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大禹治水》精品学案2
推荐精品语文北师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大禹治水》优质课教案2(1)
![推荐精品语文北师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大禹治水》优质课教案2(1)](https://img.taocdn.com/s3/m/c51fc3317375a417866f8f40.png)
《大禹治水》教案教材分析《大禹治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课文先讲述了大禹治水的原因,接着讲大禹怎样想出治水方法,并且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制伏了洪水。
课文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描写,形象地表现出大禹为百姓做事专心致志、不辞劳苦、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让人深感敬佩。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禹、垒”等8个生字,会写“洪、荒”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
3.理解“叮嘱、欣欣向荣、敬仰、爱戴”等词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1.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识字,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识字能力。
2.以读代讲,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品析朗读理解词句,感情悟读体会人物精神。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学习大禹的一心为公,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精神。
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解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语句品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精神。
教学方法这个故事是一个神话故事,有的同学已经通过课外书阅读过,对于课文中体现大禹一心为公,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精神学生也比较好理解。
教学重点应该放在理清课文脉络,以及通过学习课文中数量词的运用表现大禹的精神,通过多读、精读、思考深入了解故事内容和体会大禹奉献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分析教材,准备PPT课件;2.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借助工具书,疏通生字、词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破题导入1.师板书甲骨文“”请学生猜是什么字。
(水)2.师:“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知道是什么意思吗?3.当水造成这番情景时,生读【ppt:很久很久以前,洪水淹没了村庄和田野,房屋倒塌了,牲畜被冲走了,庄稼也被冲毁了,人们只好四处逃荒。
】4.从这你读出了什么?讲解“荒”字的识记方法。
5.看到这般情景总得做点什么吧?——治水(板书)。
6.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个与治水有关的神话故事。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大禹治水》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607143e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d2.png)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大禹治水的基本概念、过程和意义。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大禹精神品质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珍惜水资源,学会保护环境。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大禹治水》这一课后,我深感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首先,成功之处在于通过生活化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在讲授新课过程中,运用图片、动画等多媒体手段,使得抽象的治水过程变得生动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了解我国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事迹,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通过分析、讨论大禹治水的过程,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4.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学习大禹公而忘私、一心为民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感受课文语言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大禹治水在实际生活中的启示”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学生往往在描述事物时表达不准确,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如何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主题思想的内化:大禹的精神品质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如何让学生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是一个难点。
举例:针对“疏导”一词的难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模拟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疏导的含义,从而突破这一难点。
语文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大禹治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语文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大禹治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3cf5a26c281e53a5802ffdf.png)
《大禹治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课文是一个传说,由于学生生活条件优越,加之大禹治水的故事距今已久,对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不顾个人幸福、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高尚情操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些困难。
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根据低年级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以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力求再现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在读中设境,在境中激情,在情中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加深对作品内涵和人物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3、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人民造福的英雄。
4、理解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奉献精神,理解伟大英雄的由来。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流程:一、习旧引新,迁情入境1、孩子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禹(板书),今天我们继续将学习大禹治水的故事。
个别读、齐读课题。
2、“治”是本课中一个新学的生字,伸出你的小手认真地写写这个字,组词。
板书:治理3、课文里还有一个字,也读“制”,跟老师书写,这是什么制?从文中找个词:制服4、大禹治理、制服的是什么?板书:洪水(左边三点水,右边一个共,合起来就是洪)。
指导读出水的气势。
5、齐读黑板上三个词,用上这三个词语说说课文里的主要内容。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禹治理洪水,最后将它制服的事情过渡:大禹历尽千辛万苦治理洪水,最终制服了洪水。
他是怎样治水的呢?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再一次去感受那一场特大的水灾!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轻声地朗读课文第一小节,看谁读得最认真.2、孩子们,读着读着,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洪水凶猛,老百姓日子过得很苦。
3、都是洪水惹得祸呀!看出来了,大家的心情都很不好,你们看——(洪水泛滥视频)4、在动画情境的渲染师配乐范读:洪水泛滥,滔滔不绝,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所到之处一片汪洋大海。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十 奉献:大禹治水》 赛课导学案_2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十 奉献:大禹治水》 赛课导学案_2](https://img.taocdn.com/s3/m/9bf535a3a0116c175f0e4858.png)
大禹治水教材简析:《大禹治水》是北师大教材三年级下册“奉献”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
这个千古流传的神话,主要叙述了上古时代大禹率领民众治理洪水的故事。
大禹的奉献精神代代相传,家喻户晓,成为后世颂扬的英雄。
课文虽然只有短短四百来字,但因为语言极其简练,并善于选择几个典型细节和有代表性的数字,把上古时代发生的一件大事、父子两代人治水的过程写得清清楚楚,把人物的奉献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课后有两个思考题:1、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意在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加深对大禹治水奉献精神的感悟。
2、读第四自然段,体会“才”、“仅仅”、“就”、“却”表达的语气。
意在引导学生体会词语的用法及表达的感情。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可能听过很多神话故事,对本文所讲述的故事也许并不陌生,所以很容易对课文内容产生兴趣,所以这篇课文能够让学生自行阅读,把握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就重点内容实行引导点拨。
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已经有了一些体验,初步具备了这方面的水平,课前的资料收集与课上的资料交流能够放手给学生。
对于生字词语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使用各种识字的方法来读准字音、识记字形,本课出现的10个要求会认的字和7个要求会写的字,学生均能自学掌握,教师只需在个别字形、字音上加以强调即可。
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抓住课题和重点词句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水平,通过对比阅读等方法探究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才”、“仅仅”、“就”、“却”表达的语气,并读出自己的感情。
4、使学生明白大禹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步骤:整体入手,聚焦“英雄”1、播放动画片《大禹治水》,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大禹治水》这篇课文,本节课我们继续一起走进这个感人的故事。
2、下面我们来一起检查一下,同学们对本课词语的掌握情况。
(请开火车认读词语,读对跟读两遍,读错即时纠正。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十 奉献:大禹治水》 公开课导学案_2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十 奉献:大禹治水》 公开课导学案_2](https://img.taocdn.com/s3/m/0cb130fe49649b6648d74766.png)
北师大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0单元《大禹治水》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知道大禹治水采用的科学方法,并能按顺序说清楚。
3.知道“三国家门而不入”的来历,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准确美观地书写。
2、准确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第二段大禹治水的经过。
4、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具准备:CAI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生:大禹治水师:谁干什么?再读二、围绕中心句学习1.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理解了大禹,在我们的课文当中也有一句话直接告诉了我们大禹是个怎样的人。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99页,快速阅读课文,用波浪线勾画出这句话。
2.生答3.PPT“禹所以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齐读你们找的是这句吗?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4.师:从这句话里你知道了什么?生答师:是啊,你从这句话里知道了禹是英雄。
板大禹————英雄写字“雄”手书空5.师:大禹为什么能成为英雄的呢?生:治水板治水6.师:大禹因为治水成为了生: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三、学习一、二段1.自读课文师:大禹为什么要治水?请孩子们带着这个问题自读一、二自然段。
用自己的话说说。
生1:人们遭受苦难CAI 我们一起去看看人类遭遇的悲惨场面齐读从这段话里感受到了什么?『悲惨』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还有补充的吗?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看着人们正遭受着苦难,禹下定决心之水。
还有什么原因吗?生2:父亲临终叮嘱2.师:鲧为什么要儿子一定要把水治好?生答师:洪水带来了这么大的灾难,为了百姓的兴与亡,禹担当起了如此重任。
3.是啊!看到洪水带来的危害,想到父亲治水失败临终前的叮嘱,大禹坚定了治洪的信念。
父亲治水的方法是什么?鲧:鲧把天上的土偷下来,去堵塞洪水。
禹是怎样治水的呢?请你找出来,并请把大禹治水表示动作的词语用“△”标出来。
生答4.师:(课件出示治水方法,男女生读)鲧:鲧把天上的土偷下来,去堵塞洪水。
语文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大禹治水》二课时教案
![语文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大禹治水》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7bf876e518964bcf847cd0.png)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对比鲧和大禹做法的句子,从“开凿、挖通、垒起、引到”体会大禹的智慧2、品读重点句“为了治水……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从四个数量词和四个语气词体会大禹的奉献精神。
3、补充阅读《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神农尝百草》体会古代神话故事中的英雄们教学过程:一、回顾引入齐读课题,课文围绕“治水”写了哪三方面内容?治水原因——治水过程——治水结果二、品读“智慧”(一)比较读鲧和大禹治水句子1、齐读句子。
鲧和大禹怎么治水?捧书,读。
2、ppt出示句子,自读。
小声再读鲧和大禹治水的句子,试试看,把他们的做法读成一个字吗?3、交流,提炼概括指名:堵和引(疏)板书4、引读治水结果。
父子都治水,结果怎样呢?捧书。
鲧治水的结果是……(生读)大禹治水的结果……(生读)(二)品读大禹治水的句子,感受大禹的智慧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垒起堤坝,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
1、读大禹治水的句子。
2、品大禹治水的方法。
第一步怎么做?读“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
“开凿”什么意思?突出“开凿”读这个句子。
什么是“龙门”?(大峡谷的最窄处,出示图片理解龙门)为什么要开凿龙门?(使洪水流出,不堵塞)突出“龙门”读第二步怎么做?读“挖通了九条河”。
什么是“挖通”?突出“挖通”读这个句子。
“九条河”是刚好挖了九条河吗?古时“九”这个数字代表很多,突出“九条河”再读这个句子。
挖了这么多条河可以使洪水怎样?(流出)这些流出的水可以有哪些作用呢?(灌溉农田,提供饮水)洪水不再危害人类,还可以为人类服务,请再读读这半句。
第三步做了什么?读“垒起堤坝”什么是堤坝?(出示图片,观察堤坝的作用)突出“堤坝”读这句话。
古体的“垒”是这样写的,垒这个字给你什么感觉?(古体的这些圈像堤坝的石头,堤坝很坚固)那该怎么读?指名读,这些垒起的堤坝起到了什么作用(阻挡洪水)突出“垒起”,再读读这半句最后把洪水引到了?引读(东海)除了“堵”和“引”鲧和大禹的做法不同,再读读看这两句话,还有什么发现?如果生找不到,师引导“开凿、挖通、垒起、引到”这些事都是谁做的?(大禹和人们)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带领)而鲧的做法是几个人?(一个人)你感受到了什么?突出“带领”再读这句话你觉得大禹的成功是因为什么?(洪水滔天,不能堵;不靠个人力量……)对比鲧的做法,再读大禹治水的句子,从他们的治水中你感受到什么?)孩子可以充分说,再板书:智慧……3、书面练习,感悟大禹治水的智慧练习三:按课文内容填空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 人们了龙门, 了九条河, 堤坝,把洪水东边的大海里。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选择 ①大禹治水》优质课教案_22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选择 ①大禹治水》优质课教案_22](https://img.taocdn.com/s3/m/b9393379941ea76e59fa0444.png)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材内容简析:《大禹治水》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的主体课文。
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主要叙述了上古时代大禹率领民众治理洪水的故事。
作为“选择”这一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它承载着让学生理解何为选择何为奉献的重任。
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的。
全文只有四百来字,语言极其简练,第一自然段,通过抓住四五个词语就勾画出洪水肆虐后的悲惨景象。
二自然段写父亲鲧为治水而牺牲,并用“临死前叮嘱儿子……”一句巧妙地转到写大禹。
教学中可以通过分析人物心理活动将父亲的遗愿转为大禹的决心。
三、四自然段写了大禹治水的方法以及几个典型细节和几个有代表性的数字说明他的奉献精神。
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让孩子们通过读中悟,悟中读去深刻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从而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关键词句,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
3、从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事迹中,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读中悟,悟中读去深刻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板题质疑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
(板题、读题)生质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读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生:禹是怎样一个人?为什么要治水?怎样治水?结果如何?......)师小结:看来大家的疑问真不少!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些疑问呢?(读课文)对呀,同学们真聪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设计意图】这样引入新课,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看看禹治理的是怎样的洪水?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洪水泛滥,淹没了村庄和田野。
房屋倒塌了,牲畜被冲走了,庄稼也被冲毁了,人们只好四处逃荒。
(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大禹治水》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大禹治水》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8dc0fa07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1d.png)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我将采用情景创设的教学策略。通过多媒体展示洪水肆虐的动画场景,让学生感受到大禹治水的紧迫性和艰难程度。同时,引导学生想象自己身处那个时代,面对滔滔洪水,激发他们产生解决问题的动力。此外,我还将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大禹及其伙伴,亲身体验治水的过程,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小组合作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教授《大禹治水》时,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问题、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分析大禹治水过程中的困难时,小组成员可以互相交流意见,共同总结大禹的品质和精神。此外,小组之间还可以进行竞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反思与评价
2.强调大禹治水所体现出的民族精神,教育学生要学习大禹的勇敢、智慧、毅力等品质。
3.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五)作业小结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大禹治水的故事,注意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写一篇关于大禹治水的感悟,谈谈自己从大禹身上学到了哪些品质和精神。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运用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一系列问题,如“大禹为什么选择疏导而不是堵塞?”“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体现了他的哪些品质?”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通过问题讨论,让学生在思考中掌握课文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小组合作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大禹治水》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7f7801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c1.png)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课文《大禹治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及寓意。
五、作业布置
1.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作业:
a.抄写本课生字、生词,每个写5遍,并做到会读、会用。
b.摘抄课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并简单阐述原因。
c.结合大禹治水的故事,谈谈你对勇于担当、团结协作的认识,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作文。
2.拓展阅读:请同学们课后阅读其他关于大禹治水的故事或相关资料,了解大禹治水的更多史实,进一步感悟大禹精神。
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记录讨论结果。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以下练习题:
a.根据课文内容,连线大禹治水的方法和结果。
b.造句:勇于担当、团结协作。
c.写一篇关于“我心中的大禹”的短文。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大禹治水的方法、精神品质等。
2.教师强调大禹治水的精神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教育学生要勇于面对困难,团结协作,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3.布置课后作业:搜集其他治水英雄的事迹,了解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4.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大禹治水的故事,学会了面对困难、勇于担当的品质,提高了自己的语文素养。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将这些品质付诸实践,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新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大禹治水》2课时导学案
![新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大禹治水》2课时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ceb7a4c850ad02df804158.png)
大禹治水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术: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领会“才”、“只是”、“就”、“却”表达的语气。
2、理解课文,认识大禹治水的故事,领会大禹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3、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小组合作学习,掌握生字、新词。
(2)抓重点词语,指引学生理解品读、感悟大禹的无私。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禹的敬重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神往,培育学生大公无私,为民服务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大禹是如何任劳任怨并利用自己的聪慧才华, 疏导河流,制服洪水的。
难点:在阅读中领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精神,感觉我国古代办感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图片、生字卡片。
学习时间:二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能够正确读出并掌握本课的“牲口、息壤、自生自长、嘱咐、堤坝、棍子、只是、繁荣昌盛、世世代代、仰慕、敬爱”这11 个词语。
b5E2RGbCAP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认识故事的大体内容,给课文分段。
3、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学习课文第一部分,认识大禹治水的原由。
(二)过程与方法1、自由读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2、经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研究、读中悟理等方式,感悟大禹的无私。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禹的敬重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神往,培育学生大公无私,为民服务的精神。
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学习过程:一、目标导学(一)激趣导入,揭露课题1、同学们,你们必定听爸爸妈妈说过很多神话传说吧?下边,请大家看一段录像,来认识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豪。
p1EanqFDPw(大家请看大屏幕。
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现,画面出现滔滔洪水及大禹的画像。
)2、看过录像后,请同学用自己的话介绍治水英豪———大禹(师提早部署采集相关资料。
)3、板书课题。
(二)展现目标(同学习目标)二、自学纲要:(一)自学纲要:1、出示词语:“坍毁、拥塞、临死、嘱咐、开凿、长年、繁荣昌盛、仰慕、敬爱、英豪”把字音读准,同桌沟通生字的书写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禹治水》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述故事。
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重点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三、难点
1.复述故事。
四、导学问题
1.预习:预习问题设计
(1)读课文,圈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
下面的词语你会读吗?
淹没牲畜冲毁逃荒堵塞叮嘱
开凿垒起山丘欣欣向荣妻子拄着
(2)呈现目标
用小黑板
2.互动探究、合作交流
探究一
(1)自由轻声读课文,圈出生字,读准字音,把难读的句子画出来,读通全文。
(2)学生自学,教师环视。
(3)检测:重点检查几个字的读音。
(处,多音字)
(4)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纠正字音。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探究二
(1)听课文范读,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大禹的什么事?
(2)完成填空练习。
口头填空: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的事。
探究三
(1)大声读课文,在小组里讨论用最简练的语言复述课文
(2)反馈自学成果,
3.课堂达标
(1)换偏旁组新字,再组词。
牲()-- ()、
叮()-- ()、
仅()-- ()、
仰()-- ()、
棍()-- ()、
拄()-- ()
(2)给多音字组词。
没()、倒()、塞()
()()()
4.布置预习
(1)读熟课文,完成课后的练习题
(2)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