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VS百事 :奥运营销攻赢与拓守
百事可乐可口可乐的营销案例
![百事可乐可口可乐的营销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406134f8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f2.png)
百事可乐可口可乐的营销案例百事可乐是全球著名的碳酸饮料品牌,而可口可乐则是百事可乐的主要竞争对手。
两者在市场营销上都采取了一系列的策略和案例。
下面将列举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的营销案例,以展示它们在市场竞争中的不同策略和成功经验。
1. 百事可乐的"Live for Now"营销活动:百事可乐在2012年推出了"Live for Now"的全球营销活动,旨在鼓励年轻人珍惜当下,勇于追求自己的激情和梦想。
通过与流行音乐、体育和电影等领域的合作,百事可乐打造了一系列具有时尚感和年轻活力的广告和活动,吸引了年轻消费者的关注。
2. 可口可乐的"Share a Coke"营销活动:可口可乐在2011年推出了"Share a Coke"的全球营销活动,通过将消费者的名字印在可口可乐瓶上,鼓励人们与朋友、家人分享快乐时刻。
这一活动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消费者纷纷分享自己与可口可乐瓶上印有自己名字的照片,进一步扩大了品牌影响力。
3. 百事可乐的体育赞助:百事可乐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参与体育赞助活动,如赞助超级碗、欧洲足球锦标赛等。
通过与体育赛事的合作,百事可乐成功地将品牌形象与运动、活力和激情联系在一起,提升了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和认知度。
4. 可口可乐的音乐赞助:可口可乐与全球知名音乐节和音乐人展开合作,如与MTV合作的"MTV World Stage"音乐节、与泰勒·斯威夫特合作的音乐巡回演唱会等。
通过与音乐的紧密结合,可口可乐成功地吸引了年轻人群体的关注,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5. 百事可乐的社会责任项目:百事可乐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通过推出可回收瓶包装、减少碳排放、支持教育和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项目,树立了一个积极的企业形象,并赢得了消费者的好感和信任。
6. 可口可乐的创新产品推出:可口可乐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如低糖、无糖、健康饮料等,以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和多样化选择的需求。
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的广告营销分析
![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的广告营销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92dd2ea172ded630b1cb6e9.png)
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的广告营销分析一句:“姚明的最爱谁不爱?”让大家想起可口可乐的广。
告片:身材高大的姚明追赶着一个小朋友想耍回被拿走的可乐。
可口可乐作为可乐行业的老大,一直受到百事可乐的挑战。
丽且,百事可乐作为后起之秀也曾经一度超越了可口可乐的销量。
可口可乐也许已经不记得在他迅速崛起的年代里,在美国另一个城市,一俄异想天开的生意人将自己药店中出售的一种“希拉德饮料”改名为百事可乐。
这个小小的举动没有引起任何波澜,因为和可口可乐相比,百事可乐这个新生儿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
这家惨淡缝营的小企业曾于1922年和1931年两次宣告破产,并且希望将自己卖给可VI可乐公司。
当然,这一要求遭到了拒绝。
倘若当年可口可乐公司的经营者还健在,他定会因未将El后最强大的竞争对手收归旗下而后悔。
i。
在长达⋯个世纪的对决中,可口可乐面临着百事可乐越来越大的冲击。
针对这种情况,可口可乐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得自己仍然稳稳的坐着可乐行业的“头把交椅”。
说可口可乐是美国文化的代表之一,一点也不过分,玻璃瓶的可口可乐更是影响了一代人。
与百事可乐近百年的竞争,最终促成了两个可乐巨头共存的局面。
然而,可口可乐还是力压百事成为可乐的第一品牌。
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看两个品牌的竞争情况,以及它们针对对手的传播策略。
首先是相互打击的广告。
这是在中国市场不容易看到的情况。
两个品牌互为对方的主要竞争对手,打压对手成了提升自邑市场份额最直接的手段。
这样的营销手段只是适合于同一个领域的两个巨头之间。
在美国还有很多类似案例,相甄攻击的广告也就见怪不怪了。
百事可乐的饮料机前因为经常有人光顾而被踩破,相比之下,可口可乐却门庭冷落。
虽然具有挑衅意味,但不难看出百事想超越可口可乐的决心。
可口可乐没有太多的在意百事的攻击行为,以一种成熟稳重的姿态,继续领跑可乐行业。
这样的做法是十分聪明的。
如果可口可乐以同样的方式反击,那么就把自己和百事摆在了同一个水平线上,这样本身就是失败。
关于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竞争优势对比,客户关系及SWOT分析
![关于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竞争优势对比,客户关系及SWOT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05c13d169eae009581bece2.png)
关于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竞争优势对比由于可口可乐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可乐生产企业,具有百事可乐不可比拟的先人优势,百事可乐在中国同样处于挑战者的位置。
百事可乐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战略主要是:差异化战略以年轻人和爱好体育的人士为目标市场。
百事可乐的广告也全部以时尚、新潮、青年或运动人士为诉求重点。
百事公司旗下的饮料和餐饮业务均已在中国展开。
目前,百事可乐饮料在国内的产品包括百事可乐、七喜、美年达,百事可乐餐饮在中国主要是肯德基和必胜客。
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之间的双雄战已打得不可开交。
可乐属于碳酸饮料,目前市面上相对比较受欢迎的可乐是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
百事可乐在口感方面比可口可乐好一些,没有那么多的二氧化碳气体,也就是说没有那么呛鼻。
同时百事可乐品牌内涵及品牌高度都不错,与可口可乐一样同属世界500强的产品,相对可口可乐而言它显得更年轻。
所以多数的年轻朋友们更喜欢选择的是百事可乐,就我个人而言,我也是比较喜欢百事可乐,虽然两乐同是世界品牌。
但是我喜欢百事,因为冰镇还是百事好喝.但是可乐多喝不益,。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进货价格:可口可乐进货价格:每桶320元(可接240杯左右)。
百事可乐进货价格:每桶290元(可接300杯左右)。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终端促销:可口可乐公司无终端促销。
百事可乐公司终端促销:10桶赠1桶。
(合计:每桶263.60元)。
最后面我注释了些都是以前看书看到的)可口可乐诞生于1886年,而百事可乐比可口可乐晚12年。
一直以来百事可乐一直扮演着挑战者的角色,无论从市场渗透率还是品牌价值,可口可乐仍远远超过百事可乐。
所以,人们仍然认为可口可乐是领导者,百事可乐是挑战者,而从中国的情况来看这更是一种不争的事实。
根据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实施的、"中国市场与媒体研究(CMMS)"的连续监测,可口可乐凭借其"拉网式"的市场攻略,全国布网,层层推进,市场渗透率(饮用某品牌可乐的消费者人数与可乐消费者总数之比)一直"遥遥领先"于百事可乐。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争霸之战〗案例分析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争霸之战〗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84aca207e21af45b307a853.png)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尚智被誉为“清凉饮料之王”的可口可乐,在全世界最为流行。
每年销售量约3亿瓶,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饮料公司。
然而,自百事可乐诞生后,可口可乐就无一宁日,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两家公司一直进行着激烈的竞争。
他们在开拓市场、寻求机遇、变不利因素成为有利因素,实施切实可行的营销战略等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功,成为举世瞩目的市场营销竞争范例。
可口可乐的诞生完全是一种意外的机遇。
1886年,美国亚特兰大市的一位叫约翰·潘巴顿的药剂师,配置了一种用于强身壮体的饮料——法国古柯酒,放在自己经营的药房里出售。
这是一种用微量的古柯与咖啡因、食油、香料等原料调和的浓糖浆,用水冲淡即可饮用。
一天,有一位客人进店来要买“法国古柯酒”,店员到调剂室想把浓糖浆冲淡时,却一时找不到蒸馏水,于是,这位懒散的店员就拿了调剂台的一瓶苏打水来代用。
不久,客人又回来想要在卖,并且说:“今天喝的法国古柯酒味道太棒了!”这就是最原始的可口可乐。
约翰·潘巴顿利用这一偶然发现,经过检验,认定它是一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饮料。
于是专门投资生产这种饮料,并且命名为(COCACOLA)(可口可乐)。
由于该公司技术及配方保密,经营有方,产品迎合了广大消费者的口味,由此一直统治着世界许多国家的饮料市场。
1.品牌战百事可乐最早是以Me too(我也是)的策略进入市场的:你是可乐,我也是可乐。
COCACOLA的命名是取可乐倒入杯里,“喀拉喀啦”的声音,PEPSLCOLA的命名则是取打开盖可乐冒气“拍嘘一”的声音,两种可乐音同而首字不同。
为了COLA一词,可口控告百事盗用其商品名称,两家为此纠缠多年,最后法院判决COLA为一般名称,而非专利名词。
于是,百事可乐争得了与可口可乐共存市场的权利。
百事可乐另一个成功策略是抓住了“新一代”。
1960年以前,百事可乐的广告重点是以社交场合饮用为主,到了60年代以后修正为针对年轻一代。
1963年,百事可乐作出了长期占领市场的战略决策,成功地掀起了一场称之为“百事新一代”的市场营销运动。
百事可乐VS可口可乐:挑战与防守的经典博弈
![百事可乐VS可口可乐:挑战与防守的经典博弈](https://img.taocdn.com/s3/m/87215b184431b90d6c85c740.png)
场追 随者 (挑 战者 )。 作为市场追 随
正 式面市, 并一 直 沿用 了 2 0 多年 。 10
者 , 有两 种 战略可供选 择 向市 场 年后 , 可 口 可 乐试 图对 百事 可 乐俘获
领导 者 发起攻击 以夺取更多 的市场 下一 代 的广告做 出反应 时, 它 对 百事
份额 或者是参与竞争, 但不让 市
口 可 乐相近 , 于是便借可 口 可 乐之
势取名为百事可 乐 。
由于 可 口 可 乐早 在 1 0 多年前 就
已经开始大力开 拓市场, 到这 时早
已声名远 扬, 控制了绝大部分碳酸
饮 料 市 场 , 在人 们心 目中形成 了定
势一 ,
提起 可 乐,
就非可 口 可 乐莫
属, 百事可 乐在第二 次世界 大 战以
前一 直 不见 起 色 , 曾两 度处于 破产
边 缘, 饮料市场仍然是 可 口 可 乐一
统天下 。 尽管 19 2 9 年开始的大危机
和 二 战期 间, 百事可 乐为 了生 存 , 不
惜将价格 降至 5 美分 /镑 , 是 可 口 可
乐价格 的一 半 , 以致于 差 不 多每个
美 国人都 知道 “ 5 分镍 币可 以多买 1
和 B B D O 公司所预期 的 目的 让 消费者
重 新考虑他们对
老 “
”
可 乐 的忠诚 ,
并
新 “ 一
代” 的营销活动提供 了基础 。
把它 与
新 “
”
可 乐相 比较 。
可 口 可乐对
但是, 这一 切都是在 196 0 年百
此 束手 无 策, 除了指责这种 比较不道
事可乐把它 的广告业
德 , 并且 吹毛 求疵地
关于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竞争优势对比
![关于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竞争优势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88ffe692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7e.png)
关于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竞争优势对比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是全球两大饮料巨头,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激烈的竞争。
两者在市场份额、品牌影响力、产品组合以及市场推广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
首先,在市场份额方面,可口可乐一直占据着全球领先地位。
根据2024年的数据统计,可口可乐在全球拥有超过42%的市场份额,而百事可乐的市场份额为29%。
这主要是由于可口可乐在全球范围内的销售网络更为广泛,产品覆盖面更大。
其次,在品牌影响力方面,可口可乐也占据着优势。
可口可乐的品牌价值在2024年达到了790亿美元,位居全球最有价值品牌排行榜的第5名,而百事可乐的品牌价值为612亿美元,位列第29名。
可口可乐凭借着其经典的红白标志和独特的广告宣传手法,深入人心,成为了全球最受欢迎和认可的品牌之一在产品组合方面,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都拥有一系列受欢迎的产品。
可口可乐旗下的产品包括可口可乐(Coca-Cola)、雪碧(Sprite)、芬达(Fanta)等,而百事可乐的产品线则包括百事可乐(Pepsi-Cola)、七喜(7-Up)、富士山苹果汽水等。
可口可乐更注重产品的稳定性和品质,提供给消费者的口感更为柔和,而百事可乐则更多地关注产品的创新和多样性,力求不断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最后,在市场推广方面,可口可乐以“开启快乐,活出无限可能”的品牌理念,通过各种途径强化品牌形象。
在各种大型体育赛事中,可口可乐是重要的赞助商之一,比如奥运会、世界杯等。
而百事可乐则更注重与流行文化的结合,推出了一系列与歌手、电影明星等合作的广告宣传活动。
这些市场推广战略不仅扩大了两者的市场份额,更提升了其品牌价值和市场知名度。
总的来说,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在竞争优势方面各有所长。
可口可乐在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上占据领先地位,而百事可乐在产品创新和市场推广方面做得更出色。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两者不能共存或取得新的突破。
未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两家公司需要不断调整战略,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保持竞争优势。
2004年度最佳营销案例:可口可乐决胜奥运
![2004年度最佳营销案例:可口可乐决胜奥运](https://img.taocdn.com/s3/m/84ce95d376eeaeaad1f33036.png)
2004年度最佳营销案例:可口可乐决胜奥运最佳营销案例:可口可乐决胜奥运可推荐度:★★★★★关注率:★★★★★关键词:签约刘翔、反败为胜、低成本●经典动作:1. 随着年轻一族日益成为消费主体,百事可乐的“新一代选择”广告策略成功抢夺了大批年轻消费者,并用强大的明星阵容和宣传气势压倒了可口可乐。
在刘翔巴黎世锦赛夺得铜牌之前,可口可乐与他取得了联系。
经过认真筛选和评估后,可口可乐看中了他的潜质,“只花一个星期就签订了合同”。
2. 2004雅典奥运会期间,每天在赛事直播中反复出现的一个由刘翔和滕海滨出演的“要爽由自己”的广告,随着奥运圣火的越烧越旺,随着刘翔夺得小组第一名,并开始与欧美人竞争金牌,极大地刺激了社会的消费欲望,推动了可口可乐的品牌影响力和终端销售。
此时,百事的娱乐明星广告却被人们淡忘。
刘翔夺得奥运冠军后,以刘翔名字命名的“刘翔特别版”可乐在各地几近脱销,可口可乐反败为胜!●价值点:用最小的成本获得了最大化的商业价值——这是此案例成为最佳的关键。
可口可乐的成功绝非偶然。
它一向把“欢乐、活力”作为两大宣传重点,其最佳创意表现当然是与音乐、运动相联系。
从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可口可乐就开始提供赞助。
此次可口可乐的奥运战略是一年之前就形成的,可口可乐开始“选秀”时,大多数公司连奥运计划都没有开始做。
可口可乐对奥运“选秀”异常重视,其市场部旗下有专门负责体育赞助的机构,在奥运之前就深入中国运动员参战的各个项目进行选秀,并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筛选和仔细评估。
可口可乐的胜利不只在选择代言人上。
由于打了个时间差,他们5月初邀刘翔代言时广告合约价格只有35万元一年。
成为冠军后的刘翔被广告商高价抢夺,身价急升至上千万。
遗憾的是,就广告本身而言,刘翔和滕海滨两个挺有名的运动员在市井中翻翻滚滚抢一听可乐的表演,确实算不上上佳之作,要是可口可乐能把“要爽由自己”设计得更深刻些,效果或许会更好。
可口可乐的成功可以给日益重视体育营销的国内企业以这样的启示:只要你实力非凡、眼光独到,并有精心的策划和准备,奥运会随时会给你提供“双赢”的机会。
可口可乐奥运营销的投入与回报
![可口可乐奥运营销的投入与回报](https://img.taocdn.com/s3/m/a89a50f4ad51f01dc381f12f.png)
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可口可乐公司开始成为奥运会的赞助商,它用1000箱可乐赞助迈出奥运营销的第一步。
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一数字已经变成了2400万瓶。
“这绝对不是一种简单的商业赞助,而是作为战略伙伴的紧密合作。
”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副总裁兼奥运项目部总经理鲁大卫表示。
2008年,是可口可乐与奥运结缘80年。
作为世界上连续赞助奥运会时间最长的公司,可口可乐公司制定了全方位出击的营销策略,要让可口可乐在奥运期间“无处不在”。
7年精心布局北京奥运营销大战 可口可乐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营销计划从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那天就开始了,而申奥成功纪念罐的面市则是可口可乐打赢的第一场营销战役。
身为可口可乐中国公共事务及传讯总监的翟嵋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北京申奥当天,大家在可口可乐北京装瓶厂的大会议室观看直播。
当国际奥委会宣布北京申奥成功后,公司老总亲手启动生产线。
当天晚上11时26分,第一个全新金色包装、以“为奥运牵手、为中国喝彩”为主题的庆祝申奥成功可口可乐纪念罐正式亮相。
也就在当晚,72万个纪念罐进入了北京各个超市和卖场,狂欢的市民第一时间买到了纪念罐,更是一个惊喜。
“申奥庆贺罐已经提前做好,包括相关的广告和宣传的设计。
”翟嵋告诉记者,当时公司的营销计划中还不只是推出一个简单的纪念罐,长安街上所有的广告画面在当天晚上就都换了新的“为北京祝福,为北京喝彩”画面。
赢得头彩,也是一个赌博。
“如果当时没有成功的话,72万个纪念罐就只能销毁,带来损失也是巨大的。
”翟嵋说,赌博的前提是对中国市场的充分信心,可口可乐坚信北京能够获得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
“现在,可口可乐的首款纪念罐作为收藏品,身价最高已经接近千元。
” 此后,可口可乐走在奥运营销大军前列的步伐还在继续,数个北京奥运会的关键时点和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时刻,可口可乐都是最快做出反应的赞助商。
2003年、2005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纪念罐和吉祥物福娃纪念罐亮相;2007年,可口可乐宣布成为北京奥运火炬接力全球合作伙伴,市场推广、火炬手选拔、火炬接力沿途活动等一系列火炬接力活动接踵而来;随后,可口可乐再次发布“奥运星阵容”,邀得姚明、刘翔、易建联等多名中国最耀眼的体育明星同时亮相……在一系列高频度的奥运营销策略中,可口可乐将自己的品牌与北京奥运紧紧捆绑在一起。
百事可乐大战可口可乐——《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百事可乐大战可口可乐——《市场营销》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1ad029a2cc58bd63086bd26.png)
1、可乐的由来2、世界上第一瓶可口可乐于1886 年诞生于美国,距今已有126 年的历史。
这种神奇的饮料以它不可抗拒的魅力征服了全世界数以亿计的消费者,成为“世界饮料之王”,甚至享有“饮料日不落帝国”的赞誉。
3、但是,就在可口可乐如日中天之时,竟然有另外一家同样高举“可乐”大旗,敢于向其挑战的企业,它宣称要成为“全世界顾客最喜欢的公司”,并且在与可口可乐的交锋中越战越强,最终形成分庭抗礼之势,这就是百事可乐公司。
4、世界上第一瓶可口可乐诞生于1886 年5、而第一瓶百事可乐却诞生于1898 年,比可口可乐的问世晚了12 年,它的味道同配方绝密的可口可乐相近,于是便借可口可乐之势取名为百事可乐。
6、由于可口可乐早在10 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大力开拓市场,到这时早已声名远扬,控制了绝大部分碳酸饮料市场,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定势,一提起可乐,就非可口可乐莫属,百事可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一直不见起色,曾两度处于破产边缘,饮料市场仍然是可口可乐一统天下。
百事可乐为了生存,不惜将价格降至 5 美分/镑,是可口可乐价格的一半,以致于差不多每个美国人都知道“5分镍币可以多买 1 倍的百事可乐”的口头禅,百事可乐仍然未能摆脱困境。
7、百事可乐就像打不死的蟑螂小强一样,坚挺到了五十年代,在恩瑞克的主持下,百事可乐改变了原来的经营方式,进行了 5 方面的重大改革:第一:改良口味,使其好不逊色于可口可乐第二:重新设计玻璃瓶包装和公司的各种标识,并力求统一第三:重新策划广告,增加广告投入,提升企业形象。
第四:集中力量攻占可口可乐所忽视的市场,尤其是带回家饮用的市场。
第五:选定美国的25个州和境外的25 个地区作为重点攻占目标,集中精力攻占市场据点。
8、1959 年,美国展览会在莫斯科召开,肯特利用他与当时的美国副总统尼克松之间的特殊关系,要求尼克松“想办法让苏联领导人喝一杯百事可乐”。
尼克松显然同赫鲁晓夫通过气,于是在各国记者的镜头前,赫鲁晓夫手举百事可乐,露出一脸心满意足的表情。
营销案例分析:百事VS可口
![营销案例分析:百事VS可口](https://img.taocdn.com/s3/m/455f66926bec0975f465e220.png)
从口味到价格、从定位到广告、从营销活动
到明星代言、从商业文化到包装变化……世界 两大可乐巨头燃起的这场硝烟似乎永无宁日。 百事可乐进入市场之初,可口可乐可以说已经 稳居行业榜首,并且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赖, 百事可乐在最初仿效策略受挫之后改变了游戏 手法,站到了可口可乐的对立面。就这样在短 时间内,百事可乐轻松地建立起了自己的王国, 多年后成为一个实力雄厚、惟一能叫板可口可 乐的强势品牌。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百年之战 的背后,隐藏着后进品牌的成功秘笈。
广告视频赏析
可口可乐奥运广告:奥运全明星
百事可乐奥运广告:草根英雄
三、百事可乐VS可口可乐 产品包装斗法
可口可乐的包装优势 :由亚历山大〃山姆森设计。瓶子不仅美观,而 且使用非常安全,易握不易滑落。更令人叫绝的是,其瓶型的中下部是 扭纹型的,如同少女所穿的条纹裙子;而瓶子的中段则圆满丰硕,如同 少女的臀部。此外,由于瓶子的结构是中大下小,当它盛装可口可乐时, 给人的感觉是分量很多的。采用亚历山大〃山姆森设计的玻璃瓶作为可 口可乐的包装以后,可口可乐的销量飞速增长,在两年的时间内,销量 翻了一倍。从此,采用山姆森玻璃瓶作为包装的可口可乐开始畅销美国, 并迅速风靡世界。600万美元的投入,为可口可乐公司带来了数以亿计 的回报。可口可乐经典6.5盎司玻璃瓶包装在当时成为不可复制的经典。
20世纪70年代,百事可乐实施了一项名为“百事可乐的挑战” 的营销策略。被试验者被蒙住眼睛,辨别两种可乐饮料。结果被试验 者中,喜欢百事与可乐的比率为3:2。 由于百事的味道比可口甜9%,因此第一口感对百事有利。可口可 乐并不承认这个结果,自己也做了盲测,结果还是百事胜出!这下子 可口可乐有点发懵,他们不知道人们睁着眼睛喝饮料和闭着眼睛喝饮 料的感觉是不同的,自信心一下子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决定更改可口 可乐的配方。 百事是发自内心的高兴啊,那时候还不流行事件营销,没有那么 多攻击性炒作的人,我相信他们当时的反应是纯朴的:百事公司总裁 在致全体员工的信中欣喜若狂地认定,可口已经彻底输了,甚至宣布 “星期五全公司放假一天,以示庆贺”。 这次事件有两个巨大的意义:第一,百事彻底激怒了可口,两家 正式宣战;第二,大家都尝到了攻击性炒作的甜头,互相诋毁、辱骂 甚至动刀动枪都是假的,只有市场不断拓展是真的。
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的营销策略分析
![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的营销策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bd05b54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a2.png)
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的营销策略分析百事可乐是百事公司推出的知名碳酸饮料品牌,与可口可乐是目前仅次于雪碧的第二大碳酸饮料品牌。
百事和可口的营销策略各有特色,今天让我们来比较一下它们的营销策略。
百事可乐的营销策略以轻松颜色为主色调,将“享受美好的生活”的理念灌输到消费者,强调个性魅力、活力和竞争力,以鼓励消费者将百事可乐带到激情的生活之中,帮助人们实现更美好的生活。
百事可乐不断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全球大规模的广告宣传推广,以期增强其品牌份额,以及通过偏向“年轻”类活动来提高青少年群体对产品的知晓度。
百事可乐还与各个大学合作,发起了多项以“年轻时尚”为主题的活动,进行大量宣传推广,投入大量资金,不间断的进行全球的广告宣传推广,以期增加产品在年轻人群中的口碑。
可口可乐的营销策略拥有鲜艳的彩色和“活力可乐”的宣传画面,充分调动消费者的情感,向消费者传达“大爱可口可乐”的理念。
可口可乐同时抓住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通过打造“接地气”的产品形象,从而把产品推广到全国各个地区,帮助人们获得快乐。
可口可乐还重点聘请代言人,做电视广告、网络活动等多方宣传推广,强化其品牌在消费者中的知名度。
可口可乐还经常发起新的宣传竞赛、活动、特别策划等等,并配连贯性的口号,让消费者更多的了解和认知可口可乐,增强消费者对可口可乐的认可感。
从上文可以看出,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的营销策略都主要采用饱和度更高的色彩和宣传活动,但室友仍然各有特色,表达出各自不同的理念。
百事和可口牢牢把握年轻消费者的胃口,重新定义“激情”,大胆前行,利滑化提升消费者的生活品质;可口以广告为主,充分地去拉近消费者与产品的距离,将消费者参与进入到生活中来,激发消费者的消费热情,提供消费者一种“生活活力”新体验。
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的竞争策略分析
![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的竞争策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c709b60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bf.png)
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的竞争策略分析首先,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品牌差异化和创新方面。
两家公司在饮料产品的开发和推广上不断寻求创新,希望通过产品的差异化来吸引消费者。
可口可乐公司推出了Diet Coke(健怡可乐)和Coke Zero(零度可乐)等低糖或无糖饮料,并与一些著名品牌如咖啡连锁店星巴克合作推出咖啡饮料。
百事可乐公司也推出了一系列的新品牌和新口味,如Mountain Dew(露露泉)和Gatorade(佳得乐)。
两家公司都致力于不断推陈出新,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口味需求。
其次,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在市场营销上竞争激烈。
它们通过广告、促销活动和赞助体育赛事等方式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
可口可乐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地进行广告宣传,如在世界杯和奥运会期间的大规模广告推广。
百事可乐公司则与音乐节、体育赛事和明星签约合作,通过与流行文化的关联来吸引年轻消费者。
此外,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都通过价格战来争夺市场份额。
这两家公司经常通过降价和优惠活动来吸引消费者,特别是在特定的销售季节和活动期间。
此外,它们还常常与零售商进行促销合作,通过打折、奖励积分等方式来推动销售。
最后,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在全球范围内都注重与当地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两家公司都与当地供应商和经销商合作,通过建立高效的供应链体系来确保产品的快速交付。
此外,它们还与当地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合作,致力于环保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项目。
这些合作关系有助于两家公司在全球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
综上所述,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在竞争策略上都表现出高度的竞争意识和灵活性。
它们通过品牌差异化和创新、市场营销、价格竞争和合作伙伴关系等手段,不断寻求发展和扩大市场份额。
这两家公司之间的竞争将继续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消费者将受益于它们之间的竞赛所带来的更多选择和更好的产品质量。
可口VS百事 :奥运营销攻赢与拓守
![可口VS百事 :奥运营销攻赢与拓守](https://img.taocdn.com/s3/m/85509e260066f5335a812194.png)
可口VS百事:奥运营销攻赢与拓守2012年6月,离伦敦奥运会开幕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百事可乐推出了动画与真人版结合的电视广告《为渴望出征》,请杨幂及前奥运跳水冠军何冲代言,内容直指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
尽管百事不是奥运赞助商,但此举明显打了奥运的擦边球。
而在距伦敦奥运会开幕100天之际,可口可乐以发起一个“加入中国节拍,助威2012伦敦奥运”的倡议,展开了整个奥运营销项目。
不同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全民迎奥运的主流态势,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运动员将在异国征战,百事可河南亦锐品牌策划机构乐与可口可乐都抓住了消费者与伦敦奥运会的情感连接。
体育营销史上的宿敌在伦敦奥运会上再次相遇,正牌赞助商可口可乐与偷袭者百事可乐也再次过招。
显然,伦敦奥运会可口可乐的营销策略与创意不同于四年前的北京奥运会。
“2012伦敦奥运,中国运动员将在异国他乡征战,他们渴望家乡人民的鼓励与支持,而每一个中国人对于奥运的热情迫切需要一个表达的和释放的窗口。
正是基于这两者的情感需求,可口可乐发起了一个加入中国节拍,助威2012伦敦奥运的奥运主题活动。
”可口可乐中国公共事务部相关负责人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而2008年奥运会的营销主题是全民迎奥运。
在距伦敦奥运会开幕100天之际,可口可乐中国启动了“加入中国节拍”的奥运营销项目。
此后在历时3个多月的时间里,通过网络和各城市的地面活动征集到了近2亿个“加油节拍”,并将这些节拍融合在一首为《中国节拍·震动世界》的奥运加油歌曲中,送给中国代表团。
而非奥运赞助商的百事可乐在从事奥运营销方面受到了诸多的限制。
但是营销的创意无边界,百事可乐善于混淆视听来偷袭可口可乐。
百事中国公关部表示,“百事公司为非奥运会赞助商,我们没有任何奥运营销的计划。
”但事实上,今年百事可乐推出了系列以渴望出征为主题的广告,6月份推出动画与真人版结合的为渴望出征电视广告,其中更请了以何冲领衔的国家跳水队与杨幂进行了精彩表演。
世界杯营销 可口与百事的残酷PK
![世界杯营销 可口与百事的残酷PK](https://img.taocdn.com/s3/m/ac3a77063968011ca300913a.png)
利用大型体育赛事进行营销,已经成为众多跨国企业拓展市场、巩固品牌的惯性行为,同时也会给竞争对手致命的一击。
在这个极为平常的日子里,一股躁动不安的情绪笼罩了机场。
黑压压的人群,人们的目光朝着同一个方向,等待来自曼谷的航班。
飞机降落后,走下两个手提箱子的人,他们手中的白色铝合金手提箱,成为所有目光的焦点,因为那里藏着全世界球迷的渴望——唯一的大力神杯,是带着足球皇帝贝肯鲍尔痕迹和马拉多纳亲吻的“真正的金杯”。
在3月15日的球迷体验会上,很多人亲密接触了这只首次来华的“真杯”,同时也记住了可口可乐的名字。
因为几乎所有能看到“真杯”的地方就能看到“Coca-Cola”的红色标志。
可口VS.百事:针锋相对的较量体验营销,是可口可乐屡试不爽的独门利器。
2006年世界杯,可口可乐“挖空心思”找到新的亮点:用“真杯”与球迷互动。
而以往巡游世界的大力神杯都只是复制品。
此次,可口可乐与国际足联一起,让大力神杯第一次跨越28个国家(31个城市)、历时3个多月巡游,在所到城市都准备了球迷见面体验会,球迷不仅有机会戴上3D眼镜观看煽情的世界杯电影,还可以与大力神杯合影留念。
在中国,可口可乐准备了不超过1万张门票,让普通球迷有机会参与。
大范围、长时间、无门槛,可口可乐几乎将“体验”用到了极至。
另外,可口可乐还把目光放到了更大范围和更远处,如今年世界杯比赛用球和决赛门票推广计划、2010年南非世界杯门票基金计划等。
找到消费者体验的点是体验营销的重要内容。
今年世界杯期间,我们将随处可见可口可乐巨幅广告牌:两个西装革履的白领和两位戴着头盔的建筑工人,在擦肩而过的瞬间,被一个圈紧密相连。
百事可乐大战可口可乐——《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百事可乐大战可口可乐——《市场营销》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a5c326158fb770bf78a555d.png)
市场营销
1950-1955
二战时期 濒临破产, 采用了半价政策
恩瑞克五大改革
1.口味 2.标识和包装 3.广告 4.真空市场 5.集中精力攻占市场
5:1 2:1
1959
1960
美国展览会在莫斯科举 行。前苏联领导人赫鲁 晓夫帮忙,于是为在前 苏联销售奠定了基础。
市场竞争是斗智斗勇的战争,外部环境随时都在变化,我们的竞争策略也应 该紧随其后的更正。在可乐大战中,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百事可乐凭借 其对市场和消费者的深刻理解与独到诠释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了一个举世瞩 目的奇迹。商场如战场,显然,百事可乐在竞争中表现出了卓越的市场感知 力,在努力提高自身的同时也不忘记密切监测对手的动向,制定出极具针对 性的竞争战略和营销策略。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学习百事可乐那种敢于向对 手挑战并顽强战斗的精神。
与BBDO公司合作 将市场对准年轻人
百事可乐新一代
1970
3:2
1975
1977
百事可乐的挑战 1
QM
垄断前苏联的可乐业
放弃以色列 进攻中东印度等地
进军快餐业
肯德基 必胜客 特科贝尔
更改配方
1983
罗杰恩里克担任总裁
广告
1984
伯格金转向百事
每年3000万收入
1985
与BBDO公司合作 将市场对准年轻人
21975垄断前苏联的可乐业放弃以色列进攻中东印度等地1977进军忚餐业肯德基必胜客特科贝尔广告1983罗杰恩里克担任总裁1984伯格金转向百事每年3000万收入1985更改配斱与bbdo公司合作将市场对准年轻人百事可乐新一代迈克尔杰克逊1988百事可乐的挑战115
《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百事可乐 挑战 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与百事的竞争及营销数据
![可口可乐与百事的竞争及营销数据](https://img.taocdn.com/s3/m/d4a4cd0002020740be1e9b8d.png)
1.可口可乐公司占42%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2.百事可乐公司以约32%的市场占有率向可口可乐发动强劲的挑战可口可乐:可口可乐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饮料公司(第一名).也是软饮料销售市场的领袖和先锋,透过全球最大的分销系统,畅销世界超过200个国家及地区,每日饮用量达10亿杯,占全世界软饮料市场的48%,其品牌价值已超过700亿美元,是世界第一品牌.百事可乐:百事公司(Pepsico.,Inc.)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消费品公司之一,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4万雇员,2004年销售收入293亿美元,为全球第四大食品和饮料公司。
(第四名). 其在全球的年销售额现已达270亿美元,在美国《财富》杂志刚刚公布的2001年“美国最受敬慕的公司”及“全球最受敬慕的公司”调查评选结果和各行业的排行榜中,百事公司蝉联“全球及美国最受敬慕的公司”并被排在饮料行业第一位;在该杂志公布的全球500强企业中,百事公司排名第63位。
三、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竞争: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是“软饮料战”中的主要斗士。
它们为争夺零售货架发生了持续猛烈的战斗,使用的武器包括:源源不断的新产品、大幅度的价格折扣、庞大的销售商促销队伍、以及巨额广告和促销预算。
可口可乐背景:“可口可乐”是一个有着100多年历史的世界著名品牌。
单从其存百事在时间上来讲,我们可以认定“可口可乐”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品牌,当我们仔细回顾一下“可口可乐”的成长历程时,会发现这也是一本有关品牌管理的教科书。
可口可乐是在1886年由药剂师约翰·彭伯顿发明的。
1891年,可口可乐公司正式成立,并且在三年内推销到整个美国。
尽管有很多不同关于“可口可乐”这个名字的传说,其实“可口可乐”的英文名字是由彭伯顿当时的助手及合伙人会计员罗宾逊命名的。
他们认为“两个大写C字会很好看”,因此用了“Coca-Cola”。
“coca”是可可树叶子提炼的香料,“cola”是可可果中取出的成份。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营销战略的对比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营销战略的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ffa2b9b3d4d8d15abe234ed6.png)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营销战略的对比企业背景可口可乐公司简介:1886年5月,可口可乐首次面世于美国佐治亚洲亚特兰大市的雅各布药店,可口可乐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饮料公司,也是软饮料销售市场的领袖和先锋,透过全球最大的分销系统,畅销世界超过200个国家及地区。
百事可乐简介:百事可乐公司”1919年诞生于美国纽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迅速崛起。
到了20世纪40年代末,百事发展成为成功的专业软饮料企业。
到1996年通过百事的首席执行官韦尼·科列威执行的关联性多元化战略,百事可乐公司形成了8大组成部分:百事可乐北美公司,百事可乐国际公司,弗里托雷公司,百事可乐食品国际公司,必胜客比萨饼世界公司,泰科·贝尔世界公司,肯德基炸鸡公司和百事可乐系统世界公司。
现在,其经营范围已延伸到海外134个国家之中。
一、目标市场营销战略百事可乐:针对可口可乐“无处不在”的战略,百事可乐将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在几个重点城市大肆进行立体式广告宣传进攻。
而且百事可乐的独到之处还在于所选择的重点城市基本上都是可乐类饮料市场潜力巨大、发展成熟的城市。
该饮品消费群体主要有三种:学生、白领和层次较高的自由职业者(广告人、自由撰稿人等)。
消费群体以"小于16岁"和"16~30岁"这两个年龄段最为集中。
以上职业和年龄段的消费群体正是年轻富激情、对时尚最为过敏的一族。
可口可乐:可口可乐一贯采用的是无差异市场涵盖策略,目标市场显得比较广泛。
从去年开始,可口可乐把广告的受众集中到年轻的朋友身上,广告画面以活力充沛的健康青年形象为主体。
“活力永远是可口可乐”成为其最新的广告词。
这也就意味着可口可乐公司的目标市场主要集中在广大青年人身上。
二、产品策略百事可乐:百事集团的产品策略一直都是比较前沿的,无论是新产品的开发还是组合、品牌、包装都是排的上号的。
其旗下的“百事可乐”、“七喜”、“美年达”、“激浪”,包括“亚洲”、“北冰洋”、“天府”和“佳得乐”系列、“都乐”系列饮料都已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品牌。
市场营销论文:可口可乐与百事的市场竞争比较
![市场营销论文:可口可乐与百事的市场竞争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42b5fdd6f78a6529657d532e.png)
毕业设计(论文)可口可乐与百事的市场竞争比较学生姓名杨雅雯学号237系部经济贸易系专业市场营销年级班级2009级(4)班指导老师陈雨轩2012 年4月12 日目录摘要 (3)关键词 (3)Abstract (3)Key Words (3)1.可乐的起源 (5)2.可口可乐与百事的发展状况 (5)2.1百事可乐发展之初 (5)2.2红蓝相争 (5)2.3文化定位 (6)3.进军中国市场 (7)3.1中国舞台 (7)3.2在中国市场的竞争策略 (7)3.3广告策略 (8)4.主要产品系列 (10)5.结语 (11)参考文献 (12)可口可乐与百事的市场竞争比较——争夺中国市场学生姓名:杨雅雯学号:23广州华夏职业学院经贸系市场营销专业指导教师:陈雨轩职称:XXX摘要:1885年,美国佐治亚州的一位医生制造的可口可乐,1886年,世界上第一瓶可口可乐诞生,1898年北卡罗纳州同样是药剂师出身的布拉德配制看一种治疗消化不良的药水,成为百事可乐的前身。
可口可乐公司的发展和推广让可口可乐饮料风靡全球,作为挑战者的百事可乐,它并没有模仿可口可乐的广告策略,而是勇于创新,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取得世界的领先地位。
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上,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关键词:可口可乐、百事公司、广告、中国市场Abstract:In 1885 , a doctor who of Georgia in the United States invented the Coca-Cola , and the first a bottle of Coca-Cola was born in 1886 .In 1898, Caleb Braham , the pharmacist from North Carolina has preparationed a kind of potions cure the indigestion , the potions is PepsiCo . Coca-Cola is more popular in the world, and his rival—PepsiCo was going his own way, and he won the first in the world with his special way. In the Chinese market, they show theirselives by their way. Good luck.Key Words:Coca-Cola, The Company of PepsiCo, advertisement, the market of Chinese前言在饮料行业,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一个是市场领导者,一个是市场追随者(挑战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口VS百事:奥运营销攻赢与拓守
2012年6月,离伦敦奥运会开幕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百事可乐推出了动画与真人版结合的电视广告《为渴望出征》,请杨幂及前奥运跳水冠军何冲代言,内容直指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
尽管百事不是奥运赞助商,但此举明显打了奥运的擦边球。
而在距伦敦奥运会开幕100天之际,可口可乐以发起一个“加入中国节拍,助威2012伦敦奥运”的倡议,展开了整个奥运营销项目。
不同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全民迎奥运的主流态势,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运动员将在异国征战,百事可河南亦锐品牌策划机构乐与可口可乐都抓住了消费者与伦敦奥运会的情感连接。
体育营销史上的宿敌在伦敦奥运会上再次相遇,正牌赞助商可口可乐与偷袭者百事可乐也再次过招。
显然,伦敦奥运会可口可乐的营销策略与创意不同于四年前的北京奥运会。
“2012伦敦奥运,中国运动员将在异国他乡征战,他们渴望家乡人民的鼓励与支持,而每一个中国人对于奥运的热情迫切需要一个表达的和释放的窗口。
正是基于这两者的情感需求,可口可乐发起了一个加入中国节拍,助威2012伦敦奥运的奥运主题活动。
”可口可乐中国公共事务部相关负责人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而2008年奥运会的营销主题是全民迎奥运。
在距伦敦奥运会开幕100天之际,可口可乐中国启动了“加入中国节拍”的奥运营销项目。
此后在历时3个多月的时间里,通过网络和各城市的地面活动征集到了近2亿个“加油节拍”,并将这些节拍融合在一首为《中国节拍·震动世界》的奥运加油歌曲中,送给中国代表团。
而非奥运赞助商的百事可乐在从事奥运营销方面受到了诸多的限制。
但是营销的创意无边界,百事可乐善于混淆视听来偷袭可口可乐。
百事中国公关部表示,“百事公司为非奥运会赞助商,我们没有任何奥运营销的计划。
”但事实上,今年百事可乐推出了系列以渴望出征为主题的广告,6月份推出动画与真人版结合的为渴望出征电视广告,其中更请了以何冲领衔的国家跳水队与杨幂进行了精彩表演。
“虽然百事可乐的广告不提奥运,但是很明显渴望出征的广告主题搭了奥运的顺风车。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可口可乐要时刻警惕竞争对手百事可乐的偷袭。
对此,一位可口可乐内部人士表示,“隐性市场行为,其性质无异于偷窃,它剥夺了众多才华横溢的运动员、各类体育组织和体育活动应得的资金来源。
”而可口可乐也一直通过庞大的系统网络及时向奥组委和国际奥委会反馈恶意的隐性市场行为。
网络新媒体的崛起为企业提供了更直接和更有效的传播途径,与消费者建立直接沟通。
“今年中国的网民已达到5亿多,成为全球第一,同样,今年可口可乐的奥运营销,网络依然会是我们的主要平台。
”可口可乐回复称。
据了解,在这次伦敦奥运会营销中,可口可乐在网络活动平台推出了一系列与“中国节拍”相关的网络营销活动,内容包括初始的奥运系列宣传片,以及活动启动后的节拍收集,还特别同著名游戏开发公司Rovio Mobile旗下的“疯狂的小鸟”网络形象深入合作,为活动推波助澜,可口可乐的意图是最大化地利用社交媒体,加大活动影响力。
除了网络外,可口可乐还在中国举办丰富多彩的奥运主题的路演活动。
并与宝马旗下的MINI 携手合作,推出时尚的MINI“节拍收集车”等。
而百事可乐在整合传播方面也颇有心得。
如2008年奥运会,百事可乐除了进行常规的新闻传播外,针对核心的年轻消费人群进行网络传播与互动,如借助校园BBS、博客等新媒体进行网络传播。
但针对这次伦敦奥运会,百事可乐中国现在主要的行动是推出渴望出征的广告,其他媒体的投放还相对较少。
但是百事可乐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用运动的语言与年轻人互动是百事可乐长期的营销策略,了解、尊重并且支持年轻人,加上无限的创意手法就是百事可乐的成功经验。
显然,百事可
乐的媒体投放要与年轻人的触媒习惯保持一致,而网络已经成为80后、90年群体接触媒体的主要方式。
媒体的多元化考验着企业的整合传播能力,同时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比拼也渗透到全方位的传播渠道中。
2012年6月,离伦敦奥运会开幕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百事可乐推出了动画与真人版结合的电视广告《为渴望出征》,请杨幂及前奥运跳水冠军何冲代言,内容直指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
尽管百事不是奥运赞助商,但此举明显打了奥运的擦边球。
而在距伦敦奥运会开幕100天之际,可口可乐以发起一个“加入中国节拍,助威2012伦敦奥运”的倡议,展开了整个奥运营销项目。
不同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全民迎奥运的主流态势,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运动员将在异国征战,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都抓住了消费者与伦敦奥运会的情感连接。
体育营销史上的宿敌在伦敦奥运会上再次相遇,正牌赞助商可口可乐与偷袭者百事可乐也再次过招。
显然,伦敦奥运会可口可乐的营销策略与创意不同于四年前的北京奥运会。
“2012伦敦奥运,中国运动员将在异国他乡征战,他们渴望家乡人民的鼓励与支持,而每一个中国人对于奥运的热情迫切需要一个表达的和释放的窗口。
正是基于这两者的情感需求,可口可乐发起了一个加入中国节拍,助威2012伦敦奥运的奥运主题活动。
”可口可乐中国公共事务部相关负责人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而2008年奥运会的营销主题是全民迎奥运。
在距伦敦奥运会开幕100天之际,可口可乐中国启动了“加入中国节拍”的奥运营销项目。
此后在历时3个多月的时间里,通过网络和各城市的地面活动征集到了近2亿个“加油节拍”,并将这些节拍融合在一首为《中国节拍·震动世界》的奥运加油歌曲中,送给中国代表团。
而非奥运赞助商的百事可乐在从事奥运营销方面受到了诸多的限制。
但是营销的创意无边界,百事可乐善于混淆视听来偷袭可口可乐。
百事中国公关部表示,“百事公司为非奥运会赞助商,我们没有任何奥运营销的计划。
”但事实上,今年百事可乐推出了系列以渴望出征为主题的广告,6月份推出动画与真人版结合的为渴望出征电视广告,其中更请了以何冲领衔的国家跳水队与杨幂进行了精彩表演。
“虽然百事可乐的广告不提奥运,但是很明显渴望出征的广告主题搭了奥运的顺风车。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可口可乐要时刻警惕竞争对手百事可乐的偷袭。
对此,一位可口可乐内部人士表示,“隐性市场行为,其性质无异于偷窃,它剥夺了众多才华横溢的运动员、各类体育组织和体育活动应得的资金来源。
”而可口可乐也一直通过庞大的系统网络及时向奥组委和国际奥委会反馈恶意的隐性市场行为。
网络新媒体的崛起为企业提供了更直接和更有效的传播途径,与消费者建立直接沟通。
“今年中国的网民已达到5亿多,成为全球第一,同样,今年可口可乐的奥运营销,网络依然会是我们的主要平台。
”可口可乐回复称。
据了解,在这次伦敦奥运会营销中,可口可乐在网络活动平台推出了一系列与“中国节拍”相关的网络营销活动,内容包括初始的奥运系列宣传片,以及活动启动后的节拍收集,还特别同著名游戏开发公司Rovio Mobile旗下的“疯狂的小鸟”网络形象深入合作,为活动推波助澜,可口可乐的意图是最大化地利用社交媒体,加大活动影响力。
除了网络外,可口可乐还在中国举办丰富多彩的奥运主题的路演活动。
并与宝马旗下的MINI 携手合作,推出时尚的MINI“节拍收集车”等。
而百事可乐在整合传播方面也颇有心得。
如2008年奥运会,百事可乐除了进行常规的新闻传播外,针对核心的年轻消费人群进行网络传播与互动,如借助校园BBS、博客等新媒体进行网络传播。
但针对这次伦敦奥运会,百事可乐中国现在主要的行动是推出渴望出征的广告,
其他媒体的投放还相对较少。
但是百事可乐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用运动的语言与年轻人互动是百事可乐长期的营销策略,了解、尊重并且支持年轻人,加上无限的创意手法就是百事可乐的成功经验。
显然,百事可乐的媒体投放要与年轻人的触媒习惯保持一致,而网络已经成为80后、90年群体接触媒体的主要方式。
媒体的多元化考验着企业的整合传播能力,同时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比拼也渗透到全方位的传播渠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