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合集下载

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1.6集邮 北师大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1.6集邮 北师大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1.6集邮内容概述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集邮的一些基本知识,了解集邮的乐趣并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组织能力。

重点难点1.掌握邮票的基本概念,了解邮票的种类和用途;2.了解收集邮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3.学会组织邮票并解决邮票搭配问题。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老师可以考虑使用班内同学集邮方面的经验,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分享他们知道的有关集邮的内容。

然后,老师引出今天的新课:集邮。

讲解邮票的基本定义和种类1.邮票是一种小片纸张,上面印有一定面额的邮资,使用时将其贴在信封上,用以支付邮递服务费用。

2.邮票按材料分类,主要有纸质邮票、宣纸邮票、棉质邮票等;3.邮票按用途分类,主要有纪念邮票、普通邮票、特种邮票等。

常见邮票的介绍让学生通过老师引导或自己查阅资料介绍几种常见的邮票:1.欧洲各国邮票:其中印度的比尔吉斯公爵头像最具代表性。

2.中国邮票:其中粉红色的北京市建国门邮票最具代表性。

如何收集邮票讲解学生如何收集邮票,包括购买、交换、赠送等方法,以及如何正确保存邮票。

老师需要强调收集邮票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如不要买假邮票,不要偷盗别人的邮票等。

邮票的搭配和组织1.邮票的搭配:学生可以将邮票按照年代、区域、主题等维度进行搭配,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搭配。

2.邮票的组织:学生可以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组织,比如按照国家、地区、历史事件、动漫等组织。

课堂练习1.自己选择两张邮票进行介绍,让同学猜测是哪个国家的。

2.按照老师给出的分类要求,将手中邮票进行搭配。

3.在课件中展示一组邮票,让学生分组进行组织并概括规则。

作业1.搜集你可收集到的邮票,按照指定的方式组织和搭配,形成一个邮票集;2.用笔记本或纸质记录,简要介绍收集的邮票的来源,也可以添加你对它们的感受。

总结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集邮的概念和方法,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集邮的基本知识,并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进一步加深了对邮票的了解。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铺地面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铺地面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面积”《铺地面》导学案学习内容:三年级下册教材47——48页学习目标:1、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体会面积换算的必要性,以及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认识公顷、平方千米等面积单位。

3、能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1、认识公顷、平方千米等面积单位。

2、能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能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学具准备:1个面积为1分米2的正方形和若干个面积为1厘米2的正方形。

学习过程:一、活动导入。

思考并以小组讨论:1分米2里面有多少个1厘米2。

可以动手操作,得出结论:1分米2=()厘米2二、解读教材:1.估一估: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地面损坏了,要用几块面积是25平方厘米的方砖修补?估计1平方分米里面有()个1平方厘米。

2.填一填:通过操作,我们知道了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那么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地面要用()块25平方厘米方砖。

3.想一想:小明家有一块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地面损坏了,需要多少块面积为1分米2的方砖才能修补好?(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4. 看右图,认真观察。

○11米=()分米○2每行有()个○3一共有()行○4需要()块1平方分米的方砖。

○5 1米2=()分米2三、挖掘教材:1、认识面积单位“公顷”(学习课本48页的内容)。

(1)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2)小组讨论并推算出1公顷=()平方米。

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千米”。

(1)1公顷的确很大。

但它并不是最大的。

以我国的陆地国土面积来说,它大约是960万平方千米。

平方千米是比公顷还要大的面积单位。

那1平方千米究竟有多大呢?(2)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千米,1千米2=100公顷(3)小组合作探究:体会1千米2=100公顷,1平方千米到底有多大?1千米2=()米2四、达标测验:1、填空:5分米2=()厘米2 600厘米2=()分米27米2=()分米2 800分米2=()米22千米2=()公顷 4公顷=()米22米2=()分米2 3分米2=()厘米2 500厘米2=()分米2 400分米2=()米220000米2=()公顷 20分米2=()厘米22、应用题:(1)教室后面的展板长40分米,宽2分米,这个展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数学书的长约25厘米,宽约18厘米,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约多少平方厘米?(3)教室长11米,宽9米,用1000块面积是9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地,够不够?(4)一个电视机外壳的一个面长44厘米,宽是34厘米。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全册导学案(学前预习单)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全册导学案(学前预习单)

1 分 桃 子项目内 容1.口算。

18÷2= 24÷4= 360÷6= 490÷7=2.这些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分到多少个? 分析与解答:(1)用小棒代替桃子摆一摆。

60÷2=30 8÷2=4 30+4=34 (2)用竖式计算。

① ②③3.通过预习,我知道了: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除数的整数倍)时,先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商写在( )位上,再用被除数个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商写在( )位上。

4.用竖式计算。

48÷4= 36÷3= 84÷4= 93÷3= 88÷4=温馨提示 知识准备:乘除法的计算。

参考答案: 1.9 6 60 70 3.十 个4.12 12 21 31 222 分 橘 子项目内 容1.用竖式计算。

33÷3= 28÷2= 42÷2= 63÷3= 39÷3=2.一共有48个橘子,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能分到多少个? 分析与解答:(1)用小棒代替橘子分一分。

可以用算式表示分的过程: 30÷3=10 18÷3=6 10+6=16 (2)用竖式计算。

3.通过预习,我知道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要从( )位除起。

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能整除,就要用( )与被除数( )位上的数合在一起去除以除数。

4.余下的数一定要比除数( )。

5.用竖式计算。

56÷4= 42÷3= 87÷3= 52÷2=温馨提示 知识准备: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参考答案:1.11 14 21 21 13 3.十 余数 个 4.小5.14 14 29 263 商是几位数项目内 容1.用竖式计算。

63÷3= 75÷5= 54÷3=2.从北京到四平的铁路全长888千米,动车运行时间约为6时。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全册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全册

第五课时:平移和旋转(新授课)【学习内容】:平移和旋转——旋转现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8~20页及21页“数学游戏”。

【学习目标】:1.学生能按照课本实例联系生活经验,感知旋转现象,并会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经历观察、想象等过程,发展推理能力,并能有条理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学习重难点】:能够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旋转运动的视频,自制小风车。

【课型】:新授课。

【知识链接】:上一节已学习平移现象,本节的知识是结合一些生活经验,如:缆车滑行、国旗徐徐上升、直升机螺旋桨的旋转以及小风车旋转等基础上理解。

【学法指导】:通过已有生活经验,利用学具认识理解旋转现象。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

(20分钟)(一)温故知新。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 3分钟)1.什么是旋转现象,你能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旋转运动?2.怎样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二)交流感知、互助释疑。

(阅读课本第18、19页,小组内完成下列任务。

9分钟)1.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什么样的运动是旋转呢?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看作是旋转现象。

(可举例说明)2.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对比得出结论)平移的特点:做直线运动。

旋转的特点:做圆周运动3.学生试着用学具做旋转动作。

(小组内换多种学具演示)(三)探究出招,合作求解。

(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后集体反馈 8分钟)1.学生结合上面三个问题,小组内探索交流,探索平移和旋转两种现象的区别与联系,集体反馈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指导。

2.学生结合上面问题,小组合作,完成小黑板显示题目。

借助多种图形练习平移和旋转运动。

二、课堂作业。

(18分钟)(先独立答题,组内交流,整体性的疑惑应集中解决。

)(一)作业当堂清。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1)奇奇店的只要4.9元,丁丁店的却要5.1元,4.9比5.1元要少.
(2)4.9元=4元9角,5.1元=5元1角,4元9角小于5元1角.
(3)5.1元比5元大,4.9元比5元小,所以4.9小于5.1.
师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小结:先比较小数点前面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相同,就比较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上的数,大的就大,如果还相同,那我们要比较小数点后的第二位,就这样比下去。
(2)运用刚才所学的比较两个小数的方法进行比较,重点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
2、比较大小。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同桌之间每人选两道说说比较的方法。
四、练一练。
1、书本第5页第1题。比较大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选几道让学生说一说。
2、我想大家都比较喜欢去超市和书店吧,在那里我们可以看到有关物品的价钱,你能想想看你看到的数字是怎样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像我们看到的都是一件商品的价钱,所以给它一个名字“单价”,板书:单价
3、引导学生观察我们的数学书的单价是多少?
学生看到的是定价:6.70元
4、大家思考一下,这个数和我们以前所学的数有什么不一样?
师:我们以前所学的0、1、2、3、……,像这样的数叫整数。
像这种数中有一个点的数,我们叫做小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知识:认识小数。
二、讲授新课,学习新知。
1、小数的认识。
6.7 0
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读作:六点七零。读的时候指导学生在读小数部分时只读数字就可以了。
2、小数的意义。
请学生思考后说说6.70元表示什么意思?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呢?
(1)买东西时,要会讨价还价……
(2)买时还注意东西的质量……
(3)买一样东西时,要多跑几家店,挑最便宜的一家买……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

第五单元认识分数第一课课题分一分(一) 编写时间授课时间导学内容课本第53--53页内容导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进行探讨和研究,初步理2.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3.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导学重点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并认识平均分。

导学难点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课前准备各种形状的纸、课件等导学过程温故知新阅读课本第53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如果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吃,每人吃几个?2、如果有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吃,每人吃几个?3、现在如果只有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吃,每人吃几个呢?4、你知道“一半”是什么意思吗?5、你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吗?讨论:你能用什么方式表示“一半”呢?点拨导读1、理解“一半”的意义,认识“21”的含义。

课件演示。

活动一:你能用什么方式表示“一半”呢?一半可以用21来表示重点指导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自测)2、活动二:本内容在课本54页,同学们先完成课本再汇报。

课件演示。

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4份。

把其中的()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

3、活动三:自学课本第54页比一比(1)谁先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2)谁会读、写分数(教师课件演示:分数各部分名称、读法以及写法。

)(自测)自我检测第一题:1、从老师所给图形中,找出你喜欢的涂上它的二分之一。

(屏幕出示)2、下面的涂色部分都可以用21表示吗?(屏幕出示)第二题:1、看一看、填一填。

(屏幕出示)2、说一说:涂红色部分的分数。

(屏幕出示)巩固练习课本55页练一练拓展练习板书设计分数像21、41、42、43……等等都是分数。

分数各部分名称:43读作:四分之三分数的写法: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课后反思………分子…………分母…………分数线第五单元认识分数第2课课题分一分(二) 编写时间授课时间导学内容课本第56--57页内容导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有许多个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优质】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优质】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说明各单元内容介绍与教学建议: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在购物情境中,初步认识小数,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能比较小数的大小;会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小数的认识分两个阶段进行教学本册先初步认识小数,主要以元、角、分为背景学习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等,四年级将进一步认识小数,学习小数的计数单位、小数的性质等。

第三单元乘法会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关于估算的两点建议估算要有理由。

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说出估算的结果,还要他们运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估算的理由。

然后组织大家讨论这些理由是否合理。

估算活动后要进行反思,积累估算的经验。

反思包括与精确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自己思考为什么估算的合理或者不合理;同伴之间互相交流估算的心得。

第五单元认识分数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结合具体操作,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能比较一些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关于分数意义的教学1. 引入的必要性。

(生活中存在;分东西;度量单位的需要)2. 创造表示方式。

(用自己的方式表示“一半”;图形表示——自己创造符号)3. 分数的意义:平均分,部分与整体的比。

(“平均分”的辩论;对学生创造符号的归纳,对分数符号的讲解;对分数的语言描述;多个东西的“一半”;为什么不一样?)。

4. 分数的应用。

(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现象——模型的思想;运用分数解决“比较”问题)空间与图形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结合图案欣赏与设计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发挥创造力和个性,感受图形的美。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2013—2014学年度第2学期三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进度表课题:买文具内容:内容:小数的认识课题:买书内容:课题:寄书内容:课题:森林旅游内容:课题:对称图形内容:课时:2课时课题:镜子中的数学内容:镜子中的数学课时:1课题:平移和旋转内容:课题:欣赏与设计内容:课题:找规律内容:P27-28课题:整理书内容:P课题:内容:P课题:练习一内容:乘法的练习课题:整理与复习内容:乘法的练习课题:旅游中的数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三单元第50页《旅游中的数学》课时:3课时教师:方案很多,可是你们认为什么样的方案比较省钱?最省钱的策略就是车的座位如果不可能坐满,空位必须尽可能少一些。

所以,要租金辆18座中巴,2辆12座中巴,是花钱最少的。

三、解决在快餐店吃饭问题:1、教师:平时如果家里没煮饭,爸爸、妈妈会带同学出去吃饭。

有时会去快餐店吃饭,下面就有一家快餐店的菜单。

3、教师:你们家出去吃饭,点菜时,你们爸妈会怎么想的?每个同学根据家里人的喜好选择饭菜,并准确计算吃家钱。

4、学生汇报。

其他同学,一起帮他验算,看看他算的对不对。

四、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些什么收获?第三、四课时实践活动(每个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特点,设计旅游计划。

)教学时我在吃饭这一环节多下了功夫。

让学生自己去选择爸爸妈妈和我喜欢的套餐,学生兴致极高。

然后,打开网页中有关韶关的旅游的信息,让学生完成计划。

并根据学生上次去春游完成后面的旅游补充。

练习一1、递等式计算:35+21×30(35+21)×4030×33-70 300-15×202、小明从早晨8时到校上课,下午5:30放学,小明一天在校多少时间?练习二1、脱式计算:(注意运算顺序)36+24×556×20÷560×42-68 45×8×92、男生15人,女生12人,怎样租房合算?4人间80元,3人间60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新学期开始了,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课程改革,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如下:一、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共有**名学生,其中男生**人,女生**人。

同学们基本上对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

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因此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松懈,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

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

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

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

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

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学习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平均烽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学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课标对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及奋斗目标1、教学重点和难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

2、奋斗目标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收集信息、组合信息,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从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2、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学习反思和评价。

3、在教师的鼓励和指导下,能积极地参加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等数学活动,对与数学有关的身边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感兴趣,有学好数学的愿望。

4、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初步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培养学好数学的愿望。

5、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有条理地思考,把握数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五、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具体措施1、创设一个自由、开放、安全的学习氛围,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点击,学生的创新火花。

2、课堂上引入开放性的例题,使学生在探索中促进发散和求异思维的发展。

3、改革课堂教学的空间组织形式,采用问题式教学与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来揭示知识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问题与合作交流中学会互相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流能力。

4、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5、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拓展练习,课堂上准备一些不同层次的练习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潜力。

六、教学专题研究计划主题:如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1、能应用在本册教科书里学到的运算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在理解面积含义及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主动解决一些有关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学会根据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到现实生活中收集和整理数据,能解决一些与平均数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据的重要性,增强统计观念。

3、增加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能主动与同学共同进行学习活动,积极与同学交流自己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考与所选用的方法。

4、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经常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能利用估计,判断解决问题结果的合理性。

七、尖子生的培养和学困生的转化1、学困生的转化本班有几个学困生,他们口算能力差,解决问题不会分析,面对以上情况,准备采取如下转化措施:(1)课上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多留心观察他们,提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他们回答。

(2)课堂练习中,督促他们认真完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大胆问。

(3)采取“一帮一、一对红”的措施,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2、尖子生的培养(1)课上除完成课堂作业外,给他们留一些有难度、有深度的问题,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2)发展他们的智力因素,开发非智力因素,多举办课外活动。

(3)开展争做小老师活动,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他们展示自己。

八、课时安排(一)、位置与方向(5课时)(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3课时)1、口算除法3课时左右2、笔算除法9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三)、统计(4课时)1、简单的数据分析2课时左右2、平均数2课时左右(四)、年、月、日(5课时)制作年历1课时(五)、两位数乘两位数(8课时)1、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2、笔算乘法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六)、面积(7课时)(七)、小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八)、解决问题(4课时)设计校园1课时(九)、数学广角(2课时)(十)、总复习(4课时)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新学期开始了,为了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探究、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特拟订如下教学工作计划:一、学情分析从上学期考试成绩分析,本班学生的基础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好,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比较扎实;但一些学生粗心大意,灵活性不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

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但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

所以在新的学期里,要在端正他们学习态度的同时,加强各种数学能力的培养,尽快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二、教材分析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复式统计表,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搭配(二)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一)数与代数1、数的认识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能认、读、写小数)2.数的运算⑴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变化:根据课标的要求删去了用一位数除,商四位数;改变口算除法的编排;增加了估算的内容。

⑵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变化:改变⑴口算乘法的编排;将“三位数乘两位数”后移至四年级上册;加强估算。

3.常见的量第六单元: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

增加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有意义的情境。

(二)图形与几何1.测量。

第五单元:面积。

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2.图形与位置。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

(三)统计与概率第三单元,统计。

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四)综合与实践1.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2.实践活动(“制作活动年历”和“我们的校园”)。

三、教学目标1、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