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博物馆 漆器 凤凰山168号汉墓
参观荆州博物馆的作文
参观荆州博物馆的作文本文是关于参观荆州博物馆的作文的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参观,是视觉上的盛宴。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参观荆州博物馆的作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参观荆州博物馆的作文【篇一】在荆州市江陵区西湖之畔。
成立于1958年。
馆舍由古建筑开元观和新建的陈列楼、珍宝馆、办公楼等组成一个具有民族风格的建筑群,占地约3万平方米。
馆内设有考古、陈列、文物保管与保护等部门,以发掘、研究、展览江汉地区古代文物为主要业务工作。
馆内收藏丰富,以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文物、东周时期文物、秦汉时期文物为大宗。
其中以石家河文化的玉器和陶塑动物、楚和汉的漆木器、丝织品最具特色并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馆内展览有《出土文物陈列》,《凤凰山168号汉墓》、《古代漆木器精品展》、《古代丝织品展》。
它们汇集了馆藏文物的精华,展示了自远古至西汉本地区的历史变迁及多姿多彩的人文风情。
颇为中外学者和游人赞赏。
看完以上介绍后,您是否已经知道荆州博物馆怎么样,是否知道荆州博物馆怎么去了呢?参观荆州博物馆的作文【篇二】今天,我们一家人怀揣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雄伟的荆州博物馆参观游览。
一进门,就看到了正在向我们招手的博物馆大门。
一旁的树也在向我们招手,好像在说:“祝你玩得开心!”进入大门,向右走,就到了第一个展馆,主要介绍石器时代。
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其中,旧石器时代占了99%。
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的区别在于:磨制石器的使用、陶器的发明、农业、畜牧的出现。
江汉平原的新石器时代分为三个阶段: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
大溪文化是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的一种原始文化;屈家岭文化是继大溪文化之后在江汉地区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石器文化;石家河文化是江汉平原上最后一个原始文化。
参观完第一个展馆,我们又来到了西汉古尸馆,里面有一个西汉出土的男尸,身体里的内脏全挖了出来,样子有点恐怖。
在2009年4月,荆州发现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我发现,她的脚十分小,只有十厘米左右,嘴巴张开,面部安详。
荆州博物馆:荆州古城的文化代表之一
• 从小学春游就会去的地,当年的古尸可是童年阴影。不过,战国 楚都的青铜器、丝绸和楚绣,漆器,都是难得的精品,历经千看 仍是越看越爱。曾经勾践剑是镇馆之宝来着,后来湖北成立博物 馆就被收到湖北博物馆去了。有特色 汉墓和青铜器赞 少了三国 文化
• 看完木漆器,上楼就是著名的楚汉丝织品了,荆州诸多楚汉墓出 土了大量的藏品,尤其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丝织品尤为难得,在这 一块,荆州博物馆在国内是顶级的。
• 荆州博物馆规格高,皇家范式,几幢矗立在湖水边的绿色琉 璃瓦大楼令人瞩目。尤其是凤凰山168号汉墓展厅,展出的一 具西汉男尸保存完好。据称比马王堆汉墓女尸还早,医学价 值更高。只是其它随葬品不咋样,因此远远不如马王堆名气 大。
• 荆州为数不多的值得去的地方,外观不错,展品不错,展柜 上有灰,像很少打扫,镇馆之宝就是干尸 辟邪 越王剑等,主 馆后面有珍品馆,别忘了去哦,干尸就不发了,怕吓着大家, 也留点悬念。
• 馆藏丰富,男尸就不发了,怕吓 着大家。
• 其实荆州博物馆才是集荆楚文化 之大成者啊……江陵据说就是春 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首都郢都所在, 有非常多的皇族墓葬群还没有挖 掘。越王勾践剑就是在这里出土 的,然而现在在省博……谁说只 需要防国博……
• 老实说,荆州博物馆的馆藏真心 不差,但是整个馆体比较破 败……荆州已经远离政治、经济 中心的位置太久了。之前明显想 发展旅游的,但一直没发展起 来……一声叹息
荆州博物馆位于荆州古城西门内。有三个展览陈列大楼和楚乐宫。荆州虽然 是楚国最重要的都城,但最好的出土文物都调到湖北省博物馆和国家博物馆 展出了。展品总得来说很少有特别让我感兴趣的。这里的漆木器和古丝绸展 厅是一大高于全国大多数省级博物馆的特色。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数学著作《 算数书》竹简,越王剑、虎座鸟架鼓、战国楚国弩机、虎尊和汉代男尸、清 朝女尸等是镇馆之宝。去的时候正在举办明清金银器特展。要花10元钱买票 参观。但展出的金银器没有特别精美的。这里的楚乐演出取材于楚辞、楚国 乐器和楚国歌舞,非常值得一看,全票20元。博物馆的西侧是荆州三观之一 的开元观,因始建于唐朝开元年间而得名,是一处元明清建筑群,目前内被 正在维修,不开放,但可以看到漂亮的山门与门前石狮子和殿堂的侧面。博 物馆有电子讲解器租赁,押金100,租金20元,是要按号码听讲解的,但是 展品的号码有些与讲解器的解说不一致,讲解器的解说词也只是针对普通游 客,浅显而缺乏专业性。讲解器必须在下午4殿前归还。
湖北导游词之荆州博物馆
---------------------------------------------------------------范文最新推荐------------------------------------------------------湖北导游词之荆州博物馆欢迎大家来到荆州这座充满古代气息的城市,大家好今天由我担任大家的导游,我姓张大家可以叫我张导。
荆州位于长江之滨,地处江汉平原腹地,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它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三国文化的聚集地之一;同时它还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今天我要带大家去参观的景点是荆州博物馆,请大家随我的脚步,共同走进那段辉煌远久的历史。
荆州博物馆位于荆州城西门开元观,是一座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它占地70亩,在全国地市级博物馆中规模首屈一指。
同时,博物馆还以其优美的环境、丰富的馆藏文物和独具地域特色的文物珍品陈列,以及考古研究的丰硕成果而享誉海内外,其馆藏文物逾10万余件,其中国家一、二类物近500件。
1994年经国家文物局专家评选,该馆荣获全国地市级“十佳博物馆之首”的美誉。
目前,馆内有7个精品展室。
其中,珍品楼内有凤凰山168号汉墓展、古代漆木器精品展和楚汉文化丝织品展;主楼内则有浓缩了从旧时器时代的鸡公山遗址到新石器时代的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代表性文物的江汉平原原始文化展、1999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十佳精品展之一的江汉平原文化展、以瓷器为主的传世文物展、楚汉简牍丈字展。
此外,还有天星观二号墓出土文物专题展和楚乐宫1 / 13展演。
今天我们主要参观珍品楼内的三大展览。
如果我们把荆州博物馆比作文物的宝藏,那么珍品楼的文物则是这座宝藏中的“宝中至宝”。
湖北出土秦汉漆器精粹(上)
湖北出土秦汉漆器精粹(上)原创四库全叔 2019-09-26 07:50中国的漆器具有悠久的历史。
考古发现,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就出土了漆器。
商周时期的漆器主要用于礼仪,生活等方面,器物多有宗教意味和神秘色彩。
商代漆器已出现了彩绘,采用了雕刻,镶嵌等工艺。
两周春秋时期的漆器有仿青铜礼器的制作。
战国时期漆器的胎质丰富、器类增多、工艺繁复,制作精细。
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年)时期的漆器达到鼎盛期。
其主要特征是漆器的制作有政府的专门机构管理,漆器的使用世俗化和漆器的髹饰有政府的专门机构管理,而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主要见于湖北、湖南、江苏、安徽、山东等地出土的漆器。
自1950年代以来,全国各地陆续有大量考古发掘出土的漆木器,其数量之大,品种之多,用途之广,造型之美,彩绘之精,保存治好,足以体现秦汉漆器的辉煌成就。
本文所介绍的文物仅是湖北出土秦汉漆器中有代表性的作品。
酒具初民社会的酒具、食具很难区分。
酒在夏、商社会的祭祀中起重要作用,酒具也是礼器的重要组成。
商周时期的青铜酒器按用途分为盛酒器、饮酒器、温(冰)酒器、贮酒器,形制丰富,变化多样。
秦汉时期,青铜文化衰落,髹漆酒具逐步代替青铜酒具,但多继承了青铜酒器的形制。
盛酒器具有壶、鍾、钫、罍等,饮酒器具有耳杯、卮、樽等。
在饮酒器具中,耳杯最为常见。
壶漆圆壶有木胎、陶胎两种。
漆圆壶为两半木胎,分别挖制再粘合而成,外表旋制。
陶圆壶,轮制。
均侈口,平沿,束颈,鼓腹,圈足,有盖。
多数圆壶髹漆彩绘。
漆扁壶是秦汉时期仿铜扁壶的新产品,为两半木胎,分别挖制再粘合而成。
壶盖有圆、方两种。
椭圆形扁身,长方形圈足。
多数扁壶器身彩绘纹样。
秦代彩绘豕鸟鱼纹漆扁壶,1999年湖北云梦老虎墩12号墓出土,木胎,挖制。
两腹一面绘前行的猪和飞鸟,另一面绘鱼纹。
秦代素漆扁壶,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9号墓出土,木胎,挖制。
秦代素漆圆壶,1978年湖北云梦睡虎地25号墓出土。
汉代漆器,中国漆艺的巅峰时代
汉代漆器,中国漆艺的巅峰时代文:雨葭 图:本刊资料库汉朝,是我国相对开明和包容的朝代。
在政治稳定、经济复苏、文化发展的背景下,在受到宗教信仰、道家美学以及楚汉审美精神的影响下,汉代漆艺被尊为一个时代的经典。
“漆器是漆的器物。
是器即为家用;不能实用,何以称器?”在当时,“实用”与“美观”兼一身的汉代漆器已基本上取代青铜器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漆工艺也是在这时如日中天。
汉代漆器也以其数量庞大,品种繁多,工艺精湛而达到了中国漆艺发展史上最灿烂辉煌的巅峰时代。
彩绘云气纹漆双层圆奁盖西汉(206 BC —25 AD)1972年云梦大坟头1号墓出土高4.4cm 、盖径22.5cm (全器高约7.9cm )木胎,卷制。
奁身已佚。
出土时,奁内放铜镜、玉璧、木梳各1件,木篦3件,木刮刀2件彩绘云凤纹漆盂西汉(206 BC —25 AD)1972年云梦大坟头1号墓出土高10cm 、口径30cm 木胎,挖制彩绘变形凤鸟纹漆盂西汉(206 BC —25 AD)1986年江陵毛家园1号墓出土高8.3cm 、口径25.2cm木胎,旋制。
外底有针刻符号彩绘漆豕口形双耳长盒盖西汉(206 BC —25 AD)1975年云梦睡虎地47号墓出土高6.5cm 、长27.1cm 、宽13.7cm木胎,挖制。
盒身已佚。
两端绘出猪头部的眉目嘴鼻,器表绘变形凤鸟纹、波折纹等彩绘云凤纹漆圆壶西汉(206BC-25AD),1986年江陵毛家园1号墓出土,高37.4cm ,口径12.9cm ,腹径26.4cm彩绘云凤纹漆圆盘西汉(206 BC —25 AD)1975年江陵凤凰山167号墓出土高5.5cm 、口径27.9cm 木胎,旋制极致的实用性设计汉代文献中,有大量关于漆器繁荣的文字记载。
当时人们满怀激情地描述它,用世界上最美好的词句来歌颂它。
如司马迁的《史记》记载说,全国各地市场上,都有“木器髹者千枚”,“漆于斗”,漆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
荆州博物馆:荆楚文化的源与流
荆州博馆:江汉平原原始文化展——漫天星斗月同辉荆州位于江汉平原的腹部,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生息、聚居之地。
这里先后发现了许多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和新石器时代遗址,大致勾画了先民由山地走向平原的发展历程。
鸡公山遗址:鸡公山遗址是江汉平原发现的最早的原始文化遗址,也文/乐不思蜀“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荆州不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荆楚文化的根脉所在。
荆州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气候温和,自然条件优越,曾有20位楚国君主在这里定都,荆州古城也被誉为“中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荆州博物馆,感受荆楚文化风韵吧!是中国最早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在平原上的活动遗迹。
鸡公山遗址里以打制石器为主,品种简单,制作粗糙。
大溪文化:大溪文化以巫山县大溪遗址而命名。
大溪文化的社会经济以稻作农业为主,渔猎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大溪文化的彩陶纹饰多为黑色,也有褐色,典型纹样主要有水波纹、旋涡纹以及横人字形水纹等。
旧石器时代石核、尖状器大溪文化 红陶支座50四铢“半两”铜钱楚秦汉漆器精品展——丹漆神韵荆州发掘了近万座楚秦汉墓葬,出土了万件饱水漆器,这些漆器保存完好,种类众多,工艺精湛,造型独特,色泽鲜艳,装饰华美,是中国古代漆器艺术最高水平的代表。
漆是漆树汁液中的天然树脂,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天然宝物。
漆不仅可以使器物坚固,也可以绘制纹饰,使器物成为实用又华美的漆器。
据文献记载,中国西周时期已经种植漆树,到东周时期形成了规模种植、割储滤晒、固质纹器等完整的漆器手工业,历经数千年经久不衰,成为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元素之一。
割储滤晒:割漆时先用质地坚硬的工具割开树皮,切出斜形或月牙形割口,漆树的汁液沿割口流出;再将漆叶卷折形成窝斗形,插在割口下,让汁液流入其中,逐渐收集,装桶储存。
从漆树割采的原生汁液,还要经过搅拌、过滤、晾晒等工序,除去水分和杂质,才成为可用于涂抹器物的生漆。
固质纹器:生漆涂于物体表面能自然干燥,结成硬膜,即漆膜。
荆州博物馆
荆州博物馆是一座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占地4.8万平方米。
以其优美的环境、丰富的馆藏文物和独具地域特色的文物珍品陈列,以及考古研究的丰硕成果而享誉海内外。
1994年经国家文物局专家评选,该馆荣获中国地市级“十佳博物馆之首”的美誉。
荆州博物馆配合各项工程建设,发掘出土珍贵文物12万余件。
其中,有战国丝绸;四代越王剑、吴王夫差矛;有战国秦汉漆器;有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数学专著《算数书》和萧和“二年造律”的《二年律令》等汉初简牍;有迄今为止保存年代最久远、最为完好的西汉男尸。
这些稀世珍宝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荆州博物馆也因此而成为荆州市旅游观光的“第一窗户”。
荆州博物馆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荆州城西门内侧,是一座融陈列展览、群工接待、文物保护、田野考古、文物收藏、科学研究为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
始建于一九五八年,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荆州博物馆在地方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累计投资近亿元,目前,馆舍占地面积4.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77万平方米。
荆州博物馆配合各种基本建设,累计发掘了七千余座古墓葬和五十余处古遗址,其中江陵马山战国丝绸、江陵张家山汉简及鸡公山旧石器时代遗址均为当年全国的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出土了大批珍贵的文物。
荆州博物馆馆藏文物13多万件。
其中楚国和秦汉时期的漆器逾万件,是全国收藏古代漆器数量最多的博物馆,楚和秦汉简牍数量在全国居第一,战国丝织品更以其时代早、品种多、保存完好而闻名中外,被专家学者誉为世界“丝绸宝库”。
此外,还有保存完好的珍贵的西汉古尸。
为了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荆州博物馆先后推出了《江汉平原原始文化展》、《江汉平原楚汉文化展》、《传世文物展》、《荆州出土简牍文字展》、《荆州凤凰山168号汉墓展》、《古代漆器精品展》、《楚汉织绣品展》七个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专题文物陈列展览。
荆州博物馆现有工作人员一百多人,其中高级职称19人、中级职称45人,初步形成了一支门类齐全、学术水平较高的文博专业队伍,并出版了一大批在省内外有重要影响的科研成果,先后出版了《江陵雨台山楚墓》、《江陵马山一号楚墓》、《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概论》、《楚漆器研究》、《楚国丝织品研究》、《楚系简帛文字编》、《肖家屋脊》、《荆州高台秦汉墓》、《枣林岗与堆金台》等专著及三百多篇学术论文,其中《江陵雨台山楚墓》、《江陵马山一号楚墓》等专著还分别获得全国夏鼐考古学术研究成果二等奖和湖北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荆州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介绍
荆州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介绍【原创版】目录一、荆州博物馆简介二、荆州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1.凤凰山男尸2.4 代越王剑3.吴王夫差矛4.马山战国丝织品5.楚汉简牍6.世界上最早的泥塑动物群7.曾侯乙编钟8.云梦睡虎地秦简9.虎座鸟架鼓10.郧县人头骨化石正文荆州博物馆位于中国湖北省荆州市,是一家集考古、文物收藏、展示、研究、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该馆始建于 1953 年,馆藏文物丰富,涵盖了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历史遗物。
在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荆州地区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荆州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
1.凤凰山男尸:凤凰山男尸发掘于 1973 年,距今已有 2000 多年的历史。
这具男尸保存完好,为研究古代荆州地区的葬俗和社会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2.4 代越王剑:这把剑为春秋时期越王所佩,历经四代越王传承。
剑身铭文记录了四代越王的事迹,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3.吴王夫差矛:这把矛为吴国国王夫差所持,是春秋时期吴国兵器的代表。
矛身上饰有精美的纹饰,反映了当时吴国高超的铸造技艺。
4.马山战国丝织品:马山战国丝织品出土于战国时期马山楚墓,包括绢、纱、罗、锦等多种丝织品。
这些丝织品图案精美,色彩鲜艳,展现了战国时期楚国丝织工艺的精湛水平。
5.楚汉简牍:楚汉简牍是荆州博物馆收藏的一批重要的楚汉时期简牍,包括了楚国和汉朝的法律、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文献。
这些简牍为我们研究楚汉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6.世界上最早的泥塑动物群:这组泥塑动物群距今已有 5000 多年的历史,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泥塑动物群。
这组泥塑动物造型生动,展现了新石器时代先民们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才能。
7.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时期曾国的一套大型礼乐乐器,共有 65 枚钟。
这套编钟音域宽广,音色优美,代表了战国时期青铜铸造技艺的高峰。
8.云梦睡虎地秦简:云梦睡虎地秦简出土于秦代云梦县,包括了法律、政令、书信、医药等方面的文献。
荆州博物馆古尸简介
荆州博物馆古尸简介1. 荆州博物馆古尸简介荆州博物馆是位于中国湖北省荆州市的一座重要文化遗产保护单位,也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之一。
作为中国重要历史城市之一,荆州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其中,荆州博物馆所展示和保护着众多珍贵而独特的古代人类遗存,其中包括了一系列保存完好且有着重要研究价值和文化意义的古代人类遗骨,即所谓“荊楚人”。
2. 荊楚人发现历程“荊楚人”这一称谓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湖北地区先民和历代居民群体统称为“荆楚”的称谓,而荆州博物馆古尸则是对这一群体的具体实物表征。
这些古尸的发现始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在荆州市附近的一处古墓群中被发现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古代人类遗骨。
随后,随着对该地区更多墓葬的发掘和研究,越来越多的“荊楚人”遗骨被发现并移交至荆州博物馆进行保护和研究。
3. 古尸保存与保护为了保护这些珍贵而脆弱的古代人类遗骨,荆州博物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是在展示区域进行严格的温湿度控制,并采用先进技术进行防腐处理和防虫处理。
其次,在展示时采用透明玻璃箱进行封装,以减少外界环境对遗骨造成的损害。
此外,在展示区域设置了专门监控设备,并增加了安全警报系统,以确保遗骨安全。
4. 古尸研究与展示荆州博物馆对古尸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包括古人类学、考古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研究。
通过对遗骨进行骨骼测量、DNA分析、放射性碳测年等科学手段的应用,研究人员得以了解这些“荊楚人”的生活方式、食性、遗传关系等方面的信息。
同时,荆州博物馆还通过展览和出版物等方式向公众展示这些研究成果,向大众普及和传播相关知识。
5. 古尸对历史研究的意义“荊楚人”这一群体的存在和他们所留下的遗骨为历史学家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材料。
通过对这些遗骨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以深入了解湖北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居民群体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与其他地区居民之间的联系。
此外,还可以通过与其他地区发现的类似遗骨进行比较,揭示不同地区之间文化交流与迁移现象。
荆州博物馆楚汉漆器
荆州博物馆楚汉漆器荆州博物馆楚汉漆器荆州博物馆大致分为前后右三个展区,本地出土的漆器则主要展示在后展区,包括凤凰山168号汉墓和其他墓地出土器物。
所谓的镇馆之宝,凤凰山男尸也在其中,另外临时展厅也有一具。
中国古代除青铜器、玉器、陶瓷器外,漆器也具有国际影响力,各地均有一定出土,而两湖地区因地下水位高,战国楚至汉代的墓葬陪葬之漆器保存完整,出土量大,曾侯乙墓、马王堆汉墓和凤凰山汉墓一次出土已达上百件。
河姆渡遗址中出土过一件朱红色生漆木碗,目前尚是所见年代之最早者,然而此物中生漆已调色,对漆已有所认识,其之前仍极有可能存在使用未调色的纯天然漆的器物。
战国时的漆器相比于之前时代,数量剧增,类型更加丰富,制作技术有极大的发展。
至汉代达到了鼎盛时期,因其轻便亮丽,而广受贵族青睐,生活用品已普遍使用漆器,礼器也大量使用漆器。
也被当作财富和权力的象征,使得这个时期的贵族墓葬陪葬的漆器很多。
荆州博物馆展出的漆器就集中在战国楚和汉代,种类包括如盒、盘、杯、碗、几、案、鼓、镇墓兽等在内的生活用品和礼器、乐器等。
素有荆楚文化名片之称的虎座鸟架鼓,完整和残缺品荆博就展出了数件。
这种在楚国很流行的乐器,以矮小瑟缩的伏虎为基座,上立高昂鸣凤,造型庄重特别,色彩绚丽。
被认为反映了楚人勇于征服野兽、向往安详的精神和气魄。
马山一号墓出土的,据称是国内最早根雕作品的蛇形头四足兽,被命名为辟邪。
这件器物再一次展示了古楚人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神秘感。
辟邪利用自然根枝成为不对陈的四足,四肢上还雕饰了蛇、蜥蜴、鸟、蝉等动物造型。
荆州城北边的纪南故城,这座楚国故都在“白起拔郢”后就成为废墟,其东南隅便成为秦汉时的贵族墓地。
因出土了一位叫“遂”的西汉五大夫男尸而闻名于世的凤凰山168号墓,就位于此处。
其周围还留存了一百多座同期古墓,而168号墓可能是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
墓葬为竖穴土坑墓,一椁二棺,有前室、侧室和棺室,前室和侧室连为一体成曲尺状。
荆州博物馆之凤凰山汉墓展
荆州博物馆之凤凰山汉墓展
《凤凰山168号汉墓展》展出了1975年该馆考古工作者在位于楚都纪南城遗址东南角的西汉1 6 8号墓出土的一具完整的男尸及随葬器物,展出的文物有耳环、圆盒、扁壶、勺、盘、案、几等漆器;仓、罐、灶、釜等陶器;毛笔、墨、砚、削刀、竹牍等文具和红枣、生姜、杏、李、梅等多种水果及鸡蛋、家禽、家畜骨骸等食品,还有麻鞋、麻袜、玉印、天平衡杆等珍贵文物。
据墓中出土简牍记载,墓主为江陵县市阳里人,爵位为"五大夫"(约相当于县令),下葬于汉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 6 7年),距今已2100余年。
漆耳杯
漆盒
1975年,湖北省博物馆、荆州博物馆等单位对其进行了科学发掘。
墓葬为竖穴土坑墓,葬具为一椁二棺,椁室分为头厢、边厢和棺室三部分,棺室与另外两室之间有门窗相通。
墓内出土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古尸和竹牍“告地书”、笔、墨、天平衡杆以及漆器、铜器、陶器、竹器、丝麻织物、木俑等五百余件珍贵文物。
根据墓中出土的竹牍记载,古尸名为“遂”,江陵西乡市阳里人,死亡年龄约60岁,下葬时间为西汉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
陶罐陶瓮。
荆州博物馆之漆器
荆州博物馆之漆器荆州博物馆《古代漆⽊器精品展》展出的主要是战国、秦汉时期古墓葬中出⼟的楚国漆器和秦汉漆器,种类有饮⾷器、妆奁器、娱乐器、丧葬器、⼯艺品等。
这些⽂物造型优美、⼯艺精湛、⾊彩瑰丽、图案华美,是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层次体现。
特别是虎座飞鸟、虎座鸟架⿎、镇墓兽、⽊雕动物座屏、彩绘鸳鸯⾖、各式彩绘漆⽿环、彩绘漆圆盒、七豹⼤扁壶、彩绘⼈物纹龟盾、针刻纹圆奁、猪形酒具盒、凤鸟莲花⾖、龙凤纹⾖、⽻⼈、避邪等为不可多得的漆器珍品。
荆州博物馆藏古代楚秦汉漆⽊器占全国总数五分之三的楚秦汉漆⽊器。
中国的漆器制作与使⽤,始于7000年前的新⽯器时代,春秋战国时期,漆器⼯业发达,特别是雄踞南⽅的楚国,漆器⼯艺⽔平更⾼。
秦与汉代,天下统⼀,漆器⼯业在前代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
荆州市是全国出⼟古代漆器最多的地⽅,荆州博物馆是全国收藏古代漆器最多的单位。
本馆陈列的是荆州博物馆多年来考古发掘所获得的漆⽊器珍品。
它们主要是出⼟于战国秦汉的古墓葬中,种类有饮⾷器、妆奁器、娱乐器、丧葬器、⼯艺品等。
这些⽂物造型优美、⼯艺精湛、图案似锦,是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层次体现。
猪形酒具盒。
战国,长64.2、宽24、通⾼28.6厘⽶。
荆州市天星观⼆号墓出⼟。
全器为两怪兽合体,呈长椭圆形,由盖、⾝两部分组成。
盖两端各为⼀怪兽,形状相同,浮雕猪嘴圆眼,⾓上盘,⽿后⽴,头部有4个铜环捉⼿。
全器外壁皆以⿊漆为地,在其上⽤红、黄、银灰、棕红等⾊绘龙纹、凤纹、云⽓纹以及乐舞、狩猎场景。
内壁髹红漆。
出⼟时器内装有数件⽿杯。
虎座鸟架⿎。
战国,通⾼149.5cm,连体宽145.7cm,荆州天星观2号墓出⼟,由⽴凤、卧虎、悬⿎和长⽅形器座组成。
两凤鸟分体雕刻⽽成,鸟腿直⽴,鸟⽖张开抓住虎背。
两虎虎⾝分别由整⽊雕凿⽽成。
全器休髹⿊漆为地,⽤红、黄、灰等⾊描绘花纹。
荆州城周边古墓知多少
荆州城周边古墓知多少历史文化名城荆州,是上古时的九州之一。
自楚文王熊赀都郢至荆南国王,先后有六个朝代的34个帝王在此建都立国,历时约五百年。
除建都外,荆州还一直是郡、州、路、府治所在地。
由于荆州在中国历史上所处的重要地位,使得其地下遗存特别丰富。
从1958年楚王孙鱼戈出土至今,荆州(江陵)附近已发掘古墓5000多座,出土了包括越王勾践剑,吴王夫差矛,战国丝绸在内的众多国宝,荆州博物馆是全国十大博物馆中唯一的地级博物馆,馆藏文物12万多件,有着数项世界第一(世界最早的算术书,世界最早的金币(郢爰),世界最早的麻鞋等等)。
而荆州城外还有一座巨型地下博物馆,分布着纪山,八岭山,雨台山,川店,拍马山,孙家山,长湖(观音垱)七大古墓区。
据清乾隆《江陵县志》载,有名可考冢墓77座。
经勘察,区内现有高大封土堆古墓886座,无封土的古墓难以数计,其中多为楚墓,已发现楚墓数居全国之冠。
荆州古墓群在历史上只遭到过两次较大破坏,一次是在秦灭楚后,由于秦国年年征战,兵器缺乏,秦国军队组织官兵盗掘楚墓中的青铜器用来炼兵器,称之为官盗。
另一次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受经济利益驱使,荆州纪南城周边有20%的古墓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惜哉!下面就七大古墓区作简要介绍:1.八岭山古墓群位于荆州城西北20千米。
八岭山因有起伏回环的崇岭八道而得名。
一说因八岭逶迤状如游龙而称龙山。
山中古墓密集,现已探明,大型封土堆古墓葬就有498座,无封土堆古墓不计其数,其中以楚墓居多。
史载楚国有18位楚王、五代南平国五代帝王以及明代11个藩王均厚葬于山中。
1988年,八岭山古墓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纪山古墓群位于荆州城西北10千米。
面积为30平方公里。
现已探明,纪山现在封土墓葬274座,古墓按其冢子数量划分有独冢和多冢两种墓地形式,独冢如金牛冢,高11米直径70米,是纪山现存封土最高大的一个。
多冢如尖山墓地,全长1公里,有大小不等的冢了100余座,最大的高10米,直径70米,墓葬排列构成十一段南北走向的主轴线。
湖北省荆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湖北省荆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字词书写1.给下面句子中加点字注音国有脚综,行步甚有限制,时而伫.(_______)立睥.(_______)睨,目中含有怒火。
2.根据拼音提示,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汉字。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jiān(_______),南市买pèi(_______)头,北市买长鞭。
二、填空题3.把“即”“既”分别填入括号内。
A.可望而不可(_______) B.(_______)来之,则安之C.(_______)往不咎 D.(_______)席演讲三、情景默写4.联系学过的古诗文,将下面文段补充完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①__________,而伯乐不常有。
李贺的诗“②__________,提携玉龙为君死”,道尽了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
诸葛亮是幸运的:“先帝不以臣卑鄙,③__________,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幸运,辛弃疾醉赋壮词“④__________,梦回吹角连营”,却报国无门;苏轼满怀期待“持节云中,⑤__________”,却一再被贬;诗仙李白吟唱“⑥__________,忽复来舟梦日边”;孟浩然感叹“坐观垂钓者,⑦__________”;才调无伦的贾谊总算等来了“伯乐”,现实却是“可怜夜半虚前席,⑧__________”,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四、选择题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虎座凤鸟悬鼓是荆州最具代表性的楚文化标志,也是荆州最具显著特色的文化符号之一。
B.虎座凤鸟悬鼓的凤高大轩昂,虎矮小瑟缩,充分体现了楚人崇凤和征服猛兽的自强品格。
C.虎座凤鸟悬鼓造型生动,华丽辉煌,不仅是一件难得的艺术佳作,更是一件实用的乐器。
D.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世界上没有哪一种鼓比虎座凤鸟悬鼓更妩媚、更精致,更华丽、更珍贵。
荆州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品③
荆州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品③
郑忠华;金陵;余长胜
【期刊名称】《湖北省人民政府公报》
【年(卷),期】2009(000)005
【摘要】<正>1凤鸟莲花漆豆战国盘径24.8cm,口径21.4cm荆州天星观2号墓出土由莲花豆盘、鸟首、鸟爪与蛇身分别制成。
盘外壁上部浮雕14瓣莲花,凤鸟立于蛇身之上。
器表髹黑漆为地,用红、黄二色描绘龙纹、凤
【总页数】1页(P50-50)
【作者】郑忠华;金陵;余长胜
【作者单位】荆州市文物局;荆州博物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5
【相关文献】
1.荆州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品② [J], 郑忠华;金陵;余长胜;
2.荆州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品④ [J], 郑忠华;金陵;余长胜;
3.荆州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品① [J], 郑忠华;金陵;余长胜;
4.荆楚馆藏文物精品介绍(总01) 湖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品 [J], 连红;
5.寻悟遗珍感知魅力--沧州市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品赏析 [J], 杨雅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荆州博物馆介绍
荆州博物馆介绍
荆州博物馆位于湖北省荆州市管城街39号,是一座历史文化类综合性博物馆。
该博物馆于1985年正式开馆,馆藏收录荆州市区及其周边地区的自然、历史、文化、艺术等各类珍贵文物和史料资料,涵盖了荆州地区自古至今的发展历程和文化遗产。
馆内主要陈列分为自然展区、历史展区和文物展区三大类,展览陈列方式以实物展示为主,辅以图片和文献资料。
其中自然展区主要展示了荆州地区自然环境和生态状况以及动植物等自然资源的发掘和研究成果;历史展区主要展示了荆州地区从古至今的发展历史、历代政治治理和文化艺术成就等方面的藏品;文物展区主要展示了荆州地区古代生活、生产、礼仪、宗教等领域的文物和器物等珍贵文化遗产。
荆州博物馆具备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文化教育意义,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份参观学习的绝佳场所。
南方记忆(45)---荆州千年汉代古尸
一提起千年汉代古尸,人们很容易就想到长沙的马王堆汉代女尸。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在湖北的荆州博物馆里还有一具千年汉代古尸呢,这就是湖北江陵凤凰山出土的汉代男尸。
实际上这具凤凰山汉代男尸比马王堆汉代女尸还早一百多年呢,而且保存的状态比女尸还要好,是中国真正最早的古尸。
但就是因为出土的时间比马王堆晚了三年,因此马王堆女尸名扬天下了,而凤凰山男尸却鲜为人知。
惨啦,记得有位名人说过:除了挨枪子不能往前冲以外,什么事都得赶头一拨呀。
这个凤凰山汉墓出土的时候非常有意思,人们发现棺材口不是朝上,里边的棺椁就是这样侧面放置的,当时人们感觉相当诡异不可思议。
后来经研究推测,可能是年代久远墓内积水,使得棺椁漂起来产生侧翻,结果使得棺材口朝向了侧面。
这是当时墓葬的模拟展示,看上去是不是相当豪华了。
全套葬具为一椁二棺的形式,椁室分为头厢、边厢和棺室三部分,而且棺室与另外两室之间还有门窗相通呢。
怎么看上去就和现在的三室一厅差不多啊,就是不知道是几厨几卫的。
这具古尸出土时不但外形完整,而且皮肤、肌肉等软组织都相当有弹性,四肢的大小关节都可活动,而且是32颗牙齿不但齐全且非常牢固(这点比现代人都强啊)。
特别是鼻道畅通,左耳鼓膜犹存,脑壳完整,脑膜血管清晰,内脏器官齐全,骨骼正常,皮下胶原纤维保存良好,与新鲜组织非常接近,体内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等也有不同程度的保存,你说人家那是怎么活的呀。
人们在解剖古尸的时候意外发现古尸的喉咙里,似乎有一个东西卡在了里面,用镊子伸了进去一夾,竟然夹出了一个乳白色的玉石印章来。
古人一般都有玉石辟邪的说法(慈禧的嘴里也有一颗),这个印章上刻了一个“遂”字,看来这个古尸应该称作遂先生了。
这个遂先生是江陵西乡市阳里人,生前的爵位为五大夫(西汉二十等爵的第九级)。
这个五大夫的爵位在当时也算是不小的官了,二十等爵的第九级应该相当于现在的副厅级,所以死后的随葬品还是相当丰富的。
这是当时出土的汉代木俑,个头比秦代的兵马俑小一点,但是各个栩栩如生啊,体现了死者生前前呼后拥的那种奢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荆州市博物馆漆器凤凰山168号汉墓
荆州市博物馆漆器凤凰山168号汉墓
湖北荆州市博物馆西汉木质葬具
中国漆木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的新石器时代,但由于其质地及保存环境的种种因素,上古时代的漆木器大多难以流传至今。
江汉流域因其特殊的地下埋藏环境,大量战国秦汉墓中随葬的漆木器得以完好地保存,历两千多年而不朽。
经考古发现,这些漆木器种类繁多、制作精良、造型别致、纹饰华美,而且具有丰富而神秘的思想内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
继夏商周三代青铜文化之后,漆木器成为战国秦汉时期文化艺术更新的显著标志。
湖北荆州市博物馆西汉七豹大扁壶
西汉,通高38.5cm,长57cm,宽13.5cm,荆州凤凰山168号墓出土,器身偏平,长方形口,扁腹,长方形圈足,肩上饰两个对称铜铺花。
器内髹红漆,器表黑漆为地,绘有七豹,其间绘鸟纹、云纹、圆圈纹
湖北荆州市博物馆西汉漆盘湖北荆州市博物馆汉漆圆盘
湖北荆州市博物馆汉漆圆盘漆匕
湖北荆州市博物馆西汉三鱼纹耳杯
湖北荆州市博物馆战国羽人
战国,通高65.5cm,人高33.6cm,翅展34cm,荆州天星观2号墓出土,由蟾蜍状器座、凤鸟和羽人三部分组成,蟾蜍匍卧,羽人上身外裸,体型肥胖,人面鸟喙,鸟爪形足踏于凤鸟之上,凤鸟为展翅飞翔状。
全器通体髹黑漆为地,用
朱红、黄、蓝等色绘制花纹。
此器是一件构思奇特、想象丰富的罕见漆器艺术品。
湖北荆州市博物馆战国鸳鸯豆
战国,通高25.5厘米。
荆州市荆州区雨台山四二七号墓出土。
木胎,由豆盖、豆盘和豆柄组成,盖与盘扣合后形成一只鸳鸯。
器表髹黑漆,羽毛用红、金色绘出,鸳鸯尾部的两侧又各绘一只金凤。
鸳鸯神态安闲,是一件难得的艺术作品。
湖北荆州市博物馆西汉漆壶
湖北荆州市博物馆西汉漆盘
湖北荆州市博物馆西汉漆盘
湖北荆州市博物馆西汉漆盘
湖北荆州市博物馆辟邪
马山一号墓出土的辟邪,根雕胎,髹红漆,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根雕艺术品之一。
辟邪虎头曲身,四肢长短不一,利用根枝原状而求四肢不对称美。
四肢上浮雕蛇、蛇吃蜥蜴、蜥蜴吃鸟、蝉等。
这奇特的造型与装饰,向人们展示出楚人的某种宗教、哲学之谜。
湖北荆州市博物馆战国时期座屏
湖北荆州市博物馆战国时期透雕座屏
透雕座屏只见于高等贵族楚墓中,在长方形木框内透雕龙、虎、鹿、凤鸟斗蛇等动物。
一般认为座屏用于室内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