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和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和分析
第一篇: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和分析
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和分析
一、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1、人格的发展离不开习惯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

我国古代就有“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的说法;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于养成儿童良好的习惯,因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则是小学教育中的一项基本要求。

2、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我们深刻的体会: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应是我们重要的努力方向。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尤其是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能,做到“会学”、“善学”,长此以往,形成稳定的学习习惯,这是新课程所积极倡导的.
3、自主学习习惯的研究有很强的现实必要性。

长期以来,教师偏重于“满堂灌”教学,“保姆式”教学,总是搀扶着学生“摘果
子”,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总是重知轻能、重教轻学,使得课堂教学出现高耗低效的局面。

近年来,随着课堂教学的改革,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如何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学生长此以往形成自主的学习习惯,已经成为很多家长和老师共同关注的问题。

可由于认识上的局限,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在对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上往往是零碎的,不成系统,随意性很大。

年级之间缺少必要的衔接
和过渡,自主学习习惯的年级特征不明显,没有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提出更高的要求,没有进行更严格的训练,没有把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学生的人格形成联系起来。

4、从我校的实际出发,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刻不容缓。

我校地处下沙经济开发区,正从“建区”到“造城”的战略调整,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大量的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

许多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进入我校随班就读,据统计这些“农村学生”已占我校学生总人数的 65 %左右。

这些“农村学生”由于受到原来居住环境的影响,他们的道德水平和行为习惯有着与城里学生明显的不同之处:他们懂礼貌,尊敬师长,珍视友谊、乐于助人,生活俭朴,学习刻苦,劳动积极,但也存在着卫生习惯差,缺乏学习信心,尤其是受家庭居住环境影响,普遍学生学习习惯差,尤其是自主学习习惯,这已成为我校老师们眼下最大的困惑,阻碍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如果不及时地采用科学的方法去帮助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改正
不良学习习惯,将不利于学生愉快、高效地学习,提高学生素质
二、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和分析
调查内容包括:课堂听讲情况,预习复习情况,家庭作业环境情况,课外阅读情况,对待各科作业的态度、学习方法选择等18道试题。

调查方式:以学生、家长问卷调查为主,辅以教师、家长、学生座谈会,个别交流等,以了解各种环境下,学生学习习惯的现实情况及真实想法。

从问卷调查的数据来看,调查的结果基本反映了我校学生学习习惯的状况和特点,下面就几个问题比较明显的方面进行分析。

1、作业习惯的整体分值相对较低,从学生问卷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作业态度不端正,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没有良好的书写的习惯,第二做作业时不够专注,马虎,作业的正确率不高。

2、复习习惯的培养也有待加强,学生不善于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类整理、复习巩固。

缺少复习当天所学知识的意识,当天的知识得不到及时的消化,学习的效果受到影响。

3、课外阅读习惯得分不高,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课外
阅读缺乏足够的兴趣,其次是学生的课业负担太重,读书的时间得不到保证。

对于以上调查进一步分析发现,造成这样状态的主要因素有:(1)孩子过分依赖于老师安排学习任务。

(2)用压力替代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3)习惯培养缺乏系统性、连续性。

(4)对于“自主学习”二字的理解走入误区。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学习习惯的好坏其实取决于学生所处的学习氛围和对他们的学习要求。

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学习热情高,兴趣浓,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从而把良好的学习习惯转化为一种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学习成绩的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

而另一部分学生的习惯较差,具体表现在:课堂上不能至始至终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课后不能主动地进行预习、复习、课外阅读等工作;家庭环境差,父母忙于工作,不太督促、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导致有些学生家庭作业拖拉,质量差。

其实,最大的问题莫过于学生自控能力差,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

经过调查分析后,我认为要改变学生不良习惯,应该在实际操作中对各类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首先为学生的学习引路,设疑和指点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严谨自学的良好品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养成一种自觉行为,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以适应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跟上当前科技迅猛的步伐。

第二篇: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开发区三小张玉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

”当然习惯包括很多方面,其中小学生拥有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不但能使受教育者在学习上取得较好的成绩,而且能使其终身受益。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却不尽如人意。

学校推行了“三环五步”的生本课堂,本学期我正式成为课改年级的一员,深度参与了课改,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
法的重要性。

自从参与学校三环五步生本课堂的改革和推进以后,我发现要想大力推进生本课堂,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自主学习是重中之重。

学生只有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找到了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够带着自主学习的收获和疑问走进课堂,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否则只能沦为课堂的旁观者,学生才是生本课堂的灵魂。

在课堂教学实际中,我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环节学习效果差,效率低。

2.自主学习的习惯差,方式方法不对。

3.下发导学案后不重视预习,应付了事,导致课堂合作交流环节低效耗时,影响课堂进度。

4.小组自主学习环节流于形式,合作学习时组长或个别同学一言堂,参与度不高。

如何改进这种现状呢?在我迷茫的时候,学校提出了围绕生本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小课题研究的活动,我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指导改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方法作为我的小课题研究内容,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

在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努力之后,学生的学习习惯大有改善,相当多的同学掌握了较好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一、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
下发问卷调查表,每组五份,随机抽取,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自主学习情况独立完成,要求实事求是,如果有不清楚的题目老师指导。

本次调查,使我充分了解和把握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现状。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到目前为止,我实施《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方法的研究》这个课题研究还是可行的下一阶段,应重点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方法上找办法,下功夫,以便最终确保课题目标顺利达成。

二、召开主题班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
其实每一个学生心里都有一个“自己就是最优生”的梦想,只不过他们有的没有形成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或者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潜能,为此,我召开了以“自主学习”为主题的班
会。

在这节班会课上,我以《学弈》的小故事引入,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认识到了学习习惯的重要性,然后又对学生进行了指导。

通过这节班会课,使学生意识到了自己之前的不足:有许多学生自己的学习效果不好,但是他们自己并不知道原因,本次班会课从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次主题班会的召开之后,学生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效果也好了很多。

三、加强过程管理,注重自主学习的实效性
经过一系列的工作后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愿望,我趁热打铁,马上带领学生开始了实践。

三环五步课堂教学的“重要武器”就是导学案,所以我从导学案的预习开始抓起,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让他们更加投入、认真地进行预习,如果下发了导学案,我就不再布置其他作业。

监督和检查是重要的一步,我利用家长会充分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发挥家长的监督作用;另外,在初始阶段,每天早上我都亲自检查预习情况,并且给他们的预习情况打上等级,如果得到了“A”,就可以为自己的小组加上3分;同时,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中组长、小对子的监督作用,对课前自主学习效果较差的同学给予帮助,课堂教学过程中,合作交流和汇报展示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同学都会受到表扬奖励,不仅能为自己的小组加分,还可以获得相应的励志币。

对于学习缺乏主动性的同学,除了小组监督帮助之外,我还常常有针对性地召开小范围的家长会,使他们的家长了解他们的情况,并及时给予方法上的指导。

就这样,老师、家长、小组长、小对子多管齐下,学生的积极性大大地调动起来,班级内形成了良好的学风,学生的主动性越来越强。

四、邀请家长进课堂,现身说法
其实,学生的自主学习大多数时候是在家里完成的,我们老师无法监控,那么家长的作用就至关重要。

我充分利用家长会和家长沟通,是家长们认清现在的教育形势,认识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老一套的教育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在的学生,那种把孩子往学校一扔就万事大吉的做法已经过时,只有孩子有了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家长的观念得到转变,就能对孩
子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起到很好的督促作用。

在此基础上,我在本学期开展了“家长进课堂活动”,邀请自主学习习惯和方法都比较好的同学的家长进课堂,对同学们进行相关的介绍,树立起榜样的力量。

至课题结题为止,这个活动进行了两次,分别邀请到了胡钰杰和郑钧的家长。

这两次活动,因为邀请到了班里同学的家长而使学生倍感兴奋,都听得非常认真,从学生的眼神里可以看出他们的感受非常深刻。

通过家长的介绍,学生们也更多地了解了胡钰杰、郑钧,了解了他们在家里的学习情况,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也能激励学生不断的改进自己。

我觉得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效果非常显著。

五、召开“学生自主学习经验交流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已经显著提高,不少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方法,于是,我又趁热打铁,召开了以“学生自主学习经验交流”为主题的班会。

首先我对学习习惯良好,成绩突出的同学进行了表扬。

接着,由班级中的优秀学生郑钧、刘妍、石家胜、李鹏、胡钰杰五位同学分别介绍了他们在预习、听课、作业、课外阅读、勤思多问及复习等各方面学习的经验。

五位学生在介绍他们学习方法的切身体会与经验的同时,还介绍了考试的技巧,使大家对学习了解更深入,对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更为重视了。

“交流互动”这个环节吸引了全班学生的参与,大家一起探讨“如何解决学习中的各种困难”。

不少同学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又有很多同学献言献策,气氛十分热烈。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边的榜样力量更大。

今天的自主学习经验交流会开得很成功,发言的五位同学做了充分的准备,他们把各自独特的方法都毫无保留地与大家分享,有预习的方法,阅读理解的方法,课后复习的方法,他们介绍得有条有理,可操作性很强,对同学们有很大的启发。

每一个同学都听得特别认真,会后同学们还写了感受,不管是哪个层次的学生都收获不小,甚至是发言的同学也从别人身上收到了启发。

六、利用公开课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说实话,我们五年级乃至全校,五年级四班同学的优秀是大家公认的。

我们班作为他们班的邻居,整天看到他们班的同学去上公开课,心里那是一个羡慕嫉妒恨。

我利用了学生的这种心理,以他们为榜样,不断地激励学生,甚至把他们班的小组长邀请到我们班里一起上课,大家在课堂上较量,激发了学生的斗志,激起了他们的表现欲。

我还利用自己的青蓝工程示范课、刘校长在我们班讲公开课、陈希香老师在我们班讲课比赛来鼓励学生,使他们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鼓足勇气,树立起信心。

特别是市教科研中心的陈中杰主任到我校来指导生本课堂时,我带领我们班的同学在四楼上了一节研讨课,他们得到了原来的语文老师孙波老师的赞赏,更是使他们信心满满,学习劲头越来越足。

从课堂中我发现了学生的无穷潜力,从刚开始的上课没人说话到现在的争先恐后,这都是课前充分自主学习的功劳。

这些公开课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而这快乐,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得来的,这就是最大的动力。

七、评选“自主学习先进个人”
课题研究实施了近一个学期,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及效果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班内涌现出了一大批积极主动的同学。

为了表彰优秀同学,也为了激励每一个同学继续努力,我在班级里开展了评选“自主学习先进个人”的活动。

先由小组推荐,每组两名,推出16名候选人,再在全班通过,通过投票表决,最后选出了自主学习先进个人11名。

这次评选活动是对上这一个学期实施课题研究实验以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一个总结。

在活动评选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能积极踊跃的参加,推出自己心目中的人选,做到了实事求是,在全班评选这一环节中,大家公平公正,能够坚持自己的原则,导致火箭组的两名候选人全部落选。

这次活动必将激发学生在今后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使自主学习的效果更佳。

通过一个学期的研究培养和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我班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当然,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
些同学的学习态度还不够端正,课下自主学习应付了事;部分家长的意识还没有得到转变,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不管不问,不能积极地支持孩子,不能与老师在管理孩子自主学习上保持一致;部分同学的学习方法还有欠缺;有些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还不能全员参与,个别同学仍然因为自主学习不够不能积极参与……
问题虽然存在,但是问题是我进一步努力的动力,也许在前进的过程中还会碰到新的问题,我的努力目标就是不断地解决这些问题。

我想,不论教育如何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方法都是永远不变的主题,我将和我的同事们一起,在这条路上不断探索,努力前行。

第三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分析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数学教育的传统就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扎实有效,特别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正确、灵活、快速地计算、以及用语言表达出问题的意思和解决方法、同时也能够根据算式的意思,结合生活常识编写出以之适应的应用题都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表现。

而新的课程标准上面明为强调要以学生为主导,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从学生的计算能力、说话能力、编题能力人手多学生所学的知识从运算到用语言表达到能根据认识的算式和已经掌握的知识编写应用题,充分体现学生的数学实际能力的培养。

这些改革的措施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现状如何?这些都是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所关心的问题。

我校结合10——11学第二学期的数学思维能力检测,对一~六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现状做了一个调查,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了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通过这次调查分析,我们希望能弄清楚以下三个问题:
1、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现状
2、小学生数学数学思维能力差别的主要原因
3、教师在平时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调查结果
在10年的10月份,我校结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检测,在试卷中设计了相关的调查内容,然后对调查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其调查结果如下:
一:低段学生能力测查:
(一)一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现状和分析
一年级学生共有有60个学生参加了调查,调查的内容是30道口两项测试情况分析:计算内容主要是两位数的加、减法,学生的计算的正确率还是比较高的,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在口算部分,漏题的失分占到总失分的30%、计算准确性较差失分占总失分40%,(2)在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时,进位和退位出现的错误率较高,失分的占总失分的30%。

在编题上面主要是根据算式对问题的提出上面问题较多,也许是学生适应度还不高。

(二)二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现状和分析
二年级共有60人参加了调查,调查的内容是30道口算和6道编两项测试情况分析:在口算部分中学生错误率最高的题是“15-6×2”,这道题共有34人次失分,占总失分的61.7%,而且错误的原因一样,都是先算15-6,然后再乘2,这就充分暴露出了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缺陷,因为受到生理、心理发展因素的制约,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他们的思维还是以线性(从左到右)思维为主,因此就出现了61.7%的学生先算减法,再算加法的问题,这也表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很好地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克服固有的思维定势。

有24个学生在口算“4×4×0”时,得出的答案是“16”,这部分学生对于“0乘任何数得零”这一性质的认识还不够到位。

在列竖式计算部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漏算,明明是求三个数的和,只计算出了两个数的和;(2)基本口算出错,比如:“4+9=12”、“6×9=72”;在编题能力上面:一部分学生在算式与题意的内容关联上面出错较为多数,也就是教师在平时让学生理解题意上面还得多下功夫。

相应在数字之间的关系上面一部分学生还不能正确认识。

失分较重。

(三)三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现状和分析
三年级共有60人参加了调查,调查的内容是30道口算和6道编
题能力测查,其调查结果如下:
在60份试卷中,口算部分只有一人一题漏写答案,有一些同学没有按时完成口算内容,还有的学生在运算定律的运用不明确而失分,三年级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明显高于其他年级,究其原因是平时的基础练习扎实有效,其口算的能力得到了有效地提高;在编题能力上面学生已经从原有的补充问题或者条件,改变为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算式编出应用题,学生的适应度不强,有学生无法人手,也有学生不能够准确或者正确的表达问题,造成失分较多,可能学生对知识掌握性较差。

(四)四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现状和分析
四年级共有60人参加了调查,调查的内容是30道口算、6道编
有的是基本口算出错,比如“21×15”的结果写成是“325”和“375”,有的是运算顺序出现错误,先算了“680+21”。

在简便计算中,“201×34”这一题的错误率最高,主要问题是没有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将“201×34”算成了“(200-1)×34”或“(201-1)×34+34”。

这也反映出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在编题能力方面,学生在算式与文字上面对应还是有一定的问题,学生不能对每一个算式进行一一对应,不能正确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造成编题的失误而失分。

(五)五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的现状和分析
五年级共有60人参加了调查,调查的内容是:30道口算题和6
道编应用题测查,其调查结果如下:
在两项测查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口算中,学生不能在按时的时间完成口算题的运算。

说明学生在平时训练过程不多,数字运算的思维能力还有待于加强,同时许多学生不能够正确熟练地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造成时间的浪费,失分较重;在编题能力测查中有一部分差生在数量关系与数与数之间的联系不明确,还有的是一部分学生在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完成,造成失分,说明学生在知识的掌握上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