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德彪西钢琴作品触键方法的研究
浅谈德彪西钢琴作品的音乐特点及演奏心得
目录摘要第一章德彪西生平及其艺术成就第二章第一节德彪西的生平第二节德彪西与印象派第二章德彪西钢琴音乐的特点第一节:德彪西印象主义和声的基础-全音阶1. 全音阶2.德彪西对全音阶的发展第二节:德彪西钢琴作品的加美兰特征1.什么是加美兰(1)旋律特征(2)声部特征(3)调式和曲式特征第三节德彪西音乐的中国特征1.从结构分析德彪西音乐的中国元素2.从音响和音色分析德彪西音乐的中国气质3.从节奏分析德彪西音乐的中国特点第三章德彪西钢琴作品东方色彩形成的原因和演奏方法第一节德彪西钢琴作品东方色彩形成的原因1.性格的影响2.法国古钢琴乐派的影响3.象征主义诗歌和印象主义画派的影响4.东方氛围的影响第二节德彪西钢琴作品东方色彩形成的演奏方法1.奏法2.踏板的使用3.实践心得结语摘要克洛德·德彪西 (Claude Debussv),法国巴黎人,出生于1862年8月22日,逝世于1918年3月25日,享年56岁,他被称为十九世纪欧洲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也是印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打破了传统音乐创作的束缚,形成独特的艺术语言,他在钢琴和管弦乐这两个领域中对印象主义音乐的发展和探索,是他为二十世纪的音乐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他在马斯奈等前辈作曲家开创的法国音乐传统的影响下,结合东方音乐特征,西班牙舞曲和爵士乐的一些特点,将法国印象派艺术手法运用到音乐上,创造出了自身所独有别具一格的和声。
其音乐对其它的作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彪西的音乐和古典主义音乐相去甚运。
在他的作品中已丝毫看不到古典主义音乐的结构严谨、逻辑性和深刻的思想性,也找不到浪漫主义音乐的丰富细腻情感,取而代之的则是充满奇异的幻想因素、朦胧和初动的感觉和神奇莫测的玄幻色彩。
他的和声繁复、细腻,配器新奇,让人耳目一新并富有色彩,旋律给人一种冷漠飘忽的感觉,这都是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所不具有的特点。
AbstractClaude Debussv was born in Pairs, France on August 22, 1862 and passed away at the age of 56 on March 25, 1918. As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European writers in the 19th century and one of representatives of impressionists, he was released from the constraints of the traditional music and formulated his unique artistic expressions. His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the fields of piano and orchestra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music in the 20th century.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traditional French music created by a number of predecessors like Jules Massenet, Debussv combined the features of the oriental music, Spanish dance and jazz and applied artistic means of French impressionism to his musical composition. On this basis, hecreated a unique harmony which produced far-reaching influences on other composers.Debussv's music is far different from the classical music. In his works, people cannot find any similarity of classical music featuring strict structures, rational logic, and profound thoughts, nor romantic music with rich and exquisite emotions. Instead, his works are famous for fantastic imagination, indistinct feelings, and ever-changing colors. His complicated and refreshing harmonies can deliver a kind of remote and uncertain feeling, the characteristics the classical and romantic music never have.第一章德彪西生平及其艺术成就第一节德彪西的生平克洛德·德彪西 (Claude Debussv),法国巴黎人,出生于1862年8月22日,逝世于1918年3月25日,享年56岁,他被称为十九世纪欧洲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也是印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论德彪西中晚期钢琴作品的音乐风格与演奏特点以焰火五指练习曲两首作品为例
德彪西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作曲家,还是一位具有高超演奏技艺的钢琴家。
《焰火》新颖的和声效果,音乐色彩的不懈追求,音色与力度等方面的对比和控制、追求“无槌之音”的触键方式,丰富细腻的踏板用法等,一方面开拓了创作技法上的新领域,同时另一方面也对德彪西独特的演奏风格提出了钢琴演奏艺术的新课题。
这部作品为演奏者练习娴熟的钢琴技巧、提高演奏技艺提供了丰富的文本。
为了更好地理解并演奏好这首作品,我们必须把握住德彪西这首作品的演奏要点,主要包括:音色、力度、触键、踏板等方面。
音乐色彩及其层次的演奏要注意音色、音量的把握。
复杂的多层次性是德彪西写作的基本特点之一,音色和音量的种种变化,犹如朗诵诗歌时的抑扬顿挫,它既能恰如其分地抒发和传递各种不同的思想情感,同时还可以起到令人回味无穷而文字所无法描述的效果来。
根据这部作品中的特点,并配合演奏处理手法,笔者将从音色层次、力度层次这两大方面来进行演奏诠释。
德彪西不仅在和声色彩的追求上有自己独特的贡献,而且在钢琴演奏技术上也有新的创新和发展,赋予了钢琴这件古老的乐器以新的生命,主要表现在对钢琴内在声音的挖掘。
德彪西本人认为钢琴能够发出乐队的声音,可在不同音区以不同的音色发出不同乐器的声音。
我国钢琴教育家朱工一教授曾说:“德彪西的作品不能弹得太富有激情,要注意音色变化,色彩要丰富,这是画面的需要。
”。
①为强调音乐色彩的表现力,我们应该尝试运用各种手段来探寻《焰火》作品中所可能达到的音响效果。
例如,在弹奏第20-30小节pp-ff时,不仅要弹奏出渐强而且要弹奏出渐亮的感觉,虽然力度是ff很强,但演奏者不需要演奏得过于热情、豪放,而应注意前后音色的对比,弹出较亮的音色即可。
再如,在弹奏第87-88小节mf-pp时,整个音量要控制得很轻,声音却要意味深远,因此演奏时需要贴键弹奏、缓慢触键和深长运力。
①陈娟:德彪西的钢琴作品,载《音乐探索》,2008年3月,69页。
德彪西不主张扩大钢琴音量幅度,而是尽力挖掘弱音范围内的无穷层次。
德彪西创作手法和风格特征探析
德彪西创作手法和风格特征探析德彪西(Claude Debussy)是法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风格代表了早期印象主义音乐,以富有笔触感和色彩感的音乐语言为特色。
他被誉为“音乐印象派之父”,被认为是20世纪音乐史上最重要的音乐家之一。
一、德彪西创作手法:1. 和声上的运用:德彪西的作品中,虽然旋律常常简单而纯净,但是和声处理却是非常繁琐而巧妙的。
他的和声有时会让人觉得有些模糊而不清晰,但却带来了朦胧而有趣的音乐效果。
2. “色彩感”表达手法:德彪西在作曲中运用了各种色彩感,例如:强调不同乐器音色的清晰明度,模糊的和声,旋律上运用变化的音色,从而创造出独特的音乐氛围。
3. 对于形式的追求:德彪西的作品中常常不用明显的调式和和弦,他的音乐形式也常常不按传统的套路出牌,创造出了非常新颖而富有独特个性的作品。
4. 创新性的表达方式:德彪西在创作中不断地探索新的表达方式,运用民族乐器和以各种自然声音为素材进行创作,这些都是传统音乐所不具备的。
二、德彪西音乐风格特征:1. 富有笔触感:德彪西的音乐之所以能够让人感受到笔触感,是因为他的作品中始终能够深入表达出和声和旋律之间的动态关系,使得音乐变化如同在画布上展示出渐进式的颜色变化一般。
2. 以色彩感为主导的音乐:德彪西的音乐,经常以色彩、质感等视觉元素为创作主线,使人感到如有“色彩虹膜”般,将丰富的光影效果赋予与音符符号中。
3. 以前卫思想为载体:德彪西的音乐主题常常偏向于前卫思想,如他由“帕格尼尼”的旋律母题而创作的Chaconne、Exquisite corpse、Danses Sacrée et Profane及Jeux等作品,就凸显出了他在音乐上的创新力。
4. 追求自由与独立:德彪西遵循着自己的感受、经验、想法与志愿,并且意识到自己要走出板条箱,并用独特的方式去创造一些不同寻常的音乐。
德彪西的音乐让人感受到一种充满幽静、柔和且含蓄的氛围,他不仅创造了新的音乐风格,而且打破了传统音乐的形式,对于音乐创新与开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析印象乐派德彪西钢琴作品的踏板运用
C i a s i n e a e h o] y e e h n c e c nd T c n og R vi w
●l
浅析 印象乐派德彪 西钢 琴作 品的踏板运用
刘冬霞
( 口职 业技 术学 院) 周
‘[ 摘 要] 彪西 是 印象主 义音 乐 的代表 。他 的音 乐风 格 深受 象征 主义 和 印象 乐派影 响, 德 色彩 缤纷 , 离恍惚 。尤 其是 他 的钢琴 作 品带 领着 大家 在钢 琴的 迷
伟 大 的钢琴 家约 ・ 霍夫 曼告诫 我们 : 板 不仅仅 是延 长声音 的工 具, 踏 而且 也 是改变 音色 的工 具。在弹 奏德 彪西 的作 品时除 了使用 长踏 板营造 出朦 胧的 音 乐效 果 , 半 踏板 ”的使 用 更 能渲 染 出 浑然 天 成 、美 不 胜收 的 音乐 色 彩 。 “ 如 《 月光 》l 4小节 , 们可 以使 用半踏 板演 绎 出朦胧 的 月夜景 象, 一 我 这里 应 按和 声 节奏 - + 节换 一个 踏 板 。在 2、3 4小 节 换踏 板 处均 用半 踏板 , 、 换 踏板 时抬起 踏 板 1/4或 1 /3 。这 样既 能避 免不 同和 弦相 互产 生过 多混 杂 的共 鸣, 能使这 些和 弦具 有一定 的音 效混 响联系 。 】 相互 独立 又相互 依 又 _它们 6 赖, 成全 新 的 印象 主义 风 格 的音 响效 果 。 形 2嗣 音踏 板 ( 板 ) 左踏 “ 弱音 踏 板 就是 左踏 板 。德彪 西 的音 乐很 少 甚至 根 本不 具有 英雄 性 , 即使 是在 战 争期 间 为歌 颂 比利 时 国王 艾波特 而 作 的 《 英雄 摇 篮 曲》 他 都唯 , 恐 “ 分突 出 ”0 在音 乐 中追 求 女 性化 的美, 别 喜 欢大 篇 幅运 用 弱 的 过 。 他 特 力度 “ P、 P P、P PP” 。这就 使 弱 音 踏板 在 德彪 西 的钢 琴作 品中被 频 繁 使 用 。它不 仅可 以帮助 演奏 者弹 得更弱 , 更可 以增 加音色 的柔 和度, 除掉音 质 并 中许 多敲击 的成 分 。同右 踏板 一样 , 踏板 也有无 数 细腻 的层 次变化 。使用 左 它可 以帮 助演 奏者 奏 出无数不 同 的音 色和 力度 层次 变化, 但有一 点 需要注意 , 就 是并非 弱 () P 或甚至 很弱 (p处 就总 需要用 左踏板 , p) 不应仅 仅把左 踏板 看作 是 一个帮助 弹得更 弱的 工具, 而应始 终将 它视作 一个增加 音色和 改变音质 的有 效 环节 。应 依靠 弱音 踏板 的无数 层次 , 配合不 同的指触 , 音பைடு நூலகம் 变化 的范 围进 使 步扩 大 , 更好 地表 现 德彪 西 的 印象 主义 音 乐 。 另外 , 现 类似 “ 声效 果 ” 的部 分 时, 特 别适 宜 于使 用 弱音 踏板 。 表 回 也
德彪西钢琴曲《水中倒影》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技巧探究
个宇宙所发出的宏大音效。
高声部叠置流动的和弦既增加了首段织体的厚度,也充当了“水”这一虚无缥缈而又轻盈的角色。
三音动机是借鉴自五声调式bD宫中的三个音“降mi fa 降la”,德彪西将其走向改变为下行,并借用了素歌中的旋律音型torculus便形成了本首作品的第一主题动机。
德彪西如此陈述主题动机,可谓是打破了西方音乐创作的传统大小调和声体系,使作品既不乏西方创作技法的巧妙运用又具有新颖独特的东方韵味。
并且作曲家运用回旋曲式将这种富有神秘东方色彩的动机旋律贯穿作品的始终。
也显示出他对东方音乐和风土人情的喜爱。
动机第二次复现是在第35小节,三音动机原样再现,低声部的和声音程分解成单音进行,高声部变为三十二分音符分解和弦并运用三连音进行谱写。
高声部被分解为快速流动的音型后,减弱了织体的厚重感,表现出流动,空灵,缥缈,虚幻,澄澈透明的水质感。
动机的第三次复现是在第71小节,三音动机增加为八度音程,加强了动机的音响效果。
低声部使用主调式的二级和弦的第二转位随后回归到六级和弦,增加低声部的牢固感。
高声部使用没有改变音区的首段主题动机音型,变化为八分音符的三连音再现,呼应首段。
动机的第四次复现是在第81小节,三音动机再次增加变为复八度音程,且采用上波音的方式进行演奏,给作品的尾声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悠远的意象。
运用反复的创作手法,表现出水波回荡的感觉,最终作品结束在主调式的主和弦中。
(三)调式的运用1889年在巴黎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对德彪西的音乐创作有着空前的启迪,这场博览会展示了来自中国、日本、印尼等亚洲国家的音乐,这些新鲜的“东方旋律”深刻影响着德彪西日后的音乐创作生涯。
德彪西在其《水中倒影》中,采用中国五声调式作为主题动机,并将 bD宫的bA-F-bE三个音节作为整个作品的主旋律,贯穿了整首曲子。
五声音阶被德彪西作为一种独立的音乐语言使用,使之成为音乐中的主旋律,而非单纯地依赖于大小调调式。
同时还有二、三度的音程关系特点,五声音阶的使用更是让整部作品呈现出一种神秘而又幽静的东方韵味。
浅谈德彪西的创作风格及其钢琴作品的演奏
平 静 .色 彩丰 富 和声 光怪 陆 离
手 法 等 都使 德 彪西 大 开眼 界 艺术 博 览会 上 来 自各 国 富有
民族 色 彩 的音 乐及 各 种节 奏 的 变化 亦 使 德 彪西 豁 然 开 朗 并开 始 认真 研 究学 习 东方 音 乐的 调 式 彪西 印象 主 义 音 乐风 格 的 形 成 德 彪 西的 音 乐与 传统 音 乐 之 间最 大 的不 同是 新 颖 的 和 声手 法 :他 运 用 多重叠 置 的九 和 弦 十 一 和弦 多 泛音 这 一 切都 促 成 了德
德 彪 西的 创 作灵 感 即来 自各艺 术 领 域 的印 象主 义 创作
方 法和 美 学原 则 反 对 传统 的 束缚 主 张艺 术创 新 德彪 西 的作 品 与 印象 主义 绘 画的 共 同点 是 . 走进 大 自然 去 寻求
另 外 .德 彪 西把 一 个不 协 和的 和弦 冒 在 了结 尾 让人 回 味 飘 浮 感 悟 大 自然 的神 秘 德 彪 西采 用 了新 的 音 乐形 式 处
左 手是 全 音阶 的 上行
弦 的交 替 这 种 模糊 与 交融 令 人耳 目一新 。 或 许是 为 了 表
现 大气 笼 罩 大地 的 景象 .德彪 西 在 《 》 中运 用 了新 音 响 雾 多重 调式 左手 在 C大 调上 进 行简 单 的和 弦弹 妻 右
手 几乎 全 在 黑 键上 弹 奏琶 音 更 加臆 胧飘 浮 醉 人 如仙 :
De u s 1 6 1 1 并 为印 象主 义音 乐 的产生 提供 了 bs Y 2 8 9 8)
丰厚 的 土 壤 。
的效 果 不 喜 欢传 统 和 声 中的 三 六 度构 成 而喜 欢 四 莫 奈 以 日出 印象 一 作被 誉 为 印象 画 作 五度 的 构 成 不 喜欢 运 用传 统 和声 中 的反 向进 行 而 喜 欢
以《儿童园地》为例谈德彪西音乐的印象派演奏技巧
以《儿童园地》为例谈德彪西音乐的印象派演奏技巧作者:武沂冬来源:《音乐时空》2014年第02期法国作曲家德彪西是活跃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人物,是“印象派”音乐的创始人。
他为二十世纪的乐坛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他借鉴了印象派绘画中的艺术表现方法,去表现各种丰富多彩的意境和幻觉感受。
给当时的乐坛注入了一股清流。
其作曲手法的独特性和对自然界景物的描述,反映出德彪西新的音乐思维超越了原有的领域,进入了更高的境地。
他与众不同的演奏技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触键和力度,第二是踏板的使用。
一、触键和力度触键是钢琴演奏中控制微妙音色和多层次力度以及音乐线条连贯的重要手段,对于不同的作品,我们要以具体不同的手指动作来适应并表现其特殊的一面。
在德彪西的钢琴音乐中,丰富细腻的力度层次以及瞬息万变的音色变化,都要求演奏者以变化的指触方式,奏出符合整体细致的音响效果,应感觉到声音在指尖,做到柔中带刚,刚中有柔。
《练习曲博士》从题目就能看出,乐曲具有练习曲的性质,十六分音符要有高度的清晰度,声音清澈透明,音符之间的连接不能拖拉,要干净利落,因此手指触键部位可适当靠前,触键不要过分敲击,不要太尖锐,注意旋律线的起伏连贯,手指下键速度快而敏捷。
全曲力度虽然一开始所呈现的是弱力度,但要注意声部力度的分层,突出较重要的声部,流畅的音型中黑键与白键的力度交替要天衣无缝,12小节突然出现少有的sf,像是顽皮的孩子故意捣乱,第33至44小节,流动的音乐到这里忽然发生了变化,节奏放慢了一倍,旋律富有歌唱性,需要用指尖稍微往后一点的位置弹奏,手指轻轻下压琴键,用很弱的力度把键子压到一半,不能全部到底,增强音色的柔和性,给人温暖的感觉。
《象的摇篮曲》为了表现小象笨重的步伐,声音应是浑厚可爱的,弹奏时多使用手指肚压力,输送一定的胳膊重量,使音色丰满而厚实,摇篮曲的速度用中速比较合适。
39至46小节,指尖反应速度稍快,用渐强渐弱的力度表现小象凌乱的脚步忽远忽近。
浅析德彪西《雨中花园》的创作手法和演奏方法
整首 《 雨 中花 园》的一个重大难 点我认为就在 于所有 的十六 分 音符 都要弹得清清 楚楚 ,右手 的每 一个音不论轻 到什么程度 都要足 以让 听的人清晰 的辨 认出来 。所 以右手小指肩 负的任务更为艰 巨一 些,因为永远要略微 透 出来一 点,始终要注 意高声部 ,在整 个音响 中,它的音色质量起 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 。就算 主要的旋律线 条在其
主线 的色彩变化 ,描绘 了多种 多样 的雨的状态 ,乐曲的旋律素材 选 自法 国 的两首 古老 的民间儿 歌 ,一首是 《 宝宝 催眠 曲》, 另一首 是
《 我们不会再 到森林 去》, 生动描绘 了法 国的 田园景 象,并且刻 画了
栩栩如生天真烂漫的孩童形象。
的。 ” ……他 的作 品几乎都没有标记指法和踏板 ,仅仅做 了一些表情
◎ 研究生 论 坛
浅析德彪西 《 雨中花园 的 创作手法和演奏 方法
■ 赵 彤
【 摘 要】: 德彪西作为 印象主义 音乐的代表人物 ,深受不 同领域与不 同国度文艺之启迪 。本 文以德彪 西的钢琴 作品 《 c 两中花园》为例 。从作 品分析入手 .将德彪西 印象派的音乐特征 创作风格 .基本表现手段以及演奏方法进行 阐述 。
片雨中花园雨 点下落时的景象 。演奏时音色 的表现 ,触键 时手指尽
量 贴 放 在 琴 键 ,手 腕 放 低 ,用 指腹 而 非 传 统 的 指 尖 部 分 去 摸 琴 键 ,
力度 多在p p p —m p 之间,所 以对轻力度的控制一定要巧妙 ,要像在棉 花上 弹琴的感觉 一样 ,避免直接击 键的敲击 声。在踏板运用 上强调
【 关键 词】: 德彪 西 ; 触键 ;印象主义 音乐
德彪 西 ( 1 8 6 2 — 1 9 1 8 ) ,法 国作 曲家 、钢琴 家 ,印象主 义音乐 的
德彪西钢琴套曲《为钢琴而作》之“前奏曲”的演奏技巧探究
在《为钢琴而作》的钢琴曲中,《前奏曲》是整个作品的承 载,在开头的表演中,作品主题十分优美,而阴暗色彩的a小调在 第二小节中有所展现,主要使用的是半音阶,十分动人。在前奏曲 中,采用伴奏形式将德彪西式的托卡塔风格淋漓展现,且全篇的音 阶转化十分流产,在下篇的作品中,作为一种十分完美的开头,将 作品形式完美呈现。
◎ 音乐探索
黄河之声 2018年第16期 总第517期
德彪西钢琴套曲《为钢琴而作》之“前奏曲”的演奏技巧探究
郑雨奇
(中北大学艺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摘 要:《为钢琴而作》是伟大钢琴家德彪西的著名钢琴作品,该作品主要分为“前奏曲”、“萨拉班德舞曲”、以及 “托卡塔”三部分,本文主要是对德彪西钢琴套曲《为钢琴而作》中的第一部分“前奏曲”中的演奏技巧展开研究 分析,以此为音乐的学习提供更多素材与方法借鉴。 关键词:德彪西作品;钢琴曲;“前奏曲”;演奏技巧
一、演奏中触键的方法及运用 德彪西作为一名伟大的钢琴音乐家,其多种音乐创作作品皆具 有较高的学习价值。作为印象派的开创者,音乐作品中具备了十分 高超的音乐创作经验与创作技巧。通过对音乐作品《为钢琴而作》 的深入研究与分析可知,在该作品中,具有较强的德彪西风格,采 取了反差极大的创新。音乐作为艺术家的内心宣泄,在创作过程中 需要为作品的诞生倾付诸多情感,是创作这的内心情感映照与经历 写实。 通过对《前奏曲》的整体研究可以发现,在作品的演奏中, 钢琴的触键使用十分重要,对触键的学习是基础步骤,作品情感是 整体音乐的灵魂,触键的使用技巧是赋予音乐生命触,在作品演奏 中,触键的表达是音色的情感内涵,当学会触键时就能够将音色充分 表达,为音乐的形成富于生命,从而形成了独特且伟大的音乐作品。 在《前奏曲》的演奏中,作品的整体曲风十分积极向上且本 身节奏感十分凸显,在作品的初始阶段呈现出十分优美的曲风,其 中有些许阴暗色彩气息的小调融合,使用了半音音阶的演奏,形 成了十分动人的演奏形式,给人一种渐渐向上移动的感觉。在作品 的1-5小节中,全部使用了较强的演奏力度,触键采用的方式是non legato,在此段曲目的演奏过程中,触键的技巧表达需要双手的协调 配合,在主旋律部分有高音部与低音部,低音部应该由左手掌控, 右手主要负责分解和弦部分的演奏,且还需要作为左手的辅助对低 音区的部分表达弹奏,在低音演奏时要将演奏情感充分突出,以确 保双手在弹奏过程中的整体性以及对旋律的整体表达,此时,双手 的演奏方式依旧如之前一般,但是在此段演奏中不需要使用踏板。 《前奏曲》中的6-23小节均是采用主音调弹奏,其中主要是 由高、中、低三种声部共同组合形成的,在低音部的弹奏中,触键 应该深一些,以确保在弹奏时低音琴弦能够产生极大的振动效果, 将低音持续发出,对于聆听者而言是极为悠长的音律效果。与此同 时,左手应该控制另一个声部,由于曲目在音区上的跨度加大,双 手无法将音乐弹奏充分表达,此时需要通过右踏板对弹奏加以辅 助,作为辅助功效,在演奏时应该注意到踏板的踩踏力度适中,应 该以双手弹奏为主,且每当演奏完成两个小节的曲目之后应该更换 一次延音踏板,同样对踏板的踩踏度不能过大,并且双手的触键速 度要稍快一些,在高声部的表达中,对于弹奏技巧的处理不必过
课题研究论文:德彪西钢琴作品的艺术特点
122423 艺术理论论文德彪西钢琴作品的艺术特点法国作曲家克劳德?德彪西是19 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最富于创造性的法国作曲家, 人们将他比喻为两个世纪浪漫派和现代派之间的桥梁。
德彪西作为印象主义的开拓者, 其创造性的音乐思维及音乐语言开启了人们对音乐的无限遐想。
他以音乐来捕捉事物的印象,用音乐激发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联想, 尤其是他的钢琴音乐, 更具有多重角度的尝试和创新。
他独特的作曲技法,在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色彩大师”。
一、德彪西与印象派德彪西的目标是把音乐从过去的习俗和传统中解放出来,他提出了音乐中光和色彩的新理论,发明了六全音阶、六和弦以及从前被认为“不协和和弦”的和弦联合在一起的新方法,并利用它们来产生精美的和声。
德彪西打破了大部分传统的规则,制定了一些旨在表现转瞬即逝的感觉和微妙,漂浮不定的情绪的新规则,尝试以音乐捕捉事物的印象或情绪,就像莫奈的绘画,我们可以看到色彩的点描和光的变化,音响和音色的变化。
有人这样描述他的音乐: “音乐先于其他一切,为了获得音乐效果,选择不对称而不是对称的,是奇数的而不是偶数,更模糊,更短暂,更无负担的永不休止。
”“印象派”音乐是德彪西首创,像其他法国作曲家的作品一样,德彪西的音乐是标题音乐而不是绝对音乐,受到当时印象派画家的启发,德彪西力图用音乐来达到“印象主义者”用绘画所达到的同样效果。
“印象派”音乐的形式、织体、表现手法、基本美学观点以及所追求的艺术目的和艺术效果都与古典和浪漫主义有着很大的分歧与差别。
古典主义音乐的创作原则与风格是严谨、规整的,浪漫主义音乐是注重情感的表现与激情的发挥,与之相比较,印象派利用作曲手法的创新,侧重于渲染出神秘朦胧、若隐若现的气氛和色调,一种含蓄的暗示多于热情直率表达的音乐风格,形成了独具特征的音乐语汇,其旋律常以短小的动机缀合而成,避免浪漫主义音乐中常见的重复,扩充发展等手段,重视调式的表现力,如运用五声音阶,中古调式及全音阶。
浅析德彪西钢琴曲《月光》
浅析德彪西钢琴曲《月光》德彪西(Claude Achille Debuss,1862~1918),法国作曲家,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
他的作品以诗、画、自然景物为题材,借助标题和丰富的色调变化引起联想,表现感觉世界中的主观印象,与印象派画家对光、色的理解一样,德彪西通过音响来表现自然界中光和色的变化。
《月光》是德彪西钢琴组曲《贝加摩组曲》中的第3首,也是流传、普及最为广泛的一首,属于由浪漫主义风格向印象主义风格过渡时期的作品,作于1890年。
组曲的曲名来源于德彪西在意大利留学期间,对北部的贝加摩地区的优美景象留下深刻印象,有感而发而创作了此部作品。
乐曲《月光》通过柔美的旋律、浓郁的调性(降D大调)、清澈的和声、流畅的织体,形象鲜明地描绘了月光下大自然美妙的景致。
一、创作特征(一)旋律在旋律创作上,德彪西放弃了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们歌唱性旋律的表现手法,转而汲取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绘画派的技巧,以朦胧的、有多重指向的旋律让听者进行音――画重构。
德彪西不采用浪漫主义音乐中常见的各种反复扩大模进等手法,也不采用气息悠长、起伏婉转的浪漫主义旋律,而是运用了一种将旋律线肢解并重组的片段性的乐句组合,其支离破碎的、片段性的乐句组织,使得乐曲的旋律线时断时续,忽隐忽现,营造了一种朦胧、瓢逸的气氛。
例如乐曲开头的3小节,右手三度音程的旋律就由短小的动机所组成,但是旋律连绵而朦胧。
(二)和声德彪西的和声是以色彩性为主的。
因为他强调瞬间的感觉与记忆。
在他的乐曲中,和声成为最重要的表现手段,打破了传统和声中以和弦连接声部进行所形成的动力展开为主的手法,通过增加和弦结构的可能性,减弱和声进行的功能性,取得了极其丰富的和声色彩。
1.四五度叠置和弦按四五度关系叠置起来的特殊音响就是四五度叠置和弦。
德彪西从古代“奥尔加侬”的四五度和声以及许多乐器的自然和音中得到启发。
同时也从李斯特、瓦格纳、格里格、鲍罗丁等人所运用的非三度和声中汲取经验摸索新的结构方法。
德彪西《版画集》及其演奏研究
德彪西《版画集》及其演奏研究
德彪西的《版画集》是一部重要的钢琴作品,包含3卷每卷4
首的共12首小品,于1903年出版。
《版画集》的灵感来自于日本的版画和中国的山水画,它以其细腻的音乐表现了东方文化的美感和特点。
本文将对《版画集》及其演奏研究进行探讨。
一、《版画集》的音乐特点
1.受到东方文化的影响,音乐有强烈的色彩感。
德彪西运用了
复杂的和声和旋律的复调性,使曲子具有立体的色彩感。
2.曲子结构灵活,节奏多变。
德彪西不拘泥于传统的结构形式,曲子长度和节奏变化多样。
3.节奏与速度的控制自由灵活。
在演奏这些曲子时,演奏者需
要根据曲子的节奏和速度变化,随意调整自己的演奏,达到韵律和谐的效果。
二、《版画集》的演奏技巧
1.右手演奏技巧。
右手技巧是《版画集》演奏中最重要的部分。
需要非常精准地处理旋律和和声,才能达到音乐的效果。
在弹奏这些曲子时,需要训练手指的速度和灵活性,让演奏者能够迅速地切换手指,发挥正确的力量和速度,表现旋律和和声。
2.左手演奏技巧。
左手可以演奏和声和伴奏,需要精准地处理
曲子的节奏和速度的变化,让乐曲保持清晰有序,增强节奏的
感觉。
3.表现乐曲的音色。
乐曲的音色在演奏中非常重要,需要根据不同的乐曲特点来处理,特别是在较为冷静而安详的曲子中,需要突出音色、清晰音响。
三、结论
《版画集》是德彪西的代表作之一,在演奏中需要注重细节、精准演奏、掌握节奏与速度的控制,并要根据曲子的不同特点处理好音色,达到更好的演奏效果。
德彪西钢琴组曲《儿童园地》演奏分析
新视角新课程NEW CURRICULUM一、手指的触键德彪西的音乐追求轻薄纤柔、黏合朦胧的印象效果,力度控制在弱与很弱范围之间。
因此,德彪西的触键要用指面浅细、抚摸式的触键,触键的角度也是多样化的,应多用抚摸水平式的方式,这是德彪西非常具有个性的触键特点。
他不像古典时期要求指尖清晰、颗粒的触键,而是一种粘连、轻柔的触键感觉。
在演奏他的作品时不能以任何部位的任何打击性的触键来演奏,而应完全放松手腕、手臂。
在演奏该组曲时较多地运用抚摸式的触键方式,指腹贴着琴键来弹奏,但又不能弹得太深。
例如,在演奏第一首《博士》时候,首先,应用指尖稍后有弹性的小肉垫触键,手指像是在琴键上抚摸,力度不要太大,手腕跟着旋律的进行作自然的左右转动,手指贴着琴键表面以极弱的力量将琴键压下,琴键不要弹得过深、过实。
手臂和手腕都要放松,自然地跟随手指力量的转移,手指尽量紧贴琴键,触键时手指的力度应有所控制,当左右手交替弹奏时注意音色的统一。
而在最后几个结尾的几个和弦要弹得非常铿锵有力,果断坚决。
在演奏第二首《小象催眠曲》时应注意音乐的轻、重、缓、急。
因此在触键方面,左手的低音比较浑厚,手指应用指腹来触键,让音乐在手指的抚摸下自然地流淌出来,不要过分地压到最低。
在第39小节时,音乐速度加快,但又是弱奏,手指的力度一定要控制在最小的范围,贴着琴键表面,不能完全到底。
第三首《洋娃娃的小夜曲》,演奏这首作品注意手指的控制。
首先,旋律开始就很弱,所以注意手指触键要轻而浅。
旋律开始就带跳音,所以手指触键稍迅速,但是又不能弹得太深,但要有一定的颗粒性,演奏这首作品时应趋向于古典的演奏方法。
第四首《雪花飞舞》,全曲应以弱奏为主,注意控制乐曲的力度。
在前面几个小节中,注意两手的协调,手指贴键演奏。
而旋律音则要应用前面所说的手指肉垫多的部位向琴键推力。
到音乐快速的地方则要注意音的颗粒性要明确清晰,像带跳板的抚摸式法来演奏,也是德彪西非常具有特点的触键方法。
德彪西钢琴作品的教学研究
德彪西钢琴作品的教学研究作者:毕岚来源:《北方音乐·上半月》2014年第01期摘要:2011年,《钢琴艺术》杂志的第三期刊登了一篇名为《访钢琴教育家米考夫斯基》的访问录。
文章中,曼哈顿音乐学院钢琴教育家米考夫斯基,提出了中国学生缺少德彪西钢琴作品演奏经验的问题。
德彪西作为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他的作品可以用来训练学生掌握音乐色彩变化的技巧,体会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的独特魅力。
因此,其作品是钢琴教学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重视。
根据不同的音乐风格,选择适合的触键方法、踏板的运用原则等,就成为了教育者值得深思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触键;踏板;印象主义引言19世纪末,随着欧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大力发展,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发生了改变。
这个“改变”对文艺界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随之出现了文学、绘画、音乐三者紧密联系的现象。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以德彪西为代表的印象主义音乐就此诞生。
德彪西善于在自然界中吸取创作灵感,将诗歌与绘画融于创作,注重光与影的瞬间变化。
他的创作为人们提供了新的听觉盛宴的同时,也对钢琴音乐色彩性的挖掘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触键方法德彪西的钢琴音色具有柔和、朦胧、轻巧、透明等特点。
根据音色的不同,触键方法也各有不同。
帮助学生找到与风格相适应的触键方法,也就成为了教学的重点内容。
1.以低指触键作为演奏基础低指触键是指:手臂在自然放松的基础上,手指尽量放低贴近琴键演奏的一种触键方法。
它既不是高抬指演奏,又不是完全的贴键演奏,而是位于双方之间的演奏方式。
其特点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因高抬指垂直式触键所造成的打击性音响,音色既柔和又不缺乏清透性。
钢琴教育家莱默尔指出:“手指根本不需完全脱离键盘……吉泽金演奏的色彩极为丰富的印象派音乐,就是利用了这种触键方式的各种可能性。
”演奏的过程中,手指与键盘的距离越近,弹奏的动作就越平稳。
动作的平稳,有助于落键更准确,也有助于掌控声音的色彩。
所以,教学中可以把低指触键作为演奏的基础。
德彪西钢琴音乐的触键方式及踏板的使用
德彪西钢琴音乐的触键方式及踏板的使用德彪西钢琴音乐的触键方式及踏板的使用德彪西(Claude Debussy)是20世纪法国钢琴音乐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音乐作品以其独特的和声手法和丰富的音色表现而闻名于世。
在演奏德彪西钢琴音乐时,除了需要准确地弹奏音符外,还要注意触键方式和踏板的使用,这对于传达德彪西音乐的情感表现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来探讨德彪西音乐中的触键方式。
德彪西的钢琴音乐充满了各种细腻的音色变化和表达,触键方式直接影响着音符的音色和表达效果。
在演奏德彪西音乐时,演奏者需要掌握一种轻柔、细腻的触键方式。
钢琴键被轻轻触摸,手指需要保持柔软,不可过分用力按下,以避免音符音色的突兀或生硬。
其次,德彪西钢琴音乐中踏板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踏板对于演奏德彪西的作品来说,是传达情感和创造音响效果的关键工具之一。
德彪西的音乐往往充满了复杂而连贯的和声变化,踏板的运用可以让音乐听起来更加飘逸、柔和,并帮助连接音符和和弦之间的过渡。
在使用踏板时,演奏者需要考虑到不同的情感表达和音乐要求。
一般来说,德彪西的音乐中常用的踏板有「右踏板」和「左踏板」。
右踏板用于延长音符、增强音色的持续性。
当演奏长音或和弦时,可以轻轻按下右踏板,使音符的发声时间延长,创造出更加富有共鸣和深远感的音响效果。
左踏板则用于控制音符的渗透和过渡。
德彪西的音乐常常采用多重和声层的叠加,通过使用左踏板来使某些音符具有一定的模糊效果,以达到音乐中细腻而柔和的转变。
当演奏者按下左踏板时,已经按下的琴键会继续共鸣,与接下来的音符产生交织。
这种效果使音乐更加细腻,增强了声音的层次感和复杂度。
除了右踏板和左踏板,还有一种被称为「开关踏板」的踏板在一些德彪西的作品中使用。
开关踏板可以瞬间切断所有的共鸣,使音符音色十分清晰、明亮,有时也被称为「静寂踏板」。
演奏者需要准确、快速地在不同的音符之间切换使用开关踏板,以保证音乐中所需的清晰度和变化。
总结来说,德彪西钢琴音乐的触键方式和踏板的使用至关重要,它们能够帮助演奏者传达音乐的细腻情感和独特色彩。
分析德彪西的钢琴作品《贝加莫组曲》风格与演奏
分析德彪西的钢琴作品《贝加莫组曲》风格与演奏摘要:德彪西的钢琴作品《贝加莫组曲》被誉为为20世纪钢琴音乐的杰作之一。
本文将对该作品的音乐风格和演奏进行分析,从旋律、和声和节奏等方面剖析该作品的鲜明特点。
同时,探讨了演奏该作品时需要注意的技巧和表达方法,以展现德彪西钢琴音乐的美感与艺术。
通过对《贝加莫组曲》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德彪西的音乐思想和创作风格,同时对于钢琴演奏者也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德彪西,钢琴作品,贝加莫组曲,风格,演奏正文:一、《贝加莫组曲》的音乐风格《贝加莫组曲》是由德彪西创作的一部钢琴组曲,共包括三个乐章:夜间场所(Au bord de l'eau)、纹章(La lecon de danse)和游乐场上(Jeux d'eau)。
该作品运用了德彪西典型的印象主义风格,表现出浪漫、诗意和幻想的特点,同时也融入了德彪西独特的和声语言和对色彩的掌控。
下面将对该作品的旋律、和声和节奏等方面进行更为详细的分析。
1. 旋律方面德彪西在《贝加莫组曲》中运用了印象主义音乐的特征,注重旋律的表现力和柔美的音色。
整个组曲的旋律线条富有变化,既有流畅优美的旋律,也有抒情大气的旋律。
例如,在第一乐章夜间场所中的主题,采用了低沉、深情的旋律来表现出夜晚的安静和神秘。
而在第二乐章纹章中,德彪西则运用了轻盈、活泼的旋律来展现出跳舞的欢乐和轻松。
2. 和声方面在和声方面,德彪西运用了大量的华丽和声,并将其融合进组曲的旋律中。
同时,他大胆地运用了不协调的音符,创造出独特的和声效果。
例如,在第三乐章游乐场上中的颤音和半音阶上行,以及第二乐章纹章中的大量七度和弦,都体现了德彪西独特的和声风格。
3. 节奏方面德彪西在节奏方面的创新也为《贝加莫组曲》增添了不少魅力。
特别是在第三乐章游乐场上中,他大胆地使用拍子不规则的节奏,并运用了重叠的音符和跳跃的手指技巧,来表现出流水的声音和水上乐园的欢乐。
德彪西《为钢琴而作》之《萨拉班德舞曲》创作技法探究
德彪西《为钢琴而作》之《萨拉班德舞曲》创作技法探究1. 引言1.1 德彪西《为钢琴而作》简介德彪西完成《为钢琴而作》的创作于1890年,但直到1905年才正式出版。
这部作品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因其新颖的和谐色彩和独特的音乐风格而备受好评。
《萨拉班德舞曲》(Passepied)这一曲目尤其广为人知,其轻快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给人以清新愉悦的感觉,成为德彪西作品中的亮点之一。
德彪西的《为钢琴而作》展现了他作为印象派音乐家的独特风格,斯科特·马基指出,这部作品“融合了德彪西深沉的思想和对自然的热爱,展现出他对音乐的独到见解和创造力”。
从《萨拉班德舞曲》中可以感受到德彪西对和声、旋律和节奏的精妙处理,以及他对音乐表达力的追求,这使得这部作品成为钢琴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2. 正文2.1 《萨拉班德舞曲》的创作背景《萨拉班德舞曲》是法国作曲家德彪西在其钢琴曲集《为钢琴而作》中的一部分,该曲目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气息,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旋律。
在创作这首舞曲之前,德彪西深受西班牙音乐的启发,特别是萨拉班德舞曲,这种舞曲起源于西班牙的安达卢西亚地区,具有热情奔放、节奏明快的特点。
德彪西在《萨拉班德舞曲》的创作过程中,主要是想表现出西班牙舞曲的激情和活力,将其融入到钢琴曲中,展现出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他通过运用特殊的和弦进行、复杂的旋律变化和快速的节奏,使整个曲目充满了活力和激情。
德彪西还巧妙地运用了西班牙吉他的音色和技巧,使钢琴曲具有了浓厚的西班牙风情。
德彪西在创作《萨拉班德舞曲》时,主要受到西班牙音乐的启发,将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融入到钢琴曲中,展现出了他卓越的音乐创作才华。
这首舞曲不仅在钢琴曲集《为钢琴而作》中占据重要地位,也为德彪西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
2.2 德彪西创作《萨拉班德舞曲》的音乐特点德彪西在创作《萨拉班德舞曲》时展现出了他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技巧。
这部作品中,德彪西巧妙地融合了西班牙风情和古典音乐元素,创造出了一种热情奔放、富有细腻表现力的音乐语言。
德彪西《为钢琴而作》的作品分析与演奏诠释
德彪西《为钢琴而作》的作品分析与演奏诠释作者:董攀攀来源:《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董攀攀[内容提要]德彪西是法国著名的作曲家,为世界乐坛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
他是浪漫主义风格向现代曲风转变的杰出代表。
在德彪西的艺术生涯中,他创作的音乐作品体裁繁多,尤其在钢琴方面,才华横溢。
本文主要介绍了他的代表组曲《为钢琴而作》。
这一作品主要分为三首乐曲,分析了乐曲结构和音乐特征,总结了作品中演奏技巧,在此基础上,深刻理解作品所展现的艺术特色和风格,探讨音乐类型,与作者创作时原始思想达到感情上的共识。
[关键词]德彪西/为钢琴而作/演奏技巧中图分类号:J72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736(2015)03-0221-5德彪西具有超凡的音乐气质,十分具有创新精神,对古典和现代音乐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对音乐的理解与众不同,极具天赋,这使得他在音乐史上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
在他的一生中,创作了多种体裁的作品,主要有钢琴曲、歌剧、管弦乐等,但是,最杰出的仍是他的钢琴曲。
他对钢琴曲情有独钟,一生都在不间断地进行钢琴曲的创作。
在他的钢琴作品中,充分体现了古典主义时期艺术的严谨陛,编排上讲究规则,彰显规整性,同时,在技巧和和声的使用上是十分讲究,极具清逸和独特的风格,突破原有音乐在形式上的限制,对浪漫主义音乐在主题方面的循环式进行了创新,这些贡献使得他成为印象主义音乐的先行者。
他的杰出代表作《为钢琴而作》就充分体现了这些特征。
另外,在作品中,他还引入了东方音乐中的意境以及五声音阶,还借鉴了爵士乐的节奏和音乐元素,使得创作中的色彩感更加斑斓。
他的这部作品成为钢琴史上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标志,在音乐界闪耀着光辉。
一、对《为钢琴而作》进行的音乐探讨对于德彪西的钢琴创作,听众都视之为音乐盛宴,而学习者将其视为最高的艺术层次,能够与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和寄托。
在他艺术生涯的早中晚三个时期,他都创作了钢琴作品,《为钢琴而作》这部作品花费了他将近十年的时间,属于其早中期的代表作。
德彪西钢琴作品中触键技巧的运用
德彪西钢琴作品中触键技巧的运用发布时间:2021-05-11T02:57:52.058Z 来源:《教育考试与评价》2021年第2期作者:徐楚喻[导读] 德彪西的钢琴作品中,大部分是对意境进行描绘的,一般都充满迷惘朦胧的音乐色彩,这就对触键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大庆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摘要:德彪西的钢琴作品中,大部分是对意境进行描绘的,一般都充满迷惘朦胧的音乐色彩,这就对触键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他的演奏虽称不上是一种绝技,但他的触键却及其精妙,音响控制也是恰到好处,音乐是那样自然、圆滑,似乎没有用键盘和琴褪的参与,而是直接用手指与琴弦的接触所发出的音响效果,他还以过去无人尝试过的踏板,熟练地形成诗一般的效果。
”这是一位意大利音乐家对德彪西的演奏的高度评价。
由此看来,他所追求“诗一般的效果”就是要表现他的作品的音色应该是梦幻般的、飘渺的特点。
关键词:德彪西钢琴作品触键作用钢琴演奏中对于音色的要求,要极好的控制指尖力度,手指要充分贴着琴键横向走动,弹奏时手指尽量不要离开琴键,使之贴着琴键。
随着音乐的需要向左或向右的滑行,就仿佛流水一样。
并且当前一个手指还没完全离开琴键,下一个手指就已经流动般的弹奏出另一个琴键,手指完全避免有敲击琴键的动作。
通过这样的轻抚自然的触键动作所得到连贯、流水般柔美的声音,在作品里经常以长、短琶音的形式出现。
一、钢琴演奏中触键的重要性在西方钢琴作品的艺术百花园中有一朵娇艳的奇葩,它拥有着神秘的音响色彩,创新性的和声结构,新颖的音乐主题以及独特的美学视角。
而德彪西作为法国古典主义音乐流派的奠基人,他的钢琴作品音色处理对于演奏者是极具挑战,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和声方面:在德彪西的音乐语言中,最具个性的就是他的和声语言。
其二是运用独特的音色去控制和组织旋律的构成。
为了追求音乐的模糊性,从而形成大量运用音型织体动机及短句旋律来构成主题的特点。
德彪西音色与节奏方面的结合是其第三点特色,他喜欢使用复拍子和混合拍子如6/8拍、5/4拍、15/8拍等,节奏类型上都运用切分节奏,使重音不在传统中被期待的位置出现。
浅谈德彪西《阿拉伯风格曲》第一首弹法
浅谈德彪西《阿拉伯风格曲》第一首弹法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音乐界颇具影响的作曲家、革新家,同时也是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
他的音乐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阿拉伯风格曲》第一首的结构、和声的创作大部分继承了传统音乐的创作方式,没有很大的超越。
但是在和声的走向、踏板应用等方面又给人以新鲜的感觉。
德彪西在《阿拉伯风格曲》第一首的节奏应用及转调应用都充分体现了印象主义风格与浪漫主义风格的区别。
下面我就如何弹好这首曲子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阿拉伯风格曲》虽然旋律优美,生动活泼,但是演奏者不太容易单用手指弹出美丽的意境,因此弹奏时要特别注意处理好旋律线条与旋律走向的关系。
演奏者除了要有娴熟的弹奏技巧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对乐曲的深刻理解。
演奏者在弹奏时手指要放平些弹奏乐曲,就像少女在温柔地抚摸自己心爱东西一样。
乐曲低音部从头到尾的琶音进行与中高音部优美的旋律相映衬,使乐曲中所描绘的人物、图饰通过演奏者的弹奏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听众的面前。
该乐曲隐伏在旋律中的上下行模进的根音,曲中手指力度与各种节奏型的变化,使该曲的旋律流动感强,听众能在音乐中放松的心情,对心中美好的事物拥有无尽的想象。
《阿拉伯风格曲》是一首很精致的三段体式曲子。
该曲结构匀称,段落分明,运用了中古调式,曲调有鲜明的五声音阶的因素。
从演奏技巧方面说,该曲应轻盈弹奏,不需要很浓厚的音乐色彩。
让人听着觉得心情舒畅,但有时心中又有种不安分的跃动,旋律的跳动时常给人无限的遐想。
曲子在节奏上时有变化,因此演奏者在弹奏时要在节奏上多下功夫,乐曲中三连音一拍和两个八分音符音一拍经常交替,演奏者在练习时这些交替都要做到音符时值精确,旋律的线条又不能太死板。
在弹奏此曲时还要特别注意指法的运用,因为这首乐曲的音乐色彩清淡,灵动中又带有静谧的气氛。
如果弹奏时手指跑动不灵活,那音乐的美感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科学论Soci al S c i ence T he or y关于德彪西钢琴作品触键方法的研究钱智凌(广西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广西南宁530023)摘要德彪西是印象派音乐的创始人,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印象派钢琴作品,其创作风格别具一格,为了更好地表现德彪西钢琴作品独具特色的音乐魅力,本文着重对其钢琴作品的触键方法做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更有利于我们在弹奏德彪西钢琴作品时,演绎出其独有的浓厚的印象派音响色彩。
关键词德彪西钢琴作品触键方法中图分类号:J614.1文献标识码:AR es e ar ch on t he T ouch K ey M et hod of D e bus s y Pi ano W or ksQ I A N Zhi l i ng(M us i c and D a nce A c ade m y,G uangxi Teac her s Educ at i on U ni ve r si t y,N a nni ng,G uangxi530023)A bs t r act D ebu s s yi s t hef ounder o f i m pr ess i oni s t m us i c,i n hi s l i f e,he cr eat edal ot o f i m pr es si oni s t pi anow or ks,i t s uni quew r i t i ng st yl e,i n order t o be t t e r e xpre ss t he uni que m us i c of D ebu s s y pi ano w oi ks char m,t hi s ar t i cl e f oc us es t ou ch hi s pi ano w or ks key appr o ach m a de a de t a i l e d anal ysi s and r es e ar ch,m ore condu ci ve w hen w e pl ay D e buss y pi ano w or k s,ded uce it s unique sound i m pre ss i oni st s t rong col o r s.K ey w or ds D ebu s s y;pi ano w o r ks;t ou ch key m e t hod1德彪西钢琴音乐基本的声音与触键要求德彪西钢琴音乐中对声音色彩变化的要求与其他流派要求不同,它追求一种瞬间、轻柔、连贯、朦胧、梦幻、纯粹的音响效果,特别是力度范围大多保持在弱甚至很弱这一区间,并在此范围内做出无数的层次变化。
为了更好地诠释德彪西钢琴音乐,演奏者应使用手指肉垫最厚的部位浅细、轻柔地抚摸琴键,就像在抚摸羽毛般的感觉,手指也渗透到音乐里去,让人感觉不到琴槌的敲击声,决不能用任何敲击性的触键手法来演奏,同时结合和声旋律色彩、力度表情记号等方面的变化,并凭着内心听觉来引导自己的演奏,将德彪西梦幻般的音乐世界尽可能完美地表现出来。
德彪西与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的声音与触键要求是不一样的。
巴洛克时期音乐所要求的声音特征是清晰且集中,多用非连音,力度又不是太强,主要运用指尖部位、以较为垂直方式敏锐、轻快地触键,避免过分尖锐或宏大的音量。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要求音质饱满而富有弹性,力度变化增多但不及浪漫主义时期,演奏时多用指尖部位,音质清晰透亮,颗粒性强。
而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要求音质浑厚丰满,充满延绵起伏的歌唱乐句,力度对比明显,触键时除用指尖弹奏颗粒性强的音乐部分,也会用到手指肉较厚的指面,既缓慢又有深度地弹奏歌唱性的乐句,同时还用上手臂及全身的力量。
由此可见,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与众不同的演奏风格,更值得我们对他钢琴作品的触键方法做具体的分析与研究。
2德彪西钢琴作品触键方法的具体分析完整准确地演奏德彪西钢琴作品,除了了解他作品独特的风格特征,还必须对手指的触键方法进行更深入、更具体的研究,这样才能把他作品的音乐特质表现出来,那就是以音乐捕捉对事物产生的瞬间印象和稍纵即逝的情感触觉,表现了自然界中瞬息万变的种种现象、色彩绚丽的画面和时隐时现的梦幻意境,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
因此,在弹奏时,手型摆放,手指触键的位置、高度及下键速度、深度等等,都非常重要。
首先,手型摆放要自然,不可太过于拘谨,手指要略为扁平,应多用手指肉厚的部分,并且用勾、抓等接近水平的方式,指面浅细、轻柔地去抚摸琴键,与巴洛克、古典主义时期多用指尖部位、垂直下键是完全不同的,德彪西在这方面做了很大的改革。
由于他的作品多以捕捉瞬间印象和表现一种梦幻意境为主,大量运用连奏、弱奏甚至更弱来弹奏,因此,除了手指触键的位置要正确,还要注意弹奏时手指与琴键的距离不要太远,手指要紧贴琴键,甚至有时能感觉到前后两音的瞬间交叉,切忌高抬指下键,发出过于清晰、颗粒性强的音响。
当然,具体到每首乐曲还要根据不同音色、力度等方面的要求改变手指触键的部位以及手指触键的高度。
然后,下键的速度不可过快,需缓慢地、有控制地触键,使音乐在手指的抚摸下自然轻柔地流淌出来,让听众感觉不到琴槌的存在,避免出现快速敲击、拍打琴键的音响。
紧接着,琴键不能弹得太深,不要过分压到底,虽然手腕、手臂要放松,但又不能过分感到手臂往下坠的重量感,而是需要手腕、手臂有韧性、有控制地支撑着手掌、手指,让手指更轻松、更自然地跟随琴键移动,否则,手指弹得过实,就会影响德彪西钢琴作品朦胧、梦幻意境的表现。
最后,在弹强奏时,要注意区别于贝多芬、李斯特式的那种强力度,触键要有所控制,避免太重太响、尖锐刺耳的声音,要做到柔和、连贯、宏大、有共鸣的强音效果。
这时手臂应保持自然放松,掌指关节要坚定支撑,并贯通全身内在的力量,用手臂通过推键的式把力量温和地贯通到手指,感到力量从身体一直传到琴键,尽可能地使音延长,弹出的是“柔和的社科学论Soci al Sci ence Theor y强音”,这样,才不至于破坏德彪西音乐中独特的艺术魅力。
例如德彪西的钢琴作品《水中倒影》,用音乐描绘出了潺潺流水、微风吹起水面涟漪、水中倒影等等生动的形象,旋律在不断变幻的和声衬托中,细腻地刻划出水中倒影的轮廓,时而清澈、时而朦胧,德彪西善于捕捉光影和色彩的瞬间感觉,整首曲子表现出水与光千变万化、梦幻离奇的效果,意境迷人,极富诗情画意。
又如他的钢琴前奏曲《沉没的教堂》,取材于法国北部布列塔尼半岛上的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德彪西运用钢琴独特的音响效果勾勒出传说中的神秘与诡异,捕捉教堂在清晨缓缓浮出水面、傍晚又沉入海底的这一天当中不同时段的光线下,所产生的瞬间印象,乐曲描绘了晨雾、海水、教堂等等景象,仿佛让人听到了钟声和唱诗班的歌唱声,既给人一种宁静、神秘的感觉,又给人心潮澎湃的震撼感。
以上两个例子,可以让人从听觉和视觉的结合上,感受到德彪西作品的和声魅力,他的音乐五颜六色、奇辉异彩,显示出迷人的光色交映的特殊效果。
像这样极具视觉效果的特色标题音乐,在德彪西的钢琴作品中比比皆是,演奏者只要能按照以上所提到的德彪西钢琴作品触键方法进行训练,就能更好地把握住他的音乐风格特征,更深刻地体会到他梦幻般音乐世界的无穷魅力,把他音乐中的梦幻意境惟妙惟肖地展现出来。
3研究德彪西钢琴作品触键方法的意义意大利作曲家亚佛雷德卡瑟拉(A l f i'edo C asel l a)在聆听了德彪西本人的演奏后所说的:“很难找到恰当的语言来形容他的演奏方式,他的触键极微妙,给人的印象是:钢琴在他手上变成了一件无键盘、无槌的乐器,他似乎是让手指直接弹弦而发音的,他使钢琴从一件击弦乐器中解放了出来。
”可见,德彪西这种触键方法的运用,极大地拓展了钢琴这件乐器的音响领域,开创了独具印象风格的触键方法新局面,将巴洛克、古典、浪漫乐派积累形成的钢琴演奏风格进行了更有创造力、更有想象力的挖掘与发展。
研究并掌握他钢琴作品经典的触键方法对于我们演奏好德彪西印象派钢琴作品,甚至其他风格的钢琴作品都是大有裨益的,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4结束语每位作曲家的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音乐语汇,所以演奏者在演奏不同风格的钢琴作品时也应该具备不同的触键方法。
丛期达到完美表现音乐的目的。
就象在演奏德彪西的印象派钢琴音乐时,运用正确完美的触键方法,能带我们遨游在他梦幻的海洋里,任思绪飞扬,想象万千,这就是它的魅力之所在。
★2012年度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204L X224参考文献【1】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2】李柯.印象主义钢琴作品触键法初探【J].黄钟,2006(1).[3]陈娟.德彪西的钢琴作品[J]音乐探索,2008.3.(上接第150页)2.4会话分析方向研究会话分析方向研究语码转换是一个较为精确和系统的方法,因为它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框架,这种方向把语言行为的动态性加以考虑,注重会话行为的序列研究和话轮间之间的影响。
这种方法把语言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联系在了一起,这个方向可以看作是从语用学方向研究语码转换的一个分支。
A uer认为会话分析方法旨在详细地解释语码转换和语言选择之间的动态关系。
对会话分析方向研究的作出巨大贡献的是A uer和L i W ei。
在他们看来,语码转换的意义与其在会话序列中的位置密切相关。
会话分析有很多优势,它把语言行为的动态性考虑在内,但是,它仍然有弱点。
它只注重微观层面上的语码转换,描述语码转换,但是却没有给予心理、社会、文化等宏观层面上的影响加以考虑。
2.5语用学方向研究语码转换的语用学研究方向,是在V er s chue r en的顺应论上,由中国学者于国栋提出的。
V er schuer en在《语用学的理解》中提出了顺应论,他从一个全新的语用综观的角度重新理解和诠释了语用学。
他提出语言的三个基本特征:变异性、商讨性、顺应性。
而正是这三个特征,才能够让其使用者有许多选择,在这些选择中灵活变通,最终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
因此顺应论可以用来研究语码转换。
所以,于国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语码转换研究的顺应模式。
他认为语码转换是交际者顺应语境因素的具体体现,应该把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都考虑在内。
语码转换者主要是为了顺应语言现实、社会规约以及心理动机,才会使用语码转换这个策略来完成交际。
语用学研究方向的特点是考虑了语言的动态性,而且不仅仅是对语码转换现象作出描述,更解释了为什么要作出语码转换,提供了一个集语言、社会、心理和文化在内的理论研究模式。
3总结现今对语码转换的研究有五种方向,但是这五种研究方向在作者认为语用学方向与前面四种方向不是一个并列的关系,而是包含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