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绘画欣赏——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人物龙凤帛画与人
马王堆一号墓帛画:古代绘画史上难得一见的杰作
马王堆一号墓帛画:古代绘画史上难得一见的杰作马王堆一号墓帛画:古代绘画史上难得一见的杰作2009-07-03 16:24来源:一元一国学网作者:海洋之心马王堆汉墓出土的T型帛画是湖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T型帛画是国内已知画面最大、保存最完整、艺术性最强的汉代彩绘帛画。
马王堆汉墓陈列一直是湖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不过,因为保存难度较大,陈列中的T型帛画直到2003年才首次亮相展厅。
T型帛画无疑是国内已知画面最大、保存最完整、艺术性最强的汉代彩绘帛画。
1972年4月25日晚上,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发掘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此时,当发掘人员为黑地彩绘棺和朱地彩绘棺的出土兴奋不已时,第四层内棺盖上,又出土一幅T型彩绘帛画。
“画面太精美了,当时我们都不敢轻易碰它。
”参加汉墓发掘的游振群回忆说,帛画被发现时已经没有韧性,既不能卷起,又不能折叠,一时之间,大家都感到手足无措。
最后只得再次将外层的朱漆棺盖盖好,等到第二天再动手取画。
揭取帛画的准备工作足足花费了一天的时间。
第二天晚上,工作人员开始了紧张的揭取工作。
“考虑到揭取时间不能过长,画面彩绘暴露太久,容易变色。
揭取方案决定减弱室内灯光强度。
”游振群说,工作人员还自己加工了十分光滑的竹片,以便于操作,又不会伤及画面。
“揭取时,用光滑的小竹片小心翼翼地把帛画下端的两个角慢慢挑起,等到帛画下端揭离并掀起一小段,旁边等着的两个助手把卷好宣纸的一个圆筒横放到下面,卷着帛画向前滚动,直到第二天凌晨3点多钟,才将帛画卷成一大卷筒。
随后用几层宣纸和三合板绑定后,专人专车运回博物馆。
”继一号墓之后,三号墓又出土了内容大致相同的帛画。
画的内容极为丰富,分为天上、人间、地下三大部分。
华盖以上为天上部分,所绘以神、龙、日、月为主。
正上方的神,人首蛇身、披发而坐,其蛇尾缠绕在他身下。
神话中女祸、伏羲、烛龙都是这种形象,但传说中由烛龙镇守天门,这与天国部分正下方的两扇开启的大门相对应,所以他极可能是烛龙神。
长沙楚汉人物帛画的绘画研究-湖南博物馆
长沙楚汉人物帛画的绘画研究湖南省博物馆游振群内容提要: 我国古代人物画,是传统造型艺术之一。
长沙楚汉人物帛画,是迄今所见最早的人物帛画,距今已有二千多年。
当时的绘画技法已相当高超,色彩多样,画面有序,绘技娴熟,功力深厚。
尤其是在线条运用,色彩调配,取景布局等方面为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文着重以出土的楚汉人物帛画为研究对象,对其章法、笔法和墨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楚汉人物帛画章法笔法墨法我国古代人物画,是传统造型艺术之一,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也是中国画中一大重要门类。
人物画的出现,较山水画、花鸟画为早。
长沙楚汉人物帛画,是迄今能见到的最早的人物帛画,距今已有二千多年。
当时的绘画技法已相当高超,在线条运用,色彩调配,取景布局等方面,尤其是以写实为主,兼顾写意,为中国古代人物画,奠定了传统的绘技基础。
中国古代人物画,力求将人物刻画得逼真传神,气韵生动,要求形神兼备。
长沙楚墓和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六幅帛画中的人物肖像部分,在绘画章法、笔法和墨法上,可以探索中国早期人物画的创作一般规律,对后世颇有影响,今天看来,仍是值得研究的。
(一)章法,即构图。
章法是指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程序和规则,才能取得效果;违背了章法,步骤就乱,便一事无成。
中国的书法要有章法,同样,绘画也不能杂乱无章。
不仅需要立意、分析、推敲、运笔等一系列先期思考活动,而且要重视画面上物象安置的处所,包括整个画面的结构、格局等。
中国画在构图上常以虚实互用手法,既给人们一种思考,又不使人感到完全脱离现实处境。
长沙楚汉人物帛画,在构图布局上,是经过周密的考虑和精心设计的。
一方面,这些帛画的内容,所表现的并不是现实的生活,而是围绕墓主人在另一个世界活动,画面所显示的与现实生活有很大的距离。
基本上属于葬制画。
可是,另一个世界究竟怎样,谁也不知道,往往参照着当时的现实环境,似乎又不能过于虚渺。
另方面,所有形形色色的墓葬制度,实质上,是生者对死者的一种“表示”,这种“表示”死者是不会领会的,却是凸显了生者的心愿。
《人物龙凤帛画》赏析
《人物龙凤帛画》赏析《<人物龙凤帛画>赏析》嘿,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一起赏析一幅超级厉害的画,叫《人物龙凤帛画》。
你们可别小瞧这幅画哦,这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
先说说这画的样子吧。
画面上有一个人,看起来像是一位女子,她站在那儿,身材细细长长的,就像一根笔直的小竹竿。
她的衣服好像随风飘动呢,就像有小风儿在轻轻吹着,这让她看起来特别有仙气。
然后呢,画面上还有一只凤和一条龙。
那凤的尾巴呀,长长的,五彩斑斓的,就像一把超级大的扇子,扇动起来感觉都能把人给吹跑啦。
龙呢,身子弯弯曲曲的,张着大口,好像在咆哮,像是要冲向什么地方似的。
我觉得这幅画特别神秘。
你看啊,这个女子站在那儿,凤和龙在她周围,这到底是啥意思呢?也许这个女子是个很重要的人,像个仙女之类的,凤和龙是来守护她的。
可是呢,也可能不是这么简单。
说不定这个女子是要去什么特别的地方,凤和龙是来给她带路的呢?我曾经看过一个故事,有点像这幅画的感觉。
在故事里,有一个小女孩,她不小心走进了一个神秘的森林。
在森林里,她看到了好多奇怪的动物,有像马但是长着翅膀的,还有像狐狸但是全身发光的。
她特别害怕,但是有一只很大的鸟飞过来,那鸟的羽毛五颜六色的,就像这画里的凤一样。
鸟停在她身边,还有一条蛇,不过这条蛇可不是坏的,它像龙一样,带着小女孩走出了森林。
我就在想啊,《人物龙凤帛画》会不会也有这样一个神奇的故事在背后呢?再看这画的颜色,虽然经过了这么多年,可能颜色没有刚画的时候那么鲜艳了,但是还是能看出来当初肯定是很美的。
那些线条啊,细细的,但是很流畅,就像小溪里的水一样,一点儿也不卡顿。
画这幅画的人肯定特别厉害,我就想啊,他当时是怎么画出来的呢?是不是趴在地上一笔一笔慢慢描的呢?还是站着,手像跳舞一样就把这画给画出来了呢?有些人可能会说,这画不就是画了个人、龙和凤嘛,有啥特别的呢?我可不这么觉得。
这画就像是一个小窗口,让我们看到了很久很久以前的人们的想法。
那时候的人相信有龙啊凤啊这些神奇的东西,而且还把它们画在画里。
帛画·夔凤人物图
中
国
绘
帛
画
画
·
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凤
[ 八
李 恒
人
]滨
物
图
此图是 1949 年在长沙陈家 大山楚墓中出土的,绘制在丝织 物帛上的绘画作品,称为“晚周 帛画”或“夔凤人物图”。是目 前发现的我国现存最古老而著名 的帛画,是用线描设色方法绘制 的一幅构图美妙的作品。画上人 物是墓主肖像,长袍细腰,垂地 长裙前后开张,双手合掌具虔诚 之态。在仕女头顶上方,一只矫 健振翅的凤鸟几乎占据了画面重 要的视觉位置。凤的前端是古代 传 说 中 象 征 恶 的 奇 异 动 物“ 夔 ”, 夔败阵而逃,故形象细小显出弱 势,表示着善战胜了恶。整图意 味着祈神引导、使墓主灵魂升天 的主题。从这幅古老的画中可以 看到,我国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 的绘画传统,在战囯时或者更早 时期已经形成了。
楚墓帛画 线描图
战国 楚墓帛画 31.2cmX 23.2cm 湖南陈家大山楚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战国楚墓《人物御龙帛画》赏析
战国楚墓《人物御龙帛画》赏析中国历代人物画:人物御龙帛画战国中晚期佚名人物御龙帛画轴绢本水墨淡设色37.5×28cm 湖南省博物馆藏战国中期晚段。
长37.5厘米,宽28厘米。
画幅出土时平放在椁盖板兴棺材之间,应是引魂升天的铭旌,因年代久远已呈棕黄色。
描绘巫师乘龙升天的情景。
巫师宽袍高冠,腰佩长剑,手执僵绳,神情潇洒地驾驭巨龙。
龙首轩昂,龙尾翘卷,龙身为舟,迎风奋进。
龙尾之上立有长颈仙鹤,龙体之下有游鱼。
帛画中的华盖飘带与巫师衣带随风飘动,表现巫师乘龙飞升的动势。
正中是一位有胡须的男子,侧身直立,手执缰绳,驾驭一条巨龙。
龙头高昂,龙尾上翘,龙身平伏,略似船形。
在龙尾上站着一只鹤,圆目长啄,昂首仰天。
人头上方为舆盖,三条飘带随风拂动。
画幅左下角为鲤鱼。
人、龙、鱼均向左,以示前进方向,连华盖上的缨络也迎凤飘动。
整个画面呈行进状,充满了动感。
这两幅帛画,基本上运用白描手法,但也有地方使用平涂,人物则略施彩色。
画面布局精当,比例准确。
线条流畅,想像丰富,表现了楚艺术谲怪莫测的独特风格。
画中人物比例相当准确,使用单线勾勒和平涂于渲染兼用的画法,技巧已越成熟。
人物略施彩色、龙、鹤、舆盖基本上用白描。
画上有的部分用了金白粉彩,是迄今发现用此画法的最早作品。
1973年在湖南省长沙市子弹库一号墓出土。
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网易河北书画频道讯《人物御龙帛画》1973年出土于长沙子弹库楚墓一号墓穴。
画幅出土时平放在椁盖板兴棺材之间,描绘墓主人乘龙升天的情景。
此幅非衣帛画上端有竹轴,轴上有丝绳,为一幅可以垂直悬挂的幡,应是战国时期楚国墓葬中用于引魂升天的铭旌,属于非衣性质的战国晚期帛画。
此幅非衣帛画作描绘墓主人宽袍高冠,侧身直立,腰佩长剑,正在安然御龙而行情景。
龙首轩昂,龙身则弯卷成一舟形,龙尾翘起。
龙尾上端立一凤鸟,长颈,单腿独立作长鸣状,为全画肃穆氛围增添了幽默、天真的情调。
龙体下方则作一游动的鲤鱼,闭嘴张目,似正随龙在空中一起向前游行。
人物龙凤图
《人物龙凤图》与《人物御龙图》历史沿革《人物龙凤图》1949年,在长沙东南郊楚墓中发现了一幅画在白色丝帛上的绘画,后来定名为《人物龙凤图》帛画。
这就是迄今所知的中国最早的绘画作品。
这幅两千三百多年前的古画,是葬仪中使用的旌幡,虽然已经斑驳模糊,但依然能够看到画中所描绘的情景:画中一位侧身妇女,阔袖长裙,双手合十,像在祈祷。
妇人头顶上有一只腾空飞舞的凤鸟,尾羽向上卷起,左边一条体态扭曲的龙,正向上升腾,因为有一只足已经剥落,看上去好像只有一只脚,所以曾经被误认为是夔(传说夔只有一足)。
对于这幅画的内容,研究者有多种推测,有人认为,这个妇人就是墓主人的肖像,前头的龙凤正引导她升天,有的认为这幅画描绘了女巫在为墓中的死者祈祷并以龙凤引导升天的巫术绘画。
还有专家认为,凤与龙的争斗代表了善与恶的斗争,女子正在为善良战胜邪恶而祈祷。
究竟何者为确,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这幅画是用流畅挺劲的线条勾勒出来的。
有些部分填了墨色,也有些染色的痕迹。
人和龙凤的造型都有一定的装饰性。
画中没有背景,但饱满而富有动感的构图仍使画面显得完整而充实。
《人物龙凤图》1949年出土于长沙陈家大山1号墓,《人物御龙图》1973年出土于长沙子弹库1号墓(与《帛书图像》同墓),今均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从考古材料上分析,前者的墓葬年代早于后者。
两者都属于非衣性质。
《人物御龙图》绢本墨绘淡设色彩纵37.5厘米,横28厘米在《人物龙凤图》帛画发现24年以后,在与其相近的一座楚国墓葬中又发现了另一幅帛画。
画中有一位头戴高冠的男子,一手握缰绳,一手执长剑,驾着舟形的长龙前进。
这幅作品被定名为《人物御龙图》。
专家认为,这个男子可能是墓主人,画面表示死者的灵魂正在生归天国。
因为在当时的楚国,流行死后升天的意识,它与《人物龙凤图》不仅时代相同,内容也比较近似,好像是姊妹篇。
两幅画的表现方式也很相近,所不同的是,这幅《人物御龙图》所画得人和动物都更加写实,比例关系与现实中的人物更接近些。
古代绘画艺术的珍宝——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鉴赏
古代绘画艺术的珍宝——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鉴赏被称为新中国建国以来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的马王堆西汉墓发掘,也是二十世纪惊动世界的重大考古发现。
在这里,不仅出土了一具两千年前的女尸,更为重要的是3000多件珍贵文物的出土,生动具体地揭示了汉代“文景之治”时期政治、经济、科学、军事、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水平。
“北有兵马俑,南有马王堆”,马王堆文化成为西汉文明的形象缩影。
一号汉墓的彩绘漆棺,色泽如新,棺面漆绘的流云漫卷,形态诡谲的动物和神怪,体态生动,活灵活现,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三号墓出土的10多万字的大批帛书,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资料。
帛书的内容涉及古代哲学、历史、和科学技术许多方面。
经整理,共有28种书籍,12万多字。
另外还有几册图籍,大部分都是失传的佚书。
二号汉墓出土的地形图,其绘制技术及其所标示的位置与现代地图大体近似,先后在美国、日本、波兰等国展出,评价极高,誉为“惊人的发现”。
漆棺上的画局部。
据《长沙马王堆西汉墓》称,这位雍容华贵的丞相夫人出土时,其外形完整无缺,全身皮肤细腻,皮下脂肪丰满,软组织尚有弹性,在往其体内注射防腐剂时,其血管还能鼓起来,就是手指和足指上的纹路都非常清楚,令人不可思议。
而她装殓的华美更让人称奇,出土时,她的前额及两髻有木花饰品29件,并涂彩贴金,而其头发则编有盘髻式假发,其脸上则盖一件酱色织锦和一块素绢,两手则握绣花绢面香囊,两足则着青丝履,贴身穿"信期绣"罗绮丝棉袍,外套细麻布单衣,然后包裹各式衣着、衿被及丝麻织物18层,从头到脚层层包裹,然后横扎丝带九道(与古埃及木乃伊是不是很像?),再在上面覆盖印花敷彩黄丝棉袍和"长寿绣"绢棉袍各一件,一共20层包裹,真是华贵不凡。
1972年马王堆女尸出土时全身润泽,皮肤覆盖完整,毛发尚在,肌肉有弹性。
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古代湿尸。
这是出土时的资料照片。
2002年4月19日,中国刑警学院教授赵成文在电脑上成功复原了西汉长沙国丞相夫人面相。
马王堆汉墓T形帛画中的龙造型与我的创作《烛九阴》
马王堆汉墓T形帛画中的龙造型与我的创作《烛九阴》马王堆汉墓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考古发现,而其中的T 形帛画更是备受瞩目。
其中的龙造型是我一直以来深受启发的对象,激发了我对艺术创作的热情。
以下,我将分享我的创作《烛九阴》与马王堆汉墓T形帛画中的龙造型之间的关联。
马王堆汉墓T形帛画中的龙造型令人惊叹。
龙在中国文化中一直被视为祥瑞、强大和权力的象征,而这些画中的龙形象展现了他们惊人的细节和栩栩如生的形态。
龙的躯体盘绕,龙鳞的纹理细致入微,每一笔都流露出艺术家的匠心独运。
这些画作中的龙造型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家的技巧和创造力,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龙的崇拜和敬畏之情。
在我创作《烛九阴》时,我受到了马王堆汉墓T形帛画中龙造型的启发。
我试图通过自己的绘画技巧和想象力,将这些古老的龙形象融入到我自己的作品中。
《烛九阴》是一幅黑白线描画,我以墨和纸为媒介,用熟练的笔触勾勒出了一条神秘而威严的龙。
我尽力捕捉到了马王堆汉墓T形帛画中龙的特点,如盘绕的身体、独特的龙鳞纹理等,同时加入了我自己的创新和想象。
通过这幅作品,我希望能够传达出龙的力量和神秘感,同时也向中国古代艺术致敬。
马王堆汉墓T形帛画中的龙造型在当代艺术创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古老的龙形象不仅令人着迷,也给了我们现代艺术家很多启示。
通过研究这些龙造型,我们可以学习到古代艺术家的创作技巧和艺术观念,同时也可以将这些传统元素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创作出具有独特魅力的作品。
总之,马王堆汉墓T形帛画中的龙造型对我个人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研究这些古老的艺术品,我不仅对龙的形态和纹理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找到了自己创作的灵感。
通过我的作品《烛九阴》,我希望能够传承和发扬中国古代艺术的精髓,同时也为现代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新。
人物龙凤帛画(战国中期晚段)
人物龙凤帛画(战国中期晚段)人物龙凤帛画(战国中期晚段)人物龙凤帛画(战国中期晚段)人物龙凤帛画又名晚周帛画、夔凤美女图,属于战国中期晚期帛画。
长31厘米,宽22.5厘米。
帛画呈长方形,质为深褐色平纹绢,用墨绘成,兼用白粉,但多脱落,以写意手法绘人物及龙凤。
画的主体为一妇女,身着绣有云纹的广袖长袍,腰束宽带,下摆前后分张,像倒悬的牵牛花,双手合掌,作祈祷之状。
妇女站在一弯月形物之上,应即表示立于龙船之上。
妇女姝上方有一夔一凤。
凤鸟昂首展翅,一足前伸,一足后伸,尾瓴上卷到头部上方,现得强健有力。
凤鸟前方有一竖垂的龙,一足前伸,另一足已不甚清,尾部卷曲。
1949年,在长沙东南郊楚墓出土。
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文物基本资料名称:人物龙凤帛画;用途:墓室画;质地:丝织;时代:战国中期晚期;出土时间:1949年;出土地点:湖南长沙东南郊楚墓;现存:湖南省博物馆;级别:国家一级文物,国务院规定的六十四件禁止出国文物之一。
文物简介人物龙凤帛画又名晚周帛画、夔凤美女图,帛画是指古代绘在丝织物上的图画。
画中描写一端庄高髻的妇女侧身而立,双手合掌,细腰,袖口宽松,长裙曳地,体态优美。
妇女的上方画一只展翅飞舞的凤和一条蜿蜒向上升腾的龙。
根据当时楚国的习俗并结合文物考证,此画的妇女形象即是墓主人,作品的主题是表现龙凤引导死者即墓主人灵魂升天。
人物合掌祝祷,神态庄重虔诚,处于静态;与动态的龙和凤形成对比,使整个画面构成对比中的和谐。
此画在丝织品上以墨线勾勒,用笔流畅。
帛画呈长方形,质为深褐色平纹绢,以写意手法绘人物及龙凤。
画幅中是一位侧身直立合手祈祷的贵族妇人,身着宽袖长袍,细腰垂譬,神态虞诚,花袍上饰云状花纹,妇人脚踏一半月状物,似为龙舟,亦可释为弯月,妇人前上端绘有高颈昂首、尾翎卷翘、轻盈飘逸向上飞跃的凤鸟,与凤相对应处绘有伸脚卷尾,躯体弯屈,扶摇升腾的黄龙。
1949年,在湖南长沙东南郊楚墓出土。
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马王堆一号汉墓T形帛画湖南省博物館
马王堆一号汉墓T形帛画湖南省博物館新浪微博微信帛画的内容天界部分,画在上端最宽阔的地方。
右上角,一轮红日,日中有金乌,日下的扶桑树间,还有8个太阳。
左上角一弯新月,月上有蟾蜍和玉兔,月下画着奔月的嫦娥。
日、月之间,端坐着一个披发的人首蛇身天帝,一条红色的长尾自环于周围,天上有一道天门,有守卫的门吏。
另有神龙、神鸟和异兽相衬,显得天界的威严和神圣。
画面的下窄部分,上为人间下为地下。
人间以玉璧为界划分成上下两层,上层是墓主人的升天,下层是对墓主人的祭祀。
本图是墓主人升天图像。
墓主人拄杖,面向西方,前有小吏迎接,后有侍从护送,很有气魄。
人间之下有一巨人赤身裸体,可能是地神,双手举起一白色平台。
象征着大地。
平台之下,即古人通称的水府(黄泉),巨人脚踏鲸鯢,胯下有蛇,使人感到阴沉昏暗。
帛画的用途汉人传承前代的丧葬制度和传统,认为人死后,附在人身的魂魄要与尸体离散。
离散以后,成了野鬼,人便享受不到后人的祭祀,还会惊扰后人。
因此,必须想方设法使离散的魂魄能够回来附于尸体入葬墓内,葬制上叫做招魂复魄。
招魂,便是制作招魂幡,让游魂识别幡上画了墓主人形象,自己归来。
复魄,便是出殡前将灵柩在家停放数日,魄也能附体。
一般做法是,灵柩停放在堂上,把画妥的招魂幡,古人称做铭旌,竖在柩前。
出殡时,举在柩前,一路引导到葬地,经过祭祀告别仪式,放在棺上。
如果有多层棺,则放在最里的一层棺上,随着下葬,这样,魂随幡,魄随棺,同入墓内。
T形帛画就是一种招魂幡。
招回的魂,得以升天,魄能入地为安,完成了后人的心愿。
这种丧葬习俗,至今还能有所遗留。
T形帛画出土时,帛画上端裹着一根竹竿,就是当时用来挂画张举的。
帛画的价值帛画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主要的是:1、了解汉代及汉代以前的丧葬制度:T形帛画体现了古代葬制中关于安魂安魄的做法,形象而具体。
《周礼》、《仪礼》和《礼记》中,都记载了有关丧葬的习俗和制度方面的细节。
如《礼记》中就记载出殡时负责高举魂幡,走到柩前的人叫做“复者”。
引魂升天,云游天上人间——马王堆一号汉墓T形帛画
引魂升天,云游天上人间——马王堆一号汉墓T形帛画
张烨桐
【期刊名称】《收藏与投资》
【年(卷),期】2024(15)5
【摘要】《马王堆一号汉墓T形帛画》是我们中国不可多得的瑰宝。
本文总结了部分前人对于其帛画的推测与探索,探究了天上飞龙、人间句芒神和地下的大鱼的内涵。
文章将其天上、人间、地下的思想内容与现代社会相结合,阐述了帛画虽然是千年前的产物,但是其中也有许多值得现代人学习的理论。
【总页数】3页(P26-28)
【作者】张烨桐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
【相关文献】
1.浅析马王堆一号汉墓T形帛画的功能
2.墓葬考古与美术史叙事——以《马王堆一号汉墓T型帛画》为例
3.从功能到图像──对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功用及构图的探讨
4.引魂升天,还是招魂入墓
——马王堆汉墓帛画的功能与汉代的死后招魂习俗5.从个案考证到宏观解读--马王堆一号汉墓漆棺图像与帛画研究述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王堆帛画
马王堆帛画——现实虚幻合一的绘画珍品汉代绘画艺术的代表作品,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富有浪漫色彩,反映了汉代的绘画艺术成就。
这件西汉帛画于1972年出土于湖南长沙的马王堆轪侯利仓妻子的墓葬,帛画共5幅,其中1号墓1幅,3号墓4幅,创作时间为汉文帝时期,是迄今发现的汉代最早的独幅绘画作品。
1号墓帛画,上宽92厘米,下宽47.7厘米,全长205厘米,为T字形,画面完整,形象清晰。
自上而下分段描绘了天上、人间和地下的景象。
上段顶端正中有一人首蛇身像,鹤立其左右,可能是大神烛龙;画的左上部有内立金乌的太阳,它的下方是翼龙、扶桑和8个较小的红圆点,与古代十日神话接近;相对的右上部描绘了一女子飞翔仰身擎托一弯新月,月牙拱围着蟾蜍与玉兔,其下有翼龙与云气,应是墓主人升天景象;人首蛇身像下方有骑兽怪物与悬铎,铎下并立对称的门状物,两豹攀腾其上,两人拱手对坐,描绘的天门之景。
中段的华盖与翼鸟之下,是一位拄杖缓行的老妇人侧面像,其前有两人跪迎,后有3个侍女随从,根据服饰、发饰特点,并对照出土的女尸,可能是墓主人形象。
下段有两条穿璧相环的长龙,玉璧上下有对称的豹与人首鸟身像,玉璧系着张扬的帷幔和大块玉璜;玉璜之下是摆着鼎、壶和成叠耳杯的场面,两侧共有7人伫立,是为祭祀墓主而设的供筵;这个场面由站在互绕的两条巨鲸上的裸身力士擎托着,长蛇、大龟、鸱□、羊状怪兽分布周围(见彩图马王堆1号汉墓帛画(西汉)湖南长沙出土)。
3号墓出土的一幅帛画与此幅尺寸、形制、内容都相近。
这两幅帛画以有序的层次展示了汉初人们观念中的宇宙图景,取自远古神话的大量形象和按照现实描绘的人与物构成天、地、人相沟通的境界。
帛画出土之前分别置放在两墓内棺的板上,是葬仪中用以表示招魂、导引后随葬的旌幡,又称“非衣”。
因而,其主题是灵魂升天,画中人物正行进在通往“天国”的途中,天上日月并辉、明乐环响,龙、豹、翼鸟、玉璧等均是吉祥、护佑的象征。
发现于3号墓棺室西壁的一幅帛画长212厘米,宽94厘米,描绘了盛大的车马仪仗场面。
长沙楚墓两幅战国帛画
(1)长沙楚墓两幅战国帛画《人物龙风帛》人物御龙帛画(2))南朝谢赫《画品》“六法”是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3)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4)“吴带当风”、“曹衣出水”是吴道子,曹不兴。
(5)唐代画家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挥扇仕女图》唐寅.(6)五代花鸟黄筌和徐熙人称“黄家富贵,徐家野逸”(7)元四家”是指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
、。
(8)清初画家四僧”他八大、石涛、髡残、弘仁。
(9)明清年画中心,杨柳青镇;桃花坞和杨家埠(吴门四家)指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画家。
他们都在江苏苏州从事绘画活动。
因苏州古为吴地,故又称、沈、文、唐、仇为“吴门四家”。
四人中沈周、文征明都擅长画山水,上承北京山水画的传统;唐寅山水、人物都很擅长,以南宋院体为法;仇英以人工笔人物、青绿山水见称。
四人各有所长,先后齐名。
但除沈周、文征明有师承关係外,唐寅、仇英各有风格。
因此“吴门四家”(“明四家”)只是明代四位成就很高四位不同风格的大家,两并非一个画派之称2、为什么说艺术接受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艺术是一个活动过程.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接受;作为完整的艺术活动,艺术接受是艺术活动中不可忽视的环节,是艺术活动的“终端”。
有了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品,才有了艺术接受,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但从另一角度来看,没有艺术接受,艺术创作是没有意义的;作为动态的价值系统来看,艺术品的效用是经过接受环节产生的,艺术接受作为承接这一动态系统的一个动态环节,才真正确立了艺术审美价值动态系统的存在。
a.接受使艺术创造得以发生b.艺术接受确立了动态和艺术审美价值系统体现在艺术审美价值接受过程中的价值实现过程,也是一个以价值发现到价值飞跃的价值质变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世界在接受者的解读中重新展现出来,但又不是完全展现艺术家原有的世界,而是在艺术家引导之下,经过创造性的欣赏,接受主体可以也应该赋予原有的艺术世界所不曾有的新价值,因而,价值的动态实现也是欣赏者的发现与再创造的过程。
中国美术史(精品)人物龙凤图赏析
人物龙凤图赏析又名《晚周帛画》《夔凤美女图》,1949年,长沙东南郊陈家大山楚墓中出土了一个距今两千三百多年的帛画《人物龙凤图》。
作为葬仪中使用的旌幡,它上面绘制了一名广袖细腰的垂髻女子,女子方颐大眼,双手合十虔诚的祈祷。
女子头顶的凤凰尾羽前翘,夸张地弯折前腿,后肢奋力前蹬,优雅的引颈上飞。
凤鸟左侧的龙则有些瘦弱,与凤一起飞腾高升。
长裙曳地的女子那不盈一握的细腰,便是楚王好细腰的审美风气所致,宽袖和裙前图案与凤尾图案非常类似。
女子脑后发髻上佩有饰物,以宗法礼仪制度推断,她必定是个贵族女子。
这名年轻女子便是墓主人,希望死后其灵魂在凤鸟的导引下升天。
楚人对鬼神的信仰由来已久,在这幅我国最早的帛画中得到了验证。
《楚辞?大招》中,楚人以凤来引诱所招之魂,故而声声呼唤“魂兮归来,凤凰翔只”。
作为招魂的旌幡,帛画的实用价值远远大于艺术欣赏价值。
然而我们还是得以窥见春秋战国时期纯用线条和墨块构成的绘画作品。
凤凰华丽紧致的细腻翅羽和长尾的疏松大羽形成了鲜明对比,凤凰造型纯用几何装饰纹样形象简练,想必早已形成固定的绘画图示。
帛画招魂后倒扣在棺材上,也说明这幅画是为这个女子准备的。
女子刚刚离开阳世不熟悉冥界路线,后人将其画在旌幡上,招引她的魂并且指引升天路线。
在这一点上,《人物龙凤图》和马王堆一号汉墓T形帛画以及《人物御龙图》有着很大的渊源,同样都是引魂升天甚至描绘升天后的美好世界。
T形帛画上甚至还绘有天上仙界、地下冥界、人间世界的情况,天国世界的门口有一块玉璧,骑龙升天的人穿过玉璧便进入梦寐以求的天国世界。
对凤崇拜信仰的楚人都是火神祝融的后人,祝融“其精为鸟,离为鸾”。
楚地的人们自然愿意借助凤鸟这个灵物穿梭在三界之中,最终在天国享受美好的生活。
春秋战国那个礼崩乐坏战乱不断的年代,人们只能寄托美好于后世生活甚至得入天国。
楚女子花容月貌家庭富足,她的过早离世大约也是时局动荡和生活不易引发的。
帛画中广袖的飘逸,曳地裙摆的翻折,无不具有楚人浪漫的生活情调。
《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湖南马王堆汉墓随葬品T型帛画赏析
《马王堆⼀号汉墓帛画》-湖南马王堆汉墓随葬品T型帛画赏析《马王堆⼀号汉墓帛画》,西汉,帛画,纵205厘⽶,上部横92厘⽶,下部横47.7厘⽶,湖南省博物馆藏《马王堆⼀号汉墓帛画》1972年出⼟于湖南省长沙市东郊东屯渡乡,是马王堆汉墓的众多随葬品之⼀,是中华⼈民共和国禁⽌出国(境)展览⽂物之⼀。
帛画覆盖在⼀号墓即⾟追墓的内棺上,呈T字形,长205厘⽶,上部宽92厘⽶,下部宽47.7厘⽶,制作精美、⾊彩鲜艳,画⾯上中下三部分分别表现了天上、⼈间与地下的场景,体现了西汉初年的神仙⽅术思想,学者认为帛画的作⽤是接引死者⾛向天国,即“引魂升天”,具有浓厚的迷信⾊彩,突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对未来⽣活虚幻的妄想。
《马王堆⼀号汉墓帛画》的内容极为丰富、复杂,从⼈间到天上、地下,从现实到幻想,从整体看,表现⼿法多样⽽协调,正象⽤多种乐器合奏出的⼀⾸奇变⽽和谐的交响乐。
同时,⾼度的装饰风格和写实⼿法相结合是这幅帛画的⼀⼤特⾊。
帛画的内容很复杂,却能够处理得既分布全幅,⼗分饱满,⼜互有联系,丝毫不觉得杂乱;既能够突出某些主要内容,⼜有主有宾,花团锦簇,不显孤⽴。
表现了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最⾼⽔平。
在我国古代绘画史上是难得⼀见的杰作,具有难以估量的艺术价值。
整幅帛画把神话、想象和现实⽣活完美地统⼀起来,⽆处不体现了古⼈对天国的想象和追求永⽣的幻想,堪称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另外,在墓中还出⼟有其它形制的帛画。
这些西汉帛画的发现,不仅填补了汉画的空⽩,使⼈们⽿⽬为之⼀新,同时,它所达到的艺术成就⼜影响和造就着后世艺术家的崛起。
《马王堆⼀号汉墓帛画》上部:描绘的是天国的景象上部的画⾯,内容既有⽇⽉、神⼈,⼜有天门和门神,应适当是封建统治阶级梦想死后“升遐”所到的“天国”图景。
上部象征着天上的境界。
右上⾓绘⼀轮红⽇,⽇中有⼀只⿊⾊的鸟,应为“⾦乌”。
其下有⼀扶桑树,枝叶间挂有⼋个⼩太阳。
左上⾓绘⼀弯新⽉,⽉上有⼀只⼝衔流云的蟾蜍,还有⼀只⽟兔。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
一、概念解读——非衣帛画
非衣帛画是古人出殡时使用的一种旌幡。(旌幡——前。 亡者入葬时非衣帛画将作为随葬品覆盖在棺椁上, 所以非衣帛 画一般和棺椁的长度相仿。
二、画面解读
二、绘画技法
1、对比: ①三个层次的对比; ②色彩上的对比; ③人所居住和活动地方的狭小与神怪充斥的世界的 无边无垠形成鲜明对比。 2、用笔: 在线条的应用上,墓主自额上至下颚以一笔勾勒, 挺劲流畅,人物的面部和衣冠,画得精细、准确, 龙、帷帐等,则画得粗犷、豪放。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
赏 析
推荐理由:
1、研究西汉初期社会风俗的有力凭据; 2、汉时期帛画的代表作之一; 3、古代绘画中的真品。
名画档案:
名称:《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 创作时间:西汉 尺寸:纵205厘米,顶端横92厘米, 下端横47.7厘米 材料:布帛 收藏:湖南省博物馆 这幅帛画是当时出殡时张举的铭旌,1972年 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画面呈T字形, 依据内容和构图分天上、人间、地府三部分。
小结
这幅帛画,天上、人间、地府相互贯通; 神、人、兽互为关联,奇异瑰丽,蔚为壮观, 透出浪漫奔放的气势和对生命生生不息的执着 追求。从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出西汉初期由 原始的万物有灵观念转化为对神的无限崇拜。
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珍宝——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简介
作者: 孙心一
出版物刊名: 史学月刊
页码: 96-97页
主题词: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我国古代;帛画;考古发掘;长沙国;墓葬;重要发现;地主阶级;迷信思想;神话传说
摘要: <正> 1972年1月16日至4月28日,在湖南省长沙市东郊屯渡公社五里牌外的马王堆地方,发掘了一座距今二千一百多年前的墓葬。
这座西汉初年古墓的发掘轰动了国内外。
引起学者们的重视.被誉为我国考古发掘工作中“一次罕见的重要发现”。
墓葬的主人叫辛追,她是长沙国丞相兼封(车犬)(dài)侯利苍的妻子。
丞相是封国中掌握民权、。
T33中国绘画·长沙楚墓帛画
邵柏林
小本票编号
印刷版别
影写版
责任编辑
小本票规格
摄 影 者
整版枚数
28枚(7×4)
原画作者
资料提供
整张规格
雕 刻 者
单枚信息
图序
邮票名称
面值(元)
发行量
邮票规格
齿 孔 度
备注
(2-1)
龙凤引魂升仙帛画
0.08
600万枚
40×54毫米
11度
(2-2)
人物驭龙帛画
0.60
200万枚
40×54毫米
11度
同时发行
相关资料
长沙楚墓为东周时期楚国墓葬,分布在湖南省长沙东郊、南郊和北郊,其年代约从春秋中期至战国晚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湖南省博物馆等单位共发掘楚墓近2000座,这些墓葬为研究中国文化特别是楚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长沙楚墓出土的文物数以万计,其中,1949年发现于长沙陈家大山楚墓的帛画《龙凤引魂升仙》(原公告为《人物夔凤帛画》)及1973年5月发现于长沙子弹库楚墓的帛画《人物驭龙》,为极其珍贵的出土文物。
长沙楚墓出土的文物数以万计其中1949年发现于长沙陈家大山楚墓的帛画龙凤引魂升仙原公告为人物夔凤帛画及1973年5月发现于长沙子弹库楚墓的帛画人物驭龙为极其珍贵的出土文物
T33中国绘画·长沙楚墓帛画
全套枚数
2枚
全套面值
0.68元
小型张规格
发行日期
1979年3月29日
防伪方式
小全张规格
印 刷 厂
北京邮票厂?
(2-2)为《人物驭龙帛画》。纵37.5厘米,横28厘米。画的正中为一有胡须男子,侧身直立,腰佩长剑,手执缰绳,驾驭着一条巨龙。龙头高昂,龙尾翘起,龙身平状,略呈舟形,在龙尾上部站着一只鹭,圆目长喙,顶上有翰毛,昂首仰天。人头上为舆盖,三条飘带随风拂动,画幅左下角为鲤鱼。画幅中舆盖飘带、人物衣着飘带和龙颈所系缰绳飘带拂动方向一致,都是由左向右,表现了风吹的动势。帛画所绘御龙,其意当为希望死者的灵魂得以上天。画面以单线勾描,设色平深,兼施渲染。画中人物加彩,而龙、鹭及舆盖基本上用白描,画上有的部分用上金白彩粉,是迄今发现用这种画法的最早的一件作品。
长沙战国《人物龙凤》帛画与屈原《少司命》诗
长沙战国《人物龙凤》帛画与屈原《少司命》诗
程雪清
【期刊名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9(000)002
【摘要】湖南近年出土大量先秦文物,展示先秦时代湖湘文化的辉煌。
令人震惊的是湖湘文化这一时期的辉煌,许多方面大大超过北方诸夏文化,历史地揭示了湖湘文化哺育出像屈原这样世界级伟大人物的深刻原因。
例如,仅出土春秋战国时代的帛画,既多又精,名驰中外,特别是1942年2月在长沙南郊陈家大山战国楚墓出土的帛画,学术上习惯称为《人物龙凤》图,长为31厘米,宽为22.5厘米,是迄今为止我国乃至全世界现存最早的帛画之一。
该画以天空为背景构图,布局分左右两部分,右边占四分之三的画面,又分为上、中、下三层。
中间是一位向左侧面的妇女,宽袖长袍;人物上头是一只昂首奋飞的“凤”,人物脚下是“一弯月形物”①。
画面左边的四分之一,是一条自下向上弯曲的爬行动物,
【总页数】4页(P59-62)
【作者】程雪清
【作者单位】湖南省屈原学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一首赞美送子女神的歌——屈原《九歌·少司命》之我见 [J], 天鹤;天华
2.少司命·螽斯·昆虫崇拜——屈原《九歌·少司命》新解 [J], 陈松青
3.手持斩妖之剑却与妖孽为伍——表层爱情诗深层政治诗《少司命》论析 [J], 钱玉趾
4.少司命的三角恋——《大司命》《少司命》的全新剖解与翻译 [J], 钱玉趾
5.毛泽东、尼赫鲁与屈原的《少司命》--有关中印关系一段“佳话”的考证 [J], 戴超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绘画欣赏——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人物龙凤帛画与人物御龙帛画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
西汉绢本设色纵205厘米上横92厘米下横47.7厘米湖南省博物馆藏此帛画是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一号墓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之妻死后的随品, 1972年出土
时, 画面向下, 覆盖于内棺上, 呈T形。
画的中心部分是轪侯之妻──墓主人, 她身着锦袍, 拄杖而立, 一派贵妇气质。
她的面前有两个男子举案跪迎, 身后有三名侍女恭谨地服侍着。
人物形象以细如游丝的线条准确地勾成, 侧面形象和肥胖、微伛的身躯, 与奇迹般保存下来的二千多年前这位老妇完好的尸体相应证。
此帛画分为三部分:上部以祈颂墓主人升天为主题, 描绘了女娲、日、月、扶桑树、嫦娥奔月、巨龙飞舞, 暗示了墓主人死后升天的愿望;中部则表现墓主人日常生活;下部绘两条交缠的鲲, 背上蹲着一个赤身力士。
此帛画绘制时以淡墨起稿, 然后以墨线或色线勾勒, 设色以平涂为主, 也有渲染, 所用颜料有朱砂、土红、青黛、藤黄和银粉、蛤粉等。
人物龙凤帛画
战国纵约28厘米横约20厘米湖南省博物馆藏
人物龙凤帛画又名《晚周帛画》、《夔凤美女图》,1949年出土于湖南长沙陈家大山一座战国楚墓中。
“帛画”是指古代绘在丝织物上的图画。
画中描写一端庄高髻的妇女侧身而立,双手合掌,细腰,袖口宽松,长裙曳地,体态优美。
妇女的上方画一只展翅飞舞的凤和一条蜿蜒向上升腾的龙。
根据当时楚国的习俗并结合文物考证,此画的妇女形象即是墓主人,作品的主题是表现龙凤引导死者即墓主人灵魂升天。
人物合掌祝祷,神态庄重虔诚,处于静态;与动态的龙和凤形成对比,使整个画面构成对比中的和谐。
此画在丝织品上以墨线勾勒,用笔流畅。
人物御龙帛画
战国纵37.5厘米横28厘米湖南省博物馆藏
人物御龙帛画又名《驭龙图》。
这是1973年清理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遗址时发现的又一幅战国帛画。
画面正中描绘一高冠蓄须男子,侧身直立,腰佩长剑,衣衫飘动,精神抖擞地手执缰绳驾驭着一条巨龙;龙形似舟,昂首向前,龙尾部站着一只白鹭;龙的身下有鲤鱼。
人物头顶正中画有舆盖,三条飘带随风拂动。
画中男子为墓主人。
作品主题也是表现“升天”,不过不是由龙凤引导,而是由墓主人驾驭飞龙升天。
画中人、龙和鱼都向左行进,与向右飘动的人物衣衫、手执的缰绳以及舆盖上的三条飘带,构成画面上极强的动感,很好地表达出人物乘龙迎风挺进的意境,希望墓主人的灵魂快速进入天国。
墓主人的侧面肖像,更具写实特征,这很容易使人想起当时屈原的诗句:“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