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十四节气大暑古诗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二十四节气大暑古诗词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此时,阳光炽热,气温高企,大自然呈现出一片炽热而繁茂的景象。
而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大暑这一节气也被赋予了丰富的情感和诗意。
在古诗词中,大暑常常被描绘为炎热难耐的时刻。
“赤日几时过,
清风无处寻。
”这是曾几在《大暑》中的感慨,烈日当空,清风难觅,
道出了大暑时节酷热的无奈。
又如戴复古的“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
万物此陶镕,人何怨炎热。
”将天地比作一个巨大的窑炉,六月的阳光
如同炭火在烘烤,万物都在这高温中熔炼,而人们又何必抱怨这炎热呢?这样的诗句生动地展现了大暑时的高温酷暑,让人仿佛能感受到
那滚滚热浪扑面而来。
然而,大暑虽热,却也有着独特的美和生机。
范成大在《喜晴》中
写道:“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窗外的梅子成熟落地,墙边的竹笋长成竹林,在连绵的阴雨后迎
来晴天,才恍然发觉夏天已经渐深。
这份在炎热中的静谧与成长,让
人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在悄然涌动。
大暑时节,人们的生活也在诗词中有所体现。
白居易的《消暑》中“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
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描绘了在院中静心消暑的情景,强调了内心的宁静对于抵御炎热的重要性。
而苏轼的“但惜夏日长,
且等清风来。
”则表达了对夏日时光的珍惜,以及对清风带来一丝凉意
的期待。
古代诗人对于大暑的观察和感悟,不仅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更
是对人生、对世事的思考。
在这炽热的节气里,他们用诗词抒发着自
己的情感,或是对炎热的抱怨,或是对生命的赞美,或是对宁静的追求。
大暑,如同人生中的一段炽热旅程,它考验着我们的耐力和心态。
正如古诗词中所传达的那样,无论外界如何炎热,只要我们保持内心
的平静与安宁,便能在这酷暑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清凉与宁静。
在大暑的古诗词中,我们看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深刻领悟。
这些诗词穿越时空,至今仍能让我们在炎热
的夏日里,感受到那份独特的诗意与智慧。
如今,我们虽身处现代社会,但当我们在大暑时节诵读这些古诗词,依然能够与古人产生共鸣,感受到那份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情感。
总之,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在古诗词的世界里,是一幅丰富多彩
的画卷,既有炎热的煎熬,也有生命的蓬勃,更有心灵的宁静。
它让
我们领略到了古代文人的才情与智慧,也让我们对这个节气有了更深
层次的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