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沈阳市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 (2分) (2019九上·东莞期中) 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 在世界杯羽毛球女子双打决赛中,中国队的两位姑娘配合得天衣无缝,获得冠军。

B . 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C . 几经周折,老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三十年的故乡,长年漂泊在外的愁绪荡然无存了。

D . 杨绛先生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孜孜不倦,钱钟书先生评价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2. (2分) (2020七下·新洲期中) 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B .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他想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C . 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上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数不尽的小水珠。

D . 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

二、其他 (共1题;共9分)
3. (9分)(2020·朝阳模拟)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中国书法发现了一切气韵结构的可能的姿态,而这一发现系从自然界摄取的艺术的灵感,特别是从树木鸟兽方面。

中国文人能从一枝枯藤看出某种美的素质,因为枯藤具有自在、不经修饰的雅逸的风① (质致),具有一种含弹性的劲。

它的尖端蜷曲而上绕,还点缀着疏落的几片残叶,毫无人工雕琢的的痕迹,却是位置再适当没有。

中国文人接触了这样的景物,他把这种神韵融于自己的书法中。

他又可以从一棵松树看出美的素质,它的躯干劲挺而枝杈转折下弯,显出一种不②(曲屈)不挠的气派,于是他把这种气脉融于他的书法风格中。

(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下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劲(jìn)劲(jìn)
B . 劲(jìnɡ)劲(jìnɡ)
C . 劲(jìn)劲(jìnɡ)
D . 劲(jìnɡ)劲(jìn)
(2)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①质②曲
B . ①质②屈
C . ①致②曲
D . ①致②屈
(3)画线的句子作为这段文字的首括句,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

三、默写 (共1题;共10分)
4. (10分)名句默写。

(1)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莫道不消魂,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醉花阴》)
(3)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写梅花虽遭摧残却仍坚持操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愁”历来都是文人墨客重要的思想元素。

愁是温庭筠笔下“________”的殷切盼望;愁是范仲淹笔下“________”的睹物感怀;愁是李清照笔下“________”的千钧重量;愁是辛弃疾笔下“________”的壮志难酬的抑郁和愤慨。

四、名著导读 (共1题;共10分)
5. (10分)(2016·赣榆模拟) 名著阅读题。

(1)请列举《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贫穷的三个细节。

(2)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西游记》中“婴儿戏化禅心乱,猿马刀归木母空”的故事情节。

五、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
6. (10分)为了推进广州市“中小学生阅读素养提升行动”计划,广州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了公益海报设计评比活动。

下面为参赛作品,请欣赏这两幅海报,并按要求作答。

(1)甲、乙两幅作品,你喜欢哪一幅?请结合画面内容谈谈理由。

(2)结合你喜欢的那幅海报的内容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口号。

六、诗歌鉴赏 (共2题;共12分)
7. (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上阕描述难忘的军旅生活,下阕既描写自己正经历的战斗场面,又抒发了作者的爱国热情和壮志不遂的抑郁情怀。

B .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两句,从形、声两方面着笔,形象地刻画出奏乐吃肉的军营生活,烘托出一种豪迈热烈的气氛。

C . 下阕中的“可怜白发生”,表明前面所写只是追忆。

虽然感慨自己已经白发苍苍,但仍不失为壮语,只是由雄壮变为悲壮。

D . “壮词”两字高度概括出这首词豪放、壮美的风格,前九句一气贯注,酣畅淋漓,结束语一声长叹,余味无穷,内涵丰富,使得情感跌宕起伏。

(2)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8. (5分)现代诗阅读
爽爽的贵阳
我背着装满渴望的行囊,寻觅抛开俗尘的地方,今天与你相遇,眼里释放惊喜的光芒。

远去了,浑浊的天空,远去了,难熬的热浪。

环城森林涌来缕缕清新,黔灵山风吹过阵阵荫凉。

绿绿的贵阳,爽爽的贵阳,感受着你的气息,我醉倒在惬意的天堂。

我背着装满向往的行囊,寻觅抖落风霜的地方,今天与你相拥,心儿奏出轻松的乐章。

远去了,纷繁的琐事,远去了,莫名的惆怅。

甲秀楼上数点欢跳的星星,花溪河里捧起快乐的月亮。

和和的贵阳,爽爽的贵阳,徜徉在你的怀里,我回到了童年的时光。

(1)阅读上面诗歌,请从文学欣赏的一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七、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5分)
9. (25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

(1)“以其境过清”中的“以”是“因为”的意思,“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以”是“把”的意思,“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中“以”是“凭借”的意思,文中“先帝不以臣卑鄙”中“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①猥自枉屈 ______________ ②夙夜忧
叹 ______________ ③庶竭驽钝
______________ ④斟酌损益 __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5)作者因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

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请结合选文中的句子谈谈。

八、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23分)
10. (23分) (2019七下·宽城期末) 现代文阅读
梧桐树
丰子恺
①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

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

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

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

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

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

”我以为树亦如此。

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树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②当春尽夏初,我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

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

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

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电脑绿叶,只有梧桐树的主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

它们的枝头疏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

③在夏天,我又亲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

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幛;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

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笆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

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

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日繁多。

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

,窗前摆了几技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

④一个月以来,我又亲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

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吹,它们大惊小怪地闹起来,大大的黄叶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片;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接上丢下来的东西。

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几根枝条,恢复了春初的面目。

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了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

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

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
齐变绿,重还故枝,恢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

落花也曾令人悲哀。

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它,但因对它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

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⑤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

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拥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

-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见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

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原文有删改)
(1)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梧桐的变化为行文线索。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个时节的梧桐树貌。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2)结合语境,赏析第①段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自初夏至今,这几椿梧桐树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3)文章的第③段极力写了梧桐树的什么特点?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4)文章第④段写梧桐落叶的情景,为什么要写到“落花”呢?
(5)本文结尾处,作者借“梧桐树”表达了一种深刻的哲理。

请你用自己的话做简要的阐述。

九、作文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20八上·阳山期末) 作文
母亲的一声呼唤,荡漾着爱的涟漪;朋友的一声呼唤,打开了紧闭的心扉;动物的一声呼唤,警示着我们要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活中,多少美好的感情凝聚成一声呼唤,又有多少遗憾期待着一声呼唤。

我们经常感受到对方的呼唤,也曾由衷地发出过呼唤。

请以“那一声呼唤”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600字以上。

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二、其他 (共1题;共9分)
答案:3-1、
答案:3-2、
答案:3-3、
考点:
解析:
三、默写 (共1题;共10分)
答案:4-1、
答案:4-2、
答案:4-3、
答案:4-4、
答案:4-5、
考点:
解析:
四、名著导读 (共1题;共10分)答案:5-1、
答案:5-2、
考点:
解析:
五、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答案:6-1、
答案:6-2、
考点:
解析:
六、诗歌鉴赏 (共2题;共12分)答案:7-1、
答案:7-2、
考点:
解析:
答案:8-1、
考点:
解析:
七、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5分)答案:9-1、
答案:9-2、
答案:9-3、
答案:9-4、
答案:9-5、
考点:
解析:
八、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23分)
答案:10-1、
答案:10-2、
答案:10-3、
答案:10-4、
答案:10-5、
考点:
解析:
九、作文 (共1题;共5分)答案:11-1、
考点: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