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作者:彭慧芳
来源:《湖南教育·教育综合版》2008年第05期
一、深化认识,坚持开展渗透教育
由于考试制度的限制,生物学科似乎被打入了“副科”、“弱势学科”的行列。

我认为,学生要学的课程太多,负担太重,将中学课程适当分出轻重,在课时设置、教学内容等安排上适度体现差异,这是科学精神的体现。

作为生物教师,只能面对现实,不能怨天尤人。

但生物学科是生机勃勃的学科,它研究对象的一部分就广泛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并随着四季的更替而不断改变着它们的面貌;生物学科又是硕果累累的学科,它在过去的一百几十年里有力地推动了近代科学发展,现在和将来,它还将引领现代科技继续前行。

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利用生物学科的这些优势,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课堂上“旁征博引”,适度发挥,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钻研教材,深入挖掘蕴含其中的有效知识点
在生物学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素材,如生命是物质的、运动的,生物的进化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生物体与其环境相互影响等。

这些既是生物学的观点,也是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观点,它们在生物学教材中随处可见。

可以说,新课标生物学教材就是以普遍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为指导进行编排的。

生物学也证明了自然界发展的普遍规律,如质变与量变的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作为教师,必须仔细揣摩,找出其中一些最有说服力、最有价值的部分在课堂教学中使用。

三、实施渗透教育,关键是找准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的结合点
实施渗透教育的目的,一是增加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是在教学中实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世界观、方法论教育。

因此,找准课堂知识与思想教育的结合点,是渗透教育成功的关键。

如唯物主义教育。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人们看世界的两种基本方法,无论古今,无处不在。

这就为我们渗透唯物主义教育提供了数不清的渗透点。

如讲“人的起源与发展”,就可以附带讲讲西方国家“上帝创造了人”和我国“女娲娘娘用泥土造人”的传说,让学生们知道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

又如讲“维生素”一节时。

也可以指出,过去欧洲的远航船上,水手们时刻面临着“坏血病”的威胁,无论牧师还是水手。

他们每天都祈祷“上帝保佑”,但在长达几百年的时间里,死了无数的人,“万能”的上帝却从未出现。

后来,一个普通的医生通过观察、分析找出了水手得病的原因:远航期间,水手们长期没有进食新鲜蔬菜、水果,导致维生素缺乏。

他采取了给患者吃柠檬这个最简单的方法,治好了这种疾病。

可见,当人们面临疾病、灾难等重大现实问题时,千万不要相信唯心主义的东西,应该采取唯物主义态度。

相信和依靠科学。

如“普遍联系”观点教育。

为了培养学生用相互联系的观点而不是彼此孤立的观点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可以从以下多个结合点开展教育。

如讲“传染病”时,就可以切入“非典”这个事件:一个居民在广州的餐馆里进食了一种“果子狸”,感染了一种过去只在动物身上流行的病毒“SARS”;“SARS”可以通过空气传播,于是这种疾病迅速在广州流行;中国政府迅速行动,只用一周时间就在北京建了一座小汤山隔离医院;有关单位加班加点生产隔离口罩,导致棉花价格上涨;世界各国也纷纷行动……这是一个现实的、生动的“普遍联系”的事例。

广州的餐馆、北京的小汤山医院、棉花价格这些本不相干的事物,因为“SARS”这个病毒而发生了密切的联系。

又如,“细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就是各类动物、植物、细菌与水圈、大气圈、岩石圈“普遍联系”的范例。

通过对这些生动事例的分析解说,学生们都能留下深刻印象,初步奠定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思维方法,生物课学习效率也有所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