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分通关题库A4可打印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
分通关题库A4可打印版
单选题(共30题)
1、师将南京当地的白局艺术引入学校并开设相关课程.通过学唱和编创新曲等方式指导学生学习当地音乐文化”,这一课程的性质是()。

A.基础课程
B.专业课程
C.校本课程
D.国家课程
【答案】 C
2、音乐学科学业水平考试的目的是检测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及()。

A.学生在校期间课堂表现情况
B.学生在校期间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情况
C.学生在校期间音乐学业水平达成情况
D.学生在校期间所修学分情况
【答案】 C
3、普通高中演奏模块中培养学生演奏技能的正确方法是( )
A.增加演奏实践机会
B.使用专业的练习曲
C.识谱唱歌
D.加强识谱听音练习
【答案】 A
4、下列属于我国民族音乐家华彦钧的代表作是()。

A.《大浪淘沙》
B.《月夜》
C.《病中吟》
D.《空山鸟语》
【答案】 A
5、()是日本一种古典市民艺术,形成于17世纪。

A.歌舞伎
B.甘美兰
C.板嗦哩
D.伦巴
【答案】 A
6、“老师播放音乐,请学生在欣赏卡上注明乐曲中法国号一共演奏了几次主题A”,这一课堂活动突出的是()。

A.模唱
B.编仓
C.律动
D.听辨
【答案】 D
7、普契尼的《艺术家的生涯》又叫《波西米亚人》,其体裁是()。

A.奏鸣曲
B.舞剧
C.歌剧
D.协奏曲
【答案】 C
8、明代四大声腔中的昆山腔起源于()。

A.江苏
B.江西
C.浙江
D.安徽
【答案】 A
9、()体现出很高的思想境界与教学境界。

作为老师首先要分析学生犯错的原因,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有时甚至还要预想批评的后果。

A.课中反思
B.课后反思
C.合作反思
D.持续反思
【答案】 A
10、张老师对待音乐教学工作非常认真,备一节课需要花费三四天的时间,教案内容丰富,教学过程完整,但她上课时总是无法调动学生的情绪,课堂的效果不甚理想,学生们都在说:“太没意思了,我不需要这个,因为根本用不到的”“我都听不懂的”。

张老师觉得自己的努力付诸东流。

根据《义务教育音
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该教师的授课方式主要违背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哪一基本理念?()
A.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B.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C.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D.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
【答案】 A
11、音乐欣赏教学时,“不要用过多的讲解代替学生的听觉”,“不要用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感觉。

”该陈述体现的教学理论是()
A.重视音乐体现的同一性
B.重视音乐的实践
C.重视音乐的技能训练
D.重视音乐体验的独特性
【答案】 D
12、“同学们,我们刚刚完整聆听了歌曲《七子之歌——澳门》,现在,我们来分别听赏一下,这首歌曲的各段都是什么样的内容。

”以上案例中体现了欣赏课中的哪一环节?()
A.新课导入
B.拓展延伸
C.分段欣赏
D.学唱歌曲
【答案】 C
13、依据八音分类法,成语“滥竿充数”中的“竽”与下列哪件器属于同一类?
A.箫
B.笛
C.笙
D.篪
【答案】 C
14、《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是歌剧()中的唱段。

A.《伤逝》
B.《红珊瑚》
C.《江姐》
D.《小二黑结婚》
【答案】 D
15、教师进行音乐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考虑( )
A.教学目标、教材内容
B.教学目标、学生特色
C.学生特色、教材内容
D.教材内容、教学策略
【答案】 A
16、中国古代音乐教育的主要传承方式是( )
A.学校制
C.师徒制
D.官学制
【答案】 D
17、创立“音乐会序曲”的是()。

A.舒曼
B.勃拉姆斯
C.门德尔松
D.肖邦
【答案】 C
18、贝多芬唯一的一部歌剧作品是()。

A.《费加罗》
B.《费德里奥》
C.《科里奥兰》
D.《莱奥诺拉》
【答案】 B
19、中国地方戏曲种类繁多,其中豫剧、庐剧分别属于的省份是()。

A.江苏、河南
B.河南、安徽
C.湖南、安徽
D.湖北、四川
20、合唱协调不包括以下哪种要素?()
A.音高
B.音色
C.音准
D.音量
【答案】 A
21、具有偏于亢奋、偏热、多动等特性的体质属于
A.阴阳平和质
B.偏阳质
C.偏阴质
D.阳虚质
E.阴虚质
【答案】 B
22、下列不属于奥尔夫声势活动中最基本的动作是()。

A.跺脚
B.拍腿
C.走路
D.拍手
【答案】 C
23、著名古琴演奏家吴景略演奏的《潇湘水云》,曲谱最初见于()。

A.《神奇秘谱》
B.《五知斋琴曲》
C.《弦索备考》
D.《纳书楹曲谱》
【答案】 A
24、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是()
A.合唱
B.男声独唱
C.齐唱、轮唱
D.对唱
【答案】 A
25、在初中二年级的一节欣赏课上,学生围绕歌曲《西风的话》所表达的情感展开了讨论,教师参与其中,并不偏向任何一方,而是请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并仔细聆听、感受。

学生在感受、交流中豁然开朗,深化了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最后在和谐的气氛中结束了本堂课。

下列对该教师的做法评价正确的是()。

A.以学生为主体
B.教师本位
C.实践性
D.强调音乐实践
【答案】 A
26、小提琴协奏曲《思乡曲》出自马思聪的哪部作品?()
A.《内蒙组曲》
B.《西藏音诗》
C.《第一回旋曲》
D.《牧歌》
【答案】 A
27、藿香正气散除用来治疗寒湿泄泻外,还可以用来治疗
A.外邪犯胃引起的呕吐
B.饮食停滞引起的呕吐
C.痰饮内阻引起的呕吐
D.肝气犯胃引起的呕吐
E.脾胃虚弱引起的呕吐
【答案】 A
28、下列属于广东音乐的是()
A.《三潭印月》
B.《欢乐歌》
C.《走马》
D.《行街》
【答案】 A
29、我国汉武帝时期著名的音乐家是()
A.李延年
B.阮籍
C.司马相如
D.蔡邕
【答案】 A
30、下列剧作家中,()不是古希腊的悲剧代表人物。

A.埃斯库罗斯
B.索福克勒斯
C.欧里庇德斯
D.毕达哥拉斯
【答案】 D
大题(共10题)
一、阅读案例,回答问题。

在音乐鉴赏课上,老师在进行第一单元《音乐与人生》的教学时,播放了《草原放牧》琵琶协奏曲。

播放完毕之后,老师提问:“这样音乐给大家什么样的感觉呢”一位男生举手回答:“我听了之后感觉很伤感.仿佛想到了我小学时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但是现在大家都考上了不同的学校,分开了,所以很难过。

”老师听了之后对这个男生说:“你是在开小差还是在听音乐这么欢快的音乐你居然说伤感”于是这个男生就不敢再回答了。

问题: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上面的案例片段进行分析,并阐述你的观点。

【答案】这个案例是一个问题案例。

本堂课是一节音乐鉴赏课,主要是欣赏歌曲《草原放牧》。

在这节课中,教师播放歌曲《草原放牧》并询问学生,采用这样的教学活动本意是让学生自己去聆听感受音乐中的美。

而学生的回答与自己的预想不同,案例中的老师则采用打压、伤害的方式进行,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老师将自己的主观感受强加给学生,并没有真正让学生感到音乐中欢乐的情绪。

音乐是聆听的艺术。

不同的人可以听到其中表达的不同情绪。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音乐课的教学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案例中的老师显然违背了这一点。

面对学生的感受没有加以探讨引导,而是批评打压,没有将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

老师应该采用多样的教学活动,妙
用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进行探讨,以此来得出结论,真正做到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二、音乐鉴赏课中,老师在进行“音乐长河里的珍珠”——巴洛克时期的音乐这一单元的教学。

老师首先请同学欣赏了维瓦尔第《四季》第一曲“春”的第一乐章,并和学生一起探讨了巴洛克时期音乐的特征,接着又让学生去欣赏同一时期的作曲家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第六曲,听着听着学生就睡着了,老师拿起黑板擦在讲台上猛敲了几下,大声说道:“你们这群乐盲,让你们听音乐,你们怎么都睡着了,上课不准睡觉这个常识都不知道吗?”有个调皮的学生小声嘀咕道:“这音乐听着太舒服了,让人容易睡觉。

”要求: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对上面案例中老师的行为进行分析,并简述该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答案】(1)这是一个问题案例。

(2)本节课是鉴赏课,从案例中我们会发现老师非常投入地引导大家去欣赏音乐之美,应该在课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并且这位老师刚开始也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探讨的方式,让学生对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有一定的兴趣。

但是在欣赏过程中,面对学生睡着了的现象,老师用了不恰当的语言对学生进行了批评,这种做法不符合《普通高中音课程标准(实验)》中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应该进行引导,应该尊重每个学生。

在面对学生因为欣赏音乐而睡着的现象时,作为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从睡梦中醒过来,问‘下大家睡着的理由,面对学生说音乐听着太舒服了,教师要进行课中反思,思考学生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及时调整自己的授课方式。

声色俱厉的批评,势必不能缓解课童局面。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针对高中生的思维水平,教师要设计具有思想性和探究性的活动,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和相关文化现象进行积极地探究与思考,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设计的问题不仅要引发学生对作品的情绪情感、音乐形象的思考,还要对音乐的艺术特征、时代特
三、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评析(7分),并说明理由。

(8分)演唱《美丽的夏牧场》
【教学对象】
七年级学生
【主要目标】
通过聆听、分析、演唱等活动,能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其他目标略)
【学时】
1课时
【教学过程片段】
1.导入阶段:(略)
2.展开阶段:新课教学(1)出示旋律谱,教师边唱乐谱,边用粉笔在黑板上画旋律线,学生跟随老师用手划旋律线。

(2)全体学生起立,再次用肢体动作感知歌曲的韵律,同时强调乐句的呼吸。

(3)教师在乐谱中加入换气记号,引导学生跟琴用“lu”哼唱歌曲旋律,并提醒学生找到正确的声音位置,学会用连贯平稳的气息演唱歌曲。

(4)师生接龙式学唱旋律。

(5)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乐句的异同,分辨出第三乐句的特征,解决难点。

【答案】此课例是一节唱歌课,为正面案例。

音乐课堂的展开阶段即课堂教学过程。

案例中呈现的是新课教授环节,这一环节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讲授新知。

(1)教师从旋律入手,边唱边画,同时,学生用手划旋律线,师生配合,学生从视觉、听觉、以及身体语言多方面感受旋律,对整首歌曲的风格建立了初步印象。

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再次站立感受音乐的韵律,并引入呼吸这一歌唱要素。

(2)呼吸训练与换气点的把握是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作为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呼吸记号等基础知识,因此,案例中教师把重心放在感受与表现上,符合这一学段学生的学习特点。

一开始,教师带领学生找到歌曲的换气位置,同时进行标注,较好地帮助学生回忆呼吸记号的书写方法,同时也建立了对歌曲的理性认知。

接着,教师带领学生跟琴哼唱歌曲,训练气息的使用。

气息训练是一项长期任务,唱歌课中,教师要关注到呼吸训练的重要性,循序渐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学生找到正确方法。

(3)歌曲分析对学生来说颇有难度,课例中加试先引导学生接唱旋律,不仅是对以上发声、呼吸训练的成果体现,也让学生在接唱中关注到乐句的变化,强化了听觉体验,有助于第三乐句的难点认知,于是,在理性分析中,学生顺利找出乐句的异同点,明确第三乐句的特征,从而解决难点。

(4)最后整唱歌曲,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情绪与表情处理,完整结束新授环节。

此案例中,教学环节完整,教师展现出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多种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四、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分析、评价。

【课题名称】
《音乐主题的写作》
【教学对象】
高二选修“创作”模块的学生
【教学内容】
创作一段音乐主题
【主要目标】
通过欣赏、分析两段音乐主题,学会音乐主题的写作。

(其他目标略)
【教学过程片段】
1.导入阶段(略)2.展开阶段:新课教学(1)欣赏《马赛曲》和《懂你》两首作品的A段主题,引导学生从下面几个方面聆听:A.歌词内容B.旋律特点C.节奏特点D.节拍特点E.结构特点(2)通过讨论、分析乐谱,掌握进行曲、抒情歌曲两种体裁主题的写作特点。

①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答案】(1)突出音乐学科特点和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突出了音乐学科的特点,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引导学生对歌词内容、旋律特点、节奏特点、节拍特点、结构特点多次聆听,后来通过讨论分析,掌握进行曲、抒情歌曲两种体裁主题的写作特点等,足以说明进行曲与抒情歌曲所表现的不同的美感。

(2)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在布置写作任务的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创作形式,参与实践活动,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在活动中还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并进行音乐创作的初步尝试。

高中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的艺术实践过程,在艺术实践过程中,学生才能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

(3)没有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高中生的自尊心很强.教师在评价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只是在学生互评的基础上提醒学生要注意的地方,这样很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

教师要爱护和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交流互动的师生关系。

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给出积极实用的评价建议,进而充分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能。

五、楚老师在高一年级“音乐鉴赏”模块的教学中发现,一部分学生接受过专业的音乐训练,音乐素质总体较好,而另一部分学生则不甚理想,有的甚至连简谱都不认识,于是老师将音乐课改为小组学习的形式,每个小组由音乐素养高低不同的学生混合组成,同时将“鉴赏”模块的教学内容改为以识谱、演唱为主。

为促进大家互相帮助与合作,楚老师将期末考核定为小组表演的形式,小组总分数直接影响每位组员的个人成绩。

问题: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分析楚老师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之处(7分),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8分)。

【答案】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课的授课过程。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指出:(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分析此题时要从教学过程是否符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进行分析。

六、阅读案例,回答问题王老师在教授音乐《英雄凯旋歌》时先邀请学生欣赏欧洲先后出现的音乐风格流派,接着聆听歌曲感受情绪力度,并一句一句地引导学生进行学唱,但是发现学生在演唱“胜利的歌声到处传扬”这一句时,临时变音记号一直唱不准,于是让学生跟着自己一遍遍反复跟唱.但效果甚微,许多学生也出现了不耐烦的情绪。

于是她说:“最后听我演唱一遍,这次谁再唱不准,给我站到讲台上唱准为止。

”问题: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对上面的案例中教师教学进行分析。

并给出合理性改进建议。

(15分)
【答案】该案例是一个不合理的案例。

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提出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欢音乐的必要前提。

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设置丰富的教学活动。

在导入环节老师采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的展开奠定了基础,但是学生出现了唱不准的情况时.没有进行针对性地解决.而是一遍又一遍机械地重复,耗尽了学生的兴趣,却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而王老师此时也出现了厌烦情绪,没有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帮助,也就没有达到学唱歌曲的目的。

(2)《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到,歌唱是中小学生最喜欢和最易于接受的内容,要求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

因此老师的正确引导就十分必要。

同时课标中也提到音乐课程要遵循“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的基本理念,而单调的、机械的、重复的演唱方式没有体现出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建议该教师丰富课堂教学环节,活跃课堂气氛。

比如分成音乐小组进行演唱,让学生自己成为小老师,不仅能快速地解决难题,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活跃课堂气氛。

(3)在演唱过程中老师也要注意评价方式。

太过单一、枯燥,对于唱不准的学生,甚至带有一定“威胁”意味的评价语不应在课堂中出现.违背了“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理念;因而,要求我们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告诉学生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有哪些需要改正,而不是一遍遍无聊乏味地重复。

同时也可以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听取不同的意见活跃课堂氛围,使课程更好地进行。

七、音乐鉴赏课中,老师在进行“音乐长河里的珍珠——巴洛克时期的音乐”这一单元的教学时,首先请同学欣赏了维瓦尔第《四季》第一曲“春”的第一乐章,并和学生一起探讨了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征,接着又让学生去欣赏同一时期的作曲家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第六曲。

学生听着听着就睡着了,老
师拿起黑板擦在讲台猛敲了几下,大声说道:“你们这群乐盲,让你们听音乐,你们怎么都睡觉!上课不准睡觉这个常识都不知道吗?”有个调皮的学生,小声嘀咕道:“这音乐听着太舒服了,让人容易睡觉。

”问题: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上面的案例中老师的行为进行分析(7分),并简述该如何处理这种情况(8分)。

【答案】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课的授课过程。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指出:“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
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分析此题时要从教学过程是否符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进行分析。

八、案例:某学校在高二“音乐与舞蹈”选修模块开设了韵律操。

每节课前,老师都会从网上下载根据《江南Style》《向前冲》《小苹果》等流行歌曲编配的广场舞录像;上课时,老师一边播放录像,一边要求学生对照录像上的动作学习。

课堂上,气氛非常活跃,老师省心,学生开心。

下课的时候学生们大汗淋漓,意犹未尽。

有一天,老师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跳《青春修炼手册》!”同学们顿时欢呼雀跃起来,齐声叫好!安静下来后,有一位学过芭蕾的女同学举手对老师说:“老师,每天就这么跳好像没什么意思啊,到现在我也没搞懂什么是韵律操……”问题:(1)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上面的案例片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2)如果你是音乐老师,针对案例中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答案】(1)这个案例是一个问题案例。

本堂课出自选修模块中的“音乐与舞蹈”,在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规定“音乐与舞蹈”是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密切关系,拓展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表现能力的一个模块。

这位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也有很多可以值得借鉴的地方,比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开心,并且下课时候同学们还感觉意犹未尽。

但是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不符合课程标准理念中的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的要求。

这位老师在课堂上只是播放录像,让学生跟着去学,但是并没有讲清楚知识,导致学生只是得到了开心的感受而并没有创造意识。

第二,没有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音乐课程的评价应该遵循导向性原则;评价应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和发展自己的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评价应遵循科学性原则,要符合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审美教育的客观规律。

(2)首先,要根据高中音乐新课程理念,设置合理的教学设计,从学生身心特点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做引导,在课堂气氛活跃的前提下,让学生了解知识,增强创造意识。

其次,从音乐本体出发,讲解知识,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定位,知道自己学的是什么。

最后,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合理有效地评价。

九、案例:放学时,林老师经过音乐教室,听到里面传来了琴声与歌声。

但此时并非音乐教室开放的时间,于是他走了进去,发现是几个音乐特长生看到音乐教室门没锁就溜进去了,林老师感到他们是因为对音乐的喜爱才这样做,就决定给他们一把钥匙允许他们放学后在音乐教室练习。

但慢慢来玩的人越来越多。

以至于一些乐器和教学设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接下来该怎么办林老师陷入了沉思……问题: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分析林老师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答案】(1)这是一个问题案例,对案例中林老师的做法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2)首先,林老师经过音乐教室的时候发现特长生在教室里练习唱歌和弹琴,认为学生是因为热爱音乐才进去练习。

这种想法做到了关注学生,为学生着想,是关心学生的真实表现,做到了新课标理念中的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

其次,林老师在这种想法的驱动下把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课下自主学习的机会,也体现了林老师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但是,在林老师把钥匙教给学生后,并没有考虑周全,没有提醒自己的学生要有秩序有纪律地练习,也没有教育学生要爱护学校的公共设施,导致人员出入混乱,练习效果不佳,钢琴等很多教学设备也遭到损坏。

(3)林老师应该及时提醒学生音乐教室真正的用途,并制止学生在教室中随意地破坏公共设施。

教师可以采取制定规则的办法,让学生有纪律的在音乐教室中高效率地学习。

一十、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分析课例,并对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进行点评。

采茶舞曲教学目标:1.通过道茶、品茶、咏茶三个步骤,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通过聆听茶歌,体会民歌中山歌、小调的特点及地域性。

2.通过用方言对歌曲《采茶舞曲》的重新演绎,让学生了解方言对民歌风格形成的作用,提高其演唱兴趣。

3.感受江南民歌艺术的魅力,以唤起学生热爱生活的激情。

教学用具:教室的布置(茶座式)、茶具、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先播放一段电影片段,请学生分析一下所播放的电影片段的片名是什么?片中人物在做什么?(播放电影《刘三姐》中姑娘们茶山采茶对歌片段)通过片段可以看到一片茶山,人们在一边采茶、一边唱着荼歌,其中都离不了一个“茶”字,这也正是今天要聊的话题。

二、道茶中国是茶的故乡,说到中国人与茶的渊源,不得不提到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几千年前“神农尝百草,遇七十二毒,得茶以解之”。

“神农尝百草”,无意品出了茶的妙趣。

从此,中国人与喝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答案】首先.整节课的设计很独特新颖.在品茶中学音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习兴趣。

其次,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无论在茶道环节还是在运用不同方言演唱的地方都能体现这一点。

最后,在教学方法上,教师通过对比不同方言带给歌曲风格的影响.让学生自己去实践、体验,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不足之处在于:(1)缺少教学重难点。

音乐是聆听艺术,音乐课程应“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

应加入教学重难点模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