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汉墓陈列馆
长沙马王堆汉墓景点介绍
![长沙马王堆汉墓景点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3ad2b959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1d.png)
长沙马王堆汉墓景点介绍
长沙马王堆汉墓是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街道办事处的一处重要文化遗址。
该墓葬为西汉时期的汉王朝贵族墓群,被誉为“东方的史前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972年,当时在马王堆地区修建大型隧道时发现了一座汉代墓葬。
经过多次考古发掘,陆续发现了三座墓葬,其中最为著名的是M1号墓,也被称为“马王堆女墓”。
这座墓葬属于西汉时期的贵族墓葬,墓主人是一位身份显赫的女性贵族,被认为是西汉正始元年(公元前147年)朝政权刚刚建立时的汉代公主。
马王堆女墓的发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为在墓葬中发现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陪葬品。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女墓主的“凤冠、皇叔冠”,以及一件罕见的“血翎”,这些都是具有高度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的国宝级文物。
除了女墓,马王堆汉墓还有其他两座墓葬,分别是M2号墓和M3号墓。
M2号墓是一座由男子墓主,陪葬品有银编镂鐘150个,瓦编钟24个,青铜酒器等;M3号墓是一座由男子、女子合葬,陪葬品有瓦编钟36个,銀器、玉石器等。
这些墓葬及其陪葬品都展示出了西汉时期高度发达的艺术和工艺水平,也为我们研究汉代社会生活提供了珍贵的文物资料。
目前,长沙马王堆汉墓已经建成了一个完整的文物陈列馆,游客可以在陈列馆内
欣赏到丰富多样的文物。
馆内展示了女墓主的冠饰、衣饰、饰品等,也展示了其他两座墓葬的陪葬品。
同时,陈列馆还有详细的文字和图片介绍,帮助游客了解这些文物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长沙马王堆汉墓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研究汉代社会、艺术和文化的重要宝藏。
游客来到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珍贵的文物,还可以了解到汉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介绍
![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81c0bf81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be.png)
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介绍
马王堆位于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茶陵县,为汉代著名置陵墓。
它位于醴源河源头茶陵山东南麓,占地近百公顷。
马王堆是一处复杂的大型汉代汉墓群,古墓葬群遗风极为古雅,整体规模宏大,集宫苑、墓葬、会馆为一体,布局谋篇错落有致,气势宏伟。
其中有西汉刘彻陵,东汉刘表陵、何太后陵、蒋钦明王陵、谢思勰王陵、汪兆铃陵和张良陵等砖石建筑。
马王堆是中国古代墓葬技术中的精品,其中一座西汉刘彻陵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砖石结构陵墓。
同时,被称为“墓葬之珍”的墓室西汉刘彻陵西侧的刘表陵,也是东汉第一陵墓,同时也是汉朝封侯考核官吏考核的标准,从而成为以其独特的出土文物揭示汉代法令的“法律石碑”。
另外,还有丰富的墓地环境和文物,可以反映汉代社会及时尚的状况。
马王堆发现以来,一直受到各社会阶层的重视,并成为历史上汉代墓葬文化艺术的重要载脉。
湖南省博物馆对其进行行专业及专家组组织研究,拆除封墙,还原空间,以便供游客参观。
地处湖南省汉墓群的中心,马王堆是湖南省皇家陵园的核心部分,也是中国古ɑ物馆处理行业收藏的重要资源,可以研究历史最为全面详尽的社会文化和政治情景。
去湖南省博物馆有什么值得一看的
![去湖南省博物馆有什么值得一看的](https://img.taocdn.com/s3/m/684aed53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44.png)
去湖南省博物馆有什么值得一看的湖南省博物馆,这座承载着湖湘历史文化的宝库,无疑是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
当你踏入其中,仿佛穿越时空,与古老的文明和历史的记忆相遇。
那么,在这座博物馆里,究竟有哪些值得一看的珍宝和展览呢?首先,不能错过的是“马王堆汉墓陈列”。
马王堆汉墓的发现堪称考古史上的奇迹,这里展示的文物令人叹为观止。
精美的丝织品让人眼前一亮。
那些轻薄如蝉翼的素纱单衣,其纺织技艺之高超,令人难以想象。
即使在现代,要复制出如此轻薄的衣物也绝非易事。
透过这些丝织品,我们仿佛能看到汉代纺织工人的巧手和智慧。
还有那绚丽多彩的漆器。
汉代的漆器工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漆器上的图案精美绝伦,线条流畅,色彩鲜艳而不失典雅。
从这些漆器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美的独特理解。
而辛追夫人的遗体更是让人惊叹不已。
历经两千多年,依然保存相对完好,这无疑是防腐技术的奇迹。
她的出现为我们研究古代的丧葬文化、医学技术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再者,“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也是不容错过的精彩部分。
在这里,你能清晰地看到湖南地区从远古时代到近现代的发展脉络。
从旧石器时代的简单石器,到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再到近现代的革命文物,每一件展品都在诉说着湖南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奋斗与变迁。
比如,那些古老的青铜器,造型独特,工艺精湛。
它们不仅仅是实用的器具,更是当时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信仰的象征。
通过它们,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湖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近现代的革命文物则充满了激情与力量。
那些泛黄的书信、破旧的武器,见证了湖南人民在革命岁月中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
此外,博物馆里还收藏了众多的书画作品。
从古代文人墨客的墨宝,到近现代画家的杰作,每一幅作品都展现了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
古代书画作品中,笔法精妙,墨色韵味悠长。
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让人在欣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近现代的画作则更具时代特色,反映了社会的变革和人们思想的解放。
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陈列馆导游词
![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陈列馆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2217ef76f242336c1eb95e41.png)
一、三号墓出土了300多件木俑,他们是軑侯家各种奴仆的替身。形体最为高大的冠人俑头戴高高的帽子,身着丝绸长袍,在鞋子的底部刻着“冠人”两字,出土时身后率领着几十个彩绘木俑。他应该就是軑侯家的家丞,即总管。女侍俑身材修长,衣着华丽,绣花长袍上还用纹锦镶边,应该是主人的贴身丫鬟。与它们相比,彩绘立俑形体最为矮小,出土的数量也最多,造型千篇一律,表情都是愁眉苦脸的。他们是軑侯家中地位最为低下、从事各种杂务劳动的奴婢。再加上后面的歌俑、舞俑和奏乐俑等,可以说各类奴仆形形色色、应有尽有。
(文物:“妾辛追”印)
利苍的夫人葬于一号墓,根据墓中出土的一枚“妾辛追”的印章可以得知,她的姓名叫辛追。虽然贵为侯爵夫人,她却经历了早年丧夫、晚年丧子的伤心之痛,于汉文帝后元一年(公元前163年)左右撒手人寰,死时大约50多岁。根据女尸和T型帛画上辛追的形象,我们请中国警官大学的赵成文教授利用“警星-3人像摹拟复原系统”复原了四张軑侯夫人7岁、18岁、30岁和50岁左右的头部像,并制作了一个中年軑侯夫人的蜡像,再现了辛追当年的风采。
该馆编辑出版有《湖南省博物馆》 (大型图录《中国博物馆》丛书第2卷)、《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大型发掘报告)、《马王堆汉墓研究》、《湖南考古辑刊》(1~3集)、《新民学会资料》等书刊30多种。
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绝大多数保存完好。有一件素纱样衣,薄如蝉翼,长1.28米,且有长袖,重量仅49克,织造技巧非常高超。三号墓出土了10多万字的帛书以及外面已经失传的佚书。二号汉墓出土的地形图绘制技巧与现代地图大体近似,评价极高。 从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女尸形体完整,全身润泽,部分关节可以活动,软组织尚有弹性,是防腐学上的奇迹。
来到长沙不可不来博物馆一睹二千多年前的灿烂文明。
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介绍
![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e3700511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4c.png)
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介绍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是湖南省著名的古代墓葬文化遗址,位于湖南省汉寿县,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马王堆汉墓矗立在湖南省南方,是中国南方最大的古墓之一,也是湖南省文物遗存的重要的部分。
马王堆汉墓位置优越,平面呈矩形,南北长约115米,东西宽约96米,汉墓共有一百五十多处汉墓,其中最大的墓为大坑,尺寸为16.7米×16.7米×10.6米,最小的墓为50方米右。
汉墓出土大量宝贝,其中最重要的文物有马头剑、马头斧、马头铜盆、马头铜铃、铜镜、铜靴等。
马王堆汉墓的出土文物丰厚,以其规模和多样性而闻名,反映了汉代西汉晚期军事、军事礼仪、宗教信仰以及铸铁技术、石铸、陶瓷技术等方面的影响。
特别是马头剑,是用铸铁制成的,锻炼工艺很精湛,在石器时代却能够铸造这样一件完美可用的兵器,充分反映了汉代的铸铁技术高超,具有无可比拟的历史价值。
此外,汉墓出土的瓷器、玉器以及刀状玉类等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礼仪文化,而且出土的文物大都是品质优异的。
同时,出土瓷器更是可以体现汉代陶瓷制造技术水平之高。
马王堆汉墓因其出土文物丰厚、保存完整,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被公认为中国南方最重要的汉代文化遗存之一。
湖南省博物馆依据马王堆汉墓的实际情况,对其文物保护和研究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马王堆汉墓的发现,为中国研究汉代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材料。
同时,马王堆汉墓也成为湖南省文化旅游的热门景点,每年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参与文物保护工作。
马王堆汉墓是湖南省文物遗存的宝藏,在古墓葬文化研究、汉代社会文化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对于深入研究和保护考古发现的文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湖南省博物馆把马王堆汉墓正确的加以保护,让这一重要的文化遗存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逐渐得到更多古代文物的发现和研究,使其历史价值得以完整保存。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壁画艺术的文化意蕴与时代精神研究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壁画艺术的文化意蕴与时代精神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46ea505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ed.png)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壁画艺术的文化意蕴与时代精神研究1. 引言1.1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壁画艺术的历史背景马王堆汉墓陈列馆壁画艺术是中国古代墓葬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体现了汉代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历史价值。
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北荆州市境内,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完好的汉代墓葬之一。
该墓葬被认为是西汉时期贵族阶层墓葬的代表作,其墓主人是西汉时期的高级官员,所以马王堆汉墓陈列馆壁画艺术反映了当时社会阶层的生活和文化水平。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壁画艺术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汉代时期,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
在这个时期,中国绘画艺术呈现出了多样化和独特性,发展了很多不同的绘画风格和表现形式。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壁画艺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其绘画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生动传神,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1.2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壁画艺术的文化价值马王堆汉墓陈列馆壁画艺术的文化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
这些壁画反映了当时汉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衣食住行、丧葬礼俗、宗教信仰等。
通过这些壁画,我们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文化、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的状况,为我们研究汉代社会提供了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料。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的壁画艺术中融入了丰富的宗教信仰和神话故事,如道家、儒家、佛教等不同宗教文化元素,以及《山海经》中的神兽、龙凤等神话图像。
这些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神话和宗教的信仰与崇敬,展现了他们对神秘世界的探求与向往,同时也呈现了汉代人民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和追求。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的壁画艺术还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表现形式。
这些壁画以精湛的技艺和细腻的表现力展现了汉代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体现了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才华。
这些壁画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也对后世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杰作和典范。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壁画艺术的文化价值不仅在于记录了汉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展示了宗教信仰和神话故事,体现了审美观念和艺术表现形式,而且对后世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反思和启示意义。
马王堆汉墓陈列 导游词
![马王堆汉墓陈列 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98a0643d4b35eefdc8d3338f.png)
马王堆汉墓陈列各位朋友:大家好!提起马王堆汉墓,总有说不完的话,因为这里蕴藏着太多神奇的传说与动人的故事。
“马王堆”坐落在长沙市东郊,清朝嘉庆年间所修《长沙县志》认为马王堆与唐末五代时楚王马殷父子有关,故称“马王堆”。
1972年至1974年,通过发掘并考证,其实这是西汉初期軑侯家族的墓地,墓中共出土了三千多件珍贵文物和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軑侯家,去追寻2000多年前中国文明的神奇与辉煌!马王堆三座汉墓中出土的漆器,其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器形之多样,工艺之精巧,都是前所未有的。
这里展示了云纹漆鼎、云纹漆案、云纹漆具杯盒、粉彩长方漆奁、锥画纹漆奁等一系列文物。
大家看这个彩绘双层九子漆奁,它呢就相当于现在女孩子所用的多层化妆盒。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丝绸发源地。
一号墓出土的两件素纱褝衣就让我们大开眼界。
素纱是指没有染色的纱,褝衣就是没有衬里的衣服。
这两件衣服,重量分别为48克和49克,还不到一两,可以说是“轻若烟雾,薄如蝉翼”。
素纱襌衣是目前世界上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制作工艺最精,也是最轻薄的一件衣服。
当时的人们喜欢将又轻又薄的透明襌衣套在色泽艳丽的丝绵袍上,衣服的颜色、纹样若隐若现,从而产生了朦胧的美感。
马王堆三号墓还出土了近十二万字的帛书。
这幅帛书《五星占》向我们揭示了汉初以前的天象观测,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天文专著。
这幅帛书《五十二病方》则是迄今所见最早、最完整的古医方专著,它详细记载了涉及内科、外科等一百多种疾病的治疗医方。
在马王堆出土的帛画中,以这幅“T”形帛画最为絢丽夺目。
据考证,这是出葬时,由人高举着走在仪仗的最前面,用以“引魂升天”。
帛画全长20 5厘米,被艺术地分为天上、人间和地下三个部分。
大家看,华盖以上为天上部分。
正上方的神,人首蛇身,神话中女娲、伏羲、烛龙都是这种形象。
右边是九个红色的太阳,半隐半藏在蓝色扶桑树中,最大的太阳里面蹲伏着一只黑色的鸟,古人称之为“金乌”,这可能是古人对太阳黑子的观测结果。
马王堆汉墓介绍
![马王堆汉墓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81b7cd4ae45c3b3567ec8bdd.png)
马王堆汉墓介绍马王堆汉墓在长沙市区东郊四千米处的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汉墓陈列馆现设在湖南省博物馆院内。
1972年至1974年先后在长沙市区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挖掘出土。
一号汉墓出土的女尸,时逾2100多年,形体完整,全身润泽,部分关节可以活动,软结蒂组织尚有弹性,几乎与新鲜尸体相似。
它既不同于木乃伊,又不同于尸腊和泥炭鞣尸。
是一具特殊类型的尸体,是防腐学上的奇迹,震惊世界,吸引不少学者、游人观光。
女尸经解剖后,躯体和内脏器官均陈列在一间特殊设计的地下室内。
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对我国的历史和科学研究均有巨大价值,其出土文物异常珍贵。
从三号墓中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经考证,比《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可能还要早,书中记载了52种疾病,还提到了100多种疾病的名称,共载方280多个,所用药物计240多个。
这是我国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方剂。
《五十二病方》的发现,补充了《内经》以前的医学内容,是一份非常珍贵的医学遗产。
马王堆汉墓图片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绝大多数保存完好。
其中五百多件各种漆器,制作精致,纹饰华丽,光泽如新。
珍贵的是一号墓的大量丝织品,保护完好。
品种众多,有绢、绮、罗、纱、锦等。
有一件素纱襌衣,轻若烟雾,薄如蝉翼,该衣长1.28米,且有长袖,重量仅49克,织造技巧之高超,真是天工巧夺。
出土的帛画,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描写当时现实生活的大型作品。
还有彩俑、乐器、兵器、印章、帛书等珍品。
一号汉墓的彩绘漆棺,色泽如新,棺面漆绘的流云漫卷,形态诡谲的动物和神怪,体态生动,活灵活现,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三号墓出土的10多万字的大批帛书,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资料。
帛书的内容涉及古代哲学、历史、和科学技术许多方面。
经整理,共有28种书籍,12万多字。
另外还有几册图籍,大部分都是失传的佚书。
二号汉墓出土的地形图,其绘制技术及其所标示的位置与现代地图大体近似,先后在美国、日本、波兰等国展出,评价极高,誉为“惊人的发现”。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壁画艺术的文化意蕴与时代精神研究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壁画艺术的文化意蕴与时代精神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b24ac17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69.png)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壁画艺术的文化意蕴与时代精神研究马王堆汉墓是中国墓葬艺术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其中的壁画艺术尤为突出,以其艺术风格、造型形式、色彩运用等方面的特点,展现了汉代墓葬艺术的高度成就,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马王堆汉墓陈列馆壁画艺术的文化意蕴与时代精神进行研究,探讨这些古代艺术珍品所具有的深刻内涵。
一、文化意蕴1.体现了汉代墓葬文化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非常重要的时期,同时也是汉代墓葬文化较为繁盛的时期。
马王堆汉墓是汉代墓葬文化的重要遗产,墓主人的社会地位、文化素养、审美观念等都得到了充分展现。
壁画以绘制主人的日常生活为主题,反映了汉代社会的礼仪、文化、技术、风俗等多方面内容,是分析汉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2.反映了汉代人的审美观念马王堆汉墓壁画颜色鲜艳、明亮、明快,内容丰富、生动、具体,无论是线条、色彩还是造型都极具艺术美感,这些都反映了汉代人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追求。
例如,马王堆汉墓中的仙人图案构图科学,线条舒展流畅,色彩明快舒适,其寓意超凡脱俗、神秘渺远等,硕大如生的山石、湖泊、斜阳和白鹤等所构成的图案,交织在一起,呈现出化境幽深、美轮美奂的艺术感受。
马王堆汉墓壁画中的细节描绘十分丰富,意蕴深刻。
例如,马王堆汉墓中阴阳两界的图案反映了汉代人对生死观的思考。
这些图案展示了生命的无常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体现了人们对死后世界的一种想象。
可以看到,这些图案将生与死两个世界交相辉映,构成了一种特殊的空间秩序,强调了生与死的关联,充分反映了汉代人对死亡和超脱的思考和渴望。
二、时代精神1.强调“和而不同”思想马王堆汉墓是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文化古迹,其中的壁画艺术呈现出中外交融的特点,具有较强的跨文化性。
画面中的人物、建筑、器物等均展示出应有的民族特色,而这种特色又显示了人类文化的共性。
可以说,马王堆汉墓壁画的风格和内容,体现了汉代底蕴深厚、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的文化思想,彰显了其时代的精神风貌。
马王堆汉墓陈列导览词(全)
![马王堆汉墓陈列导览词(全)](https://img.taocdn.com/s3/m/8a45c44efe4733687e21aa5e.png)
马王堆汉墓陈列导览词谈起马王堆汉墓文物,总有说不完的话,因为这里蕴藏着太多神奇的传说与故事。
驻足于这批精美绝伦的文物中,我相信愉悦的不仅是眼睛,还有心灵。
下面就请跟我一道,步入这与艺术的殿堂,去追寻2100年前中国文明的神奇与辉煌!前言--------略(墓坑模型处)马王堆共有三座墓,按发现的次序的先后,分别编为一、二、三号墓。
其中一、二号墓东西方向平行并列,三号墓在一号墓南侧。
一号墓三号墓形制相同,都是墓口呈方形,下面为斗形墓坑,是典型的西汉墓葬形式。
二号墓墓口和中部为圆形,下面3米处为方形。
马王堆汉墓的地理位置:马王堆汉墓位于长沙市东部地区五里牌,距市中心约4公里。
它建在浏阳河二级阶地一个高约十五米的台地上,四周为开阔的平原。
站在马王堆上环顾四周有一种四面临风兀然而立的感觉。
古人在选择墓地时讲究“风水”,有“信八字望走好运,信风水望坟山贯气”的说法。
如此看来,马王堆这地方确实是挺有“贯气”,“风水”蛮不错的。
马王堆的传说:马王堆究竟是哪位达官贵人的墓地?历史上说法也不一样。
据北宋《太平寰宇记----长沙县》的记载,马王堆坟高七尺,是西汉初年长沙王刘发(刘发---汉景帝的儿子)埋葬他母亲唐姬及其程姬的墓地,叫做“双女冢”。
其后的《大清一统志》、《长沙县志》、《湖南通志》都沿袭这种说法。
《湖南通志》还引用了《汉书----长沙王传》中的一个故事来证明“双女冢”说法是正确的。
故事的大意是:唐姬是汉景帝爱妃程姬的侍女,长得异常漂亮。
一天,汉景帝召程姬侍寝,而此时恰巧程姬身体不适,于是就叫侍女唐儿冒名入侍。
当夜汉景帝因酒醉不辩真伪,(而宠幸了唐儿,(仅此一次宠幸过)唐儿因此怀上了景帝的“龙种”,被封为妃子。
随后,唐儿生一皇子,取名刘发,被封为长沙王。
景帝死后,刘发将程、唐二姬接到长沙国奉养。
二姬死后,就葬在了马王堆这一带。
此为一说。
马王堆的命名:清嘉庆《长沙县志》:而清嘉庆年间所修《长沙县志》却认为,马王堆与唐末五代时楚王马殷父子有关(公元852—930年)。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壁画艺术的文化意蕴与时代精神研究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壁画艺术的文化意蕴与时代精神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69a7ebe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1a.png)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壁画艺术的文化意蕴与时代精神研究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壁画艺术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
和时代精神。
通过对其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汉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状况,以及人们
的价值观和审美需求。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壁画艺术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时代精神。
作为汉代文化的代表之一,这些壁画展示了汉代人民对个人自由和独立精神的追求。
壁画中的人物形象常常表现出自
信和坚毅的态度,他们的眼神自信,身姿挺拔,展现着勇往直前的决心和追求。
这种时代
精神与当时汉代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正是在这个时期,汉代人民在历经战乱之后,逐渐
走向稳定,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这种时代背景下的壁画艺术,
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自我实现和个体价值的重视。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壁画艺术还通过其艺术形式和技巧,展现了当时人们对艺术的追求
和创作的独特性。
汉代人民不仅对艺术形式有着高度的把握,将自己的审美需求通过绘画
表达出来,同时也对绘画技巧有着深入的研究。
壁画绘画中的造型、着色、构图等方面显
示了艺术家们对细节和整体效果的关注,在表现主题的同时也追求着艺术的美感和观赏性。
这种对绘画技巧的追求和创新,奠定了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基础,对后来的艺术发展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参观马王堆汉墓陈列馆精选作文500字
![参观马王堆汉墓陈列馆精选作文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1c5da9b82cc58bd63186bdb7.png)
参观马王堆汉墓陈列馆精选作文500字
参观马王堆汉墓陈列馆精选作文 3月的一天,我和妈妈乘飞机到长沙去旅游。
我们到长沙的第一站就是参观马王堆汉墓陈列馆。
刚进大门,一股凉气便迎面袭来,我们跟着导游走进去。
听导游说,这三座墓的封土高十余米,直径30米左右,1972年至1974年相继挖出,并证实是西汉初期软侯利苍及其家属的墓地。
墓葬构造十分严谨,规制宏伟,其中一、三号基棺掉葬具保存完好,而二号墓因密封不严等原因,保存较差。
(中小学生精选作文网)
一号墓中女尸保存十分完整,据说这具女尸刚挖出来时皮肤还有弹性呢!为什么?原来上面盖有五层“土”:第一层,柴炭;第二层,石膏:第三层,封土;第四层,石膏;第五层,封土,这五层“土”起了防腐、吸潮的作用,所以直到现在女尸还未腐烂。
墓中出土文物非常丰富,包括帛书、帛画、竹简、漆器、丝织品、陶器、农畜产品、中草药等,其中有一件丝衣,它的重量仅为45克,就连现在的人也没法织出来,可见中国一占代劳动人民的钾慧。
恨据漆器款式、封泥、印章等推断,一号墓为软侯利苍之妻,二号墓为利苍本人:只号墓为利苍之子。
t262.Com
据专家估计,将建造这样三座大型的墓所用的木料,和做棺材所用的木头加起来,居然有2000多立方米,可见,那时封建王朝的官员们是多么的凋射,为了到达自己的日的,而不惜一切地耗用大量的人
力、物力和钱财。
走出马工堆汉墓陈列馆,我不由自主地感慨:古代劳动人民直是太聪明了,太伟大了!这一陈列馆就是股好的见证。
马王堆汉墓探索
![马王堆汉墓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41ca41a431b765ce040814bd.png)
多,保存好,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纺织技术的史料。1号墓边箱出土的织物,
大部分放在几个竹笥之中,除15件相当完整的单、夹绵袍及裙、袜、手套、 香
囊和巾、袱外, 还有46卷单幅的绢、纱、绮、罗、锦和绣品,都以荻茎为骨干
卷扎整齐,以象征成匹的缯帛。 3号墓出土的丝织品和衣物,大部分已残破不成
形,品种与1号墓大致相同,但锦的花色较多。最能反映汉代纺织技术发展状况
湖南省博物馆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72年发掘了1号墓,1 973年至1974年初,发掘了2号、3号墓。其出土文物现已全部 移入湖南省博物馆,博物馆内辟有马王堆汉墓陈列馆,分为墓 葬出土文物陈列和墓坑遗址陈列两大部分。
H
6
在文物清理过程中,人们发现了一枚印章,上面刻着“妾辛追”几个字
,说明墓主人的名字叫辛追。另外在一些随葬器物上,印有“軑侯家
丞”和“軑侯家”的字样。根据史书记载,軑侯是西汉初年的一个侯爵
,曾在长沙国担任丞相。由此基本确定墓葬的年代属于西汉初期,
而地方志里关于五代十国楚王马殷H 墓的说法是错误的。
7
这是一个方形的墓,深20 米,从上到下逐渐缩小, 像漏斗的模样,墓坑的底 部摆放着4米多长、1.5米 高的椁室,如此罕见的巨 大椁室让经验丰富的考古 学家感到惊讶。
感谢下 载
H
22
5
湖南省会长沙市的东郊有两座土丘,因外形很像马的鞍具被当 地人叫做“马鞍堆”,后来讹传为“马王堆”。据一本地方志记载 ,马王堆是五代十国楚王马殷的家族墓地。
1971年底,当地驻军在马王堆的两个小山坡建造地下医院,施 工中经常遇到塌方,用钢钎进行钻探时从钻孔里冒出了呛人的 气体,有人用火点燃了一道神秘的蓝色火焰
H
14
漆器和木俑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壁画艺术的文化意蕴与时代精神研究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壁画艺术的文化意蕴与时代精神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65986fa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a4.png)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壁画艺术的文化意蕴与时代精神研究马王堆汉墓陈列馆是中国湖北省荆州市的一处历史遗址,该遗址出土了一批精美的壁画。
这些壁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研究中国汉代文化和艺术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分析马王堆汉墓壁画艺术的文化意蕴和时代精神,并探讨其对当代艺术的影响。
马王堆汉墓壁画艺术的文化意蕴体现了中国古代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马王堆汉墓壁画中的春节画、团圆画、嫁娶画等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些壁画描绘了人们丰盛的饮食、宴会和娱乐活动,反映了古代人们富饶安乐的生活态度。
壁画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充满活力,展现了古代人们对人性美的追求和崇尚。
马王堆汉墓壁画艺术的文化意蕴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伦理观念和道德标准。
在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家庭和社会价值的重视。
壁画中描绘的团圆画,通过描绘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和共同活动,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和团结的力量。
嫁娶画则强调了古代社会婚姻的重要性,以及在婚姻中的责任和义务。
马王堆汉墓壁画艺术还展示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
在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丰富的动植物形象,描绘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物种的熟悉和喜爱。
这些动植物形象以精细的技法和饱满的笔触呈现,展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和感激之情。
除了文化意蕴,马王堆汉墓壁画艺术还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时代精神。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马王堆汉墓壁画正是在此背景下创作的。
壁画中描绘的丰富家居、奢华服饰和繁荣的经济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进步。
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注重对细节的描绘和对明暗关系的掌握,展示了当时社会为追求美好生活而付出的努力和智慧。
对于当代艺术家和观众来说,马王堆汉墓壁画艺术的研究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马王堆汉墓壁画艺术,可以丰富我们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理解。
壁画中所展现的生活场景、传统礼仪和审美观念,对于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伦理观念和生活状态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介绍
![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e16b60c0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b5.png)
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介绍马王堆汉墓,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距离长沙市区约20公里,是汉代时期的一座大型宫墓。
马王堆汉墓建于汉武帝时期,是楚国公族乐陵后裔马服子马伯深改良之作,并于公元前2世纪被楚汉双方共同推荐与推崇,后被陈情夫子曾子视为楚国典籍。
该汉墓至今仍是比较完整的汉代大型宫墓,其中大量珍贵文物展示了楚汉双方对文明、艺术、体制等方面的文化发展,同时也是比较完整的中国古代社会阶层和文化的综合反映。
马王堆汉墓地处湖南山区,周围是崇山峻岭,山势高耸,有大小石头砌成的坎坷坡道,古木参天,林木葱郁。
宫墓内部复活了汉代历史文化的统一景观,墙内有长达300米的院落,有棋坊、衙门、台角、库房、祠堂等建筑,仿佛把汉代的社会和政治再次活现出来,是古代文化的综合反映。
马王堆汉墓的墓室十分宏伟壮观,墓室内部有三座宏伟的建筑,一座是祖王墓,现存板岩石刻落脚碑及陶器螭形傍岸,用以记载楚国历史;另一座是马伯墓,在其上方有四个柱子支撑一个石碗,碗上镶着小金鱼及金钱等物,但无故座待者;第三座是楚国“公孙”汉王墓,其上有石板印“楚国之圣”字样,用以记载汉武帝故地。
马王堆汉墓所发现的大量珍贵文物,对研究历史文化、艺术、体制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其中有一件叫“孔圣中有墓碑”的古文物,描绘出一幅楚汉共同礼赞的古老场景,体现出汉楚双方政治文化上的交融与融合。
此外,还有大量楚国历史文物、楚国古籍的收藏件,可以证明马王堆汉墓不仅是汉武帝的故址,也是楚汉古典文学的摇篮。
马王堆汉墓现已列入中国第四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同时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湖南省乃至全国古文化以及汉楚双方政治文化的研究贡献了很重要的资料,值得弘扬。
总之,马王堆汉墓世代传承的汉楚双方的政治文化,蕴藏着厚重的历史注脚,标志着汉楚文明的繁荣,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及社会结构的完整记录,是深厚的精神文化财富。
因此,马王堆汉墓具有非凡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是湖南省文物保护工作者努力研究和弘扬的重要遗产。
马王堆汉墓
![马王堆汉墓](https://img.taocdn.com/s3/m/e9db513410661ed9ad51f3fd.png)
马王堆汉墓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参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陈列馆。
马王堆汉墓信于长沙市东部地区原来的马王堆乡,距市中心大约有4千米。
1971年底,我们对此进行了考古了掘,这才揭开了这座千年地宫的神秘面纱。
经过考古了掘,我们了现马王堆是西汉初期侯家族的墓地。
马五堆共有三座墓,其中一号墓中出土各类文物1800余件以及一具保存得十分完整的女尸。
一号墓之所以保存得如此完整,主要原因在于采取了深埋密封的筑墓方式。
加上2000多年以来长沙地区没有发生大的地震,因此一号墓中的尸体以及大量随葬器物才能够完整地保存下来。
大家看到的这件衣服可是我们陈列馆的镇馆之宝了。
它的名字叫素纱襌衣,素纱是指没有染色的纱,襌衣就是没有衬里的衣服。
从墓中一共出土了两件素纱襌衣,它们的重量分别为48克和49克,也就是说还不到1两,如果除去袖口和领口较重的缘边,它的重量就只有半两多一点,可谓“轻若烟雾,薄如蝉翼”,这样的轻薄的衣物,汉代的妇女又是怎样穿着的呢?当时人们是罩在色泽艳丽的丝棉袍上穿,使乡袍上华丽的纹饰若隐若现,给人一种非常朦胧的美感。
大家看到的这幅从一号墓中出土的T型帛画也是陈列馆的镇馆之宝,因为这幅帛画的外形和英文大写“T”非常相似,因此把它称为“T”型帛画,据考证这是出葬的时候,由人高举着走的仪仗最前面,用以“引魂升天”。
大家可整幅画的内容从上至下可分为天上、人间和地狱三个部分,华盖以上是天上部分。
在天上部分正上方有一人首蛇身的神。
根据“山海经”记载,它是威力巨大的烛龙神。
在它右边绘有九个红色的太阳半隐半藏在蓝色的扶桑树中。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在最大的太阳中绘着一只黑色的鸟,古人把它称为“金乌”,其实这是古人对太阳黑子的观测结果。
人间部分是以华盖作屋顶,华盖以下是三个贴身的奴婢紧跟着侯夫人,两们炼丹的方士正向她献上长生不老的丹药。
下面的图画可能是老夫人去世后家人守灵祭祀的场景。
你们看、他们的神色肃穆,尽显哀伤之态。
画面的下部分就是地狱部分了,地狱里赤身裸体的地神——鲧正平托着白色的大地、脚下踩踏着两条意欲兴风作浪的鳌鱼,制止地震山崩的发生,纵观整幅图,这是一幅把神话、想象和现实生活完美统一的杰作。
马王堆汉墓的旅游攻略
![马王堆汉墓的旅游攻略](https://img.taocdn.com/s3/m/611ef1f5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8b.png)
景区介绍:
长沙马王堆汉墓为五代时期楚王马殷及其家族的墓地,堆上分布西汉墓三座,其中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尤其以千年不腐女尸最为人所知,是世界难解之谜。
马王堆汉墓位于长沙市东郊浏阳河西岸、长浏公路北侧的河湾平地中隆起的一个大土堆,据地方志记载这里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仓的家族墓地,1972年至1974年先后出土三座西汉墓地。
三座汉墓中,二号墓葬的'是汉初长沙
国丞相轪侯利苍,一号墓是利苍妻的墓,三号墓是利苍之子的墓。
一号墓规模最大,墓坑南北长19.5米,东西宽17.8米,深16米。
现在一、二号墓坑已填塞,其中
出土的女尸、素纱单衣及一大批西汉器皿和帛书画等都保存于湖南省博物馆;三号
墓坑经过整理加固,供人们参观。
门票价格:
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陈列免费
汉墓遗址门票:5元/人
开放时间:
湖南省博物馆:每个礼拜二至礼拜天的9:00—17:00
最佳游览时间:
秋季
到达方式:
乘3路、113路、112路、131路、136路、146路、150路、302路、303路、901路公交车都可到达。
博物馆地址:
东风路德雅路口50号
可以购买的礼品:
地特产有:浏阳红桎木、茶、麻辣子鸡、三层套鸡、长沙麻仁香酥鸭、花菇无黄蛋、口蘑汤泡肚、发丝百页等。
景区服务:
到湖南省博物馆参观的旅客,如果是外地人,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住星级酒店,这有各个级别的星级大酒店,推荐华天大酒店或神龙大酒店。
如果经济不允许,可以住旁边的招待所。
注意事项:
湖南博物馆马王堆汉墓陈列向游人免费,但需出示身份证。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导游词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63c9cb1a192e45361166f522.png)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导游词马王堆汉墓在湖南省博物馆院内。
1972年至1974年先后在长沙市区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挖掘出土。
一号汉墓出土的女尸,时逾2100多年,形体完整,全身润泽,部分关节可以活动,软组织尚有弹性,几乎与新鲜尸体相似。
它既不同于木乃伊,又不同于尸腊和泥炭鞣尸。
是一具特殊类型的尸体,是防腐学上的奇迹,震惊世界,吸引不少学者、游人观光。
女尸经解剖后,躯体和内脏器官均陈列在一间特殊设计的地下室内。
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对我国的历史和科学研究均有巨大价值,其出土文物异常珍贵。
从三号墓中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经考证,比《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可能还要早,书中记载了52种疾病,还提到了100多种疾病的名称,共载方280多个,所用药物计240多个。
这是我国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方剂。
《五十二病方》的发现,补充了《内经》以前的医学内容,是一份非常珍贵的医学遗产。
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绝大多数保存完好。
其中五百多件各种漆器,制作精致,纹饰华丽,光泽如新。
珍贵的是一号墓的大量丝织品,保护完好。
品种众多,有绢、绮、罗、纱、锦等。
有一件素纱禅衣,轻若烟雾,薄如蝉翼,该衣长1.28米,且有长袖,重量仅49克,织造技巧之高超,真是天工巧夺。
出土的帛画,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描写当时现实生活的大型作品。
还有彩俑、乐器、兵器、印章、帛书等珍品。
一号汉墓的彩绘漆棺,色泽如新,棺面漆绘的流云漫卷,形态诡谲的动物和神怪,体态生动,活灵活现,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三号墓出土的10多万字的大批帛书,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资料。
帛书的内容涉及古代哲学、历史、和科学技术许多方面。
经整理,共有28种书籍,12万多字。
另外还有几册图籍,大部分都是失传的佚书。
二号汉墓出土的地形图,其绘制技术及其所标示的位置与现代地图大体近似,先后在美国、日本、波兰等国展出,评价极高,誉为“惊人的发现”。
马王堆汉墓遗址位于长沙市东郊,距市中心四公里。
湖南省物价局关于调整马王堆汉墓陈列馆收费标准的批复-湘价服[2001]124号
![湖南省物价局关于调整马王堆汉墓陈列馆收费标准的批复-湘价服[2001]124号](https://img.taocdn.com/s3/m/fb8ec9e2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a9.png)
湖南省物价局关于调整马王堆汉墓陈列馆收费标准的批复
正文:
---------------------------------------------------------------------------------------------------------------------------------------------------- 湖南省物价局关于调整马王堆汉墓陈列馆收费标准的批复
(湘价服[2001]124号2001年6月8日)
省博物馆:
你馆《关于调整马王堆汉墓陈列馆门票价格及收取讲解费的报告》收悉。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国发[2001]9号)精神,考虑到马王堆汉墓陈列馆包含不少国家级珍贵文物,为发挥价格杆杠保护珍稀资源的作用,经研究,现就有关事项批复如下:
一、同意将陈列馆门票价格由每人次15元调整为20元。
二、为更好地宣传历史文化知识,提升湖南形象,并借鉴外省做法,同意马王堆汉墓陈列馆在确保对非营利性团体游客免费讲解的前提下,对自愿要求你馆讲解的散客和营利性组团游客收取讲解费,收费标准为:每团30人以下50元,超过30人80元。
三、对学生及法律、法规规定应予优惠的游客,门票应按规定优惠;其他收费规定仍按我局湘价费(1997)227号文件执行。
四、以上门票为定额票面,由税务部门按本通知规定价格统一印(监)制,讲解费使用税务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严禁使用自制票据或在定额票面盖章加价收费。
五、你馆接此批复后,应到我局办理服务价格登记证手续,并在醒目位置公布服务项目及收费标准,自觉接受公众监督及物价部门的检查。
六、本通知自二00一年七月一日起执行。
——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
长沙马王堆汉墓被誉为“20世纪中国与世界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光亮如新的漆器,代表了汉初髹漆业最高水平;华丽轻柔的丝绸,展示了纺织技术的惊人成就;浪漫神奇的帛画,叙述了神秘的天国幻想与永生渴望;翰墨飘香的简帛,传承了先哲的学识与智慧;千年不朽的女尸,成就人类防腐史上的奇迹……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设在湖南省博物馆内,作为马王堆汉墓出土精华,284件(组)文物引领观者穿越历史时空,感悟汉代文明的神奇与瑰丽。
惊世出土
“北有兵马俑,南有马王堆”。
这是考古界对上世纪中
国两大考古发现的高度评价。
马王堆汉墓位于长沙市东郊,因长沙为汉长沙国首府临湘县所在地,该墓地曾被讹传为五代十国时楚王马殷的墓地,故称马王堆。
其实,这里埋葬着两千多年前西汉长沙国相?a
侯利苍一家。
1971年冬,长沙三六六医院施工时,出现严重塌方,从一小洞冒出呛人气体。
当有人划火柴点烟时,小洞中发出爆响,并伴有蓝色火苗。
一位有经验的老军人推断此处肯定有“宝”。
1972年至1974年初,湖南省博物馆携专家先后对其中三冢开掘。
根据出土漆器款识,封泥,印章等推断,一号墓是?a侯利苍其妻墓,二号墓是?a侯利苍墓,三号墓是车大侯利苍其子墓。
三座墓葬建造时间相距约20多年,结构严谨,规模宏伟,出土珍贵文物三千多件。
千年女尸
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发掘,是我国考古界的惊人发现。
时隔2000多年,墓室的女主人――?a侯夫人辛追的尸体以及葬具和附葬品,都保存得格外完好,特别是女尸,外形完整无缺,全身柔软而有弹性,往她体内注射防腐剂时,血管还能鼓起来。
除眼球突出,舌头外吐等体表变形外,其他特征完全像鲜尸。
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的历史悠久的湿尸,出土后震惊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报纸对此进行了报道,此后发现
的类似古尸均被考古界归为“马王堆尸型”。
后经解剖发现,?a侯夫人辛追内脏器官保存完好,血管里尚有凝固的血块,据病理检查,她生前患有多种疾病,在其食管,肠胃内发现有甜瓜子,可能由胆绞痛引起冠心病发作致死,去世时约50岁。
遗体历两千多年而不腐,主要原因是密封、深埋形成的低温,缺氧和无菌环境,而棺内80多公升棺液也具有抑酶作用。
陪葬木俑
偶人在中国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以“俑”为表现形式。
大约秦汉之后,多以俑陪葬,秦始皇兵马俑就是例证。
以俑代人,一如现实生活,有形象百种千样。
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着衣木俑,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我国偶人有考证的最早依据。
西汉时期俑的造型有了很大进展,制作精美,能够表现出模拟人物特点,姿态生动传神。
最有代表性的是一号墓中发掘出土的一批木俑造型,其中有戴冠男俑,着衣侍女俑,着衣歌舞俑、彩绘乐俑、彩绘立俑,避邪木俑等。
马王堆汉墓出土各类木俑366个,这些木俑,都是精美的艺术品,尤以女性木俑最引人注目,被誉为“东方的维纳
斯”。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一件女舞俑,高47厘米,体态袅娜,腿部微曲,好像正在蹈足起舞……
马王堆出土的木俑大多是主大侯家奴婢,家臣的替身,有总管,乐师,歌舞俑等,可以看出侯门尊贵的气派。
馆内展出的“冠人”男俑,体形高大,头戴高冠,身穿丝绸长袍,鞋底刻有“冠人”二字。
“冠人”通“倌人”,是?a侯家众奴婢之长。
?a侯家拥有众多家吏和奴婢,一、三号墓出土木俑300多个,是?a侯家的家吏和奴婢的替身。
还有一些彩绘木俑,高仅44―47厘米,造型矮小,数量最多,是?a侯家地位最低、从事各种杂务劳动的奴婢形象。
漆器之美
古人偏爱用青铜制作礼器。
到了汉代,产生了新的流行物品――漆器。
黑色底漆上画着红色图案,为容易给人轻浮感的木制器皿加上了庄重的色彩。
漆器是一种高档的奢侈品,制作工序极为复杂。
据史料记载,西汉时期一个有花纹的漆杯相当于十件铜杯的价格。
因此,只有贵族才能享用。
马王堆汉墓主人当时正处于漆器流行趋势中心,除车大侯利苍墓因漆器被盗不存外,一号墓和三号墓出土漆器500
余件,绝大部分保存完好,以红、黑两色为主色,装饰花纹多为云朵和螺旋图形,彰显出优雅的曲线,虽历经千年,依然光鲜亮丽。
这些漆器显示了?a侯家族独特的审美品位,更是古代艺术家心血与才华的结晶。
漆器采用“堆漆画法”,先用厚厚的白漆在漆器表面勾勒出线条,再用彩漆厚厚地填实,使图案具有立体感。
一些细如发丝的花纹须借助特殊角度光线才能看到,因为它们不是用笔绘制,而是用锥或针刺刻出来。
马王堆出土器型大小兼备,装饰推陈出新,纹饰清秀华美,是西汉前期漆器的代表性作品。
出土漆器以实用器为主,种类齐全,涉及礼器,乐器、兵器,葬具以及生活用具等,几乎囊括了西汉初期所有漆器种类。
云纹漆鼎、云纹漆锺,云纹漆钫,云纹漆案,彩绘双层九子漆奁,长方形粉彩漆奁、漆绘龙纹勺等均为馆藏一级保护文物。
最令人惊奇的是,云纹漆鼎出土时,鼎内还盛放有汤和莲藕片,浸泡在汤中2000多年的莲藕片仍清晰可辨。
令人不解的是:鼎中的藕片随着搬动次数和暴露于空气中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减少,等运回到博物馆,藕片竟然全部神奇地消失了。
藕片千年不腐,而出土后却为何又迅速消失了呢?据专家解释,出土时清晰可见的藕片,其实内部纤维早已腐溶,仅存一完整外形而已,出土后遇空气氧化,加上起取过程中
不可避免的震荡,藕片就迅速溶解于水了。
丝国之宝
中国被誉为“丝国”。
一,三号墓出土纺织品及衣物100余件,除少量麻布外,绝大多数为丝织物,绢,纱、罗,绮,锦品种齐全,印染、刺绣,印花,彩绘工艺兼备,全面反映了汉初纺织成就和工艺水平。
车大侯夫人生前精于穿着打扮,随葬的各类织品从头到脚应俱全。
其中包括长袍,单衣,裙子,袜子,以及绣枕、枕巾,桌布,帷幔,丝绸衣料等,装了整整6大箱。
几何纹绒圈锦,素纱单衣,罗地“信期绣”丝绵袍,印花敷彩丝绵袍,信期绣“千金”绦手套,丝履绛紫绢袜等均为出土精品。
铺绒绣残片,用朱红,黑,烟三色丝线在褐色绢上绣出黑色斜方格纹,格内再绣红色和烟色的树纹,这是目前我国所见的最早平针满绣绣品,充分展现了中国刺绣的古老流派――湖南湘绣的风采。
印花敷彩丝绵袍,是汉代贵族妇女种华丽的时装。
款式简洁,直裾,交领,右衽。
印花敷彩纱袍面,素纱里,丝绵絮。
面料采用多色印绘工艺,色彩有朱红,粉白,墨黑,银灰,冷灰和暖灰等,花纹印制线条流畅,是迄今所见最早的印花、敷彩相结合的丝织物。
在出土的丝织物中,最抢眼的是国宝级文物“素纱单衣”。
由上衣和下裳两部分构成,面料为素纱,丝缕极细,共用料约2.6平方米,重仅48克,折叠后可尽握于掌中,为世间孤品。
穿上这样的素纱单衣行走起来,可谓“薄如蝉翼”,“轻若烟雾”。
它代表了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为国内仅有,是湖南博物馆三大镇馆宝贝之一。
简帛之珍
帛书,帛画,简牍也是马王堆汉墓的重要发现。
三号墓出土帛书近四十种,10余万字。
内涵政治,经济,哲学,历史,天文,地理,医学,军事,体育,文学,艺术等众多学科。
一,三号墓还出土帛画11幅,遣策722支,医简200支。
《十问》《合阴阳》《周易》《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五十二病方》《“太一将行”图》《车马仪仗图》,一号墓T
形帛画和三号墓T形帛画,均为馆藏精品文物。
它们中的大部分书早已失传,有些如《周易》《老子》,虽然有今本传世,但马王堆出土的是古本,内容与人们现在看到的版本有不少差异,《道德经》的名字就是“德”在前,“道”在后。
马王堆简帛中有我国现存最古的医方书《五十二病方》,
记载着很多上古药方,其中有些已经失传。
还有绘在帛上的画《导引图》,所谓“导引”,就是配合呼吸方法的体操,与印度瑜伽术有类似之处。
在《天文气象杂占》中,清晰地绘有30颗彗星形象。
这些彗星有彗核,彗发和彗尾,描绘得相当清晰,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彗星图。
帛书《五星占》以五星行度的异常和云气星慧的变化来占卜吉凶,是我国迄今为止能见到的最早的天文专著,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天文著作之。
一号墓T型彩绘帛画出土时平放在主大侯夫人辛追的内棺上,呈T形,长2米多,形状像汉代短袖长衣,随葬品清单称它为“非衣”,即“飞衣”。
古人送葬时,死者的亲属会举起悬挂着“飞衣”的竹竿,走在送葬队伍前头,作为葬礼中的“引魂幡”,引导死者灵魂升天,入墓时,则把它取下来盖在内棺上。
这种葬俗起源于楚国,两千多年盛行不衰。
帛画描绘了墓主人进入天堂的盛景,高超的绘画技巧将地狱――人间――天堂巧妙地连接起来,为镇馆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