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读文言文技巧
文言文有哪些必掌握的答题技巧(高考干货)我爱古诗词
![文言文有哪些必掌握的答题技巧(高考干货)我爱古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049918e9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f7.png)
文言文有哪些必掌握的答题技巧(高考干货)文言文有哪些必掌握的答题技巧第一部分:读懂文言文口诀:务求甚解,又不求甚解一、怎么去读(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
(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二、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2.表官职变化的:(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6)表恢复的:复、还(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署(代理);(8)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9)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10)知(典、主)、视事、用事、下车(伊始)、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三、其它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2)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3)谦敬词语:请谨窃忝辱敢幸(4)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5)兼词:诸焉盍旃叵第二部分:如何答题一、文言实词释义题: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
答题技巧: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
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文言文的答题技巧之一是重在理解一、怎么去读(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
高考备考中的文言文阅读技巧
![高考备考中的文言文阅读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305fbdba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ec.png)
高考备考中的文言文阅读技巧高中生备考高考时,文言文阅读一直是一个相对较难的考点。
许多学生在面对古代文言文时,感到头疼和困惑。
然而,只要掌握一些技巧,正确的阅读和理解文言文并不是一件难事。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考备考中的文言文阅读技巧。
1. 理解常用文言文词汇首先,在备考文言文时,理解常用的文言文词汇是非常重要的。
文言文中的词汇有许多是现代汉语中不常用或者已经不再使用的,因此良好的词汇积累是必要的。
可以通过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或者刷题的方法来积累常用的文言文词汇。
2. 理解文言文的句式结构其次,理解文言文的句式结构也是十分重要的。
文言文句子经常使用倒装、省略等结构,因此理解句子的结构能够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
在备考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练习,逐渐熟悉和掌握这些句子结构。
3. 阅读文言文时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阅读文言文时,标点符号的使用非常重要。
文言文中的标点符号用法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但它们能够为我们正确理解句子提供线索。
因此,我们在备考时需要认真学习和理解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特别是逗号、句号、顿号等。
4. 善于运用上下文推测词义在文言文阅读中,很多生僻的词汇并不是我们经常见到的。
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测词义。
通常,文言文的上下文会给出一些线索,帮助我们理解生词的含义。
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上下文的信息,猜测词语的意思。
5. 练习真题加深理解最后,练习真题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通过练习真题,我们可以熟悉高考文言文的出题特点和难度,加强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同时,做好错题总结,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高考备考中的文言文阅读是一个需要掌握技巧的考点。
通过合理的方法和适当的练习,我们可以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希望以上提到的技巧能够对备考过程中的文言文阅读有所帮助,为取得好成绩打下基础。
高考语文文言文技巧(三篇)
![高考语文文言文技巧(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9397c996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8b.png)
高考语文文言文技巧(三篇)高考语文文言文技巧 11.先整体阅读,粗略地弄懂大意。
(同时可先参看题干的最后一道文言内容表述题,可帮助你迅速弄懂原文内容大意)2. 再转入精读文言阶段。
可边读边划虚线以标出人物的姓名、字号,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官职的变迁情况等。
要弄清楚人物事件的来龙去脉:是几件事,几个人;是一人一件事还是一人多件事还是一人多件事。
还要弄清楚谁是主要人物(故事主人公),谁是次要人物,以及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
在进行阅读中对弄不懂的实词义,弄不懂的个别句,要学会“跳过去”(跳读法),不要在这里过多纠缠,以提高阅读做题速度。
千万要记住自己阅读串译时可参看最后内容情节文字表述题,它可以帮助你快速理解甚至翻译原文中难以理解的部分。
3. 转入细心做题阶段。
做题时注意必须把题干句子带入原文中,仔细察看上下文语境,上下勾连,反复揣摩,以寻求正确答案。
(代入验根法)掌握利用技巧推断实词词义的方法做好第一题,要有文言知识迁移能力,要学会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课外知识运用到文言文本中。
(知识迁移法)从时间总量上讲,20分的“文言文阅读题”大体要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去完成。
考生一定要把轻“读”重“解”,变成重“读”轻“解”,用13分钟左右去“读”,7分钟左右去“解”。
习惯于这样的阅读程序,大有裨益。
4.、掌握翻译的技巧。
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
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
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
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翻译时的标准是做到“信”、“达”、“雅”。
翻译的方法,大致可总结为“对”、“换”、“留”、“删”、“补”、“调”“析”七个字。
高考语文文言文技巧 2“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__、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最有效的6种方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最有效的6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fce9deb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77.png)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最有效的6种方法
1. 阅读经典文言文作品:阅读经典的文言文作品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可以选择《红楼梦》、《水浒传》等经典文言文小说,或者《史记》、《论语》等经典文言文著作进行阅读。
2. 刻意练习文言文写作:通过刻意练习文言文写作,可以提高对文言文语法和用词的掌握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常用的文言文句式进行模仿练习,例如“夫……者”、“不可不”等,也可以逐步进行短文段的写作训练。
3. 听讲解文言文的课程:可以通过听讲解文言文的课程,了解文言文的语法规则和解读技巧。
可以选择听各类教育平台上的文言文课程,或者参加一些培训班、讲座等。
4. 定期复习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的语法和词汇较为繁杂,需要通过定期复习来巩固学习成果。
可以制定一个复习计划,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文言文知识点的复习。
5. 多做文言文试题:通过多做文言文试题,不仅可以熟悉考试的题型和要求,还能够巩固文言文的语法和词汇知识。
可以选择一些历年高考文言文真题进行练习,或者在一些教育平台上寻找相关试题。
6. 参加文言文讨论会:可以与同学一起组织文言文讨论会,通过互相讨论、分析文言文材料,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重要的文言文篇章,让每个人都进行解读和分析,然后进行集体讨论。
高考备考如何备考文言文阅读
![高考备考如何备考文言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a9e29997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f9.png)
高考备考如何备考文言文阅读高考备考阶段是每个学生都不可回避的重要阶段,而文言文阅读则是高考语文科目的一个重要考点。
对于文言文阅读的备考,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下面将从备考准备、阅读技巧和常见题型解析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一、备考准备备考文言文阅读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词汇量。
因此,要在备考前进行充分的学习和积累。
具体而言,应该重点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词汇和常用修辞手法。
这可以通过多读经典文言文文章、刷习题和做试题来达到。
其次,要了解考试要求和题型。
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题型主要有词语理解、句子填空和阅读判断。
了解题型特点,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提高备考效率。
二、阅读技巧1.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特点: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技巧。
如了解字义的多义性,注意句子结构的变化等。
2. 理解上下文关系:在阅读过程中,要注重上下文的联系,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文章的脉络。
可以通过找出关键词、短语和句子来帮助理解。
3. 注意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
学生需要对这些修辞手法有所了解,并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
4. 训练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高考文言文阅读时间紧张,所以需要提高阅读速度。
可以通过多做模拟题和试题,同时加强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的训练。
三、常见题型解析1. 词语理解题: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文言文重要词汇的理解和使用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积累词汇和多读经典文言文来提高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2. 句子填空题: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句子结构和语法的理解。
在做题过程中,要注意句子的前后文关系,选取最合适的词语进行填空。
3. 阅读判断题: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文言文文章的理解和推理能力。
在解答时,要仔细阅读文章,抓住关键信息,进行准确的判断。
总结起来,备考文言文阅读需要学生进行充分的学习和积累,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通过加强阅读训练和做大量的试题,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e7322bbc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3c.png)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语文是高中学习的一个重要科目,无论你是文科还是理科,都需要认真备考语文。
而文言文是语文考试中的一个重点,掌握文言文对于语文考试中的高分非常重要。
以下是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
一、文言文语法在答题过程中,考生需要掌握文言文语法知识。
文言文语法比较固定,需要多加练习,掌握语法结构。
例如,文言文中的主谓宾结构要注意。
此外,还需要注意否定词的使用和语序等。
做到熟练掌握,不失分就容易得高分。
二、文言文阅读技巧高考语文考试中的文言文阅读比较复杂,需要考生掌握一定的技巧。
在阅读文言文时,需要认真分析文章的结构,掌握文章的逻辑顺序。
需要注意三段论、演绎推理、归纳演绎等逻辑分析的方法。
同时,在阅读文言文时需要理解生僻词汇和典故,这需要考生平常多读书,积累词汇和知识。
三、古文翻译技巧翻译是文言文考试中的一个重点,考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翻译。
在翻译中,需要考生掌握古汉语的基本语法,尤其是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例如虚词和反复句。
此外,还需要认真分析句子的结构和意思,将其准确地翻译出来。
四、古文鉴赏技巧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古文鉴赏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考生需要认真分析文章的结构、语言、思想、文化内涵等方面。
需要考虑语言之间的关联性,分析结构与内容之间的关系等。
此外,需要考生了解阅读的背景和作者的背景,把握文章的意义和情感。
五、常见文言文题型高考语文考试中的文言文题型比较多,其中包括句子填空、翻译、阅读理解和作文等。
在做文言文题时,需要注意不同的题型,根据不同的题目要求设置不同的策略。
总之,文言文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重点之一,考生需要认真备考。
需要掌握文言文的语法知识,阅读技巧和鉴赏技巧。
同时,需要多做题,不断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只有通过多年的学习和练习,才能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考语文文言文的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的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1d2fe42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f6.png)
高考语文文言文的答题技巧高考语文文言文的答题技巧语文考试一向是高考中最为重要的科目之一,而其中的一项难点就是文言文题目。
针对这一难点,本文将从文言文的学习和应试技巧两个方面来进行分享,希望能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
一、学习篇1.背诵在学习文言文阶段,背诵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一方面,文言文词汇量较大,而这些又多半不与现代汉语重叠,背诵可以帮助同学们掌握文言文的词汇,避免阅读时出现看不懂的情况。
另一方面,背诵一些经典的句子和诗词,可以提升自己的文笔,让自己更加深入地理解文言文的精神内涵。
2.理解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现代汉语十分不同,需要同学们进行深度理解。
这种理解不仅要求同学熟悉文言文的句型和辞藻,更需要理解古人文字中的情感和思想。
因此,应该在学习文言文时注重通译不通句,从整体入手理解文章中的意思。
3.模仿学习文言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课外模仿大量文言文的阅读。
可以看一些四书五经、史书小说等,或者在网上搜索一些文言文的作品进行阅读。
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同学们可以逐渐熟练地理解和仿写文言文,从而在高考中获得更高的分数。
二、应试篇1. 全面理解在阅读文言文时,同学们应该全面理解文章的意义,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
如果不理解可以阅读一两遍,分析句子的结构来理解文章的意思。
同时,要避免敏感词意的拆开任务,这样不仅不利于理解文章,还会浪费时间。
2.细心揣摩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还需要细心揣摩文章细节,分析文章中的细节和修辞,这有助于我们掌握文章的表达和作者意图。
比如,精读每一句话,分析修辞、比喻等的作用和意义。
了解作者的构思和文学风格,同时寻找检查文中的未完成之处。
3.长短结合文言文的题目形式多种多样,有有关文言文段落、作者的一问一答、一问一答再一问一答等。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互补长短题目技巧。
对于长题目,必须先阅读原文,抓住整体的思路,建立自己的思路框架;对于短题目,要注意细节,审题要慎重,不要错过任意一个关键的词儿。
4.审题详细在解答文言文题目时,必须细致审题,仔细理解题目中的关键词汇和语句,充分掌握题目的意图。
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a353a00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92.png)
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的语言文字,基本上已经成为了我们语文学习的重点。
而文言文阅读也是高考语文考试的重要部分之一。
这里笔者给出一些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I. 阅读前的准备1. 了解语文考试要求:掌握课本和高考要求的课外阅读知识点。
2. 预设答题方法:交叉法、标注法、查对法等。
3. 打好基础功夫: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如词语解释、句子结构等。
II. 题目分析的技巧1. 先看题目,抓准重点:考虑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抓住关键词,理解题目问的是什么。
2. 读懂文句,掌握文义:读懂段落结构、上下文语境,领会文句所表达的本义、象征意义和诗意意蕴。
3. 或许有多问:仔细读分析多个问题,注意各小题之间的联系,给出准确的答案。
4. 相互辅助,相得益彰:配合阅读、译释、结构、语言等多方面知识点进行分析。
III. 阅读方法的技巧1. 第一遍大致浏览:先了解整篇文章的大意和主要内容。
2. 第二遍重点分析:对文章的重要内容、语言表达进行分析。
3. 第三遍验答核查:通过问题验证,确定答案等。
IV. 经典例题解析1. 根据文意,提炼出关键词。
例如:“余固知无倍道”中的“倍道”指的是什么。
2. 理解难句,分析文意。
例如:“即使明天再苦再难,仍要坚持不懈地奋斗。
”,考生应当能够把握“即使”、“再苦再难”、“仍要坚持不懈地奋斗”的关系,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
3. 掌握前后联系,了解语境。
比如考生在答案中应当解释当前时势“国破山河在”,以及缘由“金戈铁马入京城”。
总之,在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的过程中,考生需要理清思路、深入阅读,注重题目分析和方法运用,遵循“慢藏功夫”的原则。
希望以上提供的技巧和例题能够帮助考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取得好的成绩。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学习方法(精选8篇)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学习方法(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26b740ac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7e.png)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学习方法(精选8篇)篇1:高考语文文言文学习方法在复习和整理文言词语时,没必要将常用实词的每个义项都列出,弄得眼花缭乱。
比如看“见”的“见”:只须强调“见”有表“被动”的意思以及“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相当于‘我’,词性副词”即可,记准两个例子“信而见疑’’和“君既若见录”,剩下的“看见”“拜见”“召见”“会见”“见解”等跟现代汉语中的“见”都有关系,容易理解。
再比如危险的“危”,学生一看到“危”便想到“险”,其实在古汉语中“危”经常做:“正直”、“高”解,例如成语“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诗歌“危楼高千尺”等。
文言文如果考查“危”的“危险’,“危难’,“危害’’义项,大概学生都能掌握,只有“正直”“高”难以掌握,那么就要在复习时重点注意这些和现代汉语不同的义项,掌握了这些不同,其他的义项基本就可以应付裕如了。
另外,还要归纳掌握一点基本的文言语法。
学习古汉语语法,应重点了解古今语法的差异方面。
因为古今汉语的一些基本语法规律(如主语在谓语之前,动词,形容词可作谓语等)古今相同,这些就不必死记硬背。
而对古今差异方面(如词类活用,特殊语序,特殊句式,特殊的被动表示法,以及一些常见的虚词的用法等)应很好地掌握。
有些特殊的固定句式,不妨记住。
所谓“固定句式”,就是某些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来使用,理解时不能分开、而需要按照某种固定模式来解释的词语。
只有注意这些特殊规则,才能正确理解原文。
比如“是以”“孰与”(和……相比,哪个更……)“无乃……乎”(恐怕……吧。
)“得无……乎”(莫非……吧,恐怕……吧。
)等。
篇2:高考语文文言文学习方法在文言文综合阅读中,常常会碰到个别字、词、句一时无法理解,就需要根据上文、词义的惯性来顺推,或根据下文的语脉、文义来逆推。
俗话说,宇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篇),只有将字、词、句置于段乃至篇的整体语境框架内,才能较为准确地把握。
文言文中“言”的试题,由于侧重考理解能力,非常注重语境因素。
2023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2023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a5b748d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0d.png)
2023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2023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引言高考中的文言文阅读是考查学生对古代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准备阶段,了解并掌握一些阅读答题技巧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文言文阅读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些高效的答题技巧,希望能给考生带来帮助。
技巧一:阅读理解1.通读全文:在阅读文言文时,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脉络和主旨,为后续解答题目打下基础。
2.注重关键词: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关键词的理解和把握,特别是涉及到主题、观点或态度的词语,并结合上下文进行推断。
3.理解句子结构: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常常复杂,需要仔细辨析其主谓宾、主题、修辞手法等要素,加深对句子含义的理解。
技巧二:解答题目1.精确把握问题:在阅读题目时,注意审题,确保对题目的理解准确无误。
细致分析题目中的关键词,根据题目要求有针对性地查找答案。
2.细读细思:对于每个具体题目,细读题目、选项和文章相关部分,运用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和推理。
3.利用选项干扰:有时候,某些选项可能会有一定的干扰性,需要仔细辨析排除掉一些看似对的但实际不符合题意的选项,从而快速准确地找到正确答案。
技巧三:积累知识1.学习经典文言词汇:文言文的词汇是解题的重要关键,记忆并理解常见古汉语词汇的意义和用法,对阅读理解大有裨益。
2.多读多练:通过大量阅读和练习,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3.阅读学习材料:多读一些与文言文相关的学习材料,如文言文辞典、研究论文等,深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研究方法,对阅读文言文有所帮助。
技巧四:时间管理1.合理规划时间:在考试中,时间是有限的,考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的阅读题目。
因此,建议考生事先规划好每个题目的答题时间,保持统筹性。
2.分配优先级:在做题过程中,考生可以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和自己的掌握情况,合理分配答题的优先级,先做易题,再做难题,提高答题效率。
总结通过以上介绍的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考生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和应对文言文阅读题。
29高考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
![29高考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6f3b0d6aa00b52acfc7ca48.png)
语境法
推断文言实词词义基本原则是要把词放到句中 去理解。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瞻前顾后, 推断其意义。
项王至阴陵, 迷失道, 问一田父.田 父绐曰:“左.” 左, 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语法分析法
2、语法法——主——前——名词、代词
谓——中——形容词、动词 宾——后——名词、代词 定——宾语前——名词、代词 状——谓语前——副词
4、结构成分推断法 1、对称。文言句子讲究整齐、对称、如”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以=而
2、成分来推断。如“纵其所如,或立于陂 田”和“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 第一句“其” 作主语, 代词“它讲,后句“其”不作成分,表反问,
5、成语联想法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 定词组货短剧,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古诗文, 如“孜孜焉唯进修是急”一句中“是”的意 义和用法,成语“惟命是从”、“唯利是图” 来推断,可知“是”应该是助词,宾语前置 的标志。 6、标志确认法
四、以理解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 1、实词(必考) 2、虚词(全国卷不考) 3、断句(必考) 4、概括(必考)
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方法 切勿凭借语感认定,要全部比对。
1、语境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瞻前顾 后
2、语法法——主——前——名词、代词
谓——中——形容词、动词 宾——后——名词、代词 定——宾语前——名词、代词 状——谓语前——副词
2、上下文推断法——上下文语境 3、代入筛选法——两句互代 4、结构推断法——成分并列推断 5、成语联想法——成语中的字 6、标志确认法——特殊结构认读
1、句意分析法
句子大意推断文言虚词 例“时频岁蝗旱,问 何以济”,根据句意“那时连年(发生)蝗 灾和和旱灾,皇帝问拿什么救济”,可确定 “以” 意义。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3035bef3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ee.png)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高考是每位学生人生中的重要时刻,也是他们前进道路中最艰险的一段路程。
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科目,即使在现代化的社会中,它依然承载着人们对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对语言表达的理解。
文言文作为一部分语文学科中的内容,是高考语文考试的必考题型之一,对于很多考生来说是十分困难的。
因此,将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的知识整理出来,考生在备考时可以进行参考。
一、读懂原文,了解文章大意高考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大不相同,文言文的阅读需要考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阅读原文,并深刻理解原文的内容,从而把握作者写作的主要意图。
因此,考生首先需要建立对文言文的语言基础,再通过对原文的阅读来锻炼自己的理解能力。
二、注重翻译,强化语法基础文言文的语种结构和现代汉语不同,经常使用深奥的古代汉语词汇和语法结构。
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考生需要深入了解文言文的语法结构,以此建立自己的语言基础。
同时,考生需要把握文言文的意思,并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理解文言文的文化背景文言文主要是在十七世纪和十九世纪之间流传的,许多作品(比如《旧约》和《道德经》)取材自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经典。
因此,阅读文言文的时候,考生需要了解文化的背景,这对于理解文章的含义非常重要。
如果考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化背景,剖析作者写作的历史地位和以前的文化传统,就能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文言文题目。
四、把握作者的意图,重点掌握文章中的核心内容文言文是一种优秀而优美的语言,其独特的语言结构和各种丰富的表达方式体现了作者的高超技艺。
阅读文言文需要高度重视并把握作者的意图,尤其是作者所在时代和特定文化中的地位与角色等因素。
同时,要注意重点掌握文章中的核心内容,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解答文言文题目。
五、提高文言文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在真实的考生中,由于阅读时间的紧迫和阅读材料的深刻,升高文言文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十分必要。
在阅读文言文时,考生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慢慢提高自己对这种语言的敏感度和接受度。
高考文言文阅读题方法和技巧
![高考文言文阅读题方法和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a5ba952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d0.png)
高考文言文阅读题方法和技巧1500字高考文言文阅读题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考生来说,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相关的方法和技巧,供考生参考。
首先,理解文章的结构和脉络。
在阅读文言文时,可以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主旨和基本框架。
文言文一般分为引子、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而且常常采用递进、对比、承上启下等手法进行组织。
通过理解文章的结构和脉络,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意义,有助于解答问题。
其次,注意重点句子和关键词。
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抓住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和关键词,这些是理解文章和回答问题的关键。
重点句子通常是作者的观点、论证或相关事实,关键词通常是事物的名称、特征或关系等。
通过找出这些关键信息,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准确回答问题。
第三,关注上下文的提示和线索。
文言文中常常给出一些上下文的提示和线索,通过这些提示和线索,可以推测上下文的意义和推断作者的意图。
比如,通过修辞手法、语气、词义等可以判断出作者的观点和态度;通过对上下文的分析可以推断出作者的论述顺序和论证逻辑等。
因此,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细读上下文,发现其中的提示和线索,有助于解答问题。
第四,注意文言虚词和语法结构。
文言文的语言风格特点是短小精悍,语法结构严谨,使用较多的文言虚词。
因此,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文言虚词和语法结构的理解和运用。
文言虚词通常具有多种含义,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理解;语法结构严谨,要注意词序、成分关系、主谓一致等方面的准确运用。
掌握文言虚词和语法结构的特点,有助于理解文章和解答问题。
最后,多做题和总结复习。
高考文言文阅读题是需要多做题来提高解题能力的。
考生可以通过做真题或模拟题,多进行练习和巩固,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另外,做题后要总结复习,归纳总结解题技巧和方法,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综上所述,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的方法和技巧包括理解文章的结构和脉络、注意重点句子和关键词、关注上下文的提示和线索、注意文言虚词和语法结构,并通过多做题和总结复习来提高解题能力。
高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考场快速读懂文言文
![高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考场快速读懂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e032d224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a5.png)
高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考场快速读懂文言文在高考文言文的考场上,很多同学无法快速读懂文言文,从而导致答题困难。
本文将介绍一些答题技巧,帮助同学们在考场上快速读懂文言文,取得更好的的成绩。
一、梳理文章结构,理清文意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首先要进行的是梳理文章结构,理清文意。
首先要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和主旨,然后分析各段的主题、结构和思路,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核心思想。
在梳理文章结构的过程中,可以画出思维导图或者写下提纲,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文章的脉络和重点。
二、识别关键词,寻找线索在快速阅读文言文时,我们要有目的地寻找文中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比如,关于某个人物的描述,相关的角色名词、称谓、形容词等都是关键词;关于某个事件的叙述,时间、地点、原因、结果等也是关键词。
将这些关键词抽离出来,有助于我们把握文章的关键信息,更快速地解答相关问题。
三、看词法推意,理解单句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生僻的词汇,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推演词义的方法来理解文章的意思。
比如,有些字在句子中作形容词或者副词,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它的含义;有些句中的词语可能缺少必要的修饰语,这就需要我们通过上下文的语境来推测它的具体含义。
更重要的是,从字义角度理解每个单句,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解读文章。
四、善用标点符号,读懂语调在阅读文言文时,标点符号可以帮助我们捕捉文本的语调和语气。
比如,问号表示疑问,感叹号表示强烈的情感表达,逗号和分号等可以分割句子,在读懂这些标点符号的前提下更好地阅读文章,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五、参考注释,理解生僻词汇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生僻词汇或者用法,这时候我们可以参考注释或者字典来理解。
在考试时,我们要注意不要浪费太多的时间在生僻词汇上,可以快速查看注释或者跳过,到后面再做补充性了解。
同时,如果遇到重要的文言文词语,可以提前在复习时多注意,背诵和理解它的含义。
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高分技巧
![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高分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2dc873e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a7.png)
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高分技巧高考文言文高分技巧一:文言文翻译方法“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
“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古文翻译口诀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吾""余"为我,"尔""汝"为你。
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句子流畅,再行搁笔高考文言文高分技巧二:文言文归纳要点概括中心1、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阅读是基础。
阅读时要始终带着如下几方面的问题思考:(1)*写了一些什么人的一些什么事;(2)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如何;(3)*说了一些什么道理;(4)是以什么作为说理依据的。
具体说,对记叙性文字,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一般的传记文,要弄清作者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
阅读文言文的技巧
![阅读文言文的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afa618b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42.png)
阅读文言文的技巧阅读文言文的技巧篇1一、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
众所周知,由于考试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具有不准借助任何工具书,只能独立解题的特殊性,因此不少学生心理上比较紧张,拿到文言文材料,常常是读完一遍就去选择答案。
其实这种作法是很不正确的,作为文言应试的阅读应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初读全文。
指的是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
最近几年高考都有一篇考人物传记的,看这样的文章要知道记载几个人,有的人物关系简明,有的人物关系复杂。
一般有主人公,主人公有正反好坏之分,在人物身上,表现一种特殊的品格和性格。
这要求考生解读人物关系,体味出人物的特有的品格和性格。
作者写人物传记,或出于某种政治需要,或出于个人目的,通过人物传记,表现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要求考生能分析传记的基本内容,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内容上:材料所涉及的人与事或相夫教子、事亲至孝,弘扬民族传统美德;或古代贤臣良吏,勤政爱民、廉洁奉公、刚直抗上、执法如山等既符合于传统道德规范,又不失现实教育意义。
第一遍能懂六七成即可。
往届有些考生在读文言语段时,对自己要求太高,第一遍没读懂就心急火燎,在个别语句上纠缠,非要字字句句弄个水落石出不可,结果反而难以明其大意。
应该说,学生当中这种情况存在还是非常普遍的,其实你应该明白,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它所选的文言语段一定不会容易到一看即懂的地步,第一遍看不大懂是很正常的。
所以大可不必因此而紧张。
第二步:细读题目。
在这一步骤当中,须一一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句、段在材料中的对应位置,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易题可以在这一步基本完成。
(充分利用所给选项,运用比较法、排除法根据是非准偏,选出正确项)同时这一步中特别要强调的是利用好几道题目,如实词解释,句子翻译,分析概括题等,因为在它们身上,你可以获得大量文段理解的信息。
尤其是选择题(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或者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此题信息量非常大,虽然其中肯定有一项或几项不符题意,但错误的也往往只是些小问题。
高考文言文阅读知识清单及答题技巧汇总
![高考文言文阅读知识清单及答题技巧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2990e7b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aa.png)
高考文言文阅读知识清单及答题技巧汇总第一部分 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断句方法1.掌握大意,高屋建瓴2.抓住标志,沿波讨源(1)虚词标志法:句首虚词:夫、惟、盖、凡、窃、请、敬、即、苟、若、纵、纵使、于是、且夫、向使、虽…句中虚词:于、以、而、者……句尾虚词:也、乎、哉、矣、耶、耳、焉、与(欤)……这些分类只是相对的,如“也”有时作句中语气助词,“者”也可作分句末的停顿语气词,等等。
(2)实词标志载:①对话中的标志动词:曰、道、云。
…②一般动词作标志主谓宾是一个句子的主要成分。
文言文中,主语、宾语省略现象较多,谓语省略的极少。
在断句中可以抓住动词谓语,在它之前找主语,在它之后找宾语。
③人名、物名作标志。
名词和代词常作主语(句首)和宾语(句尾)来断句。
还要懂得古代文化常识,诸如年龄、称谓、纪年纪日、职官等方面的知识。
(3)修辞标志法:①以“顶真”确定句读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
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
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
②以“排偶”确定句读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③以“反复”确定句读。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
(4)句式结构标志法: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的句式,如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等,都可以作为我们断句的切入点。
利用固定结构的成对搭配性(见后面常见固定结构)及位置的相对固定性,如有些关联词常常能承前启后,它们前面一般可断句,如“是故、于是、是以、向使”等。
文言文翻译方法突破点一|文言文翻译“4步骤”翻译文言句子时,要遵循一定的流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只有步步落到实处,才能翻译精准、稳拿高分。
翻译时可采用以下4步:1.审读画线语句,定采分点。
通读所给文言语句根据三大采分点的要求圈定出重点实词、关键虚词和文言句式。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方法技巧+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方法技巧+诗歌鉴赏专项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b43347163c1ec5da50e2707c.png)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方法技巧文言文阅读技巧一、高考选文我们对文言文题普遍有一定的畏难情绪。
其实,只要稍稍作一点准备,就会发现,历年的高考都有一定的规律。
高考选文标准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符合这一要求的文言文,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二十四史”中的传记部分和《资治通鉴》中的名段;以《孟子》《韩非子》为代表的先秦浅易文言文;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笔记文;以《梦溪笔谈》为代表的古代科技短文;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文言小说。
从以往的选文看,高考虽说回避社会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但倡导并弘扬真善美是永恒的时代主题,结合当前反腐倡廉和社会舆论看,对忠臣廉吏的价值判断依然会影响高考文言文的选文。
二、第一卷中的选择题题型:1、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3、能指出常见指示代词在文中的指代内容或指认文中省略部分;4、筛选文中信息;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评价中心思想或表达技巧及作者的观点。
这四题的安排顺序:从点到面,从小到大,从个别的字词语句文段到全文内容的理解,每一题都要结合语境从文中找答案。
三、如何读懂第一卷中的文言选文1、看文段的出处,做到知人论世。
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写作背景,文中人物所处的时代,调动自己积累的历史知识,粗略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
一个人的成长不可能完全取决于内因,他的个性、思想的形成必定会受到所处的特定时代及其成长环境等外因的影响,了解这些重要事实可以使我们对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做出符合实际的分析,以便更立体地了解人物,对其思想、品格及功过做出客观公允的评价。
2、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
(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3、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或者文中出现了哪些人,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文中共写了几件事,表现了主要人物的什么性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坐
1、 因…犯罪,触犯法律 又坐贼杀不辜、鞠狱故不以实、擅斥除 骑士乏军兴数罪。 ——《汉书· 赵尹韩张两王传》 2、居留,停留 父子坐旅中,惝恍累日,因留过岁。——清 ·归庄《黄孝子传》 3、因为;由于 停车坐爱枫林晚。——杜牧《山行》
会意: 如“武”,从戈从止。止是趾本 字,戈下有脚,——表示人拿着武器 走,有征伐或显示武力的意思。
如“从”字是一个人跟着另一个 人向前走,——表示跟从。“比”, 表示两人接近并立。
形声字
属于“合体造字法”。形声字由 两部分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 声旁(又称“音符”)。形旁是指示字 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 或相近发音。 在汉代,形声字已成为汉字系统 里的主流.据统计,东汉许慎编纂的《 说文解字》收录汉字9353个,其中的 形声字就占了82%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谤”和“讥”连用,都是指责别 人的过错的意思。
斧斤以时入山林 这里的“斧”和“斤”指的都是“ 斧子,伐木的工具”。
反归取之《郑人买履》 这里的“反”和“归”指的是“返 回”
六、偏义复词
六、偏义复词
古人也有调皮、任性的时候。 两个字都译出,发现意思相近或相 反,最后只留下一个。
上寿:九十为上寿。
99岁 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 指99岁。 100岁
期颐之年:
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 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累 1、连续;多次 : 累召不应。——《张衡传》 2、重叠: 层台累榭,临高山些。 ——《楚辞· 招魂》
故事 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先例;典故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是又在六国之下矣! ——宋·苏洵《六国论》
4、形容词的意动 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有这一 特征。宾语的客观特征不一定和形 容词相符。
吾其之美我者,私我也。 登泰山而小天下。 渔人甚异之。
(四)、数词的活用
1、数词作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数词作形容词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四、通假字
1、字不够用 2、无统一规范 3、名人写错,跟风而成 4、背诵者只记住个读音,未记住其字形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花甲之年:指60岁。 还历之年:指60岁。 耆[qí ]: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 指60岁以上。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 容易了 中寿:七十为中寿。 悬车之年:指70岁。
80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耋之年: 均指八九十岁。 90岁
善才绳之。 绳→绳之以法→约束、制裁 吾亦望汝副其心 副→名副其实→符合 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 速→不速之客→招致、邀请
2、联想成语推断 势拔五岳掩赤城 (出类拔萃,超出)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欲盖弥彰,清楚) 召医而尤其故 (怨天尤人,责问)
五、字形法
象形:
会意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 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 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用会 意法造出的字是会意字。
二、语境法
各种方法都要用上它。推断词义的 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 根据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
词不离句(短语、句子)。——小语境, 内部语境 词不离段——大语境,外部语境,联系上 下文
选项只提供一个短语或分句。即小语 境。 做题时要将语境扩大,把词放入句后 ,再把句子放入段落。联系前后文 ,前后句。即联系大语境。 小语境推断,大语境检验。
例:
忧谗畏讥 追亡逐北 司马子反渴而求饮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少仲尼之闻 人不堪其忧
2、动词的使动用法 一般动词由主语发出动作,而动词 的使动,是主语让宾语发出动作。
我吃饭。——吃是有我发出的。(没使动) 臣活之。——活是臣让之(项伯)发出的。 琵琶女沉鱼落雁。琵琶女闭月羞花。 王必欲降我。 故天下皆以为扁鹊能生死人。
高考总复习之文言文
一、一词多义
二、古今异义
三、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 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换言 之,古汉语字典里没有的义项,即为 词类活用。
语法分析法
在什么位置做什么词性。 主语、宾语——名词 谓语——动词、形容词 定语——形容词
(一)、名词的活用
正常情况下,名词充当主语和 宾语,当名词不做主语或宾语时, 是为活用。
2、形容词作一般动词。 由表示性质变成表示动作。 由修饰宾语变成支配宾语。 他帅。——形容词——英俊。 他帅。——如果活用成动词——变英俊 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友好的。 素善留侯张良——活用——对张良友好 火尚足以明。 吾其之美我者,私我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3、形容词的使动 原先宾语没有形容词这一特征, 形容词使宾语具备这一特征。附加给 宾语。 adj+n——使n+变adj 春风又绿江南岸。 以愚世人。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示后人复哀 后人也
1、表官职的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 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10)侍郎侍中:官庚侍卫。 (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六、邻字法
同义复词或偏义复词。 要么物以类聚,英雄惜英雄, 要么狭路相逢,不是冤家不聚头。
七、通假法
本义、引申、比喻行不通。 前六法不通。 通假法: 一靠积累常见通假字。 二看是否符合通假条件,即读音 相似,或字形相似。
颁:通 “斑”;头发花白。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暴:“同曝”晒。动词。“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相反: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昼夜勤作息 相近: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便可白公姥
七、实词含义推断七法
有主有次,综合运用, 推断加检可能相同或相反。
胸喘肤开,人极马倦—— 疲倦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已经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竭尽
因 〈动〉 1、依靠;凭借 因人成事者。——《史记· 平原君虞 卿列传》 2、沿袭,承袭 因遗策。 ——汉·贾谊《过秦论》
3、顺;顺应 因其固然——《庄子· 养生主》 4、由于,因为 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5、 趁着;乘便 因利乘便。——汉·贾谊《过秦论》 游于三辅,因入京师。——《后汉书· 张衡传》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13)太史:记史,管文收。 (14)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也是最 高的教育管理机关。 (15)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16)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17)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18)知县(州):州一级行政长官。 知,管理。 (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 (20)主簿:秘书。 (21)掾(yuàn)或掾吏:古代官 署属员的通称。 (22)有司 :有关的官员。 (23)从事:比较小的官职。
8岁——总角 女子15岁——及笄[jī] 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 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 的女子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 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 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 “加冠”、“加笄”。
志学:为15岁。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16岁:二八,女子:碧玉之年 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 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 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
如: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黠”应为褒义,译为“聪慧”。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厉害、严重
三、语法法
又称:词性法、成分法 对句子进行语法分析,依据位置标 上成分,由成分推断词性,由词性推 断含义。能很好地解决一词多义、词 类活用选项。 三步走: 成分——词性——含义
将军履苍茫大地 晋军函陵 马童面之
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 “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 不?” 采:同“彩”彩色,颜色。名词。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奉:同“捧两手托着。动词。“王 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第一个‘老’ 字是动词‘赡养’、‘孝敬’的意 思,第二及第三个‘老’字是名词 ‘老人’、‘长辈’的意思
1、n+n=v+n(一般动词)
鼓瑟希 马童面之 左右欲刃相如 籍吏民 范增数目项王
2、n+v=状+v
常以身翼蔽沛公 古人秉烛夜游 雨泽下注 前辟四窗 发尽上指冠
3、不跟东西(实词),即句尾是名词, 活用为动词。
n
v
云青青兮欲雨 项王泣数行下 顺流而东也 尚能饭否
4、名词的使动用法 n+n=v+n(使动) n——v——使动 翻译为:让宾语(后n)V 例: 以夭梅病梅为业: 病:疾病(n)—生病(v)—让梅花生病 ( 使动) 徐孺下陈蕃之榻: 下:下面(n)—放下(v)—让陈蕃的床
二、字形 1、形声字和它的声旁字互相替代 禽——擒,直——值 2、同声旁的形声字互相替代 距——拒;说——悦;被——披
小结:
在翻译时,当某个字用它的本义, 引申义,比喻义都讲不通时,考虑 是否通假,即通假代入法 昌期少年,不闲吏事 昌宗从旁趣说,使速言
五、同义复词
五、同义复词
古人也有啰嗦、任性的时候。 两个字都译出,发现意思完全相同
3、动词的为动用法 动作由主语发出,但不支配宾语。 主语为了宾语而干什么。 我打球。——打由我发出,支配球。( 没活用) 吾死国。——死由我发出,但不支配国 家。翻译:我为了国家而死。 禹劳天下。 且勇者不必死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