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研究(2)-冷热电三联供系统是否应该“以热定电”
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研究与应用
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研究与应用第一章: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环境保护的深刻认识,节能减排、降低碳排放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责任。
为了实现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双重目标,开展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成为当前的一个热点。
本文将对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定义、发展、研究和应用等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讨论,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第二章: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定义冷热电三联供系统(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简称CCHP)是一种基于房屋能源系统优化管理和技术创新而研制的新型能源系统。
该系统将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的热电联产技术与空调制冷技术有机组合在一起,以实现热能、电能和制冷能的协同调控。
CCHP是一种充分利用多种能源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能源系统。
它通过多能源协调优化管理,以实现设备的高效运行和能耗的最小化。
第三章: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发展CCHP是一种相对较新的能源系统,其发展历程已经经历了几个不同阶段。
阶段一:热电联产系统热电联产系统,是将热能和电能同时生产的一种能源系统。
它在发电的过程中产生大量余热,可用于供暖或其他用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阶段二:热电制冷联合系统热电制冷联合系统,是将热电联产技术和空调制冷技术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能源系统。
在发电的同时,通过制冷机对废热进行回收,实现冷热协调调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阶段三:CCHP三联供系统CCHP三联供系统,是将热电制冷联合系统与新型能源技术相结合的一种能源系统。
它利用多种能源资源,实现设备的高效运行和能耗的最小化,具有较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第四章: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研究随着CCHP系统的逐步升级和优化,各个方面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HP系统的供应侧供应侧是指能源输入系统。
CCHP系统的供应侧多采用分布式能源系统,通过多种能源的协同供应实现对设备的高效运行。
HP系统的需求侧需求侧是指能源输出系统。
CCHP系统的需求侧多采用集中控制系统,通过精细化控制,实现对设备能量消耗的控制和管理。
冷热电三联供综合阐述
一、冷热电三联供概念:冷热电联产是指使用一种燃料,在发电的同时将产生的余热回收利用,做到能源阶梯级利用;冷热电联供系统一般由动力系统、燃气供应系统、供配电系统、余热利用系统、监控系统等组成。
按燃气原动机的类型不同,分为燃气轮机联供系统和内燃机联供系统。
与传统的击中式供电相比,这种小型化、分布式的供能方式。
可以使能源的综台使用率提高到85%以上。
一般情况可以节约能源成本的30—50%以上;由于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降低了二氧化硫、氨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从而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与环保的统一,减低了碳排放。
二、冷热电三联供技术优点1、系统整体能源利用效率非常高;2、自行笈电,提高了用电的可靠性;3、减少了电同的投资;4、降低了输配电网的输配电负荷;5、减少了长途输电的输电损失;6、节能环保、经济高效、安全可靠。
三、冷热电联供系统与传统制冷技术的对比优势(1)、使用热力运行,利用了低价的”多余能源”;(2)、吸收式冷水机组内没有移动件,节省了维修成本;(3)、冰水机组运行无噪音;(4)、运行和使用周期成本低;(5)、采用水为冷却介质,没有使用对大气层有害的物质。
四、采用冷热电联供的意义1. 实现能量综合梯级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发电、供热、制冷、能量梯级利用等优势,年平均能量的综合利用率高达80~90%图4.6-2 燃气热能的梯级综合利用流程关系示意图2.集成供能技术,系统运行灵活可靠三联供系统是供冷、供热、供电的技术集成,设备优化配置,集成优化运行,实现既按需供应,又可靠运行。
3.用电用气峰谷负荷互补,利于电网、气网移峰填谷对于电网、气网,负荷峰谷差越小,越有利于系统稳定、安全、节能运行。
五、冷热电联供的使用条件天然气近似为一种清洁能源,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为主要的应用形式。
1.应具备的能源供应条件(1)保证天然气供应量,并且供气参数比较稳定;(2)燃气发出的电量,既可自发自用,亦可并入市电网运行,燃气发电停止运行时又可实现市电网供电;(3)市电网供电施行峰谷分时电价;(4)电网供电难以实施时,用户供电、供冷、供热负荷使用规律相似,用电负荷较稳定,发电机可采用孤网运行方式。
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现状研究与应用前景
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现状研究与应用前景随着人们对环保节能的重视以及现代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作为一种综合能源利用技术,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本报告就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现状研究与应用前景进行探讨。
一、现状研究冷热电三联供系统是指利用热电联产技术、吸收式冷热联供技术和地源热泵技术等多种能源技术,通过协同综合利用,实现一个系统内热、冷、电的同时供应。
近年来,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得到快速发展,逐步成为城市建筑能源管理的重要手段。
在国内外,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应用不断扩大,已有不少经典案例。
如美国纽约大学生活系统中心采用了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实现了供暖、制冷及生活照明等多种功能;上海新天地项目中,采用了地源热泵及吸收式制冷系统,节约了60%的能耗。
同时,对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研究也在不断推进。
在应用方面,国内外均有规范和标准对其提出具体要求,并对其节能和环保效果进行了评价。
在技术方面,各种相关能源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为其应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应用前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环保节能的要求的不断提高,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其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节能环保。
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可以大幅度地降低建筑能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应对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的挑战。
2、综合利用。
该系统通过多种能源技术的协同配合,实现了对能源的更加充分和综合利用,使能源更为高效和经济。
3、运行稳定。
该系统具备自动控制和调节功能,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实现对供、需的平衡调节,运行稳定可靠。
因此,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将会是未来城市建筑节能环保的主要手段之一。
同时,其应用前景也十分广泛,尤其在如医院、学校、数据中心等公共建筑中能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燃气冷热电三联供工程技术规程
燃气冷热电三联供工程技术规程6 电力系统6.1 冷热电三联供电站与电网系统的连接燃气冷热电三联供是“以热定电”为设计原则,采用“联网不上网”的并网方式。
冷热电三联供电站发电量仅占规划电负荷容量的1/3 ~1/2为宜,供电负荷容量不足部分由外网供给。
因此,电站的系统联络线采取“逆功率保护”措施和分别计量电量的方式,确保联供电站只受电,不向系统送电的原则。
三联供电站选择在10KV电压系统接入电网,在10KV电网上实现电力平衡,损耗最小,运行最经济。
发电机10KV母线或直配线可直供<1/2总规划电负荷的容量,其余负荷全部由系统供给。
如果规划负荷容量>15000千瓦,假设地区10KV供电系统满足不了规划供电负荷需求,则三联供电站需建设110KV/10KV或35KV/10KV降压变电站,发电机仍在10KV系统实现电力平衡。
实际工程中的二个接线实例:图1 某CHP站电气主接线图图2 某CHP站电气主接线图由于中、小型热电厂属于分布式电源等级的区网容量,当电厂联网运行后,发电机组将”跟随”区网系统运行,即其电压、频率等主要参数均取决于电力系统,除按区网调度和调峰需要外,不必随时进行调整,从而提高了运行的稳定性。
在联网运行的同时,必须考虑“解列”措施,以保证电力系统或发电机组发生故障时,能将故障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为此,电业部门往往要求把发电机出口断路器或进线断路器作为解列点,以便使电厂不会影响到系统;而用户为了提高规划区域的供电可靠性,往往根据不同的外供电系统考虑适当的联网点〔即解列点〕。
当发电机电压母线上的容量最大的一台发电机停机,或因供热负荷变动限制发电机组出力时,外网容量能满足发电机电压母线上的最大负荷需求。
当CHP站含联网变电站时,电压等级、容量、调节方式需经区网所在地的供电部门认定。
接线方案的选择。
1〕拟定2~3个可行的接线方案,并列出各方案中的主要电气设备进行经济比较,并从供电的可靠性、供电的质量、运行和维护的方便性以及建设速度等方面,进行充分的技术比较,最后确定一个最合理的方案。
热电冷三联供系统节能环保效能分析
热电冷三联供系统节能环保效能分析热电冷三联供系统是热、电、冷联合供应的系统,具有节能、环保等优点。
本文将从节能、环保两个方面分析热电冷三联供系统的效能。
一、节能方面1. 减少能源浪费热电冷三联供系统是通过机械制冷、热泵等技术来制冷,以及通过余热发电来提供电力。
同时,系统还可以通过热水回收、废气回收等方式来回收能量。
这些措施都减少了能源的浪费,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2. 优化热力系统传统的供热系统通常采用锅炉加热的方式,存在着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低的问题。
而热电冷三联供系统则可以通过采用余热回收、热泵等技术,将废温废热利用起来,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了能源消耗,实现了能源的节约和优化。
3. 节约空调能耗热电冷三联供系统可以通过有效利用冷热媒介来提供冷却与供热服务,从而降低了空调设备的耗能。
此外,该系统还可以采用智能化控制技术,根据室内外温度、湿度等因素来进行合理调控,减少了能耗。
二、环保方面1. 零废弃物排放热电冷三联供系统采用了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了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该系统还采用了回收技术,使得能源得到了有效利用,废弃物排放减少了。
2.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传统的供热系统通常采用燃煤、燃油等非清洁能源,存在着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
而热电冷三联供系统采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了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助于环保。
3. 可持续发展热电冷三联供系统采用清洁能源,有助于建立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该系统通过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储能技术,实现了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目的,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综上所述,热电冷三联供系统具有明显的节能、环保效益,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未来,该系统将更好地发挥其优势,为建立低碳、节能、环保的社会贡献力量。
冷热电三联供的原理及应用
冷热电三联供的原理及应用1. 冷热电三联供的定义冷热电三联供是指在一个系统中同时供给制冷、供热和电力的技术和系统。
通过整合制冷、供热和发电的设备,实现了能源的综合利用和能源效率的最大化。
2. 冷热电三联供的原理2.1 热电联供原理热电联供是指利用燃气或其他燃料驱动热机发电,同时利用废热产生热水或蒸汽供暖。
热机通过燃烧燃料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涡轮发电机发电,同时废热经过回收利用供热。
2.2 制冷供热联供原理制冷供热联供是指利用制冷机组在制冷过程中产生的废热,通过回收利用转化为热能供暖。
制冷机组吸收外界热量并排出冷空气,同时产生废热。
这部分废热通过回收和转化,供给供热系统使用,实现了制冷和供热的综合利用。
2.3 热电制冷供热联供原理热电制冷供热联供是指利用热电联供和制冷供热联供的原理,实现了冷热电三联供。
热电机组通过燃烧燃料发电,同时产生废热供热;制冷机组通过制冷过程产生废热供热。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供制冷和供热,还可以同时发电,将能源综合利用的效率达到最大化。
3. 冷热电三联供的应用3.1 城市建筑冷热电三联供技术在城市建筑中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在建筑中安装热电联供或制冷供热联供系统,能够满足建筑的制冷、供热和电力需求。
这种方式不仅节约能源消耗,还降低了建筑的能源成本和碳排放。
3.2 工业园区工业园区中通常存在大量的能源浪费和废热排放。
冷热电三联供技术可以通过回收和利用废热,将其转化为热能供暖,实现能源的综合利用。
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工业园区提供可靠的制冷、供热和电力,同时减少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3.3 高校和医院在高校和医院中,冷热电三联供技术可以满足建筑内的制冷、供热和电力需求。
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还可以降低建筑的能源成本。
对于高校和医院这种大规模的场所,能源的综合利用对于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非常重要。
3.4 居民社区冷热电三联供技术在居民社区中的应用可以满足居民的制冷、供热和电力需求。
冷热电三联供的原理与应用
冷热电三联供的原理与应用1. 引言冷热电三联供是一种综合利用余热、余电的能源供热方式,通过将电能、热能和冷能综合利用,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节能减排。
本文将介绍冷热电三联供的原理和应用。
2. 冷热电三联供的原理冷热电三联供的原理是基于能源的综合利用,通过热力发电机组将燃气、石油等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转换为电能,并通过余热回收系统将发电的余热利用起来供给供热和供制冷设备。
同时,通过制冷机组将余热回收后的冷凝水或水蒸气转换为制冷能力,提供空调制冷服务。
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由热力发电机组、余热回收系统和制冷机组组成。
热力发电机组通过燃烧燃料产生热能,同时转换为电能。
余热回收系统通过余热锅炉将发电的余热利用起来供给供热设备。
制冷机组则利用余热回收后的冷凝水或水蒸气提供制冷服务。
3. 冷热电三联供的应用领域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应用范围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领域:3.1 城市供热系统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可以利用余热供给城市的供热系统,减少燃料的使用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通过热力发电机组和余热锅炉,可以实现电力和热力的同步供给,满足城市居民的供热需求。
3.2 工业制冷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可以利用余热回收后的冷凝水或水蒸气提供工业制冷服务,满足工业生产对制冷的需求。
通过制冷机组,可以实现高效的制冷效果,降低能源消耗。
3.3 商业建筑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可以应用于商业建筑,如写字楼、商场等。
通过综合利用余热和余电,可以提供供热、供制冷和供电的功能,满足商业建筑对能源的需求。
3.4 社区集中供热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可以应用于社区的集中供热系统,通过热力发电机组和余热锅炉,可以实现电力和热力的同步供给,满足社区居民的供热需求。
4. 冷热电三联供的优势和挑战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相比传统的供热、制冷系统具有以下优势:•高能效:通过能源的综合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减排环保: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综合利用:综合利用余热和余电,实现多能互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热电冷三联供系统热电分摊方法研究讲解
热电冷三联供系统热电分摊方法研究1 引言为了有效地利用能源,能量的综合利用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热电冷三联供是一种有效的能源利用方法。
在热电冷三联供系统中,热电分摊的方法决定着热电双方的利益。
目前,我国一般以热力学第一定律为基础,应用热量法对热电比进行分摊,把热电联产的好处归给电,这当然不利于鼓励热用户利用低品位的热能。
本文根据热量的品质,把冷源损失分摊给热电双方,提出了一种新的热电分摊方法,对调动热电双方的积极性,有效利用能源具有现实意义。
2 热量法与实际焓降法2.1 热量法热量法是将热电厂的总耗热量按热电厂生产的热量和电量的比例来分。
它建立在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础上,不区分能量的品质,起不到鼓励热用户利用低品位能量的作用。
热量法热电分摊比为:αr1=Qr1/Qz=Dr(ir-ih)/D0(io-ifw) (1)式中Qz-热电厂产生的总热量,kJ/h;Qr1-热力系统供出的热量,kJ/h;Dr-供热抽汽量,kg/h;DO-汽轮机进汽量,kg/h;ir-汽轮机抽汽焓,kJ/(kg.K);ih-热网回水焓,kJ/(kg.K);io-汽轮机进汽焓,kJ/(kg.K);ifw-锅炉给水焓,kJ/(kg.K)。
2.2 实际焓降法长沙索拓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暖通自控第一站--索拓网!专注于解决中央空调自控和供热采暖自控方案实际焓降法是按供热抽汽的实际焓降不足与新汽焓降之比来分配总热量。
它鼓励热用户尽可能利用低品位热量,但将冷源损失都归结到发电方面,其分摊比为:αr2=(Qr2/Qz)=Dr(ir-ip)/D0(io-ip) (2)式中Qr2-实际焓降法抽汽供热量,kJ/h;ip汽轮机排汽焓,kJ/(kg.K)。
2.3 两种方法间的关系(1)式可改写为:αr1=Dr(ir-ip)/DO(i0-ifw)+Dr(ip-ih)/DO(i0-ifw) (3)式(3)右边第一项为抽汽焓降不足耗热比,第二项为热化发电和抽汽焓降不足冷源损失耗热比。
基于新能源的冷热电三联供技术研究
基于新能源的冷热电三联供技术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显著,新能源技术愈加成为人们探索的方向。
在绿色能源领域中,冷热电三联供技术是一项已经成熟的技术,他将制冷、供暖和电力供应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集中供给的系统。
它能够减少碳排放,提高能源效率,成为当下积极推广的绿色能源技术,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新能源的冷热电三联供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冷热电三联供技术简介冷热电三联供技术是一项能够将三种独立系统(制冷、供暖和电力系统)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来满足能源需求的技术。
其核心思想是高效利用能源,减少碳排放。
同时,其通过集成物理和化学过程,实现了在使用过程中能源的互相转化,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冷热电三联供技术包括制冷系统、供热系统和发电系统三个部分。
制冷系统通过与供热系统结合,这个系统利用废热产生冷气,同时向供暖系统发出优质的废热,提高了整体供暖的效率。
发电系统可利用蒸汽或气体,产生电能,同时,废热可以被利用提供给热水或是供暖系统。
通过整个系统的互相结合,冷热电三联供技术可以满足不同承载能力的能源需求,使能源消耗更为合理,同时节约资源,降低环境污染。
二、冷热电三联供技术的优点1、能源利用率高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中,废热可以被充分的利用,提高了热能效益,同时废气和废水也得以被回收利用,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利用,从而达到高效节能的效果。
2、低碳排放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将热能和电能进行无缝集成,减少了能源转化中的热损失和传输损耗,从而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对于缓解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3、安全可靠性好冷热电三联供系统采用数字化控制和监控技术,确保能够在长时间和多次使用的情况下保持高效的工作条件。
同时,其还具备一定的自动控制和反应能力,保障了系统工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变形能力强冷热电三联供技术采用分层设计,能够灵活的适应不同场合的要求,极其适用于城市中心区和高层建筑等小型而密集的区域。
三、冷热电三联供技术的未来发展冷热电三联供技术是一项依赖于高科技技术的绿色能源系统。
基于氢能源的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研究
基于氢能源的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研究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和碳排放问题的日益严重,寻求替代能源已成为当前能源领域的热门话题。
氢能源被视为一种潜力巨大的清洁能源,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
基于氢能源的冷热电三联供系统是一种新型能源系统,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报告将针对该课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现状分析1. 氢能源技术发展现状目前,氢能源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包括氢气制备技术、储存技术、转化技术等方面。
氢能源具有高能量密度、零排放、适用范围广泛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燃料电池、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等领域。
2. 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现状冷热电三联供系统是一种集采暖、供冷、供电于一体的综合能源系统,通过综合利用能源资源,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目前,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在工业、商业和居民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环保效益。
二、存在问题1. 技术成熟度不高目前,氢能源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存在制备成本高、储存安全性不足、转化效率低等问题。
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中也存在部分技术路线不够成熟、设备运行稳定性差等问题。
2. 系统运行成本较高氢能源制备、储存及利用过程中存在较高的能耗和成本,使得氢能源在实际应用中难以与传统能源相竞争。
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成本也较高,需要考虑系统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3. 安全性和可靠性需进一步提升氢气作为一种易燃易爆气体,其储存和输送的安全性需要得到有效保障。
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中,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系统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和运行风险。
三、对策建议1. 推动氢能源技术创新加大对氢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推动氢气制备、储存和利用技术的创新,降低氢能源的生产成本和能耗,提高氢能源的整体效率。
2. 优化冷热电三联供系统设计在冷热电三联供系统设计中,可以采用先进的能源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优化系统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系统的运行稳定性,降低系统的运行成本。
热电冷三联供系统节能环保效能分析
热电冷三联供系统节能环保效能分析热电冷三联供系统是指一种利用热电联产技术与吸收式制冷技术相结合的集中供热、供电和供冷系统。
与传统的供热、供冷系统相比,热电冷三联供系统具有节能、环保等诸多优势。
本文将从节能环保效能三个方面对热电冷三联供系统进行分析。
热电冷三联供系统在节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它可以通过废热发电、余热利用等技术实现供热、供电和供冷之间的能量互补和共享。
系统中的燃气锅炉可以在供热的同时产生热水蒸汽,通过蒸汽发电产生电能,同时利用燃气锅炉废热进行制冷。
这种能量互补和共享的方式大大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了能源的浪费,从而实现了节能的目的。
热电冷三联供系统在环保方面也具有显著的优势。
一方面,该系统采用了清洁高效的能源技术,如燃气发电、余热利用等,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该系统的运行过程中能够减少对大气的排放,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热电冷三联供系统还可以实现废物的综合利用,如对废热、废气等进行资源化利用,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热电冷三联供系统在效能方面也表现出显著的优势。
该系统通过对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综合利用,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了系统运行成本,提高了系统的经济效益。
与传统的供热、供冷系统相比,热电冷三联供系统具有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和更低的运行成本,有效地节约了能源资源,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
热电冷三联供系统在节能环保效能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通过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综合利用,该系统可以实现能源的互补共享,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节约能源资源,提高系统的经济效益。
热电冷三联供系统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和良好社会效益的节能环保系统,对于推动能源革命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冷热电三联供标准
冷热电三联供标准
冷热电三联供是一种分布式能源系统,通过对其做功发电后,产生热水和高温废气并加以利用,以满足服务对象在相同时空条件下的冷、热、电需求。
该系统的标准因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一般都会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 能效标准: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能效标准通常是指系统综合能源利用效率(IECC),即系统在一定时间内提供的冷、热、电能总量与系统消耗的能源总量之比。
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都有相应的能效标准,其中美国的IECC标准最高,欧洲的能效标准也在不断提高。
2. 环保标准: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废气、废水等污染物,因此需要符合相关的环保标准。
这些标准通常涉及到排放物的种类、浓度、处理方式等方面的规定。
3. 安全性标准: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安全性也是非常重要的,涉及到设备的安全性能、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安全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标准通常由相关的安全监管机构制定并实施。
4. 可靠性标准:冷热电三联供系统需要保证供电、供暖和制冷等服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因此需要符合相关的可靠性标准。
这些标准通常涉及到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维护等方面的规定。
5. 经济性标准: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因此需要符合相关的经济性标准。
这些标准通常涉及到系统的初投资、运行费用、维护费用等方面的规定。
综上所述,冷热电三联供的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涉及到能效、环保、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等多个方面。
在设计和实施冷热电三联供系统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标准,以实现系统的最佳性能和效益。
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原理
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原理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原理1. 介绍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是一种高效利用能源、实现能源综合利用的系统。
它通过联合供热、供冷和发电,使能源得以最大程度地利用,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下面将从燃气供热、供冷和发电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其工作原理。
2. 燃气供热燃气供热是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够以燃气为能源,通过燃气锅炉或燃气热泵等设备,将燃气转化为热能。
燃气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高温烟气通过换热器与供水进行换热,将热能传递给供水,在保证供水的温度的同时,有效地利用了燃气能源。
3. 燃气供冷燃气供冷是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中的另一重要方面,它能够通过热泵或吸收式制冷机等设备,利用燃气提供冷却效果。
燃气供冷的原理是利用燃气热能驱动制冷机组,通过循环工作介质进行制冷。
这样,燃气不仅能够提供热能,还能够提供制冷能力,实现了能源的综合利用。
4. 燃气发电燃气发电是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中的第三个重要方面,它能够利用燃气发电机组将燃气转化为电能。
燃气在燃烧过程中产生高温烟气,通过烟气余热锅炉或废热锅炉回收其中的热能,并供给蒸汽或热水,再通过蒸汽轮机或燃气轮机驱动发电机,将热能转化为电能。
这样,燃气既能够提供热能,又能够转化为电能,实现了能源的多元利用。
5. 系统优势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具有多个优势。
首先,它能够高效利用能源,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其次,燃气冷热电系统能够灵活调节供热、供冷和发电的比例,适应不同季节和不同负荷条件下的能源需求。
另外,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节约空间和投资成本,降低了能源的使用成本。
因此,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在工业、商业和居民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6. 结论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通过燃气供热、供冷和发电等过程将能源综合利用,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
它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利用方式,将为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以上是对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原理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够对读者在了解和应用该系统时提供一定的帮助。
北京南站冷热电三联供系统探讨_黄保民
图 8 1 月典型日热负荷
·18 · 铁路建筑 暖通空调 HV &A C 2010 年第 40 卷第 5 期
图 9 1 月典型日电负荷 (1 # ,2 # 指发电机) 图 10 4 月典型日电负荷 (1 # ,2 # 指发电机)
三联供系统的节能率定义为 :在产生相同热量
站 、上海南站实际用电量情况 ,对模拟计算结果进 行修正 ,同时考虑到并网点的数量和难易程度 ,确 定采用 1 600 kW 左右容量的内燃发电机 2 台 。
系统配置为 :设计采用容量为 1 570 kW 内燃发 电机 2 台 , 发电余热来自 510 ℃高温烟气 、110 ℃高 温缸套水 、60 ℃低温中冷水。烟气流量 2. 45 kg/ s , 缸套水热量 508 kW/ 台 ,中冷水热量 446 kW/ 台 。 与发电机组对应设置 2 台烟气热水型溴化锂制冷机 组 ,制冷量 1 622 kW ,制热量2 221 kW。 2. 2. 4 发电并网
图 11 8 月典型日冷负荷
图 12 8 月典型日电负荷
根据北京南站负荷和设备配置 ,模拟计算出冷
热电三联供系统提供冷 、热 、电占各自全年能耗的
比例 ,见表 1 。
表 1 冷热电三联供系统提供冷 、热 、电 所占各自全年能耗的比例
发电机废热制冷 发电机废热供热 发电机发电
能量/ (万 kWh) 332 503
不同发电效率夏季的节能率见图 14 。
x
ηe
=
+ηk
CO Pa CO Pc源自ηce-1ηe
(冷量) 与电量的条件下 ,三联供系统与常规系统的
燃料节约率 。
2. 5. 1 与对象一比较
1) 冬季
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冬季节能率按式 (1) 计算 ,
多能协同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优化配置及不确定性运行研究
多能协同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优化配置及不确定性运行研究多能协同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容量配比及运行模式是决定其综合性能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合理的设计会导致系统的运行效率低下,经济、环境效益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本文针对一种以天然气基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为基础,融合可能获得的各种可再生能源的多能协同三联供系统的优化配置及不确定性运行问题开展研究,从而为多能协同冷热电三联供系统项目的规划、设计以及运行方案提供参考。
首先,由于多能协同三联供系统涉及诸多的基础能源系统,其优化配置问题属于一个多系统耦合与多目标优化问题。
因此,本文应用超结构方法并结合多目标优化理论,同时为保证模型更加符合实际要求,基于基础能源系统的逐时变工况下热力学特性模型,分别构建五种典型多能协同三联供系统(三联供与地源热泵、三联供与太阳能光热、三联供与太阳能光伏、三联供与太阳能光伏光热、三联供+太阳能光伏光热+地源热泵)的全年逐时多目标优化配置数学模型,并采用一种混合运行策略进行逐时判定,应用虎克捷夫-粒子群混合算法进行全局最优化求解,最终获得五种典型多能协同三联供系统的最佳容量配比方案。
其次,依据上述多目标优化对比分析结果,针对不确定条件下多能协同三联供系统的优化运行开展研究。
先将能源需求、可再生能源供给以及能源价格与系统运行费用等不确定参数作为随机变量输入,然后结合区间两阶段随机规划方法,建立一个不确定条件下多能协同三联供系统能源管理模型,进行不同季节不同能源需求(低、中、高)下典型日逐时负荷分析,最终得出多能协同三联供系统不确定环境下的典型日最佳经济运行策略。
本文应用上述理论方法与研究路线对北京地区办公商业建筑的案例对象开展分析研究,获得以下结论:(一)北京地区办公商业建筑的五种典型多能协同三联供系统的多目标优化分析结果表明:(1)优化配置方面,对于三联供与地源热泵耦合系统,地热能比重并非越大越好,额定制冷量与额定制热量宜按区域供冷量或供热量(取较小值)的20%~30%取值,三联供内燃机的额定容量宜按最大需求量的10%~15%取值;对于三联供与太阳能的三个典型耦合系统,三联供与光伏发电系统的综合性能最优;对于三联供、太阳能以及地源热泵耦合系统,光伏发电系统均应优先充分利用。
数据中心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运行模式分析及优化
2.2.2 系统流程
方案一系统流程如下图:
方案二系统流程如下图:
2.2.3 可选运行模式
运行模式一(方案一):
运行模式二(方案一):
运行模式三(方案一):
运行模式四(方案二):
全年运行三联供,冬季天然气补燃供热4000kW。
注:冬季发电机余热是否完全利用,对三联供系统的经济性有影响, 本文以余热部分利用4000kW为计算依据。
运行模式一(方案一)运行模式二(方案一)运行模式三(方案一)
方案一系统流程方案二系统流程
(1)冷热电三联供系统成本支出计算经逐时计算分析,得到系统运行模式一的成本如表1。
(2)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收益分析对于业主而言,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在建成投产以后主要有三方面的经济收益:即供电收益、供冷收益、供热收益,具体数据见表2。
(3)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综合经济分析
系统综合经济分析见表3。
从以上计算分析可知,采用运行
模式一,冷热电三联供系统设备及土
建投资,可在6.32年左右回收,在四
种运行模式中回收年限最短,是最优
的运行模式。
4 结语
以上计算与分析表明,数据中
心项目采用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不
但可以解决数据中心所有的能源和
动力需求,而且能大大提高一次能
源的利用率,但是系统如何经济运
行,须根据具体项目负荷、项目建
设地的气象条件、能源政策、能源
价格等因素进行详细的技术经济分
析后确定。
参考文献
[1]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
专篇. 暖通空调.动力. “燃气冷热电联
供分布式能源系统”
[2] 《燃气冷热电三联供工程技术规程》
CJJ145-2010。
冷热电三联供介绍
远大一体化冷热电三联供系统
控制界面
远大一体化冷热电三联供系统
节约占地——占地仅为常规三联供系统的30-40%
通过设备合理集约式设计实现了结构紧凑、布置合理,较常规设计的三联供系统 占地面积有了大幅的降低 功能齐全——可以实现一套系统多种能源供应 通过优化工艺流程可以实现输出电力、空调冷水、空调热水、卫生热水的输出, 一套系统即可满足用户对所有能源的需求,大大降低了用户的管理和维护成本 能源利用率高——能源利用率可达88% 通过优化设备配置,实现发电机和余热设备的最佳匹配。通过多项节能技术的搭 配实现能源的最高效利用 一体化程度高
• 余热机组类型:补燃和非补燃两类 非补燃型——烟气机、热水机、烟气热水机 补燃型——烟气直燃机、热水直燃机、烟气热水直燃机
设计说明
余热利用设备选型——冷热电三联供核心设备之二
设计说明
调峰设备选型
调峰设备:当余热供冷、供热量不足时,开启调峰 设备满足冷热需求 常用的调峰设有直燃机,补燃型余热机组,电制冷机组,燃气锅炉等
电力负荷与冷、热负荷使用规律相似的用户
需要设置备用发电机组的重要公共建筑 市电接入困难的用户 电价相对较高的公共建筑 对节能、环保要求高的地区 经过方案优化设计和经济分析,确定经济可行的项目
国家鼓励与支持政策
2010年8月2日国家电网公司发布《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 技术规定》
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优势
燃气冷热电三联供对实现了对天然气的梯级利用
能源梯级利用可提供能源的利用效率,是节能的重要措施! 科学用能的重要原则是品味对应,高品位能要用在高品位需求上,“高能低用”是一种浪费!
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优势
燃气冷热电三联供提高了对天然气综合利用率
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研究_2_冷热电三联供系统是否应该_以热定电_
82 暖通空调HV&AC 2013年第43卷第5期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研究(2):冷热电三联供系统是否 应该“以热定电”湖南大学 殷 平☆摘要 指出了热电联产(CHP)和冷热电三联供(CCHP)的不同,认为在规划和设计CCHP系统时不能照搬CHP的标准和规定。
分析了“以热定电”设计方法的各种制约因素,认为这些因素大大限制了“以热定电”方法在燃气CCHP系统中的应用。
通过燃气CCHP工程实例,比较了“以热定电”、“以电定热”和优化法的各项经济参数。
结果表明,“以热定电”并非是燃气CCHP系统中首选的设计方法。
分析了各种热泵在燃气CCHP系统中的应用前景,指出由于情况复杂,热泵并非是提高燃气CCHP综合能源效率的一种简单有效手段,需要因地制宜地区别对待,合理使用。
关键词 冷热电三联供 热电联产 以热定电 以电定热 经济分析 热泵Research of 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systems(2):Is it needed to determinepower by heating load in the systemBy Yin Ping★Abstract Points o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P and CCHP.Thinks that the standards andregulations for the CHP system can not be copied in CCHP system planning and designing.Analysesvarieties of restrictive factors while adopting the design method of determining power by heating load.Deems that those factors greatly limi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to gas CCHP system.With a projectcase,compares the economical parameters of determining power by heating load,determining heating loadby power and an optimization method in the gas CCHP system.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determiningpower by heating load is not a preferred design method in the gas CCHP system.Analyses the applicationprospect of several kinds of heat pumps in the gas CCHP system.Brings forward that adopting heat pumpsis not a kind of simple and effective method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energy efficiency of the gasCCHP system owing to complicated situations.The heat pumps should reasonably be adopted according todifferent conditions.Keywords 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combined heating and power,determining power byheating load,determining heating load by power,economical analysis,heat pump★Hunan University,Changsha,China①0 引言在热电联产(CHP)系统的规划和设计过程中,电力行业惯用的设计方法是“以电定热”或“以热定电”。
冷-热-电三联供能系统技术研究
冷-热-电三联供能系统技术研究发布时间:2021-07-20T10:59:19.940Z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1年3月9期作者:李红君[导读] 针对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技术现状,介绍了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典型构成及核心设备,分析了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运行策略,整体评价了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能源综合利用率,要根据实际情况精确分析,确保其整体经济性。
李红君大唐鸡西第二热电有限公司,黑龙江鸡西 158150摘要:针对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技术现状,介绍了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典型构成及核心设备,分析了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运行策略,整体评价了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能源综合利用率,要根据实际情况精确分析,确保其整体经济性。
关键词:冷热电联供;运行策略;经济性评价1 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冷热电三联供的综合能源利用,一般都是以一固定的区域,如工厂、建筑群为能源利用的支撑平台,综合考虑区域内建筑群对冷、热、电能源的需求,并结合项目所在地的能源供应结构,制定适合的冷热电三联供系统方案,并通过优化与选型,达到最高的能源利用效率。
其基本原则是高品质能源发电、低品质能源供热(供冷)、温度对口、能源梯级利用。
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三大核心设备为原动机、余热利用装置和发电装置。
本技术上采用的原动机按照燃料性质分为两大类,为燃气轮机和燃料电池,对于燃气内燃机和微型燃气轮机也有应用的案例,燃气供应系统及燃料成本对项目影响较大。
对于余热利用装置最重要的设备是余热锅炉、热泵、制冷机及干燥除湿器等[5]。
发电设备相比之下较为简单,是成熟技术的应用。
但对于一套完整的冷热电三联供系统,集中控制系统、各辅机系统也是必不可少的。
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利用燃料高品位的能量进行发电,满足区域群或楼宇的用电负荷,同时回收来自燃气轮机烟气的低品位热能,生产热水或驱动吸收式制冷机用的蒸汽,进而得到建筑物所需的热量或冷量,构成了区域群或建筑物的空调系统,满足供电、供热、制冷的三项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2 暖通空调HV&AC 2013年第43卷第5期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研究(2):冷热电三联供系统是否 应该“以热定电”湖南大学 殷 平☆摘要 指出了热电联产(CHP)和冷热电三联供(CCHP)的不同,认为在规划和设计CCHP系统时不能照搬CHP的标准和规定。
分析了“以热定电”设计方法的各种制约因素,认为这些因素大大限制了“以热定电”方法在燃气CCHP系统中的应用。
通过燃气CCHP工程实例,比较了“以热定电”、“以电定热”和优化法的各项经济参数。
结果表明,“以热定电”并非是燃气CCHP系统中首选的设计方法。
分析了各种热泵在燃气CCHP系统中的应用前景,指出由于情况复杂,热泵并非是提高燃气CCHP综合能源效率的一种简单有效手段,需要因地制宜地区别对待,合理使用。
关键词 冷热电三联供 热电联产 以热定电 以电定热 经济分析 热泵Research of 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systems(2):Is it needed to determinepower by heating load in the systemBy Yin Ping★Abstract Points o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P and CCHP.Thinks that the standards andregulations for the CHP system can not be copied in CCHP system planning and designing.Analysesvarieties of restrictive factors while adopting the design method of determining power by heating load.Deems that those factors greatly limi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to gas CCHP system.With a projectcase,compares the economical parameters of determining power by heating load,determining heating loadby power and an optimization method in the gas CCHP system.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determiningpower by heating load is not a preferred design method in the gas CCHP system.Analyses the applicationprospect of several kinds of heat pumps in the gas CCHP system.Brings forward that adopting heat pumpsis not a kind of simple and effective method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energy efficiency of the gasCCHP system owing to complicated situations.The heat pumps should reasonably be adopted according todifferent conditions.Keywords 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combined heating and power,determining power byheating load,determining heating load by power,economical analysis,heat pump★Hunan University,Changsha,China①0 引言在热电联产(CHP)系统的规划和设计过程中,电力行业惯用的设计方法是“以电定热”或“以热定电”。
所谓“以电定热”,就是热电厂的发电量是预先设定的,所以能提供的余热量也就可以确定。
热能作为附属产品,其产出量可能不足,也可能盈余,如果热量不足,将由锅炉补燃来解决。
所谓“以热定电”,就是热电厂依据供热量来确定发电量。
对于热电厂来说,采用的是汽电共生工艺,发①☆殷平,男,1944年3月生,大学,教授410012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大学(0)13902250756E-mail:pingyin@vip.sina.com收稿日期:2013-02-222013(5)殷 平: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研究(2):冷热电三联供系统是否应该“以热定电”83多少电是依据对外供热量来确定的,电能作为附属产品,其产出量可能不足,也可能盈余,如果电量不足,将由电网补给。
由于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等部委2000年8月22日在《关于印发〈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的通知》中明确指出:“热电联产规划必须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热定电和适度规模’的原则进行,以供热为主要任务,并符合改善环境,节约能源,提高供热质量的要求。
热电厂应根据热负荷的需要,确定最佳运行方案,并以满足热负荷的需要为主要目标。
地区电力管理部门在制定热电厂电力调度曲线时,必须充分考虑供热负荷曲线和节能因素,不得以电量指标限制热电厂对外供热,更不得迫使热电厂减压减温供汽”[1]。
因此,目前电力行业在进行CHP规划时,采用“以热定电”已经是无需探讨的一项规定。
由于冷热电三联供(CCHP)在我国尚属一项新技术,无论是政策、法规、通知,还是标准和设计规范均有待完善;另一方面,目前规划和实施CCHP项目的企业基本上都是电力行业的央企和国企,相关专家和专业人员也绝大部分是来自电力专业,只有极少数的暖通空调专业和其他专业人员参与,所以在规划和实施CCHP项目过程中,基本上还是沿用电力行业,尤其是CHP已有的相关政策、法规、通知及标准。
“以热定电”的运行模式也就成了CCHP的首选方案,这种做法不但在电力行业,而且在暖通空调专业也成为力荐的运行模式。
2012年2月1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国网能源研究院的一份研究报告《分布式能源的政策法规关键问题研究》中指出,我国分布式能源应“明确‘以热定电’的设计原则: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区域的季节特点、温度变化和负荷特性都有显著差异。
建议组织有关专家研究确定不同区域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设计原则,特别是热电联产和冷热电三联供系统要采用‘以热定电’的设计原则,避免分布式系统的投资浪费和运行的不经济,促进分布式能源的科学、合理发展。
”[2]这一要求应该是迄今为止最能反映电力行业对CCHP系统应采取的运行模式的态度。
对于CCHP系统采用的运行方式,暖通空调专业人员基本都将“以热定电”作为不二的选择,最近几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研究生论文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鉴于上述现状,最近几年在评审CCHP项目的可行性报告过程中,评审官员和专家的意见显然高度一致:CCHP系统的运行方式应该是“以热定电”。
3年来笔者完成了国内从北到南、从东到西10余项CCHP项目的预可研报告和可研报告的撰写工作,通过大量的计算、分析、比较,发现这些基本条件各异的CCHP项目并不是采用“以热定电”的运行模式最为合理。
为了说明这一点,笔者从这些实际工程项目中选其一,给出了采用不同运行模式的经济分析结果,供同行及电力部门相关人员参考。
1 CHP和CCHP的不同CHP和CCHP项目的基本条件常常是大相径庭。
1)燃料不同。
我国已投入运行的CHP项目所用燃料基本上是煤,而目前正在建设和有待建设的CCHP项目所用燃料基本上是天然气。
两种燃料的差别首先是热值不同,国产煤的热值为20 930~33 500kJ/kg(标准煤为29 306kJ/kg),天然气的热值为33 500~35 600kJ/m3。
其次是燃料价格不同,2012年底国内热值为23 000kJ/kg的煤的价格大致在600~625元/t,而天然气价格国内各个城市差异很大,笔者所涉及的15项工程,最高为3.6元/m3,最低为2.17元/m3,平均3.2元/m3。
按照热值换算,煤与天然气的价格比为0.283∶1。
最后是燃料燃烧后对大气的污染程度不同,仅以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例,通过计算和统计,长江流域公共建筑当采用燃气CCHP系统替代传统的燃煤三联供系统时,每MW装机功率全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可以减少3 800t。
2)服务对象不同。
国内“以热定电”的热电厂所服务的对象主要是电力用户和热用户(以供暖为主),其规模主要取决于城市规划和经济性比较,并无规模的限制。
但是CCHP系统所服务的对象,除了电力用户和热用户之外,还包括空调用户。
3)运行时间不同。
CHP系统增加空调制冷系统构成CCHP系统,使得纯粹的CHP系统的运行时间在大多数地区均会延长。
另一方面,在秦岭以南的中国很大一部分地区,当采用CCHP系统实施冬季供暖时,除了少数建筑物,由于无需考虑84 暖通空调HV&AC 2013年第43卷第5期专业论坛系统停运可能导致的水管冻裂,供暖系统的运行时间要大大少于北方供暖地区,所以不但CCHP系统与CHP系统运行时间不同,各个地区、不同功能的建筑物的CCHP系统的运行时间也不同。
而CCHP的运行时间是影响CCHP系统经济性的关键参数之一,必须尽可能符合实际,尽可能准确。
4)设备组成不同。
国内大多数热电厂采用的设备是燃煤锅炉和汽轮机,由于环境保护问题,从本世纪初开始,政府大力推广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热电厂,主要设备也发生了相应变化。
而燃气CCHP系统,除了燃气发电设备之外,利用余热作为冷源的溴化锂机组和电制冷机组也成为能源站的主要设备。
不同的设备组成,不但影响能源站的初投资,也影响能源站的运行费用。
5)评价标准不同。
对于CHP,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颁布的《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中对总热效率和热电比进行了规定[3],但是,对于燃气CCHP系统,由于“供热量”不但包括了余热供热总量,还包括了余热供冷总量,因此总热效率和热电比应取何值,需要另行规定。
综上所述,由于诸多条件的不同,如果将CHP的规定完全用于CCHP显然不妥,需要深入探讨。
2 “以热定电”的制约因素目前CCHP能源站所发电有三种处理方法。
1)孤网运行。
能源站发电设备独立运行,所发电力自用。
2)并网运行。
在正常运行状态下,能源站与公用电网在主回路上存在电气连接,电气连接包括电缆直接连接、经变压器连接、经逆变器连接等方式,并网运行时,电流的方向只能是从公用电网流向CCHP系统用户,CCHP能源站供电不足时可向公用电网购电[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