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
语文教学是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合适的教育方法将德育理念
和原则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从而实现德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语文教学
的效果,还能够通过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德性。
以下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
一、通过语文教材来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是德育的有力润滑剂,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德育内容,教师通过教材中学生易感
性的课文内容可以不断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更好理解课文中对生命、对真理、对美的内容,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教师可以在语文作业中渗透德育的教育内容,比如通过阅读的作业,要求学生体会社
会职业、是怎样需要好的德行来坚持他们的职责和使命,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职业的真正含义,加强对德育教育的体会。
语文口语交流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口语交流,让他们在
交流过程中学会尊重、爱护别人,并且不断增强自己的德性修养,从而实现将德育教育与
语文教学的融合。
语文教学中情感的激发是学生理解、接受语文教育的关键之一,教师可以通过情感的
引导来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感受到德育教育的价值,从而积极的接受和阐述课文中的德
育内容,进一步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总之,通过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方法,教师可以更好地传递德育理念,让学生
全面发展。
通过营造德性青春校园的理念,不断强化学生的德性修养,进一步实现语文教
育与德育教育的互动,从而让学生受益终身。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十分重要的。
德育渗透的目的是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提高他们的人格素质。
下面将介绍几种途径和方法来实现德育渗透。
一、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文学作品和教材来渗透德育内容。
可以选取一些充满正能量和道德教育意义的作品,如《小鲤鱼跳龙门》、《神笔马良》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善良、勇敢、助人为乐等积极的品质。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道德教育相关的课文,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情感教育的渗透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图片、音乐等方式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他们的情感素养。
举个例子,教师可以播放一些感人的音乐、演示一些感人的场景,或者让学生分享一些亲身经历,以此来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让他们明白善恶、美丑之间的差异,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关爱他人的意识。
三、情境模拟的渗透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以此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爱心。
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扮演家长、老师、学生等角色,让他们在情境中感受到不同角色的责任和义务,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正确行使自己的角色,做到关心、尊重、帮助他人。
四、启发性教育的渗透启发性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德育教育提供了契机。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并形成自己的见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些与德育相关的问题,如:如何做一个诚实的人?如何与人和睦相处?如何对待成功和失败等等。
通过这样的启发性教育,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五、个性化教育的渗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个性化教育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对德育的渗透也是有益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不同的学习内容和活动,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个性化教育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为人处事的态度。
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建议:一、挖掘课文中的德育资源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如爱国主义、诚信守信、尊重他人、勤劳节俭等。
教师应该充分挖掘这些资源,通过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理解课文,让他们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德育价值。
例如,在教授《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邱少云同志的英勇无畏和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
二、注重情感教育与价值引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情感教育与价值引领。
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课文中的情感色彩,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例如,在教授《诚实的孩子》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诚信意识和道德品质。
三、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教育不应该脱离生活实际。
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关注身边的社会现象和人物事迹,从中挖掘德育资源。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纪念馆等场所,让他们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英雄事迹,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注重德育教育的实践性德育教育需要注重实践性。
教师应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公益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德育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德育的内涵和要求,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五、注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两个重要方面。
教师应该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德育表现,并给予指导和建议。
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形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良好衔接。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充分挖掘课文中的德育资源、注重情感教育与价值引领、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德育教育、注重德育教育的实践性以及注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等方面来渗透德育教育。
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
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将德育从课前到课内再到课外,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方法以供大家学习。
一、抓住课前三分钟演讲我在每节语文课上正课之前,都会让学生进行三分钟演讲的说话训练。
有时让学生讲述成语故事。
成语是民族文化的结晶,蕴涵了丰富的哲理,是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教育的极佳的教材。
学生讲完故事后,我并没有简单的一带而过,走过场了事,而是让其他学生评论该成语讲述的道理或对自己的启发。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思想品德的熏陶。
如“孟母三迁”、“水滴石穿”、“自食其言”等成语教会了学生不要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做事要持之以恒、做人要重诚信等做人的道理。
有时让学生评述社会生活中的事件。
我抓住这个时机,启发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看待这个世界。
二、研究教材,创造学生情感投入的时机小学语文的教材中,有不少进行德育教育的、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有说服力的教学材料。
因此我们将小学语文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想品质教育的因素,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
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1、结合教材内容,陶冶爱国情操江泽民在200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指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助于学生学习怎样做人的,且教学内容本身具有思想教育因素,都是语文学科思想教育的内容,加强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已迫在眉睫。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每篇课文都体现了文以载道,道以文盖的原则。
小学语文课的课文所涉及的德育渗透内容,方方面面无所不有,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科学思想、审美情操……,但每篇都有其侧重点。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小学语文教学是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语文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渗透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
为了有效渗透德育,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选材有导向。
语文教材的选取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和正确价值观。
在阅读材料的选取上,可以注重传统文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劳动精神等方面的内容。
比如可以选取一些关于家庭、友情、劳动、诚信等主题的文章,通过阅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分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集体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也可以设置一些与德育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运用教材的需求导向。
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实用性德育。
比如在写作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写一些励志的作文,让他们通过写作的过程来反思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在口语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表演一些情景剧,让他们通过角色扮演来理解和体验正确的价值观。
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
可以通过朗读课文、诵读古诗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文字的美感和情感表达。
还可以设立一些与德育相关的活动,比如读书分享会、故事讲述会等,让学生通过分享和交流,培养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五、学科交叉融合。
语文教学可以与其他学科融合,从而加深学生对德育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比如在阅读课文时,可以联系历史和社会科学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人物的道德品质和伟大事迹;在写作教学中,可以联系科学、社会等学科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包括选材有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运用教材的需求导向、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科交叉融合等。
如何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内容(共五篇)
如何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内容(共五篇)第一篇:如何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内容如何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内容语文是传情达意的工具,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在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的同时,受到思想政治、道德情操、人文素养等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德智全面发展。
因此挖掘语文教学的博大教化力量,提高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是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重要途径。
下面就个人体会,谈谈在语文学科中如何更好的渗透德育。
一、挖掘教材内容,充分发挥课文的德育功能。
小学语文课文涉及的内容广泛,文章体裁多样化,任何知识的教学,老师都可以在适当的范围内创造出一个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
声情并茂的散文,老师可通过朗读把优美的声音形象呈现于学生面前;平淡如水的说明文,可借助形象风趣的话语解说其中的事理;说理性文章,可用通俗的哲理把学生引入严密的逻辑世界。
教材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凭借。
因此,教师应充分、全面、深入地探讨教材,准确把握教材中蕴含的教育因素,注重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适时、适度地进行思想教育,把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课前深入备课,挖掘品德教育素材。
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深入钻研,挖掘每篇课文的德育因素,确定每一课的教育点,即每篇课文可以运用文中哪些内容(字,词,句,段)对学生进行哪一方面的思想教育,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确保在教学中做好既教书又育人。
例如在备课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特点定出思想教育内容。
《开国大典》《长征》等课文,讴歌革命传统,表现革命前辈的献身精神,可以使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增强他们继承革命传统,为建设祖国作贡献的责任感。
《长城》《桂林山水》《林海》等课文,描写祖国河山壮美,文化灿烂,可以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家国热情,并能使学生受到爱美情趣的陶冶。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德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语文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德育的渗透可以在语文教学中通过以下途径和方法实现。
一、选材导入德育渗透的首要环节是选材导入。
在教材和课题的选择上,要注重德育意义和价值。
可以选择一些描写人物品德或者引发学生思考的课文,如《草地观察日记》、《中国的大船》等,通过课文的导入引发学生对人性、人情的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二、品德评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增设一些品德评价的环节。
可以要求学生用一两句话形容文中的主人公的品格,或者提出一些与主题相关的道德问题供学生讨论。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文本背后隐藏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渗透道德教育。
三、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一种常用的德育渗透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戏剧形式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自己扮演文中的主人公,亲身体验和感受主人公的情感和思维。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主人公的品德和行为,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自我反思能力。
四、思辨讨论在语文课堂上,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开展思辨讨论。
可以选择一些有争议性的话题,例如是否应该帮助弱者、是否应该随地吐痰等,鼓励学生围绕这些话题展开讨论。
通过思辨讨论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和批判意识,进一步促进他们的德育发展。
五、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是德育渗透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带入感情、催发联想等方式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可以选择一些有故事性的课文,或者播放一些有情感渲染力的视频,引导学生产生同情、喜悦、愤怒等情感,并让他们体验个中道德的内涵。
通过情感体验,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商,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情操和人文素养。
六、实践体验实践体验是德育渗透的最直接和有效的途径之一。
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些道德实践的机会,如参观纪念馆、社区服务等。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9篇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9篇第1篇示例: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语文教学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传授语言文字知识的学科,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
那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德育应该如何渗透?有哪些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呢?下面将从多个方面进行讨论。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是多样的,可以通过课文内容、课外阅读和作文等多种形式来实现。
在课文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价值观念的引导,通过选取富有思想性和感染力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接受美好的情感熏陶和崇高的道德教育。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他们接触更广泛的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和人文素养。
作文是学生表达个人思想和情感的重要形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他们在作文中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社会生活的热爱。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是关键的,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情境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启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启发性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让他们在积极思考中接受德育教育。
情境式教学是指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参与感受其中的人文情感和道德观念。
可以通过给学生创设情境,在角色扮演和游戏中体验人生百态,感悟真理和美好。
这种方法能够更加生动地让学生感受到德育教育的力量,增强其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也包括学生自主学习和家校合作。
学生自主学习是指在课堂之外,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思考和自主写作来增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阅读任务和写作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主动阅读和写作来感悟课文中蕴含的文化精髓和道德意义。
家校合作是指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家长的参与和辅导,让德育教育在课堂之外得以延伸。
学年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2篇)
学年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
语文作为学科,不仅可以传授语言知识,还可以通过文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品德和思想等方面的素养。
在学年中,我们通过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的方式,不仅加强了学生的道德教育,还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下面将对学年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的情况进行总结。
一、德育渗透的具体做法1、开展德育主题班会在学年中,我们每周都会组织班会,通过开展德育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比如,在世界读书日这一天,我们就组织了一次读书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阅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书籍的热爱和欣赏的能力。
在班会上,我们会邀请一些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并表达自己的读后感。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增加了对书籍的理解,还培养了自己的品德素养。
2、设置德育课程为了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我们还设置了德育课程。
这门课程主要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比如,在学年中,我们学习了《红楼梦》这部经典文学作品。
通过学习《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学生可以了解到人性的复杂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课堂上,我们会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讨论他们的品德和行为,并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中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3、组织德育活动为了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我们还组织了一系列的德育活动。
比如,在学年中,我们组织了一次“尊师重教”主题活动。
活动中,我们引导学生了解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师长、珍惜学习机会的意识。
在活动中,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并通过写信、制作卡片等形式,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谢意。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增强了对老师的尊重,也增加了对学习的热爱和对学校的归属感。
二、德育渗透的效果评价通过上述的德育渗透做法,我们取得了一系列的效果评价。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的渗透方法8篇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的渗透方法8篇第1篇示例: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而德育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正确价值观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实现:一、选取适合的教材语文教学中的教材选择非常重要,教材中应该融入一些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的文章、诗歌、童话等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可以选取一些传统的经典作品如《格萨尔王传》、《孙子兵法》等来进行阅读,通过分析讨论其中的人格修养、忠诚勇敢等道德品质,引导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思考与反思。
二、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在语文课堂上,可以结合德育主题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例如讲解成语典故,品读优秀的诗歌散文,让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道德情感,引导他们从中汲取道德力量。
可以组织一些德育主题的朗诵比赛、文学创作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德育的力量,培养他们的正直、诚信、勤奋等品质。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写作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实践,了解社会风气,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公益活动,如义卖、环保宣传、关爱贫困儿童等,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善良和奉献的快乐,激发他们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四、设置德育评价指标在语文教学中,也可以建立德育评价指标,通过课堂表现、作业评定、平时考察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德育水平。
可以根据学生的诚信、友爱、守纪守时等方面制定评价标准,及时了解学生的德育状况,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反思和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的渗透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通过选取适合的教材、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设置德育评价指标等方式,可以有效实现德育和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字数2036】第2篇示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是至关重要的。
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的方法
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的方法一、导入情境,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德育教育内容。
可以通过教材内容中的情节、人物、事件等,设计合理的引导问题让学生思考与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德育教育问题。
在讲述《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时,可以引导学生对爱情的正确认识和处理方式进行讨论,促进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品德培养。
二、通过课外阅读来进行德育教育。
鼓励学生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名人传记、教育故事等,并设置相应的读后感或者作文题目,让学生通过阅读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感同身受,学习和模仿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行为。
教学中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小王子》,引导学生思考爱与友谊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与品德修养。
三、通过课堂讨论、分组活动等形式来开展德育教育。
在语文课堂中,可以设置课堂讨论、辩论赛、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通过互动和交流的方式,锻炼自己的言辞表达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交能力。
在学习《论语》时,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辩论,讨论孔子思想中的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修养。
四、通过社会实践与德育教育相结合。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亲身体验与观察,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民族的情怀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在学习《诗经》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文化古迹或者举办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五、通过家校合作来进行德育教育。
家庭是孩子品德养成的重要场所,家校合作是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语文教师可以与家长进行交流,共同关注孩子的品德养成与培养,共同制定课外读书计划,家长也可以在家庭中创设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
可以通过家长与孩子的共同阅读、亲子互动等方式,让孩子在家庭中感受到家长对品德修养的重视,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和正直品质。
六、通过语文评价来促进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课堂是小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
教师通过讲解教材内容把德育思想系统全面的传达给学生,例如树立民族自豪感、在生活中的勤俭节约、助人为乐的道德思想的传播。
因此,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的主要场所应放在课堂教育上。
(1)充分讲究情感调动。
小学教师在讲授课程时可加入知识背景的情感资料,通过有声有色的故事叙述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从而使小学生更加真实的感受到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
例如教师在讲授关于热爱祖国的课程中,可先在班内插上小红旗,同时播放歌颂祖国的相关乐曲,在这种教学氛围下,小学生更能深刻的了解热爱祖国的教育意义。
(2)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向先进人物学习。
这个先进人物可以是文中的大人物,也可以是学生身边的先进表演者。
日常事务中的德育,更便于小学生理解和学习。
比如有同学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捡到1元钱,交给老师。
老师可以号召同学们学习这位同学从不赔钱的精神。
(3)小学教师讲解课文要细致、全面、多方面。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对一些事件的看法还没有形成,所以不能轻易理解和掌握课文。
这就要求教师正确传达课文的中心思想,解释每一个字、每一句的意思,并在此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从而达到基础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完美结合。
2.把语文课外活动作为小学生德育思想教育的第二场所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开展课外活动,不仅有利于小学生巩固课堂知识,而且有利于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道德熏陶。
做好小学生语文课外活动,教师要把握好活动的针对性和层次性。
课外活动针对性表现的例子: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尚未成熟的自我思维,善于模仿他人的特点,在语文课外活动中寻找一些正面人物作为榜样,鼓励小学生学习。
比如课外活动的分层次表现:老师讲完了课堂上关于助人为乐的课文体裁后,在接下来的课外语文活动中,可以组织小学生去敬老院和孤寡老人聊天,讲笑话。
这样,教师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帮助他们理解做人的意义。
3.重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在其学习思想道德教育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5篇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5篇第1篇示例: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德育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呢?可以通过选取具有高尚道德情感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讲解。
可以选取《小兵张嘎》、《孝子精忠》等篇目,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质,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可以通过语文教学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表达。
教师可以针对一些热点话题,让学生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班级中出现的一些矛盾问题、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小事等。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表达自己的道德情感,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念。
语文教学也可以通过阅读名人传记等文学作品,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和道德观念。
可以让学生了解岳飞的民族气节、庄子的忠厚品格等,让学生通过这些名人的事迹来认知道德的重要性,从而得到进一步启发和教育。
语文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渗透德育。
在阅读完孝子精忠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亲身感受孝子精忠的情感,从而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
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语文课文的内容来进行道德观念的引导。
在学习《草房子》的时候,可以通过对阿Q的人生观的讨论来引导学生了解自尊、自立、自强等正面的品质。
通过这种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还可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有很多种,而这些方法无不离不开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
希望广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自身的教学经验,有的放矢地进行德育的渗透,使学生不仅仅在知识上有所收获,更能够在品格上得到提升。
第2篇示例: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语文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习文字、语言知识的过程,更是一种德育教育的载体。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将德育渗透进去呢?以下是一些渗透方法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授语言知识和阅读技能,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以下是一些德育渗透的方式:
1.通过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选取富有正能量和积极价值的课文,引导学生通过
阅读和讨论来培养品德,如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勇敢坚强等。
2.利用诗词歌赋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通过学习古代诗词和现代歌曲,引导学生感受其中
的情感和情绪,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认知。
3.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
通过朗读、演讲、表演等形式,让学生
深入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交流能力。
4.在语文课堂上注重语言礼貌和文明交往。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语
言表达和交往礼仪,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建立良好的交往习惯。
通过以上方式,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感,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语文作为小学生的第一门学科,既是一门文化的载体,也是思想品德的塑造者。
在语文教学中,德育理念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和道德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好德育渗透呢?下面将从几个途径和方法进行谈论。
一、注重内容选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贯穿始终的。
要做好德育渗透,首先要注重内容的选择。
要在课文中多选取一些有益于学生品德发展的故事或者片段,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能够接触到这些正能量的内容。
可以选取一些蕴含着高尚情操的古诗词或者现代作品,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领悟到其中蕴含的道德意义。
也可以选取一些带有鲜明人文关怀的现实题材,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人性的美好。
二、注重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也要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
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既掌握语言文字知识,又能够感受到情感共鸣和思想情操上的熏陶。
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写作去感悟其中的道德内涵。
可以通过故事阅读、诗歌朗诵和作文训练等方式,引导学生去思考人生道路上的选择和挑战,让学生在情感上受到熏陶,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三、注重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也要注重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情感去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在情感上得到滋养。
要通过细腻的情感交流,让学生在感受中领悟到美的存在,感受到友爱的力量,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责任意识。
也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一种温馨和亲切,从而在情感上得到升华。
四、注重行为引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也要注重行为引导。
语文教学是一个全面的人格塑造过程,要通过真实的行为示范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品德修养。
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要注意对学生的行为引导,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建议: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教师可以通过深入挖掘这些元素,将德育内容与语文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接受德育的熏陶。
例如,在讲解文言文时,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古代文人墨客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在讲解现代文时,可以关注文章中的道德主题和人物形象,让学生从中领悟做人的道理。
二、利用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德育渗透。
例如,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他们在实际参与中感受道德的力量;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剖析和评价,让他们从中领悟道德的意义和价值;还可以通过分享德育故事、开展德育主题班会等方式,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德育的魅力。
三、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是学生最重要的榜样之一,他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自己的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和感染学生。
例如,教师应该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应该在教学中注重诚信、公正、责任等道德价值的传递和引导。
四、结合社会实践进行德育渗透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社会实践进行德育渗透。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体验道德的力量和价值;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让他们从中思考道德问题和解决方案;还可以通过开展德育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德育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利用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渗透,注重自身的言传身教,并结合社会实践进行德育渗透。
怎样在语文教学上渗透德育
三、讨论争鸣渗透法。 对课文质疑必然伴随着学生之间及 师生之间的讨论、争鸣,而这样的思想 碰撞正是把阅读引向深处的过程。
四、知识迁移渗透法。 教学过程中巧妙地把文本之意、教 授之意与学生所悟之意有机地串联起来, 用简洁的课堂语言让课堂气氛活泼生动, 让学生融入情景,投入感情地展开思维, 达到“形散”与“神不散”的和谐统 一。
怎样在语文教学上渗透德育
一、析词品句渗透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抓住课文 中关键性词语或句子、段落,即“文 眼”,有层次地剖析、点拨是帮助学生 掌握课文的一种方法,也是对学生进行 德育的有效途径。
二、指导朗读渗透法。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作者思想感情可以通过对文章语言的分 析来领会,但是借助朗读来体会则更加 具体可感,因为朗读是以声音作为载体 把思想感情“物质化”了,对学生来说 更直接更好接受,甚至可以唤起学生已 有的情感体验。学生从朗读时语气的轻 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 忧伤中体味情感,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 共鸣,受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一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何将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道德观念,成为了每个语文老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以下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一、注重道德教育课程的铺垫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作者的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渲染人物品德,呈现美好情感。
通过现实生活和文学欣赏,让学生理解和领悟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中的道德意义。
同时也可以通过一些课堂活动、读书会等形式,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自我素养。
二、引导学生从语文中汲取道理、道行语文可以作为渗透德育的媒介和途径,通过大量阅读、审美和作文等形式,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掌握诸如容忍、宽容、感恩、自信、自尊等基本道德观念。
同时,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感知、体验、理解、表达积极向上的情感、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以丰富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心灵生活。
四、注重教育与实践的结合德育教育需要在实践中得到落实,因此单纯的授课无法有效地传递德育教育的内容。
教师需要通过实践带着学生去做、去体验,对学生进行更深入、更实际的教育。
例如:1.布置小组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具有道德含义的话题,然后进行展示、分享,以及评价和反思。
2.开展文艺演出和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行动和互动,体验并感悟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关系,从而提高他们的情感素质和道德意识。
3.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些与品质修养有关的课程,例如修身、身心健康等方面的课程,以提升学生的身心素质和道德品质。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需要多种形式的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培养正确的道德信仰和道德情操,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感性和理性的层面上,更深刻地领悟和体验语文中所包含的涵义和价值。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途径与方法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途径与方法1. 以经典文本为引导:通过选取经典文本,如《论语》、《诗经》等,引导学生思考人生道德问题。
教师可以选取《孟子》中的篇章,让学生研读并讨论孟子的仁爱思想,引导学生懂得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道德行为。
2. 培养学生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文本情感渲染,让学生深入了解文化与人类情感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操。
在教学《红楼梦》时,可以让学生感受贾宝玉对黛玉的深情厚意,引导学生珍惜友谊和家人的爱。
3. 引导学生审美体验:通过赏析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美的力量,培养与美有关的品格和情操。
在《西游记》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欣赏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培养学生爱惜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4. 开展课堂讨论和辩论:通过开展课堂讨论和辩论,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道德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中。
在教学《鲁滨逊漂流记》时,可以就鲁滨逊面临的道德抉择展开辩论,引导学生思考个人的责任和良心。
5. 进行作文和写作训练:通过写作训练,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培养学生表达和传递友爱、关心、感恩的情感。
可以让学生写一篇感谢父母的作文,让学生深入体验父母的辛勤付出和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6. 给予学生实际行动机会: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或义工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德育行动中去。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福利院、敬老院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意义。
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需要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方法,通过文本引导、情感体验、审美训练、讨论辩论、写作训练和实际行动等途径,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操,使其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获得知识,更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方法
摘要:本文对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053-01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
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因此对广大未成年人的教育目标,不仅仅是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
在当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学校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有必要、更有责任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但是,目前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方面,直接影响到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重”智育”轻”德育”。
当前,由于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一些家长和学校对学生都只注重抓智育,忽视德育;只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生活常识的学习;只重视知识的学习,忽视能力的培养;只重视特长的培养和训练,忽视全面发展;只重视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
同时,沿袭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仍然束缚
着人们的思想:”读书做官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满朝文武贵,都是读书人”等观念一直根深蒂固的影响,这种历史文化的传承一直是未成年人为之奋斗的重要价值取向,引导着未成年人”一心只读圣贤书”,不管东西南北事,缺乏”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成才的意识。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不论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普遍形成了重”智”轻”德”的错误思想,从而削弱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2)社会环境恶化。
随着互联网、影视文化等大众媒体的普及传播,各种文化思潮使身心不成熟的未成年人难以抉择。
各种违法违纪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厅、歌舞娱乐场所以及互联网上的有害信息,成为腐蚀未成年人心灵的一大社会公害。
一些不健康的传媒宣扬享乐主义,渲染暴力凶杀色情等信息,严重误导了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侵蚀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针对以上青少年出现的种种不良行为,我觉得我们整个社会都有必要有义务对他们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
在未成年人德育过程中,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本人认为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是把德育渗透在每一门学科中,让每一位老师都承担起德育的责任,而不要认为德育只是哪个领导或仅仅是班主任的事。
作为语文老师,多年来本人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就一直注重渗透道德教育。
因为中小学语文课本中选入的这些文章,大多为久经考验、文质兼美的名篇,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民族精神。
诸如:热爱国家、勤奋自强、诚信守信、社会责任、尊长爱幼等等,这些都是
我们伟大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有不少古代杰出人士,在他们身上集中了人类的智慧和闪光的品质,为此,我经常在课堂上利用这些杰出人士做榜样,从而培养了学生高贵的品质和崇高的人格精神。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这些品德教育呢?
1.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就要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因为中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的品德和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品德和言行,教师的道德修养和自身的品行素质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本人首先做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为人师表、诲人不倦……“身教重于言教”,在师德上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在课堂上以良好的举止熏染学生,激励学生,做学生做表率,用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逐渐树立自己的道德情操。
2.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蕴涵的高尚的民族精神
2.1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语文课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我首先吃透教材,把分散在教材中的一点一滴的爱国主义内容挖掘、整理出来,然后利用语文课堂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又能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培养学生一种对国家、
对民族、对人民的深沉而执着的爱。
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曹植《白马篇》中”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等等。
这一句句表现了古人”宁死不屈”,”忧国忧民”“为国捐躯”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千古名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这些爱国人士的敬佩之情,增强学生爱国的思想感情。
再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姚鼐的《登泰山记》等篇目,或是描绘名胜古迹,或是书写自然风光,指导学生对祖国广袤、秀丽的山水的加深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2挖掘语文教材中前人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
语文文教材中有不少作品写到前人的立身处世,后人从中可以认识到前人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受到鼓舞。
如陆游对人生的”乐观主义态度,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陶渊明”鄙视官场,弃官归田,对当时黑暗现实不妥协的抗争精神”;司马迁受了宫刑,却仍然能”忍辱负重,最后完成《史记》这部巨作的顽强精神”;勾践”卧薪尝胆,在逆境中不气馁、不沉沦,刻苦自励、战胜困难的勇敢精神”等等。
语文教材中的这些事例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代士人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或自强不息,百折不挠,身处逆境仍奋发图强;或忧国忧民,终生以国家民族为念;或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理想追求;或不计个人名利得失,以天下为己任,匡时济世,造福国家百姓。
这
样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我们后人如何为人处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我都在课堂上及时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深思,去感悟,去领会。
2.3挖掘语文握教材中所蕴含的传统美德。
古诗文教材中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非常丰富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如教学《师说》时,我对学生进行了”尊师重教,谦虚求教”的美德教育。
教学《论语》《孟子》等古代思想家的著作、语录时,我对学生进行了”尊老爱幼、见贤思齐、舍生取义”等品德的教育。
教学《陈情表》时,我对李密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面对高官厚禄不被动摇,为”孝”祖母而弃官的美好品德,对学生进行了”千万经典,孝义为先”的品德教育。
在授课过程中,我处处渲染,及时点拨、激发,让学生被熏陶,被感染,被感动。
让古人的这一些表现了我们中华民族最优秀、最珍贵的品格与精神,成为今天孩子的精神财富。
3.抓住语文教材中的名言、警句,适时点拨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名言、警句和格言,常被人们奉为严格遵守的修身养性、为人行事的信条,起着对学生劝告和警示的作用。
我在教学中,只要一遇到便大力渲染。
如《左传》中的”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论语o为政》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孟子o滕文公)中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o梁惠王下》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等,这些语文教材中的名言警句,我要求学生一一背下,并适时点拨,让学生从中受益,培养学生自律、自爱、自尊、自强,时时处处从小事做起,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
总之,德育教育任重而道远,需要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做人”是教育的始终目的,教育本身就具有德育的功能,把德育贯彻教育始终,把德育有目的的体现在教学每个环节中,以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面向全体,要避免单纯说教,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培养学生具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就是教育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