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导学案设计 - 闵教课堂教学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数学导学案实施过程中的体会
北桥中学孙永丹
“适合”学生的导学案,才是“合适”的导学案,教学时,导学案应为我所用,我们不能为导学案所困!学案导学是教育教学发展进步的产物,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怎样学就须怎样教;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
这就是说,我们课堂学习要研究学生心理,根据学生的学法、学情去确定教学,依学而教,想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应当认真学习这种观点,要依据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施以不同的教育。
教师教学的快、慢、多少,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各方面的能力、兴趣而定,要使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在“做中学,学中做”,才能有兴趣,才能学得更好。
在教案设计上必须留有学生活动的空间,最后的教案是在课堂上,是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完成的。
因而导学案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导学案实施过程中点滴谈几点体会。
一、教师由津津乐“道”转变为紧紧乐“导”。
传统的教学,教师总是习惯于滔滔不绝的讲授,特别是数学课,教学因为过分预设和封闭,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气和乐趣,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成了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课堂上倦怠应付,与创造的喜悦无缘,师生都无法在课堂上焕发生命的活力。
为了打破这种机械沉闷的气氛,还教师和学生一个轻松的教学环境,很多人都在做着努力和改变。
例如,在讲解下面这道实际应用题时,我改变了以往的模式,制定了导学案:
例:某地电话拨号入网有两种收费方式,用户可以任选其一:
(A)计时制:0.05元/分;(B)包月制:50元/月(限一部个人住宅电话上网).此外,每
一种上网方式都得加收通信费0.02元/分.
⑴请你分别写出两种收费方式下用户每月应支付的费用y(元)与上网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⑵若某用户估计一个月内上网的时间为20小时,你认为采用哪种方式较为合算?
我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1:如何理解“写出两种收费方式下用户每月应支付的费用y(元)与上网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它应该是一个什么形式的式子?
问题2:你是怎样理解“采用哪种方式较为合算?”的含义的?
问题提出后,我没有自己分析,而是采取了以下流程:
学生先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表见解——展示学习成果——教师或学生点评补充
这时我发现,今天的课堂与以往很不一样,大家都很积极的在思考,小组交流的很激烈,各抒己见,络绎不绝。
在我最担心的发表见解的这一环节,讲的同学表现的落落大方,听的同学也是非常认真,连上黑板板书也像模像样。
整堂课中,我一直默默地站在“台下”,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学生则一直处于“台前”,或思考,或提问,或讲述,或质疑,尽享学习的成功和快乐,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原则。
下课后,学生提出希望数学课能多像这样上,常像这样上,因为他们觉得这样的数学课充满了乐趣,非常轻松,也非常开心。
因此,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为学而教,以学定教,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过程。
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改变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信息传递方式,促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互动和教学关系的形成。
教师不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而是知识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生不是知识的接受者、复制者,而是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
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导”,就是通过精
心设计教学过程,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点燃其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家走的路,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步转变角色,要由津津乐“道”,转变为紧紧乐“导”,让各种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二、学生由“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没有欢心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
”在“学案导学”教学实践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只有充满生机与活力,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开放性课堂,才能真正吸引学生。
“学案导学”的教学将课堂教学中心由“教”转到“学”上来。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小结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动机,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看书自学,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潜在能力,学会了自学方法。
很多学生过去只知道老师叫怎么做就怎么做,现在发现老师不讲,自己也能看懂课本内容。
学生通过自学,初步掌握了课本内容。
因此,上课时气氛活跃了,举手回答问题的人多了,要求上台板演的人多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增强了。
这样,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不但理解透彻,而且印象深刻,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对于中下学生,他们对数学缺乏兴趣,学习方法不好。
而“学案导学”的教学特点,恰恰就是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
因此此法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也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之,通过学案导学,让不同学生都得到了发展,使他们由“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提高了教学过程的实效性。
最后“导学案”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主动学习的氛围,创设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自主探究的主体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维时空。
通过对“导学案”实施,学生能积极地去动脑、•动手、动口,真正实现了从“学会”到“会学”到“乐学”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