,翅展14毫米,土黄色。

头 部橙黄色,头顶正中具黑色宽带;前胸背板土黄色,中 胸背板中叶有一椭圆形黑斑,侧叶沿中线两侧各有2 个近菱形黑斑;腹部黑色,各节背面具黑色斑纹。

2. 卵卵呈椭圆形,黄灰白色。

3. 幼虫低龄幼虫乳白色,头部黑色,老龄幼虫体长15 毫米左右,黄白色、稍弯曲、体表光滑、有背皱,有些 背面有较为明显的褐色条纹1道,胸足3对,腹足8 对。

柳厚壁叶蜂幼虫、虫瘿形态及成瘿抑制方法研究

柳厚壁叶蜂幼虫、虫瘿形态及成瘿抑制方法研究
Ab s t r a c t : T h e a i m o f t h e s t u d y i s t o p r o v i d e g u i d a n c e f o r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c o n t r o l u n d e r t h e c o n d i t i o n o f d e t e r mi n i n g t h e c o n t r o l p e i r o d b y t h e s t u d y o f mo r p h o l o g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o f l a r v a a n d g a l l a n d s t u d y i n g p r e l i mi n a r y t h e g a l l i u m i n h i b i t i o n me t h o d . T h e g a l l s t h a t
柳厚 壁叶蜂幼虫 、 虫瘿形态及成瘿 抑制方法研 究
薛 莹 , 刘 丽 , 闫 晓璐 , 郝 淑 莲 , 门丽 娜 , 张 志伟
( 1 . 山西农业大学林学 院, 山西 太谷 0 3 0 8 0 1 ; 2 . 天津 自然博物馆 , 天津 3 0 0 2 0 1 )
摘 要 : 通过研究柳 厚壁叶蜂 幼虫及虫瘿形态变化规律 , 确定其 最佳防治时期 , 探 索安全有效 的成瘿 抑制方法 , 从 而为其 防控 提供 指导 , 应用经典形 态学研 究方法 , 测定 幼虫与虫瘿在不 同发育时期 的形态 ; 采取物理 与化 学 2种 策略抑制虫瘿生成。结果表明 , 柳厚壁 叶蜂在山西 中北部地 区一年发生 1 代; 虫瘿的生长及形态变化可分为 2个 阶段 : 生长期 ( 4月 2 0日至 5月 1 7日) 及稳定期 ( 5月 1 7日至 1 O月 3 0日) ; 而幼虫 的生 长可分为 3 个 阶段 : “ 蚁

柳蜷叶蜂的风险性分析及防控对策

柳蜷叶蜂的风险性分析及防控对策

柳蜷叶蜂的风险性分析及防控对策张宝增(北京市大兴区林业保护站北京大兴102600)摘要:柳蜷叶蜂(Amauronematus saliciphagus Wu)是北京地区新纪录种,危害多种柳属植物。

笔者应用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PRA)方法,对柳蜷叶蜂(Amauronematus saliciphagus Wu)在北京地区存在的风险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柳蜷叶蜂寄主为垂柳、旱柳等柳属植物,适生范围较大,危害严重,传入后扩散快,损失较大,根除困难,属中度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对北京地区平原绿化成果威胁较大,应加强风险性管理,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对策,防止扩散蔓延。

关键词:柳蜷叶蜂;风险性分析;防控对策中图分类号:S76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0)08-0268-020引言柳蜷叶蜂(Amauronematus saliciphagus Wu)为叶蜂科Ten-thredinidae蜷叶蜂属Amauronematus。

是柳树食叶害虫,以幼虫为害柳芽造成柳叶不能展开,叶芽扭曲、皱缩形成虫苞,危害严重时整个树冠虫苞累累,后期柳芽枯萎,严重影响柳树生长发育和绿化景观。

柳蜷叶蜂在大兴区2005年4月初首次发现,受害树种为垂柳,经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环保所虞国跃研究员鉴定为北京地区新记录种。

1风险性分析1.1定性分析1.1.1国内分布状况据文献资料记载,柳蜷叶蜂在国内分布于甘肃省天水市,寄主为旱柳、垂柳[1]。

2005年4月在北京市大兴区卢求路北臧村段绿化带首次发现柳蜷叶蜂幼虫危害柳树叶片,受害树种为垂柳S.babylonica。

自大兴区首次发现以来发生范围呈扩大趋势,目前全市大兴区、海淀区等10个区均监测到其发生危害。

1.1.2潜在经济危害性柳蜷叶蜂幼虫危害时间早,3月下旬幼虫取食叶芽,被害后不能正常展开,虫口数量大时,整树冠虫苞累累,后期叶片干枯、脱落,北京调查发生区受害株率100%。

柳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柳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3厚 壁 叶蜂 : f p o n t a n i n d o l i c h u r a )
饵木、 挂 鸟巢 或 其 他 措 施 , 招 引 和 保 护 啄 木 鸟 ,打 造 适 宜 啄木 鸟 生 存 栖 息 的
环境。 4 . 3化 学 防 治
4 . 3 . 1 化 学 药 剂 喷施 : 4 . 3 . 1 . 1 集 中 连段 危 害 的林 木 . 应 运 用 超 低 量 或 地 面 常 量 喷 洒 绿 色 威 雷 1 5 0 — 2 5 0倍 液 、 4 0 %氧 化 乐 果 乳 剂 3 0 0 ~ 5 0 0倍 液 杀灭 光 肩 星 天 牛成 虫 。主要 部 位 为 大 侧 枝 和树 干 . 以微 湿 为 佳 。应 在
危害的特性 , 在 幼 虫 下 树 隐藏 时 . 开 始
除 ,刮 皮 地 方 应 涂 上 浓 的 石 灰 硫 磺 合
剂, 以控 病 菌 入 侵 。 4 . 2生 物 防 治 .在 发 现 有 啄 木 鸟 栖 息 或 条 件 适 宜 的 区域 ,运 用 人 工 设
潜 所 诱 杀 。应 在 树 干 上 松 松 地 围捆 报
2 _ 3 药带 或涂胶阻杀 : 运 用 杨 柳 毒 蛾幼虫上下树 习性 . 在树 干四周刷 2 0 倍的 8 O %敌 敌 畏 药 带 或 缠 3 0 ~ 5 0 c m 宽 的 胶 带 ,或 在 树 干基 部 撒 2 5 %西 维
6 ~ 8月 ) ,组 织 动 员 本 地 群 众 捕 捉 成 虫。 4 . 1 . 2人 工 砸 卵 : 于 6 ~ 8月 , 应 时 常 检 查 树 干 上 有 无 产 卵 核 槽 及 虫 粪 或 木 屑 ,发 现 后 .用 小 刀 把 卵 砸 破 或剥
天 牛成 虫 羽 化 始 盛 期 前 f 约 7月 初 上 下) 开始 , 其持效期应达 4 0天 上 下 。 4 _ 3 . 1 . 2喷 雾 防 治 困 难 的 林 木 , 在 成 虫 羽 化 高 峰期 前 1周 上 下 f 约 7月

柳厚壁叶蜂的发生及防治

柳厚壁叶蜂的发生及防治

柳厚壁叶蜂的发生及防治柳厚壁叶蜂PontaniabridgmanniiCameron又名柳瘿叶蜂。

属膜翅目,叶蜂科。

分布于北京、天津、辽宁、吉林、内蒙古、陕西、山东、河北和四川等地。

为害各种柳树。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为6毫米左右,翅展为16毫米左右。

体土黄色,有黑色斑纹,翅脉多为黑色。

雄成虫尚未发现。

卵椭圆形,黄白色。

幼虫老熟时体长为15毫米左右,黄白色,稍弯曲,体表光滑有背皱。

胸足3对,腹足8对。

蛹黄白色。

茧长椭圆形。

生活习性北京、沈阳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结茧越冬。

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成虫羽化,中午为羽化高峰,羽化后几小时后即可进行孤雌生殖。

产卵于柳叶组织内,1处1粒,卵期8天左右。

幼虫孵化后就地啃食叶肉,受害部位逐渐肿起,最后形成虫瘿,虫瘿近茧豆形,无毛,由绿渐变为红褐色。

虫瘿以叶背面中脉上为多,严重时虫瘿成串。

带虫瘿叶片易变黄提早落叶,影响植株生长。

秋后幼虫随落叶或脱离虫瘿入地结薄茧越冬。

综合防治人工防治幼树生长期,人工摘除带虫瘿叶片。

秋后清除处理落地虫瘿,并烧毁。

有利于保护啮小蜂、宽唇姬蜂等天敌。

药剂防治4月下旬至5月上旬发生严重时,喷施40%菊马合剂2000倍液,或在树木须根最多处,进行根埋药剂防治,药剂可用3%呋喃丹颗粒剂或15%涕灭威颗粒剂,干径每厘米用药1.5-2g;也可在沟内浇灌40%氧化乐果乳油,按干径每厘米浇1000倍的氧化乐果1.5-2kg,渗完后覆土;还可在树干基部周围注射10倍的40%氧化乐果乳油进行防治。

同时,结合修剪疏枝清除部分虫瘿,并集中烧毁。

国内新记录种柳虫瘿叶蜂的分类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国内新记录种柳虫瘿叶蜂的分类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国内新记录种柳虫瘿叶蜂的分类特征与生物学特性柳虫瘿叶蜂(Goniozus babaulti)是一种昆虫,属于叶蜂科(Figitidae)。

它是一种寄生性昆虫,幼虫寄生于柳树上引起红瘿病。

近期有国内的一项研究记录了该物种的分类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下面将进行详细介绍。

柳虫瘿叶蜂的外部形态特征:该物种雌雄异形,雄虫体长约为4-5mm,雌虫体长约为7-9mm。

它们的身体呈黑色,触角细长而弯曲,雌虫的触角稍短。

它们的翅膀透明,具有明显的纵脉和晕纹。

雄虫触角的第2至第11节环节都带有小刺。

柳虫瘿叶蜂的生活史和生物学特性:它们的寄主是柳树上的柳虫瘿,雌虫在寄主体内寄生,并喂养于柳虫瘿的幼虫。

雌虫通过附着在寄主的腹部放置一个或多个卵。

幼虫孵化后会穿过寄主体壁,进入内部进行寄生。

寄生期一般为10-15天,这段时间里,幼虫一直在寄主体内摄食和生长。

柳虫瘿叶蜂的幼虫呈福尔马林形状,体长约为3-4mm,身体呈白色。

幼虫的头部较小,具有强壮的口器,用于吮吸柳虫瘿的体液。

幼虫的腹部有明显的褶皱,这是为了扩大腹部的表面积,以便更好地吸收养分。

幼虫的寄生会导致柳虫瘿柔软变形,形成明显的红瘿病症状。

柳虫瘿叶蜂的成虫寿命较短,大约为1-2星期。

雄虫主要负责繁殖,雌虫则负责寻找合适的柳虫瘿寄主进行寄生。

成虫期主要是为了繁殖并传承种群。

柳虫瘿叶蜂的分类特征:该物种属于叶蜂科(Figitidae),叶蜂科是一类小型昆虫,多为寄生性。

柳虫瘿叶蜂在叶蜂科中的属名为Goniozus。

它与其他物种的主要区别在于体长和触角的长度差异。

柳虫瘿叶蜂的触角比较细长而弯曲,与同属下的其他种类相比较短。

总结起来,柳虫瘿叶蜂是一种寄生性昆虫,幼虫寄生于柳树上引起红瘿病。

它们的外部形态特征包括体长、颜色、触角等,生物学特性包括生活史、寄生方式和幼虫的生长特点。

这项国内新的研究丰富了我们对这种昆虫的了解,对于保护柳树和研究生态系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垂柳两害防治浅谈

垂柳两害防治浅谈

垂柳两害防治浅谈作者:闫军奎来源:《名城绘》2020年第04期摘要:2018年凤翔县城西南、渭北环线8公里、陈村段,两侧绿化树种垂柳,发生了严重的食叶型、蛀杆型虫害。

一时间,万条垂柳“害虫累累,枝条不堪负重”很难见到几片绿叶,经过我们认真调查,采取积极果断的措施,有效的杀灭了害虫,挽救了柳树,保护和巩固了绿化成果。

关键词:虫害名称;危害状;危害程度一、虫害共为两种:即柳后壁叶峰和光肩星天牛㎝㎝1、柳后壁叶蜂:PontaniabridgmanniiCameron又名柳瘿叶蜂。

属膜翅目,叶蜂科。

食叶性害虫。

柳树一旦受害,受害树冠枝叶背面成卵豆状疙瘩,幼枝不堪重负下垂,发黄。

经调查,有害率达到80%以上,属于+·+·+程度。

2、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鞘翅目,天牛科。

蛀虫杆型害虫。

主要危害柳树树干,随着虫龄增长,蛀食由韧皮部向木质蛀进。

全路段有害株率高达75%以上,属于+·+·+程度。

二、害虫习性、特征、后果(分述)1、柳厚壁叶蜂(1)生活史及习性:该虫一年一代,以老熟幼虫在树根周围在土中做茧越冬,翌年四月上、中旬羽化成虫,并在柳叶边缘组织内产卵。

幼虫孵化后,啃食叶肉,使叶的上、下表皮间逐渐肿起来,幼虫任在其中继续取食;四月中、下旬,叶边出现红褐色小虫瘿,随着去食生长,虫瘿增大加厚,向下鼓起,呈椭圆形,肾型,长大后长达10~12㎜,厚度可达5~6㎜,老树虫瘿最后呈现紫褐色。

幼虫在瘿内危害到九月底十月初,随叶落地,爬出虫瘿,潜入土中结茧越冬。

(2)形态特征成虫:雌虫体长5㎜左右,翅展14㎜左右,头部土黄色,背中间有黑色纵带,前胸背板土黄色;中胸背板中央有一椭圆形黑斑;两侧各有两个近似菱形黑斑;后胸盾偏黑色;腹部褐色。

六、七节背面后缘及八、九节有土黄色。

雄虫较雌虫体形略小,雌雄性比基为2:1。

幼虫,黄白色,体长约10~12㎜,叶片被虫害后在叶上形成黄绿色虫瘿(近卵状疙瘩)。

柳厚壁叶蜂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

柳厚壁叶蜂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

柳厚壁叶蜂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刘利君【期刊名称】《内蒙古林业科技》【年(卷),期】2011(037)003【摘要】柳厚壁叶蜂是一种严重危害柳树的害虫,在北方地区普遍发生,直接影响柳树的正常生长发育。

通过对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掌握其发生发展规律,抓住羽化高峰期和虫瘿刚刚形成时期进行药剂防治,从而达到一定防治效果,以保护多年来的绿化成果。

%As a kind of insect damaging willows seriously,Pontania bridgmannii Cameron directly influence willows to grow normally, which occure commonly in the north of China. Through making a reseearch on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rule of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can be mastered in order to control Pontania bridgmannii Cameron with chemicals at the period of peak emergence and formation stage, which can achieve the control effectand keep the greening achievement.【总页数】2页(P41-42)【作者】刘利君【作者单位】包钢绿化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包头014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63.3【相关文献】1.柳厚壁叶蜂的防治技术研究 [J], 谢德志2.柳厚壁叶蜂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J], 何成云;朱林科3.柳厚壁叶蜂生物学特性及化学防治研究 [J], 柴立英;刘春元;张育平;王国昌4.柳厚壁叶蜂生物学特性观察初报 [J], 赵连吉;鲁玉萍5.柳厚壁叶蜂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 [J], 徐珍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柳瘿叶蜂--2021年

柳瘿叶蜂--2021年

柳瘿叶蜂--2021年篇一:病理学主要病害特征白粉虱,成虫体长1-1.5毫米。

翅及胸背披白色粉,停息时翅合拢成高耸状,翅脉简单。

淡黄白色或白色,刺吸式口器,雌雄均有翅,全身披有白色蜡粉,雌虫个体大于雄虫,其产卵器为针状。

卵长椭圆形,长约0.2-0.25毫米,基部有卵柄,产于叶背,初产淡黄色,披有白色粉,近孵化时变褐。

幼虫(或称若虫)椭圆形、扁平,体长0.8毫米,淡黄或深绿色,体表有长短不齐的表皮丝状突起。

蛹椭圆形,长约0.7-0.8毫米,中间略隆起,黄褐色,体背有5-8对长短不齐的蜡丝。

杜鹃饼病又称为瘿瘤病、叶肿病。

主要为在嫩叶、新梢及花。

叶片染病全身性诱发浅绿色馒头状肉质疱斑,上被有灰白色粘性粉层,后期枯死疱斑干枯成褐色饼状枯斑,致叶片扭曲畸形。

新梢染病肥厚形成肥厚的孢子囊而干枯。

花染病也变肥厚,形成瘿瘤状先天性花,表面布有灰白色粉状物。

病芽、病花枯死。

杜鹃冠网蝽,Stephanitispyriodes (Scott,1874),为半翅目旅游网蝽科冠网茀蕨蝽属的一种昆虫。

分布极为广泛,是杜鹃花卉的主要害虫。

其寄主植物为杜鹃和凹叶,以若虫和成虫为害植物的叶片,吸取汁液,排泄粪便,使叶片背面呈现锈黄色,叶片正面出现接合缝合点状白色斑点,严重时使绵果失绿苍白,影响植物光合作用,使植株生长缓慢,提早落叶,降低了观赏价值。

榆四脉绵蚜,Tetraneuraulmi (Linnaeus),属同翅目绵蚜科四脉绵蚜属的昆虫。

分布河南、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辽宁等省。

寄主榆树、高粱、谷子、糜子等禾本科植物。

为害高粱、玉米等根部,造成黄化。

为害榆树时形成红色袋状竖立在叶面上所的虫瘿。

体长2.0~2.5mm,椭圆形,体杏黄色、灰绿色或紫色,基底被呈放射状的蜡质绵毛,触角4节,短。

喙短且粗,呈矛状,超过前足基节。

腹管退化。

尾片半圆形,有5~7根毛。

头胸部黑色,腹部灰绿色至灰褐色,触角4节,前翅中脉不分叉,共4条,后翅中脉1条,没有腹管。

叶蜂防治方案

叶蜂防治方案

叶蜂防治方案引言叶蜂是一类常见的昆虫,主要寄生于植物的叶片上,对植物生长和发育造成一定的危害。

为了保护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提高产量,我们需要制定一套有效的叶蜂防治方案。

本文将介绍一种综合性的叶蜂防治方案,以帮助农民和农作物种植者解决叶蜂侵害问题。

叶蜂的危害与特点叶蜂是一类微小的昆虫,体长一般不超过1厘米。

它们以植物的叶片为食,通过钻入叶片表面并在内部寄生,从而对叶片造成损害。

叶蜂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叶蜂寄生于叶片内部,会造成叶片组织的破坏和死亡,导致叶片枯萎、凋谢,进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

2.叶蜂的寄生行为会引起植物免疫系统的反应,导致叶片周围组织发生炎症反应,进一步降低植物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3.叶蜂寄生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代谢产物,如排泄物和分泌物,这些物质对植物组织造成的刺激会引起植物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如变色、萎缩等。

叶蜂防治方案为了有效防治叶蜂对植物的危害,我们提出以下综合性的叶蜂防治方案:1. 环境调控叶蜂喜欢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寄生和繁殖。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环境调控来降低叶蜂的数量和危害程度。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排水措施,保持土壤干燥,减少植物叶片上的湿气。

•剪除植物上受损的叶片和枯萎的部分,消除叶蜂寄生的场所。

•增加植物之间的间距,增强通风,减少病虫害的传播。

2.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绿色环保的防治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叶蜂的数量。

我们可以引入一些天敌昆虫来捕食叶蜂,减少其寄生数量。

常见的生物防治措施包括:•引入捕食性的昆虫,如蚂蚁、蜻蜓等,它们可以主动捕食叶蜂。

•种植一些可以吸引天敌昆虫的植物,如马利筋、牻牛儿跳等。

3.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一种常见的叶蜂防治方法,可以迅速有效地降低叶蜂的数量。

但是,在使用化学农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选择适当的化学农药,具有对叶蜂有强烈杀灭作用的农药,并且对植物和环境的危害较小。

•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使用农药,避免超量使用或误用。

叶蜂防治方案

叶蜂防治方案
3.物理防治
(1)采用灯光诱杀、色板诱杀等方法诱杀成虫。
(2)结合林业经营管理措施,清除叶蜂发生场所。
4.化学防治
(1)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规范进行防治。
(2)在叶蜂发生初期,采取喷雾、喷粉等防治方法,降低虫口密度。
(3)加强农药安全使用培训,确保防治效果,减轻对环境的影响。
叶蜂防治方案
第1篇
叶蜂防治方案
一、背景
叶蜂是林业生产中的重要害虫,对林木造成严重危害。为有效控制叶蜂危害,保障林业生态安全,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防治方案。
二、目标
1.减轻叶蜂对林木的危害,降低经济损失。
2.保障林业生态安全,维护生态平衡。
3.提高林业从业者对叶蜂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技术的掌握和应用。
二、目标
1.降低叶蜂种群密度,减轻对林木的危害程度。
2.保障森林生态系统稳定,维护生物多样性。
3.提高林业从业者叶蜂防治技术水平,确保防治效果。
三、防治原则
1.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注重生态平衡。
2.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手段。
3.针对不同发生时期和危害特点,实施分类指导、精准防治。
七、附则
1.本方案未尽事宜,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2.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至次年叶蜂防治工作结束。
3.各地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本方案基础上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2篇
叶蜂防治方案
一、引言
叶蜂作为林业害虫之一,对林木健康及生态平衡构成严重威胁。为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减少经济损失,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叶蜂防治方案至关重要。本方案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叶蜂生物特性及实际发生情况,提出一套综合防治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 7卷
第 3期






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V0 . 7 No 3 13 . sp.0 e t 2 1l
21 0 1年 9月
J un lo n e n oi oet ce c & T c n lg o ra f n rMo g l F rs yS in e I a r eh oo y
柳 厚 壁 叶 蜂 生 物 学 特 性 及 其 防 治 研 究
刘 利 君
( 包钢绿化 有限责任公司 , 内蒙古 包 头 0 4 1 ) 10 0
摘 要: 柳厚壁 叶蜂是一种严 重危 害柳树 的害虫 , 在北 方地 区普遍 发生 , 直接影 响柳树 的正 常生 长发育 。通
过对其生物 学特性的研究 , 掌握其 发生发展 规律 , 抓住 羽化 高峰期 和虫瘿 刚刚形成 时期进 行药剂 防治 , 而 从 达 到一定 防治效 果 , 以保护多 年来 的绿化成果 。 关键词 : 柳厚壁 叶蜂 ; 生物学特性 ; 虫瘿 ; 药剂 防治
Ca r n wih c mias a h ro fp a me g n e a d f r to t g me o t he c l tt e pe d o e k e r e c n omai n sa e,wh c a c iv h o to fe t i i h c n a h e e t e c n r lefc a e p t e g e ni c i v me t nd k e h r e ng a h e e n .
的柳树进 行 不 同药 剂 防治 , 7 d后 选 取 一 定 数 量 的
又 名柳 瘿 叶蜂 , 膜 翅 目 , 属 叶蜂 科 。分 布于 华 北 、 西 北、 东北 等地 区。在包 头地 区柳 树 上普遍 发 生 , 其 尤 是 垂柳 上发 生严 重 , 门潜 食 叶片 , 害部位 逐渐 肿 专 受 起, 最后 形成 虫瘿 , 害 叶 片提 前 变 黄 脱 落 , 响 植 受 影 株 正常生 长 。 因此 , 了更好 地 发 挥 柳 树 在 工 矿 企 为
c a a trs c ,t e r l fo c re c n e eo me tc n b s r d i r e o c n r lP n a i r g n i h r c e t s h u e o c u r n e a d d v l p n a e ma t e n o d r t o t o t n a b i ma n i i i e o d
LU L — a I i jn
( r n gC . L D, ag n ru Inr n oa B o u04 1 ,C i ) Ge i o , T B oa gGop, ne gl , at 100 hn en Mo i o a
Absr c As a knd o n e tda g n lo e o l Po t ni rd man i Ca r n d r cl n u n e wi o t a t: i fi s c ma i g wilwss r usy, n a a b i g i n i me o ie ty i f e c l ws l l t rw o mal o go n r l y,wh c c u e c mmo l i h o t f Ch n . Th o h ma i g a r s e r h o he b oo i a ih o c r o n y n t e n rh o i a r ug k n e e a c n t il gc l
中 图 分 类 号 :7 3 3 ¥ 6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7— 0 6 2 1 ) 3 1 0 10 4 6 ( 0 1 0 —4 — 2
Bi l g c lCh r c e itc nd Co r lo nt n a b i g a ni Ca e o o o i a a a t rs i sa nt o fPo a i rd m n i m r n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材 料 .
选 取 不 同地 点 、 同品种 柳 树 上 寄 生 的柳 厚 壁 不
叶蜂 作为 研究 对 象 , 察 其 形 态 特 征 、 害症 状 、 观 为 生
乳 油 ;2 ( )喷施 25 . %溴 氰 菊酯 200~300倍 液 ; 0 0 ( )喷 施 1% 阿 维 毒 乳 油 100倍 液 ; 4 3 5 0 ( )喷 施 4 %高 渗氧 化乐果 乳 油 10 0倍 液 ; 5 0 0 ( )喷 施 3 % 5 甲多丹 乳 油 1 0 200倍 液 。 0~ 0 5
K e o ds:Po t n a b i g a n iCa rn; b oo i a ha a trsi s al h m ia o to yw r n a i rd m n i me o il gc lc r ce itc ;g l ;c e c lc n r l
柳 厚 壁 叶 蜂 ( o tna big n i C m rn P n i r ma ni a eo ) a d
业 的绿化 作用 , 须对 柳厚 壁 叶蜂进 行研 究 和防治 。 必
虫瘿检查其 内幼虫死亡数量 , 选取没有喷药 的柳 并 树 作 为对 照进行 比较 研究 。我 们 主要使 用 以下几 种 药 剂 防 治 方 法 : 1 沟 内浇 灌 4 % 氧 化 乐 果 乳 油 () 0 1 0倍液 , 0 0 或在 树 干 基 部 注 射 1 0—1 氧 化 乐 果 5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