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2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24中国的生物灾害测试中图版5
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2.4中国的生物灾害教案 中图版选修5
第四节中国的生物灾害【教学目标】1.基于地图分析,说明中国生物灾害的地理分布。
2.基于洪涝和旱灾对农业的危害,理解生物灾害加剧我国农业灾情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了解农业病虫害的种类和危害。
2.知道我国病虫害多发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知道严格控制有害生物进入国门的重要性。
难点:我国病虫害多发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解决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准备】有关挂图、图表等缺勤登记:【板书设计】2.4 中国的生物灾害一、农作物病虫害1、特点2、危害3、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几种病虫害及其分布(1)小麦锈病(2)水稻病害的分布与灾情(3)棉铃虫分布与灾情二、森林病虫害1、危害2、导致森林病虫害多发的人为原因3、主要害虫——松毛虫三、蝗灾与鼠害——两种最广泛的生物灾害1、蝗灾:2、鼠害四、生物入侵教师教、导过程设计【教学过程】P55引言导入……说明: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农业大国,生物灾害不仅种类多,而且危害大,每年给我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农作物病虫害1、特点:种类多,危害大,灾情东部重于西部。
2、危害:减产、绝收、变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3、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几种病虫害及其分布:(1)小麦锈病(包括条锈、叶锈和秆锈)——是中国发生范围最广、危害最严重的各麦区均有发生,灾情东部重于西部,南部重于北部。
(2)水稻病害的分布与灾情图2.42显示:①我国水稻病害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线以南。
②水稻生产的三大病害(稻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的主要分布区。
①棉铃虫广泛分布于我国主要棉花产区,黄河流域棉产区和新疆棉产区受害尤其严重。
②棉花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危害棉花的主要害虫有棉铃虫、棉红铃虫、棉蚜虫和棉红蜘蛛。
其中棉铃虫是中国棉花的重大致灾害虫,在我国三大主产棉区均有发生。
③棉铃虫灾害损失巨大。
二、森林病虫害说明:我国幅员广阔,但森林面积相对较少,仅占土地总面积的20%,其中天然林地面积更少。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五 第二章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单元测试-word文档资料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五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我国暴雨洪涝主要发生在()A. 东北地区B. 华北地区C. 南方和东部地区D. 西北地区2.易发生滑坡地区的地理特征,可能是()①地形崎岖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③地震基岩广布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②④3.读下图,回答:该图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是( )A. 泥石流B. 风暴潮C. 干旱D. 盐渍化4.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于下列哪个地质时期()A. 古生代前期B. 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C. 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D. 新生代后期5.读“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①地形崎岖②全年降水丰富③地表基岩广布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②④(2)为防御此类地质灾害,该地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有()①提高植被覆盖率②修建水利工程③修建护坡工程④清除河道淤泥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③6.下图表示影响我国的两种气象灾害的路径,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这两种气象灾害可能是()①台风②洪涝③寒潮④干旱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2)从天气系统角度看,这两种灾害分别是()A. 气旋、冷锋B. 反气旋、暖锋C. 低气压、准静止锋D. 高气压、冷锋(3)上述气象成灾的共同原因是()A. 风暴潮B. 强风C. 低温D. 特大暴雨7.下列关于图中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主要发生在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地区B. 集中在中高纬度地区C. 发生在地形陡峻地区D. 多发生在河流两岸,中下游地区8.河南省按水文气象特点可分为5个区域(下图所示)。
据统计,从1450 年—1979 年间,其北部三区域水旱灾害年数为200—300年,南部两区域水旱灾害年数为100—200 年。
中图版地理选修五第2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检测题
下图为中国局部地区旱灾频次分布图。
读图,回答第3、4题。
5.出现沙尘天气的省份有A.京、津、豫B.陕、甘、宁C.豫、皖、苏D.云、贵、川6.沙尘暴的成因有①春季升温少雨②雾霾污染严重③快行冷锋过境④东北土地退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③④7.应对强沙尘暴的防御措施有①室内开启空调,外出携带口罩②做好防沙准备,及时关闭门窗③禁止司机开车,确保交通安全④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下图为水利部门模拟同一次降水过程中径流量变化的示意图,图中四条曲线表示自然状态下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下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
读图回答。
8.图中表示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的序号是A.① B.②C.③ D.④9.防治城市暴雨引发内涝的有效措施有①保护城市原有湿地②提高路面平整度③扩大城区绿地面积④完善城市排水系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在同一直径沙粒组成的地面上,气流的含沙量取决于风速的大小,当风速超过起沙风速后就会形成风沙流。
下图为风沙流中不同风速下,空气中含沙量随高度的分布情况。
读图,完成10~11题。
10.据图可知A.不同高度的风沙流中含沙量与风速成正比B.高度越高,风沙流空气中的含沙量越大C.在近地面的3厘米高度,含沙量与风速变化无关D.在近地面3厘米以下,随风速增加,相对含沙量增多11.风沙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①形成冲积平原、肥沃的土壤形成降水,净化空气,减轻污染③掩埋草场、绿洲、农田和交通线④形成沙尘暴,使大气环境质量下降A.①②B.③④C.②③ D.①④12.有关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季节性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 B.围湖造田,蓄洪能力下降C.河道弯曲,泥沙淤积,流水不畅 D.人类活动对洪涝灾害几乎没有影响下图为“我国主要滞洪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3.关于我国滞洪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B.都位于河流上游地区C.都位于河谷地带D.都位于北方地区14.我国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滞洪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稀少 B.降水量少C.河网密度小 D.平原面积少图5为我国沿30°N几种地理参数随经度的变化趋势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
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2.4中国的生物灾害课件中图版选修5
解析:第 4 题,黏虫主要分布在华南到东北的广大东部地区,甘肃位于西部地 区,相对于其他三个省级行政区域而言,发生黏虫灾害的几率要小。第 5 题, 灯光诱杀是防治黏虫灾害的人工杀虫方法。 答案:4.D 5.A
1-3
4-5
6
6.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目前,内蒙古鼠害严重,主要发生在呼和浩特市、 鄂尔多斯市、 巴彦淖尔市、 阿拉善盟的部分地区。 (1)我国草原鼠害严重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分别是什么? (2)我国鼠害地域差异显著,可分为两大鼠类危害区。其一是喜湿鼠类危害 区,其二是耐旱鼠类危害区,材料中所提到的鼠类危害区属 于 。 (3)鼠类对草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草场过载与鼠害加剧有无关 系?为什么 ? (4)画出草地鼠害与草场退化恶性循环示意图。
1-3
4-5
6
我国黄淮地区洪涝过后,水位降低,天气变干,出现大量适于某种害虫生活和 繁殖的荒地、草滩,引发害虫灾害。据此完成第 1~3 题。 1.此害虫的习性是( A.群聚和群迁 C.群聚和独迁 A.老鼠 A.农作物众多 C.气象条件有利 ) B.单独行动 D.既不群聚也不群迁 ) C.松毛虫 ) D.黏虫 B.蝗虫
2.材料中提到的“某种害虫”应为( 3.此种害虫大量繁殖的自然因素是(
B.害虫天敌多 D.人类防虫害意识差
1-3
4-5
6
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确定为蝗虫,蝗虫具有群聚和远距离迁飞的特点,对所到 之处的农田、 草场和森林造成严重威胁。 蝗灾的发生与干旱关系十分密切。 干旱少雨年份,河湖水位降低,退水区特别适宜蝗虫产卵,使得蝗虫数量激增。 蝗虫大量繁殖得益于有利的气象条件。 答案:1.A 2.B 3.C
一
二
一、虫害的分布与危害
1.危害严重的虫害 :蝗虫、水稻螟虫、黏虫、松毛虫等。 2.蝗灾 (1)危害 :对农作物造成毁灭性灾害。 (2)历史上的多发区 :渤海和黄海的沿海滩涂,黄、淮、海河的沿岸滩地, 河北、山东的低洼地区。 (3)防治措施 : ①化学防治 :飞机喷药、地面喷药和撒放毒锌等。 ②生物防治 :牧鸡食蝗和微孢子虫灭蝗。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2.4中国的生物灾害课件中图版选修5
பைடு நூலகம்
情境导入
课程目标
1.了解 中国虫害的 种类、分布、 在第七届罗马国际电影节上,由冯小刚执导的《一九四二》斩获 了两个单项奖,引起广泛关注。右图为《一九四二》剧照。 在河南,1942 年的灾荒来得格外突兀。从 4 月开始 ,一滴雨都没 有,一直持续到 9 月。期间更大的蝗灾降临了,蝗虫吃完了庄稼 就产卵,七八天后,千百万黑色蚂蚁样的蝗蝻出现了,所过之处, 寸草不留。灾荒造成的饥饿几乎转瞬就到。 蝗虫是我国最主要的农业害虫之一,我国历史上蝗灾多发生在 哪些地区? 危害及防治 措施。 2.了解鼠害 的分布、危 害及防治措 施。
农作物 虫害 分布地区 渤海和黄海的沿海滩 涂,黄、淮、海河的沿 岸滩地,河北、 山东的 低洼地区 主要危害 把大片庄稼吃 成光秆,对农作 物造成毁灭性 灾害 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飞机喷药、地 面喷药、 撒放毒锌等;生物 防治—牧鸡食蝗、微孢子 虫灭蝗等
蝗虫
探究一
探究二
水稻 螟虫
南方水稻产区,近年 来有向北方扩散的趋 势
一
二
思考讨论为什么古代有“久旱必有蝗” 之说 ? 提示:蝗灾的发生与干旱的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干旱使河湖水位降 低,退水区域杂草丛生,适合蝗虫繁殖; 另一方面,干旱还能抑制蝗虫天敌的 繁殖。
一
二
3.水稻螟虫 (1)分布 :南方水稻产区。 (2)发生趋势 :发生范围扩大,暴发频率增高,危害不断加重,有向北方扩 散的趋势。 (3)危害 :造成水稻枯鞘、枯心,严重时导致水稻大面积死亡。 (4)防治措施 : ①农业防治 :清除田间杂草、合理排灌水、选用抗虫品种等。 ②生物防治 :放养水稻螟虫的天敌。 ③化学防治 :喷洒农药。
探究二
(1)据图说出我国蝗灾发生的特点及成因。 (2)分析说明蝗灾和旱灾的关系。 (3)蝗灾并没有因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而消失,只要条件适宜,就会卷土重 来。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蝗灾的发生有逐年加重趋势,其原因是什么? (4)列举治理蝗灾的主要措施。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2.4中国的生物灾害课件中图版选修5
第四节
[学习目标定位]
中国的生物灾害
1.了解各种生物灾害的分布。 2.了解各种生物灾害的危害。 3.能结合实例,分析生物灾害对我国农业灾情的影响。
自主学习区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一、虫害的分布与危害 1.蝗虫 (1)我国历史上蝗灾多发区:主要分布在① 渤海 的沿海滩涂,② ③ 和黄海
(3)干旱使水位下降,海岸、河滩滩地裸露,出现大面积的 荒滩草地,杂草丛生,适于蝗虫的生长、繁殖。 (4)防治蝗虫有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法。化学防治包括
飞机喷药、地面喷药和撒放毒锌等;生物防治包括牧鸡食 蝗和微孢子虫灭蝗等。
互动探究区
反思归纳 农作物虫害形成的主要原因、分布与危害
(1)农作物虫害形成的原因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环境
抗虫性 栽培 农药 天敌
互动探究区
(2)虫害的分布与危害 农作物虫灾暴发主要是由气象、农作物及害虫天敌三方面 因素决定的。主要虫害、分布如下表所示:
有害生物 蝗虫 我国主要分布区 渤海 和 黄海 的沿海滩涂, 农作物减产,甚至 黄、淮、海河的沿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自主学习区
3.黏虫 (1)分布:华南到东北的广大⑬ 东部 ⑭ 西南 地区也时有发生。 农作物:小麦、⑮水稻 、玉米、高粱、谷子、 豆类、棉花、甜菜、白菜等 (2)危害 表现:将农作物的叶片全部吃光,造成农作物 ⑯ 大幅度减产 人工杀虫:食物诱杀、⑰ 灯光诱杀 (3)防治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⑱天敌 化学防治:喷洒农药 地区,在西北、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答案
①易造成新的环境污染;②杀伤天敌;③使害鼠产
生耐药性。 应该加强鼠类天敌保护,提倡采用生物、生态、化学、物 理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第四节中国的生物灾害课后检测中图版选修5
第四节中国的生物灾祸一、选择题1.读我国部分生物灾祸局部散布图,图中A、B、C、D地区所代表的生物灾祸挨次是()A.棉铃虫;小麦锈病;水稻螟虫;松毛虫B.飞蝗;水稻螟虫;小麦锈病;松毛虫C.棉铃虫;松毛虫;小麦锈病;水稻螟虫D.松毛虫;小麦锈病;水稻螟虫;棉铃虫分析:选 A。
A 位于新疆地区,盛产棉花,有棉铃虫影响; B 位于华北地区,主假如小麦,有小麦锈病影响; C 位于长江流域,主假如水稻,有水稻螟虫影响; D 位于横断山区,主假如丛林,有松毛虫影响。
蝗灾与水灾、旱灾并称为中国三大灾祸。
一旦发生蝗灾,大批的蝗虫会吞食禾田,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致使粮食欠缺。
据此回答2~3 题。
2.我国北方蝗灾十分严重,与之相联系的另一种灾祸是()A.台风B.寒潮C.干旱D.涝灾3.以下治蝗的举措可行且切合可连续发展原则的是()①完美蝗虫展望、监控体制,使用化学药剂②植树造林,改良生态条件③兴修水利,扩大灌区面积,增添土壤水分④调整作物栽种制度,增添水稻播种面积A.②③B.③④C.①④D.②④分析:第 2 题,旱灾与蝗灾常常链性发生,古代就有“旱蝗”的说法。
第 3 题,喷洒化学药剂会污染环境、迫害蝗虫的天敌,蝗虫危害区大多半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不合适栽种水稻。
答案: 2.C 3.A4.以下地区既是黏虫危害较重地区又是蝗虫危害较重地区的是()A.三江平原B.黄河中下游地区C.长江中下游平原D.成都平原分析:选 B。
黏虫危害较重地区主要在华南到东北的广大东部地区,包含黄河中下游地区;蝗虫危害最重的地区是黄河河滩和沿海滩涂,此中黄河河滩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美国白蛾拥有流传速度快、生殖力强、危害植物多、取食量大等特色,已被列为世界性检疫害虫。
春末,美国白蛾已进入幼虫危害顶峰期,防控局势严重。
林业部门采纳人工、生物、化学综合治理的方法,虫灾已获得有效控制。
此中投入13 万元培养的“白蛾周氏聂啮蜂” ( 从美国引进) 是“美国白蛾”的天敌,在此次灭虫工作中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
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章末测试 中图版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章末测试中图版选修5(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我国位于北半球中纬度环球灾害带与环太平洋灾害带交会的位置,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广泛、灾种多样、灾情严重的国家之一。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不属于我国自然灾害特征的是() A.灾种特点——种类多、频次高B.分布特点——分布范围广C.地域差异特点——地域差异显著D.灾种特点——现代火山活动频繁,地震频发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A.地处世界两条灾害带的交界处,灾害多发B.经济快速发展,是世界上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C.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是世界上的人口稠密区之一D.灾害防御能力有限,灾害监测系统不健全2010年是最近10年来我国地质灾害灾情最重、重大灾害事件最多、死亡失踪人数最多的一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30 670起,造成人员伤亡的382起,致使2 246人死亡、669人失踪、534人受伤。
读图完成3~5题。
3.①~④中,发生地震灾害的可能性最低的是() A.①B.②C.③D.④4.③地很少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根本原因是() A.远离板块交界处,地壳稳定B.远离海洋,降水较少C.地形平坦,缺少形成滑坡、泥石流的地形条件D.土体结构松软,缺少石块等碎屑物质5.①~④中,相同烈度的地震造成损失最大的是() A.①B.②C.③D.④下图为“我国某年夏季等温线和盛行风向图”(图中阴影部分为我国暴雨洪水严重地区)。
读图完成6~8题。
6.东部地区等温线的走向大致与海岸线一致,说明() A.受纬度位置影响明显B.不受地形地势影响C.受海洋影响明显D.夏季我国南北温差较大7.同时受暴雨、洪涝、风沙、春旱影响的地区是() A.东南沿海地区B.西北内陆地区C.华北平原地区D.四川盆地地区8.华北平原暴雨洪涝灾害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A.降水多B.降水集中、洼地积水C.人口稠密D.经济发达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章末综合检测中图版选修5
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祸( 时间: 60 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 ( 每题 4 分,共 40 分 )1.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祸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对于我国自然灾祸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①我国发生地震灾祸的频度不高,影响较小②江南丘陵降水丰沛,地下水水位高,土壤盐碱化十分严重③滑坡、泥石流多发生在我国西南部,地面沉降多发生在我国东部很多大城市④对植被的损坏和大规模工程活动,是泥石流和滑坡发诞辰趋屡次的重要原由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分析:选 B。
我国地震灾祸多发,且影响大;江南丘陵降水多,但该区地下水水位不高且土壤呈酸性。
2.以下图为一段等高线地形图,实线为等高线( 单位:米 ) ,虚线为泥石流路线,若此时游客正好位于O点,则其正确的逃活路线是()A.①B.②C.③D.④分析:选 B。
泥石流是山区暴发的携带大批泥沙和石块的特别大水,发生部位一般在山谷线上,如图中虚线所示。
发生泥石流时,正确的逃生方向是与泥石流流向垂直的两边高处,如②所示方向,答案选 B读以下图,回答3~ 4 题。
3.图示地震与两大板块的挤压相关,这两大板块是指()A.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B.亚欧板块、非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D.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4.此次地震引起稀有的激烈海啸,表示地质灾祸拥有()A.群发性B.随机性C.突发性D.链发性分析:第 3 题,从图中能够看出,此次地震发生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西侧,处在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第 4 题,地震惹起了海啸,说明地质灾祸拥有链发性。
答案: 3.A 4.D读某城市某类自然灾祸(X) 剖析模型表示图,回答5~ 6 题。
5.该类自然灾祸 (X) 是 ()A.台风B.内涝C.泥石流D.塌陷6.该类自然灾祸最近几年来在我国大部分城市发生频次不停增添,其根来源因是() A.年降水量增大B.排水设备落伍C.地质灾祸屡次D.城市绿地面积增添分析:第 5 题,读图,该类自然灾祸(X) 与降水量、径流量、排水量、地形高程相关,可能是内涝灾祸, B 对。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五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单元测试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五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我国暴雨洪涝主要产生在()A. 东北地区B. 华北地区C. 南方和东部地区D. 西北地区2.易产生滑坡地区的地理特性,可能是()①地形高低②整年降水丰裕,年际变化大③地震基岩广布④地表岩石毁坏,松散碎屑物多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②④3.读下图,回答:该图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是( )A. 泥石流B. 风暴潮C. 干旱D. 盐渍化4.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断层最可能产生于下列哪个地质时期()A. 古生代前期B. 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C. 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D. 新生代后期5.读“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该地地理特性的叙述,可能的是()①地形高低②整年降水丰裕③地表基岩广布④地表岩石毁坏,松散碎屑物多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②④(2)为防御此类地质灾害,该地可以接纳的主要措施有()①进步植被笼盖率②修建水利工程③修建护坡工程④消除河道淤泥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③6.下图表示影响我国的两种景象灾害的路径,读图完成下列标题。
(1)这两种景象灾害可能是()①台风②洪涝③寒潮④干旱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2)从气候系统角度看,这两种灾害分别是()A. 气旋、冷锋B. 反气旋、暖锋C. 低气压、准稳定锋D. 高气压、冷锋(3)上述景象成灾的互助原因是()A. 风暴潮B. 强风C. 低温D. 特大暴雨7.下列关于图中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主要产生在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地区B. 集结在中高纬度地区C. 产生在地形陡峭地区D. 多产生在河流两岸,中下游地区8.河南省按水文景象特点可分为5个地区(下图所示)。
据统计,从1450 年—1979 年间,其北部三地区水旱灾害年数为200—300年,南部两地区水旱灾害年数为100—200 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2.4 中国的生物灾害
1.下列虫灾对我国林业发展造成危害严重的是
A.粘虫B.松毛虫 C.蝗虫D.稻螟
2.下面哪种灾害与水灾、旱灾一起被称为三大自然灾害
A.地震B.台风 C.寒潮D.蝗虫
3.我国东北林区最主要的害虫是
A.马尾松毛虫B.落叶松毛虫 C.云南松毛虫D.油松毛虫
4.有关森林虫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对森林工业不会造成损失B.对森林生态造成严重破坏
C.危害不大,不足防治 D.依靠害虫的天敌即可消灭
5.古代有“旱蝗”的说法,下列情况利于蝗灾爆发的是
A.一直干旱 B.一直多雨 C.前期干旱、后期多雨 D.前期多雨、后期干旱6.分布于亚洲东部的鼠灾主要是哪一类型
A.喜湿B.耐旱 C.喜热D.怕光
7.分布于我国西北内陆的鼠灾主要是上述选项中的哪一个?
8.在我国东北地区鼠类主要危害
A.樟子松、落叶松B.红松、马尾松 C.胡杨、红柳D.梭梭、落叶松
9.为了搞好灭鼠工作,我们应该
A.保护猫头鹰、鹰等鼠类的天敌B.使用“毒鼠强”等化学药品灭鼠
C.生态系统是平衡的,对鼠害可以听之任之D.禁止药物灭鼠
10.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能否大量引进外来物种?
11.目前,消灭病虫害的有效办法是依靠农药。
那么,你在洗菜或吃水果时应如何消除残留的农药?
12.你认为在防治生物灾害方面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更好?
参考答案
1.B
2.D
3.B
4.B
5.C
6.A
7.B
8.A
9.A
10.自然界生物在长期演化历程中,与周围环境协调演化,达到平衡。
一旦脱离原来的生存环
境,就可能无节制地繁衍,给新栖息地带来严重的生态、经济损失,即生物入侵。
因此要严加防范,以阻止有害物种进入国门。
11.“泡烫洗削”去除农药
泡:菠菜、小白菜、油菜等可用水浸泡消毒,也可在清水中加入少量洗洁净,浸泡后再用清水洗净。
烫:青椒、菜花、芹菜、豆角等,在下锅前先烫一下,可清除90%的残毒。
洗:对花类食用蔬菜如金针菜、韭菜花等,可放在水槽中漂洗,一边排水一边冲洗,然后在盐水中泡洗一下,以彻底清除残留农药。
削:对茎类蔬菜如胡萝卜、马铃薯和瓜果类蔬菜如冬瓜等,最好是削掉皮后再用水漂洗一次,这样可基本清除残留农药。
12.可以生物防治;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培育抗病虫害的农作物品种等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