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原虫血片制作及染色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在二十五页,总共四十九页。
血膜制作的注意事项
3. 血膜让其自然干燥,切忌用太阳晒或火烤,干 透后才能用甲醇固定薄血膜,并对厚血膜溶血。 夏天标本尽可能24~48小时内固定、溶血和染色; 冬天也不能超过72小时。放置时间越久,厚血膜 越不易溶血,染色效果也差。若不能及时染色, 薄血膜宜先用甲醇固定,然后用蒸馏水(或过滤 的清水)对厚血膜溶血,晾干固定后装入盒内盖 严,待以后染色。
标本片
厚、薄血膜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
厚血膜
用血量约为4μl~5μl,涂制成直径0.8 ~ 1cm的厚血
膜,由于在制备过程中红细胞已溶解,疟原虫在形态 上仍可分辨,但胞浆和胞核不可避免地形成一定程度 的固缩。受影响较大的有大、裂殖体的形态。
由于厚血膜与薄血膜相比血量大,须查范围小,节省时间
,阳性检出率较高。厚血膜能查出疟原虫数是薄血膜的15 ~25倍。所以,我们推荐疟疾诊断(门诊检验及现场普
发热期外周血中以环状体(小滋养体)为主,也可见到裂殖 体;
出汗期因原虫密度太低,镜检多为阴性。 发作后数小时,间歇期外周血中以大滋养体为主,形态较易
辩认,为诊断的有 利时机;
发作36-48h,可检出裂殖体; 发作1-2次后,配子体出 现较多。
现在六页,总共四十九页。
血膜制作(取血时间)
恶性疟较理想的取血时间是在发作后至 20h内取血,发作 后2小时左右,此时环状体发育至最高峰,初发患者退 热后常查不到原虫。末梢血血检到恶性疟原虫配子体, 是在末梢血出现环状 体之后的7-10天。
各种细胞和疟原虫主要是由不同的蛋白质或类氨基酸 组成。不同的氨基酸均含有氨基(NH2)和羧基(COOH )。在游离状态时,氨基(NH2)获得一个氢离子成为带阳 电的离子(NH3 + );而羧基失掉一个氢离子成为带阴电的
离子(COO — )。
现在二十九页,总共四十九页。
血膜染色 (二)染色的原理
主要染料都含有美蓝、伊红和美蓝氧化后的天青。
标准血片
门诊发热病人血片 居民普查血片
现在二十二页,总共四十九页。
血膜制作(涂片操作)
血膜编号 血膜制成后,立即用特种蜡笔或 水笔于玻片面上写上受检者的号码,以防 差错,待薄血膜干后再用铅笔于薄血膜中 写上血片种类的代号和受检者的个人编号 ,依次顺序插入标本盒内。
现在二十三页,总共四十九页。
血膜制作的注意事项
现在三十六页,总共四十九页。
吉氏染液染色方法:
先用甲醇固定薄血膜,待干后进行染色。亦可在固 定薄血膜后用清水对厚血膜溶脱血红蛋白,然后才进 行染色。
成批血片染色:将已固定薄血膜的血片插入染色缸,倒 入2%吉氏染液稀释液(2毫升原液加中性蒸馏水98毫升稀 释均匀即成),同时对厚薄血膜染色30分钟,然后用清 水注入染缸将染液通过溢出方式洗去,再用清水浸洗 1-2次,干净后将血片标本(血膜面朝下)插于晾干板 上,待干后镜检。
涂2个厚血膜1个薄血膜,
标 标签签
以防血膜脱落而影响检查;
标本片
疟疾调查时,每张玻片
可涂制2~3人血膜。
现在十九页,总共四十九页。
发热病人血片
厚、薄血膜的位置
每张载玻片上可做1个薄血膜和1个厚血膜,如图
2.5cm
现在二十页,总共四十九页。
现在二十一页,总共四十九页。
各种不同的疟疾血片涂制法:
现在三十七页,总共四十九页。
单张血片染色:薄血膜经固定干燥后,用中 性蒸馏水(或娃哈哈矿泉水)1ml,加吉氏 母液1~2滴,混合均匀后滴入血片标本上, 染色10~20分钟,然后用清水轻轻将片上的 染液冲洗干净,晾干镜检。
现在三十八页,总共四十九页。
2、瑞式染液的配制:
将瑞氏染剂粉1g置于研钵内,加入15ml甘油充
分研磨后,倒入有塞玻璃瓶中,再用500ml甲醇洗出 研钵中的甘油溶液,倒入瓶中,摇匀后,置室温下, 每天摇动5分钟,3天后即可使用。
此方法染色的时间短,但染色效果不如吉氏染液效果 稳定,又不能大量血片染色,常用于门诊应急情况下血片 染色。
现在三十九页,总共四十九页。
瑞氏染液的染色方法:
先用蜡笔在厚、薄血膜间划一界限,滴 几滴蒸馏水在厚血膜上溶血。溶血后倾去 水滴。在薄血膜上加瑞氏染液6~7滴,摇 动玻片均匀染色30秒。然后再加10~12滴 蒸馏水于薄血膜上,摇动玻片将染液与蒸 馏水混合均匀后,用吸管把染液引到厚血 膜上,使厚血膜再染色5分钟。用清水轻轻 冲去染液,晾干镜检。
现在七页,总共四十九页。
血膜制作(工具准备)
一次性采血针、75%酒精、棉棒(球),载玻片,推片 ,记号笔或铅笔。
现在八页,总共四十九页。
血膜制作(取血操作)
取血方法 采血部位一般人为耳垂,指头, 通常在耳垂取血。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 取血部位(冬季用手捻动耳垂使其充血后 再行消毒),待酒精干后,用左手拇指和 食指紧捏耳垂上方,右手持消毒采血针( 一人一针,避免血传疾病)迅速刺入耳垂 下端1~2毫米,不宜过深或过浅。然后用 右手中指轻轻向上挤压出血。
现在十一页,总共四十九页。
现在十二页,总共四十九页。
血膜制作(涂片操作)
薄血膜
取洁净的载玻片2张,1张以左手拇指,食指夹持载 玻片两端(手指切勿接触玻片表面),用另1张边 缘平滑(最好为磨口边缘)的载玻片做推片,用推 片一端边缘的中点从取血部分取约1微升的血量(相 当于1/4火柴头大小),使血滴与平置的载玻片接触, 并形成25~30度夹角,待血液向两侧扩展约2cm长度时 ,均匀而迅速地轻轻向左推出(约2.5cm长)。
血膜染色 (二)染色的原理
伊红主要离解为酸性的阳离子,在遇到碱性的蛋白质 如血红蛋白、嗜伊红白血球颗粒等即可结合成不易溶 于水的沈淀物染成红色。
美兰主要离解为碱性的美兰离子,在遇到酸性蛋白 质如疟原虫、淋巴和大单核细胞的胞浆、嗜碱性白 细胞的颗粒等即可结合染成兰色。
现在三十一页,总共四十九页。
两侧留出空间 注意:血滴大,速度快、角度大 血膜厚
血滴小,速度慢、角度小 血膜薄
现在十八页,总共四十九页。
血膜制作(涂片操作)
涂制厚、薄血膜的位置 通常是将厚、薄血膜涂 在一张载片上。方法是将载片分为6等分,第1 、2格备贴标签及编号用;厚血膜涂在第3格中 央,薄血膜涂在第4格前缘至第6格中部。作为 标本的血片每张玻片涂厚、薄血膜各1个;门诊 和发热病人血片每片1人,
美蓝的有色基团带阳离子,是一种碱性染料,用的是盐酸 美蓝。溶于水后离解为带阴电的氯离子和能着色的美蓝阳 离子。
伊红的有色基团带阴离子,是一种酸性染料,染色用的是 伊红钠盐。溶于水中时离解为带阳电的钠离子和带阴电的 伊红离子。
天青为美蓝氧化而成。虽为碱性染剂,在染色中起染媒作 用。
现在三十页,总共四十九页。
现在三十二页,总共四十九页。
血膜染色 (二)染色的原理
染色化学反应反应的示意图:
疟原虫细胞浆的阴离子(COO—)+ 美蓝阳离子—→呈蓝色
┏天青(染媒作用)
疟原虫核的阳离子(NH3+)+┫
┗伊红阴离子
-→ 呈紫红色
现在三十三页,总共四十九页。
血膜染色 (二)染色的原理
蛋白质本身是阴阳电荷是相等,带有两基性的。所以其 所带阴阳电荷的数量可受周围液体的酸碱度(PH)而改 变,在偏酸的溶液中阳离子增加,易于伊红结合,着色 偏红。在偏碱的溶液中阴离子增加,易于美蓝结合,着 色偏蓝。这就说明了为何配制染液的酸碱度直接影响了 血片染色的质量,偏酸着色过红,偏碱着色过蓝。所以 在染血片时稀释液要控制在PH7.2,最为适宜,疟原虫的
现在十三页,总共四十九页。
现在十四页,总共四十九页。
现在十五页,总共四十九页。
将推玻片向1的方向稍抽回,当血液充满推 玻片适当宽度(约2cm)后,以一定均匀的 速度向2的方向滑动(约2.5cm)。
现在十六页,总共四十九页。
现在十七页,总共四十九页。
血涂片质量评价: 血膜均匀、厚薄度合适、无空泡、无划痕 薄血膜头体尾位置和形状好、无停顿起伏、
主要内容
血膜制作
血膜染色 影响染色效果的因素
现在一页,总共四十九页。
血膜制作(血膜分类)
用于检查疟原虫的血涂片有两种:一种是将血液涂呈薄膜状
,称薄血膜;一种是血液涂成圆盘状,称厚血膜。
厚血膜上的血细胞是重叠堆积在玻片上面,而薄血膜上的 血细胞则要求平辅在玻片上面。
门诊或现场发热病人血片
现在二页,总共四十九页。
现在九页,总共四十九页。
现在十页,总共四十九页。
血膜制作(涂片操作)
厚血膜 用推片的一角,从取血部位刮取约4-
5微升血量(相当于火柴头大小),使血滴与 平置的载玻片接触,再由里向外一个方向旋转 ,转2~4圈,再回到圆心收起,涂成直径 0.8~1cm大小圆形厚血膜。水平放置,务必使 血膜厚薄均匀,过厚易于脱落,过薄达不到检 出率的要求。
,至甘油250ml加完为止,倒入500ml有塞玻璃瓶中。在研钵中加
入少量甲醇,洗掉剩余部分,倒入瓶内,再次加甲醇,洗后再倒 入瓶中,至甲醇250ml洗清研钵中甘油为止。塞紧瓶塞,充分摇匀
,置室温内,每天用力摇动溶液5分钟,3天后即可使用。
也可在带有紧口瓶塞的硬质玻璃瓶中放入约50个玻璃珠(直径
3 ~5mm),用玻璃漏斗把甘油灌入瓶中,再把吉氏粉放入漏 斗中,用甲醇缓慢地把所有染料粉冲入瓶内,塞紧瓶塞,置于 室温内,每天用力摇动5分钟,3天后即可使用。
现在二十六页,总共四十九页。
血膜染色 一、染液的种类及染色原理
染液种类: 对镜检疟原虫染色虽然种类名称很多,但都是从
罗门诺夫斯基氏创造的多色性染液变化过来的。
多色性染液可分为水溶液和醇溶液两类。水溶液类有罗 氏(Romanowsky)染液、费氏(Field)染液等;醇溶液有 吉氏(Giemsa)染液、瑞氏(Wright)染液等。
查)应以检查厚血膜为主。
现在三页,总共四十九页。
厚、薄血膜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
薄血膜 用血量约为1-1.5μl,涂制成2cm宽×2.5cm长面积
的薄血膜。由于在制备过程中,血片通常经甲醇固 定,使红细胞及其内疟原虫的形态保持完整,适用 于对疟原虫虫种的鉴定。
由于用血量少,为保证检测的敏感性,常耗时较多,不 适用于大规模调查。特别在医院的检验室,由于要求在 短时间内作出诊断,因而极有可能出现漏诊。
1. 玻片清洗时,避免玻片碰撞、磨损。制作血膜的载玻片必 须完全清洁而毫无油渍或污垢。制片时,手指只能持载片的 边缘,不能接触玻片表面,以免油污使薄血膜产生空白区以 及厚血膜脱落。作为推片的玻片边缘一定要平滑,才能使推 出的血膜均匀一致。
现在二十四页,总共四十九页。
血膜制作的注意事项
2. 刚涂制的血膜要平放在标本盒内,厚血膜未 干前勿使标本盒倾斜,以免血膜倾向一侧,造成 血膜厚薄不均,厚处不易溶血和着色而影响检查 结果;晾干血膜时应注意防尘、防止苍蝇、蟑螂 等昆虫吮吸血膜,凉干后应及时装入标本盒并盖 严,新的木制标本盒需敞开放置一段时间,让醇 、醛等物质挥发后才能使用,以免厚血膜红蛋白 被其固定,不能溶血导致染色效果不佳。
现在四页,总共四十九页。
血膜制作(取血时间)
取血时机 现症病人一般可随时取血,疟疾普 查时可不考虑取血时机。但在诊断或需要某期 疟原虫作标本时,则应掌握适宜的取血时机。
现在五页,总共四十九页。
血膜制作(取血时间)
间日疟
前驱期相当于肝内期疟原虫发育,因原虫密度太低, 镜 检多为阴性。
发冷(寒战)期相当于红内期成熟裂殖体涨破 红细胞期 ,镜检多为裂殖体和环状体。
血膜染色 (二)染色的原理
美兰与伊红都不能使原虫和白细胞的核着色,必须 由天青作为媒介(染媒)才能使其着色。天青虽然 也是碱性染剂,但又具有染媒作用,使原虫核和白 细胞核等原来只能染上极淡蓝色的结构染上显著的 酸性染剂伊红,这样,就使白细胞粗大的核染成显 著的既蓝又红的紫蓝色,而较小或菲薄的原虫核和 淋巴细胞原浆中的颗粒染成紫红色。
结构才能清晰可见。
现在三十四页,总共四十九页。
吉氏染色血片外观
现在三十五页,总共四十九页。
偏酸
标准 偏碱
血膜染色 (三)染液的配制和染色方法
1、吉氏染液的配制:
这是目前最常用的疟原虫染色剂,它具有方便、染色效果稳定的优点, 也是我们推荐的染色方法。
将吉氏粉5g置于研钵中,加入少量甘油充分研磨,然后边加边磨
现在二十七页,总共四十九页。Βιβλιοθήκη 血膜染色 (一)染液的种类
醇溶液类: 有吉氏(Giemsa)染液、瑞氏(Wright)
染液等。是在水溶液染液的基础上改进发展 而成。目前我们推荐的是运用醇溶液类中的 吉氏(Giemsa)染液
现在二十八页,总共四十九页。
血膜染色 (二)染色的原理
染色原理是染料于被染物的阴阳离子互相吸附而结合的一 种化学反应。
血膜制作的注意事项
3. 血膜让其自然干燥,切忌用太阳晒或火烤,干 透后才能用甲醇固定薄血膜,并对厚血膜溶血。 夏天标本尽可能24~48小时内固定、溶血和染色; 冬天也不能超过72小时。放置时间越久,厚血膜 越不易溶血,染色效果也差。若不能及时染色, 薄血膜宜先用甲醇固定,然后用蒸馏水(或过滤 的清水)对厚血膜溶血,晾干固定后装入盒内盖 严,待以后染色。
标本片
厚、薄血膜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
厚血膜
用血量约为4μl~5μl,涂制成直径0.8 ~ 1cm的厚血
膜,由于在制备过程中红细胞已溶解,疟原虫在形态 上仍可分辨,但胞浆和胞核不可避免地形成一定程度 的固缩。受影响较大的有大、裂殖体的形态。
由于厚血膜与薄血膜相比血量大,须查范围小,节省时间
,阳性检出率较高。厚血膜能查出疟原虫数是薄血膜的15 ~25倍。所以,我们推荐疟疾诊断(门诊检验及现场普
发热期外周血中以环状体(小滋养体)为主,也可见到裂殖 体;
出汗期因原虫密度太低,镜检多为阴性。 发作后数小时,间歇期外周血中以大滋养体为主,形态较易
辩认,为诊断的有 利时机;
发作36-48h,可检出裂殖体; 发作1-2次后,配子体出 现较多。
现在六页,总共四十九页。
血膜制作(取血时间)
恶性疟较理想的取血时间是在发作后至 20h内取血,发作 后2小时左右,此时环状体发育至最高峰,初发患者退 热后常查不到原虫。末梢血血检到恶性疟原虫配子体, 是在末梢血出现环状 体之后的7-10天。
各种细胞和疟原虫主要是由不同的蛋白质或类氨基酸 组成。不同的氨基酸均含有氨基(NH2)和羧基(COOH )。在游离状态时,氨基(NH2)获得一个氢离子成为带阳 电的离子(NH3 + );而羧基失掉一个氢离子成为带阴电的
离子(COO — )。
现在二十九页,总共四十九页。
血膜染色 (二)染色的原理
主要染料都含有美蓝、伊红和美蓝氧化后的天青。
标准血片
门诊发热病人血片 居民普查血片
现在二十二页,总共四十九页。
血膜制作(涂片操作)
血膜编号 血膜制成后,立即用特种蜡笔或 水笔于玻片面上写上受检者的号码,以防 差错,待薄血膜干后再用铅笔于薄血膜中 写上血片种类的代号和受检者的个人编号 ,依次顺序插入标本盒内。
现在二十三页,总共四十九页。
血膜制作的注意事项
现在三十六页,总共四十九页。
吉氏染液染色方法:
先用甲醇固定薄血膜,待干后进行染色。亦可在固 定薄血膜后用清水对厚血膜溶脱血红蛋白,然后才进 行染色。
成批血片染色:将已固定薄血膜的血片插入染色缸,倒 入2%吉氏染液稀释液(2毫升原液加中性蒸馏水98毫升稀 释均匀即成),同时对厚薄血膜染色30分钟,然后用清 水注入染缸将染液通过溢出方式洗去,再用清水浸洗 1-2次,干净后将血片标本(血膜面朝下)插于晾干板 上,待干后镜检。
涂2个厚血膜1个薄血膜,
标 标签签
以防血膜脱落而影响检查;
标本片
疟疾调查时,每张玻片
可涂制2~3人血膜。
现在十九页,总共四十九页。
发热病人血片
厚、薄血膜的位置
每张载玻片上可做1个薄血膜和1个厚血膜,如图
2.5cm
现在二十页,总共四十九页。
现在二十一页,总共四十九页。
各种不同的疟疾血片涂制法:
现在三十七页,总共四十九页。
单张血片染色:薄血膜经固定干燥后,用中 性蒸馏水(或娃哈哈矿泉水)1ml,加吉氏 母液1~2滴,混合均匀后滴入血片标本上, 染色10~20分钟,然后用清水轻轻将片上的 染液冲洗干净,晾干镜检。
现在三十八页,总共四十九页。
2、瑞式染液的配制:
将瑞氏染剂粉1g置于研钵内,加入15ml甘油充
分研磨后,倒入有塞玻璃瓶中,再用500ml甲醇洗出 研钵中的甘油溶液,倒入瓶中,摇匀后,置室温下, 每天摇动5分钟,3天后即可使用。
此方法染色的时间短,但染色效果不如吉氏染液效果 稳定,又不能大量血片染色,常用于门诊应急情况下血片 染色。
现在三十九页,总共四十九页。
瑞氏染液的染色方法:
先用蜡笔在厚、薄血膜间划一界限,滴 几滴蒸馏水在厚血膜上溶血。溶血后倾去 水滴。在薄血膜上加瑞氏染液6~7滴,摇 动玻片均匀染色30秒。然后再加10~12滴 蒸馏水于薄血膜上,摇动玻片将染液与蒸 馏水混合均匀后,用吸管把染液引到厚血 膜上,使厚血膜再染色5分钟。用清水轻轻 冲去染液,晾干镜检。
现在七页,总共四十九页。
血膜制作(工具准备)
一次性采血针、75%酒精、棉棒(球),载玻片,推片 ,记号笔或铅笔。
现在八页,总共四十九页。
血膜制作(取血操作)
取血方法 采血部位一般人为耳垂,指头, 通常在耳垂取血。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 取血部位(冬季用手捻动耳垂使其充血后 再行消毒),待酒精干后,用左手拇指和 食指紧捏耳垂上方,右手持消毒采血针( 一人一针,避免血传疾病)迅速刺入耳垂 下端1~2毫米,不宜过深或过浅。然后用 右手中指轻轻向上挤压出血。
现在十一页,总共四十九页。
现在十二页,总共四十九页。
血膜制作(涂片操作)
薄血膜
取洁净的载玻片2张,1张以左手拇指,食指夹持载 玻片两端(手指切勿接触玻片表面),用另1张边 缘平滑(最好为磨口边缘)的载玻片做推片,用推 片一端边缘的中点从取血部分取约1微升的血量(相 当于1/4火柴头大小),使血滴与平置的载玻片接触, 并形成25~30度夹角,待血液向两侧扩展约2cm长度时 ,均匀而迅速地轻轻向左推出(约2.5cm长)。
血膜染色 (二)染色的原理
伊红主要离解为酸性的阳离子,在遇到碱性的蛋白质 如血红蛋白、嗜伊红白血球颗粒等即可结合成不易溶 于水的沈淀物染成红色。
美兰主要离解为碱性的美兰离子,在遇到酸性蛋白 质如疟原虫、淋巴和大单核细胞的胞浆、嗜碱性白 细胞的颗粒等即可结合染成兰色。
现在三十一页,总共四十九页。
两侧留出空间 注意:血滴大,速度快、角度大 血膜厚
血滴小,速度慢、角度小 血膜薄
现在十八页,总共四十九页。
血膜制作(涂片操作)
涂制厚、薄血膜的位置 通常是将厚、薄血膜涂 在一张载片上。方法是将载片分为6等分,第1 、2格备贴标签及编号用;厚血膜涂在第3格中 央,薄血膜涂在第4格前缘至第6格中部。作为 标本的血片每张玻片涂厚、薄血膜各1个;门诊 和发热病人血片每片1人,
美蓝的有色基团带阳离子,是一种碱性染料,用的是盐酸 美蓝。溶于水后离解为带阴电的氯离子和能着色的美蓝阳 离子。
伊红的有色基团带阴离子,是一种酸性染料,染色用的是 伊红钠盐。溶于水中时离解为带阳电的钠离子和带阴电的 伊红离子。
天青为美蓝氧化而成。虽为碱性染剂,在染色中起染媒作 用。
现在三十页,总共四十九页。
现在三十二页,总共四十九页。
血膜染色 (二)染色的原理
染色化学反应反应的示意图:
疟原虫细胞浆的阴离子(COO—)+ 美蓝阳离子—→呈蓝色
┏天青(染媒作用)
疟原虫核的阳离子(NH3+)+┫
┗伊红阴离子
-→ 呈紫红色
现在三十三页,总共四十九页。
血膜染色 (二)染色的原理
蛋白质本身是阴阳电荷是相等,带有两基性的。所以其 所带阴阳电荷的数量可受周围液体的酸碱度(PH)而改 变,在偏酸的溶液中阳离子增加,易于伊红结合,着色 偏红。在偏碱的溶液中阴离子增加,易于美蓝结合,着 色偏蓝。这就说明了为何配制染液的酸碱度直接影响了 血片染色的质量,偏酸着色过红,偏碱着色过蓝。所以 在染血片时稀释液要控制在PH7.2,最为适宜,疟原虫的
现在十三页,总共四十九页。
现在十四页,总共四十九页。
现在十五页,总共四十九页。
将推玻片向1的方向稍抽回,当血液充满推 玻片适当宽度(约2cm)后,以一定均匀的 速度向2的方向滑动(约2.5cm)。
现在十六页,总共四十九页。
现在十七页,总共四十九页。
血涂片质量评价: 血膜均匀、厚薄度合适、无空泡、无划痕 薄血膜头体尾位置和形状好、无停顿起伏、
主要内容
血膜制作
血膜染色 影响染色效果的因素
现在一页,总共四十九页。
血膜制作(血膜分类)
用于检查疟原虫的血涂片有两种:一种是将血液涂呈薄膜状
,称薄血膜;一种是血液涂成圆盘状,称厚血膜。
厚血膜上的血细胞是重叠堆积在玻片上面,而薄血膜上的 血细胞则要求平辅在玻片上面。
门诊或现场发热病人血片
现在二页,总共四十九页。
现在九页,总共四十九页。
现在十页,总共四十九页。
血膜制作(涂片操作)
厚血膜 用推片的一角,从取血部位刮取约4-
5微升血量(相当于火柴头大小),使血滴与 平置的载玻片接触,再由里向外一个方向旋转 ,转2~4圈,再回到圆心收起,涂成直径 0.8~1cm大小圆形厚血膜。水平放置,务必使 血膜厚薄均匀,过厚易于脱落,过薄达不到检 出率的要求。
,至甘油250ml加完为止,倒入500ml有塞玻璃瓶中。在研钵中加
入少量甲醇,洗掉剩余部分,倒入瓶内,再次加甲醇,洗后再倒 入瓶中,至甲醇250ml洗清研钵中甘油为止。塞紧瓶塞,充分摇匀
,置室温内,每天用力摇动溶液5分钟,3天后即可使用。
也可在带有紧口瓶塞的硬质玻璃瓶中放入约50个玻璃珠(直径
3 ~5mm),用玻璃漏斗把甘油灌入瓶中,再把吉氏粉放入漏 斗中,用甲醇缓慢地把所有染料粉冲入瓶内,塞紧瓶塞,置于 室温内,每天用力摇动5分钟,3天后即可使用。
现在二十六页,总共四十九页。
血膜染色 一、染液的种类及染色原理
染液种类: 对镜检疟原虫染色虽然种类名称很多,但都是从
罗门诺夫斯基氏创造的多色性染液变化过来的。
多色性染液可分为水溶液和醇溶液两类。水溶液类有罗 氏(Romanowsky)染液、费氏(Field)染液等;醇溶液有 吉氏(Giemsa)染液、瑞氏(Wright)染液等。
查)应以检查厚血膜为主。
现在三页,总共四十九页。
厚、薄血膜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
薄血膜 用血量约为1-1.5μl,涂制成2cm宽×2.5cm长面积
的薄血膜。由于在制备过程中,血片通常经甲醇固 定,使红细胞及其内疟原虫的形态保持完整,适用 于对疟原虫虫种的鉴定。
由于用血量少,为保证检测的敏感性,常耗时较多,不 适用于大规模调查。特别在医院的检验室,由于要求在 短时间内作出诊断,因而极有可能出现漏诊。
1. 玻片清洗时,避免玻片碰撞、磨损。制作血膜的载玻片必 须完全清洁而毫无油渍或污垢。制片时,手指只能持载片的 边缘,不能接触玻片表面,以免油污使薄血膜产生空白区以 及厚血膜脱落。作为推片的玻片边缘一定要平滑,才能使推 出的血膜均匀一致。
现在二十四页,总共四十九页。
血膜制作的注意事项
2. 刚涂制的血膜要平放在标本盒内,厚血膜未 干前勿使标本盒倾斜,以免血膜倾向一侧,造成 血膜厚薄不均,厚处不易溶血和着色而影响检查 结果;晾干血膜时应注意防尘、防止苍蝇、蟑螂 等昆虫吮吸血膜,凉干后应及时装入标本盒并盖 严,新的木制标本盒需敞开放置一段时间,让醇 、醛等物质挥发后才能使用,以免厚血膜红蛋白 被其固定,不能溶血导致染色效果不佳。
现在四页,总共四十九页。
血膜制作(取血时间)
取血时机 现症病人一般可随时取血,疟疾普 查时可不考虑取血时机。但在诊断或需要某期 疟原虫作标本时,则应掌握适宜的取血时机。
现在五页,总共四十九页。
血膜制作(取血时间)
间日疟
前驱期相当于肝内期疟原虫发育,因原虫密度太低, 镜 检多为阴性。
发冷(寒战)期相当于红内期成熟裂殖体涨破 红细胞期 ,镜检多为裂殖体和环状体。
血膜染色 (二)染色的原理
美兰与伊红都不能使原虫和白细胞的核着色,必须 由天青作为媒介(染媒)才能使其着色。天青虽然 也是碱性染剂,但又具有染媒作用,使原虫核和白 细胞核等原来只能染上极淡蓝色的结构染上显著的 酸性染剂伊红,这样,就使白细胞粗大的核染成显 著的既蓝又红的紫蓝色,而较小或菲薄的原虫核和 淋巴细胞原浆中的颗粒染成紫红色。
结构才能清晰可见。
现在三十四页,总共四十九页。
吉氏染色血片外观
现在三十五页,总共四十九页。
偏酸
标准 偏碱
血膜染色 (三)染液的配制和染色方法
1、吉氏染液的配制:
这是目前最常用的疟原虫染色剂,它具有方便、染色效果稳定的优点, 也是我们推荐的染色方法。
将吉氏粉5g置于研钵中,加入少量甘油充分研磨,然后边加边磨
现在二十七页,总共四十九页。Βιβλιοθήκη 血膜染色 (一)染液的种类
醇溶液类: 有吉氏(Giemsa)染液、瑞氏(Wright)
染液等。是在水溶液染液的基础上改进发展 而成。目前我们推荐的是运用醇溶液类中的 吉氏(Giemsa)染液
现在二十八页,总共四十九页。
血膜染色 (二)染色的原理
染色原理是染料于被染物的阴阳离子互相吸附而结合的一 种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