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河口藻水分离站项目
河口潮滩湿地碱蓬景观生态工程构建技术规程
![河口潮滩湿地碱蓬景观生态工程构建技术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6ee0a136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82.png)
河口潮滩湿地碱蓬景观生态工程构建技术规程【河口潮滩湿地碱蓬景观生态工程构建技术规程】引言:河口潮滩湿地是自然界中独特而宝贵的生态系统,其景观特色与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河口潮滩湿地资源,河口潮滩湿地碱蓬景观生态工程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河口潮滩湿地碱蓬景观生态工程的构建技术规程,同时探讨其意义、方法及前景。
1. 河口潮滩湿地碱蓬景观生态工程的意义河口潮滩湿地作为自然界的宝贵资源,在维持生态平衡、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河口潮滩湿地正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碱蓬作为潮滩湿地典型的植物物种,具有抗盐碱、耐寒、耐旱的特点,可以适应河口潮滩湿地的特殊环境。
通过构建河口潮滩湿地碱蓬景观生态工程,可以起到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的作用。
2. 河口潮滩湿地碱蓬景观生态工程的方法(1)种植技术:为了构建河口潮滩湿地碱蓬景观生态工程,首先需要进行碱蓬的种植。
选择适宜的碱蓬植株,进行苗木培育和移植,并采用适宜的灌溉和施肥技术,保证其生长发育。
还需要考虑植株之间的间距和布局,使得河口潮滩湿地能够形成独特的景观。
(2)土壤处理:河口潮滩湿地的土壤通常含有大量的盐碱成分,影响植物的生长。
在进行种植之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处理,如淋洗、排盐等措施,以提高土壤的适宜性和肥力。
(3)水管理:水是河口潮滩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管理至关重要。
必须合理调控水位、维持水质,确保植物生长的水平和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
3. 河口潮滩湿地碱蓬景观生态工程的前景河口潮滩湿地碱蓬景观生态工程的构建可以保护和修复潮滩湿地生态系统,实现生态与景观的有机结合。
不仅可以提供重要的生态功能,如净化水质、维持自然平衡,还可以创造美丽的景观,吸引游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河口潮滩湿地碱蓬景观生态工程将成为近未来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方向。
结论:河口潮滩湿地碱蓬景观生态工程的构建技术规程对于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日产十万吨海水淡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日产十万吨海水淡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https://img.taocdn.com/s3/m/08a00861e87101f69f319549.png)
1856.59
1、原材料及能源消耗见表 5。
序号
名称
形态
表5 主要 成分
主要原材料一览表
包装 方式
年用量
来源
一
原材料
1
海水
液体
水
/
30 万 m3/a
二
能源消耗
-6-
1
水
/
/
/
569.4m3/a
寿光市自来水公司
2
蒸汽
/
/
/
15000t/a
兰典锅炉车间
3
电
/
/
/
16998.7kWh /a
供电公司
七、设备选型
三箱式溶药机
14
PAM 泵
三、二级预处理系统-超滤
1
超滤供水泵
2
超滤反洗泵
3
空压机
四、反渗透系统
1
给水泵
表6 数 量
生产设备一览表 性能参数
单机功率 (kw)
3
5625m³/h,扬程 70m
475
16
600×600mm,手动/电动,碳钢防腐
0.55
16 池体 2×2×2.6m,85rpm,搅拌部分碳钢衬胶
4、设备占地面积小,有利于节约厂房面积和基建投资。
5、设备必须是技术上成熟,并经过定型及鉴定的。
序号
设备名称
一、取水系统
1
取水泵
二、一级预处理系统-气浮滤池
1
进水闸门
2
快速搅拌机 1
3
快速搅拌机 2
4
絮凝搅拌机
5
刮渣机
6
反洗风机
7
反洗水泵
8
青岛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青岛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https://img.taocdn.com/s3/m/36ac030b14791711cc7917de.png)
青岛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海水源供能1号能源站取水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浙江东天虹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浙江杭州二零一八年三月目录1. 建设项目概况 (1)2.项目所在海域环境状况概述 (7)3.项目对环境、资源、海域功能和其他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概述 (9)4.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要点 (11)5.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要点 (12)1. 建设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青岛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海水源供能1号能源站取水工程(2)申请人:青岛西海岸市政新能源热力有限公司(3)项目性质:新建(4)用海位置:工程位于青岛新海岸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内,龙门顶码头西北侧,见图1。
(5)透水构筑物面积:3.6609hm2(6)建设内容:本工程总用海面积3.6609hm2,其中输水栈桥用海面积1.0563 hm2,取水平台用海面积2.6046 hm2,建设内容包括海上取水平台、泵房及海上引桥墩、钢引桥、海上输水管线,其中输水管线长375m,与陆上管线相连。
(7)投资规模:6685.86万元(8)用海类型:工业用海—其他工业用海(9)用海方式:构筑物(10)施工期限:6个月(11)用海期限:50年图1a 工程区所处行政地理位置图图1b 工程位置示意图图1c项目平面布置图(12)施工顺序本工程主要工程项目包括基槽开挖、抛填块石基床、沉箱安装、上部建筑建设、输水管道安装,施工顺序本着先水工后配套,先水下后陆上的原则进行,前期平台建设是本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
1、平台工程施工顺序施工准备→基槽开挖→抛填10~100kg块石基床→基床夯实整平→沉箱预制安装→沉箱内抛填10~100kg块石→现浇胸墙→泵房建筑、取水设施安装。
2、现浇砼墩台工程施工顺序施工准备→基槽开挖→抛填10~100kg块石基床→基床整平→现浇砼墩台→抛填500~800kg块石护底→钢引桥制作安装。
浆砌石墩台:施工准备→基槽开挖→抛填二片石垫层→基床整平→砌筑墩台→钢引桥制作安装。
河口生态缓冲区水环境治理项目
![河口生态缓冲区水环境治理项目](https://img.taocdn.com/s3/m/52065ccb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72.png)
河口生态缓冲区水环境治理项目是一项旨在改善河口地区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工程。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对河口生态缓冲区水环境治理项目的背景、意义、具体措施以及效果进行全面评述。
通过此篇文章,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河口生态缓冲区水环境治理项目,并对其理解和认识有一个全面、深刻和灵活的提升。
1. 背景介绍河口地区作为江河汇入海洋的重要节点,其水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
然而,长期以来,受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污染等影响,河口地区的水环境一直处于较为脆弱的状态,水质污染严重,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带来了诸多问题。
开展河口生态缓冲区水环境治理项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项目意义河口生态缓冲区水环境治理项目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项目的实施能够有效改善河口地区的水环境质量,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健康发展;项目还能够提升河口地区的生态环境功能,增强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的承载和调节能力;项目的实施还能够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河口生态缓冲区水环境治理项目对于维护地区水生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 具体措施为实现河口生态缓冲区水环境治理的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
可以通过改善污水处理设施,降低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物的排放;可以通过生态修复手段,重建湿地、植被等生态系统,提高自净能力和生物多样性;另外,可以通过立法、监管等手段,加强对污染物排放的控制和管理,形成有效的治理体系。
这些措施有助于改善河口地区的水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健康性。
4. 项目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和运行,河口生态缓冲区水环境治理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水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水质得到了有效净化,水体透明度增加,水生态系统得到了恢复;河口地区的生态环境功能得到了提升,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平衡得到了恢复;另外,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游客数量增加,生态旅游业兴起。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8b9b76eab14e852458fb5782.png)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汇编(B辑)中国科学院综合计划局二〇〇四年六月目录一、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1.中国陆地和近海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KZCX1-SW-01)2.煤基液体燃料合成浆态床工业化技术的开发(KGCX1-SW-02)3.水稻基因组测序和重要农艺性状功能基因组研究(KSCX1-SW-03)4.青藏铁路工程与多年冻土相互作用及其环境效应(KZCX1-SW-04)5.中国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的发展与完善(KGCX1-SW-05)6.大功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动机及氢源技术(KGCX1-SW-06)7.若干纳米器件及其基础(KJCX1-SW-07)8.核技术应用的关键技术(KJCX1-SW-08)9.高性能通用CPU芯片研制(KGCX1-SW-09)10. 微系统器件及共性技术(KGCX1-SW-10)11. 创新药物研究开发与药物创新体系建设(KSCX1-SW-11)12. 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营养化的发生机制与控制对策研究(KZCX1-SW-12)13. 重要外来种的入侵生态学效应及管理技术研究(KSCX1-SW-13)14. 煤炭联产系统中动力生产核心技术研发(KGCX1-SW-14)15. 数字化智能制造装备与系统技术(KGCX1-SW-15)16. 中国信息化基础软件核心平台关键软件研究开发(KGCX1-SW-16)17. 造血干细胞及血液系统疾病相关蛋白质的结构基因组学研究(KSCX1-SW-17)18. 环渤海(湾)地区前新生代海相油气资源研究(KZCX1-SW-18)19. 东北地区农业水土资源优化调控机制与技术体系研究(KZCX1-SW-19)20. 开放式和智能化的数控系统平台及产业化(KCCX1-SW-20)21. 万吨级铬盐清洁生产技术优化集成与标志性工程建设(KCCX1-SW-22)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一)基础科学局1.空间对地观测与应用研究(KJCX2-SW-T01)2.恒星形成的亚毫米波研究(KJCX2-SW-T02)3.FAST关键技术优化研究(KJCX2-SW-T03)4.空间太阳望远镜相关跟踪器和自动调焦系统研制(KJCX2-SW-T04)5.脉冲星接受机研制及相关技术研究(KJCX2-SW-T05)6. 山体滑坡灾害防治中的关键力学问题研究(KJCX2-SW-L01)7. 微系统动力学中的若干重要问题(KJCX2-SW-L02)8. 海洋石油开发中若干重大科学技术问题(KJCX2-SW-L03)9.飞行与游动的生物运动力学和仿生技术(KJCX2-SW-L04)10.微重力科学若干基础性研究(KJCX2-SW-L05)11.数学与系统科学的一些重要问题的研究(KJCX2-SW-S01)12.现代数学基础及应用中的若干前沿方向(KJCX2-SW-S02)13.超弦/M—理论研究及其在粒子物理和宇宙学中的应用(KJCX2-SW-S03)14.高温超导移动通讯基站接收机子系统样机的研制(KJCX2-SW-W01)15.基于线性光学器件的量子通讯与量子计算(KJXC2-SW-W02)16.高场核磁共振及其在蛋白质与药物结合特性研究中的应用(KJCX2-SW-W03)17.第三代半导体材料SiC、ZnO及其器件研究(KJCX2-SW-W04)18.极低温条件的实现和低维强关联电子体系研究(KJCX2-SW-W05)19.新型超导材料和物理问题研究(KJCX2-SW-W06)20.多学科平台散裂中子源的关键技术的创新研究(KJCX2-SW-W07)21.磁性金属量子点的制备与研究(KJCX2-SW-W08)22.维生素D系列及其中间体光化学合成新方法新技术的开发研究(KJCX2-SW-H01)23.生物质洁净转化与利用中的绿色化学研究(KJCX2-SW-H02)24.微结构控制的界面膜组装与生物膜模拟(KJCX2-SW-H03)25.硫属化物溶剂热晶体生长(KJCX2-SW-H04)26.先进核分析技术及其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KJCX2?SW?N01)27.超重核性质及其合成途径与强子激发态、胶球性质的理论研究(KJCX2?SW?N02)28. 同步辐射高压高温实验技术及地幔地核重要矿物的物性研究(KJCX2?SW?N03) 29.新元素合成前期研究(KJCX2-SW-NO4)30.上海同步辐射装置工程二期预制研究(KJCX2?SW?N05)31.同步辐射生物平台的建立及应用于生物大分子晶体结构的方法研究(KJCX2?SW?N06)32.高能物理与核物理探测器技术及实验方法研究(KJCX2-SW-NO7)33.HT-7准稳态高参数先进运行模式下等离子体特性研究(KJCX2-SW-N08)34.超快强场量子相干控制若干前沿问题研究(KJCX2-SW-N09)(二)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1.若干重要植物类群的系统发育重建和分子进化(KSCX2-SW-101A)2.重要动物类群的系统发育重建和分子进化(KSCX2-SW-101B)3. 微生物重要类群的系统发育重建与分子进化研究(KSCX2-SW-101C)4.水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控和修复技术研究及应用(KSCX2-SW-102)5.种群暴发及其崩溃机理的研究(KSCX2-SW-103)6.植物的濒危机制和保护原理研究(KSCX2-SW-104)7.物种间的协同进化机制及其生态效应(KSCX2-SW-105)8.青藏高原极端环境下重要植物类群进化适应机制研究(KSCX2-SW-106)9.典型草原生态系统主要功能群相互关系及服务功能的研究(KSCX2-SW-107)10.种子植物生殖器官演化与系统发育重建(KSCX2-SW-108)11.生境岛屿化及其生态学效应的实证研究(KSCX2-SW-109)12.长江江湖复合系统的生境破碎过程与对策(KSCX2-SW-110)13.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库区水生态系统变化的研究(KSCX2-SW-111)14.极端嗜热微生物遗传过程及环境适应性机制的蛋白互作分析和相关重要功能基因的研究(KSCX2-SW-112)15.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KSCX2-SW-113)16.油田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研究(KSCX2-SW-114)17.川西北地区植物适应环境胁迫的生态生理及分子机理(KSCX2-SW-115)18.植物对干热河谷地区环境胁迫的适应机理(KSCX2-SW-116)19.种子顽拗性的机理及其长期保存技术(KSCX2-SW-117)20.遗传漂变和栖息地空间结构对种群生存力的影响(KSCX2-SW-118)21.珍稀濒危陆栖脊椎动物种群与栖息地可生存力分析(KSCX2-SW-119)22.南亚热带典型森林生态系统C循环研究(KSCX2-SW-120)23.生殖系统相关的功能基因组研究(KSCX2-SW-201)24.抗原提呈细胞功能表型的异常变化与免疫机制(KSCX2-SW-202)25. 脂类代谢细胞活动的调控及其相关疾病的机理(KSCX2-SW-203)26.药物成瘾机制及其防治的基础研究(KSCX2-SW-204)27.人类重要疾病相关基因的鉴定和功能分析(KSCX2-SW-206)28.重要肝病相关基因组、转录组与蛋白质组的整合研究(KSCX2-SW-207)29.胆固醇吸收过程关键基因的表达调控及其与重要疾病的关系(KSCX2-SW-208)30.与帕金森病相关的功能蛋白质组以及蛋白质异常积聚和降解的研究(KSCX2-SW-209)31.细胞凋亡调节的分子机制与抗癌先导物的筛选(KSCX2-SW-210)32.神经细胞凋亡调控研究(KSCX2-SW-211)33.T细胞介导自身免疫分子机制及肽疫苗的研究(KSCX2-SW-212)34.人源化抗体及相关技术研究(KSCX2-SW-213)35.重要神经功能蛋白错误折叠机理研究(KSCX2-SW-214)36.流感病毒致病机制研究(KSCX2-SW-215)37.HIV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KSCX2-SW-216)38.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生物学基础及应用研究(KSCX2-SW-217)39.组织工程技术平台的建立(KSCX2-SW-218)40.重要生物恐怖病原侦检技术的基础研究(KSCX2-SW-219)41.炭疽治疗药物作用靶点的确证研究(KSCX2-SW-220)42.情绪调节机制对儿童环境适应与创新的影响(KSCX2-SW-221)43.脑发育、可塑性与神经系统疾病机制的研究(KSCX2-SW-222)44.生物信息处理专用计算机与算法研究(KSCX2-SW-223)45.农作物重要病虫害的防治及相关机理研究(KSCX2-SW-301)46.畜禽水产疫病发生的生物学机理及其防治(KSCX2-SW-302)47.动物分子发育机理与遗传育种研究(KSCX2-SW-303)48.小麦超高产、优质育种的分子机理研究与新品种选育(KSCX2-SW-304)49.水稻第四号染色体转录图谱的建立和分析(KSCX2-SW-305)50.杂交稻杂种优势分子机理的研究及相关基因的克隆(KSCX2-SW-306)51.水稻蛋白质组学研究(KSCX2-SW-307)52.植物生长发育的分子机理研究(KSCX2-SW-308)53.单子叶植物水稻形态模式发育分子机理的研究(KSCX2-SW-309)54.盐芥基因组与功能基因组前期基础研究(KSCX2-SW-310)55.高等植物环境耐受性形成的分子机制及抗逆性转基因植物的培育(KSCX2-SW-311)56.圈卷产色链霉菌尼可霉素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KSCX2-SW-312)57.云南美登木和棉花的次生代谢途径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KSCX2-SW-313)58.水稻黄单胞菌致病性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KSCX2-SW-314)59.苏云金杆菌和松毛虫病毒杀虫相关功能基因组学研究(KSCX2-SW-315)60.动植物高效表达系统的建立(KSCX2-SW-316)61.利用DNA芯片技术研究飞蝗两型转变的分子调控机理(KSCX2-SW-317)62.家蚕功能基因组研究(KSCX2-SW-318)63.兰花种质资源收集、新种质的创制和开发利用(KSCX2-SW-319)64.中国特异猕猴桃遗传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研发(KSCX2-SW-320)65.特色观赏植物的种质创制和资源开发(KSCX2-SW-321)66.空间生命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和应用(KSCX2-SW-322)(三)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1.南海及邻区大地构造系统的组成、结构及演化(KZCX2-SW-117)2.我国自然环境分异耦合过程与发展趋势(KZCX2-SW-118)3.青藏高原东北缘晚古生代大陆增生与中新生代陆内变形研究(KZCX2-SW-119)4.我国环境敏感带全新世温暖期的高分辨率环境记录(KZCX3-SW-120)5.珠江三角洲毒害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KZCX3-SW-121)6.青藏高原北部下地壳深部岩浆作用对地壳增厚动力学过程的指示(KZCX3-SW-122)7.陨石研究及其对地球圈层物质组成的认识(KZCX3-SW-123)8.地球深部水流体的实验地球化学(KZCX3-SW-124)9.中国南方大陆岩石圈拉张及其成矿作用(KZCX3-SW-125)10.晚中生代以来跨太平洋鱼类动物区系的形成和演化(KZCX3-SW-126)11.早期哺乳动物系统发育研究(KZCX3-SW-127)12.中国西部典型沉积盆地优质油藏形成条件及动力学过程(KZCX3-SW-128)13.中国重要断代的界线层型以及年代地层数值化研究(KZCX3-SW-129)14.中国陆地生态系统中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早期演变(KZCX3-SW-130)15.地球深内部结构和动力学研究(KZCX3-SW-131)16.卫-卫跟踪的重力场恢复和应用研究(KZCX3-SW-132)17.我国新生代构造尺度环境演变及其机制(KZCX3-SW-133)18.西南水电开发重大高难地质工程信息获取与安全评价技术方法研究(KZCX3-SW-134)19.中国东部超深岩石对地球物质循环的指示(KZCX3-SW-135)20.空间环境灾害性事件的动力学过程和预报方法(KZCX3-SW-136)21.新疆铜金、钾盐紧缺矿产重点区带成矿条件与隐伏矿床预测示范研究(KZCX3-SW-137)22.亚洲季风区海-陆-气相互作用对我国气候变化的影响(KZCX2-SW-210)23.重要海水养殖生物新品种与新技术的研究开发(KZCX2-SW-211)24. 珠江河口及近海地区生态环境演化规律与调控机制研究(KZCX2-SW-212)25.华北盛夏强烈天气发生机理及其中尺度数值预报关键理论与技术研究(KZCX3-SW-213)26.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我国典型海湾生态系统动态变化研究(KZCX3-SW-214)27.海藻资源高值利用及环境治理的新途径(KZCX3-SW-215)28.南海生物活性先导化合物的构效及其与生长环境的关系(KZCX3-SW-216)29.北京地区上空平流层-对流层交换的探测与分析(KZCX3-SW-217)30.南水北调背景下华北地区水资源最优调配的理论研究(KZCX3-SW-218)31.大陆坡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地质条件与成藏机理研究(KZCX3-SW-219)32.晚第四纪中国海洋与陆地相互作用中的海洋古环境特征(KZCX3-SW-220)33.华北地区水循环及水资源安全研究(KZCX2-SW-317)34.城市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及对策研究(KZCX2-SW-318)35.长江上游植被的生态-水文效应及生态屏障建设对策研究(KZCX2-SW-319)36.东北地区100年LUCC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KZCX2-SW-320)37.历史时期环境变化的重大事件复原及其影响研究(KZCX3-SW-321)38.青海盐湖卤水提锂工业化技术研究(KZCX3-SW-322)39.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山地灾害防治技术及环境影响研究(KZCX3-SW-323)40.干旱区雨养生物防风固沙体系的水环境研究(KZCX3-SW-324)41.地球科学数据信息导航系统建设(KZCX3-SW-325)42.新疆山地-绿洲-荒漠物质平衡及其对生态空间格局的影响(以三工河流域为例)(KZCX3-SW-326)43.新疆近50年LUCC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KZCX3-SW-327)44.基于网络的资源环境信息共享平台关键技术研究(KZCX3-SW-328)45.内陆河(黑河)水-土-气-生观测与综合研究(KZCX3-SW-329)46.长江上游典型小流域侵蚀产沙与调控技术研究(KZCX3-SW-330)47.长江中下游洪水孕灾环境变化、致灾机理与减灾对策(KZCX3-SW-331)48.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湿地系统物质循环研究(KZCX3-SW-332)49.中国不同地区粮食生产的资源利用效率与生态环境效应(KZCX3-SW-333) 50.生态安全相关要素的定量遥感关键技术研究(KZCX3-SW-334)51.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发展战略(KZCX3-SW-335)52.中国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研究(KZCX3-SW-336)53.非典型肺炎(SARS)控制和预警地理信息系统(KZCX3-SW-337)54.定量遥感应用的几个关键问题研究(KZCX3-SW-338)55.青藏高原全新世以来的环境变化与生态系统关系研究(KZCX3-SW-339)56.典型内分泌干扰物质的环境与健康效应研究(KZCX2-414)57.长江中游生态系统变化与农业持续发展研究(KZCX2-415)58.东北黑土农田生态系统潜力、稳定性与环境安全性研究(KZCX2-416)59.我国东南地区高度集约化农业利用下土壤退化的机制及合理调控(KZCX3-417)60.典型人工用材林与防护林衰退机理及可持续经营研究(KZCX3-418)61.WTO与中国农业发展战略研究(KZCX3-419)62.CERN生态环境数据开发与共性关键技术(KZCX3-420)63.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区域环境效应研究(KZCX3-421)64.水蚀预报模型研究(KZCX3-422)65.中国可持续发展理论框架及发展模式研究(KZCX3-423)66.北京城市生态环境演变与调控机理研究(KZCX3-424)67.森林水文过程及流域水资源调控机理(KZCX3-425)68.亚热带农业生态圈生物过程驱动的物质循环研究(KZCX3-426)69.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过程对土壤资源的影响与生态环境效应(KZCX3-427)70.华北地区典型流域地下水资源预测与可持续管理研究(KZCX3-428)(四)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1.高可信软件的形式化理论与方法(KGCX2-105)2.网络安全防护若干关键技术与防范实验平台(KGCX2-106)3.大功率、多功能水下遥控作业平台关键技术研究(KGCX2-107)4.互联网应用基础软件核心平台关键技术和软件(KGCX2-108)5.图像与语音识别的认知机理和计算方法(KGCX2-SW-101)6.IPv6网络关键技术研究和城域示范系统(KGCX2-SW-102)7.量子信息技术的研究(KGCX2-SW-103)8.“结构化保护级”安全操作系统设计(KGCX2-SW-104)9.超强超快激光综合实验平台及前沿交叉研究(KGCX2-SW-105)10.量子结构、量子器件的基础研究(KGCX2-SW-106)11.新型高频、大功率化合物半导体电子器件研究(KGCX2-SW-107)12.微系统若干前沿技术研究(KGCX2-SW-108)13.空间冷原子钟的应用基础研究(KGCX2-SW-110)14.环境水体污染的激光在线监测技术研究(KGCX2-SW-111)15.量子通信关键技术的研究(KGCX2-SW-112)16.二氧化碳的固定及其利用-二氧化碳高效固定为全降解塑料的研究(KGCX2-206A)17.二氧化碳的固定及其利用-二氧化碳高效合成为可降解塑料的研究(KGCX2-206B)18. 气固两相反应系统研究和设计软硬件技术平台的建立(KGCX2-207)19. 重油(渣油)催化裂解制烯烃催化剂及新工艺(KGCX2-208)20. 单壁纳米碳管大量制备技术及其储氢应用研究(KGCX2-209)21. 高性能工业燃气轮机叶片材料与工艺的研究与开发(KGCX2-210)22. 重污染的硝化、氧化和还原反应洁净新工艺研究与开发(KGCX2-SW-201)23.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含氟质子交换膜的研制(KGCX2-SW-202)24. 苛刻条件下材料摩擦磨损与防护(KGCX2-SW-203)25.高性能聚丙烯腈基炭纤维的研制(KGCX2-SW-204)26.介观层次上低维与块体无机复相材料设计、制备与性能(KGCX2-SW-205)27.生物质高值化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工程(KGCX2-SW-206)28.材料的表面纳米化工程(KGCX2-SW-207)29. 高性能聚丙烯腈炭纤维实验线设备改造(KGCX2-SW-208)30. 细胞凋亡的化学基因学研究(KGCX2-SW-209)31. 3MW生物质气化高效发电系统关键技术(KGCX2-306)32.200吨/日能量自给型城市生活垃圾堆肥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KGCX2-307)33.光声智能火灾探测与清洁高效灭火的研究(KGCX2-308)34.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垃圾)处置与综合利用(KGCX2-SW-301)35. 深部地下工程开发中的关键技术问题(KGCX2-SW-302)36. 电动汽车驱动单元的研究开发(KGCX2-SW-303)37. 天然气水合物开采中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KGCX2-SW-304)38. 海洋波浪能独立发电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KGCX2-SW-305)39. 超导储能系统的研究(KGCX2-SW-307)40. 干煤粉复合床气化工艺的研究与开发(KGCX2-SW-308)41. 光通信用关键元件及产业化技术的研究(KGCX2-405)42. 月球探测关键科学技术攻关(KGCX2-406)43. 空间环境预报及关键技术研究(KGCX2—407)44. 空间太阳望远镜关键技术攻关(KGCX2-408)45. 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关键科学问题研究(KGCX2-SW-402)46. 星载短毫米波大气探测技术(KGCX2-SW-403)47. 糖脂肪酸酯表面活性剂的中试开发(KGCX2-501)48. 镍钴羰基化精炼工艺与超细镍粉制备技术的研究与开发(KGCX2-502)49. 年产500吨无水氯化镁技术的研究与开发(KGCX2-503)50. 西部稀土资源的综合利用及清洁冶金分离技术(KGCX2-504)51. 煤系高岭土快速流态化煅烧新工艺开发(KGCX2-505)52. 高效柴油降凝剂中试及产业化(KGCX2-SW-501)53. 西部荒漠化地区的治理技术与应用示范(KGCX2-SW-502)54. 新疆特产资源沙枣胶多糖的综合开发利用(KGCX2-SW-503)55. 基于Linux的跨平台藏文信息处理系统(KGCX2-SW-504)56. 农业生产决策知识管理系统在武陵山地区的开发应用(KGCX2-SW-505)57. 新疆雪莲规模化组培快繁技术研究(KGCX2-SW-506)58. 新疆草花总黄酮抗血栓制剂的研究(KGCX2-SW-507)59. 中国未来20年技术预见研究(KGCX2-SW-601)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二期)重大项目简介1.中国陆地和近海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KZCX1-SW-01)项目主管:首席科技专家:黄耀研究员、于贵瑞研究员依托单位: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大气物理研究所主管专业局: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起止时间:2001年8月至2005年12月参加人数:324人,其中高级职称115人,中级职称25人,初级职称10人,辅助人员3人,博士后20人,在读博士60人,在读硕士90人,其他1人。
派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
![派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d2e5fc91a0116c175f0e485e.png)
派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作者:汪巧玲来源:《绿色科技》2016年第14期摘要:分析了派河流域水环境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生态修复工程的治理目标,提出了相应的整治措施及其治理后的作用。
关键词:环境治理;生态修复;派河流域中图分类号:X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40093021研究背景派河发源于肥西县紫蓬山脉北麓周公山,上段为苦驴河,向北经张祠转向东至卫张大郢与梳头河汇流为派河,经上派镇、中派河,于下派河注入巢湖,河道全长60 km,流域面积585 km2。
派河主要支流有苦驴河、孙老堰河、梳头河、五老堰河、岳小河、斑鸠堰河、王建沟、卞小河、潭冲河、光明大堰河等。
现有小型水库36座,其中小(一)型10座、小(二)型26座。
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具有防洪、灌溉、供水、航运、水产、旅游等多种功能,是合肥市、巢湖市等环湖城乡的重要水源地。
派河为巢湖主要入湖支流之一,每年排入湖区的污染物对巢湖造成直接危害。
2派河流域水质现状及存在问题2.1 现状水质派河干流自上而下设置有斑鸠堰河宁西铁路处、肥西化肥厂下游和经开区污水处理厂下游3个水质监测断面。
2014年派河干流水质评价结果如下:斑鸠堰河宁西铁路处监测断面全年、汛期、非汛期均值评价结果均为Ⅳ类;肥西化肥厂下游和经开区污水处理厂下游监测断面全年、汛期、非汛期均值评价结果均为劣Ⅴ类。
2014年各支流水质评价结果如下:斑鸠堰河铁路桥处监测断面汛期、非汛期均值评价结果分别为IV类和Ⅴ类。
卞小河入派河口监测断面汛期、非汛期均值评价结果均为劣Ⅴ类。
苦驴河桥头村处监测断面汛期、非汛期均值评价结果分别为Ⅴ类、Ⅳ类。
梳头河白圩桥处监测断面汛期、非汛期评价结果分别为V类、劣Ⅴ类。
潭冲河入派河口监测断面汛期、非汛期评价结果均为劣Ⅴ类。
王建沟翡翠路与锦绣大道交口监测断面汛期、非汛期评价结果均劣Ⅴ类。
五老堰河唐大桥监测断面汛期、非汛期评价结果分别为V类、IⅤ类。
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公示
![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公示](https://img.taocdn.com/s3/m/8a756c98ec3a87c24028c490.png)
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公示我局于即日起受理了建设单位竣工环保验收许可申请材料,并拟验收合格,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行政许可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现将有关内容公示如下,验收调查报告全本附后查询。
即日起,公众可以在5日内以电话、信函、邮件、传真或其他方式,向我局受理中心咨询相关信息,并提出有关意见和建议;受项目直接影响的公众可在即日起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我局提出听证申请。
联系电话:89181938 89181939传真:89181940电子邮箱:cqjgc2008@联系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冉家坝旗山路252号邮编:401147重庆市环境保护局附件:竣工验收调查报告1 前言重庆市南川区先锋氧化铝有限公司铝土矿开采项目(以下简称“水江铝土矿”),位于重庆市南川区城东30km处的肖家沟,隶属南川区水江镇劳动居委五组。
地理坐标为东经-------~-------;北纬-------~-------。
矿区紧临水江~鱼泉公路,矿井距水江镇5km,距南川火车站30km,矿区总面积约0.8907km2。
2007年9月,重庆市博赛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了“重庆市南川区肖家沟~板桥铝土矿详查”探矿权,同年,重庆市博赛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六0六大队开展了南川区肖家沟~板桥铝土矿详查工作。
2009年6月,重庆开元地矿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完成了《重庆市南川区先锋氧化铝有限公司水江铝矿划定矿区范围申请报告》和《重庆市南川区先锋氧化铝有限公司水江铝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重庆市地质矿业协会分别以渝地矿协矿划审字[2009]081号和渝地矿协储核审字[2010]007号予以批复。
根据《先锋氧化铝公司水江铝矿划定矿区范围申请报告》和渝地矿协矿划审字[2009]081号文,本项目矿区范围由19个坐标拐点依次连线闭合圈定,l)中上部铝土矿层,开采标高矿区面积0.8907km2,开采二叠系下统梁山组(P1+617m~+150m,铝土矿储量365万t、可采储量250万t,设计铝土矿开采能力为15万t/a,服务年限15a。
河口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河口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a2c1396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a0.png)
河口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一、引言河口湿地是珍贵的生态系统,为保护和恢复河口湿地的生态功能,我公司计划进行河口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项目。
为确保该项目的环境影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特进行本次环境影响评价。
二、评价范围本次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对河口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项目进行全面评估,主要关注以下方面:1. 资源利用与保护:对湿地内水资源、土地资源以及植物和动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进行评估。
2. 水质影响评价:评估项目施工和运营对水质的可能影响,以确保湿地内的水质不受负面影响。
3. 生态系统保护及恢复:评估项目对湿地内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作用,确保湿地的生态功能得到有效维护。
4. 社会影响评价:分析项目对周边社区和居民的可能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三、评价方法为准确评估河口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项目的环境影响,我们采用以下方法:1. 实地调查:对项目区域进行实地勘察,详细了解湿地的现状和潜在环境问题。
2. 数据分析:收集并分析相关的环境数据和水样,评估项目对水质和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
3. 模拟模型:利用专业的模拟模型,模拟项目施工和运营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为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4. 社会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和面谈等方式,了解项目对当地社区和居民的影响程度和态度。
四、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根据我们的评估,河口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较小,且可以通过合理的管理措施进行控制。
具体评价结果如下:1. 资源利用与保护:项目的资源利用较为合理,对湿地内水资源、土地资源、植物和动物资源的影响可以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得到有效控制。
2. 水质影响:项目施工和运营对湿地内的水质影响较小,通过合理的污水处理和排放控制措施,可以确保水质不受到负面影响。
3. 生态系统保护及恢复:项目明确注重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通过湿地植被的恢复、生态修复措施等方式,可以有效维护湿地的生态功能。
4. 社会影响: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项目对周边社区和居民的影响较小,社会各界普遍对该项目持支持态度。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叶绿素a与藻密度相关性研究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叶绿素a与藻密度相关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18b5ec104a1b0717fd5dda3.png)
素 a 浓度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成果有利于有关部门掌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水水质的变化,可为沿线用水户
提供更好的服务。
关 键 词: 叶绿素 a; 藻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野外监测; 相关性分析; 南水北调中线
中图法分类号: X52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 16232 / j. cnki. 1001 - 4179. 2019. 02. 012
第 50 卷 第 2 期 2019 年2 月
文章编号: 1001 - 4179( 2019) 02 - 0065 - 05
人民长江 Yangtze River
Vol. 50,No. 2 Feb. , 2019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叶绿素 a 与藻密度相关性研究
田勇
(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北京 100038)
水是基础性自然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 发展的重 要 保 证[1]。 南 水 北 调 工 程 作 为 一 项 国 家 战 略性基础工程,为解决我国南北方地区水资源分布不 均,尤其是华北地区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短缺这一矛盾 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其中,中线工程承担着为京、津、 冀、豫 4 省市调水的任务,总干渠全长 1 432 km,跨越 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
1. 2 采样方法
用于叶绿素 a 浓度分析的水样,根据《水质 叶绿 素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SL88 - 2012) 标准要求[7],在 各监测断面分别采集 1 000 mL 水样保存于棕色玻璃 瓶中,并加入 1 mL 1% 碳酸镁悬浊液,以防止酸化引起 叶绿素 a 溶解。样品采集后立即送实验室用直径为 47 mm 的 0. 7 μm 玻 璃 纤 维 滤 膜 过 滤,并 将 滤 膜 在 - 20 ℃ 以下的冰箱内保存。
藻水分离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藻水分离技术应用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c4945aeef7ec4afe04a1dff6.png)
收稿日期:2019-02-26 作者简介:张军 (1986-),硕士,工程师,从事废物污染控 制及资源化工作。
构的特 征, 藻 类 植 物 分 成 蓝 藻 门、 红 藻 门、 甲 藻 门、褐藻 门、 绿 藻 门 等[6]。 藻 类 短 时 间 大 规 模 过 度繁殖,分布于水面呈现蓝色或绿色,称之为水 华。其中,污染淡水水体的藻类水华主要是蓝藻门 的微囊 藻 属、鱼 腥 藻 属、束 丝 藻 属 和 颤 藻 属[4], 以至于人们将水华习惯称之为蓝藻水华,而蓝藻门 的铜绿微 囊 藻 是 引 起 水 华 的 主 要 藻 种[7]和 优 势 种
— 97—
环境科学导刊 http: //hjkxdkyiesorgcn 第 38卷 增刊 2 2019年 8月
类[8]。该类型藻类细胞有如下特点: ① 藻 细 胞 亲 水 性[9], 粘 性[10], 表 面 带 有
负电[9]; ②细胞 内 具 有 气 囊[11], 密 度 小 于 水, 具 有 很
下,再遇上适宜的温度 (气温在 18℃左右) 等条 件,蓝藻就可 能 暴 发 疯 长[2]。 藻 类 的 泛 滥 成 灾 不 仅影响了水体景观及水产品的正常生产,藻细胞破 裂释放的 藻 毒 素 对 人 体 健 康 有 极 大 的 威 胁[3]。 尤 为严重的是作为饮用水水源的河流和湖泊中的藻类 大量繁殖,导致饮用水水源水质恶化,增加了水厂 的处理难 度 也 提 高 了 处 理 成 本[4]。 为 了 有 效 削 减 湖泊 (水库) 的藻细胞数量,降低区域蓝藻水华 宝暴发的频率,改善水环境质量,保障居民饮用水 安全,采用工程措施对湖泊 (水库) 水中蓝藻进 行有效分离是最为直接的手段。本文综述了近些年 来已建藻水分离站工艺应用进展,分析讨论了不同 营养化程度湖泊 (水库) 藻水分离工艺差异情况, 为藻水分离站工艺改进和设计提供借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藻水分离技术研究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藻水分离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bb5ede2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3e.png)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藻水分离技术研究作者:王文苗淳洋李昊来源:《人民黄河》2020年第07期摘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藻类滋生,从干渠内拦截或者從边坡抽吸的藻水混合物数量很大,受场地制约和环保要求必须对藻水混合物进行藻水分离。
利用振动筛的工作原理,由激振系统产生的激振力带动筛箱振动,通过高密度筛网实现藻水分离,分离后的水可直接流回干渠或灌溉干渠两侧绿化带,分离后的藻浆进行收集外运。
针对藻类浓度的变化,可以改变藻水分离振动装置激振系统的频率和振幅,实现可调频、可调幅的振动分离功能。
该装置可以与干渠节制闸自动化拦藻设备或渠道边坡除藻车配合使用,实现拦藻、除藻和藻水分离同步进行。
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性能稳定、运行安全可靠,藻水分离效果良好,机械自动化水平高,可以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环境维护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关键词:藻水分离;筛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图分类号:TV213; TV53 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0-1379.2020.07.018Abstract:The algae grow rapidly in the main canal of the Mid-Route of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There are too much mixtures of algae and water removed from the main canal or the side slope, and the algae separation is necessary for the limited space and the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the vibrating screen was used, and the vibration of the screen box was induced by the excitation system of the algae separation equipment, and the algae were separated by the high density screen. The water was used to irrigate the greenbelt along both sides of the main canal or returned to the main canal after filtration, and the algae were collected for transportation. The frequency and amplitude of the excitation system could be change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the algae water, therefore the algae vibrational separation equipment was both frequency-adjustable and amplitude-adjustable. This equipment could work together with the automatic mechanical algae removal equipment of the main canal sluice or the algae removal truck ofthe side slope, then the algae could be separated as soon as they were removed from the canal or the side slop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equipment has the advantages of steady performance, safe and reliable operation, and good effects of the algae separation and highly mechanized. This equipment can save a lot of manpower, material resources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for environmental maintenance of the Mid-Route of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Key words: algae separation; screen; Mid-Route of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农业生产以及人们日常生活排污加速了内陆湖泊、水库等缓流水体的富营养化。
九龙江口表层沉积物碘含量分析
![九龙江口表层沉积物碘含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b5bb3b6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87.png)
第51卷第1期2024年3月福建林业科技Jour of Fujian Forestry Sci and Tech Vol.51 No.1Mar.,2024doi:10.13428/ki.fjlk.2024.01.015九龙江口表层沉积物碘含量分析林建荣1,2,赵诗悦2(1.河口生态安全与环境健康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福建漳州363105;2.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建漳州363105)摘要:于2021年5—6月对九龙江红树林保护区与非红树林保护区进行布点采样,测定其表层沉积物碘含量和有机碳含量。
结果表明:13个采样点中,碘含量范围为3.7~24.8mg·kg -1,差值最高可达7倍,平均值为12.3mg·kg -1;有机碳含量范围为16~45g·kg -1,平均值为30g·kg -1。
不同类型样品碘含量大小依次为:长林龄林下沉积物>河道清淤沉积物>非林下沉积物>短林龄林下沉积物,其中长林龄林下沉积物碘含量范围为15.7~24.8mg·kg -1,平均值为19.2mg·kg -1;短林龄林下沉积物含量为5.5~6.9mg·kg -1,平均值为6.2mg·kg -1;二者相差3倍以上。
有机碳含量最高的为长林龄林下沉积物和河道清淤沉积物,平均值均为32g·kg -1;最低值为短林龄沉积物,含量为22g·kg -1。
不同类型沉积物有机碳含量与碘含量基本呈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显著;同等有机碳含量的样品,长林龄林下沉积物碘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样品。
关键词:河口表层沉积物;碘含量;有机碳;九龙江中图分类号:S724;P73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51(2024)01-0083-04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Iodine in Surface Sediments of Jiulong River EstuaryLIN Jianrong 1,2,ZHAO Shiyue 2(1.Key Laboratory of Estuarine Ecological Security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of Fujian Province University (Xiamen University Tan Kah Kee College ),Zhangzhou 363105,Fujian ,China ;2.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Xiamen University Tan Kah Kee College ,Zhangzhou 363105,Fujian ,China )Abstract :Surface sedimen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 May and June 2021,in the Jiulong River mangrove reserve and non⁃mangrove area.The iodine and organic carbon of the samples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in the 13samples,the iodine ranged from 3.7to 24.8mg·kg -1,the difference among them could be as high as 7times,with an average of 12.3mg·kg -1;the range of or⁃ganic carbon was 16~45g·kg -1and the average value was 30g·kg -1.Different types of samples were made sequentially:long⁃aged mangrove sediment >river dredging sediment >non⁃mangrove sediment >short⁃aged mangrove sediment.The concentration of i⁃odine in the long⁃aged mangrove sediment with the highest content ranged from 15.7to 24.8mg·kg -1,with an average of 19.2mg·kg -1,while the concentration of iodine in the short⁃aged mangrove sediment ranged from 5.5to 6.9mg·kg -1,with an average of 6.2mg·kg -1,the difference was more than three times between the two types of samples.The highest organic carbon content was both 32g·kg -1in the long⁃aged mangrove sediment and river dredging sediment,while the lowest content was 22g·kg -1in theshort⁃aged mangrove sediment.Basically,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organic carbon content and iodine content in differ⁃ent types of sediments,but the co⁃relaitonship was not significant.For the samples with the same organic carbon content,the iodine of long⁃aged mangrove sedim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samples.Keywords :estuarine surface sediments;iodine content;organic carbon;Jiulong River 碘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元素,对人和生物的生活影响很大[1-2]。
河口生态缓冲区水环境治理项目
![河口生态缓冲区水环境治理项目](https://img.taocdn.com/s3/m/af3df838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ea.png)
河口生态缓冲区水环境治理项目摘要:一、项目背景及意义二、项目治理措施1.污水处理2.生态修复3.水资源调控三、项目实施效果与评估四、项目对我国水环境治理的启示正文:河口生态缓冲区水环境治理项目是我国近年来积极开展的一项环境保护工程。
该项目旨在改善河口地区的水环境质量,保障流域水资源的安全,对于维护我国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项目背景及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河口地区。
河口生态缓冲区水环境治理项目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启动的。
该项目针对河口地区水资源污染的现状,提出了一系列治理措施,以期达到改善水质、保护生态的目的。
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提升了我国在水环境治理方面的技术水平。
二、项目治理措施1.污水处理:项目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对河口地区的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
通过建立污水处理厂、完善污水收集系统,确保污水处理率达到100%。
同时,加强对污水处理厂运行的监管,确保处理效果。
2.生态修复:针对河口地区受损的生态系统,项目采取了一系列生态修复措施。
例如,种植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的植物,以提高河口的自净能力;构建人工湿地,促进水生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加强河道整治,提高河道排水能力。
3.水资源调控:项目通过合理调配水资源,保障河口地区水环境的稳定。
一方面,加强水资源管理,严格执行用水许可制度,限制过度开发和浪费;另一方面,实施跨流域水资源调配,优化水资源配置,确保河口地区水资源充足。
三、项目实施效果与评估经过几年的努力,河口生态缓冲区水环境治理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水质明显改善,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探索并总结了丰富的治理经验,为我国其他地区水环境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四、项目对我国水环境治理的启示河口生态缓冲区水环境治理项目的成功,为我国水环境治理提供了以下启示:一是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二是要创新治理技术,提高水环境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三是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调配水资源,保障水环境的安全;四是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参与作用,形成水环境治理的强大合力。
利用粘土治理藻华的装置及使用方法[发明专利]
![利用粘土治理藻华的装置及使用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78d7c112f61fb7360b4c65fd.png)
专利名称:利用粘土治理藻华的装置及使用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曹西华,俞志明,宋秀贤
申请号:CN200710115326.9
申请日:20071208
公开号:CN101229933A
公开日:
20080730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粘土治理藻华的装置及使用方法,它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能有效均匀地喷洒粘土在爆发藻华水体上,以及治理效果有限等问题。
在利用改性粘土去除藻华配套装置内,以水为分散剂,借助高压水流的冲刷、混合改性粘土形成均匀分散的悬浊液;通过高压喷洒装置以“雾化式”或“潵雨式”分批次喷洒改性粘土材料到发生藻华的水体表面,以达到有效治理藻华的目的。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地址:266071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南海路7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崔滨生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藻华聚积及污水入流对太湖上下层水体营养盐含量的影响
![藻华聚积及污水入流对太湖上下层水体营养盐含量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82b22ef0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01.png)
藻华聚积及污水入流对太湖上下层水体营养盐含量的影响孙飞飞;尹桂平;范成新;崔广柏【期刊名称】《水利水电科技进展》【年(卷),期】2010(030)005【摘要】通过采集太湖水体鲜藻和入湖区混合常见污水,应用再悬浮发生装置,室内模拟有底泥参与的不同藻类聚积和不同CODCr含量污水进入条件下,太湖西北竺山湖区水质上下层水体中SS,NH3-N及PO3-4质量浓度的变化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在7 d的常见风浪模拟环境中,无论加入藻类还是加入污水,太湖上下层水体中SS质量浓度均呈下降趋势,表明颗粒物有向水底沉降的可能;水体中的NH3-N和PO3-4质量浓度并未因藻量增加而上升,反映出鲜藻此时对水体中的N和P呈吸收作用;污水添加量的增大则使试验水柱中NH3-N和PO3-4质量浓度上升,并大致随时间的增加呈逐步上升的趋势.【总页数】5页(P24-28)【作者】孙飞飞;尹桂平;范成新;崔广柏【作者单位】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210098;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08;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210098;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08;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08;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4【相关文献】1.东太湖伊乐藻的营养繁殖及对渔业污水的净化 [J], 谷孝鸿;陈开宁;胡耀辉2.太湖藻华水体的遥感监测与预警 [J], 宋瑜;宋晓东;郭青海;唐立娜3.基于MODIS数据的太湖藻华水体识别模式 [J], 徐京萍;张柏;李方;宋开山;王宗明4.浅谈富营养化水体的藻华防治方法 [J], 全水清;侯延鹏5.太湖梅梁湾藻华暴发消退周期表层水体溶解性有机质分子特征 [J], 庞佳丽;许燕红;何毓新;史权;何丁;孙永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北省蓬莱溢油补偿生态修复海洋牧场项目建设技术报告
![河北省蓬莱溢油补偿生态修复海洋牧场项目建设技术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9d4cbe059eef8c75ebfb3b1.png)
河北省蓬莱溢油补偿生态修复海洋牧场项目建设技术报告作者:胡建平,张海鹏,田洋来源:《河北渔业》 2016年第4期胡建平1,张海鹏2,田洋3(1.河北省农业厅,石家庄050011;2.河北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秦皇岛066200;3.河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石家庄050011)1项目背景2011年6月蓬莱19-3油田溢油事件的发生,对河北省沿岸水域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影响,根据《农业部关于下达2012年蓬莱溢油生物资源养护与渔业生态修复项目任务的通知》,在秦皇岛海域进行渔业生态修复示范区建设,本项目旨在通过投放人工鱼礁、海藻移植和重要品种人工增殖,在短期内有效改善海洋生物栖息环境,降低捕捞强度,养护和增殖生物资源,消除溢油污染事件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增加渔民收入,维护渔区社会稳定。
项目选取了山海关及南戴河2个海域作为生态修复示范区,实施年限为2013年-2015年。
2本底调查2013年4-5月份对两个项目水域进行了本底调查,山海关项目海域位于沟渠寨外海域项目区距离岸边1.5—2nmile(海里),南戴河项目海域距离岸边10nmile。
调查结果表明:两个海域海流平稳,不受大型风暴潮影响,礁体不易发生滑动,底质以泥砂、沙砾为主,投放鱼礁后不易发生掩埋;水深及透明度有利于藻类生长;示范区为河北传统的渔业资源丰富区域,是河触、对虾、三疣梭子蟹、鲈鱼、海参等重要海珍品养殖海域;水深8~12m,有一定的饵料基础(包括浮游生物及底栖生物);周边配套增养殖设施齐全、技术成熟,人员经验丰富。
综上所述,示范区适合投放鱼礁,进行藻类移植。
3礁区建设项目承担单位基于本项目的研究背景,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了不同规格的构件礁和花岗岩毛石进行投放,藻礁建设选择投放马尾藻幼藻进行人工移植,增殖放流选择魁蚶、杂色蛤及海参。
3.1人工鱼礁投放由于水泥管损毁过于严重,在实际投放中不再使用。
项目实施单位选用的构件礁和毛石均能够满足项目要求,选用的毛石均大于50kg,从实际效果来看,该重量的毛石不容易发生滑移,同时要求有一定的表面积便于藻类及生物附着。
合肥市发展改革委关于派河河口湿地建设与蓝藻防控系统工程立项的批复
![合肥市发展改革委关于派河河口湿地建设与蓝藻防控系统工程立项的批复](https://img.taocdn.com/s3/m/799f543d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ba.png)
合肥市发展改革委关于派河河口湿地建设与蓝藻防控系统工程立项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合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9.06.12•【字号】合发改资环〔2019〕599号•【施行日期】2019.06.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合肥市发展改革委关于派河河口湿地建设与蓝藻防控系统工程立项的批复合发改资环〔2019〕599号包河区发展改革委:你委《关于派河河口湿地建设与蓝藻防控系统工程立项的请示》(发改字〔2019〕76号)及附件材料收悉。
该项目经市政府同意纳入环巢湖地区生态示范区三期工程。
现就项目立项相关事宜函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派河河口湿地建设与蓝藻防控系统工程立项。
该项目编码:2019-340111-77-01-013016。
二、项目建设地点:包河区派河入巢湖口北侧,即派河大桥以北、环湖大道以东、巢湖迎水侧湖滩上。
三、项目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1、湖滨“乔灌草”系统构建工程:构建三个斑块,两条独立灌木带,总面积约36000平方米;2、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规划以现有8.5米高程的湖滩岸线为基础,疏挖沟通内部水系,拓挖后的湿地长约1.62千米,总面积397.5亩。
新开挖湿地使用2台洗脱装置对底泥中蓝藻进行洗脱。
新建抛石、格滨石笼防护堤1.7千米,防护堤下部埋设3道涵管,湿地内部共配置挺水植物6623平方米,沉水植物29440平方米,新建湖滨生态林761株。
同时在湿地内部投放鱼类,进行生物调控。
并在湿地沿线3个重要点设置水质监测点,进行实时数据上传和短期数据保存;3、蓝藻防控系统工程:对原有2道围隔进行修补,修补总长度 4.0千米。
新建芦苇湿地长度 1400米,面积78400平方米,在湿地内部安装抽藻除藻设备,共安装13组。
在近岸湖区内外两道软围隔之间,安装漂浮蓝藻导流富集设施,主要采用固定全封闭可隐没式围隔系统,围隔设施开口总宽度为700米。
海岛生活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代飞张加旭张纯
![海岛生活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代飞张加旭张纯](https://img.taocdn.com/s3/m/3a3623f8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68.png)
海岛生活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代飞张加旭张纯发布时间:2023-07-01T07:09:51.238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3年8期作者:代飞张加旭张纯[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水资源总储备相对较少,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甚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再加上时空分布的不同,导致很多地区出现了用水矛盾问题。
而海岛地区的淡水资源相对匮乏,更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这也让海岛生活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成为了越来越多人广泛关注的焦点,本文就从实际情况出发,对海岛生活污水处理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对其回用工艺流程加以全面的分析,希望能对海岛生活污水处理与回用水平的提升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上海 200120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水资源总储备相对较少,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甚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再加上时空分布的不同,导致很多地区出现了用水矛盾问题。
而海岛地区的淡水资源相对匮乏,更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这也让海岛生活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成为了越来越多人广泛关注的焦点,本文就从实际情况出发,对海岛生活污水处理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对其回用工艺流程加以全面的分析,希望能对海岛生活污水处理与回用水平的提升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海岛;生活污水;处理;回用一、海岛生活污水处理方法与相关工艺流程(一)物理处理方法海岛生活污水物理处理方法主要目的在于去除污水的漂浮物与悬浮物,引入的方法包含了筛滤截留法、重心分离法以及离心分离法[1]。
筛滤截留法是利用具有孔眼的装置或者相应的介质组成的滤层,对海岛生活污水之中的悬浮固体加以截流,采取的设备包含了格栅和筛网,同时也具备砂滤和对应的布滤设备,能够将生活污水之中的大块固体污染物、细小悬浮物、细微悬浮物进行全面的阻截,这也是当前海岛生活污水之中较为常见的处理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
单位
数量
1
用地面积
m2
9583
2
总建筑面积
m2
2467.92
办公用房
m2
516.96
1#生产车间
其 中
2#藻泥处理车间
参观廊道
m2
794.56
m2
494.40
m2
119.08
交通辅助
m2
542.20
3
建筑基底面积
m2
2096.40
备注
2
4
总建筑密度
%
21.9
5
综合容积率
-
0.258
6
绿地率
%
61.7
职工办公
建筑面积为 516.96m2
建筑面积为 119.08m2
建筑面积为 542.20m2
化粪池
减振机座、橡皮垫等
—
活性氧除臭装置除臭,加强蓝藻堆 积区通风
—
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处理,处理后蓝藻送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
填埋
合肥市政供水管网
年用水量 2411.63m3
生活污水经一体化设备处理后,达
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8978-1996 一级标准,排放到附
近沟渠,待项目达到接管条件,进
年排水量 416.5 m3
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船舶冲洗废水
以及去藻水经过藻水分离设施后,
去藻水排入派河
供电
合肥市政电网
消防
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2)要求
—
本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表 1-2 建设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5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 地理位置 合肥,安徽省省会,位于中国中部(北纬 32°、东经 117°),长江淮河之间、巢湖
之滨,通过南淝河通江达海,具有承东启西、接连中原、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是 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金融和商贸中心,也是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
PAC
单位 万吨
吨
年耗量(年运行 150 天) 50.4 17.5
5、公用工程
(1)给水
本项目用水量为 2411.63m3/a。水源来合肥市政供水管网,主要作为办公、生活及
消防应急水源,可完全满足本项目要求。
(2)排水 项目区排水采用雨、污水分流制排水系统。消防排水、雨水就近排入市政雨水管
网,生活污水经一体化设备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一级标 准 ,排放到附近沟渠,待项目达到接管条件,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船舶冲洗废水以 及去藻水经过藻水分离设施后,去藻水排入派河。
自石河子流经三官庙、上派镇、中派后,注入巢湖,流域面积 571k ㎡,年径流量为 29.0 万㎡,多年平均来水量 1.88 亿㎡,其中上游为防虎北麓丘陵岗地,该处河槽深而坡陡, 下切甚烈,中下游以冲击平原为主,河宽 30-70m,高程 5-7m。整个河道可以分为上派 段、中派段和下派段,河道全长 60km,河道平均比降为 1.18%。
7
小汽车停车位
辆
28
8
货车停车位
辆
2
9
非机动车停车位
辆
30
3、主要设备
项目使用的主要设备情况见下表:
表 1-3 主要设备一览表
序号 藻渣泵 藻浆泵 取水器水泵 尾水泵 上清液泵 1#回流泵 2#回流泵 液下搅拌机 液下搅拌机 电磁流量计 电磁流量计 涡旋式空气压缩机 调蓄池过滤装置 藻浆池过滤装置 专用一体化沉降分离池 专用一体化气浮分离池 高效脱气机 溶气罐 储气罐 行车式刮渣机 释放器 混凝搅拌机 桥式搅拌机 管道混合器 混合搅拌机 悬挂式取水器 加药泵 加药泵 1#药剂配制装置 3#药剂加药泵
总投资 (万元) 评价经费 (万元)
3000 —
工程内容及规模:
新建
行业类别 及代码
9583
绿化面积 (平方米)
其中:环保 投资(万元)
3000
预期 投产日期
水污染治理(N8032)
环保投资占 总投资比例
100%
2015 年 6 月
1、 项目的由来
为实现有效缓解蓝藻爆发影响的目标,综合考虑规划、技术因素并反复论证,派
C-1/8-B TQ-6
DLH-TV-3 BLED31-187 LB13-29-3 Φ150×1200 BLD12-11-2.2 DLH-QSQ-4.5 GB-1000/1.1 GM-330/0.4 JVA-4.8/1.7 JYW40-15-20-2.2
3
含 2 辆无障碍车
含电动车、摩托车
数量 1 3 2 2 1 2 2 3 2 2 6 1 1 1 2 1 6 1 1 1 15 1 1 2 2 2 4 2 1 3
2#药剂配制装置
JVA-4.8/1.7
1
脱水药剂配制装置
JVA-6.0/2.0X2
1
桥式搅拌机
BLD12-11-2.2
2
活性氧除臭装置
/
1
移动打捞处理设备
/
1
藻浆提升泵及控制箱
/
32
打捞平台控制箱
/
26
船用除臭炮
/
4
4、原辅材料
主要原辅材料详见下表 1-4:
表 1-4 主要原辅材料详见
序号 1 2
名称 巢湖藻水
关环境现状和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后,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编
制了环境影响报告表。 2、 建设内容及项目规模 本项目位于包河区派河口大桥东南角,项目投资 3000 万。用地面积为 9583m2,总
1
建筑面积 2467.92m2,主要建设内容藻水分离设施,藻浆调节池,办公用房等构筑物。
本项目建设组成详见表 1-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 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 30 个字(两个英 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 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 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 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 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 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 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 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藻渣泵
WQ45-9-2.2
1
藻渣池过滤装置
2.0X2.0X1.0 Φ10mm
2
专用一体化藻泥输送装置
DLH-ZNB-25
2
卧螺离心机
LWD430W
3
藻渣泵
XL014L06JQ-Q17-5,5
3
脱水加药泵
XL002B06JF-Q3-1.5
3
藻泥输送机
SFT-280
1
藻泥泵
LG-II-4.0-5.5
2
规格及型号 WQ45-9-2.2 WQ-100-15-7.5 WQ65-15-5.5 WQ45-9-2.2 TD100-14/2 TD100-38/2 TD80-38/2 QJB2.5/8-400/3*740/S QJB2.5/8-400/3*740/S LDBE-150S-M2X LDBE-65S-M2X WX-7.5HP 2.0X2.0X1.0Φ10mm 2.0X2.0X1.0Φ10mm DLH-QZJ-1500 DLH-QZJ-3000 DLH-QDZ-30 Φ1000-10TR
包河区位于合肥东南迎风口,襟“五河”(包河、南淝河、十五里河、塘西河、派河) 而带“一湖”(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全区区域面积 340 平方公里(其中巢湖水 面面积 70 平方公里),辖 7 个街道、2 个镇、1 个省级工业园区,常驻人口 81 万,是合 肥市四个城区中面积第一大区、人口第一大区。区域内科教文化资源富集,汇聚了中国 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 30 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省广电中心、省图书 馆、省体育馆、安徽大剧院、中国包公园、卫立煌故居等一批文体机构和名胜古迹。
6
年的 42%,历年年平均蒸发量 1495.1mm。 合肥市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偏东风,夏季多东南和南风,冬季多东北风和西北风。
历年最大风速为 21.3 m/s,多年平均风速为 2.8m/s。 4、地表水系 建设项目位于合肥市包河区,区域主要地表水系为派河和巢湖。 (1)派河 派河位于开发区南部,是巢湖西岸的一条支流。派河发源于江淮分水岭及紫蓬山脉,
类别 主体工程 辅助工程 储运工程 环保工程
公用工程
表 1-1 建设项目组成一览表
单项名称 1#生产车间 2#藻泥处理车间 藻浆调峰池 办公用房 参观廊道
运输 废水治理 噪声治理 恶臭治理
固废治理 给水
排水
工程内容
工程规模
藻水分离车间
建筑面积为 794.56m2
1座
建筑面积为 494.40m2
1座
容积为 5000 m3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
派河口藻水分离站项目 合肥市包河区重点工程管理局
法人代表
康怀树
联系人
姜俊锋
通讯地址
包河区人武部四楼
联系电话
****
建设地点
传真
/
邮政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